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2 22:2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第一篇: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2.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等山地的基本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教学难点

1.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2.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判断 过程设计

(一)、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新授

目标一,区分海拔和相对高度。

活动一,自主阅读课本33页内容读图2.20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海拔,相对高度?

2.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多少米? 3.甲乙两地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要求:1.自主学习完成的同学请举手示意。

2.展示时尽量不看书,脱口说。

师提问:海拔与相对高度主要区别是什么?

(海拔永远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相对高度因比较点不同而不同。)

目标达成检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死海—415米,两者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人们说珠穆朗玛峰只有4000米,同一个珠穆朗玛峰为什么有两个高度?

过渡:刚才我们认识了海拔和相对高度,那海拔与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等高线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一段视频,认真观看,一会儿老师有问题要问。

目标二: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的测绘

提问:什么是等高线?——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的曲线,(在课本上标注出来)出示范图,请一个同学绘制等高线。活动二,小组讨论

1.等高线是曲线还是直线,闭合的还是发散的? 2.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值有什么特点? 3.两条相邻等高线间的海拔高度差是否相等?(动画)演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活动

三、通过刚才的观察并结合课本33页图2.20。思考。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有什么关系? 师归纳等高线的特征 目标二达标检测

完成书上35页活动题1 图中等高距是()

目标三

总结出山体五部位的等高线特征

出示照片辨认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

观察思考,你能在这幅山地模型上指出哪是山峰、鞍部、山脊、山谷、陡崖吗?将这些部位投影到水平面上后你还能判断出来吗? 活动四

分小组总结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的等高线特点

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完成的小组举手示意并准备上台展示。要求脱口说。目标三达成检测

写出黑板上等高线地形图中各点对应的部位名称。拓展

在拳头上画等高线

用笔在自己的拳头上绘制等高线,辨认山体不同部位在自己拳头上的具体位置并归纳他们的等高线特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视频http://

第二篇: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

秦宏亮

一、高考目标要求

(一)、高考考纲内容:

1)理解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理解等高线和地形图的相互关系。2)掌握等高线地图的一般规律、判读方法与实践运用。

(二)、高考命题规律:

1)从考核内容上,主要是以等高线图为切入口,考查识图能力与相关计算能力。2)从考核形式上,有直入主题,有设置试题情景,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从考核能力上,识图能力是根本,也是知识迁移的基础,以后将在多类等值线图中都可以借鉴等高线图的读图技巧!

(三)、高考命题趋势:

综合考核图表语言是未来高考的命题趋势

1)常规的等高线地图的判读,可能会设置新情景,增加试题的灵活度。

2)等高线地形特征的文字描述,试题的难度要求可能降低;等高线与聚落、交通线等的结合运用类的试题可能会增加!

二、知识结构:

1.等高线、等高距、示坡线等概念 2.等高线的特点

3.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单元类型和判读方法(见表格)

4.等高线图的实践运用 附).等高线综合判读和主要应用:(根据要求考虑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

1)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地段,“口袋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第 1 页

2)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应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沿等高线建盘山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3)建港口、海滨浴场

港口应选在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浴场一般选在海滨缓坡沙岸。

4)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5)选择引水线路:不仅考虑距离的远近,还应当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自流。6)选择输油管线:

既考虑线路尽可能短,还要考虑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

7)港口码头的位置:应选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塞;近岸要有足够的水深,表现为沿岸等深线密集并且数值较大。8)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工业区宜建在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

9)进行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 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

三、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尤其是从图表及图表语言当中获得相关信息的能力。

导入新课。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等高距、示坡线等概念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图,让学生对照观察,总结:如何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疏密特点,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基本特征。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程必相等—等高。

2.各条等高线必然闭合,如不在本幅图闭合,必定在相邻的其他图幅闭合—闭合。3.只有在悬崖处,等高线才相交—不相交。

4.同一幅图内等高距为定值,所以,地面缓和处等高线平距大、陡峭处平距小—稀缓密陡。

5.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6.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3)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和判读方法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地貌素描图,让学生对照观察,总结:如何根据等高线的弯曲、疏密特点和数值变化等,判别地形图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形。

(1)山头与洼地

第 2 页

山头:曲线内高外低,示坡线向外

洼地:曲线内低外高,示坡线向内(2)山脊与山谷

凸低为脊(中间高两侧低)

凸高为谷(中间低两侧高)

(3)鞍部:两个山头间的低凹处,一般也是两个山脊和两个山谷的会聚处。

(4)悬崖

悬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起。

强调:分水线与集水线 ●雨水垂直于等高线、向下坡方向流淌。因此,山脊线成为分水线、山谷线成为集水线。

第 3 页

●一系列山脊线可作为汇水范围的边界线。

[学生探究点] 1)老师利用下图先讲解崖顶高度、崖底高度的取值原理。

2)让学生课后进行探究学习:想方设法运用数学不等式的运算原理列出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

附)陡崖高度的计算

陡崖的判断:该图中崖顶高度、崖底高度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 相对高度与等高距之间的关系:

(n-1)×等高距≤h<(n+1)×等高距

[布置课后练习]

1.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脊

②山谷

③鞍部

④山顶 B.①山谷

②山谷

③山顶

④鞍部 C.①山谷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D.①山脊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5.河流ab段的流向为()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6..下面叙述土地利用方式中较不合适的是 A.甲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

第 4 页

B.丙坡种植果树 C.乙坡植树种草

D.乙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 [教学反思] 等高线地形图知识作为等值线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等高线学习为学习其他等值线铺路,一定要打好坚实的基础。本节的学习只作基本知识的介绍,内容的深化还需在今后的学习中强化。

第 5 页

第三篇: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案 人教版新版原创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课时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制作等高线地形图,学习判读地形图的基本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空间地理事物的认识和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小组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及不同地形的关系;

2、难点:掌握不同地形等高线的形态特点;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体验探究法、多边互动法、读图分析法等。

四、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花泥、解剖盘、细线等。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制作山体模型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课型:新授课

七、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阅读,谁记得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哪几个? 学生:比例尺、图例、指向标。

教师:很好!这三个基本要素能帮助我们认识不同的地图,这些地图都是绘制在平面上的。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学生:(预习)要用等高线地形图来表示!

教师:对!这就是本节课讨论的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二)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1、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

教师:(展示一幅绘有等高线的地图)想要绘制等高线地形图,首先要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展示图1.34)思考一下问题: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图中甲、乙两地的海拔是多少?相对高度是多少?

学生: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为1500米,乙地海拔为500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

教师:所以,我们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形成了等高线。看图1.35,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数字,是什么意思?

学生:是海拔的数值。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所有点的海拔相等。

教师:(出示模型)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叫做等高距,我们用等高距相等的多个平面,水平切割山体,然后将等高面的边缘垂直的落到同一水平面上就得到等高线地形图。(播放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

教师:通过等高线的特征,我们就可以识别山峰、山谷、山脊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展示用花泥的自制的山体模型)

学生:指出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陡坡、缓坡。

教师: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原理后,同学们想不想亲手绘制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呢? 学生:想!

教师:想画图,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展示制作山体模型的要求)学生活动:5~6人一组,教师发放材料用具。

1、将花泥雕刻成山体模型,要求刻出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陡坡、缓坡等部位(坡度要明显、结构要清晰)。

2、用手擦拭山体模型表面,使其光滑自然。看哪组雕的部位最完整、最清晰,注意安全!找两组同学结合自制的模型,介绍山体各部位名称。教师:模型制作完了,接下来做什么? 学生:画等高线。

教师:需要哪些工具定位等高线呢?

学生:用尺、牙签确定等高线后,用刀切,发现不易切割、等高线切歪了,切割面不平整等问题。

教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找学生演示)一名同学将模型放入盒盖中按住,另一名同学将细线拉紧,紧贴盒盖边缘,完成对模型的切割,以此类推,每切一次间距都相等。怎样保证每次切割得到的等高线能落到准确的位置上不偏离呢?用什么工具帮助你?

学生:要定位,将一张白纸放在解剖盘中,山体模型至于解剖盘中央,用两只竹签从两个山顶处垂直插入山体模型,要穿透纸张和蜡板,描出等高面的边缘即可,拔出来进行第二次切割,依然用牙签固定在原位,继续画图,以此类推,保留切割的每一部分,切割完毕后,重组山体模型。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学生活动:等高线的定位和切割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展示要求)

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在你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中,标出每条线的海拔。假设第一条等高线海拔为0米,每切割一次海拔增加100米。

2、在图中标出山顶、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缓坡、陡坡等。

3、思考:陡坡和缓坡,等高线疏密有何差异?(陡坡——密集,缓坡——稀疏)山峰、山谷、山脊、陡崖,等高线有何特征?(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到周逐渐降低;山脊——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陡崖——等高线重叠)图1.37中,从B、C两点出发爬向山顶A,哪点更容易?(C点,等高线稀疏,坡缓)

(三)课堂练习:课件展示图片,辨认各种地形。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等高线的原理、绘图方法、及不同地形等高线的形态特征,也是本节的重点。同学们画的地形图非常好,课后同学们在你画的地图上,把不同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就得到了分层设色地形图,颜色不同,海拔高度也不同。

八、板书设计: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

1、海拔

2、相对高度:海拔差值

3、等高距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陡密缓稀

2、山峰——从中到周逐渐降低

3、山脊——向低处凸出

4、山谷——向高处凸出

5、陡崖——重叠

九、课后反思:

第四篇:《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郴州市安仁县宜溪学校

刘琼花

学习目标

通过分析练习中的典型错误,复习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态特点,研究不同情境下的答题策略,来提高学生解答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 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着重讲述山脊山谷的区别,以及与河流或瞭望塔的关系。3.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学习方法

比较分析,精讲精练 学习过程

一、呈现错误,条分缕析。呈现练习中的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1,对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态特点记不住,判断不清。2,山谷山脊线的区分困难,河流问题难以做对。3,对生活生产对地形的要求不清楚,遇到这类题错误率高。

二、回顾教材,突破难点。

1.复习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态特点

陡崖陡崖缓坡缓坡陡坡山顶:等高线呈闭合的圆圈,且数值有外向里增大。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弯曲。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陡坡 重点讲述山谷与山脊线的区别(凸高为谷,凸低为脊)。2,等高线与河流

山谷是集水线,山脊是分水线,河流分布在山谷处。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河流流速急;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河流流速慢。流向:“水往低处流”,河流的流向与山谷处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3,等高线与生活生产

山体的不同部位,人们的生产生活往往不同,因此,等高线题常常结合生活生产情境出题。如攀岩、漂流、观赏瀑布、修路、修水库、引水等等。这就要求同学们有一定的常识,然后结合地形图进行判断。

① 攀岩、观赏瀑布:陡崖处。

② 修路:沿着等高线修建或者尽可能穿过的等高线少一些,减少工程难度和道路的坡度。③ 修水库:库区选择盆地地形,最好是呈“口袋状”地形,有利于蓄水;坝址选择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工程量小,造价低。④ 引水:从河流的上游引水。

三、回到原题,尝试作答。

四、牛刀小试,辨析山脊山谷 题目:

1.读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AB两点中,可能处于河谷的是A500B300AB100300图1图2AB

2.“因地形,以高制塞”是我国古代修筑长城的重要原则.读河北省某段长城的景观,图片及其所在地区的等高线图,回答.等高线图中①②③④虚线表示长城在该区域走向,其中正确的是(A ①B ②C③)安平河)D④3.下图中,a、b线条是等高线,则安平河的流向是(A自西北向东南C自东北向西南B自东南向西北D无法确定ab 分析错误:第三题错误率很高,还没有灵活运用等高线知识来作答。

答题要点:河流分布在山谷,而凸高为谷,因此a<b(可以假设a为100,b为200),水往低处流,因此得出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

五、综合训练,整体提高 呈现题目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E处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是(),D山顶的海拔高度为()米(2)图中a、b、c三处,不属于河流支流的是();属于支流的两条河流中,适合进行惊险刺激的漂流运动的是()。(3)若将小河水引向疗养院,图中有两条设计线路,①、②线路中合理的是理由是()(4)站在甲处的小明和站在乙处的小红能否互相看到对方?(5)本区要修一个水库,请在恰当的位置画出坝址。

六、小结:1,山地五种部位的等高线形态。2.等高线结合河流、生活生产实际出题。

反思:等高线是初中地理的一个难点,抽象,易混淆,学生错误率比较高。我的学生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错别字:鞍部、山脊;2.地形部位判断不清楚,尤其是山脊山谷分辨不出。3.等高线结合河流、生活生产出题,学生缺乏相关知识作支撑,难以答对。4.有畏难情绪,对学习等高线有抵制心理。针对如上问题,我设计了这堂练习课。首先,接纳学生的不良情绪,告诉他们,这个内容有难度,暂时不太懂,没有关系,慢慢来。再鼓励学生挑战难度。其次,精心设计课堂流程:由示错——诊错——讲解——纠错——归纳等五个步骤组成,并且多次重复,(尤其在山脊山谷的判断上,舍得花时间。)弥补了学生有关等高线知识上的缺漏,并提升了解题能力与信心。

但这堂课,也暴露了个人能力上的欠缺。如自主出题能力不足,题目之间的缺乏梯度。讲述语言不够精练等问题。这将在我以后的教学中去提升。

第五篇:《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TRS_AUTADD_119079491733{ARGIN-TP:0px;ARGIN-BTT:0px}#TRS_AUTADD_119079491733P{ARGIN-TP:0px;ARGIN-BTT:0px}#TRS_AUTADD_119079491733TD{ARGIN-TP:0px;ARGIN-BTT:0px}#TRS_AUTADD_119079491733DIV{ARGIN-TP:0px;ARGIN-BTT:0px}#TRS_AUTADD_119079491733LI{ARGIN-TP:0px;ARGIN-BTT:0px}/**---SN--{“":{”argin-tp“:”0“,”argin-btt“:”0“},”p“:{”argin-tp“:”0“,”argin-btt“:”0“},”td“:{”argin-tp“:”0“,”argin-btt“:”0“},”div“:{”argin-tp“:”0“,”argin-btt“:”0“},”li“:{”argin-tp“:”0“,”argin-btt“:”0"}}--**/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并能熟练应用。

2了解等高线定义,理解其特点并能灵活应用。

3能利用等高线判读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教学重点:

等高线定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

利用等高线判断地形特点

教学方法:

演示法 比较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地图的基本要素?

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

[导入]

同学们已经对地图的基本要素有了了解,实际上地球表面不是平的,而是高低起伏的。例如有高山、平原、海洋等等,这些地形是如何在地图上表示一目了然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今天来学习《地图》的第二部分《地形图的判读》。

[授新]

师:投影(图127)并提出问题。(见或内容如下)

1甲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

2乙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

3甲地比乙地高多少米?

生:回答(略)。

师: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

生:回答(略)。

师: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概念有何异同?

生:回答(略)。

师:小结(见或内容如下)

不同点 相同点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 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

师:接下来让我们做一个练习题吧!(见或内容如下)

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8844米,马里亚纳海沟水深11034米,二者的相对高度是(B)

A2186米

B19880米

9882米

D19882米

师:投影(图128)提问:谁能说出等高线(等深线)的定义及特点?

生:讨论回答(略)。

师:小结(见或内容如下)。

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都相等。

2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师:我们再做一个练习题!(见或内容如下)

仔细读右图判断: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

师:投影(图129)提问:谁能说出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点?

生:讨论回答(略)。

师:小结(内容如下)。

山顶:等高线上的数字由外向里依次变大。

山脊:与山顶的等高线相比,山脊的部位向数字小的方向凸。

山谷:与山顶的等高线相比,山谷的部位向数字大的方向凸。

鞍部:两山(封闭等高线)之间的部分。

陡崖:等高线像刻度尺上的刻度一样。

师:再看另外一个练习题!(见投影)

生:讨论回答(略)。

师:讲解(略)。

师:投影(板书设计)。

[内小结]

这节我们学习了四个基本概念,分别是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深线;并理解了等高线的特点,这样就能很好的判读地形图了。

[布置作业]

活动:

1、2和3题

[板书设计]

[后记]

地形图的判读

一、基本概念: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把各地点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4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二、等高线的特点和应用

1特点:

⑴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都相同。

⑵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2应用:

⑴能判断山地的不同形态。

⑵会判读地形图。

下载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设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于入学不久的的初一新生显得尤为重要。兴趣调动起来,学生们的学习就会乐在其中,“图”我自在。 《地形图的判读》是......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3.会在地形图上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

    第二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

    第二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在图上判断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 (2)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4)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 二 过程与方法 (1......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五篇范文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仓颉中学地理组 许兴虎 本节课的等高线地形图知识作为等值线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等高线学习为学习其他等值线铺路,一定要......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共五则范文)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赵2014-9-22 蕾蕾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本条标准要......

    七年级地理上册2.3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2.3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判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了解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等高线教案 一、【教学构思】 地图及等高线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主要包括等高线的基本特征及其应用,高考题注重能力考查,往往以变式图出现,讲解过程重点讲一般规律去推理......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2.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能力目标 1.能在等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