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
第二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在图上判断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2)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4)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
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了解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还有等高线的概念(2)在活动与实验中了解怎样绘制等高线及等高线的特征
三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与自觉性(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教学过程
导入:观看世界上第一个登上珠峰的人的相片,提出问题
1、珠峰高度测量起点是?
2、要把珠峰表示在地图上要怎么做?
讲授新课:
在学习等高线之前了我们先来了解两个概念—--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请大家看到35页的黄色方框一起来告诉老师什么是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学生朗读:相对高度,,,,,绝度高度,,,)我们的绝对高度还有个别名是什么?(海拔),说到海拔大家就很熟悉了是不是,我们平常都是用海拔用的比较多。刚才同学们读了绝度高度和相对高度的概念,有没有发现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同:垂直距离 异:绝—高于海平面 相—高于另一点
关于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同学们能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也就能很好的进行区分了。现在同学们来完成35页的活动题检验一下是不是都能准确的区分了?完成的怎么样,我请一位同学来说一下他的答案。讲解书上练习题。
练习检验: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升级版的题:A海拔650米 AB相对高度200米 B? 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渡:刚才我们对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进行了学习,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是我们 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基础打好了我们来进入今天的重点学习。首先什么是等高线了?(生:等高线......)方案一(板书试讲用)
等高线是在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怎样来理解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了?(板书,等高线)。请大家看到36页的活动,完成了这个活动我们就能知道什么是等高线(板书,36页活动)。我们刚才已经了解到等高线是在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现在我们的玻璃盒里是没有水的,我们可以看到土豆的最底部的海拔是0,在地图上做一条海拔为0的连线,得到了我们的第一条等高线。现在我们往里面加水,加至两厘米的地方,我们水刚好淹没到的地方海拔都为两厘米,在地图上画一条海拔为2的连线,得到了我们的第二条等高线。按照同样的方法我们完成4 和6 的等高线。现在我们要加水把整个土豆淹没,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海拔为8厘米的地方是不是只有一个点,那它在在地图上是不是也应该是一个点?我们暂时用一个点来表示。
我们的土豆山的等高线图就完成了,这个活动有兴趣的同学下来可以自己做一做。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了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我们刚才做的等高线图,现在老师要给同学们布置任务了。请大家结合我们刚才做的图和37页的活动来观察我们的等高线图有什么样的特征,可以从形状,单一的一条等高线,稀疏,数值大小这几个方面来考虑。同学之间讨论一下。
讨论的怎么样?有没有哪位同学有什么重大发现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的?,,,(生:,,,)
方案二(PPT试讲用)观看等高线绘制方法视频 总结
1: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绝对高度)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山体的形状决定了等高线的形状 3: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距相等 4:各条等高线不相交(陡崖除外)
5: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我们说学习要学以致用,学习了等高线的特征我们也要把它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同学们看到老师黑板上的图,这是一个简单的等高线图,有AB两面,如果是你们去爬这座山会选择AB中的那一面上去了?为什么?
作业:要想更加形象的吧山峰表示在地图上,光是等高线地形图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的方法,同学们下去预习还需要什么方法,下节课将进行具体的学习
小结:以上了就是我们这节课的所有内容,同学们还记得老师上课前提出的问题吗?
1、珠峰的8844.43米指的是绝对高度测量起点是?
海平面
2、要把珠峰简洁形象的表示在地图上可以用到?
等高线地形图。
第二篇:第二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教案郑小清
城北学校课改教案
第二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教案(1)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图上判断海拔和相对高度。(2)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地中的五种基本形态的特点。(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及其特点。(6)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坡面图。
过程与方法: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收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情感态度价 值 观:(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二.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
1、教师:(由图例所示地图导入)我们认识的这些地图,都是在平面上的。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等高线与地形图”。
自主探究:自学教材,思考一下概念:①绝对高度;②相对高度;③等高线,教师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课件展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1、什么是海拔?并指认甲、乙两点的海拔高度。
2、强调海拔的参照物是海平面。
3、什么是相对高度?并指认甲、乙两点的相对高度。
4、(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及其海拔示意图)登山者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一般先到大本营适应环境,休整准备。大本营海拔高度是6600米,珠峰海拔8844米,问它们间的相对高度为多少?(口算:2244米)这就是登山者要攀登的高度。
5、你认为是什么一直吸引着人们勇攀珠峰?(磨练人的意志,培养人的吃苦精神,实现人类挑战极限、征服自然的愿望等。)自主探究
1、什么是等高线?
教师展示山体模型,理解:等高线是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闭合曲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3、(课件展示)等高线的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与坡面图的对应关系、铺助线的使用规则、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1)出示类似山体的实体(红薯),请两个同学到讲台上切割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线。
(2)再请一个同学协助老师在黑板上绘制实体的等高线地形图,标出海拔高度值(假设)。
(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坡面图:①首先根据实体坡坡面图的等高距。②绘制坡面线
③学生观察分析:坡面线与等高线相交就会引一条铺助线,并且高度值一一对应。
④将坡面图上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
⑤设置错误,学生纠错。重点提醒:由于山顶还有一部分不够一个等高距,切记不能犯类似错误,画成平头山顶。合作深究: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在黑板上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上,画出点A和点B,估算这两点的高程。(如果难以理解,可以作铺助线,将点对应到坡面图,即可估算出这个点的高程。)2.观察等高线地形图,思考等高线有何特点?
展示精究:在讨论之后,小组代表起立展示讨论结果,若不完善,先由小组成员补充,再由其他小组补充。总结提高:
回顾本节课知识点,强调重点、疑难点,结合多媒体完成练习。
第三篇: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等高线教案
一、【教学构思】
地图及等高线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主要包括等高线的基本特征及其应用,高考题注重能力考查,往往以变式图出现,讲解过程重点讲一般规律去推理特殊规律。
二、【教学目标】
1.区分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并能熟练读出海拔,计算相对高度。
2.了解等高线,能够在等高线图上,根据等高线的形状、疏密正确判读地形名称和坡陡程度,识别山谷、山脊、山顶和悬崖。
3.学会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高度计算:两地间气温差、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三、【教材分析】
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计算问题。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剖面图。难点:运用等高线进行选线、选点、选面等人类实际活动。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五、【教具学具】:多媒体,地图册
六、【课时安排】3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三要素,三要素都包括什么啊?(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形图的一种——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不仅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而且在实际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战争,水库选址,公路,铁路的线路选择。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区别
1、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珠穆朗玛峰 8844.43(中尼边境)。死海(陆地最低点,-415米,约旦与巴勒斯坦边界)。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
2、同图等距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4、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
5、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陡崖峭壁处重合
6、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它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直线,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在手上标出示坡线)
7、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脊线称为分水线,山谷线称为集水线。(右手上标出山谷线与山脊线,并演示说明它们为何被称为分水线和集水线)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问题
1、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2、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3、坡度的计算
如何计算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根据等高线的特性即标高为海拔、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判断该地形区的:
最大海拔:H高<H大<H高+d;
最小海拔:H低-d<H小<H低;
相对高度:H相=H大- H小;
注:地形区最高处注记高程为H高,最低处注记高程为H低,等高距为d。
崖顶海拔: H高≤H大<H高+d;
崖底海拔: H低-d<H小≤H低;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
注: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1)计算:tan ª=h/L h为两点相对高度,可有两点等高线求出;
L为两点间距离,可有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求出。(2)比例尺大小与坡度大小规律: 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
比例尺大,坡陡;比例尺小,坡缓 等高线疏密、比例尺相同:
等高距大,坡陡;等高距小,坡缓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演示动画 动画演示等高线(高度相同的所有点的连线)地形图的形成(2)游戏:以手为山地,在手上画等高线。小组合作,探究,画出图并展示。运用地形图进行对比,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理解等高线如何来表示各种地形
如图:
山顶:闭合等高线,数值从四周向中心逐渐升高 盆地: 闭合等高线,数值从四周向中心逐渐降低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是两个山顶之间的最低处,两个山谷之间的最高处 山脊: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数值较低处,中间高于两侧 山谷: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数值较高处,中间低于两侧 坡度陡,等高线密集,坡度缓,等高线稀疏。陡崖:等高线重叠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①选“点”:气象观侧站、疗养院。
②选“线”:交通线(公路、铁路)、引水线、输油管线。
③选“面”:水库汇水面积及坝址,开辟梯田,工业区和居民区。(1)水库、坝址的选择: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 ①库区: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在“口袋形”洼地或小盆地。
理由:库容大;集水区域的面积大 ②坝址:峡谷地段。
理由:工程量少,投资少。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A.50 m B.55 m C.60 m D.65 m(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A.15 m B.40 m C.65 m D.90 m
(2)港口码头的位置: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阔深的避风港湾
右为某海湾附近等高线、等深线图,该区域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和东南风。读图判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最适宜建港口的是()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引水线路:
路线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五、如何绘制地形剖面图
(1)确定剖面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题目要求,在要作剖面图的两点之间作一直线,作为等高线地形图的剖面线。上图中上半部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阴影部分是海洋。AB横线是要切开地表的剖面线。
(2)确定比例尺。一般来说,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多采用原图的比例尺(有特殊要求时除外);垂直比例尺应视图中地形的起伏状况而定,一般来说,为了使剖面图所表达的地形起伏更加明显,垂直比例尺大多都要适当放大,一般要比水平比例尺大几倍,以便形象地看出地势起伏状况。
(3)建立剖面图坐标系。
①确定剖面图的水平基线。因为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一般保持与原图一致,因而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与剖面线长度相等。
②确定坐标纵轴的高程。纵轴的高程应根据垂直比例尺确定,但图上高程的间距要与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相等,标出各高程的数值,并通过各高程点作平行于剖面图基线的高程线。
③找出等高线地形图中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量出各点之间的距离,并把它们转绘到剖面图基线的相应位置上。
④通过转绘到剖面图基线上的各点作垂线,标出各垂线与相应高程线的交点。
⑤把各交点用一条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并在曲线内画上阴影部分,以更加清楚地显示剖面的起伏状况。
⑥在剖面图的下方,标出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擦去垂线的痕迹,一幅完美的剖面图就完成了。
通视问题
(1)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表示凹形坡(坡向下凹),反之则为凸形坡(坡向上拱);站在地势高处向低处看,凸形坡视线常被阻挡,通视状况较差。
(2)利用地形剖面图可以很好地了解实际地点的通视情况。
如下图,从A点观察,C点到D点的山坡以及B山北坡 通视情况良好,而阴影区表示不可通视的地区。
八、【板书设计】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区别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3.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2.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3.坡度的计算
三、地形剖面图的画法
九、【布置作业】
读某河流上游水库大坝的位置图和剖面图及其河流水量变化图(1)图中的水库大坝选择的地
形条件 这样选
择的理由是。
(2)大坝的设计与建设需考虑 的自然条件是(3)按照图中的大坝设计(若
图距为0.8㎝),坝长和
坝高(坝顶到坝底的相对高度)分别大约是、(4)在图中绘出水库淹没的最大范围
(5)判断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铁路上经过H处火车车辆的是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经图中的铁路从山区外运的物产主要有茶叶、柑橘、毛竹等,该地所在的
省区简称是A、鲁 B、浙 C、青D、吉
(1)峡谷 建坝工程量小,同时上游又有较广的集水区域(2)流域内的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状况;河流的流量、含沙量等水文特征;坝址所在地的地质条件(3)72m 50--100m(5)G 因为G地到H点之间没有地形障碍,可以清晰地观察(9)B 某山区一所学校,拟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边交通流量进行调查。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过H处的车辆是___点。(2)试用地形剖面图解释你所做判断,并作简要说明。图画在下面的框内。
• 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
10.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11.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
十、【教学反馈】
第四篇: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等高线地形图
秦宏亮
一、高考目标要求
(一)、高考考纲内容:
1)理解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理解等高线和地形图的相互关系。2)掌握等高线地图的一般规律、判读方法与实践运用。
(二)、高考命题规律:
1)从考核内容上,主要是以等高线图为切入口,考查识图能力与相关计算能力。2)从考核形式上,有直入主题,有设置试题情景,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从考核能力上,识图能力是根本,也是知识迁移的基础,以后将在多类等值线图中都可以借鉴等高线图的读图技巧!
(三)、高考命题趋势:
综合考核图表语言是未来高考的命题趋势
1)常规的等高线地图的判读,可能会设置新情景,增加试题的灵活度。
2)等高线地形特征的文字描述,试题的难度要求可能降低;等高线与聚落、交通线等的结合运用类的试题可能会增加!
二、知识结构:
1.等高线、等高距、示坡线等概念 2.等高线的特点
3.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单元类型和判读方法(见表格)
4.等高线图的实践运用 附).等高线综合判读和主要应用:(根据要求考虑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
1)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地段,“口袋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第 1 页
2)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应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沿等高线建盘山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3)建港口、海滨浴场
港口应选在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浴场一般选在海滨缓坡沙岸。
4)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5)选择引水线路:不仅考虑距离的远近,还应当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自流。6)选择输油管线:
既考虑线路尽可能短,还要考虑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
7)港口码头的位置:应选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塞;近岸要有足够的水深,表现为沿岸等深线密集并且数值较大。8)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工业区宜建在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
9)进行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 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
三、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尤其是从图表及图表语言当中获得相关信息的能力。
导入新课。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等高距、示坡线等概念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图,让学生对照观察,总结:如何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疏密特点,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基本特征。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程必相等—等高。
2.各条等高线必然闭合,如不在本幅图闭合,必定在相邻的其他图幅闭合—闭合。3.只有在悬崖处,等高线才相交—不相交。
4.同一幅图内等高距为定值,所以,地面缓和处等高线平距大、陡峭处平距小—稀缓密陡。
5.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6.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3)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和判读方法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地貌素描图,让学生对照观察,总结:如何根据等高线的弯曲、疏密特点和数值变化等,判别地形图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形。
(1)山头与洼地
第 2 页
山头:曲线内高外低,示坡线向外
洼地:曲线内低外高,示坡线向内(2)山脊与山谷
凸低为脊(中间高两侧低)
凸高为谷(中间低两侧高)
(3)鞍部:两个山头间的低凹处,一般也是两个山脊和两个山谷的会聚处。
(4)悬崖
悬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起。
强调:分水线与集水线 ●雨水垂直于等高线、向下坡方向流淌。因此,山脊线成为分水线、山谷线成为集水线。
第 3 页
●一系列山脊线可作为汇水范围的边界线。
[学生探究点] 1)老师利用下图先讲解崖顶高度、崖底高度的取值原理。
2)让学生课后进行探究学习:想方设法运用数学不等式的运算原理列出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
附)陡崖高度的计算
陡崖的判断:该图中崖顶高度、崖底高度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 相对高度与等高距之间的关系:
(n-1)×等高距≤h<(n+1)×等高距
[布置课后练习]
1.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脊
②山谷
③鞍部
④山顶 B.①山谷
②山谷
③山顶
④鞍部 C.①山谷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D.①山脊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5.河流ab段的流向为()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6..下面叙述土地利用方式中较不合适的是 A.甲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
第 4 页
B.丙坡种植果树 C.乙坡植树种草
D.乙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 [教学反思] 等高线地形图知识作为等值线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等高线学习为学习其他等值线铺路,一定要打好坚实的基础。本节的学习只作基本知识的介绍,内容的深化还需在今后的学习中强化。
第 5 页
第五篇: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及使用,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并学会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2.通过本节课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和绘图能力,并养成细心、认真工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所反映的地形特征,难点是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图方法。
教学用具
自制多媒体:一幅等高线图及一幅与此对应的地面形态景观图。教学挂图:《中国地形图》,自制一幅简易等高线地形挂图。模型:泥塑山地模型及与之吻合的线圈立体式等高线模型。教学提纲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二、等高线地形图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四、地形剖面图 教学过程
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在地图上怎样才能把这些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呢?又是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呢?
第二节 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板书)
[提问] 我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而在青藏高原上测量珠穆朗玛峰只有4000多米。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呢?(引导学生导出“是从不同的基点测量的。”)
[教师总结]原来是分别以海平面和青藏高原表面为起69点测量的,这是通过不同的地面高度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板书)
[绘制板图] 教师绘制“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教师讲述] 地面高度的计算,一般有两种方法:
1.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或绝对高度。如图甲地海拔为1500米,乙地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如图中甲地比乙地高出1000米。
[提问] 海拔与相对高度主要区别是什么?(海拔永远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相对高度因比较点不同而不同。)[教师总结]海拔和相对高度都是指垂直距离,但因海拔是以海平面为标准,各地的海拔可以比较,所以在地图上一般都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并制成等高线图。通过读等高线图就可以反映地面的起伏特征。
二、等高线地形图(板书)
[教师讲述]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板图示范]教师在黑板上先标出一些点的海拔,边讲述边用手绘制出等高线地形图。[展示投影片]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面实际形态的对照。见课本21页“做一做”中的图)[教师讲解] 等高线图的不同应置分别表示山顶、鞍部、山脊、山谷、陡崖。等高线图的标高表示地势的高低,等高线的疏密表示坡度的陡缓。
[提问]等高线疏密是怎样反映坡度的陡缓?(等高线越密,表示坡度越陡,反之则越缓。)[练习]完成课本 “想一想”的练习。[展示教学挂图]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板书)
这张中国地形图,为了使同学能清楚看到地形的变化,采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高度的方法。这种地形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图示范]根据地图上的高度表,给学生示范读出下列地区的海拔,并注意讲清读图的步骤。(华北平原:50—200米,黄土高原1000—2000米,青藏高原>4000米。)
[练习]完成课本第22页“做一做”中的练习。
[提问]想一想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怎么绘制的?(先按要求画出几条,例如200米,500米,1000米等等。然后在各条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几个不同的高度。)
[提问]等高线地形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各有什么主要优缺点?(等高线地形图优点是详细准确地表示地面起伏状况,但过于复杂,一般情况不需这样精确。分层设色地形图的优点是能明显地反映出地形起伏的特征,但是不够精确和详细。在我们地理课上常使用分层设色地形图。)
过渡 无论等高线地形图,或是分层设色地形图虽然都能反映某一区域的地形起伏特征,但是总不能非常直观地看71出地形的变化。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地形的变化,我们常常要绘制地形剖面图。
四、地形剖面图(板书)
地形剖面图的制作。
[展示挂图] 一幅自制的简易等高线地形图。
[教师演示] 教师讲解演示,将此等高线地形图的两点A、B一线的剖面图绘制在黑板上。(注意讲清方法、步骤。)
[练习] 读课本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判断地形剖面图上最高山顶和鞍部的海拔。(给出答案,并说明地形剖面图能更直观地反映地形的变化)。布置作业 自己制作一个等高线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