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字化地形图探讨论文[本站推荐]
1地理数据生产、管理与应用问题分析
目前在基础地理数据生产、管理与应用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数据形式多样、标准不一
目前各基础地理数据管理一般拥有不同年代、不同方式获取的部分基础数据。这些数据格式不同、来源各异,有CAD格式的数据,也有MapInfo格式的数据,有经过编码的也有未经编码的数据等。数据存储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采用传统的图纸保存,有的采用文件方式保存,有的以数据库表的方式保存等等。
1.2生产模式并行、成果形式单一
当前数字化生产模式多采用“一体化并行生产模式”,即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产品制作在同一个软件内完成。但由于当前数据采集软件大多只是从软件操作的方便性出发,而较少从数据使用的角度去考虑数据组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得数据成果形式单一,要么只能满足建库,要么只能满足制图,导致生产过程的重复和浪费,限制了数据的应用范围。
1.3数据更新不力、现势性差
数据的现势性是数据的生命力所在,为了保证数据的现势性必须采用有效的更新机制。以前所采用的数据更新方式往往比较零散,更新速度慢,难以保证数据的现势性。
1.4管理手段落后、数据安全性难以保证
由于多采用传统的文件或图纸方式管理空间图形数据,数据容易丢失、损坏和泄密,数据的安全得不到保证。随着图纸年久损坏,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将难恢复。
1.5分析手段单一、信息利用率低
城市规划部门对大量的基础数据的分析目前所采用的方法、手段较为单一。而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以及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新技术的应用,给空间分析带来了新的方法;特别是多种信息相结合,在地理信息的支撑下可采用各种专题图来表达和分析。
1.6难以深层次利用、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
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是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个主要目标,城市规划部门大量的规划和其它信息资源与基础地理信息还没有统一管理,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原始信息的提供阶段,没有进一步的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这就难以满足社会、企业和个人对城市信息的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应能通过多信息的综合分析,为制定21世纪初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为城市制定社会、经济、科教等各项发展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1.7目前勘测管理工作与国家要求的“五统一”原则有距离
即: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统一的高程系统,统一城市地形图的图幅分幅和编号,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管理城市勘测基础资料。
2城市数字化的总体目标
为了避免重复投资,统一测绘成果,实现数据共享,采取地形和地籍两图并测的方法,对城市全域航空摄影面积为2400平方公里,实际成图范围为1864平方公里的地形图和地籍图的更新测绘工作(分3种比例尺):132平方公里范围的1:500比例尺现势地形图及完整的地籍图库;560平方公里范围的1:1000比例尺地形图及154平方公里的村庄地籍调查、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1864平方公里范围的1:5000比例尺数字线划图。
2.1建立一套城市基础空间数据的采集、监理、转换、入库有效模式;
2.2建立数据分层、分类编码体系,实现数据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生产;
2.3制定影像图生产、建库方案,满足城市DOM和DEM数据生产、建库和应用分析要求;
2.4建立开放、稳定、安全、共享、海量、连续无缝的矢量数据与栅格数据的空间数据库管理与应用系统;
2.5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更新机制。转
3城市数字化系统
为实现建设全市范围的准确、动态、高效的共享型基础空间数据库的目标,针对目前基础空间数据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业务流程,分以下六个阶段来完成:
3.1数字化地形图、地籍图测绘及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总体设计
数字化地形图、地籍图测绘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总体设计是整个工程的纲领性文件,对工程分项实施具有指导作用,它涵盖了航空摄影、控制测量、两图测绘、内外业监理质检、两系统开发建设、组织架构等方方面面。
3.2航空摄影、航摄底片扫描及监理阶段
航空摄影及航摄底片扫描由某信息技术研究所中标,项目监理由市测绘院承担,邀请了省内外专家对中标单位提出的“市基础测绘航空摄影技术方案”进行了论证,明确和规范了航空摄影的技术路线与指标,对方案中不足之处提出了修改意见。
3.3数据生产阶段
由专家组按照科学规范的评分规则认真仔细审阅了投标单位标书,确定了12家作业单位。按总体设计提供的数据作业方案、数据整理方案、过程监理方案、质量检查方案和数据提交方案等要求,对地形、地籍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和整理,使之成为符合规范的入库数据。
3.4数据建库阶段
数据建库阶段是本项目的核心内容,在这个阶段主要完成基础空间数据库、地籍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及数据的监理和入库工作。组织邀请了省内外专家组评审,确定了某城市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和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为数据内外业监理单位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单位。
3.5动态更新阶段
动态更新阶段从数据库的建成就已经开始了,这个阶段主要是对数据的修测、补测、监理、入库更新形成一整套实时更新管理办法。
3.6系统应用阶段
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是基础空间数据建设社会化服务的终极目标,通过管理系统中的基础空间数据为政府提供城市建设、国土资源利用、环保、水利、统计等决策支持的基础地理框架信息,为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整套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支持平台。
4数字化的主要特点
4.1数据共享,一次采集数据,地形、地籍共同利用。
4.2两图并测,比分项施测节约经费约30%。
4.3利用先进的测绘技术、严格的质量标准、优化的工作方案、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4.4一律实行全过程招投标制度,使各投标单位在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运作机制下,同等参与竞争,增加办事的透明度,并请两局纪检部门参加,对整个工程实行全过程监督。确保工程优质、高效地完成,对整个工程实行全过程监理,在有效的监理机制下,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全过程监督,促进施工单位、监理、业主三方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确保成果的质量,按时完成任务。
4.5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其它城市建立UGIS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城市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一套适合城市具体实际情况的数据信息规范化、标准化技术方案体系,建立一个全市统一数据规范的开放型的基础空间数据库。
小结
城市数字化地形图、地籍图测绘与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是以空间数据库为核心,多种专业信息数据库相结合,各种应用子系统为支撑,融数据采集、系统管理与维护于一体的综合型信息系统。使科学化、自动化、信息化和高效化的基础数据为城市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地理资料,为城市各专题GIS应用系统提供标准化的现状基础信息,实现面向社会公众的网上基础地理信息服务,为城市其他专题信息系统提供标准化、权威性的多种比例尺的公共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为数字城市的建设提供空间数据基础设施。
第二篇:数字化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
第一章 概 况
为满足海安工业园区建设用地的需要,受海安工业园区规划部的委托,我公司对小焦港河以西东海大道(四环路)两侧东西约500米南北约900米的测区进行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整个测绘过程将于2005年11月结束。
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海安镇平桥村十九组与海南村六、七、八、十组。地形图测绘具体范围:东至小焦港,南至东海路南600米,西至永安南路延伸段,北至海安镇二里村界河。
地理位置:东经:120º27′-28′,北纬:32º30′。
测区地貌:测区地势平坦,平均高程在4.0米左右,以水浇地、菜地为主,地面附着物以民用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为主,测区交通便利,沟渠纵横。
作业时间为9、10、11三个月,因受季风气候影响,加以测区内草木茂盛,给测绘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测区地形困难类别定为一般地区I类。
第二章 编制方案的技术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以下简称《GPS规范》
2、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以下简称《图式》)
3、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GJJ8-99(以下简称《规范》)
第三章 已有测绘资料的利用方案
一、平面控制点资料
测区附近有我公司2003年施测的E级点D002、C级点HA002两个GPS点。经踏勘检查,标志完好。
成果可供利用。
二、高程控制点资料
在测区附近有我公司2005年6月测的SW09和WD10两个国家四等水准成果。经踏勘检核无误。
成果可作为本次测量起算成果。
三、地图资料
测区有1997年1:10000的海安县土地利用详查图,可以参考进行测区技术设计、控制网布设和踏勘选点工作。
四、现有电子地形图资料
测区内有为四环路规划服务的1:500平面图,可作为本次工程的一部分使用。
第四章 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一、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
本次平面控制测量将采用中央子午线为120º的3度带投影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将测区附近的C、E级GPS点作为起算点。
二、高程系统:采用85国家高程基准。
第五章、地形图的比例及成图方法
本测区成图比例尺为1:500,基本等高距0.5m。
野外采用带有内存的全站仪进行施测,内业用计算机数字化成图。
第六章 采用的软件系统
本测区数字化成图采用南方公司的CASS6.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
软件系统的运行环境:①Windows XP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②Autocad软件2002版本
第七章平面控制测量
一、以C级GPS点HA002为起算点,使用我公司为海安城区所计算的国际第五推荐参考椭球与克拉索夫斯基参考椭球之间的转换参数。使用RTK(9800)直接布设图根点,以测区内D002(E级)进行测区校正。
图根点相对于D002,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
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15cm。
二、控制点的命名、编号
图根点编号为S01、S02„等。
三、控制点的设置
控制点应选在符合观测条件,通视良好,便于长期保存以及便于以后扩展的地方,在硬性路面宜埋石的点,打入铁钉(桩顶直径1.5㎝以上)作标志,在铁钉顶用小钉凿出小眼,并在路面上用红漆圈示;在农田中埋设木桩,桩顶钉入钢钉作为中心标志。
四、野外数据采集
野外观测采用南方公司的天王星9800型GPS动态接收机(标称精度为±2cm+1PPm)。经省测绘专用仪器计量站年检合格。
第八章 高程控制测量
以测区东侧的四等水准点WS09为起算点附合到测区北侧的四等水准点WD10。采用DSZ3(S3级)自动安平水准仪进行施测。
测量方法:中丝读数法,读上、下丝计算距离,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
图根点相对于D002,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5㎝。
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5cm。
第九章 地形测量与成图
第一节 地形测量
1.1图根控制及其技术要求
因测区内农田较多,工矿居民点成条形分布,故直接在图根点上发展支导线,支导线须观测左、右角(具体技术要求详见下表)
图根支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项目 要求
支导线最长 900m
单边最大边长 300m
支导线最多边数 3
测角回数 1
圆周角闭合差 ≤±40〃
测边回数 单向1测回
1.2地形图测绘
1.2.1地形图测绘方法
碎部点数据采集采用TOPCON GTS-211D及TOPCON GTS-311型全站仪在测站上直接采集碎部点坐标,存储在仪器内,现场实时绘制测站草图,供数字化成图时参考。
碎部点数据采集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项目 要求
图根点数/k㎡ 60
最大测距 地物点320m
地形点500m
角度读至 1〃
距离读至 1mm
测站定向角检核 ≤1′
固定方向归零检查 ≤1′
仪器对中误差 2mm
1.2.1.1 地形测图时,每一测站上的文件以当天日期命名。仪器架设在测站上,以较远的一点定向,用其它点进行检核,其角度检测与原角值之差不应大于1′。检测值超限时,应查明原因,在记录手薄上应写明。每站定向和检核后,可选远处目标固定明显、成像清晰的尖状构筑物(如电视塔顶、避雷针等)或房角为固定方向,测图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固定方向,固定方向归零差不应大于1′。定向点、检核点方向值以及每次固定方向检查值应存进测站文件中。当固定方向归零差超限时,应将固定方向值配置至原来方向值。碎部点测量从上一次固定方向归零检查处重测。
1.2.1.2 测站点至碎部点的距离一般不得大于定向边的长度,特殊情况不得大于定向边长2倍。
1.2.1.3 测量地物点时,应尽量多采集它们轮廓明显点坐标;测量地形点时,应尽量多采集地形特征点坐标。对于少数施测困难的地方,可用钢尺量取尺寸到厘米,在草图上标明,最大量距为30米。
1.2.1.4 测量碎部点时,棱镜应尽量放置在所测点最近处,仪器应照准碎部点,测取碎部点坐标;对电杆以及近处的地物点进行偏心观测。
1.2.2 地物、地貌要素测绘及《图式》运用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按《图式》规定执行。
1.2.2.1 测量控制点
图根点用《图式》3.1.8表示。
1.2.2.2 居民地和垣栅
(1)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连线为准,对房屋不同层次、不同结构性质、主要房屋和附加房屋之间的关系,都应用分割线区分表示出来。
(2)房屋基脚轮廓线凹凸在图上小于0.4mm,简易房屋小于图上0.6mm时,可适当综合取舍。
(3)居民住房不注结构性质,只注层次。对房屋楼层高度低于2.2m和该层实际投影面积不足下层楼房面积范围1/2的假楼可不反映。图上房屋层次注记从2层起注。
(4)已建屋基或虽然基本成型但未建成的房屋,应绘出墙基外角的连线并加注“建”说明注记。
(5)居民院内高度不超过正常围墙高度的房屋,破坏房屋,面积小于2㎡的房屋,临时性的围墙、工棚,可搬移的售货亭不表示。
(6)凡土墙以及用草、油毛毡、石棉瓦、塑料制品等材料层顶和用铁皮构建的房屋,均用简易房屋符号表示。
(7)房屋没有支柱的檐廊可不表示;有柱的檐廊用《图式》4.1.7表示,支柱配置表示,不代表实际位置;两端有支撑墙而中间无支柱的檐廊,用《图式》4.3.1.3表示;建筑部分超出房屋墙基的楼层称挑层,涉及三种情况,表示方法如下:a、挑层宽度大于1m,挑层与主体房屋的分界线用虚线表示;当挑层宽度大于3m时,挑层应注记起、止楼层。b、挑层小于1m时,虚线不绘,房屋的轮廓线以挑层的投影为准。c、挑层下若有支柱,支柱配置表示,不代表实际位置。
(8)房屋中间或一角凹进,且上有盖顶,凹进部分外廓用虚线表示。
1.2.2.3 道路及附属设施
道路测绘,要求等级分明、位置正确,应按真实路边线位置表示,线段曲直和交叉位置的形式要反映逼真,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可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表示。
(1)等级公路应绘出铺面线、路基线。路肩宽度图上大于1mm依比例尺表示;小于1mm时以1mm绘出,并在图上每隔15-20cm注出公路技术等级代码,并加注材质。
(2)宽度在3m-4m,能通行手扶拖拉机的道路,用大车路符号表示(《图式》6.4.1)。
(3)乡村路较密集时,可视通行情况依小路符号表示(《图式》6.4.3),但应成网,并反映疏密特征。双线道路下的涵管选取主要的表示。
(4)图上宽度1mm以上的桥梁依比例尺用《图式》6.6.4a表示,其余的不依比例尺,用《图式》6.6.4b表示。
(5)宽度大于1m的涵洞用《图式》6.5.1a表示,小于1m的涵洞用《图式》6.5.1b表示。
(6)单位内部道路用《图式》6.4.4表示,并注记材质。
1.2.4 管线及附属设施
(1)永久性的电力线、通讯线均表示,电杆、铁塔均按真实位置测绘。同一杆架上有多种线路时,只表示主要的一种,但在分叉、中断处需交待清楚。电力线、通讯线图内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和内图廓处绘出10KV以上电力线连线方向。进入房屋的简易线路可不表示。
(2)主要道路上、两边及单位内部的上水、下水、电力、通讯等检修井宜测绘表示。消防栓均应逐个表示。
1.2.5 水系及附属设施
(1)池塘岸边线以上边线内侧绘出。水塘、鱼塘应加注“塘”或“鱼”,有水生作物的水塘,应加注水生作物名称。
(2)沟渠宽度超过0.5m以上以双线依比例尺表示。小于0.5m以单线表示,有堤的沟渠,其堤高出地面0.5m以上,按有堤岸沟渠用《图式》8.3.2表示。所有河流、沟渠均应绘出水流方向,单线沟渠在单线上注明水流方向。
1.2.6 地貌
(1)等高线不绘制。
(2)比高大于0.5m的堤、坎、坡等均应表示。各种陡坎、斜坡图上长度小于5mm的可不表示;当坎、坡较密时可适当取舍。
(3)田埂宽度大于0.5m的用双线符号表示,其余用单线表示。田埂较密时可适当取舍。
1.2.7植被
(1)沿道路、沟渠、土堤、河流、水塘等成行排列的树林以行树符号表示。
(2)一年内分几季种植不同作物的耕地,应以夏季主要作物为准配置符号表示;其它旱地、水生经济作物以及园地均按《图式》规定表示。房前屋后、单位院子里的零星菜地不表示。植被符号按“品”字型标注,间距应均匀。
(3)居民住宅前的水泥场地面积大于图上1C㎡的用地类界表示其范围,并加注“水泥”,有线状地物的其范围以线状地物代替。
1.2.8 碎部点高程测注
(1)高程注记点用RTK直接施测。
(2)高程注记点应尽量分布均匀,高程注记点间距15-23m。
(3)对于田角、房角、桥中心、道路交叉转折点、地形起伏变化处、单位的主要出入口等地形特征点应优先测注高程,双线道路、主要堤堆顶,图上每隔10-15cm测注一点。
1.2.9 地理名称和注记
(1)工矿企业单位、机关、学校、医院、以及有名称的桥、闸、河流都应正确注记名称。
(2)村组名称以村组合并后名称为准。全名称较长者可省略注出,但含义要确切。
(3)所有名称应使用国务院批准的简化字,方言字、地方字应注出拼音字母和汉字谐音。
(4)注记字体要清晰易读,指向明确。
1.2.10 避让原则
地形图上各种要素配合表示,采用次要地物避让重要地物的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房屋等建筑物边线与陡坎、斜坡、围墙等边线重合时,应以房屋等建筑物为准,其它地物可避让,位移0.3mm(图上,下同)表示。当简易房、棚房以围墙为其墙时,以围墙表示简易房、棚房的墙。
(2)当两个地物中心重合或接近,难以准确表示时,可将重要的地物准确表示,次要地物移位0.3mm或缩小1/3表示。
(3)房屋、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与道路(双线路边线、单线路中心线)重合时,以建筑物边线为准,道路可移位0.3mm。
(4)独立性地物与道路、水系等其它地物重物时,可中断其它符号,间隔0.3mm,将独立性地物完整绘出。
(5)双线路边与双线沟边重合时, 双线沟边移位0.2mm表示;双线路边与单线沟边重合时,单线沟移位0.3mm表示;单线路边与双线沟边、单线沟边重合时,单线路移位0.3mm表示。
(6)地类界与地面上有实物的线状符号(如道路、河渠、围墙等)重合,可省略不绘;与地面无实物的线状符号(如境界、电力线、通线线等)重合时,可将地类界移位绘出,不得省略;当植被为线状符号分割时,应在每块被分割的范围内至少绘出一个能说明植被属性的相应符号。
第二节 数据、图形编辑
2.1 测量数据编辑
野外采集数据存储在全站仪内,应及时传输到计算机中,数据传输软件采用南方CASS6.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对野外采集的原始数据,不得作任何删改。计算机中所存传输进的野外数据文件名,应与全站仪内所存文件名相同,各天所采集数据以前一天点号+1向后延续或在展点号后以不同色彩加以区别,以便于数字地形图的编辑。
2.2 数字化地形图成图
2.2.1 数字化地形图成图采用南方CASS6.0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
2.2.2 地形图分层,按下表执行
地形要素分层及各层主要内容
层名 主要内容
KZD GPS点、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
GCD碎部高程注记点
JMD 一般房屋、简单房屋、棚房、厕所、建筑中房屋等
GXYZ 电力线、铁塔、电杆、变压器、通信线、通信杆、路灯、消防栓、上水、下水等
DLDW 工业设备、水塔、抽水机站、田埂、窑、坟地等
DLSS 公路、大车路、小路、路涯、桥梁、涵洞等
SXSS 河流边线、水涯线、池塘、沟渠、水闸、流向等
DMTZ 陡坎、斜坡等
ZBTZ 水稻田、旱地、菜地、果园、桑园、绿化带、行树、地类界等 TK 图廓、坐标格网线、图廓外注记
ZJ 地名、单位名、道路名、河流名、桥梁名、各种说明、注记等 JJ 境界线如:县界、乡镇界、村界、组界
ZDH 展点号
0 其它未列入上述图层的要素
2.2.3 数字化成图的线条、注记应清晰美观,线型、线宽以及注记的规格、字体、字向、字距、字列按《图式》12.1-12.5规定执行。
2.2.4 居民地建筑物及面状附属物的边线应严格闭合,建筑物及其附属物的边线相交联结时必须使用“捕捉”方式生成。
第十章 检查验收
一、对本工程各项成果实行小组自查互校基础上的专职检查人员、技术负责人二级检查制度。
二、作业小组对所做成果必须要全面地进行自查,确认无误后方可上交专职检查人员检查。
三、产期间,作业组必须加强过程检查,专职检查人员严格把住质量关,保证成果的质量。
四、对成果质量检查的比例是:作业小组必须达到100%;专职检查人员室内检查100%,室外不低于20%的检查;检查验收室外检查应达到10%。
第十一章 提交资料
应上交的成果资料及附图:
1技术设计书壹份
2控制点成果表壹份
3控制点点位略图壹份
4数字化地形图(格式为DWG图形数据文件格式)
5技术总结
第三篇:【管理学论文】浅议数字化营销
浅议数字化营销
在新的世纪,人类正在进入数字化时代。在以数字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数字化生存是其具有生续力的关键因素。各种数字化技术将融入企业从研发、生产到营销的整个业务过程。随着整个社会数字化进程的加速,企业营销环境正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顾客需求瞬息万变、营销技术特别是数字化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一切可归集为影响现代企业营销活动的三大核心因素:顾客(Customer)、竞争(Competition)和变化(Change)(简称3C)。
企业如不能适应客户“个性化营销”、“深度营销”、“微营销”等需求,不能比竞争对手更快地响应市场的变化、不能持续改善客户满意度,便不能生存与发展。而最能体现和适应目前数字化生存环境下企业营销活动理念的营销模式应该是数字化营销。数字化营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她以高素质的员工、创新的文化和知识为中心,以数字化营销技术为手段,以营销创新为原动力,遵循数字经济规律的知识型营销活动过程。数字化营销的要求在企业中存在一种有利于营销环节之间相互启发、沟通和知识共享,有利于营销知识更新和深化的数字化营销环境。这种环境能使企业对外部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迅速做出快捷的反应;对内能使员工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
一、什么是数字化营销
为了更好地理解数字化营销概念,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数字化?简单地讲,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用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因此,数字化营销(Digital Marketing,DM)是指企业为了促进产品销售而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营销对象和营销行为展开的一系列如调查、宣传、策划、包装、企业经营理念传播、公众消费趋势的引导、推销和促销等活动。该营销理念是以管理科学学派和决策理论学派的理论为基础,采纳这两个学派的决策模式、模型与方法,在吸收系统科学的思想与方法和行为科学中关于个人与组织行为的思想与观点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计算机、通信、网络、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各种最新技术来解决现实营销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的总和。即将现代化营销思想、营销方法、营销技术、营销手段充分加以数字化,从而全面提高营销的效益和效率。
数字化营销要求企业以营销活动为对象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的信息集成、应用与共享系统建设。它将企业各部门、各区域、甚至商务伙伴的信息通过数字化、标准化、计算机处理和网络传输,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利用各类信息源,构成一个完整的营销信息模型,以便于彼此间通过网络这一信息高速公路相互查询、协作、共建共享,迭瓦式提高,并避免信息源、知识源的浪费和低水平重复,从而提高营销活动的效益和效率,带动企业的全面、高速度、可持续发展。
二、数字化营销的理解
(一)数字化营销不仅仅是信息化技术
人们对数字化营销普遍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认为数字化营销应该作为一个技术问题来考虑,而不是作为一个营销管理问题来看待。造成有的企业认为只要建立了营销信息系统、MIS(管理信息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CIS(客户
信息系统)等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把各种营销信息电子化、数字化就实现了数字化营销。而从理论上讲数字化营销应该有三步:第一步,把手工的东西转化成电子版如建立营销信息系统,得到的数据实际上是一个营销活动电子化的过程。第二步,从数字当中发现有用的营销信息,这一步算是营销活动信息化。第三步,最高的境界是营销活动知识化,是企业能够从大量有用的信息当中,发现一些对营销活动具有长远影响的现象或者普遍意义的现象--称之为:营销知识。可见数字化营销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和人们固有的思维模式。企业对数字化认识不足以及营销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定位不准确都将造成数字化营销的失败。
(二)数字化营销不仅仅是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Cybermarketing)是指借助于互联网络、电脑通信技术和数字交互式媒体来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更强调运用网络技术实现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在线咨询、产品销售和客户服务等营销工作。而数字化营销更强调能够把营销数据变成营销信息,把营销信息变成营销知识的一个很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因此网络营销只是数字化营销的一个重要环节。生存在数字化时代的企业最终将成为一个全面集成的数字化企业,它是建立在企业整体发展战略框架和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管理方法、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能够不断创新和持续改进的可成长的数字化方案。数字化营销作为数字化企业的系统工程组成部分,也将成为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营销信息资源的管理同企业的数字化战略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要把营销信息资源作为企业战略资产的一部分加以严格细化和管理,从而能够做到可在企业的每个层面上识别营销信息资源和营销机会,并借以构建新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三)数字化营销是数字化时代的营销哲学
数字化已深入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发展和选择的背景和必要条件,如数字化电视、数字化相机、数字化空调、数字化健身;数字化技术所开创的数字化空间、交往、娱乐等种种“神话”,改变了人类原有的生存和发展模式。数字化成为所有社会领域的“主概念”,它向各个领域进行渗透,甚至成为支配诸多领域的重要机制。如通过遗传密码的数字化可以控制生命;计算机网络信息的数字程序设计和传输手段可以筛选和过滤各种信息;一切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通过规则、口令、符号等标准化的数字处理,可以塑造出一个数字控制的世界。但数字化营销的实施并不仅仅是将企业营销业务与数字化技术相匹配的过程,而是要以适应数字化生存环境为目的,真正解决“企业的生续力”为目标,通过重组营销管理模式,改造营销管理手段,优化营销业务流程,从而实现营销管理创新。因此数字化营销必然是一个以营销管理创新为导向的变革,是企业在数字化生存时代的营销指导思想。企业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字化营销管理模式,把提高营销管理水平和环境适应能力作为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首要问题。
三、数字化营销理念对传统营销管理理念的比较
(一)管理理论中Y理论运用
数字化营销更加支持管理理论中的Y理论,强调要给员工授权,要激励员工发展各种能力,相信员工能做得更好,要让他们充分掌握智能化工具。数字化系统将是一个速度快、效率高的数字神经系统,管理手段更加现代化。员工不再是机械工作者,而是知识工作者、信息和知识共享者。
(二)营销组织的变革
数字化营销改变了传统的金字塔型营销组织结构,形成一些扁平型和网状型甚至
无中心营销组织形式,营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界限越来越淡化,更加强调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数字化营销将改变营销管理和决策的速度,使组织的运作更加稳健和有效,对危险和机遇都能迅速作出反映,信息能快速传递给需求者。
(三)面向未来的营销管理
数字化营销更加强调管理是一种服务,管理要创新,要面向未来。优秀的管理者,就是能利用好数字化管理工具,与全体员工成功地走向未来的人。
(四)合作的营销管理
数字化营销管理强调竞争,但更强调合作,强调营销人员的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资源要分享,才能更有效率,大家只有合作,才能得到更多的回报,才能拥有更多的知识。
四、数字化营销的特点
(一)营销活动的定量化
定量化表现在数字化营销是通过应用模型化和定量化的营销技术来解决营销问题的。如数据库的建立、商务网站的建立、商务信息的自动搜索、客户关系管理中的规范化客户服务等。规范化客户服务是将原本基于销售人员个体行为的客户服务,产品化、制度化、规范化。将为客户服务上升成企业规范化产品,使得客户无论是接触到那一位销售人员都可获得规范满意的服务,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品牌忠诚度。
(二)营销活动的智能化
数字化营销集成地应用了许多高科技化的营销管理手段和工具,从而使得数字化的营销系统具有了分析和模拟人脑信息处理和思维过程的能力,即人工智能。如网络营销中的智能化推销。智能化推销是指企业利用客户管理数据库和当代信息技术来展开的一系列针对客户和市场个体兴趣爱好的推销活动,又称数据库营销、一对一营销或客户化营销。假设你登录过Amazon.com网站并购买过一本书,从那以后,你可能经常会收到Amazon.com发来的新书介绍邮件。这就是智能化推销的一个典范。
(三)营销活动的综合性
综合性表现在数字化营销强调综合应用多种学科的方法。除了需要管理学、营销学、经济学、数学、统计学、信息论、系统论和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外,随具体研究对象的不同还需要行为科学、社会学、会计学、物理学、化学、控制论及各种专门的专业技术知识。
(四)营销活动的集成性
集成是指将各种传统营销和网络营销方法精华部分集中组合在一起,融合创造性的思维等智力因素在其中,以实现营销系统的功能的集成和技术的集成。
(五)营销活动的动态性
动态性指要求营销者在数字化营销的过程中,要随着内外部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补充和修改数字化的信息输入,从而求出新的数字化的最优信息输出,不断应环境的要求调整企业营销策略。
(六)营销活动的系统性
系统性指数字化营销应根据系统观点来研究各种功能关系和营销技术关系。如商务网站+移动终端+电话呼叫中的现代商务运作模式,可以动态地掌握企业外部经营活动状况、沟通市场信息,已经成为当代企业市场营销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龙泉)电子商务系)
第四篇:谈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论文
一、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原则
1规范操作原则在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无论是纸质载体数字化,还是接受电子文件,都必须制定和实施农业科技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实现依据标准化、程序规范化,尽可能避免在保管和使用中出现各自为政、互不兼容、重复建设等现象,提高数字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安全管理原则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矛盾的结合体,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建设虽然比传统的管理模式有较大优势,但同时也对农业科技档案的保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也日益显现出来。因此,在进行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充分保证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3效益优先原则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因此,必须以利用需求为导向,将年限较长、具有馆(室)藏特色、最为珍贵以及利用频率高的农业科技档案优先数字化,达到效益最大化。
4分工协作原则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建设相当繁琐,涉及面广,必须坚持分工协作、整体配合、长期坚持、相互理解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单位各个部门和各类人员的作用,明确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分工,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施其能,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建设。
二、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内容
1建立高效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采集和存储平台根据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要求,健全农业科技档案信息采集平台。一是,建立电子档案目录和电子档案录入接收工作室(即电子文件备份站),配备计算机设备,实现目录数据和电子文件的采集工作;二是,建立扫描工作室,配备普通平板扫描仪、高速扫描仪、专用照片扫描仪、缩微胶卷转换仪等设备,实现科技档案由传统介质向电子信息的转换;三是,建立安全可靠的科技档案信息存储平台。数据存储采取磁盘阵列柜、磁带机、光盘库等设备,进行磁盘阵列自动备份、光盘刻录备份、磁带备份、异地备份,实现档案信息的安全存储。
2建立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配合数字化档案的建设目标,逐步建立动态更新的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综合档案室内建立农业科技档案检索数据库,在室外建立与农业科技相关的电子文件归档系统,并实现接口统一,动态及时归档。
3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库完善资源库建设是做好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点,主要有两个不同层次:一是,农业科技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根据专业标准科学选定农业科技档案目录数据库结构,将室藏农业科技档案的案卷级目录和卷内目录全部输入微机,建立科技档案目录数据库,并加强机读目录数据库的质量控制,规范着录标引,包括着录格式的标准化、着录数据的完整性和着录数据的标准化;二是,农业科技档案全文数据库建设。利用数码相机、扫描仪等技术将馆(室)藏纸质载体的农业科技档案原件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将扫描件与机读目录对应挂接,实现全文检索。
4建设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包括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网站建设、内部局域网建设等,与市政务网、公众网联网,建立上至国家科技档案馆,下联农业部门和农业科研单位,形成四通八达的“农业科技档案信息高速公路”,向广大科技人员提供农业科技档案各类信息的服务,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档案的作用。
三、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农业科技档案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各级农业部门及农业科研单位领导要加大对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支持力度,把农业科技档案建设纳入科34农业图书情报学刊:资源建设技工作计划,将其置于科研同等重要的位置。
2提高归档质量农业科研项目从立项到结题,时间一般跨度较长,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参与到课题当中,与科研人员一起共同做好农业科技档案材料的形成、积累、归档、数字化工作。此外,还要确保领导和广大科技人员能够随时、快捷、高效地借助网络系统查询农业科技档案信息。
3健全制度提升管理水平为了实现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水平,应制定符合科研单位实际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制定归档范围、归档内容与保管期限、归档时间、归档要求、归档手续等。归档制度的内容必须具体、明确、细化,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使广大科技人员明确哪些资料应当归档。同时要配备精通档案业务与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数字化技术知识、网络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4实现档案价值加强档案利用是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开发利用,向广大科技人员提供网上查询和利用服务,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档案的利用价值,服务科研、服务现代农业。
5保证信息安全信息时代,数字化农业科技档案对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安全管理要求。除了严格遵守科技保密原则和知识产权保护法的规定外,还要在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增强档案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意识,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监控,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存储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设备要安装高效的防毒防窃软件,要及时对各种农业科技档案数据资源进行备份储存,确保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的安全可靠。农业科技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力量,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应当本着为发展农业科研事业,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生产为己任,以农业科技档案网络建设为基础,以农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扩大农业科技档案资源开发为目标,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逐步实现农业科技档案资源数字化、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化,努力实现农业科技档案资源共享。
第五篇:地形图保密协议
地形图保密承诺书
为加强涉密测绘成果管理,维护国家安全,我公司借阅使用XX项目区域地形图资料,我公司遵守如下保密协议:
一、我公司借阅XX地形图,仅限于开展XX规划设计工作使用。
二、我公司严格按照国家秘密载体及测绘成果保密管理规定使用该涉密地形图。
三、我公司不擅自复制、拷贝、销毁和再次提供给其他单位及个人;不将涉密测绘成果资料在不具备安全保密传输通道上进行传输;不在非涉密计算机上存储和处理涉密测绘成果资料,不将涉密测绘成果资料在互联网上展示、标注和传输。
四、我公司在使用过程中安排专人妥善保管。
五、如我公司违反国家保密法律法规或本协议规定,我公司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承诺单位:XXXXXXXXXXXXXX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