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谈对“四有”课堂“环节有效”的看法
开学以来,学校进行“四有”课堂教学实践,“流程有序、环节有效、学教有法、节节有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环节有效”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是环节有效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西方学者德加默指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穿教学始终的常用教学手段之一,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教学实践证明,并非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只有那些优化了的课堂提问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作用。教师的提问能力,所问问题的质量都会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活动的开展,进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如果教师没有科学地理解和运用课堂提问,不仅会导致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降低,而且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高效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优化课堂提问环节,即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有效性课堂提问是提高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但是,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一些低效、无效的课堂提问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质量,表现为:
1.问题的表面化、简单化,缺少思考价值,要么“满堂问”,连珠发炮;要么蜻蜓点水,处处开花但不着边际,问题的数量多、回答的人数多,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尤其是一问齐答是造成学生思想懒惰、盲目附和、学习被动的主要原因。
2.问题的随意性,问题未经精心设计,随意发问,问题没有价值,缺乏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的,表面上启发学生思考,实则缺乏针对性,收效甚微。
3.问题形式的单一化和教师点评的简单化,课堂教学基本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评价不到位、不准确,或不予评价,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习缺乏创造性。
4.问题设计缺乏梯度,要么过于简单,“大合唱”,热热闹闹;要么过于深奥,启而不发。
5.教师提问的范围缺少普遍性。教学中,教师只围绕几个优等生发问,至于大多数学生则被冷落一旁。这样一来,优等生兴趣盎然,而其他学生则无精打采,对于提问心不在焉。另外,回答问题时不能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也会影响课堂提问的效果。
6.提问缺乏互动性,几乎没有为学生留出提问时间,也几乎没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而教师反复重述或打断学生发言等现象却普遍存在。
7.提问缺乏艺术性。由于问题过于呆板、机械,或者语言表达缺乏艺术性,致使学生很多时候成了“应声虫”,异口同声“是”或“不是”。
“疑为思之始”。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设计课堂问题的前提是“疑”。从“疑”入手,给学生营造一个适于探究的学习氛围,通过新材料、新情境、新视角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宽松的思维时空中思索、辨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现认知的重组和思维的创新。从“疑”入手,还能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需求,在有疑、追疑、思疑、释疑的过程中,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探究动力。
那么,应如何进行设计,才能使课堂提问更为科学有效呢?
1.课堂提问应具有科学性。课堂提问科学性的前提是熟知课程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问什么”是教师在提问前必须仔细思考和慎重考虑的问题,它所涉及的是课堂教学应该提出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根据这些问题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的问题。课堂教学“提问什么”的实质是选择和组织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的问题。因此科学性的前提是吃透教材,要熟练掌握课程结构和特点,理解其深刻内涵。同时课堂提问科学性的另一个重要前提是了解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其认知水平,即正确认识学生并科学地认知他们的知识和思维水平,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
以“经济生活”中《信用工具与外汇》为例,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外汇、汇率和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热点是“这一年来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同时学生可以感受到当前人民币升值给生活带来的影响,也是学生
平时关心讨论的话题。因此可以这样设问:一方面我国要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但另一方面我国自2005年8月至今人民币汇率为什么会出现不断升值的现象?升值以后会带来哪些影响(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分析)?就对企业的影响而言,我国企业该如何应对?你对人民币升值持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等像这种难易适度的问题,就能展开学生思维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能引导学生沿着符合逻辑的思路去分析和研究。
2.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精心设计的问题要侧重思考型、启发型和开放型的问题,好的提问应该富有启发性,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于走向结果。启发性的另一重要方面是老师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知问题,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就感。
3.课堂提问具有适度性,包括适度、适时、适量。
一要适度,就是把问题提得准、提得富有启发性。适度,每一堂课的提问要有广度、深度、坡度,要面向全体学生。问题过易或过难,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或抑制心理。那怎样的提问才算是适度呢?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有望而生畏之感,又不能让学有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的懈怠。要让学生感到“三分生,七分熟,跳一跳,摘得到”。适度的提问促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果,这会使学生感到由衷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在“最近发展区”上下功夫,要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二要适时,教师要注意努力抓住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的最佳时机,进行提问。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教师要尽可能恰当地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学而知不足”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自己推敲出新知识的结论时,会感到无限的欣慰。
三要适量,就是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否则学生无法冷
静有效地思考。每一个提问后,要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促进学生有效思维。
4.课堂提问应具有互助性,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高质量的教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疑问、追问、深问。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巧妙的提问一定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想问题、发现问题。老师的问是为了让学生问,几个学生问是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问,互动性提问可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学习,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5.课堂提问应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提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开放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在学生解答完提出的问题后,教师还应留下具有生活化、又具有探究性的空间,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去探究。如: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对我国从事出口贸易的企业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请你为从事鞋类、服装加工外贸企业的发展制定一份合理的经营战略等等。课后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逐渐明确研究思路,并实施研究,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筛选、整理、加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观点,并撰写小论文、小调查,还可组织交流、展示。这样有利于启发和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提问有效性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提问和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因学生不完整的回答或无意义的回答,就对他们失去耐心,更不能用伤害感情的语言来对待学生,否则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2.要提问与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做到目标、教学和问题的统一。当目标层次较高时,要注意问题的梯度和层次性。
3.要面向全体学生,多方位提问。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避免老是由相同的几个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要注意以各种方式提问,以适合能力水平不同的同学。教师不能因学生成绩的差异而忽视部分学生,也不能因个人习惯而无意识遗忘视野中心区外的同学。
4.教师要注意在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正如音乐中的“休止符”一样的短暂停顿,给学生恰当的思维时间,保证学生思维的转换和思
维过程的时间,便于大多数学生及时调整思维内容和思维情绪,进行广泛、深入地思考。
5.针对学生的回答要注意继续跟踪提问和追问,如“为什么”、“能举个例子加以解释吗?”、“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以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使学生认识到思维的过程和答案同样重要。
6.课堂提问既要有预见性,又要注重生成。
教师在课前对问题的设计是有预设的,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某些原因,教学往往会偏离我们的预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应把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赶,让学生配合我们来完成“教案剧”,而应该树立起强烈的资源意识——把课堂上即时生成的情况、学生不正确、有争议的回答也当作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来开发利用,让课堂活力在学生的思考、体验、讨论、争辩中迸发。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每个教师都必须精心设计、耐心听取、正确评价,使每个学生具有积极的参与意识,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紧密配合,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使课堂气氛活跃,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在课堂提问中迸射出创造的火花。
第二篇: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是“环节有效”的关键
——谈对“四有”课堂“环节有效”的认识
开学以来,学校进行“四有”课堂教学实践,“流程有序、环节有效、学教有法、节节有测”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环节有效”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是“环节有效”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西方学者德加默指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穿教学始终的常用教学手段之一,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教学实践证明,并非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只有那些优化了的课堂提问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作用。教师的提问能力,所问问题的质量都会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活动的开展,进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如果教师没有科学地理解和运用课堂提问,不仅会导致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降低,而且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高效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优化课堂提问环节,即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有效性课堂提问是提高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但是,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一些低效、无效的课堂提问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质量,表现为:
1.问题的表面化、简单化,缺少思考价值,要么“满堂问”,连珠发炮;要么蜻蜓点水,处处开花但不着边际,问题的数量多、回答的人数多,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尤其是一问齐答是造成学生思想懒惰、盲目附和、学习被动的主要原因。
2.问题的随意性,问题未经精心设计,随意发问,问题没有价值,缺乏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的,表面上启发学生思考,实则缺乏针对性,收效甚微。
3.问题形式的单一化和教师点评的简单化,课堂教学基本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评价不到位、不准确,或不予评价,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习缺乏创造性。
4.问题设计缺乏梯度,要么过于简单,“大合唱”,热热闹闹;要么过于深奥,启而不发。
5.教师提问的范围缺少普遍性。教学中,教师只围绕几个优等生发问,至于大多数学生则被冷落一旁。这样一来,优等生兴趣盎然,而其他学生则无精打采,对于提问心不在焉。另外,回答问题时不能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也会影响课堂提问的效果。
6.提问缺乏互动性,几乎没有为学生留出提问时间,也几乎没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而教师反复重述或打断学生发言等现象却普遍存在。
7.提问缺乏艺术性。由于问题过于呆板、机械,或者语言表达缺乏艺术性,致使学生很多时候成了“应声虫”,异口同声“是”或“不是”。
“疑为思之始”。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设计课堂问题的前提是“疑”。从“疑”入手,给学生营造一个适于探究的学习氛围,通过新材料、新情境、新视角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宽松的思维时空中思索、辨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现认知的重组和思维的创新。从“疑”入手,还能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需求,在有疑、追疑、思疑、释疑的过程中,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探究动力。
那么,应如何进行设计,才能使课堂提问更为科学有效呢?
1.课堂提问应具有科学性。课堂提问科学性的前提是熟知课程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问什么”是教师在提问前必须仔细思考和慎重考虑的问题,它所涉及的是课堂教学应该提出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根据这些问题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的问题。课堂教学“提问什么”的实质是选择和组织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的问题。因此科学性的前提是吃透教材,要熟练掌握课程结构和特点,理解其深刻内涵。同时课堂提问科学性的另一个重要前提是了解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其认知水平,即正确认识学生并科学地认知他们的知识和思维水平,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
以“经济生活”中《信用工具与外汇》为例,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外汇、汇率和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热点是“这一年来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同时学生可以感受到当前人民币升值给生活带来的影响,也是学生
平时关心讨论的话题。因此可以这样设问:一方面我国要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但另一方面我国自2005年8月至今人民币汇率为什么会出现不断升值的现象?升值以后会带来哪些影响(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分析)?就对企业的影响而言,我国企业该如何应对?你对人民币升值持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等像这种难易适度的问题,就能展开学生思维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能引导学生沿着符合逻辑的思路去分析和研究。
2.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精心设计的问题要侧重思考型、启发型和开放型的问题,好的提问应该富有启发性,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于走向结果。启发性的另一重要方面是老师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知问题,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就感。
3.课堂提问具有适度性,包括适度、适时、适量。
一要适度,就是把问题提得准、提得富有启发性。适度,每一堂课的提问要有广度、深度、坡度,要面向全体学生。问题过易或过难,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或抑制心理。那怎样的提问才算是适度呢?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有望而生畏之感,又不能让学有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的懈怠。要让学生感到“三分生,七分熟,跳一跳,摘得到”。适度的提问促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果,这会使学生感到由衷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在“最近发展区”上下功夫,要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二要适时,教师要注意努力抓住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的最佳时机,进行提问。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教师要尽可能恰当地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学而知不足”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自己推敲出新知识的结论时,会感到无限的欣慰。
三要适量,就是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否则学生无法冷
静有效地思考。每一个提问后,要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促进学生有效思维。
4.课堂提问应具有互助性,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高质量的教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疑问、追问、深问。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巧妙的提问一定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想问题、发现问题。老师的问是为了让学生问,几个学生问是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问,互动性提问可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学习,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5.课堂提问应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提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开放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在学生解答完提出的问题后,教师还应留下具有生活化、又具有探究性的空间,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去探究。如: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对我国从事出口贸易的企业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该如何应对?请你为从事鞋类、服装加工外贸企业的发展制定一份合理的经营战略等等。课后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逐渐明确研究思路,并实施研究,对所获资料进行分析、筛选、整理、加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观点,并撰写小论文、小调查,还可组织交流、展示。这样有利于启发和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提问有效性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提问和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因学生不完整的回答或无意义的回答,就对他们失去耐心,更不能用伤害感情的语言来对待学生,否则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2.要提问与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做到目标、教学和问题的统一。当目标层次较高时,要注意问题的梯度和层次性。
3.要面向全体学生,多方位提问。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避免老是由相同的几个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要注意以各种方式提问,以适合能力水平不同的同学。教师不能因学生成绩的差异而忽视部分学生,也不能因个人习惯而无意识遗忘视野中心区外的同学。
4.教师要注意在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正如音乐中的“休止符”一样的短暂停顿,给学生恰当的思维时间,保证学生思维的转换和思
维过程的时间,便于大多数学生及时调整思维内容和思维情绪,进行广泛、深入地思考。
5.针对学生的回答要注意继续跟踪提问和追问,如“为什么”、“能举个例子加以解释吗?”、“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以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使学生认识到思维的过程和答案同样重要。
6.课堂提问既要有预见性,又要注重生成。
教师在课前对问题的设计是有预设的,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某些原因,教学往往会偏离我们的预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应把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赶,让学生配合我们来完成“教案剧”,而应该树立起强烈的资源意识——把课堂上即时生成的情况、学生不正确、有争议的回答也当作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来开发利用,让课堂活力在学生的思考、体验、讨论、争辩中迸发。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每个教师都必须精心设计、耐心听取、正确评价,使每个学生具有积极的参与意识,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能紧密配合,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使课堂气氛活跃,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在课堂提问中迸射出创造的火花。
第三篇: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隆的四中 杨东红
课堂提问是教师主要的课堂教学行为。教学活动的推进,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学重难点的落实与突破,学生思维倾向和训练,语文素养的发展,无不在课堂提问中展开、形成的。正因为如此,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备受教师的关注。近年来,有关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论文、课题也是多如繁星,数不胜数,其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千秋。作文语文教师的我也清醒的意识到课堂有效提问的重要性,所以长期以来,一直都在努力探究更适合自己的课堂提问教学方法,先将自己一点浅薄之见,结文呈出如有不妥之处请指正。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教育的全新理念,其中就包括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提问练习,不仅能使学生准确、熟练的掌握知识,而且能促进学生开发智力、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信念、态度和价值观。因此,课堂提问必须符合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所以提这个观点,是因为传统的教育理念影响到教师课堂问题的设计,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过多的考虑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侧重于完教学任务),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考虑甚少。
一、传统课堂提问存在的不足
(一)传统课堂问题的设计缺乏合理性,盲目且随意。在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在课堂问题的设计方面更多的是从如何完成教学任务方面考虑设计的,课堂问题的设计缺乏系统而深入的思考,往往比较随意,设计什么样的问题、题型和怎样设计都是与教师单方面决定。课堂训练采取题海战术,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这种现象在差生的转化方面更为突出,这也是差生转化有很大困难的原因之一。
(二)课堂提问采取“一刀切”。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在进行提问时不管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基础、接受能力不同、兴趣爱好各异的学生都设计要求一样、数量一样的练习问题,学生没有选择的权利。这样的结果是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问题练习作用发挥的范围受到局限。
(三)课堂提问的内容重复且单一。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设计时抄写、机械套用教案书上的居多,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验探究不够,不能使学生从问题的设计安排中领会到知识的结构,不能加深对基本的理念、法则的理解。缺乏思维灵活的创新,课堂练习的提问单一,教师过分的注重书面练习,面窄乏味,量大质低。书面练习多,动手实践少,脱离学生实际,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练习少。
(四)课堂提问封闭且评价方式陈旧。教师所设计课堂问题封闭性训练多,开放性训练少。要求学生个体独立完成的多,合作完成的很少。缺乏灵活与开放,忽视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对课堂问题的评价方式陈旧、片面,评语刻板、教条,答案唯一,非对即错,缺乏人文关怀,难以达到评价的激励作用。
教师能否有效在课堂进行提问是课堂教是否有效的关键。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既要为自己的教考虑,还要为学生的学着想;既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个体认知的差异,设计出不同的课堂问题练习。课堂问题设计最终要以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为目标。因此,课堂问题的设计要与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结合起来。
二、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一)更新课堂提问的观念,优化课堂提问的意识。从中学语文学科特点着眼,优化课堂过程的教学提问,应是紧密围绕教学目标,贴近学生学习的实际,蕴含品德,语文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机制的素养。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不要将课堂提问作为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唯一手段,而应细思量巧设计,探究内容的开放与整合,强调过程的合作与实践,承认学生在完成课堂练习时的差异性,注重练习形式的创新性和趣味性,更佳贴近学生的实际,同时认识到教师是学生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对学生的练习活动应给予及时肯定和评价。
(二)提问目的明确,方法恰当。
课堂提问要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这个中心,提那些问题,在何时提问,提问那些学生,期望得到怎样的答案,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及处理办法等都应有明确的通盘设计。当然,课堂提问都要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有关要求而定,不必过分强调题目的区分度,在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问题的测试意图。
确定课堂提问的重点。中小学学科测试的重点,一般应体现学生是否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具有的响应能力,是否达到课程标准的总要求或年级要求。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问题的设计既有一定的难度,又不做过高的要求,要切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要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
提问富有启发性。引导提问是最有启发式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引起新旧知识的联系,逐步提思维辨别能力和用自己的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和选择性
课堂提问应有“量”的限制,尽量做到少而精。这主要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和对其发展要求的不同进行定量,对于过简单的学生容易掌握的可省去,切忌重复;对于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以自由学习课堂以外的知识;对于学习能力薄弱,态度不够认真,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可以适当的增加量。这样可以让有余力的学生获得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让所有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做到“问题面前人人平等”。教师的提问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本质,克服“一堂皆问”的低效提问方式。
课堂问题设计的难度适中,具有逻辑性。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精心设计不同层次、多梯度,易难有别的问题可供学生练习。总体来说是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做较难的,能力较弱的可选择做简单的。总体是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通过一些影响学生认知能力的问题引起他们的主动性,而且不断的激发他们,引导他们获得新的认识和产生新的思维,选择角度要新颖,思维多发展。此外,提问的难易合度的问题应注意从课文细微处、学生易忽略处着眼,从具体的思维带向着手,将大问题分割成几个小角度切入,设计形难实易的问题。
(四)课堂提问应是多样化的,构建多“维度”。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课堂提问的设计应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优化课堂提问时,应把握好角度、难度、效度、密度。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的活动中捕捉时机,设计一些实际灵活多样的问题,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让每个问题增加目的性;让听、说、读、写和演、唱、画、做都有所表现;让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论述等多种问题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提问多样、科学而精彩,有效而有趣,使学生喜问乐答。
总之,新课程目标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以学定教”要求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预案的设计和课堂练习时间的生成。只有真正做好课堂提问设计的有效性活动,课堂教学才能成为师生交往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
第四篇: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一个国家有没有发展潜力看的是教育,这个国家富不富强看的也是教育。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什么制度?这个国家向那方面发展?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好的教育需要好的课堂,好的课堂离不开课堂的有效性。
一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好的教育
四个要素:
1.时间要素:一节课而言
2.空间要素:课堂,但不仅是教室。
3.班级授课制:从面向全体到面向每一个鲜活的个体。
4.效率追求: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不仅指知识。
二 用什么样的理论视角来看?
(一)先进的教育思想:
1.大众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以前高小都是精英教育。这个转型有很多问题。根本的转变是:从学生适应学校到学校适应学生。
2.二种终身教育的思想。十六大提出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制。但终身教育的思想在基础教育或高等教育没有到位。要从关注学生的当下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培养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第三是素质教育的思想。马上要召开全国教育会议,主题还是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已经猖狂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二)教育观,要从科学主义转向人文主义,强调对学生生命的关怀。
(三)课程观,从制度型转向创生型,从课程表到包含学生等因素。
(四)学习观,从知识学习转向生命发展,学习是生命内涵的充实和扩展。周杰伦说,观念不及格,其它全都是垃圾。
三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
学生主动地参与。学生是否主动。
教学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可测量)
3、有挑战性的思维活动。
4、有深刻的情感体验。
5、有适切的学习方式。
6、学生能完成知识有意义的建构。
7、有一种清晰的反馈。
有迁移和创造的欲望和能力。四、三维目标落实了,课堂教学就是有效。
三维中很多东西是相通的,分开是不对的,是整体的概念。
(一)什么是知识:
知识包括可以言传的(语文学科中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和不可以言传,只能意会的。黄宗英写文章,没有文法,但写得一样的。说省略号省两个点、有时六个点、有时八个点,印出来都是六个点,她很恼火。
教学什么样的知识?
1、概念化(抽象概括出定义)
2、条件化(情境化)
3、结构化(串珠成线)
4、自动化
5、策略化(知识+方法)
知识的教学方式:
1、明晰式(最高明的老师往往不用)
2、潜藏式,如语文学科要做到——老师心中有知识;教学过程无术语;学生自主构建起来。
能力:最重要的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结合具体的学习情境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
(二)过程:
1.要让全体学生参与。例《无字词典》:请同学联系生活的经验说什么是骄阳似火。环节没有问题,但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参与活动。
2.教学方式的实现。
3.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4.从个性学习着手。
5.形成有效的思维。
教学中注意:
以学定教,调整教学设计;
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目标是层次性,作业是弹性的,设置一些阶梯性问题,如:在书上找出写哥白尼学术价值的词语。不改变这个词语的意思,改变词序来说。
3、怎样照顾非常特殊的学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穿靴戴帽的现象。例:插花:统一祖国、祖国欣欣向荣
人格影响,生活态度。教师本身成为学生常读常新的经典。教师要乐观、开朗。引用诗意:普希金全篇洋溢着对生活的微笑。于是,俄罗斯的青年感受到生活的阳光。希望孩子在我们这里感受到生活的微笑。
2.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教学是对话的过程。怎么能真正地尊重学生。在人格上与学生平等。例:光头。每年艾滋日,有人剃光头募捐。移民会这样吓孩子: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回去(指国内)。
3.应该体现学校文化,班级文化。文化是“弥散”的一种精神,一种氛围。如同“色”,既指颜色,也指品质成色,还是秋色春色暮色的“色”,而第三种“色就是一种弥散的精神氛围”。
4.体现在学科的科学体系、知识体系。
5.体现在教科书的人文内涵。
6.体现在过程和方法。
五、好的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要能够有效,要强调设计的有效性。
1、教什么?对文本和内容要吃透,理解。如果有什么不满足,就是备课不够。对文本的特点体会不够。第一要有进入文本的方法,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第二是达到要求:通体透明,形神兼备。有一句话让人受益:“要把文本玩得像做烧饼师傅手上的面团。”第三:关注陌生感。文本陌生的地方要有一种敏感。陌生的地方就是教学有味道的地方。如果教学中不断给学生带来陌生的东西,他们会成长得很快。
2、怎么教?建议:一要有统筹的观点,首先要考虑是一节课一节课中的一节课,要有单元意识,整本书的意识,年段的意识。要整体地认识教学对象。二要了解学生的情况。了解差异,了解学生情感方面独特的背景。三是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内容有了,要有好的表达形式,什么方式最好,要看所要教学的内容、情境是否符合。四是要整合资源。
怎么创造情境?怎么设置学生的活动?如果都考虑就有新课程的特征。要考虑预设与生成,给动态生成留有空间。有关注动态生成是二次生成。应该有两次生成:第一次能超越文本,超越教案,是一种生成,是最重要,最基础的生成。认为李吉林在备好课的时候,第一次已经生成了。课堂绝大部分生成是早就预设的。
3、课堂教学评价问题。强调三点:一要坚持方向性。大的方向一是新课程的价值取向。二是让公开课回归常态。要成为常态的一部分,防止做假。三是要教学评价成为教师教学的一个方面。特别强调的是不要做假,我们的公开课漂亮的就像“假”的。如果用一句话说:就说有效思维。有效思维是一个载体,装载的是知识,建立一个反思性的教学评价的体系。评价的指标要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结合。
第五篇: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之我见
叶昕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学生通过课堂的教学来获得更多的知识,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核心环节,直接决定着教育的质量,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物理教学中关键的一环。同时,初中物理教学是整个物理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祖国的科教兴国大业显得尤为重要,物理教师应该承担起这份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针对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自身教学研究经验,总结如下几点方法。
一、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因为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教学的第一阶段,对于学生学习物理来说是兴趣激发期、是学科思维形成期、是知识基础奠定期,这些都直接决定后续学习的高度。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就会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有效的学习动力。本学期开学后,初中八年级就开设物理课,教材第一课就有一些生动的演示实验或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些神奇的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首先物理是有趣的;物理是有用的。从应用的角度去激发兴趣。
二、课堂教学中的人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活动中人是最重要、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学过程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人与内容、人与实验、人与手段的活动。
首先,一个有效的教师要做的具有亲和力、表达流畅清晰、思维具有逻辑性、条理性,善于组织协调,教学行为上应该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明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注意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勤于动脑、独立思考、重视实验探究活动。
其次,学生是发展中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潜能,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成长,有培养前途,可以获得成功,同时,还要承认处在发展中的学生,有个性差异,肯定会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均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得以解决。
三、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教师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由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梳理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转向重学生学,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教师一言堂向平等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转变意识。
四、精心贮备的教学设计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集体备课是精心准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重要途径,备课阶段分四个:
(1)集中备课:(1)引领:中心发言人以说课的形式发言。(2)合作:讨论发言人内容;(3)交流:教师进行充分交流(4)整合:教研组长整合大家意见。
(2)实施教学方案:统一时间组织本组教师听课、观察、全程录像等
(3)教学反思:执教者执教后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分析。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4)形成新教案同一教案多层次、多次上课、多次反思、反复讨论,积累材料、经验,实现螺旋式上升。
五、有效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有效教学行为指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具体情况设计多样化教学
(A)探究式教学
(B)自助交往式学习
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了兴趣之后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享受和愉快的体验,学生自主参与、交流合作、个性发展,共同提高是自主交往式的基本特征,此外,课堂的高效率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是一个内部加工过程,这个过程始终受外部环境影响,而外部环境中心里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最大,安全相容的心理环境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释放,这种环境主要表现在: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平等、相容主动交往、共同发展的状态。
不管是传统,还是新理念,基本的出发点都一样,就是让学生得到发展,而它却离不开实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
课堂教学资源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