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综述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文献综述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一种教学形式,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事实上,当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成为我们关注与研究的焦点时,我们发现,这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被轻视与忽略了。由于教师教学中对问题设计策略不当等因素,导致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低效或无效现象仍然存在,其表现和成因主要有:
1、问题设计随意性。一些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创设课堂提问,上起课来,经常信口开河,想到什么问什么。这些随意提出的问题,有些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考就可随口回答。这种问题,不但不能激起学生思维,反而会使学生思维受到抑制,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假思索,随意应付的坏习惯,而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却又过于深奥,学生无从答起,课堂出现冷场,教师或责备学生,或自问自答,这样的提问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问题设计过多,学生无暇思考。一些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课堂气氛,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提问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只得被动地应付教师的琐碎问题,缺乏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一次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学生找不到核心问题,也会使问题变的模糊。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量少质高,措辞精炼,具体明了。
3、师问生答,学生处在应付状态。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的过程,然而一些教师将课堂提问视为自己的专利,而让学生学“答”,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越学越没问题。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提问,互相提问的能力。
4、问题设计重统一性,轻针对性。我们有些教师为了赶教学的进度或是为了自己课堂教学的顺畅,提问常常局限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而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就忽略不问。这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所不能允许的。对不同的学生应设计不同的问题。因为学生个体差异是存在的,不同学生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的方法也不同。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层次性,从学生需要出发,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差异教学。
综上所述,有效地设计课堂问题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而且能够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师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从而一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了学生学习成效的高低与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我们觉得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课题依据
通过研究“有效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努力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问题设计的相关策略,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问题的时机,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主要理论依据:
1、中国传统中“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可见教师有效问题设计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助产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他认为知识是可以移植的或者以为知识可以经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教学过程仅是教师协助学生产生某一概念的过程。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研究教师问题的有效性就十分重要了,好的问题就是好的接生婆,能更好地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3、课堂教学论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有效问题。
4、“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
三、课题的界定
有效性问题设计指教师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主要研究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增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以研究科学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为核心,扎扎实实地开展课例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参考文献
[1]谢忠新.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2]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3]陈丹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D].河北大学,2009.[4]江榕春.中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5]孙燕.问题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6]任秋丽.信息环境下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7]姚银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1.[8]钱旭升.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文化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9]段艳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10]邓凯.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11]郑阳春.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12]沈春妹,耿立波.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06:26-29.[13]王翠翠.优化问题设计 提高课堂效益[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7:155-156.[14]王平.关于初中信息技术课主题化教学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6:174-175.[15]刘淦.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方式的调查与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3.[16]尼古拉斯·卡尔, 当IT的战略优势已成往事[R].商业评论.200307.[17]魏清.初中化学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探索[J].神州,2012,36:137.[18]蒋静,彭廷学.优化问题设计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12:24.[19]左玉梅.初中物理课堂问题设计的科学性[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5:42-43.[20]程彦秋.初中物理课堂问题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新课程(上),2011,10:21.[21]傅素音.精心设计课堂问题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03:40-41.[22]王琴.从优化问题设计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2:9.[23]周丽君.“教师课堂问题设计有效性”的观察与评价[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03:138.
第二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方案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乔官镇北展小学
李福梅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一种教学形式,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事实上,当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成为我们关注与研究的焦点时,我们发现,这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被轻视与忽略了。由于教师教学中对问题设计策略不当等因素,导致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低效或无效现象仍然存在,其表现和成因主要有:
1.问题设计随意性。一些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创设课堂提问,上起课来,经常信口开河,想到什么问什么。这些随意提出的问题,有些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考就可随口回答。这种问题,不但不能激起学生思维,反而会使学生思维受到抑制,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假思索,随意应付的坏习惯,而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却又过于深奥,学生无从答起,课堂出现冷场,教师或责备学生,或自问自答,这样的提问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问题设计过多,学生无暇思考。一些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课堂气氛,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提问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只得被动地应付教师的琐碎问题,缺乏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一次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学生找不到核心问题,也会使问题变的模糊。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量少质高,措辞精炼,具体明了。
3.师问生答,学生处在应付状态。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的过程,然而一些教师将课堂提问视为自己的专利,而让学生学“答”,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越学越没问题。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提问,互相提问的能力。
4.问题设计重统一性,轻针对性。我们有些教师为了赶教学的进度或是为了自己课堂教学的顺畅,提问常常局限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而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就忽略不问。这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所不能允许的。对不同的学生应设计不同的问题。因为学生个体差异是存在的,不同学生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的方法也不同。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层次性,从学生需要出发,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差异教学。综上所述,有效地设计课堂问题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而且能够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师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从而一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了学生学习成效的高低与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我们觉得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课题依据
通过研究“有效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努力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问题设计的相关策略,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问题的时机,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理论依据:
1.中国传统中“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可见教师有效问题设计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助产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他认为知识是可以移植的或者以为知识可以经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教学过程仅是教师协助学生产生某一概念的过程。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研究教师问题的有效性就十分重要了,好的问题就是好的接生婆,能更好地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3.课堂教学论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有效问题。
4.“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
三、课题的界定
有效性问题设计指教师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主要研究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增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
四、实验的目标
以研究科学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为核心,扎扎实实地开展课例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实验的主要内容
1.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分析。
2.教师有效性问题设计的内涵和特点。
3.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研究。
4.有效性问题设计与学生思维发展探究精神的相关研究。
5.有效性问题设计与教师教育观念的相关性研究。
6.教师有效性问题设计技巧的研究。
六、实验设计
(一)实验对象
北展小学小学1——6年级学生
(二)实验方法
1.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试验。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5.个案研究法。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七、实验步骤
本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3月)
主要工作有 :
1.召开《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开题报告会。
2.研读有关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策略方面的理论学习。
3.制定《课题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2年11月)
主要工作有:
1.在教学中边实施边学习边总结,全面实施课题研究。
2.针对研究作好记录,逐步完善研究成果。
3.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11月)
主要工作有:
1.收集课例研究资料,作好资料积累。
2.撰写《实验结题报告》。
八、课题组成员
李福梅
田桂荣
李康请
田敬兰
李忠海
路俊平
九、研究预期效果 1.研究报告。2.《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的教学设计。
3.撰写《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的有关论文。
第三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阶段性计划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阶段性计划
一.确立课题
我定的课题是“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我选择这个课题的本意就是实用,实际,每节课、每个老师都离不开的就是提问
二.准备工作
(一)收集资料,学习理论
多途径地理论知识学习,确保从根本上认识提问,研究提问。研讨学习并总结出现阶段我们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以及关于提问的理论知识和解决策略。
(二)找准根源,把握方向
阅读文献资料和分析实际的语文课堂,研究发现在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
1、提问的目的是不是不明确,能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如这个知识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又能为后面哪个知识点的学习做服务?重难点是什么?
2、提问的个人主观性是否太强,太随意。在一节课中的提问多的可达几十个问题,少的却只有几个问题。特别是在常态课上,这类问题非常是否严重。
3、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能不能得到落实。教师是不是注重自己问,忽视了让学生提问。答案开放的问题比较少,不敢放手。
三、依托课例进行实践,努力寻找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方式方法。1.制定严把课堂提问的三个环节:“课前备课中设问”、“课堂实践中精问”、“课后总结中思问”。把课堂提问研究的意识渗透在每个环节,并落实行为。确立了这个教学行为的目标和要求,为了提高语文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我们有计划地开展多节课堂教学听、评课活动,主要从提问的数量要求少而精、提问的难易适度、提问要切中要害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我们在同讲一堂课活动中,就特别留心了各节语文课堂提问的质量,同时观察课堂中老师们的提问技巧,学生们的提问能力,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和教训,在评课中,每位老师也都针对课堂提问发表了看法。
2.在课堂中,要转变自己的观点。努力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1)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表扬。(2)鼓励学生大胆置疑。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疑惑和见解,即使学生的问题很幼稚,也应给予积极的肯定。(3)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设计。在预习、学习或复习阶段,均须安排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的设计中来。
四、措施
1、落实教学研究。在课堂实践中注意提问层次和梯度,并根据问题的难易提问不同的学生,使得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注意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2、进行多渠道的学习,注重平时积累。
3、充实完善个人研究资料夹,装载每次研究过程中的个人研究成果以及个人撰写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论文、优秀课例等,便于随时查看自己的成果,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素质。
第四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一种教学形式,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事实上,当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成为我们关注与研究的焦点时,我们发现,这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被轻视与忽略了。由于教师教学中对问题设计策略不当等因素,导致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低效或无效现象仍然存在,其表现和成因主要有:
1、问题设计随意性。一些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创设课堂提问,上起课来,经常信口开河,想到什么问什么。这些随意提出的问题,有些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考就可随口回答。这种问题,不但不能激起学生思维,反而会使学生思维受到抑制,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假思索,随意应付的坏习惯,而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却又过于深奥,学生无从答起,课堂出现冷场,教师或责备学生,或自问自答,这样的提问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问题设计过多,学生无暇思考。一些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课堂气氛,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提问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只得被动地应付教师的琐碎问题,缺乏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一次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学生找不到核心问题,也会使问题变的模糊。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量少质高,措辞精炼,具体明了。
3、师问生答,学生处在应付状态。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的过程,然而一些教师将课堂提问视为自己的专利,而让学生学“答”,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越学越没问题。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提问,互相提问的能力。
4、问题设计重统一性,轻针对性。我们有些教师为了赶教学的进度或是为了自己课堂教学的顺畅,提问常常局限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而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就忽略不问。这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所不能允许的。对不同的学生应设计不同的问题。因为学生个体差异是存在的,不同学生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的方法也不同。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层次性,从学生需要出发,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差异教学。
综上所述,有效地设计课堂问题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而且能够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师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从而一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了学生学习成效的高低与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我们觉得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课题依据
通过研究“有效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努力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问题设计的相关策略,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问题的时机,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理论依据:
1、中国传统中“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可见教师有效问题设计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助产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他认为知识是可以移植的或者以为知识可以经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教学过程仅是教师协助学生产生某一概念的过程。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研究教师问题的有效性就十分重要了,好的问题就是好的接生婆,能更好地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3、课堂教学论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有效问题。
4、“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
三、课题的界定
有效性问题设计指教师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主要研究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增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
四、实验的目标
以研究科学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为核心,扎扎实实地开展课例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实验的主要内容
1、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分析。
2、教师有效性问题设计的内涵和特点。
3、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研究。
4、有效性问题设计与学生思维发展探究精神的相关研究。
5、有效性问题设计与教师教育观念的相关性研究。
6、教师有效性问题设计技巧的研究。
六、实验设计
(一)实验对象
小学1——6年级
(二)实验方法
1、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进行实验。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5、个案研究法。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三)实验周期
三年
七、实验步骤
本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
主要工作有 :
1、召开《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开题报告会。
2、研读有关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策略方面的理论学习。
3、制定《课题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9年1月~2010年12月)
主要工作有:
1、在教学中边实施边学习边总结,全面实施课题研究。
2、针对研究作好记录,逐步完善研究成果。
3、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1月~2011年7月)
主要工作有:
1、收集课例研究资料,作好资料积累。
2、撰写《实验结题报告》。
八、实验的组织领导及管理
(一)课题技术顾问:
扶余县“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课题指导组
(二)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 长 :王君臣
副组长 :金 星
组 员 : 曹德全 刘贵臣 赵亚杰 张 爽 马艳茹
韩淑美 刘 颖
参研人员: 夏桂莲 秦书义 冷桂莲 殷宪福 李玉科 姜乃臣 罗继芹 侯丽珍 刘铁良 王纯学 孙守志 田国会 黄继国
九、研究预期效果
1、研究报告。
2、《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的教学设计。
3、撰写《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的有关论文。
十、经费预算
在实验过程中,学校将对教师的培训、实验资料、书籍资源等的购置,提供一定的实验经费,确保实验的正常运作。
第五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阶段性总结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阶段性小结
一、课题的确立
我定的课题是“《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我选择这个课题的本意就是实用,实际,每节课、每个老师都离不开的就是提问
二、前期工作
(一)收集资料,学习理论
多途径地理论知识学习,确保从根本上认识提问,研究提问。研讨学习并总结出现阶段我们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以及关于提问的理论知识和解决策略。
(二)找准根源,把握方向
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和分析实际的语文课堂,我研究发现我们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
1.提问的目的不明确,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如这个知识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又能为后面哪个知识点的学习做服务?重难点是什么?
2.提问的个人主观性太强,太随意。在一节课中的提问多的可达几十个问题,少的却只有几个问题。特别是在常态课上,这类问题非常严重。
3.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教师只注重自己问,忽视了让学生提问。答案开放的问题比较少,不敢放手。
4.存在口头语式提问。比如“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没有任何思考过程,顺水推舟就回答“是”“对”。在实际应用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三.依托课例进行实践,努力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发现问题了,我就来解决问题。首先,我制定了严把课堂提问的三个环节:“课前备课中设问”、“课堂实践中精问”、“课后总结中思问”。把课堂提问研究的意识渗透在每个环节,并落实行为。确立了这个教学行为的目标和要求,我心里就有底了,研究起来也更有方向性了。那就是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为了提高语文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我们有计划的开展了多节课堂教学听、评课活动,主要从提问的数量要求少而精、提问的难易适度、提问要切中要害等几个
方面入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我们在同讲一堂课活动中,就特别留心了各节语文课堂提问的质量,同时观察课堂中老师们的提问技巧,学生们的提问能力,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和教训,在评课中,每位老师也都针对课堂提问发表了看法。
在课堂中,我首先转变自己的观点。努力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这么做的:
(1)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表扬。(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疑惑和见解,即使学生的问题很幼稚,也应给予积极的肯定。(3)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设计。在预习、学习或复习阶段,均须安排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的设计中来,因为学生提出的问提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四、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和今后的改进措施
(一)取得的成绩。
1.通过对《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的自主学习研究,我真正认识了课堂提问,明确了课堂提问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性,学习了提高课堂提问的策略,并通过实践证明了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得事倍功半。由此我撰写了教学反思、案例分析、阶段报告。
2.学生们则在老师精心设计的“精问”、“设问”中争当学习小主人,改变了被动、懒惰、依赖等不良学习习惯,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探究课堂问题的兴趣,思维得到锻炼。
(二)今后的改进措施。
1.进一步落实教学研究。在课堂实践中注意提问层次和梯度,并根据问题的难易提问不同的学生,使得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注意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2.进行多渠道的学习,注重平时积累。
3.继续充实完善个人研究资料夹,装载每次研究过程中的个人研究成果以及个人撰写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论文、优秀课例、等,便于随时查看自己的成果,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