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课题实验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老城街道办事处杨庄小学 李征图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堂问题是组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一种教学形式,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事实上,当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成为我们关注与研究的焦点时,我们发现,这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被轻视与忽略了。由于教师教学中对问题设计策略不当等因素,导致课堂教学中教师问题的低效或无效现象仍然存在,其表现和成因主要有:
1、问题设计随意性。一些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创设课堂问题,上起课来,经常信口开河,想到什么问什么。这些随意提出的问题,有些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考就可随口回答。这种问题,不但不能激起学生思维,反而会使学生思维受到抑制,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假思索,随意应付的坏习惯,而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却又过于深奥,学生无从答起,课堂出现冷场,教师或责备学生,或自问自答,这样的问题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问题设计过多,学生无暇思考。一些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课堂气氛,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问题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只得被动地应付教师的琐碎问题,缺乏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一次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学生找不到核心问题,也会使问题变的模糊。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量少质高,措辞精炼,具体明了。
3、师问生答,学生处在应付状态。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的过程,然而一些教师将课堂问题视为自己的专利,而让学生学“答”,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越学越没问题。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我问题,互相问题的能力。
4、问题设计重统一性,轻针对性。我们有些教师为了赶教学的进度或是为了自己课堂教学的顺畅,问题常常局限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而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就忽略不问。这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所不能允许的。对不同的学生应设计不同的问题。因为学生个体差异是存在的,不同学生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的方法也不同。教师在课堂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层次性,从学生需要出发,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差异教学。综上所述,有效地设计课堂问题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而且能够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师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从而一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了学生学习成效的高低与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我们觉得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课题依据
通过研究“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努力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问题设计的相关策略,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问题的时机,促进教学的有效性。理论依据:
1、中国传统中“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可见教师有效问题设计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助产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他认为知识是可以移植的或者以为知识可以经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教学过程仅是教师协助学生产生某一概念的过程。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研究教师问题的有效性就十分重要了,好的问题就是好的接生婆,能更好地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3、课堂教学论
课堂问题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问题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有效问题。
4、“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
三、课题的界定
有效性问题指教师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问题主要研究教师问题的有效性。
教师有效性问题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问题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增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的问题意识。
四、实验的目标
以研究科学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为核心,扎扎实实地开展课例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实验的主要内容
1、怎样使设计的问题目标明确,准确性,具有思考价值;
2、怎样使设计的问题具有开放性、趣味性、突破性、挑战性; 3怎样使设计的问题具有类比性;
4、怎样使设计的问题具有可操作、便于自主、合作,有利于帮助理解性;
5、怎样使设计的问题具有争论,能够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自觉进行思考、观察、讨论性
六、实验设计
(一)实验对象 小学1——6年级
(二)实验方法
(1)行动研究法。根据预期研究目标,课题组成员把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个人行动和课题组集中活动相结合的研究行动。在课题研究的中期我们主要运用此法来实现。并将研究的成果收结为教学案例,课例,实录及研究日志,教学叙事,教学随笔,教学反思,研究论文等。
(2)文献研究法。收集,查阅国内外前人或同代人关于问题设计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的研究成果,以他人的研究成果为起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论。
(3)调查研究法。主要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了解目前小学课堂教学在问题设计方面的现有状况,师生理解情况,存在问题等,分析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对课堂教学效益的影响。
(4)观察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运用观察法,记录自己或其他教师课堂问题设计的教学行为,把握,积累研究资料。以自我观察为主,记录日常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行为及反思;结合其他教师的共同观察,分析,比较问题设计的得与失;辅以对学生的观察,通过信息的反馈,把握问题设计的效果,探寻问题设计的方法及技巧。
(5)个案研究法。选择典型性的教学内容作为个案,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总结和评价问题设计的实施状况与效果,探索问题设计的方法,技巧。
(三)实验周期 三年
七、实验步骤 本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10月)主要工作有 :
1、召开《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会。
2、研读有关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策略方面的理论学习。
3、制定《课题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11月~2014年10月)主要工作有:
1、在教学中边实施边学习边总结,全面实施课题研究。
2、针对研究作好记录,逐步完善研究成果。
3、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11月~2014年12月)主要工作有:
1、收集课例研究资料,作好资料积累。
2、撰写《实验结题报告》。
八、实验的组织领导及管理
(一)课题技术顾问:
泰安市 “《小学数学课题教学有效性案例研究》”课题指导组
(二)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 长 :李征图 副组长 :刘阳
组 员 : 范圣良 陈建红 尹超 刘传振 张庆
九、研究预期效果
1、研究报告。
2、《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的教学设计。
3、撰写《小学数学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的有关论文。
十、经费预算
在实验过程中,学校将对教师的培训、实验资料、书籍资源等的购置,提 供一定的实验经费,确保实验的正常运作。
第二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一种教学形式,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事实上,当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成为我们关注与研究的焦点时,我们发现,这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被轻视与忽略了。由于教师教学中对问题设计策略不当等因素,导致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低效或无效现象仍然存在,其表现和成因主要有:
1、问题设计随意性。一些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创设课堂提问,上起课来,经常信口开河,想到什么问什么。这些随意提出的问题,有些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考就可随口回答。这种问题,不但不能激起学生思维,反而会使学生思维受到抑制,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假思索,随意应付的坏习惯,而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却又过于深奥,学生无从答起,课堂出现冷场,教师或责备学生,或自问自答,这样的提问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问题设计过多,学生无暇思考。一些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课堂气氛,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提问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只得被动地应付教师的琐碎问题,缺乏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一次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学生找不到核心问题,也会使问题变的模糊。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量少质高,措辞精炼,具体明了。
3、师问生答,学生处在应付状态。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的过程,然而一些教师将课堂提问视为自己的专利,而让学生学“答”,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越学越没问题。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提问,互相提问的能力。
4、问题设计重统一性,轻针对性。我们有些教师为了赶教学的进度或是为了自己课堂教学的顺畅,提问常常局限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而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就忽略不问。这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所不能允许的。对不同的学生应设计不同的问题。因为学生个体差异是存在的,不同学生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的方法也不同。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层次性,从学生需要出发,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差异教学。
综上所述,有效地设计课堂问题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而且能够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师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从而一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了学生学习成效的高低与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我们觉得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课题依据
通过研究“有效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努力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问题设计的相关策略,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问题的时机,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理论依据:
1、中国传统中“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可见教师有效问题设计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助产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他认为知识是可以移植的或者以为知识可以经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教学过程仅是教师协助学生产生某一概念的过程。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研究教师问题的有效性就十分重要了,好的问题就是好的接生婆,能更好地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3、课堂教学论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有效问题。
4、“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
三、课题的界定
有效性问题设计指教师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主要研究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增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
四、实验的目标
以研究科学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为核心,扎扎实实地开展课例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实验的主要内容
1、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分析。
2、教师有效性问题设计的内涵和特点。
3、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研究。
4、有效性问题设计与学生思维发展探究精神的相关研究。
5、有效性问题设计与教师教育观念的相关性研究。
6、教师有效性问题设计技巧的研究。
六、实验设计
(一)实验对象
小学1——6年级
(二)实验方法
1、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进行实验。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5、个案研究法。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三)实验周期
三年
七、实验步骤
本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
主要工作有 :
1、召开《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开题报告会。
2、研读有关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策略方面的理论学习。
3、制定《课题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9年1月~2010年12月)
主要工作有:
1、在教学中边实施边学习边总结,全面实施课题研究。
2、针对研究作好记录,逐步完善研究成果。
3、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1月~2011年7月)
主要工作有:
1、收集课例研究资料,作好资料积累。
2、撰写《实验结题报告》。
八、实验的组织领导及管理
(一)课题技术顾问:
扶余县“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课题指导组
(二)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 长 :王君臣
副组长 :金 星
组 员 : 曹德全 刘贵臣 赵亚杰 张 爽 马艳茹
韩淑美 刘 颖
参研人员: 夏桂莲 秦书义 冷桂莲 殷宪福 李玉科 姜乃臣 罗继芹 侯丽珍 刘铁良 王纯学 孙守志 田国会 黄继国
九、研究预期效果
1、研究报告。
2、《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的教学设计。
3、撰写《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的有关论文。
十、经费预算
在实验过程中,学校将对教师的培训、实验资料、书籍资源等的购置,提供一定的实验经费,确保实验的正常运作。
第三篇:《小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工作汇报
在课题实践中成长
《小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工作汇报
课题组织单位:徐州市泉山区姚庄小学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与各位一起回味、分享课题研究的精彩与收获。我校的区级专项课题《小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起步较晚,迄今为止我们还在探索与实践中前行,蹒跚地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历程,获得了一些粗浅的经验,但离标准和要求还有一段很大的差距,下面,请允许我就课题研究过程中一路走来的真实感受和切身体会向大家做个汇报,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努力探寻——有效管理、尽心尽责
一、课题的立项
近几年我校师资力量相对不足,虽然教学班级不多,但每位教师课务相对繁重,学生来源也不占优势,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一切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从某种程度上看,课堂教学的艺术也正是问题设计的艺术,因而,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就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因此,我们认为探索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势在必行,最终选择了《小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作为切入点,意在让老师贴近教学,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从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入手,实实在在地进行研究、反思。
课题研究工作从去年开始,由校长亲自主持,指导监督,检查参与课题实验,形成全校人人参与科研的浓厚氛围,整个课题经历了立项、制定方案、收集资料、组织实施等过程。
二、调查分析课堂问题设计教学现状,拟定研究方案。(附报告照片)
课题确定后,我们在教师、学生中间进行了调查,撰写了调查报告,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研讨活动,确定了课题研究目标:
1、提高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和问题设计的能力:能够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学生情况设计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完 1
成学习任务。
2、提高小学教师在课堂上实施问题,组织教学的能力,把握问题提出的时机、方式,根
据反馈信息随机调整问题。
3、提高教师反思问题设计技巧的能力,对问题设计进行反思评价,从而探索出问题设计的方法、技巧。
三、立足课堂切实研究,探索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的优化策略。(附活动照片、教师学习记录、评课表格)
活动由观看名师的经典课例开始,课堂上名师有效的问题设计既能给孩子们思维以方向,也能给孩子们思维以动力。走进名师课堂,使教师们真正领略、感受了名师的课堂风采和高
超的问题设计艺术,皆感大有获益,每次观摩后各科老师均围绕:问题设计能否使三维教学
目标达成;知识结构是否合理,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等相关问题设计进行赏评、互
动交流等活动。
随后的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及时组织教师进行了讨论和学习,帮助教师明确课题实施的目的、意义、课题的主要内容,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碰撞,一些问题很快随之暴露了出来:
一些教师交来的课题学习材料没有针对性;有的老师在课题活动中对课题目标模糊,不知道
自己究竟要做什么,无法操作;还有的教师由于对课题目标不清晰和不理解,在组织教学时,有“形”无“实”。
总之,整个课题的实施不尽如人意,对促进课堂教学活动收效甚微。我们意识到课题目
标的制定与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整个课题过大,不易操作,重新调整了目标之后,我们
把课题活动目标分解到各个学科,制定了子课题:比如语文着重于主问题的设计研究;数学
着重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的研究;英语教师则把关注点放在阅读课上问题的有效设计;
艺体教师则进行《艺体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这样使课题组教师明确了自己在活动中的基本任务与要求,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同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又及时捕捉课题
实施的交叉点,帮助课题组成员互相交流,相互取经,力求将课题研究做“真”做“实”。
一次课题研究活动,又引发了我们对课题的重新思考,那是在我执教课题课《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前研讨时,各位老师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本来大家就这一课,围
绕着课题目标:“怎样设计主问题?怎样分解主问题”进行该课的问题设计,当刘校长提出:
“课文为什么用‘引’这个字?如何带领学生赏析一系列动词的运用?学生一节课能把这篇
课文背下来吗?如果你写天游峰的扫路人会怎么写?”等一系列问题时,遭到了一些老师的质疑:“现在提倡简单语文,我们有必要把课文挖掘的这么深吗?”最后这次课题研究会无果
而终,事后,经过刘校长的点拨,大家才逐渐明白,老师在没有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谈什
么备课,老师们对教材都不熟悉谈什么问题设计,如果能在一起认真地分析教材,作者,写
作背景,写作方法等等,教案就会慢慢清晰明了。为此,我们又重新研读了教材,在此基础
上,进行了问题设计,我执教了该课,课后研讨时大家认为这节课上的问题设计是有效的。
也普遍发现:阅读课的课堂效率问题,仍然制约着阅读课的深入发展。阅读教学目标定位不
准是个问题,对文本的解读更是个问题。此时我们深感问题的关键是教师理念的转变、思想的改变,而这需要一段过程,正是我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于是,我们又踏上了新的探
索之路。
亲密接触——研究路上且思且行
我们对研究过程进行了调整,决定以语文学科为突破口,进行一些改革,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是我们的两个切入点,也是两个着力点,我们点面结合致力于集体备课时对文本的解读、讲学案的制定,课例的研讨。
一、“点”上的研究
一)、关于钻研教材
于永正老师在谈教学艺术时曾经反复强调教学艺术来自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他说:“一
定要下功夫钻研教材,否则就不会有得心应手的方法,行之有效的方法,没有好的方法,也
就谈不上艺术。”为此,我们各课题组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发展,使科研活
动经常化,专题化和系统化。
1、解读课标,认真备课
各课题组成员通过认真学习、解读课程标准,更深入的认识了课标对本学段的课程要求,在此基础之上钻研教材,查阅相关的资料,对每一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更加熟悉了。
2、了解学情,有的放矢
教师根据以往的经验及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学习状况,精
心设计预习作业预案,指导学生的预习,改变教学方法,以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进行问
题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掌握方法,解读教材
各教师在钻研教材时抓住“特点”、把握“重点”、找准“难点”、剖析“疑点”对文本及
目标进行解读,研究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目标、单元知识结构及前后联系、研究本课的教材、重难点、教材提示的教学方法,仔细揣摩教材,理解编者意图等。
4、集体备课,相互点评
学校在语、数、英学科中进行试点推行集体备课,利用每周教研活动组织集体备课,进
行文本的解读、讲学案的制定,各学科以年级为单位出一份备课,无需打印,提倡集体备课、案头备课相结合。学校还制作了电子备课系统,既利于教师备课上传、资源共享,又利于学
校监督、管理。整个备课过程经历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二次备课---反思提升几个过程。
挥洒汗水,收获喜悦。各课题组针对学科特点,掀起了认真解读文本,把握学生实际,集体备课的热潮。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对文本解读的不断深入,老师们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设
计更加清晰。
二)关于“讲学”研究(附照片教师讲学案、数学预习作业)
“讲学案”的使用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合一,融合了教师
钻研教材的智慧。
1、备课组各成员提前一周思考,在充分解读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对下周的教学任务进
行思考,着重对本课题的内容、重点难点、预习作业的指导、问题的选择、作业的设计进行
认真思考。
2、主备人依据上述要求先拿出初稿,在集体备课时全体成员进行研讨。先由主备人进行
教材分析,阐述本课题的内容、重点难点、预习作业的指导、问题的选择、作业的设计,供
备课组成员进行仔细推敲。
3、各成员看讲学案中设计的问题、所选的练习是否有代表性,切入点是否合适,难度
是否适中,进行集体讨论,最后确定新的讲学案。
“讲学案”将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预习,使教
师事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准确把握每一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精心进行问题的设计,从而在授课的过程中一一突破。
(二)“面”上的研究
教师、学生、教学三点构成“面”,构成课堂教学。这一阶段的学习和实践中,课题组成员进行有关课题研究的摘抄,撰写教学反思。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还通过各种课例研讨、实践,加深了对课题的理解。
1、以研究促反思(附照片,见教师反思表、科研学习表格)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课题研究的同时,我们邀请区教研室领导对课题现场指导,组织教师进行课题学习,认真笔记,及时反思,结合自身的研究体验撰写学习体会。上学期末各学科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反思了自己在教学中设计问题取得的经验,存在的不足。教师们根据自己所教学科作了深刻细致的分析,并结合课题对如何有效地设计课堂问题进行了交流。课题引发了对如何解读文本、了解学情、练习设计等方面的系列反思,大家一致认为:有效问题的设计要以“吃透”文本内容和充分了解学情为前提;要注意问题设计的整合,注意问题设计的目的性、探究性、层次性。这些观点为下阶段课题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以研究促合作,用具体的教学实例,指导教学。
(附上课照片、研讨照片、课前设计、听课用表、课后评议表格)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课题研讨,深入课堂听课,从而指导课堂教学。每个月各课题组教师上一节课题研讨课,课是集体冶炼“出炉”的,每个课例、每个实施环节都汇聚着各人对课题精髓的理解与融通,是智慧相互提携的过程。上课前,课题组集体备课共同钻研教材,精心进行问题设计。研讨时,听课教师认真记录问题原话,对问题进行统计和分析。从问题表述、问题类型等方面进行评价,课后再与执教者进行反馈,找出教学中有效教学提问行为和无效或低效教学提问行为,共同商讨改进措施,通过多角度的分析,评价一节课的得失,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初步得出问题设计的技巧、方法、原则,这在下面李老师的课题课课中将有所呈现,在课后说课中会详细介绍。
(朱慧慧教学视频、英语上课照片)
我们语文组开展了“同课异构显异彩,异曲同工共成长”的课题研讨活动。
活动前,每位老师进行文本解读,精心设计问题,活动中,李林利、李青老师就同一篇课文----寓言《揠苗助长》进行了不同的设计。两位老师各有千秋,对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教学风格的各异,给听课的老师们呈现出多彩的教学形式。在评价、讨论、交流环节,老师们在刘校长的带领下就这两节课的目标达成、问题设计、拓展练习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在同事们的评议中,两位上课老师的亮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问题的设计有一定梯度,能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计问题,注重学法的指导,同时也给他们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对话、交流、思想的碰撞,使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收获。
3、以研究促成长,承担课题课,展示自己的风采(附视频语文:刘丽课堂实录、数学: 史先玲)
教师要想快速成长,从经验型的老师转换为研究型老师,必须要进行课题研究。通过课题课的锤炼,一部分老师迅速地成长起来。上学期的课题研讨课课不仅展示出教师个人的教学风采,还诠释了执教老师所研究的课题内涵。特别是语数课题组开设的课题课《村居》、《认识米》向我们昭示:课题研究不是虚设,更不是无用之举。这两节课也被最后推选由刘莉、史先玲两位老师在我校第十四届“青年杯”教学活动中向区、学区领导、教师展示,通过扎扎实实的课题研究,实实在在地提高了老师们教育教学的理性程度和科学水平,使学生获益,更使所有见证、实验课题的人受益匪浅。
任何成功的背后都会有艰辛的付出,课题研究也不例外。它让人快乐着并辛苦着,收获着、幸福着又迷惘着、困惑着,我想这大概就是课题的魅力所在。
品味幸福——成长路上有你有我我们收获着„„
1、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研究的范围覆盖了以语文学科为主的所有教学领域,促进了教研组、课题组建设规范化、研究活动常态化。
2、教师在参与课题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在对课题认识不断地更新与提高中,我们研究课题的方法越来越灵活,研究也逐渐深入。
3、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能注意敏锐地捕捉教育教学“闪光点”,结合自己的一线实际,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一会儿我们的课题组成员李青老师还会向各位做一汇报。行走在课题研究的路上,在刘校长的一路鼓励、支持、引领下,我们课题组的每个成员都在不断地成长、提升。品尝着收获喜悦的同时,困惑也随之而至。比如:科研活动相对来说缺乏深度;受学科限制,课题研究的成果与积累的经验不能得到及时的推广与实施;有关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策略和典型性案例不够。
鉴于这些问题,我们做了深刻反思,计划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再组织更多的教师参与、深入研究,立足课堂,脚踏实地,完善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理论,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理论与实践。
因为一个共同的爱好与追求,老师们相聚在姚庄。课题虽不成熟,却点燃了大家不断追求的热情,研究活动时间不长,却把老师们研究的目光引向更深更远的地方。课题研究前路漫漫,但我们坚信,只要大家乘着课题研究的翅膀飞翔,那成长路上必定有你有我!
第四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课题研究论文
课堂提问设计要有科学性
内容摘要:提问,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教师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技能。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进行有效地提问,关键在于科学地设计问题。
【关键词】课堂提问、科学设计、有效性
提问,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是教师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技能。如何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把教材中的内在机理、语言形式和思想底蕴展现在学生面前。目前,许多教师对提问还缺乏科学的认识,还不能有效地运用提问来达成高层次的教学目标。主要表现在问题设计的目的性弱,有效性差,问题水平偏低,教师问的多,学生主动提问的少等。随着课改的深入,教育者们更近一步认识到教育的真正实质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上,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包括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而设计的各种有效提问。我认为必须首先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进行有效地提问,关键在于科学地设计问题。
一、提问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有位教育家形象地说:“要把知识的果子放在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高不可攀,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是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后获取正确的结论。课堂提问首先应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人施问,了解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水平,知识基础结构,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所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不能失之偏颇。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就会导致学生冷场卡壳,达不到提问的目的。
二、提问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好的课堂提问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集中在新鲜有趣的事物上的特点,考虑适当的语言问语,不断变换提问的方式和内容,使问题新颖有趣。还要在学生容易质疑的地方提问。如,我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可能会质疑的问题,教学时,我就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 通过这一提问,一下子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宛如一石击在一泓湖水中,溅起无数浪花。他们就非常迫切地想知道小葫芦掉落的原因。我指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
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
三、提问要围绕教学目的 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作为实现语文教学整体目标手段之一的课堂提问应该能使学生激起情趣,理解内容,发展智力,受到教育。提问的设计,要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围绕教材中心,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出,切忌缺乏目的性和计划性。要给学生指明阅读思考的路径,提高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针对性,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如,我在二年级下册课文《三个儿子》的教学,当学生读到课文最后一段,我就提出“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指谁?”、“说说你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对哪个儿子说些什么?”,这几个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全面阅读,把课文中的内容连贯起来思索,从而体会出文章的中心,达到教学目的。
四、提问内容要立足于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提问不在多而在于精,关键是我们教师应抓住文章的重点,突破难点。例如文章深邃意境中写到的情节往往是作者情感愿望寄托的载体,应设计问题重点研究。再如有些文章的关键句,往往是文章和思想有机组成,在教学中可在这样的地方涉及提问,使学生掌握内容,明确思想。教学《从现在开始》一课,我主要抓住“猴子为什么能当上‘万兽之王’?”这个问题,让学生读文,自己寻找答案。从而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他人。
五、提问要有思维价值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更具有特别的任务。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维,如果所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仅停留在简单的是非选择上,学生的思维能力便难以得到提高。因此,精心设计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学《坐井观天》这篇课文,学习了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后,我问“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在某一天,青蛙遇到小鸟,他会说些什么?”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续编青蛙和小鸟的第四次对话。达到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又如,我在教《父亲和鸟》时,课文最后一段“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我这样提问:“为什么这样说?如果父亲是猎人,将会怎样”这样的问题显然具有较大的思维价值,它们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体会到“我”是多么的稚气又多么的纯真,也体会到“我”和父亲一样知鸟爱鸟。
六、提问要明确具体
课堂所提出的问题要具体,语言要准确、完整、明了,要让学生明确回答问题的方向,同时,答案也要具体明确。因为问题不具体、不明确,模棱两可,会使学生抓不住实质,造成答非所问的情况。
六、要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课堂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特权,还是孩子们探索知识的有效手段。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好的问题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能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萌芽。我们在不断研究教师提问的策略之余,还要关注学生的质疑为课堂带来的生机。后者属于课堂生成,却是课堂的精彩组成,是教师有效提问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教师不仅要善于激疑,而且要积极提倡学生直接参与提问设计,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向教师提问比老师提问学生更有意义,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作用更大。学生在学习中疑问的多少,正是他们思维能力强弱和探索程度高低的标志。这正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手段之一,也是实现师生角色互换的途径之一。
提问设计的精巧,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自觉地探求知识,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全面提高阅读水平。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实践,充分钻研教学内容,认真领悟提问要领,切实掌握提问策略,精心设计各类问题,并有意注意学生的发问,质疑,从中找出切入点,更好地完成三个围度的目标。唯此,才能真正发挥提问的功效,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李福梅
在进行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做到有效教学,首先得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用新的眼光去审视学生,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协调者。新的时代对教师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想做一个能适应新形势的合格的教师,需要教师做的工作还很多。对有效教学我的理解和感悟有: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我觉得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注意一下几点:
一、改变方法,让学生学得主动。
新课程主张还学生“学习的主人”的角色定位,让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自主参与,自主实践,大胆探索和勇于创新,于是,教师要从主角、主演主动让位,一是作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激励者,作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二是作教学行为的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因此我觉的在教学新的内容之前,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布置给学习任务,让他们去自学,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在教学《开国大典》一文时,为了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成立时那种万分激动,喜悦的心情,课前布置他们阅读或观看一些描写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事例的文章,书籍,影视作品等,这样,学生带着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一些背景资料上课,在课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提问,学生会把把他们准备的学习资料在课堂上交流,这对学生认识和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激发学生的热爱新中国的感情很有帮助。这比教师在课堂上生硬的讲述效果要好的多。
二、转变观念,让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观的指导下语文教学强化训练与与应试教育一拍即合,使训练变成了脱离了语文教学的主旨,语文课淡化了情感熏陶,使本应具有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语文教育,缺乏了应有的魅力,从而导致了语文教学耗时多而收效小的尴尬局面。于是我们要认真审视、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注重人文教育,尊重个性。在课堂上怎样使学生敢提问、会提问?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各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思考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得到锻炼,受益终生。
课堂提问是师生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是师生合作与探讨,是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问是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来实现的,对话的主体是平等的,彼此间是合作的,气氛是放松和谐的,心态是敞开、接纳与共享的。
三、选择时机,让学生勇于探索。
有效课堂教学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提问要新鲜。
所谓“新鲜”,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有价值,出乎学生的意料,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课堂提问要诱导。
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出发点,因此语文课上的提问应是经过认真推敲,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通过比较启发,一方面调动学生看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从而学习一些习作方法。
3、课堂提问要包容。
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较为常见,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我们要由“小步提问”变成“大步提问”,一节课要有1到2个大问题以引起学生大块地活动。要给学生留下大块的思考空间,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可以提炼一个大问题:“为什么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样,问题的内涵就比较丰富,学生思维的空间就大一些,他们就能从文章中找到不同的内容来说明,并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教育和锻炼。
4、课堂提问要设疑。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创新。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理想的风筝》一文,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读完课题之后,针对课题来提问。学生也许会问:为什么风筝是刘老师的理想?我们应怎样对待生活?等等,这样,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再来学习课文,就会比老师先提出问题,再来让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来学习课文,效果会好得多。
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协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没有尊重学生,课改无从进行。古人常说的“师道尊严”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解释,即有尊严的是知识,而不仅仅是早一点掌握知识的人,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这一光环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态,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增长率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才能根除诸如为片面提高成绩而占用学生休息时间、满堂灌、拖堂、体罚羞辱等课堂教学顽疾,才能使用权有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的贯彻落实。
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做到:一是要提高学生课堂主体意识,淡化教师的“理性权威”意识,消除教师的“话语霸权”角色。二是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建构意识,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内在需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讲方法、讲规律,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四是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搞“一刀切”,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受到关注,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好的提问能打破学生脑海里的平静,荡起思维的层层涟漪。我想:民主、开放、科学、平等的课堂有效性提问,是我们每个教师都追求的,让我们的课堂都成为有效性课堂,让课堂上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个性的张扬、让我们的学生在有效性课堂的春风沐浴下受益终生吧!
第五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综述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文献综述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一种教学形式,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事实上,当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成为我们关注与研究的焦点时,我们发现,这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被轻视与忽略了。由于教师教学中对问题设计策略不当等因素,导致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低效或无效现象仍然存在,其表现和成因主要有:
1、问题设计随意性。一些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创设课堂提问,上起课来,经常信口开河,想到什么问什么。这些随意提出的问题,有些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考就可随口回答。这种问题,不但不能激起学生思维,反而会使学生思维受到抑制,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假思索,随意应付的坏习惯,而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却又过于深奥,学生无从答起,课堂出现冷场,教师或责备学生,或自问自答,这样的提问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问题设计过多,学生无暇思考。一些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课堂气氛,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提问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只得被动地应付教师的琐碎问题,缺乏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一次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学生找不到核心问题,也会使问题变的模糊。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量少质高,措辞精炼,具体明了。
3、师问生答,学生处在应付状态。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的过程,然而一些教师将课堂提问视为自己的专利,而让学生学“答”,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越学越没问题。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提问,互相提问的能力。
4、问题设计重统一性,轻针对性。我们有些教师为了赶教学的进度或是为了自己课堂教学的顺畅,提问常常局限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而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就忽略不问。这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所不能允许的。对不同的学生应设计不同的问题。因为学生个体差异是存在的,不同学生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的方法也不同。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层次性,从学生需要出发,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差异教学。
综上所述,有效地设计课堂问题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而且能够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师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从而一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了学生学习成效的高低与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我们觉得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课题依据
通过研究“有效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努力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问题设计的相关策略,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问题的时机,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主要理论依据:
1、中国传统中“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可见教师有效问题设计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助产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他认为知识是可以移植的或者以为知识可以经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教学过程仅是教师协助学生产生某一概念的过程。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研究教师问题的有效性就十分重要了,好的问题就是好的接生婆,能更好地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3、课堂教学论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有效问题。
4、“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
三、课题的界定
有效性问题设计指教师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主要研究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增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以研究科学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为核心,扎扎实实地开展课例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参考文献
[1]谢忠新.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2]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3]陈丹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D].河北大学,2009.[4]江榕春.中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5]孙燕.问题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6]任秋丽.信息环境下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7]姚银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1.[8]钱旭升.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文化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9]段艳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10]邓凯.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11]郑阳春.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12]沈春妹,耿立波.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06:26-29.[13]王翠翠.优化问题设计 提高课堂效益[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7:155-156.[14]王平.关于初中信息技术课主题化教学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6:174-175.[15]刘淦.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方式的调查与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3.[16]尼古拉斯·卡尔, 当IT的战略优势已成往事[R].商业评论.200307.[17]魏清.初中化学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探索[J].神州,2012,36:137.[18]蒋静,彭廷学.优化问题设计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12:24.[19]左玉梅.初中物理课堂问题设计的科学性[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5:42-43.[20]程彦秋.初中物理课堂问题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新课程(上),2011,10:21.[21]傅素音.精心设计课堂问题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03:40-41.[22]王琴.从优化问题设计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2:9.[23]周丽君.“教师课堂问题设计有效性”的观察与评价[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0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