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工作汇报
在课题实践中成长
《小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工作汇报
课题组织单位:徐州市泉山区姚庄小学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与各位一起回味、分享课题研究的精彩与收获。我校的区级专项课题《小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起步较晚,迄今为止我们还在探索与实践中前行,蹒跚地走过了一段艰辛的历程,获得了一些粗浅的经验,但离标准和要求还有一段很大的差距,下面,请允许我就课题研究过程中一路走来的真实感受和切身体会向大家做个汇报,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努力探寻——有效管理、尽心尽责
一、课题的立项
近几年我校师资力量相对不足,虽然教学班级不多,但每位教师课务相对繁重,学生来源也不占优势,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一切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从某种程度上看,课堂教学的艺术也正是问题设计的艺术,因而,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就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渠道之一。因此,我们认为探索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势在必行,最终选择了《小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作为切入点,意在让老师贴近教学,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从教学现象,教学问题入手,实实在在地进行研究、反思。
课题研究工作从去年开始,由校长亲自主持,指导监督,检查参与课题实验,形成全校人人参与科研的浓厚氛围,整个课题经历了立项、制定方案、收集资料、组织实施等过程。
二、调查分析课堂问题设计教学现状,拟定研究方案。(附报告照片)
课题确定后,我们在教师、学生中间进行了调查,撰写了调查报告,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习、研讨活动,确定了课题研究目标:
1、提高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和问题设计的能力:能够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学生情况设计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完 1
成学习任务。
2、提高小学教师在课堂上实施问题,组织教学的能力,把握问题提出的时机、方式,根
据反馈信息随机调整问题。
3、提高教师反思问题设计技巧的能力,对问题设计进行反思评价,从而探索出问题设计的方法、技巧。
三、立足课堂切实研究,探索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的优化策略。(附活动照片、教师学习记录、评课表格)
活动由观看名师的经典课例开始,课堂上名师有效的问题设计既能给孩子们思维以方向,也能给孩子们思维以动力。走进名师课堂,使教师们真正领略、感受了名师的课堂风采和高
超的问题设计艺术,皆感大有获益,每次观摩后各科老师均围绕:问题设计能否使三维教学
目标达成;知识结构是否合理,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等相关问题设计进行赏评、互
动交流等活动。
随后的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及时组织教师进行了讨论和学习,帮助教师明确课题实施的目的、意义、课题的主要内容,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碰撞,一些问题很快随之暴露了出来:
一些教师交来的课题学习材料没有针对性;有的老师在课题活动中对课题目标模糊,不知道
自己究竟要做什么,无法操作;还有的教师由于对课题目标不清晰和不理解,在组织教学时,有“形”无“实”。
总之,整个课题的实施不尽如人意,对促进课堂教学活动收效甚微。我们意识到课题目
标的制定与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整个课题过大,不易操作,重新调整了目标之后,我们
把课题活动目标分解到各个学科,制定了子课题:比如语文着重于主问题的设计研究;数学
着重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的研究;英语教师则把关注点放在阅读课上问题的有效设计;
艺体教师则进行《艺体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这样使课题组教师明确了自己在活动中的基本任务与要求,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同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又及时捕捉课题
实施的交叉点,帮助课题组成员互相交流,相互取经,力求将课题研究做“真”做“实”。
一次课题研究活动,又引发了我们对课题的重新思考,那是在我执教课题课《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前研讨时,各位老师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本来大家就这一课,围
绕着课题目标:“怎样设计主问题?怎样分解主问题”进行该课的问题设计,当刘校长提出:
“课文为什么用‘引’这个字?如何带领学生赏析一系列动词的运用?学生一节课能把这篇
课文背下来吗?如果你写天游峰的扫路人会怎么写?”等一系列问题时,遭到了一些老师的质疑:“现在提倡简单语文,我们有必要把课文挖掘的这么深吗?”最后这次课题研究会无果
而终,事后,经过刘校长的点拨,大家才逐渐明白,老师在没有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谈什
么备课,老师们对教材都不熟悉谈什么问题设计,如果能在一起认真地分析教材,作者,写
作背景,写作方法等等,教案就会慢慢清晰明了。为此,我们又重新研读了教材,在此基础
上,进行了问题设计,我执教了该课,课后研讨时大家认为这节课上的问题设计是有效的。
也普遍发现:阅读课的课堂效率问题,仍然制约着阅读课的深入发展。阅读教学目标定位不
准是个问题,对文本的解读更是个问题。此时我们深感问题的关键是教师理念的转变、思想的改变,而这需要一段过程,正是我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于是,我们又踏上了新的探
索之路。
亲密接触——研究路上且思且行
我们对研究过程进行了调整,决定以语文学科为突破口,进行一些改革,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是我们的两个切入点,也是两个着力点,我们点面结合致力于集体备课时对文本的解读、讲学案的制定,课例的研讨。
一、“点”上的研究
一)、关于钻研教材
于永正老师在谈教学艺术时曾经反复强调教学艺术来自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他说:“一
定要下功夫钻研教材,否则就不会有得心应手的方法,行之有效的方法,没有好的方法,也
就谈不上艺术。”为此,我们各课题组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发展,使科研活
动经常化,专题化和系统化。
1、解读课标,认真备课
各课题组成员通过认真学习、解读课程标准,更深入的认识了课标对本学段的课程要求,在此基础之上钻研教材,查阅相关的资料,对每一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更加熟悉了。
2、了解学情,有的放矢
教师根据以往的经验及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学习状况,精
心设计预习作业预案,指导学生的预习,改变教学方法,以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进行问
题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掌握方法,解读教材
各教师在钻研教材时抓住“特点”、把握“重点”、找准“难点”、剖析“疑点”对文本及
目标进行解读,研究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目标、单元知识结构及前后联系、研究本课的教材、重难点、教材提示的教学方法,仔细揣摩教材,理解编者意图等。
4、集体备课,相互点评
学校在语、数、英学科中进行试点推行集体备课,利用每周教研活动组织集体备课,进
行文本的解读、讲学案的制定,各学科以年级为单位出一份备课,无需打印,提倡集体备课、案头备课相结合。学校还制作了电子备课系统,既利于教师备课上传、资源共享,又利于学
校监督、管理。整个备课过程经历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二次备课---反思提升几个过程。
挥洒汗水,收获喜悦。各课题组针对学科特点,掀起了认真解读文本,把握学生实际,集体备课的热潮。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对文本解读的不断深入,老师们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设
计更加清晰。
二)关于“讲学”研究(附照片教师讲学案、数学预习作业)
“讲学案”的使用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合一,融合了教师
钻研教材的智慧。
1、备课组各成员提前一周思考,在充分解读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对下周的教学任务进
行思考,着重对本课题的内容、重点难点、预习作业的指导、问题的选择、作业的设计进行
认真思考。
2、主备人依据上述要求先拿出初稿,在集体备课时全体成员进行研讨。先由主备人进行
教材分析,阐述本课题的内容、重点难点、预习作业的指导、问题的选择、作业的设计,供
备课组成员进行仔细推敲。
3、各成员看讲学案中设计的问题、所选的练习是否有代表性,切入点是否合适,难度
是否适中,进行集体讨论,最后确定新的讲学案。
“讲学案”将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预习,使教
师事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准确把握每一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精心进行问题的设计,从而在授课的过程中一一突破。
(二)“面”上的研究
教师、学生、教学三点构成“面”,构成课堂教学。这一阶段的学习和实践中,课题组成员进行有关课题研究的摘抄,撰写教学反思。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还通过各种课例研讨、实践,加深了对课题的理解。
1、以研究促反思(附照片,见教师反思表、科研学习表格)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课题研究的同时,我们邀请区教研室领导对课题现场指导,组织教师进行课题学习,认真笔记,及时反思,结合自身的研究体验撰写学习体会。上学期末各学科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反思了自己在教学中设计问题取得的经验,存在的不足。教师们根据自己所教学科作了深刻细致的分析,并结合课题对如何有效地设计课堂问题进行了交流。课题引发了对如何解读文本、了解学情、练习设计等方面的系列反思,大家一致认为:有效问题的设计要以“吃透”文本内容和充分了解学情为前提;要注意问题设计的整合,注意问题设计的目的性、探究性、层次性。这些观点为下阶段课题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以研究促合作,用具体的教学实例,指导教学。
(附上课照片、研讨照片、课前设计、听课用表、课后评议表格)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课题研讨,深入课堂听课,从而指导课堂教学。每个月各课题组教师上一节课题研讨课,课是集体冶炼“出炉”的,每个课例、每个实施环节都汇聚着各人对课题精髓的理解与融通,是智慧相互提携的过程。上课前,课题组集体备课共同钻研教材,精心进行问题设计。研讨时,听课教师认真记录问题原话,对问题进行统计和分析。从问题表述、问题类型等方面进行评价,课后再与执教者进行反馈,找出教学中有效教学提问行为和无效或低效教学提问行为,共同商讨改进措施,通过多角度的分析,评价一节课的得失,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初步得出问题设计的技巧、方法、原则,这在下面李老师的课题课课中将有所呈现,在课后说课中会详细介绍。
(朱慧慧教学视频、英语上课照片)
我们语文组开展了“同课异构显异彩,异曲同工共成长”的课题研讨活动。
活动前,每位老师进行文本解读,精心设计问题,活动中,李林利、李青老师就同一篇课文----寓言《揠苗助长》进行了不同的设计。两位老师各有千秋,对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教学风格的各异,给听课的老师们呈现出多彩的教学形式。在评价、讨论、交流环节,老师们在刘校长的带领下就这两节课的目标达成、问题设计、拓展练习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在同事们的评议中,两位上课老师的亮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问题的设计有一定梯度,能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计问题,注重学法的指导,同时也给他们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对话、交流、思想的碰撞,使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收获。
3、以研究促成长,承担课题课,展示自己的风采(附视频语文:刘丽课堂实录、数学: 史先玲)
教师要想快速成长,从经验型的老师转换为研究型老师,必须要进行课题研究。通过课题课的锤炼,一部分老师迅速地成长起来。上学期的课题研讨课课不仅展示出教师个人的教学风采,还诠释了执教老师所研究的课题内涵。特别是语数课题组开设的课题课《村居》、《认识米》向我们昭示:课题研究不是虚设,更不是无用之举。这两节课也被最后推选由刘莉、史先玲两位老师在我校第十四届“青年杯”教学活动中向区、学区领导、教师展示,通过扎扎实实的课题研究,实实在在地提高了老师们教育教学的理性程度和科学水平,使学生获益,更使所有见证、实验课题的人受益匪浅。
任何成功的背后都会有艰辛的付出,课题研究也不例外。它让人快乐着并辛苦着,收获着、幸福着又迷惘着、困惑着,我想这大概就是课题的魅力所在。
品味幸福——成长路上有你有我我们收获着„„
1、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研究的范围覆盖了以语文学科为主的所有教学领域,促进了教研组、课题组建设规范化、研究活动常态化。
2、教师在参与课题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在对课题认识不断地更新与提高中,我们研究课题的方法越来越灵活,研究也逐渐深入。
3、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能注意敏锐地捕捉教育教学“闪光点”,结合自己的一线实际,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一会儿我们的课题组成员李青老师还会向各位做一汇报。行走在课题研究的路上,在刘校长的一路鼓励、支持、引领下,我们课题组的每个成员都在不断地成长、提升。品尝着收获喜悦的同时,困惑也随之而至。比如:科研活动相对来说缺乏深度;受学科限制,课题研究的成果与积累的经验不能得到及时的推广与实施;有关
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有效策略和典型性案例不够。
鉴于这些问题,我们做了深刻反思,计划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再组织更多的教师参与、深入研究,立足课堂,脚踏实地,完善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理论,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理论与实践。
因为一个共同的爱好与追求,老师们相聚在姚庄。课题虽不成熟,却点燃了大家不断追求的热情,研究活动时间不长,却把老师们研究的目光引向更深更远的地方。课题研究前路漫漫,但我们坚信,只要大家乘着课题研究的翅膀飞翔,那成长路上必定有你有我!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探究
以自己的真心换取学生的开心
小湖小学 徐照姝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和许许多多的教师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和奉献着,从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那一天起,我始终坚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格言。并以此为标准,立志献身于党的教育事业,它激励我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泰戈尔在诗中写道:“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谦逊地低垂着它的绿荫。”我们也是带着对绿叶精神的追求,带着对教师的崇拜,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与热爱,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
从踏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天,我便有一个执着的信念: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努力工作,不断进取,尽我所能,让每一个学生能成人,让每一个家长都放心。“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我以自己的真心换取学生的开心当作我从教的最高准则,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因为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从不因个人私事和家庭困难而耽误学生的学习。
我做老师的同时还力争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有许多家长在和我交流的时候都说:“我家的学生说你可好了”。一句“可好了”不仅仅是学生家长的认可,同时也是我前进的动力啊。我是幸福的,因为我拥有孩子们的理解,拥有孩子们的爱。就是这份爱,让我在最困难的时期坚强地挺过来了。
如今,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人奔钱看,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往往是两袖清风,囊中羞涩。虽说我们不具备金钱的富有,但我们在精神上是富有的,有谁能像我们一样,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美丽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切的话语,就能拨动一个个美妙的心弦,就能带给他们无限欢乐?!
我是教师,就要奉献,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时刻不忘责任,一心想着事业。为了学生能全面发展,培优辅困;为了学生能共同进步,促膝谈心;为了学生能受到教育;不知付出了多少时间与精力!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从事着“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因为有了爱,地更阔,天更蓝;因为有了爱,花更艳,草更芳。而心中的那份爱,将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艰苦跋涉,用热血和汗水去浇灌一茬茬幼苗、一簇簇花蕾,用爱心去托起明天的太阳!
爱,教育的催化剂---家访札记
小湖小学
徐照姝
小草需要春风的吹拂,幼苗需要春雨的滋润,大树需要阳光的普照,学生需要老师的关爱。特别是学生需要特别的爱。爱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前提,是老师的一种教育能力。老师的爱,对学生学习、个性发展影响甚大。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不仅爱优等生,还要爱中等生,更要爱后进生。一名话,老师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孩子的心田,把每一个学生当作自己的儿女、朋友。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对于我们年轻的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又要求我们用心灵去耕耘心灵,让每一位孩子都得到应有的爱。为了让孩子们更多更好地感受到我的爱,我选择了家访,让爱走进学生心中,了解他们的生活。但在家访中,我发现一些家长正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扮演着奴婢的角色。随着家庭物质生活条件的逐步提高,家长过分地对自己孩子的溺爱,有的家长干脆取而代之,代孩子洗衣、叠被,穿鞋,甚至出现老师布置的劳动,家长全全代劳的怪现象。这样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参与在大大减少,能力也得不到应有的培养。但是,在家访中有这样的一幅场景让我深深地感动。当我走进我班学生陆爽家时,我发现一直照顾他的年迈奶奶。通过了解我才知道,陆爽的母亲在他出生之后不久就去世了,父亲一人在外打工挣钱。同龄的孩子有的依然在父母的怀抱中撒撒娇,喝的是牛奶,吃的是面包。而陆爽却在无人教导他的前提下依然刻苦地学习,每天都从家里带来煎饼,喝班里的开水,但他在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学习成绩一直优秀,劳动特别积极并且能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在家也能主动帮助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不禁在心中默默地感动着,也为我的学生而骄傲。
当我离开陆爽家门的那一刻,我知道他的奶奶是自豪的,因为他们有一个很棒的孙子,他的爸爸也是自豪的,因为有这样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成了他们的精神支柱,同时是他们辛勤工作的动力。我在回家的路上,想了很多很多,也感受到我要做的也有很多,怎样才能让那些缺少父母疼爱的学生,还有父母过于爱护的学生得到身心正常发展,这是我当前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在进行家访中的目的所在。
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成功教育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与家长之间的一次次短短的接触,一个个小小的故事,可以使我们更加的了解孩子,使我们更加公平的看待孩子,使我们更加恰当的教育好孩子,使我们用期待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使我们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使他们在表扬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 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避短中看到自己的未来与希望 , 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和期待 , 而这一次感受 , 甚至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孩子需要爱,正如植物需要阳光,要在适合的温度中,才能茁壮成长。让我们的孩子们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吧!
家访反思:
1、家访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要细心发现学生的问题,用心研究家访的方法,精心准备家访的内容。
2、家访不是告状,要充分发现和肯定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以自信和希望。否则,只能激化师生矛盾,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家访过程中一定要多观察、多聆听、多沟通,努力寻找 “ 打开心灵大门的钥匙 ”,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家访后的措施一定要及时跟上,要 “ 趁热打铁 ”,要准备打 “ 持久战 ”,不能以为一次家访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教案
新沂市新店镇小湖中心小学
徐照姝
课题:认识人民币 教材简析: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目标预设:
1、使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和元、角、分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人民币的功能。
3、培养合理使用人民币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使用人民币。教学难点:
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设计理念:
1、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
2、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3、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设计思路:
本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超市购物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经常要买东西,小朋友上学要买文具,买这些东西需要什么?(钱)
对了,钱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名称,美国的钱叫美元,日本的钱叫日元,你知道我们中国的钱叫什么?(中元)不对,我们中国的钱叫“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请小朋友们看看自己面前的筐里有一些人民币,请你们分组活动,找出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学生活动)先在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说明:人民币有两种:一种是纸币,就是用纸做成的;一种是硬 币,就是用金属做成的。谁愿意向小朋友介绍一下你认识的人民币?你是怎样认识的?
2、根据老师的要求请小朋友拿出相应的人民币。(1)
拿出1元的人民币。板书:1元
(2)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2角、1角、5分、2分、1分。
(3)
看一看,议一议1元、5角、2角、5角和1角纸币的大小、颜色和图案各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在小组里观察、讨论并汇报。
小结:人民币是国家的象征,小朋友们应该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面乱涂乱画,更不能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
3、练习:完成“想想做做”1-3题。
(1)
连一连,把标明价钱的物品,与相同面值的人民币用线连起来。(2)
填一填,看图中一共是多少钱,然后填空。(3)
从图中的钱币中拿出5角。
三、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1、出示例题图:
提问:小朋友在玩具店里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1)玩具店里有学习用品、玩具等。(2)还有三个小朋友在买东西。(3)笔记本1元,计算器30元等
提问:有位小朋友想买一个笔记本,他应该付给营业员阿姨多少钱?(1元)他可以怎样会1元呢?
让学生拿自己筐里的人民币展示给老师和小朋友看,可以是10个1角的、2个5角的、1个1元的、1个5角和5个1角等等。
说明:付1元钱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付几角呢?(10角),10角就是1元,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朋友是怎样付这1元钱的。(出示:我付10角可以吗)
提问:同学们,你们说可以吗?(可以)为什么?(出示10角就是1元)板书:1元=10角
师:根据1元=10角,请你们仔细地想一想,1角等于几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角=10分 学生齐读一遍
2、做“想想做做”5
寄往外地的信要买8角邮票,怎样付8角钱? 生1:我付1元钱找回2角
生2:我付1个2角、1个5角和1个1角 生3:我付8个1角
生4:我付1个5角和3个1角 生5:我付4个2角 „„
四、购物活动
1、老师今天开了一家小小的超市。看看,我卖了哪些东西?
2、讲桌上摆好钢笔1元、小刀2角、自动笔8角、尺了3角、铅笔1角、数学作业本5角、语文作业本7角、文具盒1元5角等等。
3、再选一名学生当营业员。
4、进行模拟购物活动。要求学生用1元钱去购买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
1元钱可以买哪两样东西?
(2)
1元钱买其中一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
五、总结质疑: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回家后可以帮爸爸妈妈买一样东西,同时看一看超市里的哪些物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性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最后,老师还把课内的学习活动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回家后到商店里进行调查活动,并帮爸爸购物,再一次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第三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综述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文献综述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一种教学形式,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事实上,当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成为我们关注与研究的焦点时,我们发现,这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被轻视与忽略了。由于教师教学中对问题设计策略不当等因素,导致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低效或无效现象仍然存在,其表现和成因主要有:
1、问题设计随意性。一些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创设课堂提问,上起课来,经常信口开河,想到什么问什么。这些随意提出的问题,有些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考就可随口回答。这种问题,不但不能激起学生思维,反而会使学生思维受到抑制,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假思索,随意应付的坏习惯,而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却又过于深奥,学生无从答起,课堂出现冷场,教师或责备学生,或自问自答,这样的提问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问题设计过多,学生无暇思考。一些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课堂气氛,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提问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只得被动地应付教师的琐碎问题,缺乏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一次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学生找不到核心问题,也会使问题变的模糊。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量少质高,措辞精炼,具体明了。
3、师问生答,学生处在应付状态。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的过程,然而一些教师将课堂提问视为自己的专利,而让学生学“答”,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越学越没问题。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提问,互相提问的能力。
4、问题设计重统一性,轻针对性。我们有些教师为了赶教学的进度或是为了自己课堂教学的顺畅,提问常常局限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而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就忽略不问。这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所不能允许的。对不同的学生应设计不同的问题。因为学生个体差异是存在的,不同学生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的方法也不同。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层次性,从学生需要出发,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差异教学。
综上所述,有效地设计课堂问题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而且能够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师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从而一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了学生学习成效的高低与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我们觉得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课题依据
通过研究“有效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努力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问题设计的相关策略,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问题的时机,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主要理论依据:
1、中国传统中“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可见教师有效问题设计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助产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他认为知识是可以移植的或者以为知识可以经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教学过程仅是教师协助学生产生某一概念的过程。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研究教师问题的有效性就十分重要了,好的问题就是好的接生婆,能更好地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3、课堂教学论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有效问题。
4、“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
三、课题的界定
有效性问题设计指教师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主要研究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增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以研究科学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为核心,扎扎实实地开展课例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参考文献
[1]谢忠新.学校信息化应用评估模型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2]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3]陈丹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D].河北大学,2009.[4]江榕春.中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5]孙燕.问题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6]任秋丽.信息环境下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7]姚银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1.[8]钱旭升.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文化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9]段艳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10]邓凯.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11]郑阳春.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12]沈春妹,耿立波.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06:26-29.[13]王翠翠.优化问题设计 提高课堂效益[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7:155-156.[14]王平.关于初中信息技术课主题化教学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6:174-175.[15]刘淦.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方式的调查与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3.[16]尼古拉斯·卡尔, 当IT的战略优势已成往事[R].商业评论.200307.[17]魏清.初中化学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探索[J].神州,2012,36:137.[18]蒋静,彭廷学.优化问题设计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12:24.[19]左玉梅.初中物理课堂问题设计的科学性[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5:42-43.[20]程彦秋.初中物理课堂问题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新课程(上),2011,10:21.[21]傅素音.精心设计课堂问题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03:40-41.[22]王琴.从优化问题设计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2:9.[23]周丽君.“教师课堂问题设计有效性”的观察与评价[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03:138.
第四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方案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乔官镇北展小学
李福梅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一种教学形式,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事实上,当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成为我们关注与研究的焦点时,我们发现,这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被轻视与忽略了。由于教师教学中对问题设计策略不当等因素,导致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低效或无效现象仍然存在,其表现和成因主要有:
1.问题设计随意性。一些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创设课堂提问,上起课来,经常信口开河,想到什么问什么。这些随意提出的问题,有些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考就可随口回答。这种问题,不但不能激起学生思维,反而会使学生思维受到抑制,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假思索,随意应付的坏习惯,而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却又过于深奥,学生无从答起,课堂出现冷场,教师或责备学生,或自问自答,这样的提问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问题设计过多,学生无暇思考。一些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课堂气氛,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提问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只得被动地应付教师的琐碎问题,缺乏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一次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学生找不到核心问题,也会使问题变的模糊。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量少质高,措辞精炼,具体明了。
3.师问生答,学生处在应付状态。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的过程,然而一些教师将课堂提问视为自己的专利,而让学生学“答”,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越学越没问题。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提问,互相提问的能力。
4.问题设计重统一性,轻针对性。我们有些教师为了赶教学的进度或是为了自己课堂教学的顺畅,提问常常局限于能力较强的学生,而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就忽略不问。这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所不能允许的。对不同的学生应设计不同的问题。因为学生个体差异是存在的,不同学生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的方法也不同。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层次性,从学生需要出发,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差异教学。综上所述,有效地设计课堂问题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而且能够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师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从而一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了学生学习成效的高低与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我们觉得探索新课程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课题依据
通过研究“有效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努力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问题设计的相关策略,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问题的时机,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理论依据:
1.中国传统中“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可见教师有效问题设计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助产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他认为知识是可以移植的或者以为知识可以经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教学过程仅是教师协助学生产生某一概念的过程。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研究教师问题的有效性就十分重要了,好的问题就是好的接生婆,能更好地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3.课堂教学论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有效问题。
4.“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问题有助于摆脱思维的滞涩和定势,促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问题的解决带来“顶峰”的体验,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有效性问题有时深藏在潜意识或下意识中,“顿悟”由此而生。
三、课题的界定
有效性问题设计指教师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主要研究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增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
四、实验的目标
以研究科学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为核心,扎扎实实地开展课例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实验的主要内容
1.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及其分析。
2.教师有效性问题设计的内涵和特点。
3.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研究。
4.有效性问题设计与学生思维发展探究精神的相关研究。
5.有效性问题设计与教师教育观念的相关性研究。
6.教师有效性问题设计技巧的研究。
六、实验设计
(一)实验对象
北展小学小学1——6年级学生
(二)实验方法
1.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试验。
2.调查法。在实验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4.文献法。搜集利用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5.个案研究法。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七、实验步骤
本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3月)
主要工作有 :
1.召开《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开题报告会。
2.研读有关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策略方面的理论学习。
3.制定《课题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2年11月)
主要工作有:
1.在教学中边实施边学习边总结,全面实施课题研究。
2.针对研究作好记录,逐步完善研究成果。
3.撰写《阶段性实验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11月)
主要工作有:
1.收集课例研究资料,作好资料积累。
2.撰写《实验结题报告》。
八、课题组成员
李福梅
田桂荣
李康请
田敬兰
李忠海
路俊平
九、研究预期效果 1.研究报告。2.《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的教学设计。
3.撰写《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的有关论文。
第五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阶段性计划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阶段性计划
一.确立课题
我定的课题是“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我选择这个课题的本意就是实用,实际,每节课、每个老师都离不开的就是提问
二.准备工作
(一)收集资料,学习理论
多途径地理论知识学习,确保从根本上认识提问,研究提问。研讨学习并总结出现阶段我们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以及关于提问的理论知识和解决策略。
(二)找准根源,把握方向
阅读文献资料和分析实际的语文课堂,研究发现在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
1、提问的目的是不是不明确,能不能准确把握知识本质。如这个知识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又能为后面哪个知识点的学习做服务?重难点是什么?
2、提问的个人主观性是否太强,太随意。在一节课中的提问多的可达几十个问题,少的却只有几个问题。特别是在常态课上,这类问题非常是否严重。
3、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能不能得到落实。教师是不是注重自己问,忽视了让学生提问。答案开放的问题比较少,不敢放手。
三、依托课例进行实践,努力寻找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方式方法。1.制定严把课堂提问的三个环节:“课前备课中设问”、“课堂实践中精问”、“课后总结中思问”。把课堂提问研究的意识渗透在每个环节,并落实行为。确立了这个教学行为的目标和要求,为了提高语文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我们有计划地开展多节课堂教学听、评课活动,主要从提问的数量要求少而精、提问的难易适度、提问要切中要害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我们在同讲一堂课活动中,就特别留心了各节语文课堂提问的质量,同时观察课堂中老师们的提问技巧,学生们的提问能力,从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和教训,在评课中,每位老师也都针对课堂提问发表了看法。
2.在课堂中,要转变自己的观点。努力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1)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教师应相信学生的潜力,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反馈,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给予表扬。(2)鼓励学生大胆置疑。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疑惑和见解,即使学生的问题很幼稚,也应给予积极的肯定。(3)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设计。在预习、学习或复习阶段,均须安排学生参与到课堂提问的设计中来。
四、措施
1、落实教学研究。在课堂实践中注意提问层次和梯度,并根据问题的难易提问不同的学生,使得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注意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2、进行多渠道的学习,注重平时积累。
3、充实完善个人研究资料夹,装载每次研究过程中的个人研究成果以及个人撰写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论文、优秀课例等,便于随时查看自己的成果,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