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时间:2019-05-12 21:2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第一篇: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山西师范大学 09级教育学 李玮 09421816021 【摘 要】:“以问题为中心”,是现代教学理念下,教学策略设计的原则之一。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根据学生实际,结合现行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准确、科学、有目的的进行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 教学 问题 设计

“以问题为中心”,是现代教学理念下,教学策略设计的原则之一。问题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的关键,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揭示学生的实际与所学知识之间的差距,引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而且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对问题反馈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此,怎样设计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导。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师倘若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迫切的需 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充分地调动起来,学习的效率也就会提高。比如:教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大瀑布的葬礼》一文时,由题目中的“葬礼”指出葬礼通常是对死去的人的一种哀悼活动,继而提出“为一条瀑布举行葬礼,这是为什么呢?”问题一提出,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产生了一探究竟的欲望,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要站在成人的高度上,要从学生实际(学生的年龄、心理、兴趣爱好、学生认知等方面)出发,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问题,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使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积极探究,得以不同程度的提高。设计问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经过思考、努力、交流合作基本上可以把问题解决。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即把问题解决了,也更能激发了他们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差的学生,还能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三、设计的问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不成熟不全面,但思维活跃,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考虑到给学生以足够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发散思维活跃思维,以便学生客观全面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比如: 上例《大瀑布的葬礼》一文,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让你作为治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主管者,你会怎样做呢? 学生的回答结果:拆掉上游的伊泰普水电站;将那些敢于滥砍滥伐的人法办;关闭所有的工厂;做大量的宣传告诉人们节约用水„„而且从中又引发了:关闭了有些工厂,拆掉了水电站,人们的生活怎么办等诸多问题。真可谓一石击起天层浪,学生在思考、探究、合作交流中,思维相互交锋、碰撞,收获很大。

四、问题的设计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取之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在教学中我们提出问题不仅要学生解决,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教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我这样设计教学的: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边读边想,再讨论讨论,猜一猜,今天老师要给大家提那些问题?讨论时注意老师会在哪里提问题?如果老师在这里提问题,又该怎样回答?这样一来,学生在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同时,通过探究、合作交流又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形成。

总之,在“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必须根据新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在准确把握二者的基础上,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2>《新课程怎样教》,沈阳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第二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

【纲要】提问,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造问题情境,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精神大有益处。

【关键词】精心设计 激发兴趣 深题浅问

我国的教育家十分重视启发式教学。孔子的教学是“循循然善诱人”。叶圣陶先生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如何诱导?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而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形,纯熟之功弥深。”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良好的提问,在善于揣摩学生难于领会的问题,把握文章的主旨、脉络和作者的用心,抓住关键之处,要言不繁,相机诱导。好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课堂提问该注意什么呢?

一、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学生思维的开阔性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关注了师生互动,但往往以预设的教学问题把学生纳入自己事先搭好的教学框架。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非常简单,学生阅读课本就可以找到答案;要么就是用“是”或“不是”的封闭方法来提问,几乎没有激发学生思维的空间和余地,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更达不到应有的效度。

鉴于这种情况,教师自己要加强业务素质,吃透教材,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多查资料,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实际水平,精心设计问题,于可疑处发问,问到点子上,问到内容关键处,力求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能。为了有效,教师设计问题一定要新颖有趣、具体适度,注重含而不露,富有启发性、技巧性和艺术性,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我前段时间听了本校一位语文老师的一节课《给儿子的一封信》,在分析课文时,该老师采用了提问的方法进行组织,教师问:

1、课文中父亲肯定了儿子的哪两个优点,举了什么例子?

2、父亲对儿子提出了什么希冀,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进行一下讨论和交流,于是学生开始进行热烈的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5分钟后,教师让几个小组的代表发表看法,大家说的都一样,都是正确答案,然后教师对回答的学生进行了表扬后,进入下一个环节,整个过程让人感觉似乎进行的非常顺利、流畅,学生学的轻松自如。

但以上可以看出,教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分析课文时要提的问题,虽然课堂气氛不错,但设计的问题只是针对上课内容设计,答案完全是课本内容的翻版,从思维的角度来说既无启发性也无深度可言,设计的问题学生也用不到多动脑筋思考,看看书本就知道答案,所以也就没有进行小组讨论的必要。这种状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在教学问题设计的时候缺失了问题设计的核心价值——问题的思维性,也就谈不上启发性与灵活性,从而使问题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这样设计更能体现问题设计的启发性、灵活性,学生的思维开阔性:

1、信中谈到了大量的事例,其中哪些事例你印象最深?谈谈你的感受。

2、你知道自己身上的缺点吗?我们应该怎样锻炼高尚的品质?

又如某教师讲《将相和》时,问学生:“„和‟是什么意思?”学生答“和好”。教师又问:“这说明他们以前曾经有过不和,对吗?”学生答“对。”教师再问:“为什么他们不和?为什么后来又和好了呢?”寥寥数语,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给调动起来了。

二、准确切入,设置矛盾,激发兴趣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切入点,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 自然 也水到渠成。例如我在教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什么叫什么?”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地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在此基础上,顺势引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本文的教学难点也就解决了。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学生却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三、化难为易,深题浅问。

课堂提问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如果问题难度过大,就会导致学生思维“卡壳”,课堂冷场,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因此,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降低难度的处理。如讲授课文《沁园春·雪》时,如果教师直接问:词的上阕写景与下阕评古论今有什么联系?学生恐怕难以跨越问题的鸿沟。那么,教师就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几个较容易的问题,以降低问题的难度:(1)词中的承上启下关系说明下阕由景到人,作者用哪个字概括他对哪些历史英雄的评价(2)作者这样评论古人,目的是什么?(3)歌颂今天的哪种人?(4)那么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句?你如何理解?这样一问,使学生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对原来较难的问题的理解:上阕写景是下阕评古论今的基础。这种深题浅问的方法,可以化难为易,四两拨千斤。

总之,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采用问题教学法,其课堂教学过程实际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采用问题教学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课堂提问艺术》,刘显国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

2、《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研究与实践》,作者:王世群,重庆出版社出版;

3、《中学语文教学活动设计》——新课程教学活动设计丛书,作者:曾令格,禹明 主编,唐建新 本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设计是一门沟通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课程进行科学、系统的教学设计,可以减少和克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盲目性,从而优化教与学的效果。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具体表现在:一是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仅仅是把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进行简单相加,出现了“油水两张皮”的局面;二是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对文、史、哲知识的学习仍然是以知识的掌握与背诵为主;三是评价形式仍然比较单一,而且以结果评价为主。在这个层面上来说科学与人文的相互融合则更多地停留在表面,停留在形式上。真正的融合应是自然的、深层次的,是设计理念的融合与改变。教学设计作为直接指导教学实践的应用性学科,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如果在教学设计的理念中没有人文精神,那么又岂能在教学实践中真正体现人文性?更谈不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学设计不仅要设计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应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对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反思,尝试寻找问题的症结以促进教学设计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

一、教学目标设计表现出两极化的态势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首先要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规定语文教学目标应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然而,目前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设计表现出两极化倾向。一方面,在学校教育实施中,教师及教学设计者对教与学的目标进行设计时仍然倾向于认知领域。他们更加关注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用可预测、可操作、可控制的行为目标代替“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字、词、句的积累与语法的学习绝对是教学的核心,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科学性、工具性的理性思维。这种语文教学设计观是片面的。E.W.Eisner在题为《教育目标:帮助或阻碍》的文章中指出:“行为目标没有考虑一些重要的教育目标,这些重要的教育目标可以用文字叙述,但不能用行为的或操作的目标来叙述”。我们应该看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以整个的生命,而不是生命的某一方面投入到各种学校教育活动中去。”课堂教学更是如此。智力只是学生诸多素质之一,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中介,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课堂教学应在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全部身心获得发展。所以,我们在确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不能仅仅看到认知目标,还要确立情感目标、意志目标、学生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能力目标。这些目标既与认知活动紧密相连,同时在目标的达成上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绝不能成为认知性目标的附庸。只有实现这些目标的整合,才能构成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因此,教学应该是师生一道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是师生在相互支持、相互激励、相互关怀的氛围中探索世界、追求真理,从而体会到教学之美的过程。

另一方面,在语文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体现“自由、合作、个性”等情感目标,有些教师把语文课堂变成了艺术的殿堂。唱歌、跳舞、画画,热闹非凡。把合作学习理解成“配对”学习,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安排、问题呈现的方式及效果的评价等有些主观随意。不管学习内容是否有合作的必要,学生是否有合作的欲望,只要教师要求,学生就必须加入学习小组;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老师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是“你们都有一定道理”、“你们都很棒”,然后不置可否。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教育”,会对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造成误导。这里的合作学习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改革、落实教育新理念的外在形式,这里的语文课堂不存在客观实在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存在于每个学生的意识之中。这个结论显然违背了教学设计研究的初衷。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较少考虑学生的生活与经验

早期教学设计理论认为,教学内容就是教师要教的、学习者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总和,不包括对知识和技能的加工操作方面的描述,因此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侧重于建构这种知识和技能的层级结构。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不但不全面,而且也不符合教学设计的实际情况。学生对这些抽象的、远离自己生活的课程内容毫无兴趣。国外语文教学的内容多向社会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选文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主,报纸、杂志等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甚至路标、图表、时间表、新闻栏目等也被选人教材中来。我们暂且不论这种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否符合中国本土化的教学设计理念,但至少在思路上给我们以启迪。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应该成为语文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基本准则。

三、过于强调现代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当夸美纽斯把直观教学理论引入课堂并给教学带来了丰富的颜色之后,媒体技术就在教学设计领域生根发芽,直至现在长成参天大树,取得了在我国教学设计领域的绝对核心地位。对媒体的崇拜使得 许多 老师误入歧途,认为一堂课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就是不完美的,是“老土”。公开课成了现代教学媒体的演示课,一个学校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就是落后的……

在对媒体的认识上重“硬”轻“软”,导致很多学校只顾花费重金购置硬件设备,却没有几个人真正懂得用它去优化教与学的过程。黑板搬家是最常见的媒体使用方式。这种倾向在教学设计领域愈演愈烈,最终形成了“工具至上”的科学主义思潮,其代表性的观点就是“媒体决定论”、“媒体万能论”。这种理念过高地看待技术在教育教学及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甚至把工具手段的作用推向极端,形成了“学校消亡论”和“教师取消论”。在今天看来,技术手段的运用虽然促进了“学习的发生”,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困惑,“媒体技术在课程教学设计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技术与人的全面发展有无直接的关系?”“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总之,这种过高的看待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甚至认为某种工具手段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一种“工具至上”的科学主义倾向。它缺乏师生间的交流和学生间的探讨,不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

一、设计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导。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师倘若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迫切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充分地调动起来,学习的效率也就会提高。比如:教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大瀑布的葬礼》一文时,由题目中的“葬礼”指出葬礼通常是对死去的人的一种哀悼活动,继而提出“为一条瀑布举行葬礼,这是为什么呢?”问题一提出,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产生了一探究竟的欲望,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学生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要站在成人的高度上,要从学生实际(学生的年龄、心理、兴趣爱好、学生认知等方面)出发,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问题,为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使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积极探究,得以不同程度的提高。设计问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经过思考、努力、交流合作基本上可以把问题解决。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即把问题解决了,也更能 1

激发他们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差的学生,还能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三、设计的问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还不成熟不全面,但思维活跃,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考虑到给学生以足够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发散思维活跃思维,以便学生客观全面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比如:上例《大瀑布的葬礼》一文,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让你作为治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主管者,你会怎样做呢? 学生的回答结果:拆掉上游的伊泰普水电站;将那些敢于滥砍滥伐的人法办;关闭所有的工厂;做大量的宣传告诉人们节约用水„„而且从中又引发了:关闭了有些工厂,拆掉了水电站,人们的生活怎么办等诸多问题。真可谓一石击起天层浪,学生在思考、探究、合作交流中,思维相互交锋、碰撞,收获很大。

四、问题的设计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取之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在教学中我们提出问题不仅要学生解决,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教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我这样设计教学的: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边读边想,再讨论讨论,猜一猜,今天老

师要给大家提那些问题?讨论时注意老师会在哪里提问题?如果老师在这里提问题,又该怎样回答?这样一来,学生在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的同时,通过探究、合作交流又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形成。

总之,在“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必须根据新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在准确把握二者的基础上,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篇: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

渭源县路园镇大路小学教师 马彩霞

【摘要】问题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一堂课或一篇课文而言,教学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根据学生实际,恰当地提出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创造力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设计

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问题教学”就成为一种重要的课堂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一堂课或一篇课文而言,教学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根据学生实际,恰当地提出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创造力的问题。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就在于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关键在于如何进行教学提问。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位高明的设计师。一堂课如何组织,怎样实施具体的教学过程,使教学效果更佳,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预先进行思考和总体设计。

一、精通教材,明确目的,统揽全局

首先,要目的明确。我们的每一教学过程在知识、情感以及技能等方面要达到怎样的目的,教师心中要一清二楚,并能根据这些不同领域内的教学目的富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如果目的不明确,就会出现提问的片面性,或是脱离教学的中心,学生抓不住重点,影响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要精通教材,准确的把握教材和每一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设计提问,内容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突出教材和课堂教学的中心。例如《用目光倾听》一课,只需提出怎样用目光倾听和为什么用目光倾听这两个问题,整篇文章内容便包含其中,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得以突破。

再者,教师设计提问除仔细钻研教材之外,还须跳出文章本身,结合具体篇目从更高的角度审视文章内容。这如同游览风景,只在山间密林中穿行,就只能看到一个个的局部,若要准确反映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就必须把“点”(指具体的篇目本身)和“面”(包括作者本人的经历以及具体的创作背景等)结合起来思考,这样问题设计才能重点突出,才能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例如在学习《凡卡》一课时,让学生在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后思考:凡卡的愿望能实现吗?他的悲惨命运能否改变?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学生便会知道,凡卡的悲惨命运是由当时的黑暗社会造成的,他代表着千千万万个像他这样的儿童的命运,因此,他的命运是改变不了的。这样一来,学生便能更深层次的掌握文章内容。

二、细致入微,遵循精、巧、新原则

所谓“精”就是指一堂课或一篇文章设计问题不能太多,重点设计两三个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而且这些问题又要有一定的延展性,可以因一个主要问题,使其他次要问题迎刃而解,因而设计要精。例如《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一课,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是“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而不是美丽的或明亮的大眼睛?文章内容便随这一问题展开,而且从中引发出多个小问题,诸如这个大眼睛是谁?她的愿望实现了吗等等。随着这一主要问题的解决,由这个问题引出的其他问题也会相应得到解决,学生也一点点深入课文内容。这样就避免了因无目的的满堂问题而造成教学过程的单调、乏味,课堂气氛沉闷等种种不良现象。师生共同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巧”就是指教师设计问题,要根据不同的篇目,善于从文章的精彩处,学生的兴奋点入手。我们的教材都是经过精选编入的作品,不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这些作品都是典范之作,每一篇作品都有它的精彩之处。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要充分地挖掘这些地方,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思维情境,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和相互启迪思考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比如《龙的传人》一课,可以从学生们熟悉的社火队中的舞龙入手,让他们说说舞龙的场面,龙的样子,从而引申到龙的象征意义。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思路,又了解了文章内容。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不论哪一种体裁的文章都按同一模式教学的弊端。

“新”就是指问题设计要新颖。社会发展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以前的事物。同样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设计提问就会得出不同的答案,效果也会大不一样。因此教师要善于从新角度提出问题。如《向命运挑战》一课,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霍金跟你在网上聊天,要求你只能问三个问题,你准备向他提哪三个问题?这种问题的设计,得出的答案都不是标准的,唯一的,教师通过这些发散性的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三、师生互动,多向提问,共同探索

首先要屏弃传统观念,构建互动课堂。传统的课堂提问存在满堂问、重复问题、重复学生回答、实效不高等弊端,甚至有些时候教师把“提问”作为惩罚的手段。这样的课堂提问,不仅扼杀了学生思考的热情,而且限制了学生思维拓展的深度和广度,因而教学效果不高。要创设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模式,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必须屏弃传统课堂提问的观念,建立新的课堂提问观。

其次,课堂提问应是多向的,由学生发起,教师反问,共同探索的“抛接球”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提问是强烈求知的反映,也是自主学习的表现,学生提问的基础是从已有经验或情景中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发现新问题,通过提问实现自己对事物的探索,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要积极回应,共同探索。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也会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更激起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再次,课堂问答时,教师要在坚持尊重学生,学会倾听的同时适时引导。教师应该学会有效倾听,在这种倾听的环境中,学生的回答应该成为教师进一步追问、引导的起点和阶梯,开发并转化学生的观点,引发更复杂的回答。这样既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可以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回应转化为教学的资源,学生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而不是简单的接受者。但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到,学生是变幻不定的,有时师生互动中的提问,学生的疑问会偏离主题或被事物的另一些假象所掩盖,这时就离不开教师的坚持性和引导技巧。教师应该及时引导他们重入主题,透过表面现象深入本质,真正做到师生互动,共同探讨,提高教学效率。

总的说来,有课堂教学就有问题教学,也就有问题的设计。问题设计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它可以体现一个老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以及一个教师的备课情况和他的创新能力。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一经提出,那么问题的分析解决主要依靠学生自己,教师只作启发和引导并适时点拔。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阅读、分析和思考,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逐渐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下载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如何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优化课堂提问,应该注意避免课堂问题设计的误区,遵循课堂问题设计的原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认真回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五个问题》这门课,请结合教学实际说一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至少提出三个。 一、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把握分寸。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大全

    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惠阳区新圩镇长布小学 梁丽梅 课堂提问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提问艺术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一线......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拓展”的运用 榆树市秀水镇治江学校魏 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浅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足见数学问题在数学中的重要地位.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练习是数学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好数......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目前,我们数学课堂上仍然是更多地看到教师向学生提问,而听不到学生的发问。课堂上的提问仍然是教师“独占鳌头”,学生充当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这......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构思2000 11.9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构思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这就使得英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英语教学更应该从娃娃抓起。对小学生而言,英......

    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漳浦县旧镇中心学校 陈稳定 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习?这是语文老师都感兴趣、值得讨论的话题。身为一名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