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时间:2019-05-12 18:15: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认真回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五个问题》这门课,请结合教学实际说一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至少提出三个。

一、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把握分寸。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因此,在教学中就出现了教师只注重让学生自主发挥,而教 师 没有给予评价,也不及时批评指正,其目的可能是为了尊重学生这一主体,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自主学习,不是一种“自由式放羊”,这样的尊重是否让学生迷失方向,失去自我。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也呈不平衡状态,教学中要充分考虑这一情况,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同时教师要及时的指导、纠正,这样才能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误认为“热闹”的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

如果课堂上只是表面热闹,学生对知识并未掌握,思维并未得到锻炼,能力尚未得到开发,这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只顾课堂中表面形式的热闹,整堂课下来,学生忙这忙那,“自主”至极。但学生真正能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呢?

就小学语文而言,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合理引导,全体学生的思维却总是处于活跃状态,并且这种思维在适时的交流碰撞中常常能走向深入,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有些文章,语言优美,内涵深刻,富有哲理。这时不必将问题加给学生,而是让其静静地反复品读、美读,做“无问题之读”,在静读中置身其境。学生会逐步领悟其中的思想和意境,对文中妙理一旦悟透,便恰如醍醐灌顶,妙不可言。

三、止“只重视结果的得出而忽视过程”的倾向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只重视结果的得出而忽视过程”的倾向。教师片面的追求学生是否学到了知识或考试的成绩,而不深入了解过程,我认为过程的体现应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老师教的过程,即教师是如何启发、引导的,二是看学生学的过程,即学生是如何获取知识的。就拿语文朗读指导来说,朗读一般也讲求两个方面,一是数量,二是质量。朗读的遍数多了,也可以算作是有了朗读的过程,但更应体现出质的训练过程。在一次次的反复朗读中,后一次要能比前一次有所进步,有所提高,要能体现出诵读训练的层次性来。要能让学生在多次的反复不断 的 训练中,逐步地去体味语言,体会情感,提高朗读的能力,最终达到自 我 感悟的程度。过程的反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是怎样获取知识的,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便于更及时地调控教学进程,其意义就在于能将问题及时解决在课堂之中。但很多时候,这种信息交流仅仅局限在题目的正确与否上面,而很少能够感受到学生的思维和想法,而这才正是学情反馈的目的所在。

以上只是我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薄见,愿各位同仁共勉。社会在期待,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增强教育创新的紧迫感与主动性,领悟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孩子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第二篇: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师永杰

一、教师缺乏新的教学理念,学生主体地位未能落实。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但是,目前以教师讲析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教师课堂上更是抓紧45分钟,惟恐讲得不够深,不够透。从字词到写作背景,到作者简介,到词句的分析,到主题思想再到写作特色。也有教师在此基础上采用所谓的启发式,课前,教师预先设制好教学思路与环节,课堂上,虽然也调动学生讨论问题,探究文本,但一切尽在教师的预设轨道之中。课堂教学追求的是唯一的解读,并以之统一所有学生的认识,学生无法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去获取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样的课堂,体现不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处处显现的是“以师为本”的理念,学生不可能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他们所接受的知识大多是教师自己备课中的心得体会。这种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普遍感到乏味,享受不到学语文的乐趣。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应变“满堂灌”、“老师问学生答”的简单模式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顺序上“遵循先学后讲的次序。亦即经过学生自主或合作性的学习、探究,教师再进行点拨”。鼓励他们敢想、敢问、敢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发他们的思维,从而变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设计是一门沟通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课程进行科学、系统的教学设计,可以减少和克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盲目性,从而优化教与学的效果。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具体表现在:一是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仅仅是把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进行简单相加,出现了“油水两张皮”的局面;二是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对文、史、哲知识的学习仍然是以知识的掌握与背诵为主;三是评价形式仍然比较单一,而且以结果评价为主。在这个层面上来说科学与人文的相互融合则更多地停留在表面,停留在形式上。真正的融合应是自然的、深层次的,是设计理念的融合与改变。教学设计作为直接指导教学实践的应用性学科,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如果在教学设计的理念中没有人文精神,那么又岂能在教学实践中真正体现人文性?更谈不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学设计不仅要设计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应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对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反思,尝试寻找问题的症结以促进教学设计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

一、教学目标设计表现出两极化的态势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首先要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规定语文教学目标应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然而,目前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设计表现出两极化倾向。一方面,在学校教育实施中,教师及教学设计者对教与学的目标进行设计时仍然倾向于认知领域。他们更加关注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用可预测、可操作、可控制的行为目标代替“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字、词、句的积累与语法的学习绝对是教学的核心,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科学性、工具性的理性思维。这种语文教学设计观是片面的。E.W.Eisner在题为《教育目标:帮助或阻碍》的文章中指出:“行为目标没有考虑一些重要的教育目标,这些重要的教育目标可以用文字叙述,但不能用行为的或操作的目标来叙述”。我们应该看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以整个的生命,而不是生命的某一方面投入到各种学校教育活动中去。”课堂教学更是如此。智力只是学生诸多素质之一,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中介,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课堂教学应在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全部身心获得发展。所以,我们在确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不能仅仅看到认知目标,还要确立情感目标、意志目标、学生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能力目标。这些目标既与认知活动紧密相连,同时在目标的达成上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绝不能成为认知性目标的附庸。只有实现这些目标的整合,才能构成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因此,教学应该是师生一道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是师生在相互支持、相互激励、相互关怀的氛围中探索世界、追求真理,从而体会到教学之美的过程。

另一方面,在语文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体现“自由、合作、个性”等情感目标,有些教师把语文课堂变成了艺术的殿堂。唱歌、跳舞、画画,热闹非凡。把合作学习理解成“配对”学习,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安排、问题呈现的方式及效果的评价等有些主观随意。不管学习内容是否有合作的必要,学生是否有合作的欲望,只要教师要求,学生就必须加入学习小组;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老师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是“你们都有一定道理”、“你们都很棒”,然后不置可否。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教育”,会对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造成误导。这里的合作学习成为教师实施新课程改革、落实教育新理念的外在形式,这里的语文课堂不存在客观实在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存在于每个学生的意识之中。这个结论显然违背了教学设计研究的初衷。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较少考虑学生的生活与经验

早期教学设计理论认为,教学内容就是教师要教的、学习者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总和,不包括对知识和技能的加工操作方面的描述,因此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侧重于建构这种知识和技能的层级结构。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不但不全面,而且也不符合教学设计的实际情况。学生对这些抽象的、远离自己生活的课程内容毫无兴趣。国外语文教学的内容多向社会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选文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主,报纸、杂志等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甚至路标、图表、时间表、新闻栏目等也被选人教材中来。我们暂且不论这种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是否符合中国本土化的教学设计理念,但至少在思路上给我们以启迪。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应该成为语文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基本准则。

三、过于强调现代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当夸美纽斯把直观教学理论引入课堂并给教学带来了丰富的颜色之后,媒体技术就在教学设计领域生根发芽,直至现在长成参天大树,取得了在我国教学设计领域的绝对核心地位。对媒体的崇拜使得 许多 老师误入歧途,认为一堂课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就是不完美的,是“老土”。公开课成了现代教学媒体的演示课,一个学校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就是落后的……

在对媒体的认识上重“硬”轻“软”,导致很多学校只顾花费重金购置硬件设备,却没有几个人真正懂得用它去优化教与学的过程。黑板搬家是最常见的媒体使用方式。这种倾向在教学设计领域愈演愈烈,最终形成了“工具至上”的科学主义思潮,其代表性的观点就是“媒体决定论”、“媒体万能论”。这种理念过高地看待技术在教育教学及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甚至把工具手段的作用推向极端,形成了“学校消亡论”和“教师取消论”。在今天看来,技术手段的运用虽然促进了“学习的发生”,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困惑,“媒体技术在课程教学设计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技术与人的全面发展有无直接的关系?”“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总之,这种过高的看待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甚至认为某种工具手段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一种“工具至上”的科学主义倾向。它缺乏师生间的交流和学生间的探讨,不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四篇: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

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几年来,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所有这一切,给当前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给迷茫、困惑的语文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细细品味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解决:

第一,偏。

审视当下的语文教学,之所以有些课语文味不浓,失落了语文本体,其深层原因是这些语文教学偏向教学形式的模仿,而轻文本的细研。教师本身对教材都不够理解,不够深入,不能准确把握,怎能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领呢?文本学习成了一种浅阅读,快餐式的阅读,无法深入文本体会蕴意,感受语言的魅力,也就没有了语文味,也就不能感受真正的人文,更不能实现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偏,还包括对“双基”的不够重视,尤其是不够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导致轻视讲解、讲授等这些基本的教学方法,把接受性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对立起来。新课标修改稿明确提出:“不应完全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思考”。说明部分的分析还是必要的。适时的分析、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语文知识,落实“双基”。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去感悟、体会、揣摩、体验。

第二,虚。

语言训练不落实,不到位。教师不范读,不板书,淡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虚,还表现在课堂上不抠词抠句,不纠正学生错误的语言,不辨析词意,不辨析字形。该认的不认,该写的不写,该积累的不积累。脱离文本的议论太多,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脱离文本进行教学,漫无边际,随意发挥,用集体讨论取代了学生个人言语实践活动,还美其名曰开拓延伸。更些课,文本还没弄清楚,就塞进了一些课外的东西。由于课件使用不能做到适时、适度和有效,虽然一时间提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真正面对文本的时候,学生反而失去了兴趣。第三,闹。

有些课堂表面看来热热闹闹,但表面的热闹精彩掩盖不住教育背后的空虚乏力。课堂中众声喧哗,异口同声,没有另类的声音,没有独特的感悟,没有多元的结论,没有因思维撞击而迸发的火花。闹,反而使课堂封闭,学生的心灵之窗紧闭,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缺失了本我,缺失了个性,甚至连笑也是勉强挤出来的,这种情况令人不安。第四,杂。

有些课教师落实不到位,重点不突出,所安排的内容繁杂,课件又杂多。甚至有些是与文本本身没有多大的关系,老师也塞进了课堂,耽误了教学时间,又没有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碎。

课文是一个整体,当前有些课随意宰割、支解,弄得课文支离破碎。在教学中,要学生凭兴趣选读某个段落,难道不感兴趣的就不读了吗?最后又不返回整体;有的课脱离了上下文,脱离了文章整体,让学生孤立地理解课文中的某一句话。难道学生就对一句话感兴趣,其他都不感兴趣,不感兴趣的就不学了吗?

那么,语文课文又应该怎么教呢?

一、简简单单教语文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不要硬给语文课加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翻新,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简单的语文教学是有底气的语文教学,绝不是看似什么都训练了而其实什么都没有落实的语文。当前,有些课,容量太大,节奏太快,课件太多。教师连珠炮式地讲话。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急匆匆地对答,扫描式地观看,没有咀嚼回味的时间,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这样的教学,知识怎能得到内化?技能怎能得到提高?

我们要化繁为简,消枝去叶,突出主干,凸显主体,理清主线。所以要念好“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写字)”“十字真经”,紧抠“知识、能力、方法、习惯”“八字要诀”,强调“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应用”四项要求。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一堂课,目标要集中,任务要单一,要求要明确,训练要落实。而且要重视“精讲多练”,精讲,教师讲精华,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多练是相对精讲而言,就是让学生多读、多写,自主参与言语实践。当前语文教学中有脱离文本,过度发挥的现象,因此要强调,对话主要是和文本的对话,要深入钻研教材,疑问主要从文本中来,答案主要到文本中去找,不要脱离文本,紧抠词语,有时要咬文嚼字。

二、扎扎实实教语文

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母语是民族之魂,国家之根,智慧之泉,创新之源。从小打好学习母语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奠基固本,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效果落实。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 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要认真研究教学过程,这既是学生思维、想象的过程,也是能力培养的过程,是教学的“三维目标”统一的过程。过程由各个环节组成,随着教学进程,要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有错误要及时矫正,有遗漏要随时填补,发现生成性的课程资源,要随机应变,充分开掘利用。不要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仍按“预设”,一成不变,这样的教法是不可取的。实,不是僵硬死板,应实中求活,活中求变,变中求新,使语文教师永远充满生机活力。

三、轻轻松松教语文

就语文教学而言,要求太高,任务太多,挤得满满的,填得死死的,作业多多的,哪有多少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教学师生都感到负担很重。就一堂课而言,不是铺天盖地,倾盆大雨,教师气喘吁吁地牵着学生走,学生匆匆忙忙地跟着教师跑。我认为,为了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坚持和文本对话,善于从文本中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中去发现文本中的空白,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从作者写出来的文字中去发掘未写出来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教师要善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并梳理学生解决疑难的思路,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完成从一种思路到另一种思路的转换;学生阅读文本,是重新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要鼓励探讨多元结论。

轻轻松松学语文,并非降低要求,放松训练,而是营造氛围,研究策略,讲求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聪明地学习,轻松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自己品尝到智力活动的快乐,体验到学习成功后的喜悦。

总之,新课改下的教学不是依葫芦画瓢式的简单模仿,而是深刻领悟,灵活运用的过程。需要的不仅是外在形式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对教育内涵的理解,形神兼备,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活起来。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学习研究,不仅要有改革的勇气和魄力,更需要足够的教育智慧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新课改才能改得扎实,改得稳健!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1)加强对教材的钻研,正确把握教材。

部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往往依赖于教学参考,拘泥于教学参考。

由于教师对教材缺少深入的研究,在课堂上往往表现出对枝节问题进行追问纠缠,简单问题复杂化;提问从内容到内容,前后重复叠加,缺少思维的容量;无法应对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想法和比较深入的质疑;师生间的交流停留在表面,无法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进一步阐发自己的观点。

教研部门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引领教师去深入地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教材。学校教研组应增加“读”教材的教研内容,从根本上摆脱教学参考的束缚。(2)关注语言因素,正确处理体验感悟与语言训练之间关系。

部分教师尚未正确把握体验感悟与语言训练之间关系。教学中教师虽能强调整体阅读、体验感悟,却忽视文本的语言因素,有时仅对情节内容有所了解。课堂上教师只是组织学生在同一层面上的“议论”无论学生的感悟深浅对错,只是简单的鼓励,没有语言训练的意识。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感悟没有建立在阅读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理解的基础上,使教学变成“你说我说大家说”的谈话类节目。看上去很热闹,似乎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则将主体神圣化,使之成为“悬在半空中的主体”。

教研部门可加强这方面的专题研究,在理论的学习基础上,组织一些研究课和示范课,做好引领工作。

(3)加强教师在课堂上的相机引导。

放手让学生议论、质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学生议论、质疑之后老师该怎么办。教师需要认真地倾听,及时地对学生回答、提问等作出一定的梳理,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归纳,并进行准确、及时的引导,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阐发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备课要真正把关注点放在全体学生身上,了解学生对即将学习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关心的话题,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还需要什么等。

2、正确把握新教材的要求。

教研部门需进一步宣传新教材的特点和要求,组织学校作专题的讨论,正确把握新教材的要求。如汉语拼音教学淡化了什么,强化了什么;如对生字掌握的要求是什么,一年级第一学期从描到写主要目的是什么。要深入宣传多识字、快识字的目的,现阶段对生字不抄不默的原因和意义;要深入研究低年级学生的学业评价,使学生乐意接受评价,使评价促进他们进一步的发展。

具体表现在:

1、目标制定尽管关注了,但仍有较多地方不符合二期课改的要求。

行为主体仍是教师的,“培养、激发、提高”这样的词出现的频率较高;目标所达到的凭借条件没有;情意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没做到“润物细无声”。学生读得不充分、不到位。

2、课堂容量增加以后,课变得粗、浅、薄。

赶进度、完成教案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学得不扎实。教师钻研教材还不够深入,自己读懂教材的程度还不一,独到的理解、解读以及创造性的设计还相当少。课堂师生间的交流停留在表层。具体表现为:提出一个问题后,请学生圈圈、划划、议议,再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时东一句,西一句。问题:一是学生找得不全;二是学生的交流片言只语,语言不完整、不连贯,有时听的同学找不到方向;三是学生的交流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有的不深入、有的不全面,听的同学和老师没能作归纳、补充、纠正、提升或提出不同意见;四是教师没有关注学生表达得对不对、表达得好不好。这种现象乃是大家的通病,也是课堂新的资源难以再生的关键原因之一。

3、如何进行有效阅读还值得深思。

读:读正确、读通顺、读有感情。教:学生哪些是不会的,哪些是会的,到底“教什么”等。教师思考还不深入。具体表现:匆匆读后(有的还没有读完、或没有思考的时间)就进入分析状态,在理解、感悟、交流的过程中,不能做到读议结合,只是在师生分析结束后齐读一遍,就算完事;学生读时,没进入状态或读不出感情,教师不作引导,有时作一点引导,但缺少方法;学生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后,老师不随机指导他们如何有感情地读,而往往在几句话学完之后再要求学生用怎样的语气读这段话,似乎反映出老师并不知道一段话、一篇课文的朗读好是建立在一句句、一段段朗读好的基础上的。如某位老师在上《蝴蝶王国》第二小节时,先让学生说说三种蝴蝶的各自的特点,学生自读了课文后分析了三种蝴蝶的各自特点。当学生具体分析到哪一句的时候,这位老师并没有相机指导学生读这一句话,而在三句全部分析完之后则要求学生读出蝴蝶的“大、奇、美”。没有前面的铺垫、酝酿、蓄势,哪来后面的“水到渠成”,实在是强人所难。难怪学生读不到位、读不出感情。提倡积累,主要途径是读、背;强调语感,基本途径也是读、背。如果缺少读,“缘木求鱼”,何谈理解、感悟、积累、运用。现在的课,感受、感悟、领悟太虚,缺乏操作性。看来,老师们还得切记读的“三性”:目的性、层次性、指导性。

4、整体性阅读与语言实践问题。

整体性导入已引起教师足够重视,但教学中整体感悟原则把握还不到位,整体感悟中的个性化体验还不多,感悟与语言训练结合不紧密,没能在相应的情境中进行语言训练。片面强调对课文的内容和情节的疏通、理解,忽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积累和运用。具体表现:课堂上,教师化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探究人物心理,体会作者情感,导致语文本体任务的迷失:语文目标“形成良好的语感”的三个阶段目标:

一、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三、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表达方法。(1)片面强调对句子意思的理解,而较少关注语言因素。课文中很多关键性的重点词语,教师或许考虑到时间因素,或许认为这些词语的意思太简单了,不值得一讲,于是把它们一笔带过。如:《蝴蝶王国》中的“翩翩起舞”、“色彩斑斓”等词,既然老师运用了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蝴蝶飞舞的美丽画面,那就不妨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引导学生从画面上感受一下,从而更进一步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用不了多少时间,但这两个词一定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2)有积累词语的意识,但对积累什么、怎样积累却较少考虑。(3)大部分教师对语言文字训练的意识较强,课上总有语言文字训练的环节。但总让人觉得这样的训练效果不佳。具体表现为:纯粹为训练而训练,或文本的内容没学好,就进行“照样子说话”或“小导游作解说”;或训练之前没设置好一定的坡度,因此只能是一两个好学生在“撑市面”,课堂气氛沉闷。如《黄山怪石》一课,老师们想通过创设小导游的身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没有给足学生学习文本语言的时间,就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怪石。这样,学生的语言或干巴巴或脱离文本游离于课文之外。

5、如何实现互动、生存的课堂,还值得深入研究。(1)教师牵着学生、灌输的方式依然存在。具体表现:教师在分析时,采用引答式、串讲式,学生循着教师的思路作简单的解答,或学生只分析到一点点,教师就急着把话题接下去,把自己对词句的理解一股脑儿说了出来,根本没耐性子作一点启发,让学生多感悟一下。这是老教师和年轻教师的普遍现象,尤其是小年轻,怪不得竟然还会出现“下课时间不到而教学内容已完成的”现象。

(2)反过来,教师被学生牵着走的现象也有。如;《黄山怪石》让学生做小导游介绍怪石的有趣,第一个学生脱离文本介绍了“金鸡叫天都”中的金鸡的来历,老师当时表扬了这位学生,说他想象力很丰富,但没及时指出他说的不符合要求。以致于很多学生误解了老师的要求,接下来的发言照旧,一个接一个,全都是以“从前,传说„„”想象怪石的来历,而老师在一旁显得束手无策。说实话,学生的想象力还真丰富,语言也很精彩。但教学目标“南辕北辙”。其实这种情况很好办,老师只要在第一个同学发言之后这样处理:“你的想象力很丰富,如果你能用书上的语言把怪石的有趣说出来,那就更好了。”就不会出现上述现象。看来,教师的应变能力实在太重要了。

6、“说”、“演”的评价问题。

老师们的课堂即时评价能力、调控能力和课后的反思能力极其一般。具体表现:学生发言出彩时,教师表扬的语言匮乏;学生发言不到位时,教师也不会及时地启发、点拨、引导;在说话训练时,学生说的并不见得一个比一个好,有时后面说的远不如前面同学说的。这关键在于老师在一旁没有及时点拨、引导、归纳、提升。另外,老师们在课后反思时,讲的散乱无统,不知怎样说才算是反思

滥用表演问题。表演手段运用要慎重,目标要明确,要有围绕文本语言的明确的评价。

7、忽视词语教学问题。

二年级的词语重在学生自学,重点落在词语的理解、积累、运用。而教师仍放在正音、书写,理解只停留在查阅词典。三年级的词语教学更注重语境中的理解与新语境中的运用。教师要么忽视词语教学,要么没重点地把所有词语一股脑儿出示,为理解而理解。

8、文本与拓展的关系问题。

应立足于文本,适时、适地、适当地进行拓展。有的课文本内容还没搞清楚、语言还没有好好关注、文本价值没感悟到,就大量补充课外内容,本末倒置。

下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摘要】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课堂教学呈现出了新的景象.但部分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课程改......

    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地理教学中离不开地图,但是由于我们的学生对地图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因此对于课本中和地图册上出现的各种地图及图表不会阅读,遇到问题不会......

    -----PPT在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

    PPT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尚书红 PPT教学媒体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它有着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及视频剪辑制作于一体,在教学过......

    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阅读教学效率不高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这样说,主要指语文课所花的时间,师生所投入的精力与期望学......

    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全)

    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历史教材是由两线贯穿而成。即以各阶段历史变迁的时间为纵线,以各历史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政治、经济、文化)为横线。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时间这......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共五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整改措施 语文课程改革实验已经走过了几个年头,语文阅读教学也在悄然间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以读代讲”的理......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推荐五篇)

    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调研 报 告实施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已十余年,在近五年中,我作为一名基层管理人员,同时也是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我深感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