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服装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19-05-12 22:28: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服装教学中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服装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篇: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服装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服装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加入WTO以后对中国的服装业冲击很大,因此对服装专业学生的技能、知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培养学生基本的服装设计与制作能力,还需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CAD能力。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教学的结合,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服装专业的兴趣,提高服装教学的效率,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改变学生接受式学习模式为自主式学习,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现将我个人对信息技术在服装教学中的几点看法分析如下:

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被动的学习,制约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传统的服装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式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是课堂的主宰。例如:在讲授服装结构制图课时,教师依据教材中的内容利用粉笔和直尺在黑板上画一步,学生用比例尺在笔记本上跟着画一步。这样的教学方法很费时,教学效果也比较低。一节课下来只能画一小部分,特别是比较繁琐的男西服的结构制图,要将它全部画完要七到八个课时。而且许多线条和标注不容易看清楚,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误差,耽误时间太多,所以两年、三年的时间下来,只能裁剪、制作课本上出示的款式,没有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因此面对目前这个流行时代中出现的一些怪异款式就一筹莫展了、无从下手了。

由此可看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心理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许多缺陷。

2、训练项目单一,影响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单一的项目训练,主要表现在常用服装款式的制作上(几种单调的服装)。这与专业课的开设有关,专业课主要包括服装结构制图和服装缝制、服装色彩设计学、服装设计、时装画技法、服装样板与推挡、服装材料学等几大块课程(与各学校的实际情况有关,各校的课程设置不同)。以服装制图与工艺为例,这两门课程的课时数占所有专业课总课时数的81.5%。这两门课程中主要介绍了常用服装款式的制作方法,如西裤、衬衫等,款式老不新颖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这样单一的训练目标势必影响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3、老式单一的训练,使学生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

目前的服装生产,从原料投产到产品检验的整个生产过程是一个流水操作过程。每一个操作工人只承担产品生产中的1--2道工序。而学校的服装制作训练是以整件服装的制作为主,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仅仅停留在掌握完整制作整件服装上。目前多媒体技术,已被许多发达国家的服装企业广泛应用,服装CAD/CAM系统在这些国家的普及率达到60%~70%。学生由于缺乏服装CAD及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进入企业后不能较快的适应服装企业的工作要求,从而影响其职业能力。所以我们认为职业教育理应有计划地将这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列为专业课教学内容,如开设服装CAD、运用计算机制图等专业教学,使学生能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企业后能较快的适应工业现代化。

二、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教学的结合

1、服装教学相关多媒体

—— AutoCAD可应用于结构制图、服装排料、款式设计教学等。—— 利用Photoshop、Flash等软件进行服装设计演示; —— 利用多媒体视频让学生观看服装发布会,了解其流行趋势。—— 色织物设计软件融合于服装材料教学中;

2、服装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步,特别是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的发展,比如说制图,由于制图课是一门实践性教强的课程,涉及生产实践、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在教学内容增加,课程减少的压力下,为完成教学任务,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采用模型、挂图、多媒体等辅助教学用具。这样教学过程提高了,但是学生学习的效果却达不到。原因在于

(1)枯燥乏味的内容,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挂图、模型都是静物,使用起来有点死板;(3)满堂罐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宜接受。所以较好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起到一定的预期效果。但是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有弊,我认为有利的方面:

①抽象的知识变的具体

如在服装材料课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感觉枯燥无味,因为要介绍许多服装材料的性能与特点,找到实物演示固然好,但是很难找全。于是学生会觉得服装材料课就是讲理论,很枯燥,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自然就比较差。为此,我们除了多收集服装材料设置面料卡以外,还可以利用色织物设计软件,把要讲述的服装材料用电脑中设计出来,并在电脑中呈现出模拟的效果图。学生通过电脑呈现的模拟效果图就可判断出各种服装材料的性能与特点。

②单一的知识变的丰富

目前服装专业的教材老式、单一介绍不全面,而正确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解决这样的缺憾,让学生了解目前的流行趋势。我们知道,服装是天天有变化天天有不同,每年的流行款式、色彩都有所不同,设计师设计的服装中设计师的灵感占很大的成分(生活的感悟、突发的灵感等),因此服装专业是一个充满感性与灵性的结合体,它要求学习同样具有灵性。而学生对服装专业的灵性则是在大量的感知学习并运用相关技术进行操作实践中形成的。而就目前的服装专业教材而言,内容单一,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出现唯其提供了巨大的信息量,较好的解决教材内容单一化的问题。

③复杂、繁琐的知识变简单

各类服装的排料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很少看到教师在黑板上讲解排料知识,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黑板上讲解排料的方法和变化原理实在是太麻烦了,既要画样板,又要在黑板上把样板描一遍,有时一块黑板还画不下,学生也因其抽象而感觉枯燥乏味,而且教师讲得一般是114门幅,而90门幅或到顺毛的相关内容很少讲,而使用AutoCAD软件就可以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借助AutoCAD强大的图形编辑功能,就能快速地实现图形的移动、复制、旋转等操作,演示各类服装的排料方法。这样的教学既直观形象,又操作方便,学生很容易掌握。

信息技术的运用存在的弊端也不少,虽然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多媒体运用不够科学的情况下,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①、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由于信息量大,教师不停的点鼠标,屏幕上的内容快速的翻动,令人眼花缭乱,学生来不及作笔记,来不及理解消化所学的内容,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②、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教学信息的传输是单向而不是交互的,教与学双方不能及时交流,教学效果不能及时反馈;

③、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虽然开放了许多人的精神境界,但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更多人的直接接触空间,带来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灵交换的阻隔,淡化了师生之间的个性化交流,缺乏情感教育。

④、知识和技能是靠多种感官获得的,除了视听两种感官外,亲自动手去“做”,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制图课上,教师是边讲边作图示范。单纯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讲的内容太多学生不宜接受,因此课后做作业时就有些茫然。

⑤、由于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显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不再板书标注,加之使用多媒体光线较暗,学生难以抄写课堂笔记,降低了学生的感受性,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做笔记的习惯。

⑥、对教学内容整体设计不足,一些教师选题不够充分。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而有些课程本来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完全可以轻松讲解,却硬要做成多媒体课件,加上音响,配上背景,结果使学生注意力分散,破坏了学习气氛影响了学习效果,反而事半功倍。

⑦、有些教师缺乏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大材小用。认为只要运用多媒体,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就可以了,甚至误认为只要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就实现了教学目标,所以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所作用,就是仅仅把教科书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再现出来。没有真正了解多媒体的用途。

总之,要突破传统的服装专业教学模式,必须在服装专业的教学中进行大胆的改革。教师要积极主动到引进新技术,改革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与手段;要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如何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上,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与服装专业教学进行整存合将对传统的服装教学带来冲击,但是我们不能胡用、滥用,必须使多媒体课件内容体系的编排更加科学,更符合教学原则,更好地发挥其辅助教学的功用,以其自身的学科特点,集图学、美学、工艺学和创意学与一体。从而将制图服装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推进专业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现代工业化生产。

第二篇: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南漳县武安镇白龙中心小学 尹松刚老师

内容摘要:运用多媒体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改变教学的呈现方式,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本文论证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多媒体 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所以语文教师要尽量运用多媒体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改变教学的呈现方式,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现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其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唇耕舌耘、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由于语文本身包罗万象的特性和学生认知心理尚未成熟,课堂里经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讲台下学生却听得兴味索然的景象。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能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这样,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味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迅速而正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

如在《大自然的语言》教学中,通过播放歌曲《春在哪里》创设情景引入,随之通过多媒体向大家展示几幅美丽的图片,再用一系列的配音图片(如小鸟的叫声,青蛙的叫声,小河流水声,夜晚中各种昆虫的混叫声等等),描述课文内容,给学生一个听觉、视觉的刺激,让学生知道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好像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我们新奇的知识,引起学生学习这一节课的欲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学习过程中再播放文章朗诵,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确实存在着语言。这样让学生在自身与课文文字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并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

在长期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情景教学”在学习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而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看作是“情景教学”的一个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声、形、色

俱备的这种特质,创设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对重难点的消化和理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最优化。

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由于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介绍了各种云的形状,但对于生活阅历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中学生来说,那一个个生疏的气象名字,那一种种差别不大的云,着实让很多学生难以理解。这时,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查找到了相应的图片,并配以简要的介绍文字,使学生对每一种云都有了直观的认识,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既加深了学生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容量。

语文教学如果仅依靠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整合相关的资源,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如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可以把电视剧《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占据二龙山等片段剪辑下来,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引导学生认识鲁智深,会讲述他的故事,还要指导学生观察鲁智深的言行举止,乃至神态变化,分析、思考、讨论鲁智深的形象特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好汉歌》等电视剧中的歌曲,并链接后人对鲁智深的评价;还可以同《水浒传》中其他人物进行比较阅读,这样就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了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了方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而现代信息技术交互性强,反馈及时,这个特点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认识基础,不同的兴趣爱好及不同的学习情形,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材料,自由地选择合作伙伴,自觉地探究有关问题,对学生把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解决学习疑点,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如在教学《荔枝蜜》一文时,针对本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用《荔枝蜜》作为题目,而不用《蜜蜂》作为题目呢?他还写了哪些文章?作品的主要风格是什么?他的这篇文章想告诉人们什么?从作者的这篇文章或其他作品中找出相应的依据。鼓励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寻找答案,去探讨问题,教师只是适时地点拨或提示。

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是教育现代化的体现,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必然趋势,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努力寻求现代 教育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材

第三篇:在作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兰光小学

杨金莲

语文教学中写作训练是最关键、最综合反映学生能力的一个环节。我从事语文教学以来,一直努力探索一条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拓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文途径。随着以计算机、网络为主体的多媒体技术与教育的联姻,新世纪的教学时空如星云一般空前拓展,面对丰富和快捷,前瞻的选择或许就是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冲浪”的阵地。我经过几年将多媒体运用于教学的尝试,深切感受到多媒体犹如一缕春风,一扫以往作文课的枯燥沉闷,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学生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外而内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仅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传统教法中的“读”,主要有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朗读等形式,篇篇课文皆如此,长年累月无变化,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乏味。对教材中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及抒情味较浓的散文,如果采用与教材配套发行的课文朗读录音,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我们知道,播音员的语音平稳和谐,娓娓动听,主持人的语气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令人赏心悦耳。然而,每个人的才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教师既有播音员的声音又有主持人的语气,而在教学中运用录音媒体便能扬长避短。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自己没有或很少听到过的专家、名人的朗读录音怀有极大的兴趣,注意力会更加 集中。用录音作示范和在因条件限制难于表现的伴奏、演唱等的情况下采用录音,可以使学生正确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声调,使学生认识改进自己的发声练习,从而达到教学要求应有的意境。录音手段的运用,也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进行启发,指导教学。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再现了艺术形象,引起学生共鸣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给材料作文,教师在提出写作要求后,尽管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还是不知从何处下笔,常有“无话可写”之感。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必须拥有与作文相关的感性表象,包括生活中所积累的材料以及在特定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写作素材。由于学生平时并未做“生活的有心人”,其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而多媒体网络中,浩如烟海的信息,恰恰可以让学生汲取丰富的知识,可以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未知领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阔学习者的视野。

1、要写好作文,观察是第一步。观察是否深刻、细致,直接关系到文章质量的高低。观察深刻,感受、体验就深,就能触发写作动机,发现题材价值。由于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因此很多小学生虽然置身现实生活中,但对现实生活里的人和事、景和物缺乏细致观察,难以发现其间内在的联系和发展关系,以至于出现作文内容重点不突出、条理混乱,不能清楚地写出所见、所闻、所感。因此,需要教师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 按顺序、有重点地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而多媒体课件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多媒体可将文字、声音、图像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把图中的事物作从小到大、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的处理,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反复观察、从而使学生的观察逐步做到有序而细致。如指导学生写“可爱的小动物”时,先在电脑上显示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再用“闪烁”的方法,按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向学生显示,并充分利用特写镜头、慢镜头、定格、重播等功能指导学生观察,把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时再让学生说一说小白兔可爱的外形,由于学生观察有序而细致,因而他们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2、再现场景,能较好地解决怎样写的难点,为学生描述创设了条件。由于再现场景,使观察的对象比较集中,观察的时间比较充裕,学生有充分的感知过程,还可以在再现的场景中自选画面,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描述事物,这样就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又培养了思维的多向性。我在指导写《美丽的秋天》时,让学生说“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学生想象不出,于是,我播放了有关秋天的一段录像:在悠扬的乐曲中,一幅幅金秋的美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有果园,有稻田,有田野,有庄稼,有水果……看完录像,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争着说,“我到果园里寻找去秋天,我发现了黄澄澄的梨,我认为秋天是黄色的。”“我来到了田野,我发现了红红的辣椒,我认为秋天是红色的。”“我到果园里寻找去天,我发现了紫色的葡萄,我认为秋天是紫色的。”……紧接着我说:“我们大家发现秋天有这么多颜色,3 我们说秋天是五颜六色的。”学生的思维的到了充实和发展,学生开阔了思路。

3、大量、广泛地阅读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Internet下载与学生作文相关的资料,也可以教给学生如何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方法,指导学生上网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以往要求学生阅读作文的内容,学生总是显得兴趣不浓,而现在要求学生自己去寻找、下载有关的资料时,那色彩鲜艳的图画、优美动听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内容能深深地吸引学生,唤起他们学习的潜在意识,激发他们的兴趣、情感。改变了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的被动地位,使学生逐渐由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积极的知识探索者,主动的能力构建者。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三、改变评改方式,提高评改质量

评改是学生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是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以不断提高作文质量。“把评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大家在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和探索中所形成的共识。于是相继出现了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学生自改、小组互改及师生综合改等评改作文的方法和措施,但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毕竟有限,且操作程序繁复,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于是,我将作文评改方式由纸上转到电教媒体中,评改方式由针对个人转向面对集体,师生共改,集思广益。具体做法是:学生写成作文后,教师浏览,并按训练重点和作文要求,选择反映共性问题的好、中、差作文数篇,投影在银幕上。集中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教鞭所指之处,或教师示范改,或师生评议作者改,或学生多人“接力”改,等等,方 式灵活。虽均为口头评改,但却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还是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均能做到视听结合,集体受益。

总之,多媒体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为学生的作文引来了活水,给作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命。在作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与学之间架起科学的桥梁,发挥语言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第四篇:浅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模版]

浅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姓名:李翠芬

单位:隆化县汤头沟中学

邮编:068155 电话:0314-7329596 ***

[摘要] 新历史课程强调历史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但是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时间空间跨度大,要学好、记牢、理解、运用并非易事。尤其以往干巴巴的讲述和记忆,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无疑会让学生视野开阔、从中受益。

[关键词]:历史教学 信息技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以其强大的优势进入课堂教学,给以往“讲史”、“说史”的历史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下面就近一年多来我对网络的使用,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一、利用信息技术让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众所周知,历史学科讲述的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曲折发展的历程,其内容极其丰富,包括政治、经济、军

事、科技、思想、文学艺术等等,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具有许多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历史课所讲述的内容都是过去发生的,不可能再现重演,因此就有了学习历史没有什么现实意义的误解,其实不然。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是正在谱写着的历史,可以肯定的说历史与现实的联系非常密切。但如何把枯燥的历史学习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是老师们一直比较棘手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凭借其容量大、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等优势就把这一问题轻而易举的解决了。我在教学中经常以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热点或焦点问题为切口,联系历史,强化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同时为加深理解现实问题提供有利的条件。例如:在执教《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西藏地区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问题时,我针对当前西藏拉萨发生的3.14事件随即发动学生结合所学所知畅谈自己的看法。学生讨论的非常热烈,在他们充分交流之后,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适量有关西藏和内地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以及中央对对西藏地区实施有效管辖并逐步加强的文字资料、历史图片呈现在同学们面前,这样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能理解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更是历代中国人民历史性的选择,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富强,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势必遭到人民的反对,也终将遭到失败的命运。从而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再如:执教《鸦片战争》时,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19世纪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重大成果展示给同学门,这样学生从直观的材料就能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的落伍了,不仅填补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盲区,加深了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理解,形成落后就要挨打的认识和奋发图强信念,同时放眼世界的国际意识也会增强。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而研究性学习成为新课改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它具有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但现行课本的浓缩和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贫乏,决定了学生的自学水平低,效果差,其主体地位无从谈起。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亲自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是一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而网络恰恰可以为研究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例如:执教《 亲王扫六合》和《伐无道,诛暴秦》时,我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微机课或月假时登陆网站,收集秦始皇的相关资料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围绕“如何评价历史人物?”为主题,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观点,写出一篇历史小论文以培养学生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学生在微机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登陆网站查询了大量信息,同时通过课堂及自习时间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或是直接求助老师的指导。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比较全面的认识了历史上真实的秦始皇,理解他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同时又了解他作为封建统治的者的种种暴政,进而学会结合历史环境评价历史人物,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历史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也大为提高。网络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而且使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更为可能。在这次活动中,小组成员尤其是班内一些学习基础较差但被公推为电脑高手的同学大显身手,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其他成员共享,以达到小组学习目标的圆满完成,同时通过网上查找资料体会到了学习成功的快乐,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实现了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成长。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素质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当代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同以往相比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其课外知识面正在不断拓宽,信息量不断增加,求

知欲也越来越高,这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应该具有渊博的学识,是教育的行家,不能靠吃老本,而应该加倍努力,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为自己充电,认真学习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学习型的人民教师,进而教师在课堂上“导”的作用会更加淋漓尽致。

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课前的“充电”无非就是教师课前根据教材、大纲和教学参考用书提供的内容以及一些相对陈旧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进行备课、上课,而备课、练习题的资料只能局限于教材、教学参考用书等有限的资料,并且这些资料的内容相当有限,远远不能满足教师备课的需要,使广大教师的备课显得内容不够丰富、完善,对教师自身素质的再提高作用不大。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针对自己在教学中将遇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随时通过计算机到相关历史教学方面的网站上去查阅,不仅使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而且能使历史教师的备课更加充分、完善,在课堂上真正做到精讲点拨,科学引导,给学生创设恰当的历史情景,切实发挥好教师“导”的作用。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有选择的进行网上学习,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成果及史学研究成果,通过不断的再学习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向,使自己的教学真正顺应时代的要求,教师的素质水平也会随之提高。例如: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每教一课都要精心设计学案,通过网络查找了各课的大量资料并从中进行筛选,找出重点知识和教师精讲的内容,并对本节课的导课环节进行精心备课。上课之初,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每课导入框中的图片及相关故事资料。这样,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了课堂;另一方面通过资料的查找使我对各课的重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真正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成长,从而提高了自身素质。

四、利用信息技术为历史教学减负增效

新历史课程强调历史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但是历史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丰富,时间空间跨度大,要学好、记牢、理解、运用并非易事。尤其以往干巴巴的讲述和记忆,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无疑会让学生视野开阔、从中受益。通过详实的文字材料、生动形象的图片、音频、视频等,为学生提供适量的历史资料,用以再现不可能重现、重演的历史,通过直观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印象,提高记忆和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今年的全县联考复习中,我和学科组的全体教师集思广益,与学生合作的基础上,以单元、专题等形式把学生普遍感到难度较大内容分门别类制作成幻灯片,这样师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通过重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综合概括历史知识学习历史的能力,另一方面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课堂容量随之扩大,学生学习负担相对减轻,实现了历史教学的减负增效。

此外,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对丰富教学资源、教学重难点的突出与突破、学生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科知识的综合等方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为今后的历史教学开创出更新、更大的局面。

第五篇:浅探信息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探信息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宣城机械电子工程学校

王海安(安徽·广德 242200)

【摘 要】 信息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有利于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对象等方面结合教学实际制定策略,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 中职语文

中职语文教学现代化的历程在经历了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之后终于迎来了它的成熟期——信息化教学阶段。2012年9月,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说过,面对现代教育,我们首先要创新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不断地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将信息化和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两者要全面、深度地融合,不断提升信息化教育的水平,使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快速发展, 而中职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将更高更快。

一、运用信息技术,发挥桥梁作用

1、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教学融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中职语文的教学整合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想准确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结合,第一点要做到的是明确信息化教学的含义和信息化教学的意义。所谓的信息化教学,一方面是传统教学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结合,另一个方面也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整个教育体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组织的教学活动,具体有以下四个特点:其一,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其二,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教学内容能与时代更好地结合,其内涵也就越丰富;其三,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内容正是学生所需要的知识,所以教学要适合学生的需要,并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其四,混合型学习,即把传统学习的优势和网络学习化的优势结合起来【1】.2、信息化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1 信息化技术有助于学生学习

人们获取的信息大部分来自于视觉和听觉,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热情;信息化环境所带来的多感官调动结合在一起,使得知识更易被获取和保持,并且对于学生的分层次学习有所帮助,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得教学的整体效果要超越于传统教学。

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信息处理的能力、参与信息社会的态度等,可以通过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的环境形成,要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培养中职生信息素养。

2.2 信息化技术有助于教师教学

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一方面教师可以不用太多的时间进行备课,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对整体教学设计有所帮助,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这种电子备课的方式减轻了自己的重复劳动,不必对一篇一样的教学内容反复地写教学设计。在信息化的环境中,教师可以博采众长,有利于自己专业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授课,课堂容量更大、形式更生动,同时师生交流更快捷,有利于新型师生关 2 系的形成。

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促进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弥补传统语文教学的不足之处,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愉快学习的氛围,帮助教师减少重复工作量,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提出大胆创新,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改革了语文的教学方式。

二、注重应用策略,培养参与意识

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其一,课程教学活动的进行要在网络和多媒体的环境中;其二,以信息化为手段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处理之后的教学内容才能成为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其三,能够用信息工具对学习者的学习方式进行改进,使得学习者能够对学习的知识重新建构和组合。【2】

依据之前提出的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遵循的三条原则展开实践,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们也根据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找到应用的切入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对象等方面,结合教学实际制定应用策略。

1、创设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职语文教学的情境创设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 在语文教学导入部分,教师可以先利用信息化的环境,向中职学生展示在教学中能出现的一些食物现象和其发展过程,积极主动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发其学习的欲望,使得学生能主动地探索知识,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的引导下和教师一起学习,再进一步探讨学习内容。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往的综合实践活动常常因为教学中的情景、实验或者其他不同客观条件不能够实现;也许可能在时间金钱上会花费很大,在传统的教学中因为种种原因综合实践活动不能够实现。信息技术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使得往常不能实现的综合实 践活动得以实现,模拟类似真实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能自然而然地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起到一个巩固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微博、QQ群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实践状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有利于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提高中职学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3、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现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所有的事物都围绕着信息化而进行,互联网的风靡,已经到了人们想象之外的地步。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人们都可以利用互联网帮助自己搜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便利的网络环境,不但可以帮助老师找到需要的教学材料和教学视频,还能帮助学生对不懂问题的研究,可以通过网络找到资料。教师和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增强交流,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彼此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便于开展合作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模式。

在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通过合作学习,中职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自己去发现、去钻研、去探索,学会与伙伴沟通交流,培养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4、拓宽学生互动平台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要着实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得课堂效果更加有效,就必须在课下的时间加大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时间。现代的信息技术就能够使得这个想法得以实现,使得学生和教师可以不用再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广更宽的平台。将学生的学习视野从课内转向课外,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学习和心灵上的交流,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比如QQ、邮箱等,这样现代经常使用的交流手段,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能够及时地就学习生活上的问题提供 4 交流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建立班级整体的QQ群,集合班级所有的同学就某一个学习上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学生可以给教师写电子邮件,把学习上不懂的问题积极反馈给教师,还可以说一些心里话,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开导,并且这一切都是没有面对面的尴尬气氛。

5、加深学生理解与记忆

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现在的大多数教师采取的传统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建立在语言描述上,还是教师为中心,学生在学习中依旧处于被动的地位,对于知识的掌握处于简单的记忆层面,这种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是不好的。这一问题可以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有效地解决,现代的信息技术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教师可以利用信息资源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化、形象化,这样的话就使得学生的多个感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效果会大大地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同时现代的信息技术可以在阅读中发挥很好的作用,将学生带到特定的文章境界中,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将文章放入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走进文章,走进作者的内心,从而达到对文章的个性化理解。

三、开展教学实践,不断提升水平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指出:要以信息技术创新教与学的方式与环境,开发整合数字化资源,为教师、学生和社会人员方便快捷地获取优势学习资源与交流信息提供服务。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由阅读与欣赏、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两个方面组成。

1、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语文阅读与欣赏教学中的应用

在学习《永远的蝴蝶》这篇课文时,应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永远的蝴蝶》动画视频、《人鬼情 未了》的音乐等,营造悲伤的氛围,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走进悲剧中,感受小说的悲剧美。由于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思维活跃,顺利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信息化教学在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应用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第三单元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中《自我介绍》的实践活动。教师面对没有自信、渴望提高的中职学生,通过网络和博客平台自主学习,能够联系个人特点进行自我介绍。教师在活动中通过网络平台及时指点小组内的学生,尝试结合自身特长进行个性化的自我介绍;在课堂上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精彩的自我介绍,然后通过情境模拟,让学生展示自我风采,增强信心。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地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效率,改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勤学、乐学。

3、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分析

信息化教学得以迅速地发展、大量运用,得益于信息化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大量运用,但是这不代表信息化教学没有误区,它也存在着许多的误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用多媒体完全地代替传统的黑板粉笔。现在多数人都在批判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力地倡导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从以往的粉笔、黑板完全地转变为鼠标、屏幕,但是这真的好吗?俗话说过犹不及,我们只是从一个没有信息的极端走到了另一个完全信息化的极端,这种方式是不好的,在课堂中完全不利用黑板,只是依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是不对的,在教学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灵感,这个时候就会需要粉笔,鼠标是代替不了的。

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范围。许多教师利用多媒体便利的特点,在幻灯片里使劲地加入一些知识,在课堂中照着课件长篇大论,完全都没 6 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样是不好的,不仅达不到原有的教学效果,还使得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更加困难。同时,中职学生的阅读量非常有限,如果教师在课堂中加入大量的课外知识,不但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还会使得学生更加不容易理解,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和文字,不恰当地引用信息化教学,会对教学目标的达成产生影响。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的信息化教学一定会走向常态,这也是中职语文教学必然的趋势。但是世界的纷繁复杂决定了信息化教学在应用的道路上还要面临挑战,我们需要创新与实践,不断探索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龚双江.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大赛的方式与要点[D].2013.10.[2] 李乔.电脑知识与技术[J].2012:580.

下载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服装教学中的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服装教学中的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教学的运用

    信息技术教学中分层教学的运用 昭仁中学 曹红艳 我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用同一本教材要给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授课,必然存在“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教师的......

    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随之,它也如春风化雨般,悄悄地潜入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来,并越来越多地彰......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恩施市特殊教育学校 蒋芸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进入教育领域,并得到迅速发展。聋校教育教学中也开始使用计算机,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

    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数学是各科教学中相对较为困难的一门学科,其概念抽象,公式模糊,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公式推导过程展现出来,学生需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摘 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教材、一本教案来“打天下”,主要采用讲、练结合,容易忽视学......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多媒体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

    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祥云县祥城镇银冠希望小学 李永兰 体育作为比较特殊的学科,其教学的特殊性也较强,因而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也应该突出它的特殊性。我们应该将现......

    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郑州市第七十八中学 摘要:那是鲁迅生活的年代,可是今天的时代就不同了,“先生们”可以借助外界的各种渠道来帮助学生体会作品的意境,这便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