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2

时间:2019-05-12 22:3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2》。

第一篇: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2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改革现行脱离经济社会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主动适应环境艺术设计业需要,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体现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特色鲜明的教学方法与相应的教学手段。深入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规律,摒弃以学科为中心,树立能力本位的思想;加强技术应用能力、尤其要注重创新能力、关键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

在教学方法的具体方面,改革现行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探索建立有利于培养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的相对独立并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

3.2.1 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动研究性教学,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技术应用能力

遵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市场规律,以新时期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指导本专业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专业教学改革中体现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转换的适应能力,增强自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充满时代气息和进取精神。

1.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缩短基础与专业的距离,从专业出发,强调实用性。这是我们近

年来一直在思考、努力探索的一个课题。我们强化基础中的实用部分,将基础课程中无关紧要或可有可无的部分进行大胆整合,将与专业不协调或定位不准确的部分进行纠正。对基础课程进行深刻反思,大胆改革。

(1)素描教学方法改革

1)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教学的现状作分析。

素描,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通用基础课,在基础教学中一直充当“顶梁柱”的角色。所谓基础课,是为专业学习和设计打基础的课程,它与专业密切相关,属于为专业服务的课程。扎实的基础无疑对专业的学习和设计带来许多方便。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门本来很科学的基础课往往出现不是为专业而基础,而是为基础而基础的现象。

素描源自欧洲,解放前传入中国。解放后又引进了苏联契斯恰可夫体系。“素描”一词的意思从字面解释即朴素地描绘,或指以单色的工具描绘的作品。就工具而言,有铅笔素描、炭笔素描,钢笔素描等,就表现手法而言,有光影素描、形体素描、结构素描等,可谓丰富多彩。可是奇怪的是,学校教的素描却非常单调。几乎是青一色的苏派“契氏”的表现明暗的光影法素描。因此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学生多以描绘光影为能事,只是在“浮光略影”地“磨铅笔”,一排排、一层层地涂调子,花去了许多宝贵时间,使本来充满活力的基础训练变成“磨洋工”。学生在客观对象面前显得十分被动和无能,成了光影的奴隶。

2)素描与设计。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思绪万千。设计者要善于将自己的构思及时地记录下来,表达自己的思路,把这种记录构思的形式我们通常称之为画小稿,从若干小稿中进行选择、综合反复推敲、定稿、再绘制成效果图。在设计过程中如果没有熟练的造型能力,即使想得再好,说得再妙,也无法描绘出那种灵感。而熟练的造型能力的培养,有赖于素描课程中科学的训练,也是素描教学目的之所在。

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许多学生在画明暗光影素描时画得头头是道,可谓“栩栩如生”十分到位。而一到上专业设计课就暴露了问题,叫他画草图却动不了手;心里想得出却表达不出来;本来很简单的形体,弄了半天还是不对劲儿,要么比例失调,要么透视不准。究其原因:以前画的素描是“有口无心”依葫芦画瓢式地摹出来的,多归功于橡皮功夫,只注意不厌其烦地刻划细部和“浮光掠影”地涂明暗调子,而不注意去理解、分析、研究对象的形体结构与透视关系;没有在大形的把握上和本质刻划上下功夫。所以一旦离开了对象便束手无策。这是素描教学的失败。

3)为设计而素描教学方法。我们的素描教学中,拼弃“契氏”的“阴影”而采取重结构、重形体、重透视、重理解、重默写、重速写、重创意,以线为主,“单刀直入”的素描训练方法正是我们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训练应采取的方法;那种直接而快速、生动而活泼的素描才是设计工作者的“童子功”。

因此,在素描课程教学中,我们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将传统的单一的明暗块面法教学进行改革。在教学中尽量避免长期作业,加强默写、速写的练习。让学生根据推测,想象表现出多种不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要表现出眼前所见的形象,还要能表现出眼前所见不到的形象角度的形体来,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加强线描训练,培养学生快速表达对象,把握对象本质的能力。将原来的长期的光影素描(石膏几何体、人像)的课时进行压缩,用大块时间让学生用钢笔画线描速写和默写,画结构透视,画环境场景,强化学生的快速抓形的能力。在教学中,采取写生——默写——再写生——再默写的方法,来强化学生理解形象与记忆形象的能力。这样的训练将大大提高素描教学的效果,真正为专业学习与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构思草图和效果图表达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色彩教学改革

传统色彩教学,主要是以水粉、水彩作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写生作为主要学习手段进行色彩训练的,属于西画体系,是一套纯绘画的教学方法,即用色彩去努力模仿自然企图再现自然。从静物,风景到人物,无不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或竭力去效仿某家某派,人云亦云,而缺少自己的真实感受。或仅满足于画面本身的所谓完整,却很少去分析、研究色彩的组织规律,诸如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的对比与调和;色彩的情感、节奏、布局的把握,等等。从设计专业和色彩的应用角度来看,倒是色彩构成的训练更具有基础性。

因此,在色彩课程教学中我们切入色彩构成中的相关内容,对色

彩进行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从而指导我们的设计。色彩写生固然是一种重要的训练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所以,我们体会到,写实训练与抽象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单一的绘画式训练更有益于专业的学习,我们学习色彩的目的即是运用色彩。

(3)构成教学方法改革

构成作为设计教学的基础课是从包豪斯以后才开始的。构成引入我国也只有20来年的历史。随着我国“工业设计”这门学科的兴起,在很多艺术院校先后开设了构成课,如今已成为国内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构成的引入,确实给我国设计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构成对我国的设计水平的提高和设计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构成有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之分,故称之为“三大构成”。构成以其独特的、系统的、科学的教学方式出现在我国艺术院校的艺术设计基础课中,令人耳目一新。它打破了过去以素描、色彩、图案为主的具象训练模式,它是以一种全新的观念,更具设计意义的抽象形式训练为模式。通过构成的学习训练,可以启发人们的创造思维,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然而在我国的构成教学中容易流于形式。或夸大训练内容的某一部分。如:平面构成多搞些图形游戏;立体构成多用卡纸折来折去,甚至用纸来做动物、植物、人物等纸工艺品,可谓煞费苦心,把本来很简单而生动的形体组合训练弄得很累;而色彩构成则将一张彩色照片打散,分割成若干小方块不厌其烦地去填色块,学生被“马赛克”搞得头昏脑涨,稀里糊涂,容易挫伤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创造的敏锐,将大块宝贵时间在那里麻木地填色块实在可

惜。

我们在构成教学与构成训练中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际,加进专业设计的内容,即把构成训练与专业设计相结合,如《平面构成》结合室内界面造型设计去进行设计练习;《色彩构成》与室内色彩设计相结合;《立体构成》与室内空间与家具设计相结合。使构成练习不再是空洞的游戏或麻木的模拟,使学生学有目标。

2.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在专业设计课程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的学时分配通常比例为1比1,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特点,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使学生既要较好地掌握基础理论和相关的专业理论常识,又要保证一定时间的设计技能训练,掌握专业设计技能,为了使学生在短期内既要掌握该课程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常识,我们将理论教学与教学在结构上作了调整,方法上进行创造性的尝试:

(1)浓缩理论

教师将基本概念进行简化、通俗化处理,使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记忆。避免文字游戏。

(2)教学互动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教师不再大包大揽。改变传统理论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把问题交给学生。教师布置作业,以简答题的作业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寻找答案,教师不必在课堂上去照本宣科,占用太多时间。教会学生查阅资料的科学

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要求每门课程至少完成一篇论文,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使学生不再是被动旁听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学生参与讨论,加强交流,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

(3)案例教学

通过案例调研、分析,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设计原理、形式法则在现实中的应用,在案例分析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案例教学,撰写调研报告,加强学生的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3.2.2 积极开展教学手段的改革,环艺专业的必修课中有 25 %以上使用多媒体授课

无论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还是实践(实训)课,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采取的不同教学形式和方法,总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来实现的:课堂讲授离不开教材、黑板、粉笔等;实践课也需要场所、设备、仪器、材料;老师们制作了各种教学电子课件、挂图、实物标本、模型、各种演示设备和实践器材,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几年以来,现代电子、光学技术、计算机技术已迅速地渗透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所有课程教学中来,哪怕是《素描》、《色彩》等完全要求以手工形式进行教学的课程,也都毫不例外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多媒体教学、电视系统教学、远程教学等新秩序相继问世,为我们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本专业教师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采用最适合、最实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教学。设计类课程要教学中大量涉及到图形,讲解经典作品,分析图形图像的色彩、构图、图形和文字的编排都要浏览图形,用黑板粉笔的传统方法是很难进行图形设计教学的,因此,设计类的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加大课堂容量,提高效率。专业教师在备课时收集大量设计案例、图片资料、经典作品,经过筛选组织、编辑成形式活泼、切合实际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效果十分明显。目前,本专业的所有专业课全部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法,专任教师除了自己开发的专用课件外,选用市场上出版的高质量的 VCD 专题光盘作为教学辅助材料,扩大学生眼界,为学生提供更多素材和信息的来源,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时,全体教师取得共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从需要出发,不搞形式主义,作到合理使用,注重实际效果。

第二篇: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梧州职业学院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梧州职业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始建于2011年,当年开始招生。经过4年的发展与建设,形成了“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解,三层次递进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该专业已成为师资力量适中、教学条件较好、人才培养水平较高的专业,为梧州工程造价管理岗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现代工程造价管理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1.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

1.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1.1.1 课程体系设置原则与理念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们专业在对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全面和准确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炼出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知识和能力,以此来设置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造价员岗位的任职要求,并参照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的职业资格标准,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解(如下图所示),三层次递进式的开发了课程体系,将本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成工程技术基础能力模块、工程经济技术专项能力模块和工程造价管理岗位综合能力模块三部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改革。

1.1.2 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国家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精神要求,围绕“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两个问题,结合“造价员”和“注册造价工程师”两个层次人员的技术岗位需求,积极探索符合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满足造价员岗位能力需求,并适当考虑学生可以在毕业后成为造价工程师”。在对传统专业人才进行反思和对专业特殊性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开展了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和专业能力需求调研,经过不断创新、实践、总结,逐渐完善了“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解,三层次递进式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式方法如下图所示:

1.1.3 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采取了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为:(1)针对工程计价方式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特点,且我专业学生多数在广西就业的现状,鼓励专业实践技能型课程采用复合型教材,将广西壮族自治区现行的工程计价标准作为教材体系及实训指导文件的主要构成,实现实训环节与工作过程的完全仿真;(2)结合实际工程,制定完善的实训教学任务指导书,目前专业开设的各类实训课均配备了相应的实训指导书,为执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实践课程体系提供了保障;(3)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三明治”式教学模式,所授课程均采用“讲、学、练”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对巩固学生实践能力效果显著,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目前已出现了工程造价毕业生就业良好的现象,招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尚有部分学生入学后主动要求转入造价专业;(4)针对学生基础及特长不一的特点,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对于部分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补充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参加课外实践,作为精品培养,保障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1.2.1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按照工作情景及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注重讲学练相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注重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在基础能力模块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发建设包括图片、录像、动画等形式在内的施工工艺课件,将工程建设施工过程搬到课堂;将现行的工程技术标准及工程计价标准应用于课程教学,在校内实训室采用常见的工程图纸类型和广西区在用的工程计价标准进行专业综合技能实训相关实训,实现校内实践教学过程的完全仿真。通过上述手段与方法,保障了课程教学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强化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

1.2.2课程考核方面的改革

在课程考核方面,积极推行形成性评价,探讨教学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1)理论课程采取过程考核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比率为40%,设置了针对知识点的小作业(考核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综合技能的大作业(考核学生协作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考试采用半开半闭模式,闭卷部分考核基础理论,开卷部分考核工程计价的综合技能,包括各类工程技术资料的应用能力

(2)实训课程采用完全过程考核方式,按照实训过程考核(40%)、实训成品(60%)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评定实训成绩。

通过对考核方式的改革,即强化了学生对于必备理论知识的吸收掌握,也强化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保证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毕业资格中专业证书获得率达到了78%,部分毕业生已通过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考试;部分精品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即可以独立承担工程项目,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1.3实践教学改革与管理

1.3.1实践教学体系设置

结合工程造价岗位的需求,本专业建立了工程识图、工程技术及工程计价三层次递进的实践课程体系,实践学时占培养计划总学时的60.6%。

1.3.2校内生产性实训的设置

工程识图、工程技术及工程计价三层次的校内的实训教学均为结合工程造价管理相关岗位的生产性实训,校内集中实训环节100%均为生产性实训,占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学时的60.6%。实训内容采用实际工程图纸、最新工程技术标准、现行工程计价标准等相关技术资料,为此多批次派出实践教学老师参加各类工程技术规范更新的培训,从而保障无论实训内容还是实训环境均可以做到与岗位的完全对接。

1.3.3顶岗实习的设置

结合专业能力培养的需求,本专业在第六学期设置了半年的顶岗实习环节,并制订了针对顶岗实习过程的安全管理、教师指导规范等方面的管理文件,明确了顶岗实习学生的考核评价内容和方法。为强化顶岗实习的效果,本专业要求所有指导老师必须制定实习计划、下发实习任务书、做好实习过程指导记录等,并要求指导教师全程跟踪。同时,要求实习学生必须做到:与实习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由企业指定指导教师;有学校、学生及家长三方签订顶岗实习安全协议,保障校外实习过程的安全问题;做好顶岗实习周日记,定期向学校指导教师汇报实习状况等。通过上述措施,保障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

1.3.4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措施

在实践教学管理过程建立了质量监控体系及信息反馈系统。内容包括:建立有专业主任参与的“教学管理委员会”和学校外聘资深专家组成的“督导委员会”两个组织机构;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了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制度,听课制度,师生交流会制度,教师说课程制度,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制度,专业主任及教师相互评教制度等。例如,听课制度中规定了专业主任一学期至少要听每个教师授课一次,教师之间要相互听课至少4次;学生评教除网上评教外,校外实训课程结束时还要进行教学效果问卷式调查;要求教师要做到十有:有实训教学大纲、有实训指导书、有实训开出率统计表、有实训课程标准、有学生安全保证书、有学生实训日志、有实训综合报告、有实训单位意见反馈、有实训工作总结、有实训效果调查;每学期末根据学生评教、督导、教学管理委员会成员、院系领导及教师听课等各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纳入人事考核总体评价中,作为教师晋级和聘任的重要依据等。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保障了实践教学效果,学生的实践技能能够得到充分训练,在区内各类专业大赛中获得优秀成绩。

1.4 产学研结合方面

1.4.1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

在本专业的建设过程中,依托梧州市工程造价管理站,与咨询、施工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一方面利用自身高素质教师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另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学生就业、顶岗实习等条件。比较典型的合作方式包括:为造价工程师协会提供技术支持;为深圳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提供技术支持;在校内设置企业赞助的专业技能大赛(成效杯)、在企业和学校分别建立实训培训基地(在校内建立广联达软件培训基地,在校外建立依托企业的学生顶岗实习基地),初步形成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1.4.2校企合作的激励制度

学校鼓励教师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并将“政校企行,三方联动”、“产学创用,立体推进”作为学校办学的基本思路,鼓励教师“出海捕鱼”参与实践。为此,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例如:承担科研课题时的教学任务减免、建立专业教师下企业实习和提供技术服务的管理制度等措施,引导教师主动为行业企业和社区服务。

1.5 教学管理方面

教学管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建立了校、院(系)、专业的分级教学管理系统,并分设了教学管理与教学督导相并列的教学管理及评估架构。分院院长全面负责教学工作,系主任(专业主任)负责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教学秘书负责日常教务管理工作。

教学基本文件齐备,管理制度健全,且执行良好。教学基本文件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教学PPT、教学进度表等。所有教学文件均都装订成册,并且在合理性、科学性等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进,突出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色。

建立了学院、分院、督导室一体的教学督导体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互评和信息监控(教学日志)为主的多方位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第三篇: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典型材料

动漫系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材料

一、动漫系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概况

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确定之后,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开发,技能的培养,对于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要意义.从某种意义来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关系着教学成败的重要问题.几年来北京训练基地在教学内容,教学体系都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及应用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的具体实施情况

在基地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基地各教师制定了各科详细的教学手法与改革的具体措施,大体上分为:

(一)突破常规理念,大胆创新

(二)运用高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三)改变常规教学方法,走出教室,加强实践。首先,在教学上,往往授课时形成一种,老师满腔激情的在讲,下边学生听的一头雾水,尤其是在一些非常抽象的知识的时候,这种现象尤为严重,以前只能是教师一遍一遍讲,让学生慢慢琢磨体会,而现在,教师们基本上都运用PPT课件的手段将原本抽象苦涩难懂的远离和理论生动立体的呈现在学生面前,通俗易懂,大大的节省了教学的时间,提升了教学的质量。其次,在专项科目及需要实践的教学科目中,以前往往是面对的是死板的理论与套路,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大大降低,导致学习效率降低,目前,各专项教练及实践课目的任课教师,充分使用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教学,包括使用PPT课件、投影,摄像、录像、3D动画等技术,带动了学生的学生兴趣,节省了宝贵的教 学资源并且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质量。

再其次,以前在授课时,教师往往只是按步就班,没有什么新意,也没有什么过人地方,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到苦涩,没有兴趣,而目前,在基地组织进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后,各任课教师能够充分的对原来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极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互动式等教学模式与方法开展教学。并且倡导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手段,全方位利用图片、实物、声音、图像、电脑软件和互联网络等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广泛开展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自主+引导的教学模式,根据语言教学理论和教学实际情况,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模式,突出提高班的优势,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习积极性。

三、重点改革方面

(一)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己通过课堂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诸如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制造易于开展交际活动的环境和气氛,设计具有交际性质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它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改变过去以知识掌握为主线的设计思路,在课堂设计中心能力形成为主线,将知识,方法,技术熔于一体,使课堂的各个要素得到有机重组.(二)始终把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

在散打专项教学中技能训练是必要的,但学生的分析,综合,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我们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模式,注重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

(三)帮助学生构建自主性学习

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层次,设置各种课堂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构建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设置学习目标,使他们能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和策略,了解每一学习阶段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学会自主学习.注重将课堂教学与课外科学研究,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教师在科研中获取的科研思想,科研技术尤其是与教学密切相关的科研资料带入课堂教学,加强知识的启发,研究引导,并发动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把课外活动视之为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师工作的一部分,对学生的课外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加强指导和组织,加强计划性,使其成为学生自习,思考,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收到较好效果.(四)注重研究学法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任何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都是从学生学习的特点出发才符合教学规律的.因此,我们在改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就从过去只研究教法逐步过渡到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使教与学统一起来,并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与培养.四.总结

教育肩负着传承文化的历史重任,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塑造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因此,“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把个体的人培养成能自由和全面发展的,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和潜能的社会人”.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文化传递,内化,选择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的活动,以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富有主体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主旋律是“育人”,而非“制器”,即培养 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机器.然而在过去的教育中,我们的高等教育出现了只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人文关怀的现象.人们逐渐的认识到,过去对教育的社会价值,工具价值过于偏重,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属性.从根本上说,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及最终归宿,离开了人的培养,教育不仅丧失了其本质特征和独立存在的价值,它的社会价值也必然成为空谈.只有当人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重视,人的价值得以实现,教育的社会价值才可以得到最好的体现.正是基于对教育价值观的重新审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把“坚持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之一,把“使学生养成独立的人格,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作为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目标.

第四篇: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总结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总结

随着美术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得到了快速的推进。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主要有观摩教学、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和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为了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并形成规范,每学期结合教学特点制定相关改革方案和计划。

一、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指导思想

1.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美术专业人才为标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研究新的适用性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教学手段的使用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相结合。要通过有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得到充分的解释,使之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学生提供最大的信息量,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研究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较好实现教学目的。

4.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服从于人才素质培养,以全面积极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改革工作以全面推广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为载体,通过改革建设应逐步实现教学方法的三个转变:以教师教为主转向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只重视学习结果转向既重视学习结果,又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从只研究教法转向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形式

结合专业特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形式因地因时有多种变化。常用的形式有:讨论式、启发式、演示式、合作式、体验式、提问式、创意式等。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技术的普遍运用,又增添了观摩课教学、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网络资料结合教学、现场优质课教学、互动创新式、专业课程的考核等教学方式。

1.观摩课教学。是一种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交流活动,是一个教师有课其他教师听课的教学形式。2.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一种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手段进行授课的教学形式,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媒体有机地结合,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教学。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适合本教学内容的课件的教学方式,最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是指网络教学。是指通过网络技术手段,进行在线教学,目前我们还没有条件完成这种教学方式,只能通过网络下载相关资料,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

4.现场优质课教学。是指依据美术教学的特点,在选定的教室或班级听课、现场开展各类评比、讨论的教学活动。

5.互动创新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师生间、学生间互动性开展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学生专题创作、开展专题讨论、进行提问解答等。

6.专业课程的考核。凡列入教学计划的课程必须进行一定的考核,有的通过过关考核,有的运用作业考核,有的运用试卷考核(有开卷、和闭卷只分),使之促进和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各类形式在具体教学中是相互协作、灵活运用的,没有严格的区分,都统一在现代教学的艺术中,都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服务。

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建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我们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有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充实和提高。

美 术 系

二〇〇八年十月十九日

第五篇: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教学方法探讨(范文)

摘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发展。人生活在环境中,环境反作用于人,环境艺术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该学习“环境”了解“环境”;明白艺术运用于环境设计中的必要性;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意义;最终培养学生具有环境艺术设计的能力。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教育

在人类还没有诞生之前,地球上就已经有了环境——自然环境。万物生灵都在这同一个环境下生存繁衍,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的选择。从人类的产生一直到人类的今天,无时无刻不进行着创造,努力的求索,宇宙的神秘面纱被人一步步的揭开,基因也已向人类敞开了它的大门。无论人类文明如何的发达,人所处的环境与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始终密切相连。

追求更加适宜生活和居住的环境是人的基本需要。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难以避免地对环境造成了破坏,致使当前人类生存环境前景不容乐观。人类已经深深意识到改造环境和美化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为,人类在创造生存空间环境的同时,也被自己创造的环境深深地影响着。由于人所能及的地方必将有环境与其相依相伴,环境影响着人的心情、人的审美、人的意识活动等。对公众进行普及性教育,创造和谐的生存环境空间,培养具有环境艺术设计能力的人才迫在眉睫。

雨果曾说道:“没有艺术,人类生活便会黯然失色。”那么人类赖以生活的环境,如果没有了艺术,人类就如同生活在地狱。在人间创造天堂,正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魅力所在。环境艺术涉及的范围十分之广泛,从建筑、城市空间、公共空间、室内设计、园林艺术到人的生活的所有空间,无所不包。可以说凡是人所在之处,皆为环境艺术所涵盖的范围。将艺术融入环境,使环境适宜人类生活,培养具有环境艺术设计能力的人才相当重要。对于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人员,以及大众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就显的尤其重要。

环境艺术教育是指以环境艺术为媒介对公众所进行的教育或施加的影响。因此,教育是以环境的形成,环境的价值以及特定环境对人所形成的影响诸方面展开的。环境是当时的时代风貌的体现,它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科技进步水平。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罗马的斗兽场以及北京的紫禁城都是当时那个时代最高的物质和精神的结晶。环境艺术教育不同于纯艺术的教育,环境艺术的美与不美是不以我们主观感受为转移的,它带有某种程度的强迫性,它在每时每刻影响着我们。从民众的角度来说,一件优秀的环境设计作品,无疑是一项公益事业,这些也就是当前普及环境艺术教育之根本所在。

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仅仅靠市场的带动和自然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加强专业教学的规范性,提高教职人员专业文化素质,势在必行。提高环境设计水平,首先是“源头”的治理。如艺术高校及一些工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加强对自身的建设,中国传统美育的一个观点“蒙以养正,圣功也”从环境艺术教育的意义上来说,要达到“养正”的目的,应遵循以下几点: 1.独立思考与群体交流相结合:通过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使个人设计能力全面协调而自由的发展,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沟通,学习,交流共同促进环境艺术设计能力的提高。

2.感性与理性结合:通过对环境艺术范畴基础知识的了解,重点培养设计意识,世界上不是缺少美,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有意识到环境中的不美之处,才能有意识的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做到由“饱参”到“顿悟”。有了这种对知识的把握,才能在直觉的“瞬间”把握对象的精髓,运用自己所学得的理性知识进行环境设计创造。

3.艺术与科技结合:艺术的表现永远脱离不了技术的支持,对设计相关软件的熟练操作是基础,它就是设计人员的画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开拓了新天地,当今建筑材料,雕塑艺术的造型材料都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造型材料的变化决定了加工工艺和造型的变化,要想设计跟的上时代的要求,这些知识和技能,需要我们深入到生活、工作中去学习,去体会。

4.审美与非审美结合:审美能力是一种高度综合的心理能力,是审美活动过程中认识和体验、感受和创构审美对象和审美意象的能力。只有意识到什么是美,才能发现环境中的不美。而非审美涉及人生的诸多方面,如情感、理论、科学等,主要给予人们认知和教化,在人的心灵中发生影响和作用。环境沉默无声,却洋溢着热烈的情感,它感染人们让人产生美的感悟,激发人们再创造。

5.危机意识:不乏有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做的好的国家,环境设计好的国家也有,我国要迎着风浪勇往直前,感受危机,产生危机意识,有压力,将压力和危机转换为动力。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是近年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以发展的眼光进入当代的环境设计领域,从全国乃至世界范围来讲,环境设计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认识也是不一致的。如何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这一问题的研究,必将随着教育方式、方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改进。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有待于我们坚持不懈的去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杨文会:《环境艺术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

[2]王振复:《建筑美学笔记》.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2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段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综述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综述 我国职业教育倡导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培养学生技能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具体体现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必需与够用、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强......

    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总结

    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总结 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的目的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都有了更高的的要求,根据我院的学科定位和培养目标定位,结......

    开展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工作总结。

    开展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总结 在多年的教学摸索与实践中,我们尝试了多次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许多成绩,在06-07学年。主要以专业教室为中心,深化以工作页为载体的项......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1......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体现高职高专特色,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培养面向社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高职、高专教育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面向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适应该人才......

    教学方法与手段[大全5篇]

    化工原理教学方法与手段 1基本教学模式 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模式 化工原理课程涉及到真实复杂的设备结构、操作原理及流程,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获取更多的知识......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设计 1基于产品工艺流程和企业职员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排序,按产品工艺流程分为七个部分,共构建七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以制品质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