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研究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济南大学教研一般项目“景观设计课程分阶段控制教学目标的方法研究”(项目批准号:J1327)阶段性成果之一摘 要:环境艺术设计是空间艺术设计的范畴,是艺术设计教学门类中一门重要的学科。目前面临各大高校不断扩招,生源越来越少的形势,设计教学中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论文通过教学实践的总结与学生的探讨,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通过教学中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学生应具有的专业习惯和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五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进行具体的分析,期望在新形势下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有一定的帮助和改善。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当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但是在实践教学中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存在。在教学中学生反映,在专业学习和训练中,纵然掌握丰富的设计方法,和扎实的设计技能,在不能有效地将技术与艺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达到新的高度。对于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通过教学中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建立完善的设计思路、提高艺术方面的修养、增强设计的创新、找到技术和艺术的相通点并融会贯通,(让学生达到新的高度。)这样就要求设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所学的不同的科目,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运用多元化的知识理论,将技术与艺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进行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研究,以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教育工作者应主动服务于学生和教育事业,走知识化和实践化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动传统教育机制的创新,以科学文化的进步提升教育的文化品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必备的素质
在中国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学生首先接触到的资源就是教师,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设计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程度,很大程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高校是否能培养出优秀设计人才、设计教学质量的好坏、设计教学发展和完善的程度。因此,设计教师必须要掌握丰富的设计理论知识,受过系统而规范的专业学习和训练,还应具备丰富的设计教学经验、设计实践经验。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所涵盖的范围除了室内空间外,还包括室外环境景观设计。因此,要求教师队伍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学科发展的要求。[1]因此,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良好的艺术修养和道德修养,最好自身是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多年的设计行家,具有准确的鉴赏设计作品的能力。教师还要有准确的表达能力,能够很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领会知识的内涵,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
在课程的教学中,不断充实新的信息、观点和方法,并结合现实案例,更新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更新,是用不断发展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从相近的学科中得到启发。例如,《酒店空间设计》课程中,将酒店空间设计与园林、雕塑、装饰相互联系,并列举香山饭店等案例,体现中国传统艺术与空间设计的融合,从而使学生拓宽设计思维。合格的设计教师不仅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素质,而且有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才能将理论知识、设计技能技巧、熟练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艺术表现,让学生从课堂上学习到丰富的知识且可以融会贯通。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必须坚持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涵盖内容非常广泛的学科。设计的学习是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坚持,积极探索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由易到难,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有计划地学习,达到日积月累的效果。设计的学习不仅是一项技能训练,更是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设计学习是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从熟练到精通、不断深入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仅凭经验来决定教学内容,忽略学生自身的具体条件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使其各方面都处于不适应、紧张的状态,即使是非常有天赋的学生,最终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师应该对教学中每个环节都必须有充分的把握,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循序渐进的专业教学。尤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专业的特点,开展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讨论、小组学习等,增强教学互动性;这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发挥创造潜力具有推动作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不断趋于成熟的,因此,设计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严格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人才培养的原则
(1)要针对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指在现有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目标下,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倡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风格,做到具体分析,区别对待。这也是目前教育界中的重要教学原则之一。
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是建立在共性基础之上的个性特色教育,在坚持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美学基础、接受文化和专业教育程度不同,及其性格特征、智商、情商等内外因素的不同,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学习中逐渐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个性和特点,特别是学生对设计内容的感知、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情感表达等各方面的差异,每个学生的设计思维、设计手法以及设计目标等各种条件是不同的,因而对设计技巧的掌握、设计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也就大不相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专业程度和个性差异等多种因素,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特殊性,一般采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进行专业授课,能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以及不同的心理和性格特征,最大限度地把握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根据学生的专业水平选择设计训练的内容,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针对设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有效的训练。培养学生通过形式的、想象的方法来进行创造。例如,《快题设计》课程中将环境艺术设计表现、设计色彩、方案设计相融合,快速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并结合所学的手绘表现知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学生应该具有宽广的知识视野和良好的专业素质,要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并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成熟的专业设计能力。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实践学科,从事理论研究的人较少,而且研究水平也相对较低,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应该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和意识。但是学生不能只有理论方面的知识,还要有良好的专业习惯。第一,做事要有心,设计成功案例比比皆是如建筑、雕塑、灯具、服装、书本等,这些都是设计方面的事物,在设计原理方面是相通的,要研究成功案例的方法学习人家的长处。第二,随时记录自己的灵感。设计方面的学生可以随身携带一个记录本,把自己的体会随时记录下来,或者通过手绘的方式绘制下来,同样可以用相机拍摄下来。通过长期的积累一定会有很大积累,最终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第三,多交流,多沟通。和其他学科的同学多接触,尽量做到知识广博,结合不同学科的特色和知识的相互贯通性,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能力。作为大学生要学会表达,将自己的设计思路、作品的闪光点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大家喜爱并接受我们的设计,符合具体的要求,将自己的设计向外推出去。当今的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多属于个性张扬的一代,但在很多行为处事上不够独立,依赖性强。性格的独立与行为的依赖形成鲜明的对比,有些设计专业的学生以特立独行的行为标榜自己的标签。思想激进、行为懈怠体现在这些学生身上,眼高手低是他们的通病,致使专业设计能力不足,创新观念淡薄。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一种“标新立异”,也是一种个性的体现。创新不仅需要个性的张扬,也需要行为、兴趣、信念等其他因素。创新理念不仅需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态、坚强的性格,还要有必胜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动力,更应具有经得起失败的勇气和忍受挫折的考验,这一切因素综合起来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培养学生创新力的培养。设计创新思维的形成,是理论知识、设计手法、设计技巧、设计认识、设计鉴赏等有机协调配合的过程。作为教师要科学地协调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使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建立起正确的设计思维习惯。教师不能囿于成见,拘泥于教科书和已有的结论,扼杀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2]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设计的本质就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基础固然重要,但是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是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必备的专业素养。有必要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抽象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集思广益的能力,把几何学的、生物学的多种逻辑方式应用到设计创作中来,打开学生的视角,丰富学生的创作思维。学生往往受到原有的视野和思维的局限,或是想象力不够丰富,只停留在造型语言的堆砌,没有深层次的思索,或是造型语言过于夸张,极尽能事地标新立异,完全没有审美可言。创造力的培养是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与知识、经验、思维方法和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基础课开始就注重对创造力的培养教育,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艺术的创造力与审美能力有直接的联系。三大构成体系的教学目前是我们艺术设计类基础必修的课程,通过三大基础学科的教学活动奠定了扎实的造型能力和基础。但是在设计创意上表现不够活跃,存在一个瓶颈。因此有必要加强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4 结语 在设计教学中,教师应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掌握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长期不断地实践、探索、研究、创新,总结经验,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更高质量的优秀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学设计的学生应该脚踏实地的努力学习,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汲取充足的理论知识并多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努力做设计界的栋梁之材。作为设计工作者,应该赋予思维一对想象的翅膀,要学会观察和发现,用全新的视角去观察我们所熟悉的生活的世界,因为美的事物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地方,灵感就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学会去寻找创造的灵感,世界是有限的,而想象的空间却是无边无际的。参考文献: [1] 何贤芬.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考[J].山西建筑,2008(3).[2] 程东峰.高校个性法教学初探[J].辽宁教育研究,2003(7).作者简介:李红梅(1977―),女,山东菏泽人,东南大学美术学硕士,济南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系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第二篇: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很多人开始对生活环境的艺术品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需求的形势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顺应着社会的需求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如何在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面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环境是时代风貌的体现,环境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科技水平,同时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到人的心情和意识活动等,追求更加适宜生活以及居住的环境是人的基本需要。因此创造和谐的生存环境和空间,同时培养具有环境艺术设计能力的人才是时代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可以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体现教育的基本特征、教学方法和相应的教学手段。文章对高校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一、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概述
1.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环境艺术教育是指以环境艺术为媒介并对公众进行的教育或施加的影响。总的来说,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也多门学科知识的汇集。我国各地高校从1988年国家教委批准开始开设“环境艺术设计” 专业,从高校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到今天为止,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无论在教学理论上还是教学的实践中都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就,开始此专业的高校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2.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涵盖了艺术与设计两个方面,是艺术设计的综合系统。该学科以建筑空间的内外来进行判定,可以分为景观设计和室内设计两大方面。对于景观设计而言,室内的设计更加成熟,因此在教学中各高校在开设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时,更加偏向于室内的设计教学。然而,在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学方面相继出现了一些的问题,大多由于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不合理性以及现实的功利性和快餐式教学等等。
3.环境艺术设计的技术特征和艺术表现
环境艺术的教育不同于纯艺术的教育,环境艺术的美感不以我们主观感受为转移。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有着很强的技术特征以及艺术的表现。环境设计作为一种艺术,会比建筑更加巨大,比规划更加广泛。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要有很强的艺术敏感度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环境艺术设计学科要求学生把设计思想和概念变成现实,并要把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物质形象。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设置课程方面,我国的高等院校通常将素描和色彩作为学生的主要专业课程,用以加强学生的基础的绘画能力。
二、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师生的艺术设计能力
1.在教学中注意艺术与科技的结合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进步开拓了新的天地,而艺术的表现脱离不了技术的支持,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对设计相关软件的操作技能,因为该技能是设计人员的画笔。当今的各式建筑材料以及雕塑艺术的造型材料都在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造型材料的变化影响着加工工艺以及造型的变化,因此要想使设计跟上时代的要求,就要将这些技能深入到日常的教学中去。
2.在教学中注意感性与理性的结合
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中要通过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尤其培养设计的意识,只有意识到环境中的美丽之处,才能有意识去进行环境艺术的设计,有了对知识的把握,才能有效把握设计对象的精髓,并运用他们所学到的理性知识进行环境设计和创造。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为审美能力是高度综合的心理能力,人们可以从审美活动过程中认识和体验并感受审美对象,只有意识到什么是美,才能在人的心灵中发生影响和作用,激发人们再创造能力。
3.要注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大学对教师的自身素质以及专业知识方面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为大学是学生进修的地方,而教师是为学生提供帮助的重要人员。只有学识渊博的教师才能胜任教学工作。从目前来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大部分都具备学术理论上的修养,但是在面对现实的实践方面却相对有所欠缺。在专业教学中注意艺术设计专业中实施性。因此,教师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从提高自身能力方面入手,进行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
三、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的创新
1.素描教学方法方法的改革
在我们的素描教学中,要采取重结构、重透视、重形体、重理解、重速写、重创意的教学模式,以线为主的素描训练方法是我们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训练应采取的方法。直接而快速、生动并活泼的素描是设计工作中最基本的技能。在素描课程教学中,可以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把传统的单一块面法教学进行改革,尤其要加强默写、速写的练习,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要加强线描的训练,培养学生快速的表达对象,并把握好素描对象的本质的能力。
2.色彩教学方法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色彩教学主要以水粉和水彩作为主要表现形式,一套纯绘画的教学方法,属于西画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去效仿比尔的风格而缺少自己的真实感受。很少去分析或者研究色彩的组织规律等。因此,在色彩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切入色彩构成中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对对色彩进行系统而深入地研究,进而指导他们的设计,注意对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的对比和调和,同时注意把握色彩的情感、节奏以及布局。写实训练和抽象训练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比单一的绘画式训练更有益于学生的专业学习。
3.要改善传统的教学环节
此外,改善传统的教学环节对提高教学环境的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其他专业的教学不同,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的过程。而教学的过程需要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外的实际项目中,而不是单纯的依靠老师的讲解,可以在老师的要求下去室外完成自己的创意设计。并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很好的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中去,可以使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第三篇: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教学方法探讨(范文)
摘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发展。人生活在环境中,环境反作用于人,环境艺术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该学习“环境”了解“环境”;明白艺术运用于环境设计中的必要性;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意义;最终培养学生具有环境艺术设计的能力。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教育
在人类还没有诞生之前,地球上就已经有了环境——自然环境。万物生灵都在这同一个环境下生存繁衍,人类的出现是自然的选择。从人类的产生一直到人类的今天,无时无刻不进行着创造,努力的求索,宇宙的神秘面纱被人一步步的揭开,基因也已向人类敞开了它的大门。无论人类文明如何的发达,人所处的环境与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始终密切相连。
追求更加适宜生活和居住的环境是人的基本需要。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难以避免地对环境造成了破坏,致使当前人类生存环境前景不容乐观。人类已经深深意识到改造环境和美化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为,人类在创造生存空间环境的同时,也被自己创造的环境深深地影响着。由于人所能及的地方必将有环境与其相依相伴,环境影响着人的心情、人的审美、人的意识活动等。对公众进行普及性教育,创造和谐的生存环境空间,培养具有环境艺术设计能力的人才迫在眉睫。
雨果曾说道:“没有艺术,人类生活便会黯然失色。”那么人类赖以生活的环境,如果没有了艺术,人类就如同生活在地狱。在人间创造天堂,正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魅力所在。环境艺术涉及的范围十分之广泛,从建筑、城市空间、公共空间、室内设计、园林艺术到人的生活的所有空间,无所不包。可以说凡是人所在之处,皆为环境艺术所涵盖的范围。将艺术融入环境,使环境适宜人类生活,培养具有环境艺术设计能力的人才相当重要。对于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人员,以及大众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就显的尤其重要。
环境艺术教育是指以环境艺术为媒介对公众所进行的教育或施加的影响。因此,教育是以环境的形成,环境的价值以及特定环境对人所形成的影响诸方面展开的。环境是当时的时代风貌的体现,它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科技进步水平。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罗马的斗兽场以及北京的紫禁城都是当时那个时代最高的物质和精神的结晶。环境艺术教育不同于纯艺术的教育,环境艺术的美与不美是不以我们主观感受为转移的,它带有某种程度的强迫性,它在每时每刻影响着我们。从民众的角度来说,一件优秀的环境设计作品,无疑是一项公益事业,这些也就是当前普及环境艺术教育之根本所在。
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仅仅靠市场的带动和自然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加强专业教学的规范性,提高教职人员专业文化素质,势在必行。提高环境设计水平,首先是“源头”的治理。如艺术高校及一些工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加强对自身的建设,中国传统美育的一个观点“蒙以养正,圣功也”从环境艺术教育的意义上来说,要达到“养正”的目的,应遵循以下几点: 1.独立思考与群体交流相结合:通过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使个人设计能力全面协调而自由的发展,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沟通,学习,交流共同促进环境艺术设计能力的提高。
2.感性与理性结合:通过对环境艺术范畴基础知识的了解,重点培养设计意识,世界上不是缺少美,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有意识到环境中的不美之处,才能有意识的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做到由“饱参”到“顿悟”。有了这种对知识的把握,才能在直觉的“瞬间”把握对象的精髓,运用自己所学得的理性知识进行环境设计创造。
3.艺术与科技结合:艺术的表现永远脱离不了技术的支持,对设计相关软件的熟练操作是基础,它就是设计人员的画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开拓了新天地,当今建筑材料,雕塑艺术的造型材料都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造型材料的变化决定了加工工艺和造型的变化,要想设计跟的上时代的要求,这些知识和技能,需要我们深入到生活、工作中去学习,去体会。
4.审美与非审美结合:审美能力是一种高度综合的心理能力,是审美活动过程中认识和体验、感受和创构审美对象和审美意象的能力。只有意识到什么是美,才能发现环境中的不美。而非审美涉及人生的诸多方面,如情感、理论、科学等,主要给予人们认知和教化,在人的心灵中发生影响和作用。环境沉默无声,却洋溢着热烈的情感,它感染人们让人产生美的感悟,激发人们再创造。
5.危机意识:不乏有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做的好的国家,环境设计好的国家也有,我国要迎着风浪勇往直前,感受危机,产生危机意识,有压力,将压力和危机转换为动力。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是近年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以发展的眼光进入当代的环境设计领域,从全国乃至世界范围来讲,环境设计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认识也是不一致的。如何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这一问题的研究,必将随着教育方式、方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改进。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有待于我们坚持不懈的去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杨文会:《环境艺术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
[2]王振复:《建筑美学笔记》.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第四篇: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思想政治类课程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核心针对,有助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以正确的角度来看待世界。针对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究,以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思政课合作学习情境教学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
“思政课”是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但是多数学生对“思政课”并没有学习兴趣,认为“思政课”与所学专业毫无关系,对未来发展帮助不大。因此,多数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不足甚至是有抵触心理。新形势下,尽管“思政课”也在进行课改,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应用,依然沿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部分教师虽然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但往往是不得要领、流于形式,使得教学内容实用性和时效性较差。除此之外,现阶段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年龄普遍偏大,骨干教师多为四十岁左右的中年教师以及六十岁左右的老年教师。尽管这些教师的教学经验十分丰富,但是对新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导致“思政课”的现代化教学举步维艰,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局限性。
二、在“思政课”教学中合理的创建教学情境
一个较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展现自我,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充分激发,让学生积极的融入学习之中。“思政课”科目的学习相对较抽象,其中一些重难点内容晦涩难懂,这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在此时,教师如果能够创建教学情境,则集体的力量就能体现出来,这就能更加准确的找到学生迷惑的点在哪,更有针对性的加以讲解,才能给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2]。具体到教学方案的制定以及实施,教师应充分重视情境是设置,应融合教学目标以及内容,进而设置更合理、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进一步的调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使高校思政课教学得以展开。
三、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运用
合作学习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意义重大,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体地位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课堂中的应用能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充分体现出学生是课堂和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使学生之间的沟通得到加强,课堂的内容不再是老师讲授的内容,还融入了学生学习心得以及需求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使得教师可以选择更为合适的教学方式,并对教学方案加以改善,进一步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落实“思政课”课程开始的目标。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高校“思政课”课堂中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能够使课堂气氛更加融洽,更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让学生学习的能力得到开发,合作学习使学生的思考过程得以体现,有利于教师对此加以分析和总结,进而提出更适合的教学方案。通过对学生课堂反馈的信息,高校“思政课”教育工作者可以设计出更加适合初中生的教学方案,在课堂中分析每个学生的特长以及短处所在,把学生依据其能力所具备的知识水平、学习经历等多种因素加以具体的划分,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制定其相应的学习计划、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使得每个学的特长以及优势都得到充分的体现,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需要努力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激发出来,教学的内容应当以生活中能遇到的问题为向导进行讲授,是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规划,督促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到应掌握的信息,并使其学习自信心得以提高。
3.?{动师生的积极性
互助合作学习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是指教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得到调动。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得以提升,使教育工作者教学能力以及知识储备都得到提升。该学习模式需要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还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能力有所了解,同时还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专业知识得到不断巩固,并在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难题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更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案,是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教师在“思政课”教育的课堂上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是学生在掌握应掌握的内容基础上有了主动学习的热情,互助学生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注意力的集中都有重要意义,使学生注意力得到集中,学生有了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同时还能听取其他同学学习心得,这就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张炜.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政教学魅力的方法研究[J].读与写,2016,(10):65.[2]彭军林,朱霁.新形势下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性学习教学能力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6,(07):192-193+196.[3]佘时珍.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研究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2):246-247.[4]李淑文.关于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党史博采,2006,(11):42+44.
第五篇: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2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改革现行脱离经济社会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主动适应环境艺术设计业需要,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体现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特色鲜明的教学方法与相应的教学手段。深入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规律,摒弃以学科为中心,树立能力本位的思想;加强技术应用能力、尤其要注重创新能力、关键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
在教学方法的具体方面,改革现行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探索建立有利于培养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的相对独立并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
3.2.1 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动研究性教学,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技术应用能力
遵循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市场规律,以新时期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指导本专业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专业教学改革中体现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转换的适应能力,增强自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充满时代气息和进取精神。
1.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缩短基础与专业的距离,从专业出发,强调实用性。这是我们近
年来一直在思考、努力探索的一个课题。我们强化基础中的实用部分,将基础课程中无关紧要或可有可无的部分进行大胆整合,将与专业不协调或定位不准确的部分进行纠正。对基础课程进行深刻反思,大胆改革。
(1)素描教学方法改革
1)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基础教学的现状作分析。
素描,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通用基础课,在基础教学中一直充当“顶梁柱”的角色。所谓基础课,是为专业学习和设计打基础的课程,它与专业密切相关,属于为专业服务的课程。扎实的基础无疑对专业的学习和设计带来许多方便。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门本来很科学的基础课往往出现不是为专业而基础,而是为基础而基础的现象。
素描源自欧洲,解放前传入中国。解放后又引进了苏联契斯恰可夫体系。“素描”一词的意思从字面解释即朴素地描绘,或指以单色的工具描绘的作品。就工具而言,有铅笔素描、炭笔素描,钢笔素描等,就表现手法而言,有光影素描、形体素描、结构素描等,可谓丰富多彩。可是奇怪的是,学校教的素描却非常单调。几乎是青一色的苏派“契氏”的表现明暗的光影法素描。因此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学生多以描绘光影为能事,只是在“浮光略影”地“磨铅笔”,一排排、一层层地涂调子,花去了许多宝贵时间,使本来充满活力的基础训练变成“磨洋工”。学生在客观对象面前显得十分被动和无能,成了光影的奴隶。
2)素描与设计。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思绪万千。设计者要善于将自己的构思及时地记录下来,表达自己的思路,把这种记录构思的形式我们通常称之为画小稿,从若干小稿中进行选择、综合反复推敲、定稿、再绘制成效果图。在设计过程中如果没有熟练的造型能力,即使想得再好,说得再妙,也无法描绘出那种灵感。而熟练的造型能力的培养,有赖于素描课程中科学的训练,也是素描教学目的之所在。
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许多学生在画明暗光影素描时画得头头是道,可谓“栩栩如生”十分到位。而一到上专业设计课就暴露了问题,叫他画草图却动不了手;心里想得出却表达不出来;本来很简单的形体,弄了半天还是不对劲儿,要么比例失调,要么透视不准。究其原因:以前画的素描是“有口无心”依葫芦画瓢式地摹出来的,多归功于橡皮功夫,只注意不厌其烦地刻划细部和“浮光掠影”地涂明暗调子,而不注意去理解、分析、研究对象的形体结构与透视关系;没有在大形的把握上和本质刻划上下功夫。所以一旦离开了对象便束手无策。这是素描教学的失败。
3)为设计而素描教学方法。我们的素描教学中,拼弃“契氏”的“阴影”而采取重结构、重形体、重透视、重理解、重默写、重速写、重创意,以线为主,“单刀直入”的素描训练方法正是我们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训练应采取的方法;那种直接而快速、生动而活泼的素描才是设计工作者的“童子功”。
因此,在素描课程教学中,我们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将传统的单一的明暗块面法教学进行改革。在教学中尽量避免长期作业,加强默写、速写的练习。让学生根据推测,想象表现出多种不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要表现出眼前所见的形象,还要能表现出眼前所见不到的形象角度的形体来,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加强线描训练,培养学生快速表达对象,把握对象本质的能力。将原来的长期的光影素描(石膏几何体、人像)的课时进行压缩,用大块时间让学生用钢笔画线描速写和默写,画结构透视,画环境场景,强化学生的快速抓形的能力。在教学中,采取写生——默写——再写生——再默写的方法,来强化学生理解形象与记忆形象的能力。这样的训练将大大提高素描教学的效果,真正为专业学习与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构思草图和效果图表达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色彩教学改革
传统色彩教学,主要是以水粉、水彩作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写生作为主要学习手段进行色彩训练的,属于西画体系,是一套纯绘画的教学方法,即用色彩去努力模仿自然企图再现自然。从静物,风景到人物,无不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或竭力去效仿某家某派,人云亦云,而缺少自己的真实感受。或仅满足于画面本身的所谓完整,却很少去分析、研究色彩的组织规律,诸如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的对比与调和;色彩的情感、节奏、布局的把握,等等。从设计专业和色彩的应用角度来看,倒是色彩构成的训练更具有基础性。
因此,在色彩课程教学中我们切入色彩构成中的相关内容,对色
彩进行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从而指导我们的设计。色彩写生固然是一种重要的训练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所以,我们体会到,写实训练与抽象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单一的绘画式训练更有益于专业的学习,我们学习色彩的目的即是运用色彩。
(3)构成教学方法改革
构成作为设计教学的基础课是从包豪斯以后才开始的。构成引入我国也只有20来年的历史。随着我国“工业设计”这门学科的兴起,在很多艺术院校先后开设了构成课,如今已成为国内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构成的引入,确实给我国设计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构成对我国的设计水平的提高和设计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构成有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之分,故称之为“三大构成”。构成以其独特的、系统的、科学的教学方式出现在我国艺术院校的艺术设计基础课中,令人耳目一新。它打破了过去以素描、色彩、图案为主的具象训练模式,它是以一种全新的观念,更具设计意义的抽象形式训练为模式。通过构成的学习训练,可以启发人们的创造思维,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然而在我国的构成教学中容易流于形式。或夸大训练内容的某一部分。如:平面构成多搞些图形游戏;立体构成多用卡纸折来折去,甚至用纸来做动物、植物、人物等纸工艺品,可谓煞费苦心,把本来很简单而生动的形体组合训练弄得很累;而色彩构成则将一张彩色照片打散,分割成若干小方块不厌其烦地去填色块,学生被“马赛克”搞得头昏脑涨,稀里糊涂,容易挫伤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创造的敏锐,将大块宝贵时间在那里麻木地填色块实在可
惜。
我们在构成教学与构成训练中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际,加进专业设计的内容,即把构成训练与专业设计相结合,如《平面构成》结合室内界面造型设计去进行设计练习;《色彩构成》与室内色彩设计相结合;《立体构成》与室内空间与家具设计相结合。使构成练习不再是空洞的游戏或麻木的模拟,使学生学有目标。
2.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在专业设计课程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的学时分配通常比例为1比1,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特点,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使学生既要较好地掌握基础理论和相关的专业理论常识,又要保证一定时间的设计技能训练,掌握专业设计技能,为了使学生在短期内既要掌握该课程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常识,我们将理论教学与教学在结构上作了调整,方法上进行创造性的尝试:
(1)浓缩理论
教师将基本概念进行简化、通俗化处理,使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记忆。避免文字游戏。
(2)教学互动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教师不再大包大揽。改变传统理论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把问题交给学生。教师布置作业,以简答题的作业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寻找答案,教师不必在课堂上去照本宣科,占用太多时间。教会学生查阅资料的科学
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要求每门课程至少完成一篇论文,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使学生不再是被动旁听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学生参与讨论,加强交流,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
(3)案例教学
通过案例调研、分析,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设计原理、形式法则在现实中的应用,在案例分析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案例教学,撰写调研报告,加强学生的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3.2.2 积极开展教学手段的改革,环艺专业的必修课中有 25 %以上使用多媒体授课
无论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还是实践(实训)课,不同的教学内容所采取的不同教学形式和方法,总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来实现的:课堂讲授离不开教材、黑板、粉笔等;实践课也需要场所、设备、仪器、材料;老师们制作了各种教学电子课件、挂图、实物标本、模型、各种演示设备和实践器材,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几年以来,现代电子、光学技术、计算机技术已迅速地渗透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所有课程教学中来,哪怕是《素描》、《色彩》等完全要求以手工形式进行教学的课程,也都毫不例外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多媒体教学、电视系统教学、远程教学等新秩序相继问世,为我们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本专业教师结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采用最适合、最实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教学。设计类课程要教学中大量涉及到图形,讲解经典作品,分析图形图像的色彩、构图、图形和文字的编排都要浏览图形,用黑板粉笔的传统方法是很难进行图形设计教学的,因此,设计类的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加大课堂容量,提高效率。专业教师在备课时收集大量设计案例、图片资料、经典作品,经过筛选组织、编辑成形式活泼、切合实际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效果十分明显。目前,本专业的所有专业课全部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法,专任教师除了自己开发的专用课件外,选用市场上出版的高质量的 VCD 专题光盘作为教学辅助材料,扩大学生眼界,为学生提供更多素材和信息的来源,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时,全体教师取得共识,一切从实际出发,从需要出发,不搞形式主义,作到合理使用,注重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