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对策研究
【摘要】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高校党员档案管理还存在着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从严治党在高校顺利推进的障碍。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努力在提升管理意识、引入信息化管理、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高校; 学生党员; 档案管理
高校学生党员档案是指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从申请入党,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到成为预备党员、正式党员所产生的各种文字档案以及在校期间各种奖惩材料的总和。它不仅是大学生政治面貌成长的重要见证,同时也是证明学生党员身份的根本依据。
一、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从保证党员发展质量来看。《党章》关于党员发展流程有着明确规定,能否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党员发展工作,将会直接影响党员发展的质量。而党员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它对于党员发展过程是一个直观反映,这个过程严谨与否,会在档案中有直观、清晰的体现。因此,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是保证党员质量的有力抓手。
(二)从促进学生成长来看。一方面,认真、规范填写党员档案材料本身是一个比较严肃的过程,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纪律规矩方面的教育,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强化学生党员的身份认同。另一方面,党员档案将会在毕业之后跟随学生一生,可以说完整、准确的党员档案将是保证学生未来成长的最基本的要求。
(三)从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水平来看。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先后出台多项措施,对党员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强档案管理是适应新形势下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但要把好“入口关”,同时要加强党员的日常管理,档案工作作为保证党员发展质量的抓手,必须尽快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要求。
二、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档案管理意识淡薄。相关部门没有充分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从全面从严治党和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水平的高度看待、谋划档案管理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等问题,影响了高校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其次是档案管理手段落后。在当前信息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高校党员档案管理工作仍然沿用传统模式,导致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效率低下。具体表现为:一是部分高校并未将档案信息化管理提上议事日程,档案管理缺少总体的谋划和宏观的部署。二是缺少适用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在部分高校中,存在着管理软件重复开发、低水平开发的问题,造成了人财物的严重浪费。
最后是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档案管理主体多元,部分高校是由院系学生工作科统一管理,部分是由学生党支部直接管理。二是档案缺乏统一标准,除《入党志愿书》外,其他档案材料并无全国统一的标准,导致档案内容千差万别。三是档案更新不及时,关于学生党员的违纪、奖惩等情况未能及时、准确地载入档案,档案管理的时效性大大折扣。四是档案管理形式粗放,部分高校不仅缺少专门的管理设施,甚至缺少专职的管理人员,导致档案保存、转递存在很大隐患。
三、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管理的对策
提升档案管理意识。意识是行动的先导。为了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给高校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必须强化三类主体的意识。首先是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意识,基层组织要将档案管理与其他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明确并落实领导责任。其次是强化管理主体的意识,通过加强教育、落实问责,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最后是增强形成主体的意识,要增加档案管理在党课中的授课时数、授课比例,引导学生党员认真、严肃地对待档案填写工作,从源头上提升档案管理的质量。
引入信息化管理。首先要?y筹谋划、加大投入,从组织领导、总体设计、资金安排方面保障信息化管理能够落到实处。其次是推进资源共享,在不涉密的前提下,可考虑将学生党员在团学、心理、实践等方面的表现反映到档案管理系统中,为党员教育、考核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参考。三是可以尝试引入“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也可以自行开发、建立本校的网络管理模块,将党员信息录入、党费收缴、关系转接、党员发展等全部纳入网络管理。要注意做好日常维护和安全保障工作。
完善档案管理机制。首先要理顺管理机制,由于党员档案包含大量材料,且经常使用,本着方便操作的原则,可以按照党员工作权限划分,尝试建立“校党委―院党委―党支部”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模式,以此保证档案管理的有序、科学运行。其次要统一标准,可以考虑由上级组织部门牵头,针对各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统一出台学生党员档案建立、完善、更新、转递、查询等方面的制度,使档案管理工作逐渐制度化、规范化。最后要完善考评制度。将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及时性、准确性、安全性纳入基层党组织考评指标体系中,通过定期互查、开展交流、统一验收,最终确定年度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将作为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的重要参考,以此提高各部门对档案管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高辉庆.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浙江档案,2014.[2]檀竹茂,孙华.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管理的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2014.[3]张冉妮,杨松平.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兰台世界,2015.[4]张学昌.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再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
第二篇:高校档案管理现状及其对策
摘 要:高校档案管理主要记载了高校师生在校期间工作、学习、生活及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信息。高校档案管理的完整性,给学校师生未来的工作、生活奠定基础,是国家聘用人才的主要依据。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档案的管理要求越来越精细,故而高校档案管理是高校不可忽视的工作。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现状;对策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高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聘用人才不能单单靠一份个人简历,要结合高校的档案记录,才能深入的了解应聘人员在校期间的工作、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优缺点,才能给聘用单位作出正确的人才聘用。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高校档案管理存在许多漏洞,直接影响着高校师生未来的工作及生活。本文针对高校档案管理现状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一、高校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每个高校都建立自己的档案管理,主要记录了高校师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工作、经历,记录了高校师生的优缺点,对人才选拔、升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每个师生在校期间,参加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的各种国家认可的奖励,考取的各种证件,都给他们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而这些事迹都要靠高校档案来管理记录。众多高校档案记录着教职工的每个先进教学及奋斗事迹,为学校的教学做榜样,给其他师生起到模范的作用,促进了高校教学和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高校档案管理现状
(一)重视度不够
现今的国家就业政策呈现多样化,这给高校师生就业带来很多机遇,对高校档案的管理则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很多高校只是重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忽视了对学校师生的档案管理,忽略了高校档案管理对高校师生升迁、就业的重要意义。对高校师生在校期间只记录教学、学习,未对师生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考核,致使大多师生只是死读书,无法应用书本专业知识。此外,因高校的重视度不够,致使部分高校师生在离校好长时间后,仍不了解自己档案存放在何处,更不知道具体去向,影响了高校师生今后参与的招聘、定级、提职及工作调动等。
(二)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低
许多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都是一些准备退休或者不宜教学的老师,他们要么是年龄大,要么是孕妇,要么是特殊照顾人员。这些人员对高校档案管理的业务不熟练,管理方式老化,对先进管理方式的学习能力差,严重制约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管理制度落后、设施简陋
一些高校的档案管理还停留在手写记录阶段,对高校档案管理的制度不完善,制度落后,导致高校档案材料随意存放,容易丢失。而档案保存设施简陋,档案室的防火、防潮、防霉、防盗保护措施不齐全,致使档案存放时间久后出现记录模糊、档案丢失、档案错乱等现象,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加大难度。
(四)档案更新不及时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高校的人数有增无减,加大了高校档案管理的工作量。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新生的入学,毕业生的离校,教师工作岗位的变化,不管是退休、升迁、工作调动,都需要在档案里做好记录。工作量的增加,使得高校只做好新生档案的建立,忽略了离校生及教师档案的更新,未能及时通知毕业生就业后档案的转移,制约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高校档案管理现状的改进对策
(一)建立健全的高校档案管理体制
结合高校档案管理的工作量,及国家对高校档案工作的要求,建立健全的符合本校的档案管理体制,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不断完善体制,保证高校档案的及时性、准确性,为高校师生今后招聘、评级、调动做好保障。
(二)档案管理方法的改进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现有的档案管理方法无法跟上高校发展的步伐,而且单单纸质的记录容易造成档案的丢失。在现有的档案管理基础上,增加电脑档案的录入、保存,再打印成纸质保存,可以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又可以通过网络来传阅档案,减少档案管理的工作量。
(三)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
随着高校发展的需求,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严格,熟练程度要越来越高。为了保证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高校要结合国家对高校档案管理的要求,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增加管理人员对档案工作的熟练度,促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优秀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及职业修养,做到业务精通。而且高校的档案管理人员要求稳定,通过积极的档案业务培训及档案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提高档案管理人的综合素质,并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及先进设备技术,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使高校档案管理自动化。
(四)全员参与,及时更新档案信息
高校的档案信息,可以给高校教学带来指导,这就要求高校的全体师生都要参与到高校档案管理中来。通过全体师生的宣传,举办相关档案管理的活动,来提高全体师生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认知及配合,促使教职工积极将有价值的教学实例归档到档案中,对师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及时归档。完整的高校档案,可以促进高校师生今后的发展,以及高校的发展。
四、结语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对高校历史发展有着巨大的记载意义,给学校未来的人员起到激励作用。随着高校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要不断的科学化、自动化、标准化,使档案充分体现高校师生的价值,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三篇:浅谈新形势下的高校基建档案管理(范文)
浅谈新形势下的高校基建档案管理
198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开始施行,这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标志着我国档案工作从此步入有法可依的轨道。20多年来,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高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日新月异,高校基础建设早已今非昔比。但于此同时,高校基建档案与教学档案、科研档案等相比一般不受重视,高校基建档案工作前路依旧漫漫,因此加强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一、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校基建档案是高校基本建设发展和科学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是整个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毋庸置疑,但基建档案工作的状况令人忧虑,在某些高校其仍处于艰难的困境当中,突出表现为:基建档案意识普遍淡薄、基建档案的归档资料散失严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
(1)、基建档案意识普遍淡薄
档案意识是指人们对档案和档案工作这一客观事实的主观反映,也是人们对档案的性质、构成和价值的认识水平。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各方面重视程度不足等原因,导致许多人对档案工作还缺乏了解,甚至对档案工作不以为然,漠视其重要性,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性。
(2)、基建档案的归档材料散失严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要完善高校基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档案资料的完整性是前提,数量是基础,质量是重心。而高校基建档案归档材料的现状是:散失严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其中,基建档案材料的散失现象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一些项目论证、可行性研究等依据性文件缺漏不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由于中标单位外发包或归档不及时等导致资料散失;施工单位对于在施工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不可见性的相关档案材料如地下管网等,在收集时的疏漏或缺失;有些档案员忽略对全过程文件资料的完整归档,特别是忽略了前期形成的文件材料和建设后期形成的交工验收文件材料、工程监理等方面的材料,造成归档散失;有些单位人员变动频繁,对档案材料的保管不重视,导致材料散失等等。可能在基建档案工作归档过程中,牵涉单位多,任务繁杂,归档难度大,但导致这一现象更加主观的因素是领导的重视程度、档案员的责任意识不足以及档案部门与其他基建部门沟通的缺乏。
而基建档案的归档材料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①分类、分阶段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基建档案的分类、分阶段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分类管理方面对于大型建设项目,未充分考虑以整个项目为分类对象,本来应在分类时,首先以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和性质来区分,然后在每个大类里,再按单位工程或专业、阶段等进行分类,但实际工作并未这样做;二是在分阶段管理方面,也存在部分脱节的情况。②文件材料中“三色笔”现象严重。由于缺乏档案意识,工程施工人员,技术人员随意使用圆珠笔、铅笔等书写,这些不耐久字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磨损脱落,扩散褪变,不利于基建档案的保存和利用。③信息记录不够完整准确。④归档文件材料中存在大量复印件。一些具有凭证作用、法律效力的关键文件若不追究其原件去向而听之任之将复印件归档,则既不利于档案的长期保存,更为今后的利用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与损失。⑤竣工图编制不规范。比如用施工图代替竣工图,图中无任何标识说明该图有无变更情况;图纸没有按实际变更通知更改或更改不到位;更改的符号与说明不符合标准要求;没有加盖竣工图章等。
(3)、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伴随信息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在各种领域的广泛运用。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对于基建档案管理也正在加大硬件方面的投入,许多高校已经普及了利用计算机进行检索编目、统计、借阅等管理工作,使基建档案管理朝着电子科技化的方向发展。这也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紧跟时代的潮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档案是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从目前看,高校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现代技术水平偏低,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更谈不上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4)、基建档案信息化程度不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档案管理专门软件的开发、利用和升级,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但是由于高校各基层档案管理部门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所以在某些新成立档案部门的单位仍存在着信息化不够的现象:一是高校现有的档案软件没有信息管理功能,缺乏通用性。二是对原有传统载体档案应进行数字化,并通过扫描、加工和处理,但缺乏进行数字化转换。
二、“一坚持、五重视”做好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
基建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它与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它的数据是否准确,分类是否清晰,资料是否齐全,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日常工作,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弥补不足,全力做好基建档案管理工作。
(1)、坚持“依法治档”,完善高校基建档案工作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基建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必须使档案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首先,档案工作相关部门要组织认真学习法律法规,重视理论与实践想结合。其次,我们要从本校自身的特点制定其基建档案范围,这样既减少了人力财力物力的支出,又可以保证档案的完整齐全性。
(2)、重视观念转变,提供多角度多方面的快捷服务
基建档案不被重视的一个很大原因是基础工作薄弱,服务被动,极大制约了档案工作的开展。长期以来,档案部门都是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这一方面反映工作人员敬业精神的同时,也在另一方面说明档案部门工作方式呆板滞后,十分被动。所以,对于基建档案工作,我们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必须要实现观念上的转变,即要“变被动为主动”。这就要求档案部门工作人员充分利用自身经验和现代化手段,多角度、多方向开发基建档案信息资料,为利用者提供最方便、快捷的服务。
(3)、重视人员素质,加强高校基建档案管理的信息数字化
在高校基建档案管理中相关人员的个人素质修养可以直接影响到基建档案的管理质量。因为一个基建工程的跨度很长,整个工程有时甚至可以持续数年所以其管理工作也是非常烦琐的,在如此长的工作周期里对所形成的基建工程决策、施工以及竣工验收的资料,其收集和记载的工作的难度也是相当大的。要保证基建档案的高专业性和绝对完整性等特点,无疑会使工作头绪增多、劳动强度加大,这也是基建档案管理人员所必须面对的艰巨任务。所以基建档案管理人员除了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以外,还要在工作实践当中还要有很强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在工程建设决策、施工以及竣工验收的各个环节都要保证基建档案的整编、收集、审理等管理工作同时同步进行,切忌将资料过于繁杂的积累,这样很容易造成资料管理的混乱,再加上如果不及时整理造成施工图纸以及其他资料的缺失在施工结束后归档不完整,这样一来就给日后的管理工作埋下了无穷的隐患。由于基建档案材料的来源广泛,涉及到工程项目的申报、政府组织的审批、设计部门的研讨等一系列复杂而又严谨的过程,这也就使得基建档案的内容包罗万象。所以在每个工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都要收集的大量文件材料,要减轻自身的任务量就必须缩短档案信息生产周期,提高实用性强的信息的生成速度,合理划分多种样式的基建档案信息。其中对于哪些材料具有保存价值,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具有很强的分析和鉴别能力;对于哪些材料尚不完整、组卷不够恰当或者检索项目不便使用等等,这些都需要管理人员认真仔细的检查档案材料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及时加以修正。
目前基建档案管理人员要顺应新时期的工作要求,就必须重视对自身整体素质的提升,善于思考努力学习新的管理知识和技术,勇于探索系统的研究计算机的操作方法以便于对相关先进的电子设备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熟练运用。
(4)、重视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及相关工作
分管基建工作的学院领导在安排工程任务时,同时要指导和安排基建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归档事宜。基建处负责综合管理性文件以及新建项目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并对项目承包单位的归档工作予以组织和协调。基建处,后勤管理部门等部门负责各自组织的对原有房屋或地上、地下管线改造,道路改造,维修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按时向档案馆移交归档,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已有。
(5)、重视资料归档,保质保量完成高校基建档案管理
基建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综合管理,可行性研究、项目审批、招投标、勘测、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竣工验收、地下管网、财务和器材管理等方面的文件材料和图纸。其归档流程和要求包括①形成积累:基建档案建档工作要与工程项目建设进程同步管理,基建档案归档工作实行分工负责制,基建项目实行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负责全部文件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竣工档案文件是基建工程的实际反映,必须确保其真实,准确、完整,凡需归档的基建文件材料格式应统一,纸质优良,字迹工整、耐久,图像清晰。②整理组卷:组卷要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综合管理文件按结合问题组卷;项目施工文件按单项工程、单位工程或工程阶段、结构,专业组卷;竣工图按建筑、结构、水电、暖通、电梯、消防等顺序组卷;设备文件按专业、台件组卷,卷内文件按问题、时间或重要程度排列。③验收归档:档案馆应是工程验收小组成员,会同基建管理部门负责基建文件材料的验收工作。验收基建档案采取开会质询、现场查验、抽查案卷等方式,抽查重点为项目前期管理性文件,隐蔽工程文件、竣工文件、质检文件、重要合同、协议等;经检查不合格的档案,要限期整改,并进行复查。凡有下列情形的一律不得进行或通过项目的竣工验收,如未进行项目档案验收、项目档案验收不合格、且对存在问题不积极整改。
(6)、重视跟紧时代,不断更新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形式
首先,文档信息化给档案事业带来了新的变化。随着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文档信息化已成为近年来我国档案界的“热点”话题。由于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文档信息的存储、加工、传播及利用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文档信息化给档案事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文档信息化带来了新的档案形式。在以往的档案形式中,档案的载体和信息都是一体的,信息并未获得独立的地位。而电子革命使档案在本质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管理方式。传统档案管理是一种物理管理,而电子档案是一种逻辑管理。高校应加强硬件建设,努力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先进的档案管理条件是提高档案利用率的基础,它具有操作简便、查询搜索快捷、统计功能强大、存贮安全等优点,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把档案管理从传统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广大利用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作为高校档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基建档案管理,也应顺应时代的需求,向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快步迈进。
第四篇:22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研究
分类一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研究
一一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号:5 060691
研究生:董铭和
业:高等教育学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指导教师:刘志方沙08 年5 月
分类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研究
一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号:5060691
研究生:董铭和
业:高等教育学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指导教师:刘志方008 年5 月
ADissertation Submittedto
China University of Gcosciences for Master Degree
R 图眼代honldsolc 妙calFUu 口曲姐oftheUndc 哩邓du 晚h 脚加kmb 犷 一一刁习.奴CI 血以Un 从辉吟ofG 仪傲允仪拐田街吨)器E 份m 冰 Master Candidate : Dong Minghe Major : Higher Education
Study orientation :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Dissertation Supcrvisor : Prof.Liu Zhifa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崖衣奏日期:2 丝』 召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地质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团公开口保密(― 年)(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
姜林、Jl 滚:
导师签名:汉‘}不‘乃日期:厅。多了· 双
摘要
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大学生党员是高校中一批积极向上的优秀学生群体,其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存亡。加强其思想教育,发挥他们在学生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做好学生工作,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主体共分四部分。在第一部分引言中分别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目的意义,创新点、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和学生党员角色的二重性,其中重点部分为学生党员角色的二重性。
第二部分是对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及教育现状研究。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及相关文献资料显示,当前高校学生党员状况的主流无疑是好的,但是部分党员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不但影响了学生党员群体,也影响到了整个大学生群体;各地高
校不断加强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对其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第三部分分别从管理性因素、价值观因素、心理性因素和宏观环境因素针对学生党员思想现状中出现的先进性、创新性、利群性不足和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
第四部分为加强对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的对策。在全面系统地总结大量专家学者的研究和对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党员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和形成的阶段和不同于社会党员的特殊性,针对前面的问题提出了四个可行性的应用对策。分别是如何培养学生党员的创新性、先进性、利群性及如何构建学生党员思想教育合力机制。
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在系统分析总结不同学者提出的各项建议和措施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总结,同时从政治素养、社会公德和个人道德素质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二是注重于党员大学生作为普通学生和学生党员角色的二重性,既认识到党员大学生作为党员的特殊性,又认识到其作为一般学生的普通性。将双重角色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采用新的视角,并力图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得出了相关应用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创新性,利群性
R 份既代honldco 协梦份IEdu 份加nofthctJn(Ic 很份duatePa 吻M 七mber一‘D 址由eC 州泊aU 城vc ”吟诚G 创仪允仪姗(州i 魄)asExam 冰 Abstract
The higher institution wllich 15 the training base for the higher quallty talellts undertakes the histollcal resPonsibility of fosteling the constlllctors and successors for the socialist modemization.The undel ' g radtlate Pally member 15 the excellent and actlve sttldent procession and good exalllple amollg the yotltll undel ' g radtlate.The quality of the undel ' g radtlate Pally member ' 5 ideol 哈cal alld mor 幽5 relating to the success ofthe socialist cause and Pally ' 5 cause.Strellgtllelling their political andideol 呼cal education alldbri 呼ng their exempl 脚vallgLlard roleinto full play amollg the studellts have greatsi 娜ficanee for finishing the education taskof students and raising the education quallty ofhigher institution.The full text colltams fotlr parts altogether Part one 15 divided into fiVe ones , whose illtroduction mainly expounds the researclling backgrotlll 氏StatLls quo of researclling , si 娜ficance , aim ,innovation , researclling frallle and methods , the duality ofthe undel ' g radtlate Pallymember , sroleaswell ,thefifthisthemainlyideaofthispart.Part 枷0 15 about thestu 即on the ideol 哈cal statLls quo and education of the Llndel ' g radtlate Pally melllber As issh ? in the questionnaire and related reference , the main 劝℃ am 15 undotlbtedly 90 记,but we can ' t neglect the 加tlble consisted in some undel ' gl ' a dLlate Pally
melllber , Wllich affected not ollly the proeession ofthe undel 咨adLlate Party member , but also the whole undel ' gr adtlate.The ideol 哈cal edtlcation task ofthe undel ' g radtlate
Pal1ymel11berinhighinstitutionhasbeenstrel1gtl1enedandpaidmoreatte 助on.Althotlgllwe made a wondel 五1 ] progl ' e 55 , it fllltller needs to be probed and pelfected.Part tllree allalyzed the lack of the undel ' g radtlate Pally melllber ' 5 vallgLlard characte 叽innova 幻on,伪vorable sociability
oftheirideol 哈cal statLlsquoandhowtoeduc 次alldmanage them frolll the factors of management , vales , psychology and macroseopic
Part fotlris about the c0Lllltelllleasures of strellgtllening the ideol 哈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undel ' g radtlate Pally melllber This part not ollly based on the follllers ' stu 即and the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lre , but also colllbined the tllldel ' g radtlate Party melllber ' particul 丽ty and sPecial stage wllich folllling and
develoning the otl 面ok on world , hfe and Values.Ptltting folward to fotlr pieces of accessible sLlggestion as follow : how to impl ' O ve the Llndel ' gl ' a dtlate Pally melllber ' 5 vallgLlard characte 幼nnova 幻叽favorablesociability and 】 low to constnlcts thejointforcemech 俪smoftheundel ' g radtlatePallymember ' sideol 哈cal education.This paPer 15 innovated as follow : first , the accessible methods based on the follllers ' SLlggestion , and sLlllllll 丽zed extellsively frolll political accolllplislllllell 丸common c0Llltesy alld individual mor 司qtlahty.second,面5 paPer focus on the dtlahty of the undel ' gr adtlate Pally melllbef.not olllv realized their partictl ]丽tV astlle pal 勿melllbef.but also their 只enerahtV astlle 仪din 脚Llndel ' gl ' a duate.It studied the question 饰unifying the dual roles and 仰to rise toa higher poini 诚th a new all 目e ofview
Keywords : thetllldergj 侧tlatePallylllelllber , val 粤Iardcllara 流砚溯10Va 力on , favo 用ble 姗ability
目录引
言...............................· · · · · · · · · · · · · · „ „ 1.1 研究背
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1 政策依
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2 现实依
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3 理论依
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研究现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研究目的意
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1 研究目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2 研究意
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论文创新
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
法..................· · · · · · · · „ „ 1.5.1 技术路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2 研究方
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学生党员角色的二重性........................„ „ 1.6.1 作为学生党员角色的特殊性...............„ „ 1.6.2 作为普通学生角色的普遍性...............„ „ 2 高校学生党员思想及教育现状研究...................„ „ 2.1 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现状......................„ „ 2.1.1 先进性仍是主流,但存在一定问题.........„ „ 2.1.2 创新性有所增强,但远未达到理想程度.....„ „ 2.1.3 利群性不足,自利行为日趋突出...........„ „ 2.2 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 „ 2.2.1 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理念有失偏颇...........„ „ 2.2.2 学生党员思想教育队伍建设不到位.........„ „ 2.2.3 学生党员思想教育内容和途径缺乏时代性和创新性.3 高校学生党员思想及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1O 10l2l3l6l9
2O 2O2l
q 乙尸n q 乙q 乙.1 管理性因
素............................................„ „ 25 3.1.1 高校思想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明显滞后于形势的发展„ „ 25 3.1.2 教育工作者注重生活上的关心,忽视思想上的交流....„ „ 26 3.1.3 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漏
洞......................„ „ 26 3.2 文化价值观因素......................................„ „ 27 3.2.1 经济转型期文化冲突的反
映........................„ „ 27 3.2.2 大学生党员道德塑造标准高与教育针对性和实践性薄弱的矛盾28 3.3 心理性因素..........................................„ „ 28 3.3.1 学生党员自我意识过强与实际动手能力不足的矛盾....„ „ 28 3.3.2 学生党员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不强..................„ „ 29 3.3.3 学生党员主体意识模糊............................„ „ 29 3.4 宏观环境因
素........................................„ „ 30 3.4.1 党所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严峻的执政考验的反映.„ 30 3.4.2 高校改革的新形势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31 4 加强对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的对
策..............................„ „ 32 4.1 培养学生党员的先进
性..................................„ „ 32 4.1.1 加强培训,保持学生党员思想上的先进性............„ „ 32 4.1.2 严把关口,保持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 32 4.1.3 搭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
性..............„ „ 33 4.2 培养学生党员创新
性....................................„ „ 34 4.2.1 克服僵化观念,注重入党积极分子的创新品质........„ „ 34 4.2.2 变“陈旧呆板”为生动活泼,实现教育方式的多样化..„ „ 34 4.3 培养学生党员的利群
性.................................„ „ 36 4.3.1 坚持不懈讲学习,不断强化学生党员的党性..........„ „ 36 4.3.2 明确主角地位,强化主体意
识......................„ „ 38 4.4 构建学生党员思想教育合力机制.........................„ „ 39 4.4.1 搞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队
伍........................„ „ 39 4.4.2 构建个员参与、个面实施、个过程管理的思想教育系统工程二40 4.4.3 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整体联动的机制..............„ „ 42
第五篇:《新形势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
摘要: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是高校廉政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体师生内化廉政知识、提升廉政素养、塑造廉政人格的过程。目前,高校廉洁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思想认识相对肤浅、形式主义大量存在、活动主题一般化、实际覆盖面不广等突出问题,需要加强校园文化与舆论宣传、提高廉洁文化的影响力、强化学生组织及管理部门的基层领导作用、建立健全校园廉洁文化长效运行机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新路,为推进高校健康和谐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关键词:廉洁文化建设 必要性 高校 对策
一、高校廉洁文化教育建设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在进行教育体制改革,近几年已经进入教育体制改革深化阶段,高校改革的同时,中央赋予高校越来越多的权利,尤其是在招生、基建、财务等方面自主权越来越大。在赋予高校更多权利的同时,忽视法律监督和科研经费管理审计工作,在巨大利益诱惑下,原本教书育人的“象牙塔”成为滋生腐败的高发区。2014年以来,中央加大反腐力度,高校腐败问题被不断曝光,多大11位高校领导因腐败落马。在新形势下,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工作,加强高校反腐倡廉教育,还高校纯洁,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高校廉洁文化教育是新形势下中央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
高等学校是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才和传播思想以及文化创新的重要责任,对高校来讲,拥有一支廉洁自律的党政领导,不仅能树立中国共产党的先进形象,而且能给所培养的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实践表明高校一旦发生腐败行为,不仅影响高等学校发挥教化育人的功能,更会给学校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阻碍学校发展计划。反腐倡廉工作能否在学校深入推进,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人才培养计划能否全面贯彻,关系到目前正在推进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大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深改阶段,改革过程中高校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尤其是在自主招生和基建工程方面,而这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实践证明,在没有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的监督措施“将权力关进笼子里”之前,本是“象牙塔”的高等学校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腐败发生在招生过程中,不仅影响教育系统的形象,更关系到每个公民应享有的教育公平。高校反腐是防止高校滥用招生权利,保证每个公民公平、公正享受教育权利。只有完善制度反腐,让学校权利运行在阳光下,遏制滋生腐败的温床,才能保证党的教育政策落实到实处。
(二)高校廉洁文化教育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的先锋队,始终代表工人先进的生产力,代表中国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高校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将高校反腐倡廉工作作为党建的基本任务。加强党政工作人员的廉洁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保持中国中产党的战斗力,不能在利益面前冲昏头脑。加强高校党建工作,详细明确高校党组织人员行为规范,确定“不准”行为名单,把自己的权利规定
在行为准则规定的范围内,以敬畏之心对待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从制度上把党政人员的权利关进笼子里,使其不敢越过权利的“红线”。高校党建始终要把反腐倡廉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从严治党,履行高校党委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责任主体,保持党委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高校廉洁文化教育是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
高等学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校园文化先进性与否关系着培养人才的质量,关系着整个社会文化的前进方向。推进学校反腐倡廉建设是建设高校先进文化的核心要求。在高校内推广防腐倡廉文化,加强党政人员以及学生反腐倡廉文化教育工作,对净化校园文化环境,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人们精神境界,有利于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同学们多元发展。但实际上,高校某些人员亡故党纪国法,铤而走险,贪污受贿,不但给校园先进文化建设蒙上了阴影,同时也给学校带来负面影响。
(四)高校廉洁文化教育是提高学生自律精神的必要方式
高校每年都在给国家输送优质人力资源,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高校学生在大学期间,是形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高校老师的一举一行对学生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高等学校推进反腐倡廉工作,能够让大学生认识到腐败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精华学生们的精神环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然而在实际中,高校往往在招生过程中发生腐败,这不仅仅浪费国家教育资源,降低教育资源的效益,而且影响教育公平公正。因此加大高校反腐力度,推进反腐倡廉文化进校园建设工作,对提高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资源的效率,提高学生们自律精神有着重要意义。
二、高校廉洁文化教育现状与不足
自中共中央倡导“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以来,得到了各个高校的积极响应。然而在活动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学校学生对廉洁文化的认识相对肤浅、工作体制不完善等,这些都严重影响到活动的效果与意义。
(一)思想上:对廉洁文化的认识相对肤浅
判断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效果如何,以下有几个指标,大学生对廉洁文化的自我认识,做人做事是否有廉洁思想、廉洁品质是否形成等几个方面,但是据有关统计调查,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廉洁文化教育还没有真正的了解,对廉洁文化教育的认识还十分模糊,甚至可以说对廉洁文化的认识还比较肤浅。有的大学认为不廉洁、贪污腐败是看那些有钱有权有势的人做的违法的事情,简单地把廉洁与权利、地位相联系,认为学生根本没有腐败的前提和条件,不廉洁行为与自己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任何一项工作,如果没有完全认识到其中的目的与意义,就不可能做到坚决执行。廉洁文化教育达不到原本意义与目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校相关人员、学生,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对廉洁文化的认识比较肤浅,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对于青少年来说,廉洁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到目前为止,中央新闻曝光腐败案例几乎都是成年人,特别是重要领导干部,学生本身无权无势无钱,腐败问题几乎与青少年无关,因此没有必要讲廉洁教育。而且还有人认为现在对学生进行廉洁文化教育为时过早,教育部门、学校个别领导,特别是部分家长尤其担心如果在学校进行廉洁教育活动将会分散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精力,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考试成绩。教育部门、学校领导、个别家长的这种认识,使得廉洁文
化教育成为了应付式教育,没有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也使学校师生缺乏参与或开展廉洁文化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对廉洁文化认识肤浅将严重影响到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效果。
(二)执行上:形式主义大量存在,工作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许多高校对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领导机制还不够完善,形式主义大量存在,工作机制也不够科学。廉洁文化进校园与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和效果,学校与企业、机关、社区等相关部门在廉政文化教育上的联系缺乏相关性,甚至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存在相互抵触的情况。比如学校对学生进行廉洁、公平、正义的正面宣传,但是有些家长往往对孩子灌输人情世故、权力至上等传统、与学校宣传相反的观念。同时,有些学校对廉洁文化的教育方式不当,导致廉洁文化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相脱节。因此,如何有机协调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将关系到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效果。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尚未建立一套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的评价体系,难以对活动效果进行量化衡量。由于缺乏监督检查的客观标准,这也让活动的执行大打折扣。因此,在执行上,由于形式主义的大量存在,将影响活动的预期效果。
(三)内容上:活动主题一般化,廉洁文化教育的影响力有待增强
教育活动本身应该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短期内很难看到成效,廉洁教育也是如此,这是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但是我们很多工作者对廉洁文化教育活动缺乏耐心,想着只通过一两个活动就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学校相关部门在组织廉洁文化教育宣传活动的时候,存在活动形式单
一、主题活动一般化、缺乏特色、内容呆板等困境,因此活动的感染力和影响力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内容上,应不断丰富廉洁文化教育的活动方式,使其影响力不断增强。
(四)范围上:实际覆盖面不广,教育重视不够
一直以来国家都很重视对大学生的廉洁文化教育,教育部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全国大中小学生廉洁教育全面铺开,但是在学校层面,尤其是高校,由于学校承担的教学任务重,导致各高校对廉洁文化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高校很多教师为了单纯的教育指标,把学生成绩搞上去为中心,对廉洁文化教育的意义认识不到位、大多只是机械的照本宣科的来执行党和国家的号召,并没有从学生全面发展这个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也没有从廉洁文化教育对中国未来廉政的高度和中国未来发展的影响来看待这个问题。大多老师们只是主观上完成任务,没有认识到廉洁文化作为德育思想对学生们的重要性,没有将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作为学校一项长期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对待,更没有把廉洁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来研究。因此,在范围上,由于各大中小学校对廉洁文化教育活动只是形式上的宣传和表面上的应付,导致该教育活动实际覆盖面不广,对其教育重视不够。
三、推进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加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方针的重要举措,加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对培养大学生廉洁守信的思想品质,营造浓厚和谐的廉洁文化氛围,推动廉洁社会的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因此,必须加强实效性 的探索,推动高校廉洁文化发展。
(一)加强校园文化与舆论宣传,建立和谐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且这种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因此加强校园廉洁文化与舆论宣传,建立和谐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使广大师生形成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是高校廉政教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廉洁文化教育。一是举办形式多样的廉洁文化艺术活动。例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专题讲座、主题辩论赛、团日活动、反腐倡廉主题电影等等,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廉洁文化教育的积极性,增强广大师生对廉洁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二是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载体功能,建立浓厚和谐的廉洁文化氛围。常见的校园媒体包括传统的报纸期刊、宣传栏、横幅标语、书画展、手机报等。此外还可以通过校园网、微信、QQ等为大众喜爱的新媒体展开宣传。高校是教书育人,培育崇高思想品质的圣地,在高校展开广泛而持久的文化教育与宣传,通过无声、无形的感染力与渗透力来营造和谐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引导廉洁行政、廉洁自律的舆论风尚,形成全校共同的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
(二)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提高廉洁文化的影响力
教育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害。”推动廉洁文化教育,从受教育者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受教育者的心理与性格特征,立足实际,坚持廉洁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注重教育成果的实在性,从而提升廉洁文化的影响力。其一,利用多种形式加强文化舆论宣传,营造浓厚的廉洁文化氛围。其二,推进廉洁文化建设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有效结合。充分利用高校思想品德课、形式政策课、主题班会课、特色活动等,有目的、分步骤地向学生传播廉洁思想廉洁文化,让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刻感受到廉洁文化的存在。其三,树立廉洁模范,弘扬学习廉洁文化的道德风尚。充分挖掘校园廉洁事迹及其他廉洁文化资源,弘扬社会正气,引导师生感受身边的廉洁文化,向廉洁楷模学习。其四,要实现廉洁文化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效结合,实现廉洁文化教育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实现廉洁文化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三)强化学生组织及管理部门的基层领导作用
强化学生组织及管理部门的基层领导作用既要使高校、院系及班级的管理公开透明化,又要保障考核制度与奖励制度的公平公正性。在班级集体建设方面,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洁文化主题班会活动等,使高校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廉洁文化的熏陶,形成良好的班级风尚与崇尚廉洁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要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发挥班委会、党团支部及其他学生组织的基层领导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高校应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利用党团支部、班委会、及其他学生组织,推进校园廉洁文化建设。高校应该加强对优秀教师、优秀党员、学生干部的选拔,发挥先进个人及集体的模范带头作用。班委会、党团支部及其他学生组织都应该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党团思想原则的指导下,积极有效地展开廉洁文化建设活动。高校应以党团思想为核心及指导原则,做到公开、透明,保障公平、公正,更好的充当桥梁及纽带,把广大师生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四)建立健全校园廉洁文化长效运行机制
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首先,要加强物质条件与经费保障机制建设。高校廉洁文化建设需要大量经费支撑,在经费投入方面,要立
足高校实际发展情况,结合高校总体发展规划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格局进行经费投入,做到在廉洁文化教育过程中,文化设施建设及开展廉洁教育活动的经费及时到位,为廉洁文化教育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和经费保障。其二,强化领导机制建设。建立健全由高校党委统一进行领导,思想政治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各担其责,纪检监察组织统一协调,高校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领导及工作体制机制。其三,要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要研究、探索、实施廉洁教育考评,并纳入高校教师、学生、职工的考评体系。要加强对高校教职工的岗位绩效考核,实现对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等多方位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从而不断调动和激发高校师生参与廉洁教育的主动与创造性。
参考文献
[1]黄伟敏.浅议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工作[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 30(9).[2]侯志山.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必要性和特征[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3(1):18-21.[3] 袁家荣, 廖红, 陆春芬.浅议高校反腐倡廉的现实必要性[J].旅游纵览月刊, 2013(3).[4] 舒婷玮.关于高校廉政文化教育的几点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9(4):108-110.[5] 孙霞.博弈论视角下的高校反腐倡廉应对策略[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6):116-120.[6] 董伟武, 程银, 金娇.民族地区大学生廉洁教育认知现状调查及对策[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32(2):149-154.[7] 阎现章.高等学校廉政文化建设体系的系统性与创新性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48(5):106-118.[8] 范春梅.高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 12(1):84-87.[9] 葛然征.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创新思维[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4(1):5-7.[10] 陈洪连, 李慧玲.高校制度反腐的学理反思与逻辑进路[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4):28-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