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问题与对策范文

时间:2019-05-12 16:07: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问题与对策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问题与对策范文》。

第一篇:浅谈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问题与对策范文

浅谈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问题与对策

摘要:做好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当代青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改进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笔者作为一名大学政治思想辅导员,结合自身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所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试提出一些对策和办法,就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问题作些探讨。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来,高校党组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紧密联系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实际和党的建设现状,认真解决了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成效十分明显。做好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当代青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改进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笔者作为一名大学政治思想辅导员,结合自身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所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试提出一些对策和办法,就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问题作些探讨。

一、现今高校学生入党动机不纯问题及对策。

现今高校学生对党的认识不全面,入党动机多元化,更多地表现为实用主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侵蚀着高校学生的思想;商品经济的发展滋生了讲实惠、向钱看的不良风气;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中出现的腐败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对党的正确认知。因此,不少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其入党动机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原则,想要通过入党获得更好的被选拔、培养的机会,或是在毕业找工作时为自己增加参与社会竞争的有力砝码,与对党的信念和信仰还有一段实质性差距。在入党问题上的实用主义,表明了不少青年对党的性质、纲领、目标和指导思想等知之甚少。

针对此种现状,作为学生的政治思想辅导员,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对广大青年团员的积极引导。在每年新生入学教育时加入党的知识教育,通过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全

体学生对党的正确认识。利用“五四”、“一二九”等重大革命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增强他们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感,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对待那些已经自发向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党支部应主动关心、了解他们的入党动机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不断端正入党动机,将其引导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最高宗旨上来。

二、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数量与发展的质量不和谐问题及对策。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国高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中,本专科生中党员的比例已经从2003年的约7%增加到目前的8.16%。这组数字说明,在社会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加入中国共产党依然是中国青年人的主流追求。高校学生党员的增加,使我们党组织更能保持朝气蓬勃、先进向上的优良作风,使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但必需看到的是,部分学生党支部把发展党员的人数作为衡量支部工作开展的成效,大力发展学生党员,由于正式党员有限,支部在吸收新党员时,很难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深层次的了解,考察发展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规范化和系统化,出现了一些“重数量轻质量”、“重发展轻培养”、“重学生干部轻一般学生”的不和谐现象。

针对上述现象,笔者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认为应该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高校共青团在学生党建工作中作用的发挥。现今高校在校大学生中共青团员的比例高,只有真正发挥好团组织在学生党员发展中的作用,才能真正全面的考察一个申请入党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团组织要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团的主题活动要与党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在活动中大力宣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积极争取党组织的全力支持。党组织要加强对团组织的指导力度,从组织上规范共青团工作的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共青团员入党工作,在团组织向党组织推荐团员参加党校培训和“推优”的过程中予以关注和指导,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跟踪考察中,征求团组织的意见,使团组织在培养对象综合考察的各环节上的作用上升,这样既调动了团组织工作的积极性,又规范健全了学生党组织的发展工作。

三、学生党组织机构不健全,学生党支部工作职能不完善问题及对策。

随着高等学校的不断扩招和扩大办学规模,全国高校全日制在校学生的人数也日益增长。学生基数的增加也必然使得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的数量逐年增加。以往一个系科的学生党员多以党小组的形式进行管理和开展活动,现如今则多已成立了学生党支部。仅以笔者工作的二级学院来看,目前学生党支部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学生党支部的自身建设、组织制度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党员发展工作和党外群众的思想工作缺乏量化的评估标准和考核。院学生党支部尽管开展了一些活动,但由于大部分学生党员多为高年级或毕业班,活动开展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工作创新不够,缺乏活力。个别学生党员质量不高、模范带头作用不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混同于一般群众,出现了入党后对自己放松要求、表现退步的情况,给党组织带来了不好的影响。此外,学校学生党支部工作人员目前以兼职为主,随着申请人绝对人数的增加,工作中有对递交申请书的同学及培养对象的考核程序不够严谨的现象,导致发展程序及其他工作流于形式。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要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党建工作的联系和沟通,加强党支部书记代表组织对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力度。要有一位负责同志专门负责党员发展、教育工作,严格规范学生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将以枯燥的方式读报念文件的形式主义的活动,转变为增强党性和修养的活动,如思想的交流、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各种党员义务服务活动等。建立党员教育阵地,设立党员活动室,定期组织学生党员在活动室中学习政治问题,讨论交流;定期播放教育片供学生党员观看,接受教育。

以上是笔者在短短的一年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面对所遇到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的一些思考和在工作实践中得出的一些解决之道,由于笔者党龄尚浅、从事高校学生党建的工作才刚刚起步,很多想法和处理方式都不成熟,现将这些不成熟的意见一一写出,望诸位前辈党员同志给予指导和修正。

第二篇: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在发展优秀大学生入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制度不断完善;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列入课堂教学,并且普遍举办了大学生党校;三是大学生入党的积极性持续高涨,形成申请入党热潮;四是大学生党员数量增多,并且保持了共产党员先进性,成为班风、学风、校风建设的模范,是应对校园各种突发事件和维护学校稳定、创建和谐校园的骨干,是毕业后社会各行各业改革发展的生力军。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进入了转型时期,一些社会凸显问题也出现在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也出现了新的情况、新的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对此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一、当前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大学生方面看存在的问题 1.入党动机功利化

近年来,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大量增加,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毕业生具有优秀的专业学习成绩,还要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甚至把是不是学生干部作为衡量毕业生工作能力可否的一把尺子,把是不是党员作为衡量毕业生思想政治素质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更有的用人单位提出必须是党员的首选条件。这就使得为数不少的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入党后在评优、评奖、当干部、德育鉴定方面占优势,能为自己未来的名、利、权增加砝码,从而把入党定位为提高地位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把入党异化为追求个人发展、打造择业就业竞争实力的手段。

2.入党热情摇摆化

大学生入学之初,往往满怀热情和憧憬,很多人都希望能加入到党组织中来,以至出现班级集体递交入党申请书的现象。但是,久而久之,有的大学生觉得入党条件高,自己难以达到,入党与自己无缘;有的大学生受到个别党员不良言行的影响,看不到党员的先进性,认为党员还不如非党员学生;有的大学生面对社会上一些阴暗面的暴露,一方面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又感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苍白无力;有的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崇尚自我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认为政治上的追求对于自己的发展无关紧要,只要专业学习好了、专业能力强了就行,一门心思追求专业的成功,走个人奋斗之路。凡此种种,导致大学生忽略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入党热情降低。

3.政治理论模糊化

大学生党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理想信念如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比较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对政治学习没什么兴趣,对党的历史及路线方针政策知之甚少,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了解不多。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在入党前党组织与之谈话时,对党员的权利和义务还不甚了解,对我们党为什么把共产主义作为最终奋斗目标不知如何回答,对我们党内出现的腐败问题不能作辩证分析,甚至对自身有哪些缺点都不知道,更谈不上自我剖析了。

4.入党路线捷径化

有些大学生平时表现一般化,但为了早日入党,或是临近毕业时入党,以便达到个人的某些目的,就想方设法通过种种渠道寻找关系,联络感情,以种种方式博取领导和师生群众的好感,求取在入党程序的各个环节中大家投票通过,幻想走“入党捷径”。这种人,在要求入党的大学生中为数不多,就其追求进步、要求入党本身来说,无可非议,但其动机不纯,行为不端,影响极坏,是社会不正之风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的反映。

(二)从党组织工作方面看存在的问题

1.对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认识不到位,工作目标短期化

青年大学生是高知识群体,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我们与西方敌对势力争夺人才、争夺青年、争夺未来的一场持久战。随着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招生规模扩大,办学形式多元化,专业设置社会化,学分制推行,大学生学习压力和就业竞争加剧,大学生的思想、心理也随之复杂化。而我们有的党组织缺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形势的深刻认识,没有站在人才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觉得当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难做,往往容易偏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或偏重于学生的工作能力,很容易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工作能力和参加各项活动的次数等作为能否入党的主要依据。没能予以严查,甚至还会出现论资排辈,内定发展对象,以入党作为奖励的现象。忽略了对学生的全面考察,使有些被发展的学生在同学中威信不够高;或者认为大学生只要学习成绩过得去,行为上不捅娄子,毕业后能就业就行,满足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效果,无形中降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放松了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缺乏主动性和针对性,更缺乏长远的、高层次的工作目标追求,使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陷入滞后状态。

2.党建政工队伍力量薄弱,工作力度肤浅化

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党的工作队伍在学生人数、要求人党的学生数剧增的状况下,很难从容应对,有时学生党支部面对几百个入党积极分子,往往陷入较被动的境地。由于人员不足,工作量大,工作质量也就很难保证。同时,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入党,需要开展党课教育、团组织推优、个别谈话、征求意见、公示群众、审查材料、开会讨论、填写决议,等等,由于这些大量的工作必须按部就班完成,专职干部每天忙于日常事务,难以抽出时间和精力来进行业务提高,“充电”不够又影响了工作水平的提升。因此,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队伍存在着人员充实和水平提高的问题。

3.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式简单化

部分学生党建工作者思想观念陈旧,在对现代优秀人才的认识和培养上出现偏差,认为高校扩招使得人才培养质量一届不如一届,而学校教育又与社会现实脱节,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难有新招、难有突破,因而缺乏作为。他们往往强调工作忙,对发展大学生入党只重视材料,很少深入到学生中去调查了解,或者是布置学生党员代劳,疏于指导、检查,这种工作方式往往造成缺漏或失误。他们认为只要是共青团员就要参加“推优”,还要参加党章学习小组和党校的培训,写思想汇报,参加实践活动,缺乏在各项环节中的实质性提升。他们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教育,往往采用“自学——上党课——看录像——听报告——写思想汇报”式的理论型、规模型教育,这种教育模式,满足于表面,缺乏创新,难以引发学生的心电感应,效果不甚理想。

4.教育培养工作不细致,组织考察形式化

由于申请入党的大学生人数很多,而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人数少,有的党龄也较短,加上针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特点实施教育培养缺乏经验,因此教育培养工作常常流于形式,不利于入党积极分子在政治上走向成熟。同样,大学生入党后的再教育也呈弱化趋势。在发展大学生入党的组织考察方面,有的党组织单凭看学生的思想汇报材料,有的甚至只看思想汇报的份数。临到拟定发展对象时,开个座谈会听听意见,找几个支委、党员填写考察意见,考察工作就算完成了。由于缺乏平时的指导、培养,学生写的思想汇报内容也多是抄书抄报,真正写自己思想变化进步的不多。这样的考察完全是走形式,根本不符合发展党员的程序要求,也完全脱离了现阶段社会转型时期党员发展工作的实际,起不到保证党员发展质量的作用。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出现新问题,而且新问题日益凸显,说明了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工作,其中出现并且凸显的新问题与我们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某些特点有着深层的联系:

1.国际因素

国际社会的政治格局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冲击了整个世界的发展速度、发展方式和存在方式。在这“三化”当中,科学技术信息化首当其冲。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科技信息化的到来,不仅改变了经济增长方式,使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而且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科技信息化必然加快经济全球化,这就使得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长久地独立于世界之外。处于改革开放中的中国与国际的交往必然日益频繁,不仅物质层面互通有无,而且意识形态层面也出现了十分复杂的交错、交流、碰撞的局势。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发展,使得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在世界政治舞台的影响力越来越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得美、日、欧与中国发生的摩擦越来越多。西方国家一些敌对势力,按照他们的思维逻辑,把中国的和平崛起看作是对他们的威胁和挑战,他们利用人权、台湾、西藏、新疆、贸易等问题,不断制造麻烦,试图遏制中国的崛起,他们采用各种手段和方式,企图在中国引起一场东欧式的“颜色革命”。这种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其核心问题就是人才和人才的培养,因此,在社会转型时期如何使大学生坚定地树立起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是新时期高校党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必须正视的课题。

2.国内因素 我国已经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的攻坚时期和社会矛盾频发时期。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国家已经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入了市场经济,这不仅是一个资源配置的转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其成就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从社会经济发展来看,多种经济成分迅猛发展,推动了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但是诸多矛盾如“三农”问题、就业问题、教育公平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等,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从市场经济体系的发育来看,如生产资料市场、消费资料市场、资金市场、劳动市场、信息市场、人才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正处在培育发展的过程,它既推动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也引起了人们一系列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从人们的社会生活来看,随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社会阶层出现了多样化,社会生活也出现了多样化,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不完善,加上市场经济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和规律,某些负面现象的出现及其影响不可避免。所有这些方面,都会造成人们思想状况的不稳定,导致人们人生观、价值观多元化,处于思想成长期的大学生们更是如此。

3.高校自身因素

高校当前正在经受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和高等教育深入改革的冲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3.3%,创造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奇迹,让子女上大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然而,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在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经费投入、办学理念、制度建设等方面还跟不上大众化的快速进程,在高校发展规模与速度、学校定位与专业设置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这就促使着高校在办学模式、投资渠道、内部管理、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等方面进行着相应的改革。这样的大背景使得高校不再是独立的象牙塔,而是社会化了的大学,其对大学生了形成直接的负面影响:

一是昂贵的上大学费用成为许多家庭的主要经济负担。家长们心甘情愿地付出昂贵的大学教育投资,就是为了让子女专心吸收专业知识,争取好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这就使得大学生一开始就背负起争取自己的社会地位或是“出人头地”改变家庭命运的期待,其所作所为也就含有明显的个人实惠目的和功利色彩。

二是高校内部的管理改革使后勤逐渐走向社会化和市场化。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大学生生活区的主要载体也随之出现了等级区分区,有的大学生为筹集学习所需费用而不得不分出时间和精力去辛勤挣取,而另一些大学生却在课余过着惬意悠哉的闲暇生活。这无形中在某种意义上使社会贫富分化的事实在大学校园明朗化、具体化了,这就触动了大学生由于生活质量差异引起的敏感神经,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心理。

三是高等教育必须向社会拓展,向社会劳动力市场输送人才。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渗透大学,社会上的企业、中介机构、新闻媒体等来到学校,互联网进入校园,网络信息进入学生宿舍,校园文化和交往价值也就呈现多元化,这就使得大学很难再用学科成绩这把单一的尺子去衡量评价学生,同时,也很容易使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陷入不良信息的泥潭。四是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入学的综合素质起点低,许多不良的习性和行为侵入校园,给教育管理带来了诸多的困难。部分大学生为了获取某种资格证书或考试等级,不惜牺牲个人诚信,通过作弊手段去获取,破坏了教育公平法则,毁坏了人的诚信底线,贬低了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信誉度。

4.高校党组织自身因素

一些高校党组织发展大学生入党的培养教育在思想内容和方法手段上与时代发展和社会生活脱节。其表现为: 一是校园内的理想、道德教育与社会的现实形成极大的反差。当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各种矛盾已经出现并为人们所关注时,当社会不正之风形成某些潜规则并为人们所深恶痛绝时,当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出现新面貌时,我们高校那些缺乏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党建工作的理念、内容、方法,明显地陈旧、滞后,甚至空洞、呆板、苍白无力,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很难深入学生的头脑。应该说,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入党的激情和理性发生变异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二是内容单一,形式枯燥。理论灌输教育多,深入接触社会少;集中上课开会教育多,个别谈话谈心教育少;道德规范教育多,理想信念教育少;教师说教道理多,学生发言少。另一方面,现代信息发达,获取信息方式多样,有时党建工作者自身获取信息的量和质还不如大学生获取的那么丰富。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对党建教育的心理认同和理论学习的兴趣。

三是大学生入党的政治价值部分地被异化为对学生的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在任何一所高校里,学生党员和团员骨干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队伍天然的重要的辅助力量,很自然地,他们与学生党建工作者也就建立了工作上的友谊,为了激发和强化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出于对他们的关照,学生党建工作者有时有意无意地满足他们的功利需求和虚荣心理;大学生在校期间入党,也被看作是衡量大学生思想政治品质优秀的一把尺子,并被社会所认同。无形之中,大学生入党的政治价值也就部分地被异化为对学生的赏识教育、激励教育,成为大学生政治价值取向上的误导。

四是学生党建工作队伍缺乏专职化、制度化建设。这支队伍更多的时候是被当成“救火队员”使用,哪个方面的学生工作吃紧就被派到那里去。我们的学生党建工作者终日忙于事务,很难有脱产进修、外出考察学习的机会。应该看到,前面提到的党组织自身因素的三个方面,也都和这一点有着必然的关联。

5.家庭因素

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的家庭教育趋于实惠型、功利化。家庭教育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最直接因素,家庭对大学生个人观念的形成占据了根本性的地位,父母对子女有着最直接的最根本的影响。在现今上大学费用高而就业难的社会情况下,家庭教育也趋向实惠型、功利化,正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作父母的都希望子女走最短的路就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而“有出息”。当子女向父母谈及远大理想时,父母往往告诫子女“要现实”、“讲实惠”,要打破那“不切实际的梦想”。父母教育的潜移默化,子女们的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子女们便不再做那“不切实际的梦”而变得十分现实和实惠,也学会了做事情前先考虑对自己有多少好处,就是追求入党也带着浓厚的功利色彩,至少也要“公私兼顾”。

三、针对当前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问题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是高等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加强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新思路,力求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基于工作实际,我们要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探索、大胆实践,创造性地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大学生党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复杂的、综合的,因此,解决问题的对策也应该是多维度的、立体化的。1.注重理论研究,提高工作质量

目前,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主要侧重于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探索,今后,应越来越注重理论方面的研究,要研究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实践证明,学生的思想和认识问题仅靠单纯的、传统的工作方法已难以收到较好的效果,要从实际中加以分析,理论上加以研究.工作中加以解决,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合格党员。

要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素质培养,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一个合格的学生党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应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受锻炼,经受考验。努力使学生党员走出校门后,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自律能力和抵制腐化的能力要重视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还要解决一些学生党员在入党后的自我放松倾向,如“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放一放”的思想,表现为思想放松,学习滑坡,工作积极性下降。而学生党员的质量高低,不仅关系到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从长远看,更是我们党未来能否兴旺发展的一个关键所在,故加强对党员的继续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现在的大学生,处在和平的政治环境中,入党前的培养时间较短,没有艰难困苦的锻炼,也没有经过大风大浪的考验。因此,入党后的继续教育,是党员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对学生党员必须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宗旨和党的性质、党员义务的教育,通过反复学习,深入讨论,专题辩论和撰写学习体会以及研讨论文等多种形式,促使学生党员认识到入了党并不等于理想信念十分巩固了。入党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端正入党动机的过程,使学生党员深刻认识到党员要有超于群众的思想见解,要有为党和人民利益甘愿做出任何牺牲的政治觉悟。

2.加强思想教育,拓宽教育途径

(1)建立学生活动和党校培训相结合体系。院系党组织通过指导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学党章,学理论”等活动,加强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坚定理想信念,明确人生航向,在此基础上把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推荐到党校继续学习。这种培训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入党积极分子加强了对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理解,很多学生在接受培训前对党只有模糊的概念,通过党课的学习,使他们对党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党员信念更坚定,入党动机更明确。大量的事实证明,上过党课的学生比没有上党课的学生对党的了解更多。因此,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了解和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基层党组织持之以恒地加以引导和教育。

(2)互动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教育要收到良好效果,不是党组织单方面努力就可实现的,而需要学生群体的配合和努力。一方面,可以在加强对教师党员教育的同时,利用教师党员的工作优势来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另一方面,也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加强学生党员对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广大普通学生的教育,使思想教育形成良性互动与良性循环,使思想教育工作收到显著实效。学生党员联系人要定期找培养对象开展谈心活动,培养对象要定期向培养联系人汇报理论学习、政治思想、学习、社会工作等各方面的情况。

(3)灵活多样开展学习。除了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活动外,还应积极引导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形式多样的学习。如网络就是一种灵活便捷、效果易见的学习载体,利用高校优越的网络物质、人才资源,建立网上意识形态阵地,形成富有时代气息的主流意识,为大学生提供理论思想武器,除疑去惑;建立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天空,营造和谐校园氛围;建立网上党建理论与实践研讨园地,搭建学生党员思想交流平台;建立网上党校,提高学生党员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素养,使同学们对党的知识有一个更直接、更深入地了解。

(4)大力开展实践锻炼活动,营造宽松的实践环境,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和提升大学生党员发展对象的综合素质。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实践是人们提高思想认识的有效途径,也是人们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环节。加强实践锻炼,努力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综合能力,使其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是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理论联系实际、坚定信仰的必由之路。处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人生经历少,社会经验缺乏,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变革的历史和现状认识不足,看问题往往出现片面、偏激,思想波动较大。因此要积极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为大学生创设多层次的实践途径,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开展素质拓展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术社团、各种科技运用活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开展岗位锻炼活动,担任低年级班导生,或在校内校外协助各有关方面进行管理工作;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等。在这些活动中,要注意发挥大学生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实践锻炼增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起他们勇挑重担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坚定其对共产主义和对党的信念,增强和提升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深入工矿企业、农村,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材料,写出调查报告。只有把理论和实践、外部的“灌输”和自身体验结合起来,才能使书本上的马克思主义与具体的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并得以消化和吸收,转化成自身的认识和觉悟。

3.把好发展关口,加强监督管理

加大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力度,把好发展学生党员的关口,要有相应的保障措施,要分层次加强理论教育,不断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当代大学生在经济多元、文化多元的大潮中,会受到较多的外来思想观念影响.因而,对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强化理论教育。首先,要从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人手,端正入党动机;其次,要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这些理论武装头脑;再次,要引导学生在接受市场经济的同时,尽可能避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切实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还要强化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法律知识教育,使他们树立良好的法制观念,成为知法、懂法、守法的人。

(1)实行多层次多样化培训。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层次,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对刚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可安排党章学习小组的学习,把学习重点放在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上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可选拔素质较好的学生党员来承担具体任务,承担任务的学生党员可根据总的学习内容,由个人选题,分头准备,总支把关。这样的做法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优点: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党员的能力,也可以检查他们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党员和申请入党的学生年龄相仿,思想容易相通,容易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这一阶段的教育,可以在期末进行考核,成绩不合格者,留在本阶段继续学习,成绩合格者,可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即进入学院邓研会等理论社团的理论开始学习,学习的侧重点应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势教育和法制教育等等。学习形式尽可能多样化,可以采取专题讨论、名家讲座、观看专题教育录像片、参观访问等。

(2)增加发展党员的透明度。增加发展党员的透明度,主要是结合与依托团组织的推优环节来完成,是奠定党员发展工作的群众基础。对发展学生党员的三个环节实行公示制度,即:入党积极分子上党校前、发展对象预审前、预备党员转正审批前,在全校师生中进行公示。建立推荐制度,落实民主推优入党。与班级团支部、系团总支、学校团委等紧密合作、加强沟通、协调工作,大力加强推优入党制度建设,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充分与各位积极分子的辅导员老师及入党联系人协商,提出培养对象初步名单,分类建立档案,并进行重点培养。增加发展党员的透明度,较好的方式是以团支部为单位,结合综合测评工作对积极分子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公开。

4.加强队伍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由于在校大学生的不断增加,要求入党的人数也不断增加,党的工作队伍的充实和水平提高问题迫在眉睫。(1)选拔配备好专职学生党务干部。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队伍状况,应着重考虑专职人员的配备。一是在专职干部的配备上。可按照党委的有关规定和岗位职责的要求,个人自荐与组织审查相结合,遴选确实适合做专职学生党务工作的人选,从而确保选任出来的专职干部素质好、能力强、在党员群众中享有威信。二是明确工作职责,强化专职干部的工作意识、责任意识和协调意识,能够形成党、政、团、学的整体合力。三是注重分管学生党员工作的党总支负责人、学生党支部书记和学生管理人员队伍的培训工作。对政工干部严格要求,压任务、压担子,锻炼出一批理论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党务工作队伍。四是关心专职干部的切身利益,创造条件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调动他们从事学生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

(2)根据实际情况创新组织形式。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学生公寓党支部和社团党支部,扩大党组织的活动覆盖面,应结合学生生活和课外社团活动,建立学生公寓党支部,把党建工作延伸到学生生活最基层的学生公寓中去。建立学生社团党支部,将党建工作延伸进第二课堂、“三下乡”活动、社团活动中去。公寓党支部、社团党支部与党支部建在班上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使组织活动延伸进学生公寓和社团、课外活动。把学生活动党支部建在学生公寓和社团的同时,还应在其中设立党员责任,丰富和强化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进社团的工作手段。党员除了在班级中学习,大量的时间是在宿舍、社团活动中度过,而宿舍文化、社团活动往往对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阵地需要党组织去占领,它是党支部建在班上的重要补充通过建立学生公寓和社团党支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管理,变为主动参与教育管理,使大学生形成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工作格局。在这一工作环节上,选派政策水平高、与学生关系融洽、工作能力和责任心强的学生党务工作者进行指导,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和举措。

(3)建立和健全培养机制。培养机制的建立健全,关键是要有制度保障。一是建立联系人制度。大学生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后,所在党支部要指定党员与申请人进行联系和谈话,联系人要对其申请志愿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进行早期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制定进一步提高的计划。二是建立培养工作制度。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工作是大量的、经常的,在安排培养人时,要注意选择那些党性强、工作负责、熟悉培养工作的党员。培养工作应包括定期同积极分子谈话,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准确地帮助他们以分析,启发他们主动克服思想认识上的不足。此外,培养人应经常深入积极分子所在的班级,广泛了解他们的情况,倾听班主任和群众的意见。尽量避免指导的片面性、主观性。三是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档案。要及时、实事求是地记载积极分子的政治表现、行为奖惩、学习成绩等等,使积极分子的情况得到综合反映,便于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考察。四是建立通报和激励制度。培养人的情况要定期在党内进行通报,并进行广泛的群众评议,有意识地在学习和工作中给入党积极分子明确责任,压担子,使其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锻炼。加强党的工作队伍建设,保障学生党建工作正常开展,加强学生支部书记的理论培训,并在物力、时间和待遇上给予充实和保障。同时,还要加强党总支对学生支部工作的有效支持,不能只派任务,只看发展指标而不切实关心。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广大德育工作者和业务教师对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作用。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都来关心、配合与支持学生党建工作。建立和健全机制,还要坚持全面考察。坚持全面考察包括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全面考察,也包括对预备党员的全面考察。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了解他们的政治品质、思想觉悟以及对理想、道德、情操、人生价值的认识;了解他们是否热心于社会工作,能否热情为集体、为同学服务,在同学中是否有较高的威信,了解他们是否遵纪守法:了解他们的学习目的、态度、成绩如何,考察其入党动机是否端正等。对于预备党员,还必须了解其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是否起模范带头作用,能否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了解他们能否自觉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等等,尤其要重视对入党动机的考察。

(4)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为使支部建在班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应有步骤、分阶段改革系一级的学生党组织设置形式。首先在具备条件的高年级班级成立班级党支部。对正式党员数量不够的班级,可将党员班主任或党员教师派到学生班级去组建党支部,对在学生中产生不了支部书记的班级,及时选派政治辅导员、党员教师、优秀机关党员干部去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由于低年级班通常都存在党员数量不足的问题,应按照“循序渐进、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在低年级中先成立党小组或年级党支部,条件成熟时再建立班支部,支部建在班上的显著成效,就是将庞大的班级组织优势转化为新时期学校党建的有效能量,拓宽了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工作平台,大大增强了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工作力量,从而实现“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达到这一目标,就会形成“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党小组,一块阵地;一个党支部,一个战斗堡垒”的可喜局面。中国共产党要很好地担负起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历史重任,实现“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决策,就需要一批批具有崇高的理想,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并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各类专门人才充实到党员队伍中来,大学生就是这样的人才。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靠的就是大批政治上坚定可靠的党员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可靠的接班人,是我们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需要。因此.一定要坚持创新,认真做好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为党增添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

第三篇:浅谈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问题研究及对策

浅谈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问题研究及对策

中央领导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既是知识的殿堂,也是精神的堡垒,是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民族未来的持续发展。所以,如何正确认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定位、准确把握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状况,加强阵地的建设与管理,对青年学生进行科学引导是个值得探究的重大课题。

一、把握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处于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影响、交流交融交锋异常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复杂多变、斗争尖锐严峻,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把握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形势紧迫、意义重大。

(一)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巩固思想阵地,坚守主流价值的重要手段

高校是理论研究创新的主阵地,也是思想活跃的大讲堂,是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和新理念新思潮的策源地,比其他任何领域都更直接、更系统、更深入地接触各种社会思潮和理论体系,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的斗争和冲突在此表现得更加直接和尖锐。高校只有掌控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引领权、管理权、话语权,才能守住宣传思想阵地,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和凝聚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

(二)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应对西方挑战,确保国家安全的形势所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发展迅速,尤其是经济实力的跃升发展给西方国家带来巨大压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文化渗透愈演愈烈,无孔不入地推行其所谓的“普世价值”,特别是西方国家民主输出、西方国家文化霸权、网络信息舆论多元传播、宗教渗透等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状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已经对我国主流的意识形态领域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所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从关系国家安危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的高度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觉意识,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

(三)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统一发展理念,维护局势稳定的内在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深刻变化中,既是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一步推进,各种经济社会热点问题相互叠加,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相互交织,近年来住房、医疗、环境、食品安全等问题引发的信任危机,对社会思想稳定造成极大的冲击。加上西方国家利用网络霸权地位,恶意炒作涉党涉政涉军舆情,炮制大量负面流言、谣言和虚假信息,诋毁党和政府形象,使得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因此被蒙蔽和诱导,动摇了共同信念和社会共识。在此背景下,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巩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战略工程,汇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正能量至关重要。

(四)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弘扬民族精神,推动长远发展的使命召唤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鲜明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重大时代命题。“中国梦”是当代大学生的时代召唤,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要以此为抓手,抓好高校师生的思想引领工作,着重对青年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进一步弘扬新时期的民族精神,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高校青年学生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过程中的责任担当,引导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筑牢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

二、当前高校意识形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及其根源

近年来,经过各级主管部门和高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加强。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中央的要求、形势的发展和学生的期待还有不少差距,在教育实效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教育模式存在弊端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国际化及教育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落后于发展的现实需求,特别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环境的变化,各种意识形态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错中复杂。然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模式却未能与时俱进、及时转型。意识形态教育内涵更为全面、更为广泛,而许多教师更为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而对实践中的热点、难点以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关注不足。一方面,青年学生对意识形态理论课的认同的程度较低,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上课仅仅是为了拿学分。另一方面,授课老师的教学内容过于固定,对现代新现象、新问题、新科技、新观念反映得不够,使得意识形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脱离,变成远离生活的理论说教,降低了理论课的教育实效,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

(二)教育理念认识缺失

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理念方面,部分任课教师存在着注重知识教育,而忽视价值教育的现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部分教师没能正确地认识学生的思想动态,没能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的真正的价值目标所在,仅仅将课程教学内容当作理论体系加以灌输,只注重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掌握,而没有对理论体系本身所蕴含的价值目标分析和解读,从而无法实现课程的意识形态教育目的。在其它非意识形态课程教学过程中,许多任课教师没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往往否认意识形态教育在高校教学和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没有甚至排斥意识形态的渗透教育,在个别学科科学领域中,部分教师无视我国的国情、社情,总是不加分析地运用西方的学术观点批判当下的中国实际,极大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力,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教育合力不足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个部门和教师的相互配合与密切协作。但当前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体普遍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难以形成教育合力。在课程设置上,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比例不合理,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忽视甚至以实用课程代替政治教育、人文教育,忽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和精神价值所求,导致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边缘化;在日常管理中,有些高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只关注业务工作,重视学校的发展规模和办学效益,而忽视了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这大大削弱了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教育环境复杂化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困境不仅来自其内部,还来自其外部社会环境的挑战和压力。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在相互冲击与碰撞,高校作为教育基地,是知识与信息的传播之地,青年学生受社会环境和社会信息的影响更为激烈,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先进网络技术的掌握,使他们更容易掌握和了解全球化过程中呈现的多元思想。然而一些国家甚至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网络载体、各种文化产品等渠道公开或隐蔽地传播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或刻意放大和攻击我国当前的党风问题和社会问题,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对不良的社会意识形态缺乏科学理性的判断,容易盲从,从而影响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三、促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强化认识,转变高校意识形态的工作理念

面对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局面和国内社会思潮多元碰撞交融的现状,高校领导和教师要正确认识意识形态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准确把握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特点,坚持理论创新,讲究方法策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侵袭,着力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对青年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政治辨识力,增强青年学生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抵制力,确保青年学生在政治态度、基本立场、战略全局等方面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和立场坚定。

(二)建强队伍,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要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就应尽快建立一支既注重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更注重思想素养和政治信仰涵养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增强对现实问题的观察、分析、把握和驾驭能力,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时代脉搏,引导青年学生认清并处理好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把青春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使当代青年学生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可靠力量、中坚力量和主体力量。鼓励教师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启发青年学生深入思考,引导青年学生正确分析一些关键节点和敏感环节的问题。教师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

(三)巩固阵地,占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制高点

中央领导指出,互联网舆论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变量”和“不确定因素”。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表达诉求的重要载体,互联网世界的意识形态斗争也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者应该认清互联网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新态势,发挥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作用,建立博客、微博客、微信、QQ群等即时互动平台,构建高效、互动、个性化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将学生关注的时政热点问题与课堂知识紧密结合,对现实热点问题与网络热点问题进行积极的评价和引导,从关系国家安危和巩固阵地的高度来提升思政工作的自觉意识和主动作为。

(四)深化研究,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软实力

在今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进行了深刻、全面的总结和概括,对于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大研究力度,胸怀大局,把握大势,掌握规律,紧扣重点,紧紧围绕走中国道路加强理论信念教育、紧紧围绕弘扬中国精神培育主流价值、紧紧围绕凝聚中国力量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尤其要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核心”工程,在深化宣传普及、增强认同上下功夫,向广大青年学生讲清楚“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说明白核心价值观对青年学生成长的新要求,在高校上下营造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深厚氛围。

(五)创新方法,提升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

抓牢“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根本任务,关注好高校师生的生活状态和发展状态,创新工作方法,主动化解交互式大众化广泛参与的文化时代所带来的各种困境。高校加强传统新闻媒体建设的同时,加强网络媒体的建设与管理,切实提高新闻舆论的引导能力,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潜移默化地教育和感染广大师生;同时深化“中国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大主题教育”,提高青年学生意识形态认识,引导青年学生多看主流、多看本质、多看光明面,倡导科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努力在高校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环境。

第四篇:发展新时期文化馆问题对策

论文提要 作为国家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机构之一,新时期文化馆的功能只能强化不能削弱;文化馆要突出重围,大有所为,必须以大文化馆的姿态融入群众文化的大熔炉,努力推进各类群众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坚持文化馆的公益性,又要强化市场意识,与时俱进地探索公益性的多种实现形式。

进入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新时期,如何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不断提高文化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已成为当前文化馆共同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之一:功能定位与公共文化

关于文化馆是干什么的争议,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特别是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来,文化馆受到经费、体制等方面的限制,其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很难得以及时拓展和强化,对大众的吸引力不断减弱,最终导致公众对文化馆功能定位的质疑:一是认为文化馆政治色彩太浓,依然作为政府意志的延伸物生活在计划经济的怪圈中,主要围绕党委政府的意志开展形而上的仰视服务,而公众很少能真正享受到普遍的、直接的文化权益;二是部分文化馆在市场经济面前过于激进,盲目地走产业化的道路,最终迷失了自己,淡化甚至丧失了文化馆固有的公共服务功能;三是随着文化娱乐形式的多样化,公众对群众文化的口味越来越挑剔,拘泥于传统、服务形式比较单调的文化馆,给人一种作为不到位甚至不作为的嫌疑。

与此同时,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多年来,文化馆的功能定位也得以不断的丰富和发展。1981年,文化部颁发了《文化馆工作试行条例》,指出“文化馆是政府为了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而设立的综合性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是当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1982年12月,文化部在广西浦北县召开全国文化馆工作座谈会,对文化馆的性质和任务又作了这样的强调:“文化馆应该办成既是开展健康、愉快、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又是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教育阵地,也是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辅导中心。”在2003年的《文化馆管理办法》(讨论稿)中,对文化馆的表述是:“文化馆是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政府公共文化事业的一个部分,是普及和繁荣我国群众文化的主导性业务职能部门,是人民群众文化权利实现的充分必要条件。文化馆通过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对社会进行审美教育和群众文化的艺术普及,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前不久,《中国文化报》又对文化馆的功能进行了进一步厘清,即“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基本的公共文化需求;承担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组织和引导反映主流文化精神的公共文化活动;整理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

由此可见,无论怎样争论,文化馆和图书馆、博物馆一样,始终属于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体之一。比起博物馆、图书馆相对静止的服务,文化馆的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对象更具普遍性、动态性和互动性,发展的空间也更大。因此,在我国进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文化馆的功能只能强化不能削弱。我们必须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保障人民群众享受文化权益为使命,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第一要务,高度重视文化馆建设,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充分释放文化馆的巨大功能。

关键词之二:整合资源与大文化馆

经费不足、队伍薄弱、机制不活,是众多文化馆长期存在的三大软肋。面临国家日益重视公共文化建设的新机遇,文化馆要突出重围,大有所为,必须以大文化馆的姿态融入群众文化的大熔炉,努力推进各类群众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

途径之一:关于文化系统内部资源的横向整合。笔者认为,当前,除去大型的舞台艺术,专业文化与群众文化彼此的渗透日益明显,界限日渐模糊,这在美术方面表现得尤其明显,很多时候只表现为主办单位的不同而已。特别是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而言,在书画市场很不景气、博物馆可以承担美术作品展示、收藏等功能的情况下,只有几个专业画师的书画院(当然,那些具有悠久历史和名人效应的书画院除外),其功能逐渐被削弱,甚至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如果将书画院和地方文化馆实行资源整合(书画院可保留牌子),对于美术人才的培养、美术创作的普及与提高、美术考级的发展,应该大有裨益。剧目工作室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一方面,剧目工作室面临着戏剧市场日渐萎缩、戏剧创作举步惟艰的尴尬。另一方面,我国已掀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潮,而暂时承担保护工作的文化馆明显力量不足。面临这样的局面,剧目工作室和文化馆整合(也保留牌子),既可以弥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才的不足,又可以成为培养文学(不仅仅是戏剧)创作人才和艺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基地。

途径之二,关于文化系统地域资源的纵向整合。从各地的实践来看,几乎在每年的重大节庆日特别是“五一”、国庆、春节长假期间,文化馆都会按照文化主管部门的要求,安排一些群众性文化活动,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市民时有不满的反响,媒体偶尔也会做出《公益文化缘何缺席“五一”》之类的批评性报道。甚至文化馆人也觉得很委屈,毕竟大家做了一些工作,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因为阵地、人力、财力等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却落了个吃力不讨好的结果。笔者认为,在城区发展日益一体化的中小城市,如果把市文化馆与政府驻地甚至周边的县区文化馆整合到一起,充分发动辖区的地主优势和民间业余团队的作用,以大型活动带动小型活动的经常性开展并形成互动,一定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前不久,徐州市已将市文化馆和两个区文化馆进行了整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徐州市大文化馆必将焕发勃勃生机。

途径之三,关于社会文化资源的整合与“馆外馆”的设想。对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的“馆中馆”模式,媒体誉之为“朝阳区文化馆开辟了一条‘钱’路铺就公益文化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诚然,任何一种成功的经验都不能照抄照搬,更何况,多数城市也不具备北京的经济基础和浓厚的文化氛围。但朝阳区文化馆的做法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逆向思维的参照:既然朝阳区能建立馆中馆,我们能不能建立馆外馆呢?

群众文化应该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开展群众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群众文化的主体始终是人民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要实现文化馆的开门办馆,使文化馆实现服务功能的真正下移,必须组织和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在活动的参与范围和程度上做文章,不断提高群文活动的社会化程度。换句话说,就是要大力整合各种社会文化资源。而要实现各种社会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首先需要寻找一个巧妙的切入点。设立馆外馆,就是按照“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原则,在城区主要社区的就近点建立由市文化馆授牌的编外分馆,或依托学校,或依托大型企事业单位,或依托军营,并以此为主阵地辐射周边。通过文化馆经常性的业务辅导和组织引导,培育一批群众文艺骨干队伍,形成几个业务演出团队,定期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断调动“馆内馆”周围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以此聚拢群众文化人才,拓宽群文活动网络,形成群众文化活动的人才库和节目源,从而为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提供人才、节目与组织上的保证。

关键词之三:公益性与市场意识

作为国家公益性文化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体机构之一,“公益性”是指陈文化馆身份的核心标签。淡化或抛弃了这个标签,文化馆必将迷失方向甚至误入他途。面临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文化馆必须在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与时俱进地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益性的多种实现形式。既要不断强化硬件设施,加强文化馆内外阵地建设;更要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和服务质量,在更高层面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与此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切实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文化馆在坚持公益性的前提下,还必须不断强化市场意识。随着文化馆公益性主体定位的明晰,曾经的文化馆“断奶”之说已经成为笑谈。而那些将文化馆“钱途”放在首位主动下海的激进做法,纵然已掘到无数桶金,但最终只会让文化馆改名换姓,不伦不类。因此,强调市场意识既不是将文化馆推向市场,更不是把文化产业作为文化馆的主业来经营。而是要充分发挥文化馆的功能和资源优势,或通过文企联姻开展群文活动,通过寻求企业冠名、赞助、协办等形式,弥补活动资金缺口,达到宣传企业、群众受益的双赢;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推出低价位的有偿服务;或发挥文化馆艺术门类齐全、艺术人才相对聚集的优势,探索实践文化艺术培训、辅导的规模化、连锁化之路;或利用场地、人力优势,为各种娱庆活动及企业宣传服务;或联合文化中介企业引进高质量的演出团体进行商演,满足不同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但其终极目标不是铺就钱路,而是弥补群文事业经费的不足,增强自身发展后劲,彰显群众文化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从而最终实现文化馆的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浅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

浅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

摘 要:新世纪新阶段,高校大学生党员整体形象是好的,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以及他们自身发展的不成熟,部分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淡薄,严重削弱了党的影响力、战斗力和凝聚力。探索新的途径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迫在眉睫。

关键词:学生党员 党性修养 重要性 问题 解决途径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日益增强,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西方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和腐朽落后的意识形态趁虚而入,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部分大学生党员的党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削弱。

一 加强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性

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质属性,是一个政党阶级性的集中表现。具体而言,党性修养包括理论修养、政治修养、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修养、作风修养、组织纪律修养六个方面。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修养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取得一个个胜利的法宝。要求党员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这是我们党几代领导人建党治党的重要指导思想。学生党员作为党的重要后备力量,加强他们的党性修养建设,更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一)加强学生党性修养,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先进性要求每一位党员都必须具备纯洁而坚强的党性。高校大学生党员作为党组织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社会新思想、新文化、新技术的代表,是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新生力量,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当前,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一些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性观念淡薄,先锋模范作用弱化;在大是大非面前,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一系列问题,私欲膨胀、以权谋私、贪赃枉法。[1]要提高党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就必须从基础党建做起,加强大学生党的政治信念教育、阶级觉悟教育、组织纪律教育,为每一位党

员披上“防弹衣”,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思想的滋生,克服党员队伍中种种不良现象。

(二)加强学生党性修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执政能力直接关系到社会

主义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执政六十年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党的执政成效,必须切实加以解决。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基础党员,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提高学生党员党员党性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制定科学的方针政策,正确处理党群关系,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最终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加强学生党性修养,是发展马克思主义伟大理论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党的思

想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带动其他方面建设的根本性建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最根本的是坚持用马克思理论武装全体党员,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高潮,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任何理论教育都应该从基层开始,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党的基层成员,是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力量,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与发展。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各种思想纷至沓来,高校党员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很不成熟,加之不注意入党后的自我教育,很容易出现思想上的混乱,部分学生党员对马克思理论只知皮毛,不注重理论的研究与宣传,既无法成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榜样,更不能很好的影响和带动周围同学的理论学习热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二 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中发展学生党员的比例越来越高,而随着发展人数的增多,也暴露出

了很多问题,造成了部分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淡薄,宗旨意识较差。加强他们的党性修养迫在眉睫。

(一)入党动机利益化

入党动机是入党积极分子争取入党的真实目的和内在驱动力,它的正确与否直

接关系到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和党组织的纯洁性、先进性。[2]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种崇高的行为,需要对党充满至高无上的爱与奉献。目前,由于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部分学生党员在入党之前存在严重的认识不清,有的学生党员入党前并没有在思想和理性的高度上真正解决自己为什么入党的问题,把成为党员仅仅看作是一个要追求的目标,是就业的一个政治砝码,一旦达到目标之后就不再继续努力,把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应有的理想、信仰等置之脑后,在工作中私欲膨胀,只知索取不知奉献,无法正确处理党群关系,严重影响了党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二)入党后不能自觉地进行继续教育

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它需要每一位党员在每天的学习工作中努力践行。高校学生党员大由于入党时间短,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培养时间不长,党性觉悟还不高,再加上生话阅历较浅,缺少社会实践的锻炼,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进取心有所减退,理想信念有所淡化、学习有所放松,无法做到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一些正式党员功利主义思想较突出,在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关系发生冲突时,往往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3]这些都对党今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背离了党培育学生党员的宗旨。

(三)部分学生党员慎独自律能力差

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身自处无人监督时,能够谨慎自觉地按照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行动,不做坏事。它强调的是道德主体内心信念的作用,体现了严格要求自己的道德自律精神,指出了一个人自觉遵守道德行为准则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者是很重视“慎独”在道德修养中的作用的。“慎独”自律,端正形象,是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关键一环。当前,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一些负面效应会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客观上存在着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条件。有些党员干部就经受不住“慎独”的考验,人前道貌岸然,人后私欲膨胀,前恭后踞、阳奉阴违。

三 加强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途径和措施

党性修养是一种内在的品质,一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要经过知、情、信、意、行五个过程。所谓知,即品德认知,就是个体对社会要求的理想信念、道德素质的理解与认知;所谓情,即品德情感,就是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的理想信念、道德素质去观察与评价周围的人与事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所谓信,即品德信念,就是个体对社会要求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所具有的坚定不移的信仰;所谓意,即品德意志,就是个体对社会要求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所具有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的意志;所谓行,即品德行为,就是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这五个过程是一种内外互动的过程,既受内部因素的影响又受外部环境的制约。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加强,就需要通过各种内外部因素共同努力、共同完成。

(一)党组织加强党员培养教育

学生党员能否都成为高素质的党员,最决定性的因素在于其能否具备坚定的信

念。一种信念的形成,首先需要通过外部灌输形成认知,然后经过内部教育形成认同。党组织是党员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党性修养的熔炉。学校党组织培养教育指导工作做好了, 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党员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得到进一步升华, 增强党员的政治鉴别力,才能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支部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入党动机教育,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端正

入党动机是争取入党的首要问题,是思想上入党的第一步。入党动机是否正确是衡量 入党申请人和入党积极分子是否具备党员条件的重要标准。只有端正入党动机,才能为后续党员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入党动机的隐性较大,从表面上很难发现一个人入党动机的纯与不纯,因此只能通过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表现来观察。从工作实际来看,大学生入党动机有正确的,如自觉型动机等;也有不正确的,如从众型、等靠要型和实用主义功利型等。[4]党组织要结合同学反映的情况认真分析学生入党动机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人的工作,帮助那些入党动机不端正的大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入党动机教育同时又涉及到了另一方面的教育,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一个人的知识不会与生俱来,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不会自然生成。正确的入党动机,需要党组织的教育培养,更需要每个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个人努力学习,政治上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理论清醒,才能形成正确的目标和坚定的意志,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只有学习先进的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并将理论贯彻到实际中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才能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二)积极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宣传活动

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党性修养作为一种宏观概念,普

通群众多是通过周围党员的言语行动来把握其深刻内涵的。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力,可以较快的帮助群众思想上入党,提高党性修养。因此,高校党组织要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宣传活动,对社会上舆论影响较大的先进党员事迹要及时开展学习,对学生身边的优秀党员要及时给予宣传、鼓励。

高校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宣传活动时要坚持以下指导原则:[5]

第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务求实效。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把先进性教育活

动与提高党员党性修养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对学生产生影响带动作用,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

第二,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弘

扬正气。引导党员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查找和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同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第三,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发挥表率作用。高校党员领导干部作为高校党组织的领导者、决策者,其一言一行对周边人员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从我做起,认真解决理想信念、廉洁从政、求真务实、联系群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积极组织学生党员参与社会实践锻炼

信念能否转化为品质关键在于行动,对于高校学生党员而言,党性修养的锻炼除了

日常的理论学习之外,还包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深刻的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此,学校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要帮助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

同时,要力促创新,增强实效性,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善机制。为提高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学校应积极探索建立学生党

员社会实践的有效机制。一是建立社会实践的保障机制。学校每年需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党支部要将社会实践纳入日常工作安排,制定整体规划,认真组织实施。二是建立社会实践激励机制。把学生党员参加社会实践情况给予及时评估,并且把它作为党员考评的依据之一。

第二,创新形式。党支部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

学生党员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公益服务、科技发明、义务支教、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既满足了各类学生党员成长成才的需要,又有利于他们深刻领会党的宗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党员党性的增强注入了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党的兴衰、民族的未来,要求各级党支部及党员学生高度重视。需要通过教育熏陶、榜样导向、制度激励、行为践行从知到行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协调促进,最终提高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

参考文献:

[1]施珍宜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途径与措施 [J]

[2]黎丽 李兆鹏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思考 [J]

[3]陈姝 胡孝红论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 [J]

[4]吴挺 葛万峰 甄晓霞浅议新时期的大学生党建工作 [J]

[5]中共安徽农业大学委员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Z]

下载浅谈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问题与对策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问题与对策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学生党员信仰教育现状浅析与对策

    独立学院学生党员信仰教育现状浅析与对策 何谓党性修养?党性修养是指党员在自己的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地按党性原则办事,是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党性修养分为......

    新时期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党建带团建是由党团天然的政治关系决定的,并经由历史和实践所证明的高校党团建设的有效途径。然而,随着高校扩招、后勤社......

    新时期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党建带团建是由党团天然的政治关系决定的,并经由历史和实践所证明的高校党团建设的有效途径。然而,随着高校扩招、后勤社会......

    浅谈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和发展

    浅谈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和发展 摘要: 高校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在高校改革发展与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积极从学生中培养和发展党员,既是学生党支部的经常性工作,也......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等学校的学生党员是大学生当中的先进分子,是全体学生行为的表率、学习的榜样,是党的事业的继承者。更重要的是,他们肩负着实现中......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对策研究 【摘要】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高校党员档案管理还存在着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从......

    浅谈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问题与对策宋辉(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116300)[摘要] 高校贫困生认定作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高校贫困生资......

    新时期人口与计生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人口与计生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一)管理上还存在薄弱环节近年来,虽然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措施,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