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

时间:2019-05-12 22:4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

第一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主备人:刘红艳 辅备人:江克英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文学常识和本词的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2.理解内容,体味意境,感悟词人在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作者力主抗金、收复中原、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一、导入:

文学常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一生力主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于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背景: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解题:“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辞以寄之”表明这首词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同甫是陈亮的字。二人都是南宋著名词人,又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共同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赋壮词”,即创作一首表达雄心壮志的词。

二、自主学习:

——诵读:语速,语调,节奏 ——理解诗意:

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醒后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之声,把牛肉分给部下,琴瑟演奏出悲壮粗犷的战歌。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准备出征。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般使人心惊。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生前乃至死后的英名。只可惜白发已现两鬓。

三、交流展示: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作者为什么要“醉”?词人挑灯看剑,在梦中回到连营体现了什么?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所以借酒浇愁。体现出作者强烈的杀敌报国、驰骋疆场的愿望。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气氛?“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的“秋”字又什么表达效果? 营造了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气氛。“秋”字,即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3.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①翻译: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般使人心惊。

②手法:运用夸张,比喻,对偶,用典的手法,从侧面衬托战士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③情感:抒发作者爱国卫国之情。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天下事”是指什么事?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是哪个词?这个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可怜”

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四、探究点拨

1、辛弃疾为什么把《破阵子》称为“赋壮词”?

①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非常勇猛、雄健; ②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词人有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却又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③从语言风格上看,本词壮丽豪放。所以叫做“赋壮词”。

五、课堂小结

主题归纳:这首词表现了作者醉里挑灯看剑所引发的关于战斗生活的回忆,刻画了一位忠勇的将军形象,表现了词人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六、课堂反馈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回顾军旅生活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出战斗之激烈和顺利的语句是:、_____。

3、词中感情急转直下一落千丈从而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4.对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 上片描述军旅生活。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秋点兵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被削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羡慕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B. 下片前四句描述战斗场面。“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达到此词的最强音,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C. 最后一句戛然而止,但遗音缭绕,余味无穷,充满了作者壮心未遂的抑郁与愤慨 D.此词之所以叫“赋壮词”,是因为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种种情境都极其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婉约、纤巧。

5、背诵本词。

破阵子

班级: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姓名:

辛弃疾

主备人:刘红艳 辅备人:江克英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文学常识和本词的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2.理解内容,体味意境,感悟词人在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作者力主抗金、收复中原、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一、导入:

文学常识: 辛弃疾:(1140-1207)词人。字,号,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一生力主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于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背景: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解题:“破阵子”是。“为陈同甫赋壮辞以寄之”表明这首词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 的。同甫是。二人都是南宋著名词人,又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共同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赋壮词”,即创作一首表达雄心壮志的词。

二、自主学习:

——诵读:语速,语调,节奏

——理解诗意: 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醒后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之声,把牛肉分给部下,琴瑟演奏出悲壮粗犷的战歌。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准备出征。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般使人心惊。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生前乃至死后的英名。只可惜白发已现两鬓。

三、交流展示: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作者为什么要“醉”?词人挑灯看剑,在梦中回到连营体现了什么?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气氛?“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的“秋”字又什么表达效果?

3.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①内容:

②手法:

③情感: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天下事”是指什么事?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是哪个词?这个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探究点拨

1、辛弃疾为什么把《破阵子》称为“赋壮词”?

五、课堂小结

主题归纳:这首词表现了作者 所引发的关于战斗生活的回忆,刻画了一位忠勇的将军形象,表现了词人 的宏大抱负和 的悲愤。

六、课堂反馈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回顾军旅生活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出战斗之激烈和顺利的语句是:、_____。

3、词中感情急转直下一落千丈从而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4.对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 上片描述军旅生活。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秋点兵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被削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羡慕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B. 下片前四句描述战斗场面。“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达到此词的最强音,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C. 最后一句戛然而止,但遗音缭绕,余味无穷,充满了作者壮心未遂的抑郁与愤慨 D.此词之所以叫“赋壮词”,是因为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种种情境都极其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婉约、纤巧。

5、背诵本词。

第二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

一、接着学习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解题:“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

2、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其词有四篇收入到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八年级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九年级上)《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九年级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陈同甫是一个什么人?

陈同甫,即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学家。1193年考取进士第一名。生平主张抗金最力。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二、反复诵读,理解词的内容

、扫清文字障碍,读出节奏。

①读准字音

的卢

霹雳

②试画出句中停顿。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③集体朗读全词

2、结合注释或工具书,读懂大意。

①请同学们读注释

②挑灯

八百里

五十弦

的卢

霹雳

③集体朗读全词

3、理清感情脉络,读出感情。

①这首词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本词的思想感情呢?

“壮”。

这首词是一首寄赠之作,辛弃疾处称“壮词”,全篇以“壮”语贯穿始终。我们在朗读的过程中要读出作者热切希望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豪情。

②教师朗读全词

③集体朗读全词。

4、这首词里有的句子已广为流传,成为千古名句。试把它们找出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三、把握主旨

这首词抒写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词抒写了词人想要力挽狂澜,热切希望恢复祖国山河的壮志豪情,表现了他深沉的壮志未酬的忧愤之情。

四、拓展延伸

两首词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虞美人》是婉约派的代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豪放派的代表。两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李煜的“愁”,是一个亡国之君独有的哀愁,刻骨铭心;辛弃疾的“愁”,是一个臣子无法实现的理想。

作为读者的我们,大多还不知道“愁”的滋味,可谓“少年不识愁滋味”“少年壮志不言愁”,将来遇到“愁”的时候,你会选择哪一种人生呢?

李煜,“天资聪颖”,写绝命词,选择死亡。

辛弃疾“可怜白发生”,一直在努力,但壮志难酬,无可奈何!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苏轼“鬃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有理想有追求,不抛弃,不放弃,努力实现,使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五、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第三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说课稿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从教材、教育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板书设计、教学评价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是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以宋词文学为主,涵盖了词的豪放派和婉约派风格。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念。辛弃疾南来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他的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高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词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是作者在江西上饶闲居时期的创作,是写给在抗金主张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陈亮的。

二、说教育教学思想

根据新课标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3、进教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著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

2、了解词的知识,当堂背诵课文。

3、紧扣“壮”品味词句。

过程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停顿,节奏与语气。

2.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词人面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四、说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品评鉴赏。

五、说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有一位英雄带骑兵五十人直闯有五万人的金兵大营活捉叛徒,英雄的故事荡气回肠,令人心驰神往。这位青年将军便是当时年仅23岁的辛弃疾。他不仅是一位驰骋沙场的爱国战将,也是一位杰出的词人。

1、词的常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大家看,写在最上面的破阵子”是题目吗?

不是,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沁园春”、“卜算子”一样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才是题目。

2、“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结合注释1,我们知道这首词是辛弃疾赋闲时写给他的好朋友陈亮的。我们知道,要理解诗必须先要了解作者。那有谁能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所涉及的辛弃疾和陈亮两个人?

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他出生在北方。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同时,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隆兴初,与金人约和,天下忻然,幸得苏息,独亮持不可。(《陈亮传》隆兴初年,南宋和金人签订和约,天下人都很高兴认为终于可以透口气了,唯独陈亮坚持不可。)

4、这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三、整体感知

我们知道文章有“文眼”,诗有“诗眼”,就是那篇文章或诗歌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字词或句子。对与词来说,我们姑且称之为“词眼”。这首词的“词眼”就在题目里,谁能把它找出来?

“壮”。这个字是本词的“文眼”,整首词都是围绕这个字来写的。大家能找出课文哪些地方表现了“壮”,这个“壮”字的含义又是什么呢?这两个问题我们梳理了课文后再来回答。

1、首先,先听一下录音,大家在书上注音;然后我请几位同学试着为我们朗读一下。

2、学生朗读,理解这首词的含义。

3、齐读课文。

(朗读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过程,它能帮助学生初步把握文意。先由自由读、个人读、齐读,师范读,教师作好朗读指导。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培养自主学习词的有效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多次阅读的基础上感知文意。小组内交流解决疑难。

师生共同赏析,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在这个环节,让各小组讨论,思考出答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启发思考。通过探讨解决问题组织学生自我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在学生回答结束以后,及时给予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4、赏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回:醒。

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醒后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之声。这时候作者回想梦中之事想到了下面的景象。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八百里:牛。(典故)。八百里分麾下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的顺序为“分麾下八百里炙”的倒装,分给部下烤牛肉,以犒劳出征的士卒。

五十弦:瑟,泛指乐器(典故:以前都有50弦,因三皇之一的泰皇受不了它发出的悲哀之音,才下令改为25弦)。

翻:演奏。

“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字改为“弹”字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翻”字写出了战歌嘹亮,乐器轰鸣的热烈场面;如用“弹”字代之,就表现不出这种气氛。

“秋”仅仅表示这时是秋天吗?

明确:不,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饱餐一顿,琴瑟演奏出北疆苍凉的乐曲。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军队正在检阅准备出征。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这两句是宽泛对偶,这样看来与“如”字相对的“作”字是什么意思?

明确:作:像。这个字古今词义不同要注意。的卢: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霹雳:弓弦的响声。

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使人心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君王的天下事是指什么?统一国家。

多想完成君主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一世乃至死后的英名。可惜白发已现两鬓。

5、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明确: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6、作者写这首词有什么用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这首词托名为安慰朋友,实则是抒发词人自己对青年时代抗金的战斗生活的念念不忘之情,以及坚决恢复中原,建功立业的壮志,还有壮志难酬的悲愤。

7、如何理解这首词?

明确:这首词是词人爱国词篇中的代表作之一,虽是为鼓舞爱国壮士、好友陈亮而作,但更是自己心志的流露。词人以早年战斗生活为基础,融梦境幻觉为一体,描绘了一幅爱国将士驰骋沙场,雄伟壮阔的场面,全词内涵丰富,造语豪壮,结构谨严,构想奇特,以梦境贯穿上下片,自出机杼,情感雄奇高昂。末尾“可怜”一句将感情一落千丈:词人的功名只能是在醉里和梦中实现。理想和现实形成极大的反差,有力地突出了词人的悲愤。

四、小结全文

全词从想象着笔,描绘了理想中的抗金队伍和战斗场景。全词在感情基调上是雄壮高昂的,而结句又是悲凉低沉的。前后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种抑扬法赋予了本词特有的艺术魅力,有力地表现了词人满怀壮志而志不得伸的苦痛。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这首诗。

2/如果你是辛弃疾的挚友陈亮,看到这首词后,你会对辛弃疾说些什么?以此为主题写一篇300这左右的文章。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功能是简要全面的概括教学内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沙场秋点兵——豪迈场面(志士热情)

可怜白发生——冷酷现实(朝廷冷漠)

七、教学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目标指引着教师教的活动,也指引着学生学的活动。学生正确掌握了本词的思想内容,对词人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能及时了解并熟悉课文,所提出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巩固原有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但具体的课堂教学还要根据当时的情景调整。

总结一下,本课的教学有以下特点:

1、全新引入,调动积极性。

2、师生互动有效教与学

3、愉快教学,能力提高。

第四篇: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堂实录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课堂实录

广东加美学校 吕才茂

师:上课,同学们好!国庆假期前我们学习了第25课词五首,说到词,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有关词的一些知识,词与古诗在形式上有哪些不同?

生:预设:诗有严格的韵律和字数要求;词是长短句,只需按照词牌平仄相对即可,有时一个字也可自成一句。师:讲得不错!词有不同的词风,一般来讲词风分哪两类? 生:婉约派和豪放派

师:你能背一首我们之前学过的婉约派的词吗?(生背)师:掌声鼓励!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其中的另外一首。请同学们看黑板,“破阵子”是题目吗?(不是)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师:不错,字正腔圆,而且声音很响亮。读了课题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生:预设1:我发现这是一首“壮词”

预设2:辛弃疾和陈同甫是好朋友,是辛弃疾写给陈同甫的。

师:你想了解陈同甫和辛弃疾吗?(出示课件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师:齐读。小结:可以看出辛弃疾和陈同甫在政治上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想必大家课前查阅了很多资料,我在这里不再拓展。

师:刚才,有同学说这是一首“壮词”,那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由的“吟诵壮词”(出示课件2)看好要求:字正腔圆读出节奏,有板有眼读出豪情。(学生自由读完一遍即可)师:谁会读?举个手。(生读)

师:读得很好,但老师要提醒你:(课件3)“挑”“麾”“弦”“的”这几个字音要读准。再来一位。

师:音色很好,能稍微慢一点会更好,(课件4)我建议你把“八百里”跟“分”之间的停顿拉长一些,后一句“五十弦”与“麾”也是一样。(来,你超越他)

师:掌声送给他。读得字正腔圆,也读出了节奏。不过在感情基调上似乎和我们的古人还有点小小的差距,你们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先生介绍的寿镜吾老先生读书的样子吗?摇头晃脑、有板有眼,这样才能读出豪情。下面请听老师读。

师:掌声在哪里?(谢谢)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好一个“可怜白发生”啊!读得太好了!刚才读课题的时候,我们有个发现,这是一首“壮”词,这个壮在文章的注解中作何解释?(生:雄壮)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去文中找找,哪些语句体现了它的“雄壮”?说说你的感受。(可以互相探讨,等会我们一起交流)(出示课件5)师:可以交流了吗?

生:预设1:“醉里挑灯看剑”一句体现了雄壮。

师:说说你的理解。生:看到了一位将军深夜酒醉之时,还一次又一次地拨亮灯火,久久地端详着曾伴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他虽然赋闲在家,但重返战场的雄心壮志不减)

生:预设2:“梦里吹角连营”这句体现了雄壮。

师:说说你的理解,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生:梦醒时仿佛听到了连绵不断的军营里响起了一片嘹亮雄壮的号角声。生:预设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句体现了雄壮。

师:说说你的理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生:看到了将军把大块的烤牛肉分给将士们吃;军乐队奏着高亢激越的边塞战歌,以助兴壮威。(补充:“炙”的古义;“翻”能否换成“奏”?)师:哪两个字最能体现“雄壮”。生: “分”“翻”分吃大块的牛肉,大碗喝酒,奏嘹亮的军乐,充分体现了战士们出征前的雄壮场面。

生:预设4:“沙场秋点兵”这句体现了雄壮。

师:说说理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他检阅着各路兵马,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准备出征。师:“秋”“点”说明了什么? 生:预设5:“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句体现了雄壮。

师:说说理由。解释“的卢马”。你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看到了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看到了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击,看到了一时间凯歌万里,红旗招展。师:想象得不错,让我们用朗读把这激烈的战斗场面演绎出来。

生:预设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句体现了雄壮。

师:这句话怎么体现了雄壮?“天下事”指什么事?看注解。作者视天下事为己任,想建功立业,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或者说有一颗?(雄心壮志)

师:同学们,这一句的雄壮体现在叙述的内容是军国大事,表达的感情是作者的雄心壮志,来,我们用朗读把作者的感情演绎出来。

师:刚才我们把体现“壮”的语句交流了一遍,现在我们来梳理一下:(课件6)

板书:军营生活:醉里、梦回、分、翻、点

战斗场面:快、惊

雄心壮志:了却、赢得 师:这就是这首词为什么称之为“壮词”的原因,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句和第八句连起来读,读出这种雄壮。(生齐读课文前九句)

师:好一个“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啊!作者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天地可鉴,可为什么还要说“可怜白发生”呢?哪里看出他“可怜”?(出示课件7)板书:可怜、白发

生:因为他没有“了却”没有“赢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再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说明他所描述的军营生活和战斗场面都不是现实的,只不过是他的梦想而已。

师:是啊!同学们,梦想也罢,回忆也罢,终究不是现实。那辛弃疾的满腔爱国之心只能成为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想,同学们,你觉得这句话还能读得雄壮吗?(板书:悲壮)是啊!来,齐读这句,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你对这句的理解。师:“可怜白发生”,辛弃疾可怜的仅仅是自己不能上战场施展他的抱负吗?不是的,他可怜权贵阔佬们逃到南方后过着“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奢靡生活;他可怜南宋朝廷“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种种丑态;他可怜北方的民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绝望啊!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我们看到了这位失意英雄的无奈,他身为将军,为什么不去解救北方的移民呢?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8)师:同学们,在那个苟且求安的朝代,辛弃疾空有一腔报国热血,他壮志难酬,所以他只能借酒浇愁、抚剑长叹。这是一位悲壮的失意英雄,让我们怀着一颗崇敬的心,用我们的朗读向他致敬!让我们的声音更响亮些,让天下人一起为这位失意英雄肃然起敬!

第五篇:《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优秀教案

商丘市

初中语文参选优质课

教 学 设 计

虞城县站集镇三中1

卢喜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词句的意境 2.细细欣赏,理解词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领学生回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师生齐声背诵后,直接导入课题。(板书词题)二.析题

1.分辨词牌和题目

2.问题:读词题,你发现了什么?

a.词是辛弃疾写给陈同甫的。(明确辛、陈二人志同道合的关系)

b.这是一首壮词。(设疑:何为壮词?)三.初步感知——朗读

1.出示要求。生读。师及时点评纠正。(易错点:“的卢”的“的”为四声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节奏)2.配乐师生共同诵读 四.品味“壮词”,想象画面。

思考:在朗读中,你觉得那一句最能带给你雄壮、豪放的感受?为什么?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想象?

生自由回答,师点评。

预设:1.“八百里”句的对偶,炼字“分、翻”,极力宣染了军营生活的热闹。

深入引导:将士们为何要喝酒吃肉,奏乐歌唱?

2.“马作的卢”句的比喻,炼字“快、惊”,用典极力渲染战斗场面的激烈。

3.“了却”句的豪情壮志。

4.“梦回吹角连营”:满天的厮杀声。5.“沙场秋点兵”:“秋”字的肃杀感。

小结: 这首词无论从题材、语言风格还是表达的感情都堪称壮词呀!辛弃疾不愧是豪放派大家呀!再次诵读。五.交流探究,领悟“可怜”

小组讨论:“可怜”一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出示本首词的背景材料和《永遇乐》深入探讨、及时板书:梦 可怜

延伸:在南宋,“可怜”的还有谁呢? 六.赏析“醉”

同桌交流:作者为什么要“饮醉”?(板书醉)

闲居的作者为什么忧心?

出示《题临安邸》,(词人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七.提升主题。

雄壮?——>悲壮!八.课堂总结:

可悲江河碎,可恨君臣昏,可怜英雄梦……华发早生的辛弃疾,以他的这首豪放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今天我国的钓鱼岛、南海诸岛时刻受到邻国的觊觎。同学们虽不必纵马疆场,但一定要牢记:为中华民族之复兴而读书!板书设计: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梦——可怜

悲壮 教学反思:

辛弃疾的这首诗词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直想为这首词上一堂酣畅淋漓的课。我认为好男儿定要有国家民族之大志,而不是儿女情长,可是现在的中学生不知受了什么风的影响,大多安于现状,只想平平淡淡的生活,胸无大志啊!我想用这首词的教学来触发学生们的爱国情,点燃它们的斗志。因此,我没有把教学重点放在诗词的写法上,而是深入词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杀敌立功的心情,报国无门的悲愤,借酒烧愁的无奈……并且我由此触及到了岳飞、陆游,让学生们无形的感知到:天下尽英雄,我辈岂当懦夫!只是由品味壮词到探究可怜的过渡,我总觉得不自然、不流畅。教学环节讲究环环相扣、水到渠成、科学严谨,可是我总是处理不太好,这也是我教学最大的弱点。那就努力努力再努力!

下载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