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门家中学中学综合实践课程规划及实施方案
小门家中学中学综合实践课程规划及实施方案
2015年1月
以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前提,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目的,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组织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突破口,以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为原则,积极探索,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认知自我。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该课程的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重大改革。为了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课程目标,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1.遵循《初中课程方案》的精神及初中综合实践课程标准的原则和要求,体现内容上的联系性和实施上的独立性。
2.课程编排应立足于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3.课程编排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等。4.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5.课程编排应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爱好、兴趣和需要所选择的内容和活动方式。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
(一)学生层面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比较丰富经验。
2.初步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关爱和责任感。3.初步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4.培养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5.初步养成合作、民主、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教师层面
1.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学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从传统学科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主题活动中的策划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与发展,而且要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态度的养成和价值观的确立,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世界出发,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使他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得到不断提升。
3.改善教师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新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形成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学校层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这是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而特别指定的几个领域,并非是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全部。在实践中,可以以综合主题或项目将四大指定领域进行有机融合,彼此渗透。探索一条符合本校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综合实践活动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综合实践课程的操作模式和管理模式,改进教学观念,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改进我校的课程结构,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课程文化和校园文化并逐步呈现特色。
三、课程资源的挖掘
(1)立足校园生活,挖掘实践资源
多年来,学校组织了许多活动,如春(秋)运动会、科技节活动、读书周活动、艺术节活动以及各种内容的班团主题活动等,这些传统的活动长期根植于学校,我们可以从这些活动内容上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颢。
也可直接将学校的各类活动作为主题。如学校的毕业典礼活动、春(秋)季运动会,3月的学校安全教育周活动等。
可以开展 “我是小编辑”的综合实践活动。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组合,进行办报合作实践。办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手抄报。例如,办“环保知识小报”,“数学知识报”,“语文学习报”等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如开展《亲近校园植物》、《文化上墙我出力》、《我为环保校园献一计》等。(2)立足学生生活,丰富实践资源
学生的生活充实而精彩,他们中有许多资源待我们去开发。广泛借力,可以“淘”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深受学生欢迎的课题。
在学科学习中引导学生的发现主题。学习生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科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同样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英语中有些单词是缩写,衣服标牌上的S、M、L、XL是不是英语的缩写呢?是哪些单词的缩写?”等,这些问题是学科学习的延伸与拓展点。
在各类活动中,引导学生生成主题。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是学生产生问题的沃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学校的各类传统活动,发现其中的问题。如在体检活动中,高年级视力有所下降,问题出在哪儿?我们是不是近视了?什么是假性近视等。
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布置学生开展自己感兴趣的调查活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调查。”什么样的节目对中学生的成长有利?每天看多长时间的电视最好等。
增强学科活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结合生活现象,如风力发电、河矿资源利用、冷库保鲜等也可延伸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给学生提供一个时空,让他们研究。(3)关注社会生活,生成实践资源
随着近年来“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现代效益农业,特色农业发展迅猛,渔业、种植业、养殖业发达,农业科技含量高,因此,要十分注重开发和利用这独特而又丰富的地理资源和环境资源,立足地区的经济特色开发活动主题。◆引导学生从社会现象角度去发现问题。
农村学生并非生活的真空之中,社会上的赌博、迷信时时可见。而对这些社会不良现象,辅导老师要引导学生带着思考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从环境保护角度去发现问题
农村学生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对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只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环境,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问题:门前的小河怎么变黑了?果树为什么要定期打药?养猪大户把猪粪排泄到河道好不好?所有这些问题略作修改,就可以认为活动的主题。
◆引导学生从经济效益角度去发现问题
家住农村的孩子对自家种养业情况比较了解,一亩田种植什么?经济效益高不高,不仅仅是大人们时常思索的问题,也是孩子们比较关心的问题。如:种苹果和种葡萄哪项获利高?同样的蔬菜为什么不同季节会有不同的价格?等等。◆引导学生从农业技术角度去发现
让学生联系自家种养业,可以产生许许多多的技术问题,如:“为什么我家桃树只开花不结果?”“我家庭院里栽种的葡萄怎么不甜?”等。这都可以成为学生有兴趣的研究课题。◆引导学生从农具改革角度去发现问题。
农业生产工具已沿习了几千年的历史,只要在这方面多观察,多动脑,也不难能发现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怎么提高挖沟效率?(对铁锹的改进)怎样使除草剂喷洒不损害植物?(对喷雾药机喷头的改进)怎样提高套袋的效率?
结合学生家庭特点,在自家劳动中学生学会了给植物、蔬菜松土、除草、施肥,及时施药防治病虫害等。
(四)校内依托
1.金梦想校外实践基地。
2.乡村学校少年宫(各种社团活动)。
3.军训、开学迎新典礼、毕业典礼、心理健康教育、远足拉练、安全演练、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美食节等。
四、课程管理
成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从整体上布置、协调、管理、评价综合实践活动工作。专设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工作小组,具体负责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工作。设立家长委员会,本着家校联系的思路,拟聘请教研室教研员、学生家长、社会中知名度较高的人为校外辅导员。为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有效实施,我们构建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载体,以“参与、体验、分享、快乐”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运行机制。1.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魏彦文 温孚利 副组长:陈志平、门泉航、于波 职责如下:
(1)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制定教学计划,安排课时、师资配备和教学(或活动)场所。(3)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指导。(4)建立学生综合活动实践课学习档案袋。(5)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进行评价、考核。(6)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课题成果进行评价。2.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落实工作小组成员:
组长:王树相、门泉航、孙春源、姚明田、陈宗剑、巩殿春 组员:各班班主任、课程教师、指导教师 教研中心:于波、王江、杨俊杰 职责如下:
(1)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日常管理,确保每位学生参与课程。
5(2)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3)协助教研中心建立“综合活动实践活动档案管理”。(4)审定课题或活动计划。(5)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6)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定。
五、课程实施
(一)研究性学习1.课程安排
按照学校的要求,三年内学生须完成3个课题的研究,其中初
一、初
二、初三分别完成1个课题。2.组织形式
(1)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课程的实施,在课程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每组5—10人组成每班组成5—6个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2)根据实情小组确定课题,班主任老师进行指导。(3)每位指导老师一般指导1—2个研究性学习小组。
(4)小组推荐小组长一名,组长根据每个人的条件,安排具体分工,明确任务。3.实施步骤(1)理论指导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比较薄弱。所以刚开始我们并不急于让学生直接研究,而给他们提供一些当前学科知识的背景和教会他们如何进行科研的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初始阶段先上理论课(研究性学习基础):研究性学习意义和如何选题、研究方案的设计和开题报告、研究过程与方法、研究课题的结题与展示。
6(2)发动全校教师为“研究性学习”出课题,以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根据教材的内容,帮助学生选择研究性学习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选择教师提出的课题,也可自己确定研究课题。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进行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3)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方案。指导教师及时指出研究方案中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手段(展板,实物投影,多媒体展示软件,录像,实物,照片)来阐述自己研究设想和方案。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创造,创新的思维方向引导,鼓励学生多突破,多创新。
(4)学生实施研究,教师指导研究。对于研究阶段,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地从事研究,教师角色必须转变,不再是学生研究的指挥者,而是学生研究的督促者、服务者,指引者。学生实施研究过程中,学生每次活动都必须认真填写《记录表》,并定期与指导老师见面,指导老师通过学生介绍和小组活动记录,随时了解他们的研究进展,并相应提出针对性指导。对于学生外出调查,指导教师还要做好道德品质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5)成果展示,综合评价
学生完成研究成果后,教师要及时总结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快乐币)。对过程性的材料要及时存档,将学生的成果在班内或校内进行展示,以此增强学生的荣誉成就感,也以此鼓励其他学生研究的积极性。
(二)社区服务 1.课程安排
社区服务学习活动分别安排在初
一、初二两个学年进行,每个学年分别完成3个工作日活动时间,社区服务的形式与内容可以灵活多样,如校内外志愿者活动、新农村建设活动、宣传教育、帮贫助困等。2.组织形式
(1)采取个人活动与小组活动结合的形式。
(2)由学生个人或小组向班主任提交“社区服务活动设计方案”,经班主任审核后,上报政教处,批准后,在班主任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服务活动。
(3)在学生进入社区服务之前,学校政教必须与学生参与服务的社区管理机构,通过不同方式取得联系,以便争取社区的支持。为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
7(4)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社区服务活动进行总结,通过总结,加深体验与感受。3.成果评定
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每学年不少于3个工作日,学校根据学生提交的有关参加社区服务的方案、活动记录、社区管理机构评价、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评价、小组成员或同学评价等材料,进行评定。
(三)社会实践 1.课程安排
社会实践的形式可多样化,学生四年中至少要有两周时间参加学校统一安排的社会实践活动,至少要有一周时间(合计)参加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2.组织形式
社会实践活动课由学校或级部组织,一般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1)活动前的相关培训与教育。培训内容主要是社会实践课程的组织要求、学习要求、活动方案的设计、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的一般步骤等。同时根据社会实践课的开放性特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
(2)选择活动内容与制定活动计划。除军训活动由学校统一安排外,其他活动都要由各社会实践小组根据本组共同意愿,先选择活动内容,并根据活动内容制定活动计划。交班主任或指导教师审查后再进行实施。
(3)活动的实施。各社会实践小组围绕选择的活动内容,按照活动计划认真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服从实践单位的管理和领导;二是服从班主任或指导教师的管理和指导;三是小组内搞好协作;四是认真作好活动记录。
(4)参与交流。当一项活动圆满结束后,各小组在班主任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撰写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报告。同时小组内每个成员都要提交一份活动小结或体会文章。小组成果报告在班级或年级交流,个人的活动小结或体会文章在组内交流。3.成果评定
由班主任或指导教师根据小组成果报告和个人的活动小结,进行评定并存放档案袋。
1.对学生的评价(1)档案袋评价
我们给每个学生建立“学生档案袋”(学校统一配给),档案袋的内容包括:收集整理的文献资料、创新设计和想法建议、调查日记、原始数据、调查报告、活动照片以及评价等资料,档案袋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装入材料,除上述材料外,学生还可以把参加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资料认为该装的都装进档案袋,这些都记录着学生成长的足迹,既让学生通过对比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感觉,又作为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参考。(2)表格式评价
评价以自评为主,通过描述性评价反映学生和教师的进步情况。附5:学生评价表
小门家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个人评价表(时间___年__月__日)活动内容
班级
学生姓名
评价标准 自我评 家长评 同伴评 教师评
参与合作的态度 积极与他人团结协作。
能与他人合作。
基本能与他人合作。
发现探索问题的能力
善于思考,能发现并解决活动中提出的问题。
能按要求解决活动中的问题。
基本依靠别人解决问题。
收集处理信息的态度
经常主动收集有关资料,及时整理、归类、存放。
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做好整理、归类和存放。
参与收集资料,有资料可查
完成作业的态度
按时完成各类作业,且质量较高。
完成各类作业,且有一定的质量。
完成各类作业。
综合评价
注:评价可以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为A代表非常好;B代表很好;C代表较好;D代表一般。2.对教师的评价
(1)表格式评价。我们通过下列表格尝试对教师进行多元评价: 附6:教师评价表
亲爱的老师们,紧张而忙碌的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回想我们所开展的系列活动,一定有很多收获和体验,请大家记录下来,这是我们成长的足迹。
姓名
所任学科
评价时间
我的收获
对自己的综合评价
学生们对我的评价
家长对我的评价
同事们对我的评价
领导对我的评价
我今后的打算
(2)建立教师个人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教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计划;
◆教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记录(如何指导学生组建综合实践活动小组、选题、制定方案、实践活动、总结提炼成果等);
◆教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总结材料(教学案例、随笔、论文等获奖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考核情况。具体考核细则如下:
(3)“四个一”评比活动。我们学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基地的建设,每学期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公开课评比,一次论文撰写评比,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评比,一次学生小论文评比。学校对先进的课程管理经验和活动成果以及表现突出的教师,经过考核评比,每学期按15%的比例评选出优秀指导教师,发给荣誉证书,绩效工资里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万店镇中心学校
“随州市初中教育科研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 序
言
教育科研是学校不断前进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只有走教育科研之路,才能有所创新,才能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根据《随州市教育科研基地申报表及随州市教育科研基地建设评估方案》的有关规定,市教育局组织了教育科研基地申报工作,在我校积极申报、区教研室初选推荐、市教科研基地评估检查组考察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万店镇中心学校为随州市初中教育科研基地。近年来,万店镇中心学校确立“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策略,围绕着课堂教学这一核心,开展了“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的课题研究,推进教学、教研、科研一体化,提高了教科研的实效性,磨练了一批教科研骨干,促进了万店镇中心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为了有效地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战略,进一步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学校将以创建随州市教育科研基地为契机,创新教研管理网络,开展“构建高效课堂”课题研究,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交流与研究,打造一批教育科研的骨干教师,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全面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基本思想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领全校教研工作。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工作的载体,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不仅有利于全校教科研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持续、稳定、深入地进行,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把教师组织发动起来,增强教科研工作的吸引力和群众性,引领学校教师教科研水平在普及中提高。我校将根据学校工作的特征,从管理、德育和教学三个方面进行课题研究,以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1、以“构建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探索品牌学校建设的路径。
2010年,学校基于自身的发展,开展了“提高课堂有效”的课题研究。2013年,学校成功申报随州市初中教科研基地,学校将以创建随州市教育科研基地为契机,创新教研管理网络,开展“高效课堂”课题研究。在课题的引领下,学校将围绕“建项目,创特点、树品牌”三个阶段,从“明理念,找准学校品牌的定位;育名师,打造品牌教师队伍;创管理,构建品牌学校保障机制;实教研,落实品牌质量的内核;求融合,拓展品牌传播途径;借形象,亮化学校品牌特色”六大策略,进行品牌学校的建设。
2、以“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课题,加强学生德育工作。
围绕“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国家级课题,我们将重塑课程,开设习惯养成课;再造课堂,将课堂习惯培养作为教师课堂教学评 估中的重要一项,并注重合作学习时其它行为习惯的培养,同时,修订各学科教学常规,要求学科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道德、思维等行为习惯养成的渗透;开设“班主任论坛”,“教子有方家长会”,“我的教育故事”等形式,丰富教师育人的内涵,提高教育水平。
3、跟进式校本教研为载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每学期各备课组围绕本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把问题转化成研究的课题,以课例的形式,按照“备课——上课——评议——再备课„„”这样多轮跟进式研究,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
全面提升学校教科研工作实效,引导教师进入教学研究状态,引导教育进入变革状态,优化学校办学质量,创建一流的市教科研基地。
(二)具体目标
1、培育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通过科研基地的建设,引导教师高标准、高质量开展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和能力,培育一支学者型、科研型教师队伍,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具体指标:培养省级特级教师1名、骨干教师15名,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0名,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占教师的比例达15%。将教师的优秀教科研成果编辑并出版《教师论文集》。
2、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基于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把问题转化成研究的课题,在科研基地的建设中,把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让科研扎根于基地学校,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我校将把“构建高效课堂”作为教科研课题进行课题研究,从而形成有个性的学校文化,创建学校特色。
3、发挥基地辐射效应。通过科研基地的创建和管理,积极探索一条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办学策略,在与区域内学校的交流与研讨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本地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
4、学生成绩明显提升、学习习惯形成。学生学习成绩合格率85%以上,优秀率20%—35%,到2016年力争使中考成绩达第一批次线的学生人数达到50%以上,学生身体健康素质98%,达国家标准。工作策略
(一)基本建设
1、构建教科研管理网络。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成立教科研领导小组,在分管校长的带领下,由教务处全面负责学校教科研工作,并下设领导评审小组、中心教科组(成员由各学科教研组长兼任)、年级组(成员由各年级组主任兼任),实行分层管理、分类提高、逐步推进。推行年级组负责制,由年级组主持课题的研究,给予协调指导和帮助,形成教务处-----年级组-----课题组成员三级科研管理网络。
2、健全教科研管理制度。
(1)完善教科研激励机制,每学年根据学校、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状况,不断完善相应的教科研奖励制度。
(2)建立健全科研常规制度。
a:例会制度。课题例会每月一次。会上首先由教师通报本学科本课题本月研究重点是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研究所取得的效果怎样?研究中有什么困惑?以及下月的研究重点是什么?等,以起到横向交流,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作用。
B:沙龙制度。以“青年教师主动发展共同体”为载体,举办沙龙活动,活动每周一次。可以自己学习所得进行交流,可针对某一实验问题作理论上的阐述,或以自己的实践印证、说明某一实验思想;可就某一专题进行辩论。沙龙形式可以为会议形式,也可为网上形式。
(二)推进校本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建立四项制度
建立理论学习制度,引导教师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培养理论思维。理论的指导是促进 16 教师专业提高的有效保证,这种理论学习,更加指向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建立对话交流制度,进行信息的交换、经验的共享、深度会谈、专题研讨。
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既有同事间的互助与横向支援,又有专家和名教师的纵向引领。
建立校级“首席教师”评审制度,对于在教科研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个人授予“首席教师”称号,并予以物质与精神奖励。
(2)确立三个层次 个人层次——自我反思。教师针对本班本学科教学试行新方法,并将自己的新观点转变为行动。让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状态下研究。
小组层次——同伴互助。学校将组织相关教师组成专题研究小组,开展专题研究,对“身在其中”的教育行为不断反思,提出矫正意见,使之更符合教育科学,更符合教育理想。集群层次——专业引领。邀请专家、专业研究人员、教坛新星和骨干教师等组成的较为稳定的研究队伍进行集体研究。发现教学中的亮点,抓住问题的症结,并给出建议。(3)落实三项工作
1、坚持校本研究。把“开展自己的教研,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作为学校和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坚持常规教研和课题研究两手抓。常规教研全员参与,是学校教科研的“面”,课题研究具有引领带动作用,是学校教科研的“点”,点面结合,坚持群众性、指导性、实用性的统一。
3、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大力倡导行动研究和案例反思。课堂教学研究应始终成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着力点。教科研工作要紧紧围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的中心任务,务求实效。在教科研方法上,突出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强化反思在教师教科研中的作用。
(4)抓好教科研工作的三项流程管理。(1)、目标管理。每学年初,要求各课题组根据各自特点制定好的阶段性研究目标,各教师也要相应根据各学科特点,确立各自的教科研工作研究目标,围绕各自研究任务与主题,联系实际确定各自的研究子课题。(2)、过程管理。教研室根据研究过程适时进行督查指导,激励促进教科研工作,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督查:(1)教科研课题方案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2)研究过程记录及材料积累是否完善;(3)研究效果如何;(4)教科研阶段性成果的推广。(3)、评价管理。学校根据年初制定的教科研工作目标,对教师的教科研工作进行专项评估,采取过程管理和结果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评模式,评估结果纳入教师工作综合量化考核中,并作为教师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对教科研工作取得一定成果(包括进行课题研究、论文发表、获奖、学术交流等)的教师,根据学校奖惩细则进行奖励。(5)抓好教师的培训与提高工作。
(1)加大对学校教师培训力度,有计划开展教育科研专题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努力建设教育教学水平高、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教育科研骨干队伍,带动全校教师投身教育科研,提高科研素养。
(2)定期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校作学术报告,为教师举办教育科研的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3)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理论,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竞争与考评相结合,强调自我培训。
(4)积极为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到教育科研成果显著的学校参观学习,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
17(5)组织教师撰写论文(案例),鼓励教师投稿,发表自己的作品,并给予奖励,教师优秀论文及时编入《教师论文集》。
(三)培养科研骨干,提升课题研究挡次。
提倡各教研组教师能根据年级、学科教学和学生的实际问题,确定学期教研专题(子课题)。积极开发网络的科研功能,使之为科研服务,成为教科研的重要辅助手段。
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在主要研究人员中开展“六个一”活动:期初制定一份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每月填写一份‘课题研究情况表’,及时记录实验中的成败得失;每月参加一次教科研例会,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主研人员每学期围绕承担的课题上好研究课;期末要认真总结在课题研究中的经验、教训,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经验论文及案例等;每月向课题组提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四)建立教育科研激励机制
充分肯定广大教师所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对于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领导和教师给予表彰,对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的教师在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职务评聘、绩效考核中给予一定加分,同时给予适当奖金。实施保证
1、理念保证。全体教职员工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育人的理念,加强教育科研理论学习,坚持“读书、实践、反思”,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时间保证。学校校长办公会、行政会必须有足够的时间专项讨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教务处应有足够的时间加强规划实施的研究;各组室应确保教科研时间,提高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水平。
3、制度保证。
(1)为实现教育科研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将建立和完善《万店镇中心学校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万店镇中心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万店镇中心学校教科研活动管理制度》、《万店镇中心学校名师、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培养计划》、《万店镇中心学校教育教学成果与教育科研成果奖励方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考核制度》、《万店镇中心学校先进教科研课题组和积极分子评选方案》等规章制度。
(2)开发和建立教师教科研电子档案,从课题立项、参加活动、参研态度、研究任务、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做到课题有立项、过程有记载、绩效有考核、成果有肯定,从而调动教师科研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并实现学校科研信息的电子化管理。
4、经费保证。对教科研专项资金投入每年不少于2万元;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及活动经费、人员外出学习经费等保证到位; 教研组课题及个人课题,学校给予一定的活动经费; 对教师个人获奖论文参赛费、评审费等费用一律由学校予以承担;对名师、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校级“首席教师”外出学习考察等费用予以保障。
5、组织保证。聘请市区教研室专家为我校科研顾问,建立由校长领导,教务处执行,以年级组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骨干,全体教职工参与的教育科研工作体系。愿景预期
我们不要求迈很大的步子,但求迈出的每一小步都落地有声。如今,我校的科研工作已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课题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效,如何在已有基础上再上台阶,使我成为教科研品牌学校,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打算:
1.认真总结三年以来我校基地建设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的问题,加强文献资料的学习与研究,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2.积极参加区级以上的各项活动,如论文案例、个人课题、优质课、公开课申报评比等各种活动。我校的论文虽然参评率很高,获奖率也很高,但真正围绕课题所写的论文和案例并 18 不多,以后我们将在这一块加大力度。
3.今后我们将踏实开展课题研究,进一步整理课题研究资料与成果,争取顺利结题;结合课题研究,召开教科研工作现场会;认真承担并落实市教科研基地任务,争取取得好成绩。4.成果的推广与课题研究一样重要。我们力争基地建设规范化、科学化,加强科研成果管理,重视实验成果在校内外的推广与利用,让科研之花开得更加艳丽多彩。万店镇中心学校
阁巷中学校外德育基地建设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爱家乡、爱劳动、守纪律、讲文明”的好品质,拓宽视野,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建立若干校外德育基地。具体方案如下:
一、基地选择的原则:
1、针对性。利用的校外德育基地资源较多,但我们要分析我校学生的特点,要针对校务内教育的缺陷,有针对性地选择校外德育基地,已达到校外教育互补的实效。
2、有效性。学校的教育时间有限,校外教育要讲究效益,不能只是搞形式,要讲实效。
3、完整性。筹建的校外德育基地要有比较完善的可供学条件,要做到人员、地点、资料、计划四落实,落实的基地可随时让学生接受教育。
4、趣味性。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型的最佳动力之一。一般学生到校外活动,换一下环境,都有其好奇性,筹建的校外基地要适合青少年的特征,不要太死板、太枯燥,教育形式要多样化。可以让他们共同参与教育过程,把他们外出得好奇性,转化为受教育的积极性,已达到最佳教育成果。
5、安全性。校外教育基地必须在户外,安全系数不可能向校内那么高,要选择交通比较方便,危险性小的场所作为教育基地。
二、基地的选择: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及原则。我们选择下列单位和场所作为我校的德育基地。
1、高则诚纪念馆: 旅游文化基地
2、跳头金沙滩: 旅游文化基地
3、各村敬老院: 敬老爱老基地
4、阁巷榨菜合作社 劳动教育基地
5瑞安市革命烈士纪念碑 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三、基地建设:
1、每个基地落实专人负责,聘请校外辅导员专门进行德育教育:
2、这些校外辅导员负责建立基地资料,创建教育窗口,制定教育计划、接纳学生辅导教育。
四、具体安排:
1、每年三月、九月到 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为他们献爱心、送温暖、打扫卫生、整理被褥、洗衣服、表演文艺节目等。
2、每年春季组织学生外出实践观光,锻炼学生意志,与绿色交朋友、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每年春季、秋季开学,邀请交警中队队长为同学们讲述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让同学们知道“安全重于泰山”。
4、每年的四月、十一月,邀请派出所指导员、综治副校长、为同学们讲述有关法律知识。让同学们懂法、守法。
5、瑞安边防武警队我校共建单位。每学年由部队选派指战员为我校初一年段各进行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举办全校“英雄报告会”,开展国防知识教育和军民共植文明树活动,还聘请部队指点员担任我校校外辅导员,学校利用假期到部队举办学生干部训练班,组织观看技术练兵,操炮表演,还利用节假日开展双边慰问活动等等,进一步密切军民关系,增强学生国防意识和组织纪律性。
6、每年清明节,我校都组织师生前往瑞安市革命烈士纪念碑举行祭扫活动,缅怀先烈的伟绩,寓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于活动中,培养学生为祖国、为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的献身精神。
全学年九年级安排10课时,七、八年安排16课时,接受校外德育基地,进行完善我校德育网络,进行培养学生好品质,促使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
第二篇:小门家中学教研制度
小门家中学“大展示”课堂教研活动制度
1.每周四下午第二节课,学科领导和学科大组长在小会议室参加教研例会。汇报本学科一周的教研活动情况和下周的工作打算。
2.每个学科领导要在一周内走访本学科老师的课堂至少两次,对发现的典型课堂,及时汇报,学校将对典型课堂组织全校性的观摩活动。
3.对活动中出现的典型老师,学校将在全体教师会上邀请他给大家做经验交流,并吸纳为教研例会的成员。
4.每个月或时间段各教研组要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反思,各学科教研组长要谈经验、说困惑,并做好教研记录。
5.对优秀的课堂,学校将利用群体的智慧共同研课议课,让优秀的教师更优秀,打造校级骨干教师、市级名师。
6.发挥优秀的教师的辐射作用,要求优秀教师进行一帮一的互助活动,带领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7.教研组长静心教学、潜心教研、多进课堂观课、评课,让本学科“大展示”合作高效课堂常规常态运转,提高教学质量。
小门家中学
2012.12.12
第三篇: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定稿
茶亭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茶亭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二、课程实施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联系自然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和相关内容的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获得参与专题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切身体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实践技能,培养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学会合作与分享、尊重与欣赏,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生活态度,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的内容和实施办法
第一部分: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
研究性课程在内容上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要有效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紧密结合各地区和学校的实际开展学习、研究。无论学生确立的探究课题是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还是自我问题,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中都应对自然、社会、自我三者作整体关注,充分挖掘研究课题所具备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自我因素,努力实现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整合。大概分类如下:
(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人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会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踪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5)跨学科综合类:主要是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角度提出的,与中学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是需要多学科参与的、有助于了解当代前沿科学的综合学习课题,如遗传与化学、纳米技术、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基因工程与克隆技术、产权经济、组织行为等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新事物的研究课题。
2、课程特点
(1)开放性
实施主体开放(师生、专家、家长);
活动时间开放(分散与集中课时双结合);
活动空间开放(教室、学校功能室、校外厂企、街道、景观等);
学习内容开放(学科、社会、生活、课题、活动设计……);
学习手段开放(读书、上网、社会调查、实地考察、讨论等);
研究方式开放(参观、访问、观察、调查、实验、资料收集);
成果表达开放(论文、报告、方案、展品……)。
(2)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在学习方式上表
现为:学生“自由结合、自主选题、自主探究、自我评价”。
(3)探索性
研究性学习从研究范围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研究过程的安排、研究方法的采用、研究成果的表现,都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究”完成。
(4)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板块之一,说明它的特征是实践性,而且在学习内容上看,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实践、科学和生活体验的联系。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研究学习的实施步骤
1、培训教育。特别是对于七年级学生,由于很多都是第一次进行研究性学习,学校可通过讲座,课堂教学,网站,板报等多种形式,就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培训。在每次开展活动前进行安全、礼仪、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2、选择课题。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提倡课题的综合性、社会性、探究性、开放性、独特性;强调课题的需求性、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鼓励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是文献研究、观察报告、项目设计、科学实验、社会调查、问题追踪等。
3、制订计划。课题小组确实研究课题后要填写课题实施方案表格,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背景说明、课题的意义与价值、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老师、研究目的与计划、活动步骤、活动场地与器材申报、预期成果等。
4、搜索资料。根据计划,各成员承担自己的职责,通过图书查询、网络搜索、参观访问、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建议学生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可进行录像、摄像、录音、下载等。
5、整理总结。对搜集到的各种资料,研究小组一定要进行讨论和分析,各成员都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然后对资料做出处理,如发现缺少材料,可继续进行搜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通过不断的整理、分析、验证、提炼等,形成课题成果。课题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小论文、项目设计、实验报告、科技作品等。
6、交流评价。
各班每个课题组把自己的成果以各种方式在班中进行展示,同时学生小组展开互评和指导老师进行评定,并推荐出优秀课题参加级的优秀成果展示。
第二部分:社区服务课程内容
社区服务属义工或志愿活动性质,要求学生以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到服务社区的各项活动领域中,多方面体验并认识服务对象,应用所学的知识,提供各种对社区有意义的服务,不断增强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包括:
1、社区宣传教育活动,如
(1)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活动及系列主题宣传日活动;
(2)所在乡镇、街道居委(村委)文化管理、文化宣传,布置文化宣传长廊、展版,进行文化咨询;
(3)进行城乡科技、科普宣传活动;开展城乡文体活动;
(4)组织同学在所在乡镇、街道开展文化宣传,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破除迷信。
2、社区环境建设活动,如
(1)城乡环境卫生,城乡绿化、美化工作;
(2)负责所在乡镇、街道、村委、公园、学校等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管理;
(3)负责所在乡镇、街道、村委某一道路、厕所公共清洁卫生管理;
(4)担任所在乡镇、街道居委政管理助理,帮助维护街道卫生、清理牛皮癣;
(5)城市交通秩序维护活动;
(6)担任所在乡镇、街道居委街道交通管理助理,协作交通管理。
3、帮贫助困活动,如
(1)进行社会福利院的“爱心接力”,为所在乡镇敬老院孤寡老人提供服务;
(2)开展扶贫捐赠活动,为所在乡镇需要帮助的老弱病残提供服务;
(3)中小学生假期学习或活动辅导,帮组有困难的低年级学生;
(4)担任所在乡镇、街道学习困难学生校外辅导员。
4、行业辅助性活动,如
(1)为社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者服务;
(2)在公共活动场所(如公园、图书馆)参与管理服务;
(3)担任所在乡镇、街道某一企业管理助理或义务监督员;
(4)在厂家或商家的产销旺季进行帮忙;
(5)支援农忙等。
社区服务的实施程序
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纪守法,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我校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内容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接触的生活世界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活动要坚持“就近”原则,注意活动的主体性、可行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
3、精心规划。学生必须首先联系好将要前去服务的地点或单位,制定活动计划,报告家长、班主任或指导教师,填在《茶亭中学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卡》。家长、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要对活动的计划与地点进行考察分析,并对服务活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社区服务活动要在家长、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认可并签字表示同意的情况下方可实施。
4、活动实施。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接受服务区负责人的领导。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要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每项服务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必须认真填写《茶亭中学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卡》,可收集一些活动相片,还应该撰写一些有关活动的经历、收获、感受或体会等内容的文章。
5、总结交流。每学年各班级安排一次社区服务活动的总结交流。交流的内容应有《茶亭中学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卡》、相关材料证明如一些介绍活动过程和体会的文章、活动相片或录象等。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
6、学生汇总每项社区服务活动的原始材料,把填写的《茶亭中学学生社区服务活动记录卡》及相关材料证明(如一些介绍活动过程和体会的文章、活动相片)粘贴在一起装订成《茶亭中学社区服务登记手册》上交,由学校组织考核评分。
第三部分:社会实践的内容
1、军训:这是一个必修项目,也是社会实践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2、参观、访问和调查活动、社团活动:可以郊游,参观人文景观等;可以到德育教育基地参观考察,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等;可以抓住社区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环保、国情民情调查等活动;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的调查;访问则一般以国家或地方政府机构、政府官员、特殊人物、特殊群体等为访问对象。
3、班级值周活动和校内劳动。
活动实施的过程
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规,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内容选择与活动规划。除军训项目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并形成社会实践小组,聘请指导老师,联系好将要前去实践的地点或单位,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并在小组活动计划的基础上制订个人活动计划。将小组活动计划和个人活动计划报告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并征得他们的同意。
3、活动实施。新学期开学的第三周召开开题报告会,组成活动小组,确定活动主题,明确成员职责,制订活动计划。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服从实践地负责人领导,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要记录活动过程和活动心得。
4、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完成社会实践的报告。个人写出活动小结及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感受等,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每班推荐最好的一个活动小组参加级组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汇报,评选出10个活动小组参加学校举办的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汇报交流大会,评选出优秀活动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时间安排在初二第二学期期中考后(5月上旬)。
5、评价考核。小组和个人提供相应的材料,由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进行初步评,然后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进行终评,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进行学分认定,教务处完成学分登记。
四、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叶清华校长
组员:教务处、教研处、政教处、团委、总务处负责人及科组长、年级组长
综合实践活动由下列部门和机构进行管理:教务处、教研处、政教处、团委、总务处、备课组、班主任、科任教师,由以上相关人员或代表组成的课程学习指导中心,对学生进行指导。各部门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使课程实施规范化、科学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力求使课程顺利进行。
五、教学的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中除应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应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体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2、开放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创设十分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在时间的安排、主题的确定、方法的运用和成果的表达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习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
3、实践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有丰富材料和真实的情景,主张学生在”做中学”。学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这些新经验与原有的概念和技能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可应用的个性化理论、模型和技能。
4、综合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从学生身边的事物或问题出发,形成跨越诸多学习领域的活动,以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问题能力的形成。通过亲身的实践,使学生了解和关心社会,了解和探索自然的奥秘并形成综合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全员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选择,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茶亭中学教务处
2010年9月
第四篇:驿马中学新课程实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驿马中学新课程实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设置的、必修的、独立的课程领域,由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方面内容构成,同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等领域一起构成高中新课程的八大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在普通高中课程学分结构表中占23个必修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活动15个学分,社区服务2个学分,社会实践6个学分。该课程在学分结构表中,占最低必修学分(116个学分)的20%,占最低毕业学分(144个学分)的16%。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学会合作与分享、尊重与欣赏,学会人际沟通,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形成具有关注人生、社会和未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具体目标 1.研究性学习活动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
(3)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技能;
(4)培养严谨求实、不断追求、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和对自然、社会与人类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社区服务(1)通过学生在本社区的集体或个人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关心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主动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
(2)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能力;
(3)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形成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和情感,体验奉献的愉悦和人间亲情。
3.社会实践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技、国防、劳动、法制、环保、历史等多方面教育:
(1)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关心可持续发展,使学生获得直接感受并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
(2)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指独立于学科的综合性课题研究,即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采用文献研究、观察报告、项目设计、科学实验、社会调查、考察报告等方式。
研究内容分类:
方式一:按组织线索分类 1.自然环境类 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如可怕的酸雨、家居环境设计、走近无公害蔬菜、探究爬山虎的奥妙等)。
2.社会生活类
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区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如庆城人民法律意识调查、庆城宗教研究、庆城公交线路的现状与思考等)。
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遗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如庆阳民族风俗特点研究、驿马中学发展史研究、韩剧对青少年的影响等)。
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音乐、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如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中学生日常消费、关于中学生与保健品问题的调查、欧美流行音乐在青少年中受欢迎程度调查等)。
方式二:按研究问题分类 1.社会问题研究:
合同诈骗调查与对策研究、公交车路牌现代化设计、中国与美、俄、日关系中互相制约因素调查
2.环境科学研究:
立交桥绿化策略研究、教室粉尘污染及对策研究 3.生命科学研究:
不同社区绿化的最优化选择、青少年肥胖现象调查 4.能源利用研究:
利用汽车重力给路灯供电的设计、家用燃料比较研究 5.文学艺术研究:
独生子女与重名现象研究、中国卡通文化面临的挑战、中学生重理轻文现象调查
6.科技应用研究:
现形教室黑板的弊端分析及改进设计、雷电对计算机网络的影响研究。
(二)社区服务
参加学校或家庭附近所在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其内容包括:
1.社区文化活动:参加社区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科普活动、电脑培训、助学帮困、拥军拥属、文娱活动等。
2.社区环境建设:参加社区内力所能及的物质文明建设活动,如环保卫生、绿地领养、社区学校辅导、板报橱窗制作、交通秩序维护及其他志愿活动等。
3.见习社区干部活动:调查社区社情,参与社区规划,提出社区建设合理化建议,体验社区干部工作。
4.志愿者活动:建设志愿者基地,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活动。
(三)社会实践
指广义的社会实践,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内容包括:
1.校内自我服务性劳动:培养生活技能和主人翁意识,如日常劳动卫生工作、日常生活技能竞赛活动和值周班劳动(以班级为单位)。
2.军训: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3.参观和郊游:组织专题的参观考察活动。
4.德育基地活动:充分利用社区内德育资源,建设法制教育基地、历史文化教育基地、科技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现代工业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实践活动。5.社会调查:抓住焦点、热点问题,利用课余、假期时间,进行环保、社情国情民情等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6.社团活动:参加1—2个校内学生会社团部登记的社团活动或校外合法社团活动。
特别事项:
1.研究性学习的专项考察活动、社会调查等不在社会实践范围。2.学校日常教育活动如升旗仪式、班会课,三操一活动,节日纪念活动、班级的主题活动等不在社会实践范围。
3.科技节、运动会、艺术节也不列入。
三、实施方式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
1.成立庆城县驿马中学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 组 长:崔世存 副组长:王建民 李俊峰
成 员:教研组长 备课组长 科任教师
职责:确定研究性学习目标,设计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确定参加人员,选择研究内容,确立研究方法,选择组织形式,选题评审,实施体验,交流展示,总结评价。
研究性学习由教研室负责实施。
2.组织形式:①小组合作研究(4—10人);②个人独立研究。
3.时间安排: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每一课题研究时间不少于90个课时,用于选题、开题、收集资料、研究实施、结题等。三年必须完成至少3个课题,1—3学期每学期一个课题,第4学期补修,三年共计15个学分。
4.课题研究:行政班的任课教师就是本班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每个指导教师应提供一些与本学科相近的课题,供学生选择。学生可以自行申报课题,再根据课题所属学科,选择指导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特长,选择指导教师提供的参考题目,允许个人独立承担课题研究。课题一旦确定,对应的指导教师也确定。每学期的第三周组织研究性学习课题开题报告,第十一周组织课题阶段研究汇报会,第十八周组织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
5.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实施程序
⑴选题:学生根据个人对科学、文化、社会现象、社会事件等的关注、喜好,每次选择一个课题,写出选题申请报告,提交指导教师审批。选题申请报告要阐明选该项课题的题目、负责人、课题组成员、指导教师、依据、条件,对该课题研究的初步设想和预期达到的目标。建议从实际出发,课题尽可能小一些,要力所能及,条件允许;不能选择内容过大、不能驾驭或无法进行研究的课题。若指导教师有不同意见,必须和课题负责人共同协商并提出修改意见,选题的认定必须由承担课题的个人或小组自主决定。课题选定后,填写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表。
⑵开题:选题确定后,要写出开题报告,交指导教师和课题领导小组审定、批准。开题后,课题组按照课题计划自主进行研究。开题报告要包括题目、负责人、课题组成员、指导教师、为什么要选择此课题、研究的方法、研究的计划、预期的目标、成果的形式等内容。
⑶资料的收集
每项课题研究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资料内容包括: ①所阅读的书籍、书名、作者、出版社、书中参考部分的引文、观点、读书笔记,每个课题阅读的书籍不得少于3本;
②问卷调查、访谈记录等原始材料;
③网上下载的相关图文材料、实地拍摄的相片、设计的图型等资料; ④资料的收集、原始资料的保存是每项课题不可或缺的有效的佐证资料,必须引起每个课题组的高度重视。
⑷研究实施
在课题进展之中,在指导教师辅导下,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方向,修改补充计划,保证课题顺利进行。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召开课题交流会,中期汇报会。
⑸结题 :每个课题小组完成课题研究后应准备以下资料: ①课题申报表;②开题报告;③经整理后的相关资料;④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体会和课题成果;⑤结题报告;⑥课题结题评价申报表。
⑹课题评审,学分认定
①由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及聘请相关成员组成课题评审组完成课题评审工作;
②研究性学习课题组向课题评审组进行汇报;
③课题评审组审查材料、讨论、评价、填写课题结题评审表、建议授予学分和等级;
④报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批准,授予学分。
(二)社区服务
1.成立庆城县驿马中学社区服务领导小组 组 长:任学谦
副组长:杨东旭 包莉 刘世续 李兴合
成 员:政教干事 级主任 班主任 科任教师 总务干事
职责:确立社区服务活动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如:拥军拥属、敬老服务、法制宣传、环保卫生、科普活动、电脑培训,党课、团课、保健、法律知识讲座,板报宣传、志愿者活动等。
社区服务由政教处负责实施。
2.组织形式:可以是集体组织,也可以是学生自由安排。
3.时间安排:三年内的服务总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分两次进行,每次5—7天,第一次,高一第二学期;第二次,高二第二学期。
4.活动记录:学校组织的服务活动由学校政教处统一记录,录入《综合实践活动档案》;学生自行组织的,由学生本人在活动结束后将《社区服务记录表》交政教处。
5.学分认定:由年级主任初步认定,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小组确认,学分认定委员会审核。具备四个条件,可得2个学分:①每次社区服务时间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②《社区服务记录表》填写完整;③家长签名;④经抽样回访、成果展示、公示后无异议。
对确认结果有异议的,由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复议。
(三)社会实践
1.成立庆城县驿马中学社会实践领导小组 组 长:任学谦
副组长:杨东旭 包莉 刘世续 李兴合
成 员:政教干事 级主任 班主任 科任教师 总务干事
职责:确立社会实践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细则,设计社会实践的实施过程及方式,如军训、劳动、参观、社会调查等,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评价。
社会实践由政教处负责实施。
2.组织形式:可以是集体组织,也可以是分散进行。集体组织以行政班为单位,班主任或指导教师为责任人,分散进行学生家长为责任人。
3.时间安排:三年不少于三周。高一入学(军训),高一第一学期,高二第一学期。
4.活动记录:学校集体组织的服务活动由学校政教处统一记录,录入《综合实践活动档案》;学生分散进行的,由学生本人在活动结束后填写《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并将活动计划,有关证明材料及活动成果一并交政教处。
5.学分认定:由年级主任初步认定,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小组确认,学分认定委员会审核。
对确认结果有异议的,由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复议。
四、评定原则
1.参与性:学生只有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才能获得相应学分。如发现学生并没有参与研究性课题的研究,没有达到规定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时间,不能得规定学分。
2.过程性: 评价环节不是外在于教学与学习的环节,它与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者是同时发生与发展的。也就是说,评价的过程是建构更为完善的课程的过程,而课程的展开即是评价功能发挥的过程。一方面要使评价贯穿于选题、计划、总结、交流等各个阶段;另一方面,评价的内容要集中于学生在研究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投入程度等表现。评价要侧重保持学生探究兴趣,增进研究信心,关注学生优点与特长,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及合作意识的协调发展,防止评价结果的不良使用。基于这样的追求,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中应该提倡使用学习记录、档案袋的方式。
3.反思性
强调评价关注过程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受评人的反思。没有反思的过程,只能说有经历而无体验。反思是学生对自己的研究过程进行监控和对自己的研究结果承担责任的行为。在反思中,学生可以思考自己究竟对什么感兴趣、到底想学到什么、在研究活动中是否全力以赴、是否发挥了创造性、如何改进自己的研究活动等等。这些思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研究的内在动机和自信心,激励他们更热情、更努力地参与研究,而且使学生学会对自己在研究中的行为以及研究的结果负责。因此,反思是个体获得自我感的方式,是学生自主性的体现,是学生走向自律的必由之路。
4.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一方面要应听取来自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机构等多个评价主体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采用档案袋评价、展示性评价、研讨式评价等多种方式或途径收集信息。评价避免过于形式化、繁琐或随意的做法。
5.真实性:研究性课题必须是学生自己进行的,不能由家长或教师代替完成;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必须由实践地或服务社区负责人签字盖章证明,如发现虚假现象,学校将作出扣除学分和其它相应处分。
6.规范性:学分的认定由学生互评、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考核、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小组审核组成,并建立公示制度、抽查或回访制度。
驿马中学
第五篇: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为了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商丘市梁园区王楼二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二、课程目标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校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探究”、“设计”、“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他人、对自我的责任感。
2、课程内容上,我们立足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满足他们的各种发展需求。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入手,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立志改造社会的能力。从学生的生活基础和兴趣爱好出发,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提出各自感兴趣的活动话题,归纳分类后投票筛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主课题。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确定各自的活动内容,自动生成了课题。活动思路为“自己确定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自己的所得所想”。教师的主导作用侧重于服务、帮助、指导。
三、课程实施
1、实施原则
(1)关注兴趣。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2)回归生活。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
(3)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的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材奠定基础。
2、实施途径
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
研究性课程在内容上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要有效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紧密结合各地区和学校的实际开展学习、研究。无论学生确立的探究课题是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还是自我问题,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中都应对自然、社会、自我三者作整体关注,充分挖掘研究课题所具备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自我因素,努力实现自然、社会和自我的内在整合。大概分类如下:
(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人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会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踪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5)跨学科综合类:主要是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角度提出的,与中学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是需要多学科参与的、有助于了解当代前沿科学的综合学习课题,如遗传与化学、纳米技术、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等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新事物的研究课题。
四、课程实施
(1)课程安排:
各年段每周一课时,若因综合实践活动教学需要集中时间则临时调课。每学期各年级拟进行三到四个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每个时间约为一个月。其余时间为方法指导课。
(2)主题确定:学生普遍关心的课题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等,挑选3个适合学生开展的主题3个,自主开发一个有地方特点的校本资源主题。
五、课程评价
(1)学生评价: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多种评价方式结合,重在感受与体验、展示与表达、讨论与评价,评价将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提高、鼓励、肯定、积极和发展性评价。鼓励帮助学生为自己建立起全面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把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收集到的有关数据、撰写的观察记录、调查报告、研究成果等,进行“写实性”地归档,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以使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并在与他人分享自己学习成果的同时,激发起终身学习的愿望。
(2)教师评价:对教师的指导方法,课程资源开发进行评价,优秀资源编入校本资源包,推荐全校使用。
七、具体实施步骤
研究学习的实施步骤
1、培训教育。由于很多都是第一次进行研究性学习,学校可通过讲座,课堂教学,网站,板报等多种形式,就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培训。在每次开展活动前进行安全、礼仪、法制等方面的教育。
2、选择课题。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在老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提倡课题的综合性、社会性、探究性、开放性、独特性;强调课题的需求性、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鼓励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是文献研究、观察报告、项目设计、科学实验、社会调查、问题追踪等。
3、制订计划。课题小组确实研究课题后要填写课题实施方案表格,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背景说明、课题的意义与价值、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老师、研究目的与计划、活动步骤、活动场地与器材申报、预期成果等。
4、搜索资料。根据计划,各成员承担自己的职责,通过图书查询、网络搜索、参观访问、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建议学生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可进行录像、摄像、录音、下载等。
5、整理总结。对搜集到的各种资料,研究小组一定要进行讨论和分析,各成员都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然后对资料做出处理,如发现缺少材料,可继续进行搜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通过不断的整理、分析、验证、提炼等,形成课题成果。课题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小论文、项目设计、实验报告、科技作品等。
6、交流评价。
各班每个课题组把自己的成果以各种方式在班中进行展示,同时学生小组展开互评和指导老师进行评定,并推荐出优秀课题参加级的优秀成果展示。活动实施的过程
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规,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2、内容选择与活动规划。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并形成社会实践小组,聘请指导老师,联系好将要前去实践的地点或单位,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并在小组活动计划的基础上制订个人活动计划。将小组活动计划和个人活动计划报告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并征得他们的同意。
3、活动实施。召开开题报告会,组成活动小组,确定活动主题,明确成员职责,制订活动计划。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服从实践地负责人领导,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要记录活动过程和活动心得。
4、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完成社会实践的报告。个人写出活动小结及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感受等,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墙报展览等。
5、评价考核。小组和个人提供相应的材料,由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进行初步评,然后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进行终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