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绝句其一及草堂杜诗吟诵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2:4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9绝句其一及草堂杜诗吟诵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9绝句其一及草堂杜诗吟诵教学设计》。

第一篇:9绝句其一及草堂杜诗吟诵教学设计

《绝句》(其一)及草堂杜诗

教学设计

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

马凡美

【教材分析】

本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押开阔的ang韵。

“迟日”这声音好高啊,金色的太阳在高高的天上啊!“江山——”这“山”拉得好长,我仿佛看到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近处缓缓流淌的溪水,一望无际的稻田„„它们都是美丽的江山呀!

“春风——”这温暖的春风这里有,那里也有,无处不在呀,所以声音拉得好长。春风送来一阵阵“花草”的“香——”,仔细闻闻,有桃花的香味,有梨花的香味,有迎春花的香味,还有„„从树上到草地上,到处都飘来花草的香味呀,这香怎么能不长呢?

“泥融——飞燕子”,冬天里被冻得硬邦邦的泥土,在春雨的滋润下,在春阳的照耀下,在春风的吹拂下,变得软软的了,非常适合燕子衔去做巢呢。所以看到软软的泥土,小燕子就开心呀。

“沙暖睡鸳——鸯————”阳光把沙地烤得暖暖的,一对对鸳鸯幸幸福福地睡着,好美的感觉哟。【学情分析】

作为成都杜甫草堂人日系列活动的杜诗吟诵教学,面对的是从未接触过吟诵的市民,从老人到小孩都有。有普及吟诵的内容在里面。因此,本次教学以趣味性为主。正值春节期间,因此,以《绝句》为主要教学内容,兼顾吟诵杜甫在草堂写下的几首诗歌。【教学目标】

通过感知吟诵优美的旋律、声音的意义让学习者了解古诗吟诵,更进一步喜爱祖国传统文化。【教学方法】

通过看学生吟诵视频、听吟诵录音,老师讲述和教师教授,感受吟诵之美,学习吟诵。【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1、含PPT课件(制作)

2、吟诵视频录像(查找或初五上午录制)

3、吟诵录音(事先录制或采用《我爱吟诵》的音频)【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亲爱的孩子们,我是来自泡小西区的马凡美老师。谢谢陈岳叔叔给我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度过快乐的一小时。

纪律组织

现在是正月初五,正是我们中华儿女家家欢聚的春节。在这亲情浓浓、春意融融的日子里,我们一起来《吟唱杜诗贺新春》。

一、导入

1、知道什么是吟诵吗?

出示诗歌题目,没关系,看看这里的诗歌题目,你会背哪首诗歌给我听,我就吟诵哪首诗歌给你听,这样您就知道什么是吟诵了。

(生背:《静夜思》

师播放戴学忱先生中秋吟诵录像《静夜思》

2、我们再看一个视频,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撒贝宁吟诵的杜甫先生的诗歌《月夜忆舍弟》

3、总结:我们的汉语是最美妙的语言。它有四个声调,是最动听的旋律型声调语言,所以,每一首诗,不光是文字在传递着意义,它的声音也在传递着诗人的所思所想。三千年以来,一直到一百年以前,我们中国人都是这样读书的。所以,我们的诗才叫做歌,吟诵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骨子里流淌的歌。

4、过渡:今天,就让我们吟诵着学习几首杜甫在草堂留下的诗篇吧。

二、学习五言绝句——《绝句(其一)》

1、出示图画

师:看看图画上都有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这是杜甫在草堂边散步时看到的情景,很美吧!杜甫随口就吟诵了一首诗歌,抒发自己的感受,回到草堂,就用笔记了下来。这首动听的诗歌一直流传到现在,它就是——《绝句》其一。

现在请听听马老师班上的孩子是怎么读这首诗的吧。(播放学生吟诵视频)

2、很好听吧?想学吗?

3、好,现在,马老师就一句句地教,请孩子们跟着老师学。

第一遍:不错呀,敢开口了,多么强烈的求知欲!多么勇于挑战自己!还敢学吗? 第二遍:好能干,连音长音短都跟马老师读得一样,再来一遍吧? 第三遍:才三遍,已经能做到字正腔圆了。好出色的孩子!

4、了解声音的意义

师:像古人一样读书不难吧?古人是吟诵着创作的诗歌的,这些长长短短、高高低低的声音中隐藏着许多秘密,马老师送你们一把开启声音秘密的钥匙。

三、巩固吟诵,了解吟诵规则

1、这把钥匙就是两个字:平仄(师板书)。

2、请跟老师读:平——古代的平声字就是我们普通话的一声和二声,这个可以拉长的平声字我们用横线来表示。师板书:

长— 一、二

3、请跟老师读:仄,古代的仄声字就是我们普通话的三声和四声。

4、出示金文的“仄”字动画。孩子们看看这个仄字,它表示的是一个人侧身歪头,很小心地经过悬崖峭壁上的石壁窄道。在这里,用来表示声音的高而短。所以,仄声字用竖线来表示。师板书:

短︱ 三、四

5、了解入声字:

其实,我们普通话里还有一个声调,请仔细听听:“爸爸”,第二个字是什么声调? 对,轻声音节。在古代有一个声调,跟普通话里的轻声音节很相似,读得特别快,特别短,但有时候很轻,有时候很重。它是特殊的仄声字,叫入声字,我们用“!”来表示(师板书!),上面的竖线表示它仍然是一个仄声字,但是它很特殊,一读出声来马上就要停住。入声字在吟诵中非常重要,抑扬顿挫的感觉就是它带来的。现在也有专门的入声字表可供我们查询。

跟老师读一读这首诗里的入声字:日

6、其实,这个很简单,我们用一个口诀来记住它。

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归仄很奇特

7、平声字可以读长,仄声字都读得短。这就是吟诵要遵循的基本规则:平长仄短

8、现在,请用手画线,跟老师一起来吟诵,感受一下这个规则吧。(用手加上平仄线吟诵2 2-3遍)

四、借助吟诵,走进诗歌声音的含义(10分钟)

1、师总结过渡:带着这把开启声音秘密的钥匙——平长仄短,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声音的世界。因为,这些长长短短、高高低低的声音里,不光有优美的韵律,还流淌着不同的情景和画面。

“迟日”这声音好高啊,马老师从这声音里听出,金色的太阳在高高的天上啊!“江山——”这“山”拉得好长,我仿佛看到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近处缓缓流淌的溪水,一望无际的稻田„„(你还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它们都是美丽的江山呀!所以,“江山——”拖得好长,可以一直到你必须换气说话为止。

来,咱们再来一次:“迟日!江山——丽”

“春风——”这温暖的春风这里有,那里也有,无处不在呀,所以声音拉得好长。春风送来一阵阵“花草”的“香——”,仔细闻闻,有桃花的香味,有梨花的香味,有迎春花的香味,还有„„从树上到草地上,到处都飘来花草的香味呀,这香怎么能不长呢?

来,我们一起美美地吟诵一次吧:“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冬天里被冻得硬邦邦的泥土,在春雨的滋润下,在春阳的照耀下,在春风的吹拂下,变得软软的了,非常适合燕子衔去做巢呢。所以看到软软的泥土,小燕子就开心呀。

来,我们再吟诵一遍“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阳光把沙地烤得暖暖的,一对对鸳鸯幸幸福福地睡着,好美的感觉哟。再吟诵一次,和鸳鸯一起幸福起来吧。

5、现在,我们一起跟着吟诵家徐健顺先生的录音,想象着刚刚我们透过声音看到的情景,美美地跟读几遍吧。

6、出示加上节奏线的诗歌文字,请生加上手语舞读诗歌

三、听其他诗歌的吟诵录音,进一步激趣

师:亲爱的孩子们,我们的汉语不是有四个声调吗?加上轻声就五个声调了。而声调语言是最具有音乐美的语言,所以我们中国人天生就是歌唱家。想不想知道别的诗歌是怎么吟诵的呢?

1、吟诵诗歌《绝句》

1)看到这幅画面,你一定想起了一首杜甫的诗歌。题目是——《绝句》,想知道用吟诵怎么读吗?

2)我们听一听吧。

3)可以加上你的小手边听边画出节奏来。4)能跟着吟诵吗?

2、《江畔独步寻花》其

五、其六

1)在美丽的浣花溪边,杜甫接连写下了好几首诗歌,每首诗歌描绘了不同的春日美景。今天我们来听听家喻户晓的两首诗。

2)这一簇桃花引起了杜甫满心的欢喜,让我们听听他吟出来的诗歌。3)用你的手,打上节奏,跟着吟诵吧。

3、《赠花卿》

1)看看这副图,图上都有些什么?

2)这是杜甫来到他的朋友家里看到的情景。

这位朋友可是个很有故事的人,他是一个大将军,名叫花敬定。是成都节度使崔光远的部将。一年前,一个叫段子璋的西川节度使反叛朝廷,自称皇帝。成都节度使崔光远听从朝廷的调遣,带领手下将士去平定叛乱。花敬定斩杀了反叛头子段子璋,朝廷给了他褒奖。在3 荣誉面前,我们的花将军就有些飘飘然了。他回到成都后,居功自傲的心思越来越大,天天和一群朋友饮酒作乐,整个宴饮的排场越做越大,规格都快达到皇帝宴请百官的水平了。如果被朝廷知道,可是僭越杀头的大罪。花敬定很敬重杜甫,这一天,专程派人请杜甫去听乐工们出色的演奏,杜甫听完演奏后立即提笔写下了一首诗送给花将军。

花将军一看,立即停止了所有的饮宴和歌舞,重新回到了战场,继续和叛军余部作战,后来战死在前线。

是什么样的诗歌有这么大的魅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3)师示范或者放吟诵录音,请生跟唱

四、总结:

亲爱的孩子们,吟诵很好听吧?以后有机会,我们再一起学习吧。

第二篇:14《夏日绝句》吟诵教学设计

《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诗是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诗歌。

一、二句“言理”,从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

三、四句将“楚汉之争”中的项羽故事,熔冶为诗,语带惋惜,弦外有音。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格律]

本诗格律为: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这首诗依然是一首五言绝句。但是近体诗两句之间平仄相对,叫“对”;两联之间平仄相似,叫“粘”。这首诗第一联二、四字平仄相同,但上下仍相对,属于近体诗中的“拗救”现象。同时,第二联平仄依然相对。但是邻联失粘。应该属于折腰体的五言绝句。吟诵时相对比较难一些。调式应该重新组合,不能用一般的平起五言绝句调式。另外,对“拗救”现象的处理,吟诵时要注意修改第四字的音高和旋律。[押韵] 本诗押的是“一东韵”,一个很开阔雄浑的韵。诗歌的主旋律是豪迈雄浑的,然而入声字比较多,显得有些决绝。[声韵] “生—当——作!人—杰!”,“当——”字拖长,是一种强调,确信、肯定。“作!人—杰!”,三个字中用了两个仄声字“作”“杰”,改换音韵,并且起强调作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告诉我们,是男子汉就应该活着做人中最杰出的人。

“死-亦!为—鬼-雄————”,“死亦”与“生当”相对,一个去声字和一个入声字“亦”连用,声如破竹,造出一种强烈的对比感和声韵铿锵的发誓的感觉,同时,拉长“鬼雄———”,让人感觉豪气万丈自胸中发出。即使死了,也要在地狱里做一个鬼中的英雄。

“至-今——思—项-羽-”,“至今——”拉长述说从一千多年前遥远的汉朝到南宋的今天,我依然在想着那位叫项羽的英雄。

“不-肯-过-江——东————”,一个入声字“不”和去声字“肯”“过”,连着一个拉长的平声字“江”,一个押韵的,可以无限延长的字“东”,仿佛再现出那个战败后,不肯苟且偷生、宁死不屈的英雄项羽自刎的画面。让人肃然起敬。[用典] 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教学目标】

1、通过吟诵,读准字音,尤其是翘舌音、后鼻韵“生”。掌握诗歌节奏。

2、通过教师讲述,了解诗人生平。

3、通过吟诵和教师讲述,了解女诗人对崇高人生价值的追求。

4、学习吟诵规则:韵字拉长。更通过韵字吟诵体会豪气万丈的襟怀。【教学重点】

一、介绍诗人引入:

1、出示李清照肖像画 师讲述:

孩子们,看看这位婷婷玉立的美女,她不是一般的画,她是我国有史以来最杰出的女诗人李清照的画像。

李清照出生在书香世家,家庭环境很好。她从小饱读诗书,在文学上展示了极高的才华。她的丈夫赵明程不服气,有一天拿了自己的诗歌夹带上一首李清照的诗歌,请朋友们评判。朋友们选来选去,觉得只有一首最好。赵明程一看,老天,这首就是我夫人的呀!从此以后,再也不跟李清照比诗歌了。

李清照生活的宋朝时中国有史以来最富有的时期,北方的金国人为了长期掠夺和占有财富,骑兵一路南下,抓走了宋朝的两位皇帝。他们在北方横行霸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李清照也和很多人一样逃难到了南方。因为忧国忧民,也因为身体一直不大好,她的丈夫很早就去世了。无依无靠的李清照受尽了各种人生的磨难。当她跟随逃难的人群来到乌江边上的时候,看到跟老百姓一样逃跑的南宋将士,非常生气,当时就吟诵了一首诗,在难民中广为传唱。将士们听到了,都深感羞愧,重新鼓起勇气,和骁勇的金国军队作战。

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塞下曲》

二、听录音,正音、掌握诗歌节奏

1、播放诗歌吟诵录音 第一遍:指着字,静静地听 第二遍:指着字,轻轻地吟诵

第三遍:根据标注的符号,跟着录音读出声音的长短高低来。第四遍:根据标注的符号,跟着录音打手势,哼唱

第五遍:打着手势,大声吟诵

2、同桌相互吟诵,或者一起吟诵

3、展示一两组

三、学习第三把金钥匙:韵字拉长

1、孩子们看看这些吟诵符号,所有的平声字中,哪些字的读音最长?

2、吟诵起来试试。

3、是呀,这首诗第二行最后一个字和第四行最后一个字拖得最长。我们再一起跟着录音吟诵一下试试?

4、其实,我们吟诵过的所有诗歌,押韵的字都是拉得最长的,有的甚至到了这行诗的一半时间长,不信,我们回忆几首试试。(随机出示几首学过的诗歌吟诵)

5、韵字拉长是老师要送给大家的第三把金钥匙。因为押韵的字,是这首诗歌的主旋律,押什么韵,就是作者最主要在表达什么样的情绪呢。我们还走进李清照的诗歌《夏日绝句》里去看看。

四、学习诗歌

1、学习诗歌第一、二句:

1)谁来吟诵一下第一、二句?其他孩子思考一下,你觉得他吟诵得好吗?为什么? 2)生吟诵,师生评价 参考评价:

(“生—当——作!人—杰!”,“当——”字拖长,是一种强调,确信、肯定。“作!人—杰!”,三个字中用了两个仄声字“作”“杰”,改换音韵,并且起强调作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告诉我们,是男子汉就应该活着做人中最杰出的人。

“死-亦!为—鬼-雄————”,“死亦”与“生当”相对,一个去声字和一个入声字“亦”连用,声如破竹,造出一种强烈的对比感和声韵铿锵的发誓的感觉,同时,拉长“鬼雄———”,让人感觉豪气万丈自胸中发出。即使死了,也要在地狱里做一个鬼中的英雄。)3)拉长的韵字“雄”字,铿锵有力,让我们感觉到诗人的坚决、勇敢与豪气万丈!

2、学习三、四句:

1)三四行里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重点解决项羽的故事)

2)谁来吟诵一下这一行呢?听的孩子们告诉大家,你从他的吟诵中感受到了什么? 3)生吟诵,师生评价 参考:

“至-今——思—项-羽-”,“至今——”拉长述说从一千多年前遥远的汉朝到南宋的今天,我依然在想着那位叫项羽的英雄。

“不-肯-过-江——东————”,一个入声字“不”和去声字“肯”“过”,连着一个拉长的平声字“江”,一个押韵的,可以无限延长的字“东”,仿佛再现出那个战败后,不肯苟且偷生、宁死不屈的英雄项羽自刎的画面。让人肃然起敬。4)师补充:

从拉得最长的“东”字,我们仿佛能看到有骨气的项羽,宁死不屈,自刎江东的画面,这是一个虽败、虽死犹荣的大英雄。

4、这就是押韵的妙处。孩子们,这个韵在古代传下来的韵书——《平水韵》里叫做一东韵,是个宽洪韵,一般是用来颂扬、赞美的。

5、我们一起再来复习吟诵一下学过不久的一首诗——《塞下曲》,它也押一东韵。

6、这首诗歌颂的什么呢?(李广将军的神力)

五、拓展:

1、很有趣的是,在古代,每一个四岁以上的儿童都知道这部韵书呢?他们把韵书能背得溜溜熟。因为他们有一部旋律非常优美的蒙学书籍,专门介绍各个韵部的。老师给大家放一段。

2、放《声律启蒙》一东韵的录音

3、这一段文字给你什么感觉?

4、总结:今天,我们新学了一首中国最有名的女诗人李清照的诗歌《塞下曲》,还知道了楚王项羽的故事,旋律优美的一东韵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作业

1、回家吟诵《夏日绝句》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篇:吟诵教学设计

《静夜思》、《乞巧》吟诵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中国文字历史悠久,意蕴悠长。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生来就给使用它的人带来了诗的灵性,在浩瀚的中华文化中,诗词歌赋让我们体会到了汉字的意蕴之美。而当你读起它们,那变幻无穷而又美妙动听的韵律便会从你的唇齿间缓缓流出。今天,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来感受汉字的声音之美。

二、吟诵知识学习

(一)第一步:读出平仄:

1、(课件出示《乞巧》)老师这里有一首诗,哪位同学能用你认为最美的声音来读一下。(点2名展示朗读)。你们读得可真美呀!

2、七夕之夜,当你抬头仰望那浩瀚无垠的青天,点点繁星闪着清丽的光芒,你是否会想起牛郎织女那美妙动人的故事?是否会轻轻地吟起这一首小诗?(师展示吟诵)

3、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点名评价)你们发现了老师的读法和我们平时朗读课文不一样。那是因为,这些文字长长短短的读音中藏着许多秘密,而老师这里有一把开启声音秘密的钥匙,想不想要?这把钥匙的名字叫做“平仄”(板书“平——仄”),领读“平”(拖长音)、“仄”(读短)。

4、讲解吟诵规则:

1)平长仄短:刚才老师读诗的方式叫做“吟诵”,就是根据平长仄短的规则来诵的。在普通话中一声、二声为平声,需要读长;那仄声呢?(让学生来说,同时板书)

2)入短韵长:除了平声、仄声,还有非常特别的一类字叫“入声字”,不管它声调是什么都要读短。这叫“入声归仄”。而诗句末尾押韵的字叫“韵”,韵字读得最长。(比如,诗中“霄”“桥”“条”都是韵字,都需长读)

3)吟诵符号:为了方便同学们吟诵,老师用一些吟诵符号为《乞巧》做了标注。(课件出示,同时讲解:横代表平,长横表示长平,韵字的横最长,表示韵字最长,竖代表仄,短竖加点表示入声。指导诵读时配合手势)。

4)吟诵的基本规则就是这样。哪位同学来为大家吟诵一下?(点名读,评价并指导)你读出了诗歌平短仄长的美感。迢迢银河,悠悠情思,牛郎织女终于相见了,人们带着美好的祝福与心愿,共同吟诵起这首诗。(指导配合手势齐诵)

(二)第二步:读出不同的调。

同学们,吟诵就是这么简单,但是,要读出古诗文的韵味,仅仅有“平仄”这把钥匙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这里有第二把钥匙“调”。

1、(课件出示:春光 春桃 春水 春树)请跟老师学,示范“春光”三个调。指导学生读出每个词上、中、下三个不同的调。

2、(出示《乞巧》)现在我们以一句为单位,请同学们按照上中中下的调来吟诵这首诗,谁来试一下?(点名诵读,评价)指导男女分读,师生合作读(课件分好)。

(三)第三步:依字行腔,读出韵律美。

同学们高高低低地吟诵中,把留在纸上的文字变成了有着自己独特味道的声音,我们还可以让这首诗变得像歌曲一样美妙。所以,老师这里准备了第三把“钥匙”(课件出示“依字行腔,读出韵律美”)

1、我们汉字的声调就是最美的乐谱,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则,随着声调的起伏变化,任何人都可以成为音乐家。(课件出示“春光 春桃 春水 春树”示范依字行腔,点名展示)

2、瞧,每个人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了。银河之上,牛郎织女享受着久别重逢的喜悦,碧霄之下,美丽的女孩们对月穿针,丝丝缕缕的红线中是否会传出美妙的歌声。(教师示范吟咏)

3、你听出了什么?(学生谈感受)(课件出示古人行吟图)你们看,我们读到的所有美妙绝伦的诗文,都是古人这样且行且吟创作出来的。所以古诗文不仅仅是纸上的文字,更是声音的文学。同学们想不想学习吟诵有腔有调的吟诵这首《乞巧》?(一句一句地师范学习,教学中可点名让同学展示,也可共同学习)

4、你们吟诵得可真有味道,那让我们一起在音乐中,吟诵起这首充满美好愿望与幸福憧憬的诗歌吧!(配合音乐,设计师生,男女分诵)

三、巩固拓展:

我们用三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汉字声音的秘密之门,推门而入,我们看到了汉字的另一种美,感受着诗文曼妙的韵律,透过声音走近诗歌、走近诗人的心。

第四篇:《绝句》教学设计

《绝句》教学设计1

【课前预习】

1.学生在课外认真正确地朗读诗词。

2.有条件的从网上查阅有关作者生活和创作的资料。

3.体会每首诗词的情感。

【相关课程标准】

1.诵读古代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直至背诵;

2.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3.在比较中体会作者所蕴含的不同情感。

【评价任务】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熟读成诵。

2.通过重点词语和语句分析作品的情感。

3.通过比较阅读,体会不同体裁、不同诗词的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春景

导语:同学们,在这个斑斓春色单元的语文课堂里,我们一同徜徉在春的世界中感受它无穷的魅力。春的美是多样的,北国的春天与江南的春天风格迥异,那么在诗人的作品中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带给我们的又是一种怎样的心灵体验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词八首》,共同来感受一下。首先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江南春绝句》和《玉楼春》两首诗词。

活动二:诗词赏析探寻春景

一、读“江南春”绝句,领悟诗的多方位审美

(一)赏“江南春”千里美景

1.朗读诗歌,把握节奏;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其他学生纠正。

2.学生齐读诗歌,思考:诗歌描绘的是哪里的春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具体描绘了哪些景物?

明确:描绘的是江南的春景。从题目及描写的景色中可以看出。诗中描绘了莺歌燕语、绿柳桃红、水村山郭、酒旗飘展,描绘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二)品“江南春”千古佳句

3.诗中“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明朝学者杨慎认为应该为“十里莺啼绿荫红”,后又有人认为改为“一里”更为恰当,你认为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

“千里”改作“十里”,似乎更切合实际,但诗境全失。其实十里也听不到,一里也怕看不明。因为“千里”,正极言江南地广,是就整个江南春色说的,而不是实指某处景色。诗人描写的景物把眼前的实景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写,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地域广袤、气象万千的江南春景图。如果不用“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

(三)探“江南春”千古幽思

4.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再读诗歌,边读边在脑海浮现出诗中描绘的画面。思考一下: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学生回答:最后两句在写景中又蕴含着诗人对历史和生活的无限感叹:江山依旧,南朝却早已成为历史陈迹,统治者迷信的神佛并没能保佑他们。这里是写景,更是对现实的讽喻,这是借古讽今的手法。

总结过渡:春天的美景引发的并不都是美好的体验,我们也不由在杜牧这一感叹中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那么,宋代词人宋祁面对美好的春景又引发了他怎样的情感呢?

二、读“玉楼春”佳词,探析词的通感化手法

(一)赏“玉楼春”东城美景

1.学生初读诗歌,注意停顿和把握节奏。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其他学生纠正。

注意读准加点字的读音:縠棹()

作者宋祁,字子京,宋代史学家、文学家。

2.学生齐读诗歌,思考诗歌描绘了哪些景色?请用笔标出来。

明确:縠皱波纹、绿杨烟外、红杏闹枝头带来的盎然生机。

(二)扣“玉楼春”惜春情思

3.学生自读诗歌,思考:词的上下两片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上片写景,表现城市游乐生活。下片抒情,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问题预设1:学生经过品读和思考,基本能说出:上片描写景色,下片抒发感情。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追问: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若第一个问题仍回答不到位,教师可提示:这里描写的景色与之前的诗词中的景色有何不同?

问题预设2:作者笔下的游乐生活是怎样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对这种概括性的问题可能感到为难,可提示:词人对这种生活的感受是什么?喜爱还是厌恶?从哪里看出?

明确:作者笔下的这种生活是美好的。晓寒还在,绿杨已笼烟。在上片中极力渲染了春景的美好,正是为了下片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问题预设3:怎样看待词人在下片所抒发的'“及时行乐”的情感态度?

此题可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明确:

春景的如诗如画让人心醉,但美好的春天终会逝去。作者由此想到了人生苦短,青春易逝。然而珍惜春天、珍惜青春?却有不同的回答。作者由此认为要珍惜春光,及时行乐。不过,作者提醒珍惜大好时光,还是有意义的。同学们该怎样“惜时”呢?相信大家会做出正确的回答。

(三)探“通感化”描写手法

4.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再读诗歌,讨论探究:“红杏枝头春意闹”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其中用得最妙的是“闹”,而清代的李渔认为“闹”字不好,可用“吵”“斗”字代替,请你谈谈“闹”的妙处。

学生讨论明确:

“闹”有争吵、热闹之意。“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也把生机勃勃地大好春光都点染了出来。“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运用通感手法,化视觉形象为听觉,把红杏在枝头盛开的情况点染得十分生动,让读者仿佛看到了莺歌燕舞、繁花争艳的大好春光,写出了一派春意盎然蓬蓬勃勃的生机。因此王国维认为“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小结:春天从来是美的,然而这种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感悟。诗人表现美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客观地描述也可以融入诗人的情感。即使是相同的美景,不同的人,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境遇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活动三:比较阅读领悟春景

三、比探杜诗、宋词“春诗”之异同

过渡:方法交流寻捷径。

怎样做比较阅读?你有哪些好的方法?

师生交流。

指导语:两首诗词虽然都是描写春天美景的,因为作者生活年代不同,人生境遇不同,所处地位不同,因而风格也迥然不同,你能结合具体语句,说说自己的看法吗?

齐读这两首诗词,来品味两首诗词的异同之处。

学生讨论探究后,明确:

(一)“春诗”之异

1.《江南春》:全诗四句,写景开阔,处处柳绿桃红,莺歌燕舞,有山有水。在这怡红快绿之中,水秀山明之处,还有前朝留下来的壮丽的佛寺,若隐若现在朦胧烟雨之中,更增添了无限风光。这二十八个字中,诗人描绘的景物,既有当时的特色,又不拘泥于一地,而是形象地概括了整个江南地区。

《玉楼春》着笔细节:词的上片写景,开头首句总写春光明媚;二句转为实写“縠皱波纹”,拟人化的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四句从远处绿杨烟外,近处红杏闹春,特别“闹”字将大好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

2.《江南春》情感奔放:本诗立意高远,文字明白如画,诗中景物都和“江南春”这个特定情境相适应,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的美丽景色。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自然就奔放自然。

《玉楼春》:本词章法井然,立意小巧,情感细腻。言情缠绵但不轻薄,措辞华美但不浮艳,将珍惜时光、留连春光的情怀书写得淋漓尽致。

(二)“春诗”之同

1.景物:杜牧大手笔展开大图景,表现了江南春天的明丽之美、朦胧之美;宋祁的词也描写春天的明丽美景,其中“闹”字历来倍受称赞,运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春意勃发,百花争春斗艳的情景。

2.笔法:两首诗词都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景物,作者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细致的观察景物,逼真有立体感;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红绿相衬,色彩十分鲜明。

四、开展“春诗”朗诵会

指导语: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已经理解了描写的春景、写景的手法及作者的情感,那么应该如何朗诵这两首诗呢?

(学生议论回答后,教师略加点拔)

1.学生练习:在把握诗情的基础上完成以下活动。

⑴配乐范读。

⑵指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评价,师加以指导。

⑶生配乐诵读。

2.熟读成诵,背诵这两首诗词。

板书设计

莺啼绿红

晴景

村郭酒旗赞美

南朝数寺感叹

雨景

楼台烟雨

春光无限好(写景)

赞美春天

珍惜青春

(感叹)

热爱生活

教学反思

亮点:

1.本教案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比较阅读,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即使是相同的美景,不同的人,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境遇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2.在学习中,要让学生对诗句的语言加以揣摩,明确词语的妙处。引导学生要学会感悟到诗人蕴藏在诗中的情感,而把握了诗人的情感,能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旨在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不足:课堂上要留有足够时间让孩子们读书,品味、成诵。

《绝句》教学设计2

一、设计理念、汲幽露以揉濯。

中华文化丰厚博大,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书本中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走进语文天地,汲取文化精华,形成良好的素养。为了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培养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为了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进大语文天地,我设计可本次语文综合性活动。

二、活动目的,积水成渊蛟龙生。

1、让学生在充分阅读《唐诗三百首》的基础上,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背景等各种介绍,汲取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丰富优美的语言营养,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多媒体,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能力及听说读写能力。

三、课前准备,挖掘源头活水。

课前分成小组,发给各小组《唐诗三百首》等资料,学生也可以自己收集。(准备时间二周)

教师准备:课件(配乐、烟花掌声等)

四、教学过程,任凭百舸争流。

(一)、以《绝句》为引子,激发兴趣。

1、播放部分诗作,设疑:是谁写的?写了什么?谁能背诵?全班抢答。

2、教师小结:中国文学博文精读诗词,语言洗练优美,乃是精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诗的世界,看看谁能够当上当代的诗仙、诗圣。

(二)、课件为载体激活知识。

课件按钮内容:诗海畅游、我的眼睛、智力冲浪、写一写、评一评。

诗海畅游:

1、背诗(并向学生讲解,本诗的精妙之处,也可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2、读诗(读出情感)

我的眼睛:

学生谈自己对某一诗独到的见解和体会,感悟祖国语言的精妙。

智力冲浪:

看谁记得又快又多。(课件辅助)(现场)

写一写:

鼓励学生试写(激发学生的创作欲),使学生深刻体悟到自己所学的卑微,决心努力。

评一评:

以评比为契机,激励学习,又学生推选出本节课的诗仙与诗圣。

五、课后延伸,涓涓细流入江海。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灿烂辉煌的,这节快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许多诗,体会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但这只是沧海一粟,请同学们课后,多读更多的诗,相信通过学习,你一定会有更多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我们将举行中华诗词知多少的活动,老师期待着大家再次走进我们文化长河,去寻找更多美丽发光的贝壳!

《绝句》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

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好I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1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讣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小结

五、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板书设计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罩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绝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中的5个生字及新词。

3.会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过程: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自读诗歌,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翠柳

白鹭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

翠柳------翠,就是新绿。翠柳就是指处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鸣------鸣叫。

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

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千秋就是千年。

万里船------万里指遥远。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句意: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4.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会。

5.川联诗句内容,要求学生独立说出译文。

6.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近景-------两个黄鹂鸣翠柳,

远景-------一行白鹭上青天。数量

远景-------窗含西岭千秋雪,色彩

近景-------门泊东吴万里船。

7.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

8.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

(2)解诗题

(3)明诗意

(4)悟诗情

9.“知诗人”--------唐朝诗人杜甫。

10.“解诗题”--------绝句: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补充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境。

11.学生自由为作者加诗题。

进一步体会“绝句”为题的好处,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激情。

12.“悟诗情”-------在体会背景和诗题的情况下,自然领悟到诗人是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13.朗读全诗。

《绝句》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常规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会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维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

愉悦之情。

教学难点

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

的意思。

教法设计

情境导入法、朗读感悟法、合作交流法。

学法指导

读一读、议一议、想一想、画一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设想

鼓励学生图文对照,自读自悟,合作解疑来理解诗歌内容,通过

朗读、想象来体会诗歌的意境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师导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创新发展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现在什么季节?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同学们都积累了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指名背诵。

3、师板书课题,解释“绝句”

4、学生交流诗人杜甫的`资料,师补充。

二、自读自悟,学习古诗。

(一)绘一幅彩画

1、初读全诗,要求把诗句读准确、读通顺。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游戏识字,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识记生字。

3、字正腔圆地读给自己听,指名读古诗,正音。

4、读词语。

5、小组合作,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那些疑问。

6、质疑,交流对这首诗的疑问。带着疑问再读古诗。解决一些疑问。

7、师解说诗句的意思,生接诗句。

8、古人说:“诗不离画,画不离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读古诗并思考给这首诗配一幅画,你认为都应该画上哪些景物?关键是要说明自己的理由。

(二)品一幅彩画

1、用波浪线画出诗中描写颜色的词语,从中体会诗中所描绘的亮丽色彩。

2、用单横线画出诗中描写动作的词语,从中体会动态画面的美。

3、用双横线画出诗中出现的数量词。

4、指导朗读,看动画听录音范读,指名读,挑战读。

5、试着背诵这首诗。

(三)展一片天地

1、杜甫的诗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2、比较阅读。出示杜甫的另一首《绝句》,为学生展一片天地。自由试读。

3、师小结

三、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给古诗配一幅画。

3、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4、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学生说说春天的发现

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杜甫的资料

自由读全诗,要求把诗句读准确、读通顺。

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并給生字组词。

同桌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并和其他同学分享

开火车读词语。

先读古诗,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回报

教师导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创新发展

板书设计:绝句

(唐)杜甫

情: 愉悦、热爱大自然

画意: 彩画:黄 翠 白 青

动画:鸣 上

教学反思:

《绝句》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指导书写“船”,认识“舟”字旁。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正确书写“船”字,认识“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感受诗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看到当你走进这个教室就在关注这个大屏幕(课件:绝句背景图,创设情境),那你能告诉我,看了这幅画面,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太美了)

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周围美景。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流传古今的千古《绝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件:在背景图上一行行出示,同时加入音乐,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

想听一听那优美的诗文吗?

2、学生初读感知

你是不是也想读啊?(学生自由读文,注意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齐读。读的真好,因为诗真美,想不想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这天成之美。

三、随文识字,理解古诗内容,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一句(课件:“两个黄鹂鸣翠柳”,声景并茂。)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两个黄鹂在树梢上鸣叫。)

2、所以诗人脱口而出“两个黄鹂鸣翠柳”。

3、学习“鹂”、“鸣”、“翠”(课件:3个字在诗中逐渐变大,跳出来,达到重点学习的目的。)

学生用各种方法记忆“鹂”、“鸣”、“翠”。

(鹂:lí,黄鹂,一种鸟,所以鸟字旁,左声右形。)

(翠:绿的意思。)

(鸣:鸟的叫声,出示字理。汉字就像个成长的孩子。课件:鸣的字理图,使学生清晰看到鸣的历史演变过程。)

4、看吧,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课件:这3个字跳回句子。)

(二)学习第二句(课件:“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意境。)

1、诗人正陶醉于黄鹂悦耳的鸣叫声中,忽然眼前掠过一道白色的弧线,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

2、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课件“鹭”逐渐变大,跳出来)

3、学习“鹭”,你认识它吗?

4、仰望苍穹,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美呀!

豪放的男孩们,让我们敞开胸襟,读出这深邃却又让人充满遐想的美吧!(学生齐读)(课件:“鹭”跳回句子。)

(三)学习第三句

1、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真是色彩鲜明,到外莺歌燕舞,绿柳垂丝,春意融融,怎不令诗人陶醉其中,此时他透过窗户,极目凝视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被远处的西岭雪山吸引住了。)

2、这便是“窗含西岭千秋雪”。(课件:第三句配图,感受“窗含”意境。)

3、瞧,又有两个生字朋友跳出来了,看看这两个小淘气谁认识呢?(课件,蹦出“含”、“岭”)

你觉得他们长得像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岭”去掉“山字旁”,你还认识它吗?(令)那么,“令”字家族除了“岭”你还想起了谁?

(玲、拎、冷、铃、零、龄、领)

(课件:指“岭”出现“令”家族,使学生一目了然。)

4、汉字多变,汉字真的很神奇,一个“含”字将西岭雪山美景尽收眼底,不防也让我们感受一下。同学们,让我们透过窗户看眼前的这片蓝天,想象一下,和下课后我们站在操场看到的无边无际的蓝天感受一样吗?

5、可爱的女孩们,你能读出这含蓄的美吗?让我们闭上眼睛和诗人一同去感受这千秋雪景吧!(齐读)

(四)学习第四句

(辗转)

1、诗人忽又低下头,这次,他看到了“门泊东吴万里船”。(课件:第4句配图,感受意境。)原来俯首处,门外还停泊一艘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2、学习“吴”(课件:“吴”跳出,重点学习。)

吴桐,(学生名),你应该是最熟悉这个字了吧,告诉同学们,怎样记住它?

3、书写“船”,认识“舟”。

这里还有1个字你认识它吗?(船,课件:“船”字,突显船在当前页中位置)

“船”是“舟”字旁,“舟”做偏旁时“横”变成“提”。在虚宫格中书写。

4、同学们,战乱过后,江河畅通,路路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是怎样的心情?(愉快)

5、让我们用愉快的语气读出诗人愉悦的心。(齐读)

四、感悟课题

1、同学们,句句品过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

(诗句太美了)

2、是啊,诗句太美了,是因为大自然太美了;大自然太美了,是因为此时此刻诗人有一颗欣赏的心太美了。只要心中有景,大自然处处是美景,也只有诗人这样绝妙的语句才能配得上大自然这绝伦的美景绝句,无与伦比,而不仅仅是一种诗的体裁。(课件:回到首页图,学习“绝”,使课的本身达到“扣题”的效果。)

3、学习“绝”(课件:出示字理图,演示字理。)

(“绝”与“决”对比练习填空。)

(课件:1、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向前,就一定会春光无限。2、朋友们,让我们怀揣坚毅的决心,谱写绝妙的人生。)

五、想象诗句,感受美

1、真是妙啊,同学们,我们学完了整首诗,恐怕我们的脑中不停的闪现的就只有一个字——美。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这种美,印记这种美,吟诵这种美。(生配乐读,想象画面)

2、总结《绝句》(课件:杜甫画像前一行行出现总结性语句,使学生了解诗的背景和意图。)

3、练习。(才子对对碰。课件:出练习题,在横线上填上本课的生字。翠柳丝线,黄鹂悠鸣。一行白鹭,志向青天。雪岭含窗,别具一格。泊船万里,驶之东吴。千古佳句,万世称绝。)

六、拓展欣赏(课件:美景图片,让农村孩子欣赏到他们所看到的大自然。)

同学们,你看,不仅是杜甫草堂,其实你的身边处处是大自然的美景,让我们拥有一颗快乐的心,去拥抱大自然的每一天吧!

《绝句》教学反思

宽城区兰家中心校

高明

杜甫的《绝句》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8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韵味无穷的美。

一、色彩美。

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黄鹂、白鹭、翠柳、青天,四种景物四种颜色,黄绿相间,白蓝辉映,读来怎不令人心旷神怡?怎不令人心情舒畅?

二、结构美。

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既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又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一种神思驰骋的时空美。第一句“两个”黄鹂,写“点”,是近写;第二句“一行”白鹭,写“线”,是远写;第三句“千秋”雪,写“面”,表明了时间;第四句“万里”船,展现了空间。简短四句诗,点、线、面相互交织;远、近、时、空彼此对照,构成了这首诗内在的`结构美,耐人寻味。

三、意境美。

这首诗描写的是公元759年春末夏初成都浣花溪旁杜甫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难以抑制的喜悦之情。

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由近及远,由低及高,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由远及近,写的是静景,作者身在草堂凭窗远眺西面的雪峰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低头瞥见门外停着的来自万里之外的东吴的船只,不禁喜上心头。短短四句诗,却描写了诸多景物,远近结合,动静交错。色彩明丽,有条不紊,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色的画面,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和愉悦的情感。

但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不需要对古诗了解得多么透彻,理解得多么深刻,只要求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并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就可以了。理解诗句的意思我给学生设计了两个梯度:这首诗的前两句意思浅显,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让学生自己来说,后两句意思学生比较难以表达,所以以老师的讲解为主。整首诗四句话的理解,我都是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去感悟和体会。如:在教学第一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读着这首诗,我们一起跟着大诗人杜甫去他的家乡四川成都草堂看看吧。此时正是阳春三月,天气晴好,微风徐徐。一日清晨,杜甫正在窗前研读诗文,忽然听见窗外鸟叫的声音,他往窗外一看,看见了什么?在教学第二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我们再随着杜甫的眼睛往高远的蓝天看看,又看见了什么?在教学第三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读了这两行诗,我们仿佛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处生机勃勃,春意融融。这时诗人杜甫往远处一看,又被什么景色吸引住了?在教学第四句时我是这样设计情境的:这时诗人又低头一看,门外的江面上停着一艘艘船。猜猜哪个字是“停”的意思?这些船都是从遥远的东吴行驶而来的。哪个词说明这些船行驶的路途很遥远?我们的眼睛始终跟随着大诗人杜甫的眼睛去观察,去体会,仿佛自己置身于其中。

挖掘文本的空白点,然后进行说话或写话训练,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刚研读文本时,没发现有什么空白点,但随着研读的深入,发现文本的空白点还是有的,如第一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里就含有说话训练点,这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不就是在歌颂美好的春天吗?于是在学生理解了这句诗的意思后我设计了学生想像说话: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飞来飞去,跳来跳去,嘴里不停地鸣叫着,好像在说——。

课后,大家提了条非常好的建议:在背诵这个环节中,如果让学生跟着情境背诵,把原来的配音去掉,那这个意境就更美了。是啊,如果把这个课件的利用率再如果一步,效果会更好。真是一个人的力量小,集体的力量大无比啊!

《绝句》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第一句是草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是近景;第二句白鹭飞上青天,是远景。这些景物的画面,色彩艳丽:嫩黄的小鸟,翠绿的柳林,雪白的鹭鸶,蔚蓝的青天,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不仅有色还有声,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前两句两个动词是鸣上,后两句是含泊,一动一静。第三句写西岭积雪,是远景。含字运用拟人手法,十分贴切生动;千秋点出时间的久远,更显出其静。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着,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静中包含着动;万里点出空间的辽阔。

【设计理念】

1、以的游戏导入,使学生在课堂中吟诵的古诗,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激发学生学习新古诗的兴趣。

2、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通过欣赏春天的美景、配乐诵读、想象画面、延伸的作业等环节引导学生领悟诗的意境,走近诗人。

3、课堂上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体现语文教学重在实践运用的教学思想。

4、在指导学生理解关键字词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用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含字的意思,使学生领悟到含字的比喻写法,深刻体会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学难点。

5、鼓励学生诵读诗人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激发学生学习积累杜甫名诗的兴趣,能背诵学到的一到二首课外杜甫的诗。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引导学生透景悟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

难点:理解诗句大意,领悟含字意思。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外自由学习积累杜甫的诗作若干首。

【教学间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通过昨天的朗诵比赛,陈老师知道了我们四甲班的同学们最拿手的就是背古诗,很多同学一口气背诵了好几首古诗呢!同学们还认识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对吗?今天,陈老师就请来一位被尊为诗圣的大诗人,你们能叫出他的名字吗?(CAI出示杜甫图片)

2、陈老师叫大家课后查找有关杜甫的资料,都找了吗?谁来介绍一下大诗人。

3、学生介绍杜甫。

4、老师小结。(杜甫是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5、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原来学过杜甫写的古诗吗?(《江畔独步寻花》)

6、那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同学们记性真好,肯定平时及时复习了,是吗?温故而知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二、出示图片,学生描述。

1、杜甫大诗人当年在杜甫草堂内研读诗文,从窗户内往外看,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大家请看。(CAI出示图片)

2、大家觉得这幅画面怎么样?(很美)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吗?(早春)

3、那么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一下图上的内容吗?

4、指名说。(近处的柳树抽出嫩绿的丝条,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多姿,活泼可爱的黄鹂在绿枝条间蹦来跳去,在枝头快乐地鸣叫声,门前整齐地停靠着木船,远处是一群队列整齐的`白鹭,展开洁白的双翅,身姿优雅地向蓝天飞云。远处还有一座座连绵起伏的雪山。)老师相机板书:黄鹂、白鹭、柳树、船只、雪山、蓝天。说得真美!

这使我不由地联想到诗人贺知章《咏柳》中的两句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十分赞赏地)你说得也很棒!学习能积极联想到相关内容,是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相机介绍白鹭:白鹭是一种水鸟,浑身羽毛洁白,腿脚细长,在天空飞翔的身姿十分优美。)

5、同学真棒,把这幅画面说得美极了!老师深深地吸引住了。刚才我们用了那么多的词句描绘的画面,而诗人杜甫仅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样的画面描述出来了,大家想不想不读一读呢?

三、学生自读自悟古诗。

1、自由读。

2、小组之间比赛读。

3、指名读。

4、齐读。

5、你们刚才在描述画面的时候,讲到了黄鹂、白鹭、蓝天、柳树,那杜甫在诗中有没有描写到呢?是哪几句呢?请你找出读一读。

6、指名读,(CAI出示一、二句古诗)齐读。

7、请同学来讲一讲这两句诗主要写了什么?(两只活泼可爱的黄鹂鸟儿在翠绿的柳枝间欢快的鸣叫着,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蔚蓝的天空)

8、你能从这两句话中找到描写色彩的词吗?(黄、翠、白、青)老师根据学生说的,CAI将字相机变色。

9、诗人用黄绿相映、青白对照,用色彩鲜明的文字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我们试着用最美的语言来读出画面的美。

10、请大家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那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画面。(配乐)

11、同学们读得真好,那你们能不能背下来呢?指名背,齐背。

12、看看木船、雪山,诗人又是怎么描写的呢?把诗句找出来读一读。

13、指名读,CAI出示后两句。

14、想一想,这两句诗你都读懂了吗?说说你的是怎么理解的。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15、生质疑,生解答。

16、老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千秋、含。

四、拓展活动。

1、小结。你知道绝句的意思吗?(绝句是古诗体裁之一,一首4句,每行5字或7字。)

2、大诗人杜甫还写了两首绝句诗,大家想读一读吗?CAI出示另外两首古诗。

3、今天,我们在这儿能欣赏到这么多优秀的古诗,真的要好好感谢一个人杜甫。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多读大量的古诗,吸取祖国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绝句》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绝句》图,配乐。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入景导入

1出示《绝句》情景图,指导观察。请同学用完整的'话描述

2师;这幅图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描绘的美景,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杜甫的《绝句》

(二)、理解诗题

1.看了诗题你想问什么?

2.理解《绝句》是一种诗的格式分五绝和七绝

(三)、逐句进行学习

1.出示第一幅图指名说图意。理解诗句。重点理解“鸣”

2.出示第二幅图,学生同桌学习第二句。互相说

3.重点学习第三句

指导学生看情景图

(1)诗人这时站在那儿?(2)诗人从窗子里看到了什么?理解“含”指含在。

4学习第四句

重点理解“泊”

5四人小组合作说诗意

6教师出示,学生齐读

(四)、指导朗读

1.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感情朗读

2.根据节奏朗读。

(五)、体会诗中的“声”“动与静”“色”。

1.师:这首诗是杜甫作品中的佳作。这首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你能找到吗?

2.学生朗读体会。

3.师指导。

(六)、指导背诵

七、板书设计:

绝句(五言)

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

动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静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绝句》,理解古诗的含义,理解诗句中“鸣”、“上”、“含”、“泊”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积累背诵一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3、情感目标: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理解。

三、教学流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喜欢读古诗吗?我想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吧!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几首古诗就藏在图画里,我们一起去把它们找出来,好不好?

(出示《草》、《宿新市徐公店》的图片,请学生根据出示的图片背诵描写春天的古诗。)

2、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哪个季节的景色?(生:春天)春天是美丽的、多彩的。有许多人歌颂过春天,有许多人赞美过春天,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优美的诗作。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吧。

它的题目是《绝句》(课件出示)

(板书:绝句,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生跟着老师书空)

课件出示:绝句是一种古诗的体裁,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4、师: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78页,看看杜甫所写的这首绝句是几言绝句。

(学生看后回答)

(二)初读古诗,尝试感悟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古诗,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2、检查生字:要读好杜甫的.《绝句》,必须穿过一个美丽的生字花园,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生字和拼音,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师:(课件出示节奏)读诗不仅要读准,还要读出诗的节奏,诗的韵味,这也是绝句的一个重要的特点,让我们通过一个游戏体会一下。

4、对对子游戏。

师:对对子,同学们都对过吧,和老师一起来对对子!

师:两个、对生:一行

师:黄鹂、对生:白鹭

师:鸣翠柳、对生:上青天

师:两个黄鹂鸣翠柳、对生:一行白鹭上青天

(下两句同上)

师生合作,师1、3句,生2、4句。

男女生合作,男生1、3句,女生2、4句。

5、师:好了,同学们,读得快乐吧?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去欣赏诗中的美景吧。

四、看图说话,领悟全诗。

1、同学们快看,多么美丽的风景啊?谁来跟大家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啊?

黄鹂、翠柳

白鹭、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板书)

2、感悟诗中的色彩。

师:美丽的风景之所以打动人心,肯定少不了漂亮的色彩。你能找道这些景物的色彩吗?

师: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就发现了藏在这四种景物中的四种美丽的颜色,那么在课前导学单中有没有答对啊?

现在,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这些美丽的风景。

3、感悟前两句。

(1)师:今天老师介绍两个新伙伴给大家认识一下,它们来了。(课件出示黄鹂翠柳的图片)

师:谁来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见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唱歌。如果学生没有说的很完整,比方说漏掉“两只”“翠绿”,就提醒他们说完整。

提示:小鸟叫,可以用哪个字?(鸣,板书)

师质疑:两个。“只”在古代汉语里不做量词用。

师:你能找到藏在这幅画中的诗句吗?(课件出示诗句)

(2)指导朗读。

师:两只小黄鹂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话呢,它们在说些什么啊?

随机采访:小黄鹂,你在说些什么啊?那你的心情怎么样?(指导朗读“两个黄鹂鸣翠柳”。

(3)师:近处的柳树上有欢乐歌唱的黄鹂,那么远处的蓝色的天空中有什么啊?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蓝天白鹭图)。

师:你看到什么了?(生:我看见了一行白鹭在天上飞。)一行:横着排叫行,竖着排叫列。

(随机出示诗句)

师:白鹭在蓝天飞翔,作者用了一个“上”字?你有什么感觉?请你来读一读?哪位同学能让白鹭再往上飞高一点?(请学生朗读)

(一行行同学赛读,理解一行的意思。)

(4)朗读前两句诗。

师: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这是多么清新自然的一张画啊!多么美丽的一张画啊,你们喜欢吗?(生:喜欢)此时,大家已经和诗人心意相通了,诗人也很喜欢这风景,让我们用朗读读出你们的喜欢吧。

4、感悟后两句。

(1)师:看过高飞的白鹭,诗人的视线开始往下移,另一番景色出现在他眼前,这美丽的景色就在这两句诗中。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师:对于这两句诗,同学们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生质疑,再让其他知道的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绝句》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了解古诗中项羽这个人物,体会其性格特点

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解读,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肯定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宋代的词派(婉约与豪放),把握此诗的婉约风格。

2、能够理解全诗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

3、对项羽、李清照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资料。

2、准备《月光》这首歌

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1)音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有听过《月光》这首歌吗?(课堂假设,没有听过吗,那让我们来细细倾听,听过了是吗?那让我们再回味一下)

播放歌曲

师:正如这首歌词中所唱得‘这红尘的战场,千军万马,有谁能称王’,秦末汉初这是一个诸侯争霸,战火弥漫的年代,这是一个尔虞我诈,儿女情长被无情割裂的年代。

同学们,喜不喜欢看《秦时明月》?《月光》正是《秦时明月》的片头曲,这个动漫正是以秦末汉初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背景的,那么可以说说你们最喜欢的人物吗?为什么喜欢他呢?

学生回答

(2)人物介绍,深入感悟

师:老师喜欢的是其中的项羽,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西楚霸王”项羽。他是一位具有创奇性色彩的英雄,有哪一位同学了解项羽的传奇故事。

学:回答

师:项羽是一位悲剧性的英雄,他的性格具有复杂矛盾性,他具备乱世枭雄的霸道和任性,往往刚愎自用,不听人言,同时又带着末世后主的优柔寡断,妇人之仁。既有着武林侠客的豪气干云的伟男子性格,同时也有着细腻温柔,为情所困的'情种性格,正是多种的复杂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项羽形象,为后人所诗颂。

项羽在年少时便能力能扛鼎,拥有超人般的壮志雄心(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浙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仪威风凛凛,便对项梁说:“我可以取代他!“确实,他最后做到了,推翻了秦王朝)

(3)成语拓展,导入深入

师:同学们知道“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吗?有哪位同学可以可以讲一下

学生回答

师:就是项羽率领所有的军队度过黄河,去营救赵国以解救巨鹿之围,楚军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所有士兵饱饱地吃一顿饭,每个人吃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令,破釜沉舟,就是说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底,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以此来表明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取得胜利的决心,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展示以一当十,最终打败了秦国的军队。

从这里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项羽作为一名乱世枭雄的杀伐决断的英勇。然而从鸿门宴,我们又能看到他的刚愎自用,妇人之仁。正是因为他没有听谋士范增的话,从而错失了借鸿门宴杀刘邦的机会,最终导致了项羽的悲剧命运。

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备用,侠骨柔情)

总的一句话,项羽是一位顶天立地的传奇性英雄,就连他的死都是那样的悲剧,在被敌军追赶到乌江边时,其实他本可以渡过乌江来逃生的,可是他不苟且偷生,无脸见江东父老,最终选择乌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惨烈。

我想每个人的心中有对英雄不同的解读方法,有不一样的看法。几百年前,有一位女诗人,写了一首诗,对项羽的评价也很高。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女诗人是怎样评价项羽的,是否与我们的观点一致呢?

2、朗诵全诗,把握古诗的节奏

先由老师朗诵,再请同学来朗诵,随后老师在黑板上

划分全诗朗诵的节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全体同学有感情的朗诵。读出豪放之气。

3、疏通字词,解释全诗

先有老师解释重点词语,再由学生自由讨论诗的意思,最后抽学生来尝试解释每一句的意思,老师最后说出正确的意思。

生当作人杰。句意:人活着要做人中豪杰。人杰:人中豪杰

死亦为鬼雄。句意: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鬼雄:鬼中英雄。至今思项羽,句意:到现在仍然思念项羽 思:思念 不肯过江东 句意:思念他不愿意回老家 不肯:不愿意

江东:江南的东部(项羽的老家)

《绝句》教学设计10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前反思与构思

要根据古诗内涵丰富,意境优美的特点,教学时可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播放课文范读录音等多种手段,创设诗歌意境。在学生充分入境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和背诵,感受诗中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教学时可适当进行朗读指导。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背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2、揭示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

1、理解课题的意思: 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

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 瀑

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4、学习这首诗

(1)出示整首诗

2)指名读一读

3)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4)交流:

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

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

评议,他讲得怎样?

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板书:

望庐山瀑布

日照 香炉 生 紫烟,

遥看 瀑布 挂 前川。

飞流 直下 三千 尺,

疑是 银河 落 九天。

教后小记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想象意境,理解诗句,背诵记忆;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之美。抓住“银河”,激发想象,体会瀑布与银河有什么关系,诗人为什么要比作银河,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瀑布垂挂山前的壮美之景。

第二课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学习《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

2、简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

四、学习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一、二两句

轻声自由读一读,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语。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舒畅预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句

指名读一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诗人卡到了什么?

讨论,理解西岭千秋雪相机板书,画简笔画。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诗人向门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东吴

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一行写一个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结: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鹂鹭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

板书:

绝句

两个 黄鹂 鸣 翠柳,

一行 白鹭 上 青天。近景

窗含 西岭 千秋 雪, 舒畅愉快

门泊 东吴 万里 船。 远景

教后小记

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自读自悟,深入理解古诗后,再引领学生认识对仗,感受诗美。如“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等。

《绝句》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认识诗中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归心似箭、轻松愉快的心情。

4、默写古诗。

二、教学时数: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更是脍炙人口。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板书课题)

二、交流资料,知诗人、解诗题。

三、读诗认字,抓字眼、明诗意。

1.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呢?

2.解决生字。

3.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呢?

4.引导他们用查字典或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搞清楚重点字、词的意思。

5、,引导学生读诗,体会诗中的重点字词。

6、.这首诗到底讲什么呢?同桌互相说说诗意。

7、.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呢?

8、指名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首诗。

四、创设情境,想意境、悟诗情。

1.诗人写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自己什么感情呢?

2.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内化情感。

五、拓展背诵,指导写字。

1.同桌有感情地朗读诗,背诵诗。全班交流背诵情况。

2.谁还读过李白的其他诗呢?引导学生交流课外内容。

3.复习本课6个生字。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指导“诗”“帝”“岸”的书写。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默写《早发白帝城》

2、收集李白创作的其他古诗。

七、课后反思

绝句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绝句》,认识诗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读意,体会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叹与热爱。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2、指名复述古诗大意。

3、教师小结导入:李白归心似箭,两岸风景如画,他却无心欣赏,真是可惜。今天,老师要好好地与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个地方的春天美景。

4、板书课题:《绝句》。

二、揭题后讨论:你知道“绝句”的意思吗?

简介杜甫: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三、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思考: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诗人在什么位置看到了这般景色?

四、练习填空,理解诗句的意思。

(1)在内填入描写景物的词语。

(2)在______上填入表示数量的词语。

(3)在____上填入表示动作的词语。

五、分组读一读填入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诗中的作用。

(l)“黄鹤”“翠柳”“白鹰”“青天”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2)请将4个数量词分成两类(实数和虚数),联系诗句说说“千秋”“万里”各说明了什么?

(3)读一读诗句,想一想,4个动词中,哪些真动,哪些“不动”。再次读诗句,读准“泊”的字音,感受诗的意境。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动态,后两句描写的则是静态。

六、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注意加上描写色彩和形态的词语。

七、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感受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之处。

八、识记生字,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背诵、默写《绝句》。

(3)收集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各一首。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还。

轻舟已过万重山。

(轻松、愉悦)

绝句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

千秋雪万里船

(迷人、壮观)

《绝句》教学设计12

一、教材分析

《绝句》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开篇之作。本单元的主题都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职能不再是“教学生念书”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本节课充分体现以生为本,以读为本,让学生学习了本诗的色彩美,结构美,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

1、认读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理解“含”的妙用,了解诗的对子对照格式。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通过想象画面,领会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心情。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从中感受春之美,大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诵全诗,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领悟诗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

叶老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语文课一定要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古诗的学习方法很多,本节课我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学习方法,那就是: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诗歌的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整个教学程序我设计了5个环节。

激情导入——让学生期待美

初读古诗——让学生根据本课认读的生字读准古诗正音。

再读古诗——让学生领悟本诗的结构美

品读古诗——让学生感受本诗的意境美

指导书写——写好“口在不同的位置,胖瘦高矮的变化”、写好左中右结构的“柳”。

(一)激情导入——让学生期待美

新课伊始,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人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今天我们又要让李白的好友——“诗圣”杜甫带领我们到四川草堂去领略那里的美景,你们愿意去吗?不过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大诗人及他的大作[课件出示杜甫简介,绝句简介](这样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初读古诗——让学生根据本课认读的生字读准古诗正音。

读一首好诗,要注意始终个别重点难字的读音,因此在讲授认读生字中,采用我校识字方法,带拼音读字——带拼音读词——去拼音读词——去拼音读字(开火车)——闯关小游戏。在这五个字中,其中“鹭”是学生难识字,先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最后总结“鹭”是形声字,我们可以通过它的声旁形旁加深对它的认识。并试图让学生找一找除了“鹭”,本科还有哪个字也是形声字呢?激发学生在此识字的兴趣。

(三)再读古诗——让学生领悟本诗的结构美

在熟读了古诗的基础上,我会问学生:如何能读好一首古诗?我们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通过想象画面、读好诗的停顿和语气。

我让学生再读古诗,逐句展开孩子们丰富的想象。两个/黄鹂/鸣翠柳,“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会踊跃说“两只黄鹂、翠柳”在学生说完想象之后再出示图片,并试图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季节呢?”“春天”“春天很美,让我们用欢快的心情再读一遍”。

本诗中有很多数量词。这首诗巧妙地将数字运用于形象思维领域,使诗在结构上浑然一体,散发独特的艺术魅力,该诗被奉为千百年来的蒙学读物,数量词不可不讲。除了第一句的“两个”在第二行还有“一行”,我注重让学生展开想象,一行白鹭是几只呢?他们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同学学生用手比划,体现出白鹭排列有序、渐行渐远。

头两句讲完,问孩子“你喜欢对对子吗”通过教师引导“两个对一行”让孩子自己说出其他的对子“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学生便会感叹说原来诗不仅美,而且上下俩句还很工整,体会诗的对照形式。

本诗中有很多表示颜色的词:白、青、翠、黄。诗人展开语言的调色板,选用缤纷的色彩,将眼前的景物描绘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使它产生了诱人的魅力。本诗除了看到的景象,作者还让我们听到了,哪个词体现的?学生会快速说第一句的'“鸣”字,教师可以播放黄丽得叫声,让学生感受黄鹂欢快美丽、叽叽咋咋、一唱一和的叫声。最后让学生头脑想象着画面,齐读这两句描写春天美丽景象的句子。

第三句重点讲授“含”字的用意,窗含/西岭/千秋雪,通过激发学生回答出“雪是从窗户外看到的?”要突破这个难点。教师采取反问学生“作者为什么不用窗前、而是选择窗含”,这时有些孩子就会说出“这千秋雪好像一副画印在了窗户上,所以含用的好”,这样学生通过体会“含”字,能够真切的感受诗的美!

(四)品读古诗——让学生感受本诗的意境美

在这个环节上引导学生先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伴随着古筝声,根据自己的想象作画配诗。这样的设计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美。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的是动景,草堂周围翠绿的柳树上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的是静景,窗虽小,因“含”着,千年积雪而让人感受到时间的久远;更显示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向往和平的抱负!。

(五)指导书写——写好“口在不同的位置,胖瘦高矮的变化”、写好左中右结构的“柳”。

出示“含、吴、鸣”,写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共同特征都有一个“口”,但随着“口”的位置不同,写的大小胖瘦大相径庭。通过学生发现总结出“口在上下时,要写的扁胖一些;口在左边时,占格往上一些,写的小一些”

“柳”是左中右结构,因此观察好三部分高矮很重要。要注意中间的撇是竖撇,想弯弯的柳枝一样。右边是单耳不是双耳。

伴随梅花三弄古筝声让孩子书写。最后展示两位同学的作品并评价。

总结:这首诗虽短,但其境无穷。四句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山有水,色彩明丽,春意盎然。引导学生通过齐读领悟诗中意境。

五、板书设计:

绝句

形声字:鹭、岭 含 吴 鸣 柳

《绝句》教学设计13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咏、碧、妆、剪、裁”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咏柳》。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谈话激趣:同学们,春天到来时,天气转暖,花开了,草绿了,小鸟又飞回来了,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春天的一切都充满着生机。春天是这样的美,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

2.释题:“咏”即用诗歌来歌颂和赞美。“咏柳”即是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生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合作探究字词。

(1)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2)相互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3)释词:

碧绿:翠绿色的玉石。

妆:装扮,打扮。

万条:文中指无数根柳条。

丝涤:用丝织的带子。文中用来形容柳枝细长而柔嫩。

裁:裁剪。

三、深度感悟,合作探究

1.学习第一、二句诗。

(1)自由轻声朗读第一、二句,思考:这两句是是什么意思?

(2)指导看图: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儿童坐在一棵柳树上吹着竹笛)从远处看,倒垂下来的柳条像什么?(像用丝织成的带子)

(3)理解句意。

谁能试着说说第一、二两句诗的意思?

(高高的柳树如同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万千条柳枝好像垂下来的绿色丝带)

(4)指导朗读。

一要读出对诗人的赞美,二要读出节奏感。

引导:诗人从柳树写到柳枝,又从柳枝写到柳叶,诗人看到这细嫩的柳叶,是怎样想的呢?

2.学习第三、四句诗。

(1)指名读第三、四句。

(2)交流汇报:诗人是怎样想的?

(柳叶怎么这样细这样尖,好像是人裁剪出来的)

(3)诗人又想到是谁裁剪的呢?

(二月春风)

(4)诗人为什么会想到二月春风呢?

(因为春风一吹,吹绿了柳树)

(5)投影出示:“二月春风似剪刀”,引导理解。

(6)谁能说说这两句的诗意。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范读。

2.同桌对读。

3.指名读。

4.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试着背诵。

五、小结

在春天里看到吐出新绿的柳树,就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所以许多诗人都写是赞美杨柳。诗人赞美杨柳更为奇特,从“树——枝——叶”联想到“碧玉”“绿丝涤”,最后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仿佛是二月春风把这剪刀裁出满树又细又嫩的柳叶。

六、扩展升华

诗人描写的柳树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那么你眼中的柳树又是怎样的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画一画、说一说、写一写、唱一唱……)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绝、鸣、岭、泊”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绝句》。并会默写。

3.理解古诗内容,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激发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了解比喻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咏柳》。

2.全班齐背《咏柳》。

教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写春天柳树的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描写春天景物的另一首诗《绝句》。

3.介绍杜甫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杜甫到了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那时正是春天,他看到明媚的春色,心情十分愉快,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二、指导自学(按上节课的方法学习)

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诗句。

2.边读边想:诗人看到一幅怎样的画?画上有些什么?

3.同桌交流。

三、合作探究,质疑释惑

1.齐读第一、二句,想想这两句描写了怎样美妙的画面?

2.指名读第三、四句,说说这两句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教师指导:诗句中的一个“含”字使我们体会到诗人在屋子里向远处眺望。这窗户好像画框,远处的山,门前的大船,都镶嵌在画框里。诗人写得多妙啊!

四、朗读感悟,欣赏体会

1.指导朗读。

朗读这首诗时语调要轻松,要突出重音:鸣、上、含、泊、千秋、万里,要边读边想像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情境。

2.体会诗歌意境。

3.体会语言特色。

4.体会诗歌节奏。

读中体会。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画面有声有色,充满生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你能体会得到吗?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绝句》教学设计14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数字在诗中的独特含义:两个、一行、千秋、万里。

2.培养幼儿根据古诗的韵律有表情的朗诵,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图片:黄鹂、白鹭。

2.音乐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白鹭、黄鹂。

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

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二、理解古诗内容

1.结合图片提问

(1)小朋友看一看有几个黄鹂鸟呀?(两个黄鹂)

再看看有多少白鹭呢?

2.老师朗诵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窗含西岭千秋雪”。

西岭:一个地方的名字;

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

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

(3)“门泊东吴万里船”。

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

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

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船。

三、学习古诗

1.教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2.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

上:飞上;

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

泊:停泊、停靠。

3.启发幼儿学习用古诗的韵味有表情的朗诵。

4.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 从哪里知道的?

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5.幼儿欣赏配音朗诵,学会有表情的跟诵。

三、结束

幼儿两人之间相互朗诵,感受古诗韵律。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教学设计15

一、教学目标:

1会认鹭等六个字,会写绝鸣两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学习古诗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小朋友们,春天来了,你们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呢?能用一些四个字的词语来描述吗?

学生自由发言,积累词语。

我从你们可爱的小嘴巴里听出了春天的美丽,春天多好呀!唐代诗人杜甫也特别喜欢春天,他还把他看到的`春景写成了一首诗呢:

师范读诗句。这首诗的名字叫:绝句。析题:绝句是古诗的一种题材,并不代表诗句的意思。相机指导写:绝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字字读准,句句读通顺。

2、指名读,正音,随机识字。

3、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小朋友再轻轻地、用心地去读一读诗句,看看在读的时候,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根据学生汇报,结合课件,相机理解每一句诗意,指导朗读。

(预设一:我好像听到了在黄鹂叫)

你怎么知道黄鹂在叫呢?理解“鸣”,相机指导写“鸣”。想听听她的歌声吗?黄鹂在歌唱什么呢?你喜欢这样的黄鹂吗?那你把这一句诗读一读。还有谁也想读?齐读。

(预设二:我好像看到了白鹭)

哦?白鹭在干吗呢?你看,他们排着多整齐的队伍,在蔚蓝的天空中快活的飞翔,这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想不想做其中的一只小白鹭呢,那你把这句诗读一读!

(预设三:我还看到了雪)

真的吗?雪在哪?你看,这千年不化的积雪给春天又增添了不一样的美!谁来读?这句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可能质疑:“窗含”是什么意思?通过动作理解。

(预设四:我看到了船)

看到船的时候,你在想什么呢?指导朗读“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品读诗歌感悟诗情

你们看到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还有雪﹑船,这多像一幅美美的画呀!我们一起美美地读出来吧!要是男生和女生分开来读,那会是怎样的情景呢?男女生赛读.

你们读得这么好,让我感觉这么快乐,奖励你们去画中游一游吧!

(课件)欣赏动画.

我给你们配上美美的音乐,就当自己是大诗人杜甫,再来一次吧!

五背诵诗歌

这么美的诗,你们把他记在心理了吗?谁把前面两句记住了?有没有全部都记住了的?

六拓展延伸

其实我们的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幅多彩多姿的画,一首生机勃勃的诗,看看,这样的画面,会让你想起哪句诗呢?(课件出示画面,和相应的诗句,最后一幅画,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可以去查资料﹑请教老师或者自己学着写诗)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我们的生活无处不是画,无处不是诗!

第五篇:绝句教学设计

绝句教学设计4.13

课前指导学生老师手指屏幕大家就要读屏幕上的内容。课前先指导绝字的说 课前找柳树的句子

二十首古诗指导读

1、播放春景,引导想象师:同学们,这是我们之前学过的古诗《春晓》,会读吗?

生:会

师:那就美美地读给老师听好吗?注意读出重音和节奏。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师:你们读得真好听,也读出了重音和节奏。

师:谁能告诉老师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生:春天

师:春天是一个特别的季节,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让我们边听音乐,边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加图片动态)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各种鲜花盛开,春雨淅淅沥沥地落在池塘里荡起阵阵涟漪,柳枝悄悄抽出嫩芽,在春风中舞蹈,勤劳的蜜蜂飞来了,漂亮的蝴蝶飞来了,蜻蜓歪着脑袋向我们打招呼呢,各种鸟展开了翅膀快乐飞翔,燕子飞回了北方,成群的白鹭在水边翩翩起舞,多么美丽的景象呀。

师: 你发现了春天里的什么事物?谁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春天来了,出示句式:

春天真呀!春天。春天真 美 呀!

(什么事物 怎么样了)(什么事物)。(怎么样)(如果能加上形容的词语就更好了。

引导学生想象。公园里蝴蝶 =,池塘里小鱼 冰块,生:春天各种花开了 师:五彩缤纷还有香味呢.柳树长出了嫩芽,碧绿碧绿的。

蜜蜂来采蜜 蜜蜂不怕辛苦,我们要向它学习。

你用上了形容的词语真了不起。

你把句子说得很完整。师:在这么美的季节里。有位诗人也拿起笔写下了他看到的春天。

唐杜甫

出示课题 绝句 唐杜甫 再按 出示杜甫介绍图。

师:你们知道杜甫吗?他是唐代的一个非常著名的诗人,杜甫的家乡在湖北,他从小就很爱学习,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写得非常好,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后人称为“诗圣”。

师:谁来猜猜绝句是什么意思,生:猜

师:其实绝句不表示具体的意思,它是古诗诗体的一种,每行5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行7个字的叫七言绝句。换课件 绝句诗体

师:你们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它是几言绝句?数数它每行几个字?所以是。

生:七言绝句。

师:非常聪明,你们一下就掌握了老师教的知识。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请大家和我一起读2遍课题。(绝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绝字?

(生说)左边是绞丝旁,右边是颜色的色。师:你用的是加一加的办法来记的。

师:写板书

边说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注意左窄右宽,刀字头窄,竖弯钩要舒展开,尾巴甩出去。

你们也可以伸出手和我一起写一次。生边说笔画名称边书空。师补写“句”字

二、自读古诗,整体感知

师:杜甫才华横溢,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绝句就是其中极为著名的一篇。你们听„„ 出示古诗全诗不带拼音 师: 点课件古诗范读课件 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我发现了你们听得都很认真。

师:古人写诗讲求“诗中有画”, 你从本诗中看到了什么景物?

(学生说一个,老师画一个简笔画)

生: 黄鹂 师:黄鹂是一种叫声非常好听的鸟,身上的羽毛是黄色的。生: 翠柳 生: 白鹭 师:白鹭是一种在水边生活的鸟,全身的羽毛非常洁白,特别爱吃小鱼。生: 西岭 雪山 生: 船„ „

师:我们把诗中的景物都找出来了,他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幅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记住古诗呢。

师:接下来,请大家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还可以边读边对照诗句描绘的画面。出示图文幻灯片带拼音

生:自由读古诗。

师:谁愿意读给老师听听,指1名读

师:谁来说说 她读得怎么样

生评价语:她读得很大声,师:你的声音也很响亮

拼音读准了 哪个字是翘舌音? 他把翘舌音读出来了。

师:她每个字音都读准了吗?应该怎样读?全班和老师一起读,xx同学你再读一次。

生:她节奏没读出来。

绝句师:是呀,古诗非常讲究节奏的美,这首诗的基本节奏是223。两个/黄鹂/鸣/翠柳,师: 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大家再次试着像老师这样读一读,注意节奏。

窗含/西岭/千秋雪,师:我们还应该注意重音,你想强调什么就把什么读重音,大家再门泊/东吴/万里船。试试。

师:谁愿意读给老师听听,我听出来了,你强调了XX 谁和他强调的不一样,你要强调的是。你

师:谁愿意再来读一读。你真会听课,注意到了XX 的问题,把古诗读得正确又流利。现在全班像他这样把这首古诗读一遍。

师:你们做到了读准字音和节奏,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听出来了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出示课件 视频第一句图,)唐杜甫3 天空湛蓝湛蓝,一缕缕轻烟似的白云随风飘荡,柳树怎样?我们可以用什么句子来描绘柳树?

生:嫩绿的丝条,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多姿,学生课前找写柳树的语句)师:黄鹂„„在干什么?

生:快乐的鸣叫。

师:黄鹂在

生:跳舞,在说话„„活泼可爱的黄鹂在绿枝条间蹦来跳去。

师:多么生机勃勃。同学们真是太了不起,把诗变成了动画。这就是杜甫所写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课件出示句子1)生随手势读第一句。

出示第二幅图,师:瞧,谁又来了?谁来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师:只有一只白鹭吗?生不是 师你从哪看出不止一只白鹭的?】

师:是呀,一群队列整齐的白鹭,展开洁白的双翅,身姿优雅地向蓝天飞去。这就是

生说 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诗人用词简洁生动,仅仅

一、两句诗就已使我们浮想联翩,诗中不但有黄鹂动听的叫声,有白鹭飞翔的身影,同时还有美丽的色彩,你找到诗中描写颜色的字吗?

老师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用着重号点出来。

生:加上着重号,分别是“黄”、“白”、“蓝”、“青”这四个字。)师:(高兴地)祝贺你,一下子全找对了!掌声响起!

师: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色彩鲜明,春天的特点一下就展现出来了。这里到处莺歌燕舞,绿柳垂丝,春意融融,怎不令诗人陶醉其中,同学们现在你就是杜甫,看着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美美的把这两行诗读一读。生读前两句。

师:你们读的真好听,我从你们的诵读中感受到五彩的世界,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站在窗前透过窗户往外看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这时他抬头往远处望去又被另一处景物吸引了,是什么呢?

生 :是远处的雪山。师:非常正确

师:这座雪山就是诗中的西岭,它就是现在的成都西边的岷山,岷山上的积雪终年不化,因为诗人是站在窗前往外看,所以诗人说 „„ 生:“窗含西岭千秋雪。”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师:诗人又把视线转向了近处窗台下的浣花溪,这次,他又看到了„„ 生: “门泊东吴万里船”。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这句诗中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字,他就是泊(课件出示 泊)你们猜泊是什么意思?和什么有关? 你从哪看出来的

师:泊指停泊,船停靠在水边。出示甲骨文,这就是甲骨文的泊字,他就像一艘船停靠在岸边,汉字逐渐演变,出示金文,这是金文的泊,这是小篆的泊 演变到今天,就成了现在的样子了,汉字越变越美,越变越简洁。这样我们就容易记住它了。你记住了吗?

认识了泊字,让我们再读这句诗,边读边想象着几艘客船停泊在岸边。

这就是 男生来 手势示意 生读门泊东吴万里船。这就是 女生来 手势示意 生读门泊东吴万里船。师: 原来,门外还停泊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师:面对这样的美景,此时此刻,你们猜诗人的心情如何呢?

生:诗人感到欣喜。

生:诗人很快乐。

师:是啊,此时诗人的心情是多么快乐,多么欣慰!谁愿意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再把整首诗读一遍,速度可以快些表现出快乐的心情。(两名学生读)

大家都想读呀?请谁好呢?我们的云平台有个很有意思的点名功能,我就让电脑来帮老师挑看谁会被选中呢?

师:我听出了你的快乐

你的重音节奏把握得很好。

节奏还不够好,重音再强调一下,再来一次,面带微笑,我们很快乐,再读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作者心情如此快乐,不仅是因为春天的景色美,杜甫晚年住在四川成都西郊的浣花溪边,在前几年,唐朝发生了战乱,许多老百姓无家可归,杜甫也为了躲避战争,一度离开了那里,战乱结束,他才回到浣花溪边,眼前作者见 到停泊在门前河流中的那艘客船船主对伙计喊道:“开船喽!”一口东吴的口音,勾起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东吴是三国时期孙权在江苏一带建立的政权,杜甫的家乡就在那里,安定的社会使人们可以自由往来,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也有回去的希望了,安定的社会使人们的生活更幸福了,所以诗人心情特别愉悦,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色,情不自禁的写下这首即景小诗。

绝句唐杜甫

手势示意生读

24页的语文天地的金钥匙告诉我们,背诵诗歌时按照自己的想象做动作读课文更有意思,你们想试试吗? 跟着课件读2遍 动作做起来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小燕子拖着剪刀似的尾巴,回到北方的家乡,它们“叽喳,叽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春来了,春来了!”

师: 同学们,我们今天跟着杜甫感受了春天大自然美丽的景色。感受到了杜甫愉快的心情。杜甫真不愧是被称为诗圣的大诗人,从古至今,还有许多诗人也写了很多与春天有关的古诗,大家课后可以找来读一读,这是老师找到的资料,我发送到了云教学平台和大家一起分享,今天的诵读作业大家也可以通过云教学平台上传展示。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下课。

作业:查找并诵读与春天有关的古诗、文章或著名的句子。

查找并诵读与春天有关的古诗、文章或著名的句子。

下载9绝句其一及草堂杜诗吟诵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9绝句其一及草堂杜诗吟诵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绝句》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绝句》教学设计及说明 [教学说明] 《绝句》是唐代著名“诗圣”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在教学时我遵循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教学层次清晰,从......

    《绝句》教学设计

    《绝句》教学设计 《绝句》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指导书写“船”,认识“舟”字旁。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3、......

    《绝句》教学设计

    《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理解生字“鸣、翠、船”,认识“舟”字旁。 2.能读出诗句表现的美好情境,背诵全诗。3.找出诗中相对的词语,初步感受诗歌的......

    《绝句》教学设计

    《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和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

    绝句教学设计

    《绝句》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习古......

    绝句教学设计

    绝句 【教材说明】 《绝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的第二首古诗,这首小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其画面明丽,语言形象,......

    《绝句》教学设计

    《绝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绝,鹂,鸣,含,岭,泊”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泊”,会写“绝,含,岭”3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绝句》,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

    绝句 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绝句》教学设计 一、课前三分钟展示 同学们,美丽的春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让我们朗诵几首关于春天的古诗,来赞美一下春天。 《草》 《宿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