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吟诵《池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的读书方式——吟诵。
2、了解吟诵的简单规则:平长仄短、依字行腔。
3、能正确标出平声、仄声、入声的吟诵符号,并按照规则吟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吟诵的基本规则,能正确标出平声、仄声、入声的吟诵符号,按照规则吟诵古诗。
教学媒体:课件、吟诵音频、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对比朗读,引入吟诵之门
1、出示古诗《池上》。
师: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一首你们一年级的时候学过的诗,谁能用你认为最美的声音来读一下。(点2名同学展示朗读)。
2、师:这两个同学读得真美呀,听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池鲜艳的荷花,还有一个顽皮的小孩,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你们愿意给老师这个机会吗?(师展示吟诵)
3、师:你们觉得张老师读的与刚才两位同学读的有什么不同吗?(有停顿、有拖延………)是的,这就是古人读书的方式,今天我们把它叫做——吟诵。
二、寻找钥匙,打开吟诵之门
1、了解吟诵的基本规则——依字行腔
师:孩子们,你们想知道老师刚刚的读法和我们平时的读法为什么不一样吗?(想)那是因为,在这些普普通通的文字的读音中藏着许多秘密,而老师这里有一把开启声音秘密的钥匙,你们想不想要?这把钥匙的名字叫做“依字行腔”。
(1)什么叫做依字行腔?就是按照字本来的读音来读。声调向上,就往上读;声调向下,就往下读;声调平的,就平着读;声调拐弯,就拐着弯读。
(2)师:有人说,汉字的声调就是最美的乐谱。所以,我们在座的各位小朋友都是小小的音乐家。不信,咱们来试试?
(3)出示“春天 春阳 春水 春树”,示范依字行腔,点名展示。再示范读“凉姜——凉姜中心学校——凉姜中心学校欢迎你”。
(4)名字也可以这样读“李白”“白居易”“张居先”。同桌之间吟诵名字。
(5)瞧,有了“依字行腔”这把钥匙,是不是能把我们普通的文字变得像歌曲一样美美的。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美美地吟一吟《池上》这首诗。
(6)指名吟诵。师生吟诵。
2、了解吟诵的规则——平长仄短
师:同学们,吟诵就是这么简单,但是要读出古诗文的韵味,仅仅有“依字行腔”这把钥匙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这里有第二把钥匙,第二把钥匙的名字叫做“平——仄”(板书:平——仄),领读“平——”“仄”。
(1)刚才老师在吟诵时,就是根据“平长仄短”的规则来诵的。什么是平仄?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仄声,它们属于古时候的声调。古今声调是相通的。我们今天的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一声,二声,三声,四声”,普通话中的“一、二声”相当于古时候的平声,需要读长;三、四声相当于古时候的仄声,需要读短。(师吟诵:小娃撑小艇。学生跟读)
(2)除了平声、仄声,还有非常特别的一类字叫“入声字”,不管它声调是什么都要读短,比仄声还要短。而诗句末尾押韵的`字要读得长,比平声更长。(师吟诵:偷采白莲回。学生跟读)
(3)认识吟诵符号。师:为了方便同学们吟诵,老师用一些吟诵符号为《池上》做了标注。(平声用一短横;韵字用一长横;仄声用一短竖;短竖加点表示入声。)
(4)指导吟诵。师:有了“平长仄短”这把钥匙,我们的吟诵就更韵味啦,哪位同学愿意来为大家吟诵一下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
3、指名吟诵《池上》。
4、你听出了什么?(学生谈感受)你们看,我们读到的所有美妙绝伦的诗文,都是诗人这样且行且吟创作出来的,所以古诗文不仅仅是纸上的文字,更是声音的文学。同学们,想不想学习这样有腔有调地吟诵这首《池上》呢?让我们在音乐中吟诵起这首(配合音乐,设计吟诵)。
三、拓展延伸,感受吟诵之美
师:我们用两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汉字声音的秘密之门,推门而入,我们看到了汉字的另一种美,感受着诗文曼妙的韵律,透过声音走近诗歌、走近诗人的心。在这里,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首诗,你们能用老师送你们的两把钥匙,打开这首诗的声音之门吗?
1、出示《静夜思》
2、学生用所学吟诵规则同桌之间吟诵。
3、指名吟诵。
四、全课总结,绽放吟诵之花
师:孩子们,我们中国的文字历史悠久,意蕴悠长,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一本书,一本经典,也许并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但吟诵使我们的心灵更加充实,给予我们坚定的信念。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童年的花朵绽放在吟诵的追逐中吧!在薪火相传的国学宝库里,我们相信经典吟诵是有力量的,它会们坚实的翅膀,让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因吟诵而飞得更高、更远。
【吟诵《池上》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池上》教学设计
2.白居易的池上教学设计
3.池上改写
4.《池上》教案
5.改写《池上》作文
6.《池上》白居易
7.池上白居易
8.池上小学课件
9.池上 白居易
第二篇:《池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浮、萍、踪、迹”4个生字,正确书写“采”。能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池上》,并能背诵积累。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撑、采、踪迹”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描述的景象,体会小娃的童真与顽皮。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谈话:我知道小朋友们已经会背很多古诗了,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呢?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池上》。(板书课题《池上》)
3、师简介作者。
二、初读感知,感受节奏
1、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检查字音是不是都读准了。
3、逐句检查朗读,认识生字“踪、迹、浮、萍”。
(我看见小朋友们都坐得端端正正,说明大家已经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了,谁来挑战呢?)(1)出示“撑小艇”。抽两个孩子拼读,要求读好后鼻音。以词带句,齐读“小娃撑小艇”。
2)出示“踪迹”。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平舌音“踪”,重点识记“踪”。以词带句,齐读诗句“不解藏踪迹”。
(3)出示“浮萍”。抽两个孩子拼读,读好后鼻音“萍。”(“浮”左右结构三点水,说明它和水有关;“萍”上下结构草字头,说明它和植物有关。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东西)结合浮萍的图片认识“浮萍”。浮萍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因此浮是三点水,萍是草字头。——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浮萍一道开”。
4、教师范读、自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
(1)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配音范读)
(2)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诗?教给你们一个小诀窍: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样会破坏诗的韵味。画斜线的地方要稍稍停顿,但要读得声断气连。请小朋友们自己试着读一读。
(3)自由读、抽生读、齐读。
三、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真是聪明的小精灵,一下子就掌握了读诗的诀窍。这首诗我们都读了这么多遍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敢不敢继续接受挑战?)
1、出示“浮萍一道开”和“小娃采莲回”的图片,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对照古诗,看看这两幅图分别对应的是哪两句诗,说一说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图画所描绘的景象找到相应的诗句并说明理由,是为了降低难度,借助图画这一载体,将学生对古诗初读后的理解通过图文配对的方式呈现出来。说理由的过程就是学生对古诗大意的初步感知。)
2、学习诗句“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1)理解识记“采”。
a、在这两句诗中,有一个字是“摘”的意思,谁知道是那个字?(采)“采”上下结构爪子头,下面是个“木”字。爪子头代表什么呢?所以“采”表示用手采摘树木上的果子。b、指导写“采”
(2)重点理解“偷”,通过采访,感受小娃既害怕又高兴地心理并指导朗读。
a、在这一句诗句中,还有一个字告诉了我们小娃摘的不是自家的莲蓬,而是别人家的,谁知道是那个字?(偷)
b、说到这个“偷”啊,老师想问你们一个小小的问题,希望你们能够大胆诚实地回答。你有没有偷偷的摘过别人家的桃子呀,橘子呀之类的你爱吃的东西?(有)你真是个顽皮可爱的小馋猫!这种偷采的行为在幼儿时期偶尔做一两次是可以的,就像这首诗中的小娃偷采莲蓬一样,在诗人白居易的眼里是天真可爱的,不过现在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这种偷采行为以后还能做吗?(板书:小娃 天真可爱)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谈话让学生能够联系自己以前的生活实际,真切地感受到乡村儿童的顽皮可爱。)
(3)假如现在你就是小娃,我来采访采访你:小哇呀小娃,你偷偷地采摘别人家的莲蓬,当时心里感觉怎么样?(紧张、害怕)小哇呀小娃,你采了这么多你最喜欢吃的莲子,心情怎么样?(高兴、兴奋)
(4)让我们用高兴又紧张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3、学习诗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图片,(还记得这幅图片吗?)小马在雪地上画了什么?(月牙)那么月牙就是小马留下的踪迹。谁再来说一说什么是小狗(小鸭、小鸡)留下的踪迹? 练习说话:是留下的踪迹。
2)出示“浮萍一道开图”,请小朋友们在图中找找小娃留下的踪迹。(理解“踪迹”在诗中的意思是指船开过后留下的痕迹。)
(3)哪两句诗是写小娃在池塘里留下的踪迹?(出示“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生齐读)
4、通过老师说诗句的意思学生说出相对应的诗句,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小精灵!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与老师的配合默契程度。老师描述一个画面,看看你们能不能从这首诗中找出一句与这个画面相对应。
四、诵读积累
1、大家找得可真准啊!可是调皮的荷叶宝宝还想进一步考考大家。他们把这首诗中的一些字藏起来了,你能找出他们藏在哪儿吗?
2、调皮的荷叶宝宝不信难不倒大家,他把更多的字藏起来了,你还会吗?
3、现在荷叶宝宝把所有的字都带走了,谁能根据这幅图,把他们全部找回来?我们一起来试试吧!(配音乐读)
(设计意图: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能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背诵古诗,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五、拓展
读了这首诗,你们喜欢诗中这个小娃吗?其实他和你们一样天真可爱,老师也喜欢他,著名诗人白居易爷爷也非常喜欢这个小娃,所以他才写了这首《池上》。(板书:喜爱)
六、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池上》,认识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娃。如果想要把他永远留在你们的心里,就请今天回去把《池上》背会并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作业
1、背诵古诗。
2、把《池上》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板书:
池
上
唐 白居易
小娃 天真可爱
喜爱
第三篇:池上教学设计
《池上》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池上》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教学这首诗,我力求体现“以读促悟”的教学理念,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将朗读与思考、朗读与想象、朗读与积累、朗读与运用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并最终达到诗境、语境与心境的巧妙融和。
教学目标:
1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援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萍”;理解“偷、不解、浮萍、一道开”等词语的意思。
3援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诵诗激情,导入新课
1.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始终散发着耀眼的光芒,那就是古典诗词。那么,在课内或者课外,你们都积累了哪些古诗词呢?谁来为大家背一首?(指名背、评价。)
2.背着背着,我们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这样一些闪光的名字(出示:李白、杜甫、孟浩然、杜牧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走近一个人(出示:白居易),去品读他的一首诗。3.谁先来说说,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他有了哪些了解呢?(生交流;师出示相关资料。)
【该部分设计意图:上课伊始,从学生日常积累的古诗入手,激发学生读诗、诵诗的热情,同时自然而然地引出《池上》这首诗的作者,在交流与分享中,使得学生对诗人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为学习本诗奠定了良好的基调。】
二、读诗解题,想象画面
1.(板书:池上)池上到底是指哪里呢?(荷花池里)看着画面,想象着荷花池里那美好的景色,把课题美美地读一读。
2.打开课文,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要读得字正腔圆。【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分的初读的时间,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得字正腔圆,这是智读的开始。“书不读熟不开讲”。有充分的自读做保证,学生的思考、讨论和交流才可能更加深入。】
3.刚才,同学们读得很专心、很投入。读书要的就是这样一种状态!现在,谁来读读这首诗?(指名读)
4.在这首诗中,有3个生字,他们都读准了吗?(用红色突显生字及拼音,指名读准后鼻音。)
5.学写生字。教师指导:“撑”,做做撑的动作来记忆字形。“艇”,要特别注意它的笔顺。“萍”,它是一种草本植物,生长在水中。右下的“平”表示它的读音。这个字要特别注意它的结构。生交流。师范写,生描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准的基础上,仔细观察生字的字形,用做动作、联系字义等方法帮助识记生字,可以使学生学得更生动、更灵活、更扎实。】
6.现在,我们把生字送回到诗中,再来读读这首诗。这一次,我们不但要字正腔圆地读,还要争取读出诗的节奏。(指导学生划分节奏)
7.有了恰当的停顿,我们就可以把诗读得更有味道。现在,老师和你们配合着来读,老师读第一句,你们读第二句„„(再交换过来读)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节奏、味道。(生齐读)
【设计意图:“停顿是诗歌的灵魂”,恰当地停顿可以将诗歌读得更有味道。因此,在再读的环节中,通过划分节奏和师生合作诵读的形式,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同时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在倾听与模仿中调整语调、语速、轻重、延音,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语感的熏陶。】
8.读着,读着,我们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画面。这画面上有什么,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小娃撑着小艇去采白莲)(指名再读这首诗,读出它的画面感)读着,读着,这个小娃的形象也丰满和清晰起来。你读出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娃?(天真、活泼、可爱、顽皮)
三、巧读慢悟,体味童真
1.天真、活泼、顽皮、可爱,几乎是所有儿童共同的特征。那诗人又是怎样用他的笔为我们勾勒和描摹儿童的形象的呢?请同学们细细研读这首诗,用笔圈画出你认为最能表现小娃顽皮可爱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词,然后在小组内和你的同伴交流研读的体会。(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意象是诗歌的关键。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字或者词,引导学生去揣摩品味,常常可以帮助学生把语言符号转化成鲜活的形象,得“意”而悟“言”,获得语言与思维的同步发展。】
2.全班交流。预设一:“偷”
“偷”在词典中的解释有:淤私下里拿走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于瞒着人。盂抽出(时间)。榆只顾眼前。在这里,你觉得选用哪种解释呢?
你小时候有没有瞒着大人偷偷做过什么事呢?(生交流)此时,若你就是那个偷采白莲的小娃,你心里会怎么想,又会有怎样的动作和神情呢?(学生想象说话)
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一句,读出那种天真无邪。
【设计意图:生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源泉。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交流,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又能使他们移情体验,与诗中的儿童产生情感共鸣,达到诗境与语境相互融合的效果。】
预设二:“不解”
“不解”是什么意思呢?(不知道,不懂得)是谁暴露了他的行踪呢?(浮萍)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一道开”,就是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踪迹。做做“浮萍一道开”的动作。
小娃因为纯真的童心,不懂得藏匿行踪,让船冲开浮萍,在池面上划出了一道水路。这是多美的景色啊!谁能读出这种美?
小结:你们看,这一个“偷采”,一个“不解”,把儿童特有的那种天真、那种情趣,展现得淋漓尽致。
3.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那充满童趣的《池上》吧!(师配乐范读)
4.孩子们,愿意像诗人一样吟诵这首诗吗?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再指名背、齐背)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设计以“情”为纽带,以“读”为主线,以“品”为核心,引导学生紧扣“偷采”“不解”等词语,边读边思,边思边悟,潜心品读,会文悟情,最终达到与诗人的情感共鸣、精神相遇。】
5.诗人用凝练的语言为我
们展示了一幅优美而又生动的画面。其实,我们也可以结合诗句和插图中描绘的内容,把它写成一个有趣的故事。也许,故事的开头就是这样的——(出示:一个夏日的午后,大人们都午睡了,荷塘里飘来阵阵清香„„)
学生小组合作编故事,然后全班交流。【设计意图:创设一个假
想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诗句、放飞想象编创故事,把诗人凝练的语言转化成一个生动而有趣的故事,既填补了诗中的空白,又锤炼了学生的表达。】
6.此情此景,让诗人白居易陶醉了,也让我们陶醉了。其实,和着诗歌的韵律,我们还可以把这首诗唱出来。还记得课前咱们唱过的一首歌——《春晓》吗?那也是一首五言绝句,我们就可以用那种旋律来唱。咱们试试?
四、拓展延伸,积累迁移
1.在咱们中国的古典诗词中,还有许多描写儿童的诗句,大家看!(出示诗句,齐读。)
2.是儿童给了诗人无尽的灵感。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诗《小儿垂钓》,去感受诗中传递给我们的童真、童趣。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其他描写儿童的古诗,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儿童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同时迁移运用本课的学习方法去品读其他的相关诗句,将课内与课外、一首诗与多首诗链接在了一起。】
第四篇:池上教学设计
《池上》第一课时
类别:小学语文 编号: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会诗中出现的七个生字,理解“艇、浮萍、踪、不解”的含义。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教学难点: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准备:1.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像)2.师生查找诗人、诗作相关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积累引入,以旧带新。1.出示一组荷花的图片。
师:同学们,夏姑娘已经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瞧,这一池荷花已悄然开放。谁能看着这一池荷花为我们描述一下眼前的这幅美景?指名描述。
2.眼前这幅画面,还让你想到哪些学过的诗句?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出示小娃撑艇图。谁来描述一下这位可爱的小娃?(学生通过描述体会小娃的俏皮可爱)诗人白居易在池边看到这幅生动有趣的画面,写下了一首诗《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理解题目:池塘里,荷花塘里。)
4.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汇报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2)教师小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设计意图:由看图说话及回忆已学古诗,为本课进行铺垫,降低学习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另外,让学生搜集关于诗人的生平和关于荷花的诗句,培养了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指导“艇”字的写法及结构。
②学习新词:浮萍,白莲,踪迹,理解词意,练习书写。(2)读出节奏。
①听课文朗读。
②读出节奏。生再读,用铅笔在诗句停顿的地方划“/”。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
交流: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3)再指名读,同桌合作读,齐读古诗。(4)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设计意图:注意培养学生朗读古诗的节奏感,并通过多种方式反复朗读,提高对古诗学习的兴趣,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
三、再读古诗,知晓诗意
1.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莲:莲蓬。解:知道、懂得。藏:隐藏。浮萍:小池里的一种水草。
一道:一条。指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踪迹。2.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小组内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3.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看着图片,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设计意图:课标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本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艇、浮萍、踪、不解”的含义,联系上下文理解古诗的意思,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读诗作画 1.再读诗。
《池上》这首诗简单明了,一读就懂,但仅仅读懂诗意还远远不够,因为一首诗一幅画,一首诗一段情。让我们来细细品读这些诗句,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都说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诗,如果让你来给诗配上一幅画,你会画上哪些景物?
(一个小孩,一条小船,还有白莲,一些浮萍。)2.老师根据你们所说的景物,把这首诗改了改,(出示“ 娃撑艇
偷白莲
不解藏
一道开”),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老师给诗减了一下肥,这就叫把诗读瘦了。字数少了,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却更大了。现在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 情景创设:(播放背景音乐——老师轻轻地描述:一个夏日的清晨,几朵白云悠闲地飘浮在瓦蓝瓦蓝的天空,初升的太阳明媚地照耀着大地,湖面吹来阵阵凉爽的清风,满池的荷花开的格外娇艳„„)3.同学们,这美丽的情景你们看到了吗?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这个小娃娃又是怎样偷采白莲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美美地写下来。
在音乐声中尽情想像,静静地描写。
4.同学们可以放下你手中的笔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所想象到的画面。
学生交流。
同学们你们真会想象,在你们的笔下,我感觉白居易写的《池上》仿佛变成了一副活的画向我们走来。此时,在你的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天真无邪、调皮活泼)
(二)读诗品情
5.如果他知道偷了莲蓬还会藏了踪迹,你们还觉得他有这么可爱吗?
师:是呀,正因为他的天真无邪,才会偷采莲蓬而不解藏踪迹啊!你们喜欢这个孩子吗?那就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读这首诗。
生有感情地诵读《池上》。
6.师: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小娃形象。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7.师: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整首诗虽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充满童趣。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一次想象画面,试背。
8.课前搜集其它描写儿童生活的诗,交流积累。
(设计意图:“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通过学生亲身想象“偷采白莲”儿童的心里,使作者情,学生情,诗中情水乳交融,激发共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3.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课标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要能“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通过熟读成诵,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1.背默《池上》。
2.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六、板书设计: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
教学反思: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孩“偷采白莲”的妙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心里。我采用了“调动积累,导入新课——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吟诗炼字,体会意境——回归整体,拓展延伸”的教学策略,把学生理解诗意、增加语言积累、提高运用语言能力有机地结合为一个整体。通过本课学习,学生既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又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体会用字的巧妙,并在课文插图等的帮助下对古诗描绘的画面有了鲜明的感官认识,产生真切感,入情入境。
第五篇:《池上》教学设计
《池上》教学设计
五龙小学 一年级 任鑫雨
《池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认识新偏旁。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有感情朗读古诗,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美好的意境。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谁能背一背你最喜欢的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池上》这首诗,相信你们会有很多的收获!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课件2)
2、检查初读情况。(课件3-6)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指导“艇”字的写法及结构。②学习新词:浮萍,白莲,踪迹,理解词义,练习书写。(2)齐读古诗。
(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同学们,这首诗我们都会读了,是不是这样就可以了呢?我们还要了解诗中写了什么,你们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吗?(字典、工具书、插图、询问老师同学等)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2)小组内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课件10)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课件11)
1、学生带着理解,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熟读成诵。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