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池上教学
《池上》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乐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扫清障碍
1.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很有趣味的小诗《池上》。2.预习情况
问:通过预习,你学会了哪些东西?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
撑
艇
萍
(后鼻音)
撑:用竹篙使船前进
小艇:小船
解:知道,懂得
偷:
3.作者白居易
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写了很多揭露统治者黑暗腐败的诗,还写了很多描写山水景物的诗。他的诗质朴自然,老少能懂。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4.准确流利朗读(学生评价,教师相机指导,节奏、感情的处理)
二、赏景入境 1.(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首小诗也是“诗中有画”。)
大诗人苏轼在评论诗歌的时候,用了这样一个词“诗中有画”,意思就是说诗歌中描绘的景物像一幅画一样美丽。你能说说这幅画上有哪些景吗?(你能用诗句中的词语来说吗?)
池塘
小艇
白莲(蓬)
浮萍(出示图片)
2.你能展开丰富的想像,用一两句话描写池塘的美景吗?。(教师相机指导,抓住景物的特点,比喻、修辞手法巧妙运用。)
3.教师下水,课件出示,指名朗读。
小村旁边的荷塘上,满眼都是碧绿的荷叶。它们有的像一个个圆盘悠闲地躺在水面上,有的像一把把小伞高高撑起。雪白的荷花真美呀!你看,这边几朵
羞涩地打着花骨朵,那边几朵完全绽开了笑脸,还有那饱满的莲蓬,真是诱人!微风吹过,那淡淡的清香呀丝丝缕缕„„
4.那就美美地读诗吧!
三、炼字品悟
真是美不胜收的画面!可我觉得一个小主人公的出现使这美丽的池塘更加灵动,更富生机。小娃。
1. 问:诗中小主人公(小娃)有哪些活动?(干了些什么事)动作:撑(小艇)
(偷)采
2.我们来推理一下,小娃为什么要“偷采”?(指名回答)
大人不让采,只好偷偷去;
荷花真好看,莲蓬太诱人,实在太想去!
3.你有没有做过大人不让做的事情?出示两个问题:
大人不让采他偷偷地去采,那时他心里怎么想的?
看着自己采来的又大又新鲜又饱满的莲蓬,他心里又怎么想?请你任选其一,把小娃的想法写下来。
(现在我们来扮一下这个小娃----带着这种心理,你小艇会撑得怎么样?怎么采白莲?读出来。)4.课件出示:
池塘的莲蓬长大了可大人偏偏不让采,我实在太想去了!就去一次!就摘一个!我悄悄地溜出去,很快就回,应该不会被发现吧?(撑得着急)
莲蓬好大呀!一定特好吃!今天的收获真不小,回去分给明明一个,再给丫丫一个„„要不,再摘一个吧!小艇快点走,妈妈怎么会知道呢,回家不用挨骂喽!嘻嘻„„(撑得轻快)(这种小得意的心理你是从诗句中哪个词语看出来的?)
5.简单的小脑袋里只顾着开心了,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就把莲蓬菜来了。真的不会被发现吗?
荡开的浮萍暴露了他的踪迹,可他还在沾沾自喜呢!6.出示:你觉得这是个什么样的娃娃?(指名回答)
真是一个
的小娃!
调皮
天真
可爱
淳朴
7.你喜欢这个小娃吗?诗人白居易也被眼前这个可爱的孩子所吸引,就创作了这首小诗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8.小结
童年就是这么简单,这么有趣,这么快乐!让我们一起,读出童年的趣味,童年的欢乐!
四、拓展延伸
事实上,淳朴可爱的乡野孩子一直倍受诗人的青睐,表现童真童趣的好
诗也。同学们看大屏: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所
见
【清】 袁 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第二篇:《池上》教学设计
《池上》教学设计
洪上学校 赵芬芳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池上》,背诵古诗。
2、学会七个生字,理解“艇、浮萍、踪、不解”的含义。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教学重点: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积累引入,以旧带新。
1、师:初夏时节,池塘里的荷花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让人想起诗人杨万里的名作《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到池塘、荷花,你们还想到哪些诗句呢?
2、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3、师: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古诗也是讲的夏日池塘里发生的事,题目是《池上》。(板书诗题:池上)
理解题目含义。
4、简介作者白居易。
(1)学生汇报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2)教师补充。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①读准后鼻音:撑、艇、萍;指导“艇”字的写法及结构。②学习新词:浮萍,白莲,踪迹,理解词义,练习书写。(2)齐读古诗。
(3)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1)学生结合前后句和插图,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2)小组内逐句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1)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学生对荷花池和娇嫩莲蓬的向往之情。)
(2)小孩如何偷采白莲的?
①学生畅谈自己想象到的小娃偷采白莲图。因太想吃那嫩滑、甜美的莲蓬,而不经大人同意就小心翼翼、偷偷撑船去采池中莲蓬。
②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③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④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⑤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学生带着理解,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3、表演故事。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板书设计:
池上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
第三篇:池上教学反思
反思一:池上教学反思
《池上》这首诗中,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听老师范读等形式,使学生头脑中浮现出相应的画面。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这首诗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没什么大的困难,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引导学生联系莲叶何田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莲的原因、采莲的过程等,通过让学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爱。
诗人为什么要把偷采白莲的小娃写入诗中?你对这个小娃有什么看法?学生在进行合作探究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的说小娃撑着小船在荷花池中行驶,看到颗粒饱满的莲蓬子,忍不住偷采了几个来解馋;有的说小娃没有经过大人同意,小心翼翼地采了几个莲蓬子;有的说自己小时候也有过偷采的经历:为成熟的枇杷、桔子、西瓜&&说着说着,大家都忍俊不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最后学生都知道了:这里的偷采与一般的偷盗行为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那都不会留下那么明显的踪迹了,诗人写偷采白莲的小娃更能体现出他的天真可爱,突出其童心童真童趣。
反思二:池上教学反思
《池上》这首诗中,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偷采白莲的乡村小娃,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这首诗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没什么大的困难,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如: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莲的原因、采莲的过程等,通过让学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感受小娃的天真可爱。在学生交流后,我让他们把诗写成一个小故事,还可以配上画面。可惜,在交流的时候,我的指导还不够细致,学生的想象也有一定的局限。如果事先引导学生找一些写荷塘的文章来读一读,可能学生的想象会更丰富些。
反思三:池上教学反思
白居易的《池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描写儿童的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0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童心的可爱、乡村生活的情趣。
古诗意境很美,描绘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理解诗句的意思,按照传统的方式,先理解字词意思,再理解句子意思。如果学生理解上有问题,我会创设情境,引导理解,比如: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从哪些地方看出?再如:偷是偷东西吗?你是怎么认为的?说说理由。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说话训练,通过出示挂图激发灵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古诗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学生表达的比较到位,基本没有偏离古诗的意思。
反思四:池上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是教学难点。
第四篇:池上教学反思
池上教学反思
池上教学反思1
《池上》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21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偷采白莲”的乡村小娃,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了提倡自主阅读,重视学法指导,体现各方互动,尊重个体感受,恰当运用激励的教学特色。
在拓展练习部分,我安排学生运用前面学到学习古诗的学法来分组自学《所见》、《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两首古诗。一方面为了提高课堂容量,丰富课堂建构,一方面是想让他们多背一些古诗。多背点经典古诗,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是为学生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古诗文化准备。
通过上古诗,我觉得教师的语言还应更加简洁,充分体现精讲加练习的原则,尽可能多的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
池上教学反思2
【教学反思】:
一、充分利用资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我在教学这首诗时,开始运用“创设情景,感染气氛,情景朗读”(这是远教资源的宝贵财富)让学生对生活中没的情景有所思考,站在师生平等的高度和老师共享生活的快乐,并对夏季的荷塘、夏季的生活有了感性的认识,一边导看一边导思。利用先进的媒体资源刺激了学生的眼、耳、脑等感官,激发了学生兴趣和学习欲望。好的教师应当是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挖掘其学习潜能的。教师深谙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色彩和熟知的形象营造出缤纷的天地,让学生倍感欣喜,且被深深吸引。深情的配乐范读将诗中的小娃带到学生中间,更将学生领入美好的学习情境,使之意识到:快乐的儿童生活是多么令人向往。
二、利用资源,在有限的时间、空间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变枯燥的学习为多种感官的综合接触。一直以来,学生对诗人的了解都基于学生查阅书籍或教师口头描述介绍,但是本堂课,我利用资源,配合音乐、画面激发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学生在美的音乐声、生动的画面中了解了诗人,加深了印象。
三、利用资源,轻松愉快地掌握了诗中的字词。低年级的教学重难点就是让学生掌握字词,学会书写。对于学生来说,完全靠死记硬背,枯燥无味。但是,我充分运用远程资源,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当小老师、采摘荷花、莲蓬、捉迷藏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形式,以及儿童化的语言,让学生感觉不是在课堂,而是在生活,使学生在乐中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指导学生的书写,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提醒,再板书演示,但是通过远程资源中的书写指导,让学生对生字的整个书写过程有一个动态的了解,生字的笔顺掌握得比较牢固,并且通过整洁美观的汉字展示,学生感受到中国方块字的豪放美观,对需要注意的地方也可以作一定的强调,因此学生记忆深刻,其示范作用不可忽视。
四、借助资源,诵读感悟,体会意境。作为低年级的孩子,想像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对诗句意境的体会也比较肤浅,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以往教师只是结合诗句,讲讲其中的大概内涵,或者有些教师干脆直接把诗句意境以文字的形式板书出来,让学生死记硬背。但作为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在读中感悟。无疑对诗词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资源,变抽象为具体,使之更清晰、更直观、更精确、更快捷的供学生观察,想象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诗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语文活动经验,轻松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课程标准强调:
在小学各学段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读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读书的用途。读书要有重点,同时,在充分挖掘想像力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简单而生动的画面,配上音乐,多种形式的朗读(看图画读诗句,读诗句想画面,读诗句感悟意境,画配诗……)对诗句的理解更透彻。在教学中借助影视资源,紧紧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学生难以体会的词句展开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朗读,悟出作者的情。在评价中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使朗读层层深入,在评价中适时借助影视资源理解诗句,体会情感,升华情感。在想象中朗读,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品味语言文字,启发想象,在学生想象出现困难时,借助影视资源,让学生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感悟课文情感,达到情感的升华,体会出“小娃的天真、可爱、顽皮”——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在思想感情。
池上教学反思3
新教材的更加贴近实际,让物理走出课堂,在习题中加入了对天体运动、时针转动、皮带传动、自行车、磁盘转动等相关的描述、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内容上加入了极限思想等。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教学机智,也要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要准确、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和感染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去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新课程强调,师生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都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灵活引导,使教学成为动态的生长性的过程。以前说,要给每个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现在是要给每个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成源源不断的清澈的小溪。
1、以趣引入新课,由于本节课的重点是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及引入的过程,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难点是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及概念引入的必要性。充分应用多媒体和水流星节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大胆对常见现象及熟知事物提出个人意见。
3、由于学生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的兴趣、爱好的差异,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应尽量避免统一的要求,采取分层次、多方位的教育理念。
4、根据新课标准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本节课我突破难点是以自行车为模型而展开探究难点,教学方法采用探究、讲授、讨论、练习相结合的形式。
5、通过课堂小结,给出必须记忆的核心知识并加以巩固,为以后天体运动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池上教学反思4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古诗教学应当侧重于朗读教学和激发孩子对古诗的兴趣。我的朗读教学主要分成单个步骤:
一、学习字词,突出重点。抓住字词的重点与难点,让孩子课前注音练读,课上主要检测朗读的准确性。
二、划分节奏,读出韵律。古诗的朗读的第二层次是读出节奏感。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拖腔、连音是他们常出的问题,所以要让他们学会哦划分节奏,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三、抓住诗眼,情感朗读。读诗的最高水平是将诗歌的情感通过声音、表情等传达出来。
当然这是建立在对诗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对于第三步,我抓住了诗眼“偷”字,让孩子说说对于它的理解,让孩子思考这个字是否可以换成“拿”字,又让孩子上台想象并演示小娃“偷”的动作,旨在让学生理解“偷”字的精当和小娃的天真,进而给每一句诗句配上了感叹词(小娃撑小艇-嘿,偷采白莲回-哇,不解藏踪迹-呵呵,浮萍一道开-哈哈),让孩子愉快地朗读,也做一回天真活泼的小娃。
诗歌是留白的艺术,短短的四句,二十个字,其隐藏的语言甚为丰富,学习诗歌就要先将诗歌读厚,在补白中品味、享受、丰富。诗人用的是白描的手法,写了事,写了景,却并未直接写小娃采摘成功后的心情和动作,而只写“不解藏踪迹”,可是,去偷采的时候可是“解藏踪迹”的,为什么回来时就不解了呢?这就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想象的空间。完全可以想象,小娃一边撑艇一边得意,一边撑艇一边高兴,一边撑艇一边低头欣赏白莲蓬,一边撑艇一边想象和小伙伴们分享的快乐,一边撑艇一边已经手舞足蹈,乐不可支了。
作者不直接写小娃将小艇划得有多快,而写“浮萍一道开”一句,也留下了想象空间,且富有动感和画面感。所以,如果再上一次,我会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如: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莲的过程、采莲而归的心情等,通过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池塘的美,感受小娃的天真可爱。课前的教学案例设想中,我本来就配好图画,想让孩子将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可惜,由于时间的关系,加之,自己引导的不够巧妙,孩子对于小娃“兴尽”“归舟”导致“浮萍一道开”的行为、心理理解不透,所以编讲故事未能实现,只能留于课后。
池上教学反思5
课堂气氛不好,学生不感兴趣,上课效果就不好。老师枉费口舌,学生无动于衷。对于作文教学的特殊性,语文知识的多样性,一旦造成这种局势,后果不堪设想。
学生的学习习惯比较差,不积极思考问题,不爱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声音较小,表现欲不强。这是我们农村学生的共同问题。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和谐氛围的基??
阿莫纳什维利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很多,师生关系是一个重要因素。”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艺术》一书中又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的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决定的。”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可以激发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教学成果。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必须要做到: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教师应像光芒四射的太阳一样,把爱遍施于每一个学生。不论是调皮的,还是听话的;聪明的,还是愚笨的;勤奋的,还是懒惰的;教师都要始终相信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前途,都要倾注同样的心血,给予同样的爱。所以,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比如,一个舒畅的微笑,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也许事情很微小,爱却可以沁入学生心灵深处。这个问题,我们在以后的作文课堂教学中也需要深入地进行探讨和研究。
池上教学反思6
在教学中,我长期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进步的学生,认真分析、研究后发现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优势”、义务教育的普及,他们一帆风顺进入初中。优越感使他们养成怕麻烦--急于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败,不敢面对失败的心理。但初中学习处处有困难,在多次面对失败之后心中的天平失衡,学习的热情、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在学心上就不见进步。基于此,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提高。
例如:把x2-y2+2x-2y 分解因式该多项式超过三项,考虑分组分解法---这一步学生易想到,于是就想马上一步到位找到正确的分组方法。但具体到可能分组的方式有多种:比如,第一项单独一组和第二、三、四项为一组;第一、二项为一组和第三、四项为一组……等等。该按哪种方式分组呢?不能迅速找到结果学生就感到厌倦、麻烦了。这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按每种可能的分组方式逐一尝试直到找出正确的分组方式。让学生从中学习知识的'严谨精神,并从中领司到学习不是一蹴而就,是需要细心、耐心,是不断尝试,是不断失败直至成功的过程。
到此,是否说学习无捷径呢?绝对有!说上述“把 分解因式”说:要达到快速地进行分组分解,首先心须熟悉分组分解法----分组后运用提公因式法、分组后运用公式法,再口头演算或在草稿本上演算、判断按此方式分后能否针对每一组提公因式继续分解----这是最关键一步,这要求对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非常熟悉,而要达到此能力也是一个不断尝试,从失败中锤炼的结果。
因式分解如此,其他各章知识的学习与此无两样。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定能使学生学有所成。
池上教学反思7
教后记由于本课直接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讲起,而对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情况一点未作交代。所以教师必须进行补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前四次胜利,第五次失败的原因。本课的重点是红军长征的经过和遵义会议,难点是深刻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和长征的意义。所以要讲清红军长征的路线图,理清课文内容;理解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的原因;还要讲清遵义会议的背景,理解其重要意义,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通过本次课的课堂教学,经过反思,总结如下: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丰富了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对于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和历史影响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同时也联系了现实,学生进行了思考,为有效掌握本课打下了基础。
2.给学生比较大的思考和交流空间,能基本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特点和要求,并且收到了较好效果。
3.教师适时导学、导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围绕教学目标,使用恰当的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多途径刺激学生思维,同时也不会造成视觉和听觉疲劳。
4.关注到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情态价值观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通过思考什么是长征精神,学生充分认识到了长征精神的实质,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谈感受,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也基本掌握主要知识点。
5.运用互联网搜索技术,通过穿插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手段,较好地再现了历史情境,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互联网搜索技术与历史教学的结合,师生共同重走长征路,课堂效果良好。
池上教学反思8
白居易的《池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描写儿童的小诗。整首诗虽只有20个字,但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童心的可爱、乡村生活的情趣。
古诗意境很美,描绘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理解诗句的意思,按照传统的方式,先理解字词意思,再理解句子意思。如果学生理解上有问题,我会创设情境,引导理解,比如: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从哪些地方看出?再如:“偷”是偷东西吗?你是怎么认为的?说说理由。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说话训练,通过出示挂图激发灵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古诗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学生表达的比较到位,基本没有偏离古诗的意思。
池上教学反思9
一、小朋友,你们喜不喜欢读古诗?你们知道哪些诗人?有个诗人的姓很特别,跟颜色有关,猜猜是谁?白居易可了不起了,你知道他流传下来多少首诗吗?三千多首,是流传最多的诗人,比李白还要多呢。为什么白居易这么厉害?因为呀,他小时候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就非常好学,学习很认真很勤奋。你们能不能像他这么用心读书?好,林老师今天带了奖品过来奖励给像白居易这么好学的小朋友。白居易小时候很好学,长大之后做官也是个为老百姓着想的好官,做了好多好事呢。老的时候住在洛阳,他家旁边有个大池塘,有多大呢,有我们学校三个那么大,猜猜看,池塘里种满了什么?
二、出示课件:白莲
漂亮吧?男孩子和女孩子相比,谁更喜欢白莲?男孩子更喜欢小动物吧,看到蜻蜓去捉蜻蜓,看到蚱蜢去捉蚱蜢了,女孩子更喜欢白莲。是呀,这一天,在莲花池里就发生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跟一个小女孩有关,你们知道这个故事藏在哪里吗?
对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
三、谁来读读这首诗?有没有哪些字不认识的?
根据学生不懂的字写上拼音,多读几遍,好,现在我们把字念回了,知道为什么这首诗写的是女孩子的故事,而不是男孩子嘛?讲解“娃”字:
(女)(圭,美玉),造字本义:貌美如玉的女子。
小娃,就是一个漂亮可爱的小女孩,该怎么读呀?读出“小”的可爱;她在干什么呀?“撑”读出那种“用力”的感觉。“谁在干什么?”“艇”就是很小窄窄的小船。——读(吟诵)第一句。
“小女孩撑着小艇干什么呀?”
“天哪,这个小女孩怎么是个小偷呀?白居易怎么会喜欢她,给她写诗呢?”(引导学生理解“偷”是“偷偷,悄悄的,瞒着大人做”)读的时候“偷”要读都轻一点,把那种“偷偷”的滋味表达出来。刚才我们已经看到那美丽的白莲了,这个小女孩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就悄悄地解开家里的小船偷偷地去摘这白莲。我们来看看“摘”在诗中是用哪个词来写的?
讲解:“采”上面是“爪”,用手去摘树上的果子。所以千万不能把中间写成一竖。
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句诗句,“偷”读得轻轻的,悄悄的,“白”要念得短促,强调莲花是白色的,不是其他颜色的。“回”要读得长,满心欢喜地回家。
小女孩采到莲花太高兴了,她忘记了她是悄悄地出来的,不让大人知道的,结果——
老师连读最后两句,“不”、“一”读得短促,“萍”“开”拖长。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读吗?(“不”的短促,带出关心小女孩的旁观者的一点担忧和叹息;“一”强调了这驶开水道的明显,“开”的拖长有逐渐打开的感觉。)
故事讲完了,一起来把这个故事有滋有味地来读一下,注意刚才老师是怎么样教你们读的哟——
全班吟诵《池上》,发现问题指导纠正。小组读,个别读。能把这首诗装到小脑袋了吗?
四、擦掉一句,试背;擦掉两句,试背。最后全部擦掉背。出示生字“撑”,背所在的一句;出示“藏”,背所在一句……
五、你们知道吗?白居易不止写一首《池上》呢,想不想知道还有一首写的是谁的故事?
池上教学反思10
《池上》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充满儿童情趣的小诗,读来朗朗上口。课堂上老师通过这首小诗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我想到了“童年”的话题。因为这是表现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现在的孩子正处于无忧无虑的儿童时期,更易激起孩子情感的共鸣。
虽然这首古诗难度不大,学生初读便能理解大意,但对诗中的意境及一些关键词的正确理解还是有难度的。如《池上》中“偷”学生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将会影响对诗主旨的把握。尤其是如何通过这首诗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呢?于是,我把“诗中有画”的审美方法巧妙地融于整堂课的教学之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诗人王维诗的评价,它代表着诗与画互相融合的完美境界。而这首小诗就用浅显的诗句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生动的画面。《池上》就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教学《池上》时,我让学生先美美地欣赏一组表现荷塘美景和小娃偷采白莲的画面,然后。学生很快进入了诗歌描绘的意境之中,在想象中领悟了“偷”字的真正含义,体会到了小儿天真无邪的特点和白居易对孩童的喜爱之情。
课尾我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出示了一组描写儿童生活、反映儿童情趣的古代诗歌,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想象诗的意境,然后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诗,用彩笔画出诗句描绘的画面,然后给画面配上诗句,让诗画合一。想通过孩子们创作的“诗画合一”,培养孩子们书写规范、端正,同时增加趣味性。
课已完,但还有一些遗憾。古诗中生字的恰当处理,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低年级学生进入古诗意境?这些问题都留给我不断思索,促使我在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思考,促使自己进步。
池上教学反思11
本月的教研课上,我讲了《池上》这首古诗,这首古诗的语言质朴,用通俗的词句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娃娃的形象生动的描写出来。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结合插图对诗意的理解也很容易。
在教学中,我采用看插图导入古诗,先让学生用一句话简要的概括图的主要内容,这样训练了学生的看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着说,诗人白居易看到这么有趣的景色,写了一首古诗,由此引入新课。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古诗的意思已经初步知道了。由于本课人的字只有5个,我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在读诗句中,相机学习生字。扫清生字障碍后,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句,注意五言诗的停顿和重音。对于三年级的孩子,对诗意的掌握不同于一、二年级。他们第一次接触书下注释,我就告诉他们,书下注释是我们理解诗意的小帮手。在理解“浮萍”一词中,我让学生在课堂上查词典,理解浮萍是一种水生植物。最后,借助插图和自己的理解,在组内说一说诗意,最后是在班级内交流。结合课后习题,闭上眼睛想象诗意。使学生对诗意的理解,达到一个升华。
因为本版块的主题是童趣,我就提问,你觉得古诗中哪一个词,最能体会到小孩儿的天真可爱。在文中找一找。学生马上就说出了“不解”和“藏”等关键词。和本版块的主题紧密结合。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最后学生都知道了:这里的偷采与一般的偷盗行为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那都不会留下那么明显的踪迹了,诗人写“偷采白莲”的小娃更能体现出他的天真可爱,突出其童心童真童趣。
最后,学生们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首古诗,整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很主动,教学环节很紧凑。不足之处是写字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对于中年级的孩子来说,初学钢笔字,写字也是每节语文课都要注重指导和训练的。
池上教学反思12
《池上》这首诗中,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听老师范读等形式,使学生头脑中浮现出相应的画面。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这首诗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没什么大的困难,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引导学生联系“莲叶何田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莲的原因、采莲的过程等,通过让学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爱。
诗人为什么要把“偷采白莲”的小娃写入诗中?你对这个小娃有什么看法?学生在进行合作探究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的说小娃撑着小船在荷花池中行驶,看到颗粒饱满的莲蓬子,忍不住偷采了几个来解馋;有的说小娃没有经过大人同意,小心翼翼地采了几个莲蓬子;有的说自己小时候也有过偷采的经历:为成熟的枇杷、桔子、西瓜……说着说着,大家都忍俊不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最后学生都知道了:这里的偷采与一般的偷盗行为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那都不会留下那么明显的踪迹了,诗人写“偷采白莲”的小娃更能体现出他的天真可爱,突出其童心童真童趣。
池上教学反思13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往往是多元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提倡自主阅读,尊重学生个体感受。在本课的教学中,无论是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古诗的方法,还是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两项作业来做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
师生互动,构筑自由对话的平台;生生互动,让思维在碰撞中跳跃。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下的“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我改变了传统的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这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在此节课的教学中,正因为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有滋有味。
池上教学反思14
《池上》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小诗,秉承白居易诗作通俗易懂的叙事风格,动静结合,简单几笔勾勒出一个小孩儿偷偷采莲又天真地不知如何隐藏踪迹的顽皮、可爱的形象。
整体来看,这首古诗难度不大,教学时,我让学生先欣赏一组荷塘美景,并用自己的画描述一下画中的景色,接着再结合教材上的插图,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上学期学过的《江南》,学生很快进入了诗歌描绘的意境之中,大致了解了故事所秒回的景象。
在朗读指导过程中,明确了朗读的三个层次,运用范读、跟读、自由读、连麦指名读,问答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能读准字音,感受停顿,读出节奏,读出趣味的情感。同时,抓住“偷”“解”“藏踪迹”等关键词,体会小孩的天真可爱,感悟作者的情感。
识字写字环节,对易错的平舌音和翘舌音重点指导,识记字形时,利用构字规律识记以及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组词识记。需要书写得生字共两个“首”和“采”,先出示田字格中的字,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然后出示动画,书空笔顺,强调书写需注意的细节和难点,随即让学生进行描红并书写。
池上教学反思15
1、把学习的主动权始终还给学生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以亲切谈话、课题探究的形式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检查读课文的情况时,我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在体会课文内容时,给他们充分读、思考的时间,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还语文课堂以朗朗的读书声
阅读教学要以读文本,要让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课始,学生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理清了课文脉络。接着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去读去思考和感悟。在读中培养了语感,在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渗透爬山虎脚的攀登精神后,让学生再读,学生就会感受文字富于生命气息,获得了情感的体验。
3、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
本教学比较好地实现了信息技术和理解内容的结合。如果课件出示过早,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容易代替学生的思维,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我在教学适宜时机运用多媒体,提高了教学效率。
(1)呈现美景,激发情感。在课始,为了激发学生情感,我请学生欣赏了爬山虎爬满山坡、墙头、岩石的情景,使形象与情感融合,获得美的熏陶。
(2)再现过程,突破难点。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在学生自己读、画、议的基础上,再适时机地出示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样子和它向上爬的过程,这些形象直观的画面,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难点,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第五篇:《池上》教学设计
池上 教学目标:
1、认识“首、踪、迹、浮、萍”五个生字,;会写“首、采、无、树”四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词语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教学重、难点:
1、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教学过程:
一、设疑探究,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12课《古诗两首》,认读“首”字,我想先考考大家,你们知道编辑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安排在一起吗?
这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夏天”这个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首诗:
出示课题:池上 并板书 理解课题:池塘里,荷花塘里。
设疑引入:只是描写美丽的荷花池吗?美丽的荷花池里有什么有趣的事呢?
二、初读古诗,指导朗读。
1、带着问题,我们来读诗吧。大家会读吗?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2、正音,学习字形。
首、踪、迹、浮、萍
3、光会读正确还不算会读,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
听课文朗读。
《池上》这首五言绝句要读出什么节奏来呢?大家读一读,可以用铅笔在诗上划“/”作记号。
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声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学生再次练习朗读。
4、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同学们觉得这样读有趣吗?老师想出一个办法,可以让你读诗有趣一些。你们看——
诗做动作读
5、这样读有趣一些吧?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读诗?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好几种方式,非常好,但是都是一个人读的,可不可以采用两个人一起合作的方式呢?(学生两两组合,一人读一句。)也可以小组合作,一人读一句。
6、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把读诗变得有趣,现在,你们就自由选择最喜欢的方式,把这这首诗都美美地读一读。
7、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手舞之,足蹈之,摇头晃脑,你们觉得这样读诗读得有趣吗?那以后,你们也可以用多种形式,把诗读得有趣一些,让学古诗变得轻松有趣好不好?
三、走进文本,理解内涵。
1、这首诗我们都会读了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对,我们还要了解诗中写了什么。在充满生机的田野、乡间,让我们张开想像的翅膀,来到美丽的荷花池。孩子们除看到些什么?猜猜在这个小娃娃身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文本。
2、介绍学习古诗的方法
首先:知诗人,解诗题。
介绍白居易。你还知道白居易写过那些诗吗?
3、学习古诗的方法
第二:抓字眼,明诗意。
你们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吗?(字典,工具书,插图,询问老师同学等)
同学们说得很好,那现在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词语,理解诗意。音乐中,小组合作交流,老师在教室内巡视。
4、抓字眼: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莲:莲蓬。解:知道、懂得。藏:隐藏。
浮萍:小池里的一种水草。一道:一条。指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踪迹。
5、明诗意:
(1)请同学们读一读并想一想这句诗的意思: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出示白莲的图片)(2)交流感悟: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小娃为什么要偷采白莲?
此刻你是小娃,心情怎样?(3)理解: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出示浮萍的图片)
(4)看着图片,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配上音乐)
四、品诗情,绘美景。
1、再读诗。
《池上》这首诗简单明了,一读就懂,但仅仅懂得诗意还远远不够,因为一首诗一幅画,一首诗一段情,让我们来细细品读这些诗句,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都说诗中有画,读了这首诗,如果让你来给诗配上一幅画,你会画上哪些景物?
(一个小孩,一条小船,还有白莲,一些浮萍。)
2、老师根据你们所说的景物,把这首诗改了改,(出示“ 娃撑艇
偷白莲
不解藏
一道开”),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是呀,老师给诗减了一下肥,这就叫把诗读瘦了。字数少了,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却更大了。现在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
情景创设:(播放背景音乐——老师轻轻地描述:
一个夏日的清晨,几朵白云悠闲地飘浮在瓦蓝瓦蓝的天空,初升的太阳明媚地照耀着大地,湖面吹来阵阵凉爽的清风,满池的荷花开的格外娇艳„„
3、同学们,这美丽的情景你们看到了吗?这是一池怎样的荷花?这个小娃娃又是怎样偷采白莲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美美地写下来。
在音乐声中尽情想像,静静地描写。
4、同学们可以放下你手中的笔了,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所想象到的画面。
学生交流。
同学们你们真会想象,在你们的笔下,我感觉白居易写的《池上》仿佛变成了一副活的画向我们走来。此时,在你的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
(天真无邪、调皮活泼)
5、如果他知道偷了莲蓬还会藏了踪迹,你们还觉得他有这么可爱吗?
师:是呀,正因为他的天真无邪,才会偷采莲蓬而不解藏踪迹啊!你们喜欢这个孩子吗?那就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读这首诗。
生有感情地诵读《池上》
6、师: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小娃形象。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
7、师:白居易的诗向来追求“意求深,字求浅”的风格,整首诗虽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充满童趣。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一次想象画面,试背。
8、课前搜集其它描写儿童生活的诗,交流积累。
四、总结
今天,我们在美丽的夏季,在一望无际的碧绿的池塘边跟随着诗人白居易走进诗歌,走进童年,我们无限畅想,我们深切感悟,让我们永远保持一颗童真、童趣。
板书设计:
池上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心、童趣
《池上》教学反思之
在本课的教学中,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是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先出示前两行诗句,并且把“小娃撑小艇”的两个“小”变为红色,引导学生重读,进而体会娃娃的弱小、天真,然后再理解“偷”字,学生就自然明白不能理解为“偷窃”,而应是偷偷地、瞒着大人去的。此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然后,紧紧抓住“不解”、“藏踪迹”等学生难以体会的词句展开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朗读,悟出作者的情。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
这首诗对学生来说,理解上没什么大的困难,所以我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如:想象荷花池的美景,联想到学过的古诗,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等。通过让学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感受小娃的天真可爱。在充分挖掘想像力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简单而生动的画面,配上音乐,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其对诗句的理解更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