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校本课程教学方案

时间:2019-05-12 22:5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二历史校本课程教学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二历史校本课程教学方案》。

第一篇:高二历史校本课程教学方案

高二历史校本课程教学方案

温辉坚

课程名称:历史人物与影视文化

任课教师: 选课对象:高二学生 预设人数:30人左右 总 课 时:16课时

设置目的:历史是人物的记录,有了人才有了历史,故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有一部分人总被历代人记起、评说,这些人都有一些共同之处,那就是他(她)曾经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在历史中留下重要足迹。研究评价这些历史人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部分,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故开设本课程,希望学生通过对少数历史人物的了解以及学习一般的研究历史人物的方法。同时开展影视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及合作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增强学生人文素养

课程内容:历史人物分类介绍;重要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

学习有关基本影视文化知识并欣赏有关影视名作,开阔学生文化视野

课程框架:

一、导言 ——我心中的历史人物

二、盛世治世与衰世乱世人物

1、盛世豪杰

2、乱世英雄 活动课

(一)——历史人物知识竞猜

三、得志成功与不得志失败人物

1、时势造英雄

2、文人骚客 活动课

(二)——历史剧场

四、有表现与无表现的人物

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2、“天地闭、贤人隐” 活动课

(三)——百家讲坛

五、考核——历史人物大家说(成果展)

第二篇:历史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历史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与兖州相交的历史名人

兖州六中高二历史组

2013年3月

一.设计理念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指出:“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的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给体现多样化和特色化的校本课程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学校创办“个性化”学校带来了难得机遇和挑战。因此,如何结合本地经济、文化特色和社会的需要,开发出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来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

兖州市地处鲁西南平原,东仰“三孔”,北瞻泰山,南望微山湖,西望水泊梁山,素有“东文、西武、北岱、南湖”之称,是山东省鲁西南大都市的经济中心。兖州历史悠久,公元前21世纪,夏禹划天下为九州,兖州为其一。在四千余年的历史变迁中,兖州相继为郡、州、府所在地,是一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兖州文化深厚,现有古代遗址200余处,是全国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保存最系统、完整的地区之一,馆藏文物现有1.2万件。兖州素有“端信、尚贤、兼容、乐善”的优良人文传统,四千年来世代传承。对于历史教学来说,这是取之不尽的历史宝藏。我们历史教师应有效地、充分地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借助多媒体,采用情景体验、课堂互动、讨论交流、专家咨询、课外拓展、社会调查走访等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我校校本课程“开完地方文化资源的研究”所属的历史校本课程《与兖州相交的历史名人》重要组成部分。该教材选取了兖州地区在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所发生的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作为素材。旨在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以及相关事件的学习、了解,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科学地分析、认知我们民族的先辈,加深学生对家乡历史的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意识,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家乡、爱民族、爱国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以期引导学生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勤奋勇敢、团结协作的时代精神加入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三.学情分析

我们今天面对的学生,大都是90后出生,由于他们生活在一个开放、、发展、融合的时代,在现代文明的洗礼之下,在五光十色的现代生活中,他们崇拜的是影视明星,热衷的是洋人节日,追求的是时尚,而他们对于家乡的历史名人却知之甚少,所以教学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学习,增强作为安徽人的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从而树立起努力学习报效家乡的远大理想。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 游孔孟故里 评风云人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兖州在古代重要地位、正确评价李白、吴道子等文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在今天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家乡、爱国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

1.古代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影响 2.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教学难点】

1.古代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影响 2.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过程与方法】

以影音、图片资料为载体,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情景体验、课堂调查、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课外拓展、专家访谈与咨询等形式展开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影音图片资料。2.学生准备:收集兖州地区与文人相关的地名,食物与它们的由来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电影《孔子》片段,由学生介绍兖州地区与之相关的地名如少陵台等从而引入新课 进入新课

(一)李白

李白是闻名世界的伟大诗人,他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入籍瑕丘(兖州),直到上元三年(762)病死安徽当涂,其间二十多年,行踪虽飘忽不定,但妻子儿女均安家兖州,兖州成为李白的第二故乡。他常在兖州迎宾酬唱,游览赋诗。兖州城东泗河西岸建有青莲阁,奉祀着李白及儿女塑像,表达了兖州人民对诗仙太白的怀念与敬爱。

说故道事:李白在兖州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和《东鲁门泛舟》等40首诗篇,被后人世代吟诵。而作为诗仙的李白一生与酒结缘,堪称“诗酒英豪”,自然有不少诗酒趣事。其中一趣事是,唐天宝五年(746)秋,李白忽发逸兴,骑马到城北郊寻朋友范居士饮酒。也许他太迷恋田野景色,也许他光想着饮酒了,竟信马由缰地在郊外迷了路,马蹿入了野草丛中,李白那身裘衣上沾满了苍耳(俗称糨子),等找到范居士家,他的朋友笑着帮他摘除苍耳,两人一番畅饮后,李白酣醉而归,写下了那首《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的诗篇。

教师进行相应的介绍,引入历史上对李白的一些评价将学生分组讨论李白诗歌特点和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由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回答相关问题,然后又老师做小结。

(二)吴道子

吴道子(约685-760),唐代著名画家,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曾在兖州瑕丘(即滋阳)当过主管典狱捕盗之事的县尉,这大约是在他任内教博士之后的景龙年间(707-710)。少年时,家境贫寒。据史料记载:“未弱冠,穷丹青之妙,称画圣。”相传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乃改习绘画。当他漫游洛阳时,玄宗闻其名,任以内庭博士,改名道玄,在宫廷作画。吴擅画佛道人物,曾在长安、洛阳寺观作佛道宗教画三百余间,形状各不相同,笔迹洗练劲爽,对后世的宗教人物画和雕塑,都有很大影响。吴也画山水,苏轼认为:“……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毕矣。”

说故道事: 吴道子任瑕丘尉时,在民间还流传了两个小故事。一说吴道子捕得一盗,由于看管不严,盗徒越狱逃走了。吴道子根据此盗徒受审时留给他的印象,画了形貌通缉图,分送周围各县,终于在汶上按图捕回。此传说记于江勤的《鲁驿书典》。说明吴道子年轻时的目识心记能力与高超的画艺,已非常人可比。二说据《滋阳县志》,在滋阳城北二十里有一条河,叫泥河,发源于曲阜姚村的变巧泉,在变巧泉南的河上有一桥,名叫“画马桥”,就是因吴道子在桥上画马而得名。相传吴道子曾在桥旁土屋的壁上画了一百匹马,因马画得栩栩如生,刚画完,马就从墙上跑下,过桥向四处跑去。所以人们就把这座桥叫“画马桥”了。

关于吴道子“日画嘉陵三百里”的传说,更是神奇。相传玄宗皇帝把他召进洛阳,限他三个月之内画出嘉陵三百里盛景,若画不出,定要问罪。吴道子温游嘉陵江后,回到宫里并不急于作画。玄宗皇帝所限三个月的时间快要过去了,这一天,他才在大同殿内数丈长的粉壁上作画。经过他的神笔挥舞,结果不到一天时间,嘉陵江三百里的绚丽风光,全部展现在大同殿上。玄宗一见大喜道:“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在此之前,名画家李思训,也曾在大同殿,以数月之功,画过嘉陵江水),你真是活神仙!”从此玄宗皇帝赐给他“内庭博士”的官职,留在朝中任用!播放吴道子作品图片,谈一谈吴道子作品的特点。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最后结合所有内容正确评价李白、吴道子对古代文化的贡献

课堂小结

老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通过相互探讨和学习,我们主要了解了文学和艺术领域两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学习如何正确认识文学与时代发展之间关系的方法。课外拓展

举行文化故地一日游活动

第三篇:历史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历史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天下第一属豆村(西安市周至县终南镇豆村)

一.设计理念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指出:“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的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给体现多样化和特色化的校本课程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学校创办“个性化”学校带来了难得机遇和挑战。因此,如何结合本地经济、文化特色和社会的需要,开发出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来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

中国最大的庄,笑言为石家庄。但中国最大的村是豆村,可不是笑言。豆村之大全国有名,号称“天下第一村”。豆村在唐宋时,所属乡名不详。明清时属豆村里,清末至解放时分别属豆村所、终南联保、终南乡一保。解放以来,豆村先后归属及名称为终南区豆村乡、终南乡豆村、终南公社豆村大队。豆村大队辖豆村、郭家洼、斑竹园、七里路、挂面房5个自然村34个生产队。1984年公社改乡镇、大队改村,又恢复为终南镇豆村,豆村现在被划为四个行政村:豆一村、豆二村、豆三村、豆四村。这四个行政村,各直辖就近的一个自然村:豆一村直辖斑竹园村,豆二村直辖七里路村,豆三村直辖挂面坊村,豆四村直辖郭家洼村;共计35个生产组,面积40公里,人口15000多,全村北有12条街道,南有9条街道,共有24条丁字街。

豆村文化深厚,对于历史教学来说,这是取之不尽的历史宝藏。我们历史教师应有效地、充分地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借助多媒体,采用情景体验、课堂互动、讨论交流、专家咨询、课外拓展、社会调查走访等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我校校本课程“开完地方文化资源的研究”所属的历史校本课程重要组成部分。该教材选取了豆村在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所发生的一些重要的事件作为素材。旨在通过对这些历史相关事件的学习、了解,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科学地分析、认知我们民族的先辈,加深学生对家乡历史的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意识,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家乡、爱民族、爱国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以期引导学生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勤奋勇敢、团结协作的时代精神加入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三.学情分析

我们今天面对的学生,大都是00后出生,由于他们生活在一个开放、、发展、融合的时代,在现代文明的洗礼之下,在五光十色的现代生活中,他们崇拜的是影视明星,热衷的是洋人节日,追求的是时尚,而他们对于家乡的历史却知之甚少,所以教学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学习,增强作为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从而树立起努力学习报效家乡的远大理想。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 豆村历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豆村在历史中的发展演变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在今天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家乡、爱国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 1.古代历史变迁

【教学难点】

1.正确看待和了解村庄的演变。

【过程与方法】

以影音、图片资料为载体,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情景体验、课堂调查、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课外拓展、专家访谈与咨询等形式展开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豆村的一些影像资料,由学生介绍豆村与之相关的地名等从而引入新课 进入新课

村名所来,其说有三:一说:商末周初(前11世纪)就有部分西周贵族居于此,约500人以上,在此为古公亶父迁歧,文王作沣做准备工作,并精于制作以“豆”的青铜器、陶器等。故取名:豆村.“豆”是古代一种食器,“豆”字是一个象形字,字中的“口”是锅,上面一横是锅盖,这是西周时期生产一种食器而留下的名字,做“豆”的村子因此成为豆村。豆村在西周时期终南古城的南塬上,距终南故址近一公里,以亭子坡为界,亭子坡因比古城地势稍高,故在西周及秦汉时埋有大量达官显贵的陵墓。

据史载:武王灭纣后,建立了大周王朝。他把三弟伯安的儿子旺封为矢侯,令其在关中建国。矢侯请人查看风水,发现豆村这块地方是块不错的风水宝地,于是就决定定都于此。西周建国八百余载,物阜民丰,国家太平。建立在豆村的矢侯国,更是极尽豪华奢侈,天下珍宝,尽收宫中。后来周室王朝分崩离析,诸侯割据,互相讨伐,矢侯国君见大势已去,国小不敌,仓皇出逃。逃走前将大量珠宝埋于地下,以待时机。后历经千载,这些宝物数经劫掠,损失惨重。其中史有记载的一次最大的劫掠,是曹魏大将夏侯惇驻军古镇终南(终南故称泥寿县)时,得知豆村曾是矢侯国都,派兵挖宝,盗走了不少宝物。90年后,豆村以及周边村子的许多村民也曾在此疯狂挖宝。1996年省考古队来到豆村考古,发现这里有西周墓葬6座,东周墓葬6座,还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和陶制品,进一步从理论上确立了这里曾是西周时的一个重要诸侯国——矢侯国遗址。周至县政府于2005年11月20日树立文物标志碑,从事实上证明了这里就是当年的矢侯国遗址。

二说:元末明初,盗贼峰起,民不聊生,明王朝为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倡导百姓筑城而居(时百姓称:唐塔汉冢朱(猪)打圈)。豆村当时由10多个小村庄联合筑城,其城筑起形似椭园,象一颗大豆。故名豆村。

三说:豆村是由10多个小村庄北竹园、丁家巷等合并成村,俗语曰:拼合为“斗”,偕音豆。得名豆村。

(二)豆村辖区

豆村第一村辖豆村东南部和斑竹园1个自然村。1984年5月设立,斑竹园位于终南镇南偏西3公里处,唐时斑竹园村周至司竹府竹园的一部分。东汉八年就有人在此居住,因村周围多为斑竹园而得名。

豆村第二村辖豆村西南的和七里路1个自然村。七里路位于终南镇5.5公路处,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村民由豆村迁此定居住,因距故乡七里,故称七里路。

豆村第三村辖豆村西北部和挂面房1个村(实际为1个小组)。

豆村第四村辖豆村东北部和郭家洼1个村。有11个村民小组。

郭家洼位于终南镇偏西1.5公里,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郭姓人由外地迁来较低洼处定居,遂名郭家洼。

(三)豆村历史遗址及其相传 豆村的古城墙、是知了名的。古城墙由三部分组成:城墙。城墙是明代修筑的,据说,明以前都是些土围子,就像院墙一样。明朝以后,“高筑墙,广积粮”,百姓为了自保,全村动手,联合修建了一道固若金汤的豆村古城。城墙底宽约15、6米,顶宽3到4米,城墙顶的外沿修有厚厚的女墙,女墙高约两米,有圆孔可查看敌情,有城垛可供向外射击。城墙高不到20米,绕城一周,总长约为4600余米(9.3里),修城墙所用土方量约为700000立方米。护城河。护城河可以说是豆村的一大靓点。修城墙时所用的大量的土,绝大部分都是就地取材,用护城河挖出的土。城墙修好了,护城河也挖成了。护城河深3米,宽约30余米,绕城一周,长约6000余米。挖出的土方量约为5000余立方米。修城墙所用的土,绝大部分都是从护城河里挖出来的。这么大的土方量,都是人们用鐝头一鐝头一鐝头地挖下来,然后一铣一铣地扔上岸,再一筐一筐吊到城墙上,最后再一锤一锤地夯实在,其工程量之浩大,不亚于秦始皇当年修长城(秦始皇修长城役使的是全国老百姓,豆村城墙只是本村人)。城修好了,护城河也挖好了,人们又挖了一条直通田峪河上游的一条大渠。浩浩荡荡的田峪河水,一泻而下,从南小门外流入护城河。然后向东向西绕村而过,在北大门外汇合,形成了一个城高池深,固若金汤的水围城。在那个乱纷纷的年代,保了一方的平安。城门。有城墙必有城门。豆村堡子共有八洞城门:分别是南大门、南小门;东大门,东小门;北大门,北小门;西大门,西小门。南大门、东大门、西大门都有名字,大门的牌楼上分别隽刻着“太平门”、“紫气东来”、“西望瑶池”。北门损毁较早,无法查究。每一座城门都分为两层:第一层是城门洞。城门洞高约8米,宽约7米,配有两面厚约8寸的大门扇。门扇迎面部分用厚厚的铁皮包封,整齐有序的镶嵌着一排排,一道道大头泡钉。每到夜静,就关上城门,然后落下大锁,纵有千军万马,也无法撞开。第二层是城楼。城楼高耸,状似西安钟楼,住有专人守护。夜间有专人巡逻,更夫打更,村官值班。一有风吹草动,鸣锣响炮,全村出动,土匪、强盗插翅难逃!豆村之大全国有名,号称“天下第一村”。

直至上世纪中期,豆村城外还有“四大宝”:东门外有金牛池;南门外有 避火珠(水池);西门外有白马池;北门外有“三柱香”(三眼冒气雾的泉眼)。四大水源,浇灌着数千亩稻田,赐予了豆村人“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

金牛池位于村东,于郭家湾(东村)西南方向,原豆村中学东,现因河床改道,金牛早已不知去向!大概在200年前由于田浴河雨季水多,经常淹没庄稼,大家集资在河边修筑了一头庞大的金牛,用来压制洪水!后来田浴河改道流经村西。村东金牛池历史渐渐消失在人们记忆中。

文曲庙相传文曲庙内有三颗火龙珠,距金今也有长远的历史,由来是因一场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在村东像似三只巨大的火球在狂风的催促下,肆无忌惮的舞动,在第四天的清早下起了蒙蒙细雨,就传出了文曲星显灵的传说,也有它的来历,原先村西南有座文曲庙就是少人管理,年久失修香火短缺,大家就认为是一种发难,前晚有人在庙里上香乞求文曲爷保佑!大伙在火灭以后看去,一片狼藉!~为此在村西南方向重修建了文曲庙,以为防御火灾,二来希望村中多出达观显贵!就是一种精神寄托!从此文曲庙也就香火鼎盛了!好景在文革的时候,也就随之东去了!

白马池位于村西沿娘娘庙西行过西小河,在行三五百米就到了白马池,水池边有一块石碑,正面书写着“白马神之池民国立”。据传这里距离终南山只有十几里路,山里的土匪经常出来打劫,加上杀人越货者为逃避官府追究,也到山里躲藏,常常搞的鸡犬不宁,人心惶惶。一天夜里,有一匹白马出现,在村子周围巡逻,土匪才不敢来了。但是土匪们不甘心,总想找机会害了白马,有一天,他们乘白马在池里喝水时,刺死了白马,人们把白马埋在高岗上。土匪夜里打劫时,白马的英灵出来踩死了土匪,自此匪患始除。人们把此池叫做白马神之池,据说有人还看见白马晚上在他家里吃草料。老人叹息到,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白马神的事了。

三支香据说在北空旷的地方夏天的夜里,可以清晰的看到三点火星,位于村北马坡下,有一口清泉有三口泉水,中间的微高些像似三支清香!也就由此得名!

本村远近闻名的豆村四月八大蜡会,据说始于清朝顺治二年(1863)**之后。那年本县各地多遭兵燹,仅终南以东的临川寺村竟死伤村民和乡团数千人。维豆村当时因为关帝显灵保护,幸免斯难!村民为酬谢浩荡之神恩,遂与当年农历四月初八庙会时,掀起了灌大蜡“游大蜡”的盛会,以祭祀关帝的浩荡之恩。关帝庙坐落在豆村的大庙“司浪大庙”内。过去豆村最大的司浪庙(现豆村小学地址)位于豆村中央,占地十余亩。原有房舍五十八间,始建于明洪武初年(1368年)建村之初。大庙主神是伍员,居正殿。因谥号“司浪”,故名“司浪庙”。大庙内原无关帝尊神,关帝庙原来位于村南的“庙疙瘩”(地名,和勒马村交界)。由于大庙地处荒僻,香火渐稀,于是豆村堡的一些善男信女,便把关帝神像抬回,入住司浪庙内。恰巧那年(1863年)的农历四月八这天,从临川寺作乱以后的土匪军队又来豆村作乱。敌寇来时,时值傍晚,月黑天高,风声凄厉。敌寇人数众多,声势浩大,情况万分紧急。正在十万火急之时,忽然城头现出一道红光。红光照处,一尊身高两丈有余,赤面长须,手持青龙偃月刀,身跨赤兔马,杏眼圆睁的关帝神立于城头!匪军见状,四散而逃!关帝的显灵,终于保住了豆村的平安!。百姓们为酬浩荡神恩,就于当年四月八这天,大举庆祝!除唱大戏和举办其他热闹外,并以百斤上等菜油和数十斤蜂蜡,令能工巧匠制成身高三尺六寸,直径一尺二寸(仿关公坐像)的塔形大蜡一座。大蜡铸成塔形,分大、中、小五层。各层根部以五色丝线缠绕。腊身周围遍插蜡制各色奇花异鸟,五彩缤纷,玲珑秀丽。大腊铸成后,游大蜡的热闹景象,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四方乡邻前来观看,人山人海,真有天下第一村的景象。

课堂小结

老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通过相互探讨和学习,我们主要了解了豆村的历史,学习如何正确认识文学与时代发展之间关系的方法。课外拓展

举行文化故地一日游活动

第四篇:校本课程方案

“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与意义:

诵读古诗词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新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内容。学生诵读古诗词,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我们的祖先在五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化,而诗歌又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枝奇葩。它不仅体现着我们民族的审美理念,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着我们的民族精神,闪耀着我们民族的智慧之光,是我们民族极其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赖以奋发图强的重要精神支柱。

“诵读古诗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能够使学生文思敏捷,言谈儒雅,表现出良好的个人素养。

小学生处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古诗诵读顺应了儿童喜动的天性,让他们在大声诵读中得到愉快和喜悦,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1、开发我校小学生古诗词诵读为校本课程,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补充和深化。

2、让学生汲取文化精华,培养求知乐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3、通过诵读体会古诗词的诗韵、写作技巧等浅显的写作手法。

4、通过对古诗文的吟诵,使小学生能大量积累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提高想象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初步形成创新思维的能力,养成健康心理,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

5、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6、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三、开发古诗诵读校本课程的原则:

1、人文性原则

以学生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开展古诗诵读活动。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

1、每学期举行一次古诗词诵读比赛。

2、教导处加强各班平时实施情况的检查,学期末对学生进行统一检测。

3、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好教材、好课,学生好的作品等进行展示评价。

4、语文教师每学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生成长记录册的相关栏目内进行评价,内容包括该学生的兴趣、需求、效果等。

五、课程管理:

1、成立课程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长、主任参加。其主要职责是策划和实施古诗文诵读课程建设,制定并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奖惩条例。负责对各年级古诗文诵读课程的落实、教学实践、研讨活动和成果评比,以及资料积累等。

2、加强校本培训,强化教师课程的意识。学校为广大教师提供制度支持和资源保障。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课程意识和课程实践能力。

3、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凸显课程特色效果。通过宣传、校园建设、展示活动,各类教育活动的渗透,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进一步形成办学特色。

实验小学教导处

“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方案

凌海市实验小学

第五篇:校本课程方案

校本课程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我校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了对学生的具体培养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英才奠定坚定宽厚的基础。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经学校行政研究决定编制本方案。开展“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

一、需求分析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为农村蒙古族九年制学校,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是少数民族聚居地,较强活动能力的农村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在我校“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一课题的启发下,我们找到了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突破点——校本课程开

发。我们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因此,我们认为我校依托本地区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是很有必要的,也十分有效的。

二、总体目标

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形成具有蒙古族特色的办农村学校。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的办学理念。这一办学理念中,前八个字是基础,这个“点”就是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从而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达成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建个性化的学校;学生——育有智慧的实践者;教师——塑反思型的教育者;班子——做有思想的领导者”。

三、课程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可以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新编校本课程。在我们的研究中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我校校本课程包括具有民族特色的蒙语文教学和自编的《国学经典》教材。

四、课程开发操作措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和地方的课程计划以及学校的实际通过外部力量的合作、采取选编、改编、新编教学材料的方式,在校内组织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建构起内部评价机制。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措施如下:

1、分析情景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才能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情景分析是校本课程设计的前提。不仅要分析校内的情景,更要分析校外的情景。校内的情景主要包括本校师资、环境设施、学生特点等。校外的情景主要包括家庭、社会、自然、历史等。

2、确立目标

校本课程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办学理念,达成办学目标,从而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确立校本课程的目标,提出做个有智慧的实践者。

3、制订方案

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书。完整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包括:需要分析,总体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课程开发的操作措施,保障措施,课时设置等内容。同时要统一校本课程教学案例的编制格式及其要求。案例格式一般包括以下项目:主讲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授课对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安排、评价方式、课后反思等。

4、组织与实施

校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是学校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是开发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校本课程开发的成败。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规范“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实施程序。我们认为实施的程序可以分为五步,即:环境分析与材料选择、目标的确立、教学的组织、学习的评价、课后的追踪。要严格按程序实施。课程的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要积极构建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5、评价与改进

根据“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的评价总要求,构建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即教师、学生自己、同学、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评价主体的互动性,即评价主体间进行双向的、多向的评价。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和改进,建设有鲜明特色,符合学校实

际的乡土化校本课程。

六、课时设置

1、蒙语文课程每周每班安排5课时。

2、《国学经典》每月第三周的第七、八节为诵读时间。

七、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科研经费的及时划拨,加强学校校园环境改造,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的建设,开发建设好校本课程网站,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利用网络大力宣传校本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会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校本课程方案

大冷蒙古族九年制学校

2016.9

下载高二历史校本课程教学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二历史校本课程教学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本课程方案

    响水中心校乡村学校少年宫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公主岭市响水镇中心小学 一、校本课程需要评估: 校本课程,是学校以学生发展需要为基础自行开发的特色课程,它是根据学校办学目标、......

    校本课程方案

    大司马完全小学校本课程方案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

    校本课程方案

    陆庄小学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

    校本课程方案.

    青原区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吉安市青原区实验小学 夏艳晶 准考证号:243210190013 一、前言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写字教学是素质教 育的重要组......

    校本课程方案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设计理念 活动生经验,经验促思维 二、基本定位 以通俗易懂、激发兴趣、拓展视野、补充教材、升华思维为基本要求,以挖掘数学文化中的教育功能为......

    校本课程方案

    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深化校本课程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校本课程的开设,增强了课程对......

    高二化学校本课程教材

    化学校本课程教材:化 学 教 学 中 的 趣 味 实 验 课 程 说 明 《趣味化学实验》课程安排的内容,涵盖了贴近学生生活以及现实所学内容的简单实验,以让学生更多了解化学在生活......

    历史校本课程教学计划五篇

    历史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充分发挥学校及周围的资源优势,挖掘课程资源,满足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化发展的课程。本学期我们历史组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