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连除的实际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课题》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两步连除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
总结法、讨论法、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主题图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看图提问并解答。
图1:显示10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平均每盒有多少个?
图2:显示很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标注“6个装”,旁边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一共有多少袋?
2.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二、学习新课 . 1.观察图意
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问: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共享。2.自主探索。
(1)出示自学提示:找出有联系的两个条件,说说可以先算什么?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小组讨论,教师
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第一种解法:224÷2=112(本)
112÷4=28(本)
综合算式:224÷4÷2=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第二种解法:4×2=8(层)
224÷8=28(本)
综合算式:224÷(4×2)=28(本)
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3.继续讨论交流。
(1)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
(2)想一想,这题可以怎样检验?
(3)回顾解决问题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4.完成练一练。
三、应用提高
1.练习三第9题。
依次出示两道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最后提出问题并解答。
2.练习三第10题。
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个药瓶,通过投影放大显示药瓶上的相关信息——共“150片,每日3次,每次2片”。
提出问题: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
让学生先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汇报。
3.练习三第12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最后让学生交流思考方法。
交流反馈时,教师分别提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解法进行比较。
4.练习三第14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审题。说说解决第一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学生独立解决,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11、13题。
第二篇: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连除的实际问题》习题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连除的实际问题》习题
一、基础题 1.直接写出得数。
800÷4= 900÷6 = 240÷8= 600÷6=
800÷2÷2= 900÷2÷3= 240÷4÷2= 600÷3÷2=
2、填空。
(1).960÷2÷3=960÷(×)
(2).一个数除以两个数,就等于除以()。
(3).一个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二、综合题
1.学校有4个书架,每个书架分3层,一共放了720本书。平均每层放多少书?
2.超市这个星期卖出5箱电茶壶,每个箱里有2个,如果每个电茶壶40元。这些电茶壶共卖多少元?
3.林林浇了3行花,京京浇了3行花,两人一共浇了120棵。平均每行有多少棵花?
4.6只燕子2天一共消灭害虫840只,平均每只燕子每天吃害虫多少只?
三、提高题
1.根据每组的两步计算,写出相应的综合算式(1)160-28=132 132÷12=11(2)40×2=80 320÷80=4 2.星星小学一共有160人参加了5个兴趣小组,每个兴趣小组的人数相等;每个小组又平均分成2个小队.。平均每个小队多少人?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200 150 30 100 200 150 30 100 2.2
二、综合题
1.720÷4÷3=60(本)2.40×2×5=400(元)3.120÷(3+3)=20(棵)4.840÷6÷2=70(只)
三、提高题
1.(1)(160-28)÷12(2)320÷(40×2)2.160÷5÷2=16(人)3
这两个数的积
第三篇:连除实际问题教案四年级组上册
第6课时 连除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P13~14页。例4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
两步连除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把得数代入原题”的检验方法。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过很多计算,今天我们用学到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板书:实际问题)大家先看个具体问题。呈现:例4 让学生阅读例题,互相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的是什么问题。
二、解决问题
1、理解题意
交流:你知道了什么条件,要求的是什么问题。板书条件: 一共224本书 2个书架 每个书架4层2、3、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1)独立分步解答。(2)列综合算式
4、检验结果。
5、回顾交流。
三、巩固提高。
1、做练习三第9题。
要求学生把有联系的条件连一连,想想可以算出什么新条件,怎样算。
交流:并指出,从条件想起,就是找有联系的条件,想想可以先算什么,求出一个新条件,这是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关键一步。
2、做练一练,P14(1)读题,明确题意。
(2)交流:第一种方法想的?第二种方法呢?
3、做练习三第12题。
让学生整理条件,明确要求的问题,根据学生的理解板书: 3只燕子
一个星期(7天)吃了924只害虫
让学生看清问题,独立用综合算式解答。
四、全课小结:
1、2、交流收获。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三10、11、13、14题。
第四篇: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连除 名师教案教学设计
连除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例,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会进行连除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将分布计算改成连除算式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自主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算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
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会进行连除计算。教学难点
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教学方法
交流研讨、分组合作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谈话,通过奶牛一天能产多少奶引出素材中的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牛奶吗?你知道1头牛一天能产多少奶吗?
学生可能会说到不同的结果。
二、新课学习
1.让学生读文字和情境图,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师:1头奶牛1天能产多少奶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问题。好吗?
出示情境图和文字信息。
师:请大家自己读题,看看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师: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
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
2.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要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策略的机会,肯定学生的不同做法,并要板书出教材中的两种方法。
师:谁愿意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样算的?
多数学生讲出课本上的丫丫和亮亮的算法,还可能有其他算法。如:
●4头牛一星期(7天)产的奶相当于1头牛28天产的奶。4×7=28(天)448÷28=16(千克)
学生如果出现列综合算式的情况,教师要给予鼓励。3.尝试改写算式。
(1)提出“试着把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的要求,鼓励学生尝试完成。
师:同学们用分步计算解决了奶牛每天的产奶问题,不错。现在老师提一个要求:你能把自己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列成一个算式吗?大家试一试。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改写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同时根据学生改写的情况决定教师指导的侧重点。
(2)交流学生改写的算式。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每一步计算求的是什么。
师:说说你是怎样改写的?每一步计算求的是什么?
生:448÷7÷4第一步算的是4头牛每天产的奶,第二步算的是一头牛每天产的奶。
生:448÷4÷7第一步算的是1头牛每星期产的奶,第二步算的是一头每天产的奶。
4.讨论计算顺序,师生完成脱式计算。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先说一说,像这样的连除式题该怎样计算? 生:从左往右依次运算。
教师肯定,然后完成脱式计算。计算一步,说一说求出的是什么。尝试应用
出示教材“试一试”中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并解答,教师提示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书中“试一试”,弄明白题意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
交流时,对列出综合算式解答的同学教师要给予鼓励。师:xx同学是用综合算式解答的,很好,你给大家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学生做法举例:
560÷7÷4,先算4头牛每天吃多少千克饲料,再算平均1头奶牛每天吃多少千克饲料?
三、结论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先同桌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师:同桌互相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题目是四则混合运算的综合练习,教师注意检查学生算的正确与否。
2.练一练第2~5题,先理解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对列综合算式的同学给予鼓励。
师: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2题,弄明白题意后,再自己列算式解答。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生:先求4辆汽车一次运多少袋。960÷3÷4 = 320÷4 = 80(袋)
生:先求1辆汽车需要运多少次。960÷(3×4)=960÷12 =80(克)
第3题~第5题同第2题的处理方式。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只要计算正确就可以。
3.练一练第6题,稍有难度。提醒学生先统一条件和问题中的质量单位。
五、作业布置 本节同步测练
六、板书设计
连除 448÷7÷4 448÷4÷7 从左往右依次运算。
第五篇:新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精品教案
新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知识、小组合作的能力等。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整理数据。在统计表中填数,在统计图中画条形图来表示数据。
策略选择: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整个统计过程从而获得新知。
二、教学过程:
预设的学习材料与教学途径
预设的学习活动与备设活动
每个环节效果自评
(一)创设情景,收集原始数据,引入统计。
(出示“红、黄、蓝、绿”四种不同颜色的气球。)
1、谈话: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庆祝这个愉快的节日,老师打算去买一些气球送给大家,你们喜欢什么颜色的气球?老师该怎么买?每种颜色的气球分别要买多少?你们能给老师想办法吗?
2、收集原始数据:让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3、用什么方法把收集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4、汇报得出一些常用的整理记录方法。
5、教师报,学生进行记录。
6、比较:哪种记录方法比较简单?
7、小结: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统计数据更加简便、清楚。今天我们记录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全班交流,得到一些收集数据的方法。
二名学生上来进行记录,其余学生在纸上进行记录。
通过创设“六一儿童节”购买气球的情景将学生引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用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整理,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从而获得不同的体验。
(二)1、(出示统计表):我们可以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以备查找。
(1)引导学生完成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写。
(2)说一说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出示统计图):我们不光可以把结果填入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
(1)观察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根据喜欢红气球的人数如何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再让学生接着把喜欢黄气球、蓝气球、绿气球的人数也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
(3)老师收集学生中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4)小结,揭示条形统计图。
(5)提问: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
3、比较:统计图和统计表有什么不一样?
你喜欢统计图还是统计表呢?
4、由各组组长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自的优点、好处。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中的填数。
学生用数学语言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描述。
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学生同桌议一议,发表一下自己的感觉。
三、人小组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
教师向学生提供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处理,及时地点拨,通过亲身操作获得处理信息的两种方法和统计表、图各自不同的特点。并设计了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收集到的数据这样一个开放的环节,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多种能力的提高。
(三)练习应用:
1、六一儿童节那一天老师还打算去买一些水果来请小朋友吃。(出示西瓜、草莓、苹果、葡萄、菠萝)你喜欢吃哪一种水果呢?
2、提问: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买哪一种呢?你们七嘴八舌地说我该听谁的呢?
3、用学生交流过的“排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
4、收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5、把收集到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
6、展示评议作业。
7、你们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来吗?
学生选择后快速地排好队,由排头点清本组人数并向老师汇报。
学生用水彩笔在图中涂色,老师巡视指导。如果数据大了向学生提供另外一班的信息进行涂色。
分组提出问题,小组内进行交流。
由各组代表汇报交流。
练习应用还是利用“六一”这个情景,安排了大家喜欢吃什么水果的统计活动,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积极参与,分析交流中再一次经历了统计的过程,体会到了统计的必要性,也体现了“教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新理念。
(四)今天老师的收获可大了,知道了各种颜色的气球分别要买多少,还知道了要买的水果是哪一种。现在请大家来谈谈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发言,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师生共同对所学的知识作一个整理,有利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记忆。
四、教学实录: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渡过一个“五一”长假,又将迎来一个什么节日呢?
生:六一儿童节。
师:这是大家都盼望着的节日。为了庆祝这个愉快的节日,老师打算去买一些气球送给每个小朋友。(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气球的图片)你们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呢?
生1:我喜欢红气球。
生2:我喜欢绿气球。
„„.师:大家喜欢的颜色都不一样,那老师该怎么买呢?各种颜色的汽球分别要买多少呢?谁能给老师想想办法?
生1:如果喜欢红颜色气球的就举一下手,老师就知道要买多少了。
师:对,老师只要把每种颜色的气球分别问一问大家,通过举手数一数就知道要买多少了。但这种方法在操作中可能要出现重复举手的现象。
生2:可以排队分组,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都走到一起来。
师:这个方法也不错。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分别排好队,然后数一数就知道了,而且也不会出现重复计算的现象。
生3:可以统计一下。
师:是的,我们在上一学期已经接触到了统计的知识。因此我们首先要来收集喜欢各种颜色气球的人数分别有多少?为了能收集到大家选择的结果,除了上面大家说的两种方法,我们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老师发下的纸上,然后请各组长收齐交到老师地方来。
(学生操作后收上来。)
师:现在我们要根据每个同学的选择分别在各种颜色的气球下面。用什么办法来记录呢?请大家来想想办法。
生1:老师报一个,我们打钩。
生2:画三角形。
生3:画圆。
生4:画方块。
„„
师:除了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一个人进行记录,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
生4:可以写“正”字。
师:对,大家可以看书第94页,有三位同学正在用不同的方法来记录、收集数据。你们也想参加吗?
生:想!
师:那好,请大家集中注意力听老师报颜色,你们就在纸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另外再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前来记录。
(老师报,学生进行操作。结果这两位学生用图形的方法进行记录。)
师:全班学生喜欢哪种气球的结果都已经记录完毕。现在请大家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人,在旁边写上数量,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这时候,我发现用划“正”字的叶**小朋友数得最快。)
师:你们看叶**小朋友数得这么快,他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的呢?
生(叶**):我用的是划“正”字的方法。因为一个“正”字正好是5画,这样数起来就快了。
师:说得真好。其实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眼就能看出结果是多少。不需要一个一个地去数,而且记录起来比较整洁、清楚。我们用画“正”字的方法再来试一试吧!
(老师报,学生再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次。)
师:最后数一数结果,你觉得比你第一次数放便了吗?
生:方便了。
师:所以今后大家来记录收集到的数据时可多用画“正”字的方法这样更清楚,也更有利于统计出结果。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板书课题:统计)
2、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
师:我们可以把统计出来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出示统计表)
气球
人数
红
黄
蓝
绿
这个统计表有两项内容:一是气球,二是喜欢的人数,你能把刚好统计到的数据填入
表中吗?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表中进行填表,教师巡视学困生,最后集体校对,教师板书。)
师: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生1:我知道了喜欢红气球的有9人,喜欢黄气球的有5人。
生2:喜欢红气球的人最多。
生3:喜欢黄气球的人最少。
生4:都没有超过9人。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老师也知道不同颜色的气球该买几只了。今天我们不光可以把统计到的结果填到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出示统计图)
你们发现统计图中有什么?
生1:有数字。
生2:有很多的格子。
师:对,这些数字和格子可是很有用的。在上学期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格子可以表示一个人,那么这些数就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找到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画好格子。这样一个条形就出现了。(教师边讲边演示)现在请大家把喜欢黄、蓝、绿气球的人数也像老师一样在图中画出来。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图中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好的作业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师:看这就是大家完成的统计图。这“一条一条的”就是表示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我们把这种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条形统计图)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
生1:很美!
生2:很漂亮!
生3:高高低低的。
师:为什么会高高低低的?
生:因为喜欢各种颜色的气球人数不一样,所以就高高低低的。
师:统计表和统计图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小组内讨论一下,说说各自的理由。
(学生讨论)
请小组代表发言。
生1:我们四人都喜欢条形统计图。因为我们四人都喜欢画画,可以边学边画很有意思。
生2:我们喜欢统计表。因为它很简单,不用画图,直接把数据填上去就可以了。
生3:我们也喜欢统计表。因为统计图老要画错,画到格子外面去。
生4:我们喜欢统计图。因为它很漂亮,高高低低的,很美!
师:大家各说各的理由,很有自己的主见。统计表查找数据比较方便、快捷。而统计图比较直观形象,从条形的“高高低低”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虽然画的时候老要涂到外面去,但只有多加练习,仔细一些就一定能画好。
3、练习应用
(出示:西瓜、草莓、苹果、葡萄、菠萝的图片)
六一儿童节那天,老师还打算去买一些水果请小朋友们吃。你喜欢吃哪种水果呢?
(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大家都兴奋地说着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师:但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听谁的呢?我该买什么呢?
生:哪种水果吃的人最多就买哪一种?
师:那现在老师不知道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那怎么办呢?
生:统计一下。
师:刚才统计的方法比较适合无记名投票,如评选三好学生,竞选班长等,但比较花时间。现在就用大家讲到过的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请大家思考一下,确定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老师说开始,大家就跑到这些水果地方去有秩序地排好队。
(学生进行排队,并由排头数出这一排的人数,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回到座位上,把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来汇报一下。
生:喜欢吃西瓜的有19人,吃草莓的有3人,吃苹果的没有,吃葡萄的2人,吃菠萝的4人。
师:你知道老师该买哪种水果了吗?
生:西瓜。
师:为什么?
生:因为吃西瓜的人最多.师:现在我们要把这些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你有困难吗?
生:吃西瓜的不够画了。
师:对,因为这里一格只表示一个人,所以不够画了。但等我们读二年级知道一个格子可以表示更多的人了,那就可以画了。
(学生略有明白,教师马上出示隔壁班学生喜欢这些水果的信息统计表:吃西瓜的有7人,吃草莓的有5人,吃苹果的有2人,吃葡萄的5人,吃菠萝的9人。)
请大家帮隔壁班的同学画到统计图中去好吗?
(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并把好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师:你能根据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分组进行提问,再汇报交流。)
生1:吃西瓜的比吃草莓的多几人?
生2:吃葡萄的比吃西瓜的少几人?
生3:吃葡萄的和吃菠萝的一共有几人?
生4: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哪种水果的人最少?
„„
4、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的收获可大了,我知道了不同颜色的气球要买几只,还知道了该买哪种水果。你们的收获是什么呢?
生1:学到了统计的方法。
生2:会画条形统计图。
生3:知道我班喜欢吃西瓜的人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