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一年级《小松树与大松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松树与大松树》第一课时
一、课题着手,导入新课
1. 出示两张板贴画(一棵是小松树,一棵是大松树)提问,小朋友们认识它们吗?生:是松树
2. 教学生字松,在黑板上板书(松)字,第一遍看老师写,第二遍请学生跟老师一起写。提醒松树是一种植物,所以松是木字旁。
3. 再看看这两棵松树,它们一棵怎么样,一棵怎么样?生:这两棵松树一棵高,一棵矮。这两棵松树一棵大,一棵小。这两棵松树一棵粗,一棵细。
4. 那老师现在要把它们重新再摆一摆,请大家看仔细啦,等等请你们再来说一说。板画一座高山,把两棵松树贴在山上和山下。生:大松树长在山下,小松树长在山上。二.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出示第一小节,谁来读好它。指名读第一小节,提问:这一小节还藏着两组反义词呢,谁用最快的速度找到它们。生:大——小 上——下。
2. 课文中说到一棵松树,还可以说一棵()出示,生自由交流,师总结棵用来形容植物。
3.山上的小松树有一天和山下的大松树说起了话。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自己借助拼音读读课文。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遍圈
出四会字,划出二会字。第三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4.学生自读,交流反馈。
5.指名读第二小节,出示 吗 呀
呢问,再读读,发现了什么? 都是轻声,都有口字旁,补充都是语气词。回忆一下还有哪些语气词? 6. 教学多,让孩子编口诀记忆,反义词——少。提问在文中多是什么意思?
7. 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是怎样做的?生:大松树没有回答。8. 出示“回答”学习生字回,认识偏旁“口”
9. 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又会对小松树说些什么呢?指名读第3小节。
10. 出示词语“伯伯
爷爷
孩子”火车读,找规律,最后一个字都是轻声。11. 再读风伯伯的话。
12. 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觉得怎么样啊?
13. 出示惭愧,都是竖心旁,表示与心里活动有关,很难为情。三.复习生字词,巩固所学
1.出示二会字字卡,火车读——齐读
2.出示四会字字卡,默读——记忆——交流说说记住了哪些生字,有什么好办法。3.范写 多
回
推荐阅读
1、《一棵松数的种子》
2、《为什么山上松数特别多》
评价与反思:
这是一篇关于第一课时的教学研究课。本课注重对生字的掌握,以及初读课文,对课文的理解。能巧妙地把学习生字穿插在初读课文中间,大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一环一环的教学环节上连接自然,而且让所有听课的学生都始终要集中注意力,跟着老师走。自己去发现,去学习,去表达。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课堂上参与的学生面广。所以学得也扎实而有效。
第二篇: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
孙小琼
教学目的:
1、会认本课的生字。
2、正确地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树?(松树)
2、板书课题,指名读题,领读课题。
3、读了题目,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1)小松树和大松树分别在什么地方?(2)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词,圈出生字,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理解生字词的意思。(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生自由读,互相交流。
2、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带有音节的词语:
呢 回 答 说 话 伯 伯 孩 子 一 棵 喂 看 得 远 摸 着 托 起 来 爷 爷(2)指名认读,齐读,领读。
(3)去掉音节后读词语,指读,赛读。重点指导轻声词的读音。(4)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分自然段读,及时纠正生字读音,注意句子的停顿和语气。mōzhetuōqǐ
lái
yã
yenehuídáshuō
huà
bó
bo
hái
zi
yī
kē
wâi
kàn
de
yuǎn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2、2、交流汇报。
第一自然段:介绍两课松树的大小和位置。第二自然段:写小松树自夸长得高看得远。
第三自然段:写风伯伯教育小松树。
3、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分析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话 伯 孩,组词,理解字义。
2、指导书写,师范写。
3、生描红、临写。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附板书:
23、小松树和大松树
山上 山下
第三篇: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
《小松树和大松树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不同的语气。2.学习生字词。读准音,记住形。指导书写“松、多、呢、回、答”。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为下文的学习铺垫。教学过程:
一、以“松”导入,揭题激趣。
1.小朋友,谁认识这个字?(教师出示“松”。指名读。读时强调:松是平舌音)嗯,我们学校的校树——小青松的“松”。仔细看看这个字,谁能教老师来写写它。(生指导教师写字,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进行书写,并且结合学生的“指导”强调:
1)这个字,左右结构,木字旁。(写)因为做偏旁,木字最后一撇变成点。2)右边是个公:撇要短、捺要长。3)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书空:左边——
横-竖-撇-点,右边——撇-捺-撇折-点。(教师引读:松)
谁再来当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这个词。(出示:松树。出示:小松树。你领大家读。出示大松树:你领大家读。)
2.过渡: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故事。(板书完整课题)谁来响亮的读课题?(指名1生)我们一起读。
3.(出示图片)瞧:老师把它俩请来了。这是——小松树,这是——大松树(分别贴在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旁边)
[预设思考:结合教学生字“松”并出示课题,把识字教学与阅读课题结合,加深学生印象。出示松树的图片,形象生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过渡:它俩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小朋友们一定很想了解吧,那我们赶紧来听听故事,然后说说。(学生听后老师指名说,老师再归纳)
2、自由读课文。听了故事,大家自己去读读课文好么。请小朋友自由地读课文,注意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次,要把每个字音都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师: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啊?(4节)那老师想请4位小朋友来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谁来?(指名4位学生)其他小朋友,我们一起做评委,用小耳朵仔细挺好,看看他们谁读得最正确。
师生发表评比意见:读得一字不差的是××。读得声音响亮的是××。(难读的句子和读错的地方,老师领着学生再读一遍。)
师:还有小朋友想挑战他们吗?这次老师点名每一组出代表一名,参加比赛。在我点名之前,人人都有可能,为了小组的荣誉,自己再准备一遍吧。(生自由读课文一遍。)老师四大组分别点名1生。参加比赛。
师:小组里的要对这位同学说些什么啊?(学生可以鼓励、提醒)四位学生进行朗读。(朗读后师生评议)
[预设思考:一年级的小学生对竞赛特别感兴趣,通过开展朗读比赛,当评委,评比奖项等方式,使学生阅读情绪高涨。接着,又用赛前准备的方式,让学生再去读一遍课文,学生为了比赛胜利更是乐于朗读。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多次阅读了文本,并且是快乐地读。]
4、认一认,读一读。
过渡:看,生字宝宝自己从课文中跑出来了,还认识吗?开火车读。*请小朋友打开书本,翻到48页先借助拼音把每个生字拼读2遍。(生自由拼读生字)*盖住拼音再读读。师:生字有信心读准了吗?那老师来考考大家。三人火车开起来。出示折叠生字词卡:(1)松/松树
(2)多(这个字容易记,上下两个“夕”)/多高哇
(3)呢(这是一个表示语气的词,它读轻声,我们读得轻而短)/你呢
(4)回/答(小朋友回答问题用什么?嘴巴。瞧,回是大口包小口。答,竹子头,人下一张口。)
(5)孩/孩子 爷/爷爷 伯/伯伯(教师贴词指着:这三个词,连起来第二个读音就要念轻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里谁的年纪最大?(爷爷。是啊瞧,爷爷是爸爸的爸爸,所以是个“父”字头。下面长了胡须了。接着是谁呢?伯伯多大年纪知道吗?伯伯比爸爸稍微大一点。最小的就是“孩子”了。)按照新的排列顺序读。老师一边拿掉词语。(6)托(谁来做做动作)怪不得用“提手旁”。读读词语——托起来 小结:小朋友真厉害,生字词都能读准了。
*绿色通道上的词语,我们也要读准,自己拼拼读读。(生自由拼读绿色通道上的字)[预设思考:先让学生读准字、词,为下文读好课文打下基础。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阅读词语的兴趣,使词语朗读不枯燥。另外,在读准词时,也相机让学生识记字形。]
4、齐读全文,回归整体(师:我们把生字宝宝请回课文里,全班把课文完整的读一次好么?)
三、识记部分生字,指导书写。
过渡:(教师指着黑板)小朋友,黑板上有好几个我们学习的生字,你们都记住了吗?跟老师再一起来读一读。松-松树 多-多高哇 呢-你呢 回-回答
1.下面,我们来猜字的游戏,请听题:
1)两个部件,木字旁,公字边,什么字?或:公公靠在木头边(松)
竹字头,合字底,什么字?(答)2)有土能种花,有口叫什么?(呢)3)大口包小口。(回)
4)大夕背小夕。(多)两个夕字。仔细瞧一瞧,有什么不同?下面的夕比上面的夕稍微大一点点。夕对夕,点对点,下撇长一点。
2、指导书写:
最后还有一个“呢”。看看,什么偏旁?口字旁。指导右半边的笔顺。请小朋友看看右边的笔顺,谁来说。(强调:撇,竖弯勾。)追问:呢字第七笔,是什么?(撇)指导书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描红。(教师巡视评讲)
3、复习剩下的四个生字和二类字。1)孩子、伯伯、爷爷、托起来
2)出示二类字:棵、摸、惭、愧、低、喂
[预设思考:通过部件法、看动作猜字法、听意思猜字法等多种形式的方法对生字进行巩固复习,巧妙有趣,使枯燥的写字教学成为学生的学习乐趣。]
四、课堂小结(略)
第四篇: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部分生字,读准轻声,写好字形,了解一词多义和形声字的特点。
3、梳理文脉,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图片欣赏、朗读等形式初步感受小松树的骄傲自满、看不起别人。
4、通过合作学习,能用关键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流程:
一、看图片,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树吗?(说得完整、具体更好)(出示:松树,读准平翘舌音)松树有许多种(继续看图),我们学校最高、最粗、最绿的那棵树也是松树。
2、“松”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生字,帮它找朋友变成词(领读,强调“青松”、积累)。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木﹢公,松松松)
“松”住进田字格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跟老师一起把“松”送到田字格里,认真观察,你也能写得很漂亮。(边述要点,边范写)
3、(出示词卡:小松树、大松树)看,谁来了,这是?礼貌地跟它打个招呼(先读再贴)。这是?我们可以用个什么字把它们连起来说?(完成课题)
4、这两棵树都长在哪?(看图说话,再出示段1)(读准、读顺,把两棵树的特点读出来)过渡:这两棵松树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8课(读课题)
二、提要求,初读课文
1、读这个故事的时候,咱们要做到这些要求:读准每个字音,读顺每个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2、(出示要求)自读,师巡视,并检查读书情况。
三、识字词,通读全文 看,故事里的生字宝宝现身了,它们要看看小朋友故事读得怎么样?能读准吗?
1、出示:喂
哇
呢
呀
(1)强调轻声,读准。读完这串词,你发现了什么?(口字旁,这些字都是口中发出的声音,表示人说话时的一种语气)(2)“喂”,这是一种什么语气?(出示:喂,给我让开!)你喜欢这样说话的人吗?
(3)小松树就是这样对大松树说话的,(出示: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读准,读出小松树的态度)(4)“喂”这个词,除了表示说话时的语气,还有其它的意思。给动物东西吃,你想到那些词?把食物、药,送进别人的嘴里,你又想到了那些词?(5)小松树不仅说了这句话,它还对大松树说,(出示: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读好“呢”轻声,体会说话语气)(6)这是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两句话,连起来读。(7)这里有一个生字“多”,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边画边讲)很久很久以前,人们造字的时候,用这样一个字表示一块肉,再画一个字,又是一块肉。两块肉叠合在一起,表示“多”。现在,我们这样写“多”。(范写)学生练写,点评。
(8)大松树听了,(出示并贴:没有回答)(开火车读)(学习生字:回、答)这两个字宝宝中都有什么?“口”用来干什么?我问你说,就叫“回答”。
2、咱们再来看第二串词宝宝 出示:摸着
托起来
低下了头
(1)强调轻声,读准。读完这串词,你又发现了什么?(加动作帮助理解)(2)这些动作都是谁做的?(逐一出示)看,风伯伯来了,它称小松树叫什么?(“子”,读好轻声,读出亲切,把风伯伯对小松树的疼爱读出来了。)(3)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了这样的话,(出示: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4)风伯伯还说,(出示: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5)(摸小朋友的头)感觉怎样?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话的时候,小松树也有了这样的感觉(连读)
(6)学习生字:托 孩 爷(认读)“托”,从偏旁知道这个字的意思表示什么?(做动作)“孩”,让你想到了那些词?他们都是“孩子”(认识子字旁,书空)“爷”的偏旁,书空,知道爷爷是谁了吗?
这些字,它们的偏旁告诉我们字的大概意思,这样的字叫形声字。(范写“孩”)
3、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又有什么表现?(出示段4,练读)(出示并贴:惭愧)“惭愧”和《蘑菇该奖给谁》中有个词的意思差不多,哪个词?(出示:难为情)以后,我们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弄懂词语的意思。小松树为什么会惭愧地低下了头?这个问题,咱们留到下节课去解决。
四、读词语,试述文意
1、故事读完了,还记得故事里的这些词吗? 长得多高
摸着
很远很远
托起来
没有回答
低下了头(开火车练读)
2、你能用上这些词,说说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给个线索:山上的小松树对山下的大松树说:“
”大松树听了。风伯伯对小松树说:“
”小松树听了。)
五、习生字,集中练写。
第五篇: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视听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一边播放松树的图片一边播放歌曲《小松树》。2.提问:这首歌赞美得是谁?(指名说)(教师板书:小松树)谁能念好她的名字?(指名读)
3.小朋友们见过松树吗?瞧,这是老师搜集到的松树的照片。(播放松树照片)
提问:你知道关于松树的哪些知识?(预设:松树的叶子是尖的,松树长青)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松树的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师补充课题)
5.写:请小朋友伸出你的“金手指”一起跟老师写一写课题。6.读: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和听觉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读课题、写课题使学生加深对课题的印象。)
二、学习生字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提问:这则寓言出现了几个事物?(预设:三个,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2.通过预习,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把课文中的生字读正确了。谁有信心来读读这些生字呢?
出示:棵、喂、摸、惭、愧、低。
提问:这些生字都有什么特点?(预设: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提问: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指名说)
3.(1)下面这些字词要求可高了,请大家分组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词语,互相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些词语的,有些字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出示:一棵 回答 伯伯 摸着 孩子 爷爷 托起来 惭愧 低头 喂 你呢 多高哇
(2)交流: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的自学成果?(评选读得最好的小组)
(3)同学们的自学能力越来越棒了,让我们一起把这些词语读给小松树和大松树听好吗?(齐读词语)
4.解决了这些“拦路虎”之后大家读课文就顺畅多了,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之前要标小节号,通过刚才已经理解的词语读懂句子。
[设计意图:以上设计,使学生在实践中强化自学能力、合作能力,不仅为了达到生字词学习的目标,还为了了解学情,生成目标。]
三、初读课文
1.(1)指导读第一自然段
(2)小朋友们读得真认真,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这两棵松树吧。(出示图片:一座大山)谁来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小朋友听一听,告诉我哪棵树长在哪里。(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提问:小松树长在哪里?大松树长在哪里?(一起答)(4)齐读第一自然段。
(5)你能找出其中的反义词吗?(上下 大小)
2.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学生评价。(指导:喂和很远很远)3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读第三自然段,指导“摸” 4.读第四自然段
指导惭愧,说说自己惭愧地时候。
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回 答 孩 爷 托,学生认读。
2.出示新部首:□ 父 孑(教师范读,学生跟读。)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4.交流:教师写“托”,请你们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写。托起东西要用手,左边有个提手旁,东西放在高处要小心不要让它掉下来,下面的竖弯钩要托住上面。5.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6.教师评价
板书
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
山上
大松树
上下
上——下
风伯伯
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