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
执教:董媛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做人要谦虚,不可骄傲自大。
2、会写“孩、爷、托”三个生字。教学重点: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体会风伯伯的话。教学准备:
课件、田字格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学习的这些生字还认识吗?好的,我们来开一开小火车。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一起读读课题。
3、师:这节课,小松树也来到了我们班。(师边说边出示小松树彩图,模仿小松树口气)小朋友们好!我是小松树,今天来到一(2)班,想和你们交个朋友,你们愿意吗?
4、师:你们对小松树有哪些了解?咱们不能盲目交朋友。这节课就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对小松树有了深刻的了解后,再下定主意。
二、精读品味,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师:小松树和大松树住在哪儿呢?打开书,读读课文第1小节。
2、学生自由读。
3、师:读懂了吗?老师这儿有两张图片,谁来贴一贴?
4、学生贴图。
5、师:他贴得对吗?
6、师指图引读课文:山上有一棵„„,山下有一棵„„。
(二)学习第2自然段。
师:小松树住在山上,大松树住在山下,看来它们是一对邻居,肯定经常在一起聊天了。这天,小松树又对大松树说了什么呢?
2、出示句子:“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3、师:谁来把小松树的话读给大家听一听?
4、师:从这句话中,你觉得小松树怎么样? 得意、没有礼貌
师:从哪些地方看出它很得意,没有礼貌呀?(喂、很远很远、你呢)
5、师:你能把它得意骄傲没有礼貌的样子读出来吗?
6、师:小松树长在山顶上,可以看到太阳公公从东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自由自在的散步,还看到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你现在就是小松树,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心里感觉怎么样?
7、师:是呀,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观的景象,心里不禁美滋滋地想到:我是世
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这时一转脸,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于是它说到......(你再来读)
8、师: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之后,它是怎么做的?
师:它为什么不回答呢?要是我也得给他说点难听的!
师:你觉得大松树生气了吗?
师:大松树没有回答,它会想些什么呢?
9、师:读了小松树的话,我们知道了小松树既骄傲又没有礼貌,你们愿意和这样的小松树交朋友吗?
(三)学习第3、4自然段。
1、师:可是后来呀,小松树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并且想努力改正。找一找,课文哪一小节告诉我们小松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
2、指名读。
3、师:你知道“惭愧”是什么意思吗?
4、师:小松树刚才还挺骄傲得意的,怎么突然就感到惭愧了呢?是谁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
5、师:让我们看看风伯伯是怎么教育小松树的?
6、出示句子:风伯伯摸着小松柏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可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7、指名读。
8、师:风伯伯听了小松树骄傲自大的话之后,批评他了吗?
师:那风伯伯是怎样做的呢?
师:“摸着”是什么意思?你犯错的时候,张老师没有打你骂你,而是摸着你的头,你会觉得张老师对你怎么样?
师:那风伯伯不使劲地拍小松树,不使劲地吹小松树,说明他对小松树也是非常疼爱、关爱。
师:好,那你用关爱的语气来读一读风伯伯的话。引读: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你来)
师:听了风伯伯的话,我们知道大松树其实要比小松树高,到底高多少呢?(请看大屏幕)
师:谁来说说到底高多少呢?
师:你能通过读来告诉老师吗?
师引读: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
师:现在咱们大家都知道了,其实小松树不高呀,他为什么会看得远呢?
生:(齐)那是大山爷爷把他托起来的呀!(板书)
9、小结:是呀,小松树之所以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那是因为站得高看得远,并不是它自己长得高。风伯伯的话语重心长,让我们好好读一读。
10、引读:小松树听了,„„。
11、师:小松树好惭愧呀!这时他会想些什么?
12、师:小松树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你们还愿意和它交朋友吗?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师:是呀,我们也要记住,骄傲自大不可有,但是知错就改,还是会得到别人的喜欢的。让我们捧起书,有感情地读一读这篇课文。
2、齐读课文。
3、老师有两句话也要送给你们。
三、表演课文
1、师:课文读好了,那想不想演一演这篇课文呢? 指名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评价。
四、写字指导
伯:左窄右宽,右面的白要瘦长一些。孩:左窄右宽,注意右面的笔画。爷:上面的父字头要舒展。
托:左窄右宽,右面比毛少了一横。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第二篇: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使学生在角色朗读中流露真情;帮助学生在想、述、演、说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分别在哪儿?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
1、导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图片,学生上台贴图。
师:这儿有“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谁能把他们送回家。(指生上台贴图)
(2)教师引读:
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4)询问过渡:
①哪些同学爬过山?当你爬到山上,向山下看去,能看到什么?
②在山上看到的楼房和在平地上看到的楼房有什么不同?
③站在高高的山上,看着优美的景色,这时你的心情怎样?
2、导读第二自然段。
(1)过渡:山上的小松树和你们的心情一样——很高兴,高兴地得意起来,他是怎么说的呢?
(2)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4)指导看图:看哪,这棵小松树说话的时候表情、动作是怎样的?
(5)学生自由学着样子准备表演。
(6)指名上台表演。
(7)询问过渡:“小松树”这么骄傲,“大松树”听了有什么表现?
师:其实,“大松树”的心里非常明白,小朋友都很聪明,一定能猜出“大松树”想的是什么!
①四人一小组讨论。
②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生1:他想,为什么小松树长在山上,而我却长在山下。
生2:他想,你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
生3:要是我站在山上,也会和你一样看得远。
„„
(请生上台演示图片,把山上的小松树拿下来,与山下的大松树作比较,看到底谁长得高。)
3、导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你们真聪明,和风伯伯想到一块儿了,风伯伯是怎么说的呢?
(2)指读(出示风伯伯说的话)。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
(4)你觉得风伯伯的话有道理吗?
师:请你扮演“风伯伯”对“小松树”说句话:
(出示句式)
小松树看得远,那是因为。
(5)原来,小松树被大山爷爷托起来才能看得远,开始他还很骄傲呢!再把小松树说的话读一读,(学生齐读小松树的话)我们读书要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多读多想,这样会把书读得更好。再来读一读风伯伯的话。
(6)角色朗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
评析:为了渗透阅读的方法和对课文进行全面的欣赏,在此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配上相应的表情动作,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地再现课文,完成朗读积累的任务。
4、导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表现怎样?
(2)指读。
(3)理解词语:惭愧。
“惭愧”是什么意思?
(4)齐读,读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感情。
(5)扩展: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他会想些什么?他会对大树树说些什么?
(生1:他想我错了。)小松树知错就改,我们向他学习。
(生2:他对大松树说:“大松树哥哥,对不起,你比我高,我不该说这些话,真是对不起。)小松树变得谦虚、有礼貌了,我们向他学习。
„„
三、以演代读,自然内化。
小朋友说得非常好,那么,你想把课文表演出来吗?(想)请小朋友四人一组,自由组合,想和谁表演就和谁组合。
1、教师指导四人一组表演如何分配角色。
2、学生自由组合,排练课本剧。
3、推选一组上台表演,教师现场加以指导。
4、这一组配上音乐,再完整表演。
为了激发学生表演积极性,师当主持人报幕:
第8课《小松树和大松树》课本剧表演现在开始,我先来介绍介绍“演员”(介绍表演者),等表演结束,还要评选最佳演员,请观众朋友们认真欣赏!
评选最佳演员,奖励合作的小红旗。
5、配上音乐,集体表演。
第三篇: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教学准备:
大松树、小松树和风的贴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今天老师把大松树和小松树带来了,(出示图片)你们看,它们很想和你们交朋友呢。不过老师觉得小朋友不要盲目交朋友,还是请你们先好好品读课文,对它们了解后再下定注意,好吗?
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
二、精读体味:
(师在生自由读课文期间,在黑板上画简笔画:一座高山)
(一)第一自然段
刚才请小朋友读了课文,你知道它们长在什么地方吗?谁来帮它们找找家?(指名贴图)
从图上看,我们知道它们长什么地方了吗?谁能通过读来告诉老师呢?(指名读)
老师听出来了,如果能看着黑板上的画,一边读一边做上动作,老师会知道得更明白。(指名读,齐读)
过渡:小松树在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师边描述边画简笔画)如果你是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是呀,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观的景象,心里不禁想: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转脸一看,看到山下有一棵大松树。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小朋友读第二自然段。
(二)第二自然段
1、自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动脑筋想一下: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小松树骄傲自大、自我炫耀。)
2、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1)自己读读,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小松树非常骄傲、得意?
(2)指导读好词语:多高、很远很远、你呢
(3)谁能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面,把句子读好了,读出小松树非常骄傲、得意。
(4)“你呢?”是什么意思?——你有我长得高,看得远吗?
(5)自己带上动作、表情练读。
(6)多种形式表演读:
个别读、挑战读、男女生赛读
(7)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听了它的话,大松树说话了吗?它为什么没有回答呢?请小朋友来说说看,它会想些什么?(说话训练)
过渡:小松树的骄傲,没有礼貌,大松树都没有去理会,他——没有回答(板书)。可是小松树的话被天上的风伯伯听到了,他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
(二)第三自然段
1、自读
2、看插图:谁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风伯伯?(笑眯眯、和蔼可亲)
3、你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风伯伯非常和蔼可亲?
(1)摸着——动作
(2)风伯伯称呼小松树什么呢?(孩子)
读好:孩子、十分亲切、和蔼
(3)引读: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笑着告诉它——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4)你是怎么理解风伯伯的话的?(板书:站得高看得远托)
(5)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两棵松树进行比较一下)
(6)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读出语重心肠的话、宽厚、慈爱。
(四)第四自然段
1、如果你是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这番话,你会有什么想法呢?你会感到什么?(说话训练)
2、小松树终于知道自己错了,他惭愧地——低下了头。
3、给“惭愧”换个词,从而加以理解
小朋友,当我们犯了错,你会觉得怎么样?
4、小松树感到很惭愧,那会对大松树或风伯伯说些什么呢?
三、指导角色表演。
1、同桌练习表演,要求台词准确,尽量演好表情、动作。
2、交流。
3、同桌再练,要求展开想象,加进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说的话和风伯伯、大松树对小松树说的话。
4、交流,学生评议。
5、教师评议、小结。
四、全课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最想和谁交朋友呢?从小松树的身上,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板书)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站得高
看得远
没有回答
↑托
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第四篇: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教学设计
实 验 二 小
张
海
霞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自己对课文中每个人物的理解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表现出来。
2、能抓住重点的词语和句子感受小松树的骄傲,通过理解风伯伯的话,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3、能根据相应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加以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说话力。
4、学写“回、答”等二个生字。重难点: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课前准备:头饰、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出示字词。
松树 回答 惭愧
风伯伯 大山爷爷 孩子
地方 你呢 朋友
摸着 低下了头 托起来(开火车读。齐读。)
3、这节课,小松树也来到我们班。
师: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小松树,今年七岁了,今天来到一8班,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跟我交朋友吗?(你们对小松树了解吗?我们不能盲目交朋友。这节课,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对小松树有了深刻的了解,再下定注意好吗?)
二、品读课文,体会语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小松树和大松树住在哪呀? 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老师这里有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图片。谁来把他们送回家? 生:指两名学生贴图。
师:引读:山上有一棵——————,山下有一棵————————。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这样一棵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展开想象练习说话)过渡:小朋友说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树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象,心里就想着: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当它一转身向山下望去的时候,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这时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小朋友自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想一想: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
(1)学生自读后交流: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呢?(骄傲、得意、神气„„)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3)看,这就是小松树对大松树说的话,小朋友先自己读读,读完想一想,这两句话里的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小松树非常骄傲、非常得意?——学生回答: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
(4)指导读好词语: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逐个读好这几个词语,并进行相应的评价。A 指导读好“喂”。
①老师用“喂”说一句话:喂,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一用!听到老师这样对你说话,你愿意把铅笔借给我用吗?为什么?(没有礼貌。)
②小松树这样跟大松树说话,你觉得小松树怎样?(没有礼貌。)
③那你觉得这个 “喂”应该怎样来读呢?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学生读好这个词的语气。
B 指导读好“多高哇”、“很远很远”。①多高哇,后面是个什么标点符号? ②从这个感叹号里你感觉到什么呢?
③那你能把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很高的样子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④“很远很远”又该怎么读呢?谁来试试看?练习:很_很_
⑤评价:老师听出来了,从你的朗读中,老师真的感觉到小松树能看得非常非常远,怪不得他那么骄傲呢!我们大家也一起来读读。C“你呢”这个词语,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可能会遗漏。①这里的“你呢?”是什么意思? ②该怎么读?(要读得让我们好象感觉到小松树在说什么话呢?)——你有我长得高,看得远吗?
③指导读出骄傲:你呢?
(6)谁能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面,把句子读好?
(7)先自己练习读一读小松树的话,把同桌当作大松树和他一起练一练。(8)小朋友一起读读小松树的话。假如你就是这一棵小松树,你再来读读,可以加上动作。你能模仿吗?(邀请学生站在凳子上读这句话,感受体会小松树趾高气扬的模样。)
(9)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大松树听后生气了吗?生:大松树没有生气,它还在笑呢。生:大松树不跟它一般见识。
从哪里看出来?(没有回答)你来猜猜看他会想些什么?(说话训练)——他想,为什么小松树长在山上,而我却长在山下。
——他想,你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要是我站在山上,也会和你一样看得远。
师:嗯,大松树心眼儿真大,宽宏大量,不和小松树计较。尽管大松树没有回答,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它是怎么说的?
3、第三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
(2)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出示风伯伯的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你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呢?
(3)其实我们从风伯伯的话中知道了,小松树和大松树到底谁高?那又是高多少呢?
(4)指导读好这一句话: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
(5)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图,比较一下。(看课件演示,比较两棵松树的大小)
(6)你还从风伯伯的话中读懂了什么?小朋友谁会做做“托”的动作?——动作理解“托”。(“托”是从下往上的。)
(7)练习说话:所以我们说——出示:小松树能看得远,那是因为(大山爷爷把他托起来的。)(8)看大屏幕:风伯伯和小松树说话的时候,摸着小松树的头,他的表情怎样?(9)要是老师也这样摸着你的头,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10)那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风伯伯?
(11)风伯伯多爱护小松树呀!那风伯伯的话该怎么读好呢? A 小朋友先自己练习读一读。——谁来做风伯伯?(指名读)
B多亲切,多和蔼又关心小松树的风伯伯啊,我们大家一起来做风伯伯。——齐读风伯伯的话。
过渡:小朋友们听懂了风伯伯的话,那小松树有没有听懂呢?从哪儿可以看出小松树听懂了风伯伯的话?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一读这一段的内容。
(2)出示句子:小松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A“惭愧”就是什么意思呢?(结合第6课中小白兔难为情理解)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呢?(板书:惭愧)
B对呀,当一个人说错了话,做错了事情,就会觉得“惭愧”。(3)所以小松树就惭愧地低下了头。
(4)你能学学他的样子吗?——学生做动作。
(5)做得好极了,那现在我们就再来读读这一句话,体会一下小松树当时的难为情。
(6)惭愧的小松树这个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小朋友来猜猜看。
(7)是啊,这时的小松树,心里有那么多的想法,一定很想说呢。如果你就是小松树,这时,你想对风伯伯或者大山、大松树说些什么呢?四人小组内商量一下选一个说话对象,练着说说。
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定一个说话对象进行练习稍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生:风伯伯,我错了,谢谢您对我的教育。生:大山爷爷,我能看得远,那都离不开你的帮助,我要谢谢你。同桌先讨论一下对于学生的话,老师要做相应的评价和回应。
师:这棵小松树成功了不忘给他帮助的人。
生:大松树姐姐,你比我长得高,我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我托起来的,我不应该瞧不起你,请你原谅我。
生:大松树爷爷,您心眼儿真大,我那么没礼貌地和您说话,您都不跟我生气。师: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看来,小松树已经改正了错误,变成了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的孩子。老师想送给小朋友一句名言,出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跟着老师来读一读。——老师做简单的解释。
三、角色表演,升华体验。
1、自读课文,要求读好小松树和风伯伯的对话。
2、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读课文,也可以加上动作以及刚才小朋友们的想象。
3、指名小组朗读、表演。
四、总结、谈感受。
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喜欢谁?为什么?
五、学写生字,调动学生思维
1、今天小朋友们回答的很精彩,老师想教大家两个字。出示生字(回、答)
2、生自学笔顺。
3、记忆字形。
4、师范写,提醒要点。生描红、临写。播放《小松树快长大》伴奏音乐。
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站的高,看的远)小松树贴贴图
托
大松树贴图(没有回答)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本课共用三课时来完成教学,下面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2、根据新课标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巩固生字读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风伯伯的话,知道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地低下了头。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自读、品读、表演读、感情朗读,通过多种方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3、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二、说教法学法
1、读中感悟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自读、品读、表演读、感情朗读,通过多种方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
3、自主探究法
采用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能促进学生精神的唤醒和潜能的开发,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根据本课的特点,让学生自主读书、表演、评论,懂得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从而感悟课文的内涵。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事?(小松树 大松树 风伯伯)
〔让学生认读生字词,能巩固生字的音和形,同时能使学生更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二)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问:读完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谁能用“(谁)长在(什么地方)?”的句式说说。
(2)谁来帮小松树和大松树找找家?
师简笔画“大山”,指名将图片“小松树”和“大松树”贴在相应的地方。
(3)齐读第一自然。
[利用贴图和简笔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同时采用变换句式练习说话的方法,让学生感悟、体验,了解同一种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2、精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说话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和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边读边想:你从小松树的话中知道了什么?(小松树认为自己长得高,看得远,很骄傲。)
(2)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骄傲的呢?指导读有关词语。(要读出小松树骄傲的样子,“多高哇”、“很远很远”应加重语气读。)
(3)让学生说说除了看出小松树很骄傲外,还看出他怎么样?(没礼貌,瞧不起人。)指名读读有关词语,(“喂”、“你呢”等词)让学生学小松树说话的语气。
(4)指导朗读。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这些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读出小松树骄傲、神气的样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对重点词的感悟以及演一演小松树骄傲的样子,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让他们在动情的语文实践中积淀语感,增强体验。〕
(5)看图讨论:如果你是大松树会怎么样?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以后,生气了吗?它在想些什么?
(看图说说)
[采用假设的方法,让学生装扮大松树,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引调出来,将自己的做法和大松树的态度进行比较,体会大松树对小松树的爱护和宽宏大度。]
3、精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大松树心胸宽广,不和小松树计较。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它是怎么说的?
(1)自由读、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问: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指名说说)
(2)让学生将黑板上的贴图——小松树从“山上”拿下来,与大松树比一比,从而体会小松树之所以高是借助了大山的力量。
[让学生把两棵松树放在同一水平线上比一比,能够形象直观地了解两棵松树的高矮,使学生更易于理解风伯伯的话。这一环节的设计,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指导朗读。(让学生装扮风伯伯,对小松树说几句话。)
4、精读第四自然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2)小松树为什么“低下了头”?(理解“惭愧”的意思)
(3)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
(4)引导学生想象:小松树低下头会想什么?会对大松树说什么?(同桌讨论、交流)
〔文章没有直接写出小松树认错的话语,这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思考和想像的空间。在这里,我让他们代表小松树,再给大松树说句话,引导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利用原有的知识,补足文章省略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获得思想的启迪。〕
(三)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全文。(学生自由选择角色,戴上头饰,进行分角色朗读。)
[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在组内自由挑选喜爱的角色,戴上喜爱的头饰,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分角色朗读课文。我们会发现孩子们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
2、说说学了课文以后懂得了什么道理。
[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像这样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的文章,我们称为寓言故事。]
(四)巩固练习。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检测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和理解课文的程度,看看是否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五)板书设计。
[采用师生画图贴图的方式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明,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8.小松树和大松树
贴风伯伯图
贴小松树图
惭愧
画大山图
贴大松树图 高得多
小松树和大松树的教学反思
实 验 二 小
张
海
霞
《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一篇寓言童话,全文只有四个自然段,语言非常简单,主要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的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听了后,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课文还配有2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的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本课的难点是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
话。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效果较好。
一、听故事、看图,了解“高矮”
在教学课文前,我先让孩子们听故事、再看黑板上的简笔画,让他们了解一下,谁高谁矮。孩子一看便知是大松树高。在此基础上,提问:但是这棵小松树却说自己比大松树高,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回事呢?孩子们举手告诉我,那是小松树在山上,大松树在山下,所以小松树就以为自己很高,看得很远。我又问:通过预习,你觉得小松树是个怎样的人?孩子们有的说“骄傲”,有的说“不懂事”,有的说“没礼貌”,我没有急着裁定谁对谁错,谁说的最有道理,继续和孩子们学习下去。二﹑感情朗读,表演对话。
课堂上我在指导学生朗读表演时,让学生想象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语气,尽可能读出当时的情境。读小松树的话时体会出它居高临下﹑骄傲自大。重点句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抛出问题:该用怎样的表情来读风伯伯的话呢?提醒学生,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帮助你演好风伯伯。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摸着”一词。什么时候谁会摸着你的头?回答肯定是妈妈等爱我们的家人,告诉我们一些道理的时候等等,学生很容易就联想到了自己的平时生活,用以有的经验来获得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风伯伯的慈祥与教导。也为接下来小松树内心世界又起波澜做好铺垫。
三﹑结合生活及语言环境,加深理解。
最后一段,我抓住“惭愧” ﹑“低”等词,让学生想象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神态,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托起来”该是怎样的托,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课后中让学生思考,听了风伯伯的话后,小松树会怎么想?你代表小松说再向大松树说句话好吗?我想让学生从这两个问题中明白学习这课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知道些什么。事后了解,绝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够理解课文,也知道不能学习小松树的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在朗读方面对学生的指导不够。小松树的话语中充满着得意和骄傲,个别学生能够读好,但集体读效果不好,应该由老师范读会好点的。
2、整堂课注重学生是否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是否能体会到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忽略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在体验小松树的内心世界的时候,更可以利用这良好的说话训练 时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与说话能力同时训练的课,才是学生语文能力真正获得训练的课堂。
第五篇:《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3、学会三个生字:爷、松、呢。
一、导入:
1、课前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大小两棵松树,小松树在大山上,大松树在山下。
2、提问:小朋友,我们来看看,这儿有两棵松树,它们有什么不同?
(大小、位置不同)
师:山上的这棵小一点,我们称它为——小松树;山下的这棵大一点,我们称它为——大松树。
3、这两棵松树,一上一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好好地来学习第8棵。
4、指读、齐读课题。
(读出松树的大小之分)
二、精读体味:
(一)第一自然段
1、看图说话(引出第一段)
请小朋友看着黑板上的这幅图,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这两棵松树分别长在什么地方?
2、指名读(读出两棵松树大小、位置的不同)
书上是怎么写的呢,谁愿意为我们读一下?
3、齐读
过渡:它们两个,一个长在山上,一个长在山下,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二)第二自然段
1、自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好动脑筋想一下: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小松树骄傲自大、自我炫耀。)
2、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1)自己读读,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小松树非常骄傲、得意?
(2)指导读好词语:多高、很远很远、你呢
(3)谁能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面,把句子读好了,读出小松树非常骄傲、得意。
(4)“你呢?”是什么意思?——你有我长得高,看得远吗?
(5)自己带上动作、表情练读。
(6)多种形式表演读:
个别读、挑战读、男女生赛读
(7)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听了它的话,大松树生气了吗?如果你是大松树,你会怎么想呢?
过渡:小松树的骄傲,没有礼貌,大松树都没有去理会,他——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天上的风伯伯听到了,他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
(三)第三自然段
1、自读
2、看插图:谁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风伯伯?(笑眯眯、和蔼可亲)
3、你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风伯伯非常和蔼可亲?
(1)摸着——动作
(2)风伯伯称呼小松树为为什么呀?(孩子)
读好“孩子”,十分亲切、和蔼
(3)引读: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笑着告诉它——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4)你是怎么理解风伯伯的话的?
(5)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出示:小松树看得远不是(),而是();大松树看不远,不是(),而是()。
(6)出示句子: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引导学生用“比”说一句话。
(7)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读出语重心肠的话、宽厚、慈爱。
(四)第四自然段
1、如果你是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这番话,你会有什么想法呢?你会感到什么?
2、小松树终于知道自己错了,他惭愧地——低下了头。
3、给“惭愧”换个词,从而加以理解
小朋友,当我们犯了错,你会觉得怎么样?
4、小松树感到很惭愧,那会对大松树或风伯伯说些什么呢?
三、创造表演
1、这个故事里一共有几个角色?(3个)
2、以小组为单位,一个读叙述、一个演小松树、一个演大松树、一个演风伯伯。
3、分角色表演读,选出最佳表演组。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爷、松、呢
2、齐读
3、给生字找朋友
4、选2个你喜欢的字,自学
5、指名做小老师,并说说注意点
6、师范写
7、描红,师巡视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