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教育技术复习资料
教育技术复习资料
模块1 培训准备 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教育技术定义
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信息技术要求:
1、有自己的电子邮箱,能收发电子邮件,给多人发送和发送带附件的电子邮件、在地址簿中保存邮件地址。
2、会登陆论坛注册并发帖。模块2 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定义
教学设计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1 System Design),是指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教学设计的特点
1.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性
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性与创造性
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
4.教学系统设计的具体性 教学系统设计的作用
1.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
由于“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不论是从理论基础还是从实际的设计方法上看,都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要想理解和掌握“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并不困难,只需了解以教为主ID和以学为主ID的理论基础,再把前面所介绍的有关以教为主ID和以学为主ID的具体设计方法与步骤结合起来,并加以适当的补充就可以了。
为了更好地比较、分析和理解双主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与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主导主体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灵活选择“发现式“或“传递—接受”教学分支;
(2)在“传递—接受”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同时也可采用其他的“传递—接受”策略(甚至是自主学习策略)作为补充,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3)在“发现式”教学过程中也可充分吸收“传递—接受”教学的长处(如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和促进知识的迁移等);
(4)便于考虑情感因素(即动机)的影响:在“情境创设”框(左分支)或“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框(右分支)中,可通过适当创设的情境或呈现的媒体来激发学习者的动机;而在“学习效果评价”环节(左分支)或根据形成性评价结果所作的“教学修改”环节(右分支)中,则可通过讲评、小结、鼓励和表扬等手段促进学习者三种内驱力的形成与发展(视学习者的年龄与个性特征决定内驱力的种类)。
由于具有两个分支(右分支对应“传递—接受”教学,左分支对应“发现式”教学),所以显然它应能支持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这两类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此外,由于这两个分支既有公共部分又可相互跳转,因而还可方便地实现双主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要求。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具体教学策略,例如“合作学习”策略还可进一步细分为“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等不同子策略,“自主学习”策略也可进一步细分,加上有些策略之间可以相互跳转且有多条不同的出口通路,因而上图能够适用于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况。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是何克抗教授在1998年提出的。他在深入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研究所出现的忽视教学目标分析、忽视教师主导作用以及过分强调学习环境设计而忽略自主学习设计等偏向后,提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1)教学目标分析
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
在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目的是要从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总教学目标出发,逐步确定出各级子目标并画出它们之间的形成关系图。由形成关系图即可确定为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所需的教学内容。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目的,如前所述,是为了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由于主题包含在教学目标所需的教学内容(即知识点)之中,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得出总目标与子目标的形成关系图,即意味着已经列出为达到该教学目标所需的全部知识点,据此即可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
(2)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关注学习者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智力因素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分析。
(3)学习情境创设
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而同化与顺应离不开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经验与表象,情境创设则为提取长时记忆中的这些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不能激发联想,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内容,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
(4)信息资源设计与提供
信息资源的设计是指,确定学习本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本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应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如何去获取(用何种手段、方法去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等问题,如果学生确实有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以帮助。
(5)自主学习设计
自主学习设计是整个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和随机进入教学法等。根据所选择的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应作不同的设计。
(6)协作学习设计
设计协作学习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整个合作学习过程均由教师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皆由教师提出。合作学习环境的设计通常有两种不同情况:一是学习的主题事先已知;二是学习主题事先未知。多数的合作学习是属于第一种情况,但是第二种情况在教学实践中也会经常遇到。
(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和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
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
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
这一步应设计出使学生不感到任何压力、乐意去进行,又能客观地、确切地反映出每个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信息技术要求:
1、在word或wps中编写、修改教学设计,并及时保存。模块3 选用教学的媒体 教学媒体的概念:
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则被称为教学媒体。教学资源管理:是指通过对教学资源的计划、组织、协调和评价,以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教学资源管理包括硬件资源的管理和软件资源的管理。教学媒体的特性
教学媒体除了具备一般媒体的共同特性之外,还有自己独有的个别特性。
1.表现性:也称为表现力,指教学媒体表现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征的能力。空间特征:指事物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时间特征:指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持续时间、出现频率、节奏快慢等;运动特征:指事物的运动形式、空间位移、形状变换等。
2.重现性:也称为重现力,指教学媒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把储存的信息内容重新再现的能力。
3.接触性:又称为接触面,指教学媒体把信息同时传递到学生的范围的大小。
4.参与性:指教学媒体在发挥作用时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模型、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媒体提供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可能,使学生可能随时中断使用而进行提问、思考、讨论等其它学习活动,行为参与的机会较多;电影、电视、无线电广播、多媒体计算机等媒体有较强的感染力,刺激学生的情绪反应较为强烈,容易诱发学生在感情上的参与。
5.受控性:指教学媒体接受使用者操纵的难易程度。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分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越来越多。依据不同的标准,教学媒体可分为多种类型。
1.按照媒体使用时用“电”与否,可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大类。
2.按照媒体的制作方式,可分为印刷和非印刷两大类。
3.按照媒体的物理性能,可分为光学投影媒体、电声媒体、电视媒体和计算机媒体等4类。4.从传递信息的范围来看,可分为有限接触和无限接触等两类。
5.从能否及时反馈信息来看,可分为单向和双向两类。
6.从传递信息与现实事物的关系来看,可分为实物型、模拟型和符号型等三类。
7.从使用者对媒体的可控性来看,可分为可控型、基本可控型和不可控型三类。
8.根据使用方式不同,又可分为教学辅助媒体和学生自学媒体。自学媒体是指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学生可进行自学的媒体。
9.按媒体呈现的形态,罗纳德·安德森(Ronald.H.Anderson)将媒体分为10大类:
听觉媒体、印刷媒体、听觉-印刷媒体、静止图像投影媒体、听觉-静止图像投影媒体、活动视觉媒体、有声活动视觉媒体、实物媒体、人类与环境的资源、计算机。
10.根据教学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不同,分为非投影视觉媒体、投影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和综合媒体等5类。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3)依据教学对象(4)依据教学条件 选择教学媒体的原则
1、最优决策原则
2、有效信息原则
3、优化组合原则 模块4 理解和熟悉信息化教学资源 信息化教学资源
是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种数字化素材、课件、数字化教学材料、网络课程和各种认知、情感和交流工具„„。常用教学媒体
挂图、标本、模型、实验仪器
教科书、文献资料
唱片、录音带、录像带、影片、幻灯片
光盘(CD-ROM、VCD、DVD)、硬盘
网络
常用多媒体素材的文件格式:
一、文本
.DOC: Word文件格式.TXT: 是纯文本文件.WPS: WPS文件格式.wri: 写字板文件
二、图像
.BMP Windows位图文件
.JPG JPEG图像文件格式.GIF 图形交换格式文件.tif 标记图像格式文件
三、动画
.mov 动画文件
.swf Flash动画文件格式。
.gif GIF格式是常见的二维动画格式。
四、视频
.AVI Windows视频格式
.wmv 微软开发的视频文件格式.DAT VCD视频文件存储格式。
.mpeg MPEG视频文件
.rm
Real video流媒体视频文件
五、音频
.WAV 标准的Windows声音文件.MID 乐器数字接口音乐文件
.MP3 MP3是以MPEG Layer 3标准压缩编码的一种音频文件格式。.ra
Real Audio流媒体音频文件
.wma 微软开发的用以联代mp3的音频格式 模块5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处理 获取不同素材的常用方法:(要求大家会用就可以)
1、文本素材的获取和处理
来源有键盘输入、扫描、网络电子资源中获取。
2、图形图像素材的获取与处理
从资源库中查找或从素材光盘中寻找及网上寻找。
3、音频素材的获取和处理
一、光盘或mp3素材光盘中获取。
二、资源库。
三、网上查找。四CD、VCD中获取。五是从录音带中获取。
六、从课件中获取。
七、原创。
4、视频的获取和处理
从资源库、电子书籍、课件、录像片、网上、VCD、DVD中获取。最方便的方法是用超级解霸进行采集。
基于网络的检索学科信息化资源的几种常用方法:
1、利用专业网站或专题网站进行检索。
2、利用搜索引擎查找
3、利用专业的数据库进行检索
4、浏览的方法(1)偶然发现
(2)顺“链”而行(3)书签浏览
5、分类目录和网络资源指南检索
6、利用专用搜索软件进行检索 信息技术要求:
1、学会素材资源下载方法。
2、掌握管理资源的方法。(建立文件夹,并将文件夹整理)
3、对图片素材的简单加工。(如:调整图片的大小、剪贴图像、切换格式、添加文字)
4、使用浏览器的“收藏夹”和“历史记录”收集常用网站。模块6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集成与开发 课件的分类:
助教型、助学型、单机型、网络型、演示型、交互型。本模块信息技术要求: 教学演示课件的制作
1.教学演示课件
内容
演示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制作教学演示课件的常用软件
PowerPoint
WPS Office
要求
了解演示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知道可用于制作演示课件的常用软件
2.制作教学演示课件
内容
(1)模板与版式的选用
(2)文本的输入与编辑
(3)图形、图像、文本框和艺术字的插入与设置
(4)幻灯片中动画与幻灯片间切换方式的设置(5)超级链接
(6)设置幻灯片的切换
模块7、8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成果、实施与评价
一、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
1.教学评价的功能和类型
内容
(1)教学评价的功能
教学功能、诊断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
(2)教学评价的类型
按评价基准分类(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按评价功能分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按评价分析方法分类(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要求
了解教学评价的基本功能
了解不同分类标准下的教学评价类型及其特点
2.教学评价的内容
内容
(1)教学资源
(2)教学效果
要求
了解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1.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内容
数据的收集
平时作业,测验、考试结果
小组协作学习的各类文档及成果
调查问卷
数据的处理
学生的总成绩、平均成绩和成绩排序
调查问卷的数据处理
数据统计工具的使用
Excel
WPS Office
要求
选择合适的方式收集学生的评价数据
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对评价数据进行初步处理
2.统计结果的分析与公布
内容
评价数据的分析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评价结果的表达
评语
表格
统计图表
要求
了解数据分析的一般方法与内容
根据数据的统计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1.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内容
(1)教师教学过程评价表
要求
从教学过程评价表中分析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2.教学反思
内容
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与效率
教学反思的方法
撰写教学日志
观看教学录像
教师间的交流讨论
要求
初步形成教学反思意识
了解可用于教学反思的方法
通过评价数据反思自己的教学 模块9 体验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设计者从一章或是一个单元的角度出发,根据章节或单元中不同的知识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形成和教学策略,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让学习者完成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主题式学习: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主题式学习类型:单学科、多学科、超学科的主题式学习。模块10培训的总结与提高 网络道德规范 教师专业素质 终身学习
分。
第二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复习资料
1,心理健康就是个体一方面能够积极调整完善自我,顺应日益变化的环境,另一方面又能够有效地改变环境,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要。
2,适应性标准(大多数学者以个人能否适应环境来划分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发展性标准(认同尽其所能的勤奋以实现个人的价值,从而也实现个体对社会的责任与奉献)3,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标准:食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4,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1适应良好(适应指个体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不断地身心调整,与环境保持和谐状态的过程。小学生适应包括人际适应、学习适应、生活自理、青春期适应等方面;中学生的适应包括人际适应、学习适应、行为适应、青春期适应等方面。)2无心理困扰
3有较强的复原力(复原力指个人具有或学习到某些特质,这些特质或行为会因个人与环境的互动而保护个人不受压力或挫折情境的影响,使个人重新获得自我控制的能力并发展出健康的应对行为。)
5,1998年8月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出了明确的界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6,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与原则
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具体目标: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任务 ①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②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③面对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原则:教育性原则、全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保密性原则 7,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分三类
1创设符合学生心理健康要求的环境(指学校、家庭、社区、媒体等)
2提供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专门式和渗透式)、德育渗透、班主任工作渗透)
3开展面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8,入学适应常见问题及对策
学习适应问题:新课程新内容的增加;教师授课方式改变,学生不能适应;学习自信心不足 人际关系适应问题:师生关系适应问题;同伴关系适应问题;亲子关系适应问题
9,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非认知因素。
内容:学生对知识价值的认知(知识价值观)、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感和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成就归因)
10,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①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②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趣味化③较强课堂内容的新颖性、想象性和具体化④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⑤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组织合理的课堂活动结构,实施合作式学习)
2及时反馈和适当评价
3科学使用奖赏和惩罚(赏注意:①奖赏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可给学生发一些他们喜欢的学习用品、书刊等作为奖品②奖赏要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③对同一个学生而言,奖赏不可用之过久,应注意逐渐撤销④奖赏方式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⑤淡化奖赏的为外部控制作用;罚注意:①偶尔使用惩罚②是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受罚③给学生提供一个可选的方式以获得某种积极的强化④强化学生与问题行为相反的行为,亦即当实施惩罚后,如发现学生有积极的表现,应停止惩罚⑤避免使用体罚⑥避免在非常愤怒或情绪不好时使用惩罚⑦在某个行为开始而不是结束时使用惩罚)
4科学设置难度,激发成就动机(①成就动机理论 ②成就动机训练)
5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努力{①归因理论(从结果来阐述学习动机的激发)P61表格 ②归因训练(方法:团体发展法、观察学习法、强化矫正法)}
11,学习策略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12,认知策略及其学习
1复述策略(①及时复习、过度学习、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②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③整体识记与综合识记相结合④防止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排除干扰⑤注意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2组织策略3精细加工策略4支持策略
13,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考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担心、忧虑、恐惧等情绪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的原因:1不正确的认知 2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 3过分要面子,过分苛求自己 4缺乏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不能有效地自我调节 5应试技巧差 6具有焦虑人格特征或者患有某些心理疾病 调试方法:1端正应试动机,减轻心理负担2做好充分准备,形成良好的应试状态3掌握和提高考试策略和技巧4冷静处理“怯场”
14,自我认识指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识和评价,即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15,小学生自我认识发展的特点:1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自我认识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在不断发展 2小学阶段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加速时期 3小学阶段的儿童是在人际互动交往中采择到适当的观点以满足他们自尊的需要,从而学会更好地调节自我,促进其自我意识发展的16,中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的特点:1自我认识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提高 2有自我控制的愿望,但自制力水平不高 3自我监控意识有所增强,但是监控效果不理想
四 自我知觉过程与内省过程类似,但它们之间也存在一个重要的差别。个体利用内省直接检验自己的态度、情感和动机;他们利用自我知觉通过分析间接地推断自己的态度、情感和动机。换一种方式表达,只有内省参与到直接考虑个体的内部状态的过程当中,自我知觉过程才是间接的。
17,自我接纳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所具有的特征所持有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即能欣然接受自己现实中的状况,不因自身优点而骄傲,也不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
18,自我接纳的途径和方式
1自尊的培养(①教育学生学会自尊自重②注意维护培养学生的自尊)
2自信心的培养(①给予学生积极评价②因材施教发掘潜能③自我竞赛获得自信④创造机会发挥特长⑤集体赞许互相尊重)
19,自我完善即自我教育,是相对于被动接受教育而存在的。指学生在实现自己的理想或目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20,自我完善的途径和方式
1自我设定与自我激励2自我监督与自我控制3自我体验与自我强化
21,什么是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呼唤等三部分组成的。
22,情绪智力的含义
(一)能力型情绪智力——沙洛维和梅耶尔的情绪智力理论
1.情绪的知觉、鉴赏和表达的能力 2.情绪对思维的促进能力 3.对情绪的理解、感悟的能力 4.对情绪成熟的调节,以促进心智发展的能力
(二)戈尔曼的情绪智力理论
(三)巴昂情绪智力理论:1997年提出了情绪智力的定义:情绪智力是“一系列影响个人成功应对环境需求和压力的能力的非认知能力、胜任力和技能。”并且他还认为,情绪智力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水平。23,情绪认知的含义情绪认知是指对自己或他人内在情绪的推测
24,情绪表达的含义情绪表达指的是人们用来表达情绪的各种方式,其功能就是纾解情绪,使消极情绪得到缓解
25,怎样合理表达情绪
(一)有效的情绪表达1.觉察自己的情绪 2.选择讨论感受的时机 3.进入自己的内在语言并学会调整 4.使用“我讯息”表达自己的情绪 5.利用理性途径消除不合理的想法而改变情绪
(二)无效情绪表达
1.使用模糊的语言 2.惯用非语言动作 3.依赖虚假的情绪语言 4.无法拥有感受
26,情绪管理的含义
情绪管理就是善于掌握自我,善于调节情绪,对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适可而止地排解,能以乐观的态度、幽默的情趣及时地缓解消极的情绪(如自卑、紧张、急躁、忧虑、沮丧、冷漠、嫉妒、悲观、恐惧等)
27,管理情绪的方式
(一)合理宣泄
(二)适当控制1.理智
2、转移
3、幽默
4、升华
5、辩解 6.暗示 7.放松
28,师生关系的特点 1,学生在师生交往中要求有更多的独立和自尊,同时期望得到关心和抚慰。2.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降低,学生不再把教师看成绝对的权威,而是更理智的注重教师的作用,把教师看做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辅助力量,教师对他们的奖罚和激励作用逐渐降低。3.学生和教师在感情上的亲密联系开始具有选择性,学生对教师的感情依开始普遍降低。4.学生对老师的要求和期望更高、更全面、更深刻
29,师生关十系的类型友好型、冷淡型、关怀型、拒绝型
30,同伴关系的定义
就是指年龄相同或者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并相互协作的关系。同伴关系是学生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31,对学生同伴关系的教育方式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同伴互动 2.建立班级活动规则,重视学生非正式团体 32,亲子关系的教育与辅导
(一)父母学会理解和尊重子女1.了解子女对父母的期望 2.调整对子女的期望值 3.及时更新调整教育方式
(二)子女理解和尊重父母(教师要教育学生).在任何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都会出现矛盾和冲突 2.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是满足交往双方的需求,特别是心理、情感的需求 3.尽量站在父母的角度看问题
33,生命教育:所谓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34,挫折教育与辅导的内涵:挫折教育与辅导,就是教育者有目的地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正确认识挫折,有意识地防范挫折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在挫折面前适时进行调整,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并建立和固化为良好的心理品质,能乐观、坦然地面对自身遭遇的挫折,从而为愿望和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35,生涯教育:是指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计划,其重点放在认得全部生涯上,即从幼儿园到成年,按照生涯认知、生涯准备、生涯熟练等步骤,逐一实现,使学生获得谋生技能,并建立个人的生活形态。
36,中小学生涯教育的意义:
(一)开展显性的生涯教育课程1,设立生涯教育课程,2,开设教育课程3,开展一活动为主的综合实践课程
(二)开展隐性的生涯教育课程
(三)设置生涯教育指导机构1,信息提供2,建立生涯教育平台3,搜集学生的生涯信息4,开设生涯工作坊5,开展团体生涯咨询
(四)建立社区和家庭参与生涯教育的机制。
37,个别心理咨询的含义:(概念)个别心理咨询是“一对一”式的咨询,适于较深入地探讨来访者个人化的心理问题,提供深层而持久的心理支持与帮助。它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点)心理性、职业性、人际性、成长性。
38,个别心理咨询的过程:
(一)个别心理咨询的设置:咨询环境设置、咨询时间设置。
(二)个别心理咨询的过程:进入定向阶段、问题 个人探索阶段、目标与方案探讨阶段、行动/转变阶段、评估/结束阶段。
39,个别心理咨询技术:
(一)建立关系的技术:罗杰斯最早提出了通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和真诚这三种助长条件。
(二)常用技术:积极倾听、询问、观察、面质、自我暴露、解释、指导。
40,个别心理咨询的伦理:
(一)转介:咨询内容与咨询师不匹配、价值观念与咨询师不相容、个性与咨询师不相容、与咨询师有双重关系。
(二)保密:作为咨询师,必须了解来访者的经历,却绝对禁止在社交场合对他们评头论足。在了解来访者生活故事(包括其最隐秘的态度、愿望)的同时,咨询师必须守口如瓶,以尊重来访者的隐私权。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能与人谈论来访者的情况。这就是心理咨询工作中的保密原则。保密原则可以消除来访者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在心理咨询中敞开心扉,袒露隐私和敏感信息。
41,团体心理咨询的概念:团体心理咨询,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援助与指导的咨询形式。他是在专业咨询师的带领下,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促进个体在交往过程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调整并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从而达到成员个人的发展和团体的改善的一种咨询方式。
42,团体心理咨询常用技术:主要包括通情、积极倾听、支持、摘要、发问、开启、反馈、非语言、保护、自我表露、面质、整合等技术。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指通过良好人际关系,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员协助当事人认识自己、接受自己以致克服成长的障碍,达到自强自立的过程。
团体辅导:团体辅导是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
智商:智商是个体智力水平的数量化指标,用以衡量智力水平的高低。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健全的人格,增进心理健康水平为目的的教育活动。这种课程主要是以班级活动的形式而展开,有时又称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它面向全体学生,属于发展性的教育。
1.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许多心理障碍和心理异常都可以追溯到个体的(早期经验)。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而二者不可兼得,这属于(双趋冲突)。
3.定性观察是指(非结构性观察)。
4.不予批评、暂缓评价、鼓励畅所欲言、鼓励新奇想法的讨论方法是(脑力激荡法)。
5.(1999)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6.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是()。
A、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直接目的C、以学生活动为主 D、有教师指导
7.咨询员把体察到的当事人的各种情感以语言的或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称为(情感反映)。
8.ADD是指(注意缺陷障碍)。
9.下面哪种疾病不属于神经症?()
A.强迫症 B.社交恐惧症 C.神经衰弱 D.强迫型人格障碍
第三篇:中小学教育管理复习资料
中小学教育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章
管理:就是合理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协调各种关系和各项工作,高效益地实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教育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管理包括国家教育的行政管理(宏观管理),和学校内部的管理(学校管理,微观教育管理)教育管理学:研究教育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说.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说.古代把”管”理解为主其事,把”理”理解为治其事.教育管理的二重性包括:教育管理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教育管理学主要包括:教育行政学和学校管理学两大分支.教育行政管理学以国家教育事业管理为研究对象,学校管理学以学校内部管理为研究对象.管理是管理思想质的飞跃,是人类社会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发生的.专门的教育组织是在原始社会解体奴隶制社会出现时产生的.20世纪前50年,教育管理在”科学管理”和”人际关系”理论的影响下,逐步奠定了理论基础.一.为什么说管理是社会的一种基本职能?
答:通过管理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和产品质量.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管理的研究,认为管理是社会的宝贵财富,由于重视管理,人类不仅在政治经济上取得成就,还推动文化,教育,信息的发展.才能实现对社会自然的改造与发展.二.教育管理学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
答:1 是一门边缘学科.既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又是管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研究教育的一般规律,又要研究管理的一般规律.2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产生于教育管理的实践,又要指导教育管理的实践.三.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主要由哪两门学科组成?
答: 教育管理学主要包括:教育行政学和学校管理学两大分支.教育行政管理学以国家教育事业管理为研究对象,学校管理学以学校内部管理为研究对象.四、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 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说.五、试论述教育管理的二重性.答: 教育管理的二重性是指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教育管理既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也受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所以不同社会,不同发展时期的教育管理思想,组织机构,领导体制都不同.第二章教育管理的特点
一、管理包括哪三层含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共性)
答: 管理包含三层意思:1 管理要有正确的目标;2 管理要有合理的组织措施;3 管理要讲效率.目标是科学管理的核心,合理的组织措施是科学管理过程的主体,高效率是科学管理的生命力.管理目标和管理措施必须统一.管理效益是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管理目标和措施都要表现和落实在效益上.二、与一般管理相比,教育管理有什么特点?(特性)答: 教育管理与一般社会管理除共性外,还有其特性.1 管理内容的教育性.2 管理对象和”产品”的主体性.3 管理过程的复杂性.三、怎样理解教育管理的主要矛盾?
答: 教与学的统一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教与学的矛盾,是教育的主要矛盾.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以教学为主.这些思想都是对这一主要矛盾的反映.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是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培养目标都是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关系,是教育管理的主要矛盾.四、了解教育管理的基本范畴.答: 1主体与客体2共性与个性 3质量与数量4 有效与无效集权与分权 5权威与服从
第三章 教育管理的目标
目标: 是人们的行为想要达到的目的和标准.管理目标: 指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某种结果或境地.教育管理目标: 教育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某种结果或境地.目标管理: 围绕管理的目标所进行的管理.一 教育管理目标的作用是什么?答: 1 导向聚合作用 2 激励作用 3 控制作用
二 教育管理目标如何分类?答: 1 按时间长短划分: 长期目标中期目标 短期目标2 按管理范围分:国家一级地方一级学校一级3 按管理内容分: 教育管理综合目标 专项目标
三制定教育管理目标的依据是什么?答: 1 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需要.2 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3 教育科学理论4 教育发展的客观实际.四制定教育管理目标的基本过程是什么?答:1 调查研究 2 分析讨论 3 确定目标
五目标管理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从产生到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 以绩效评估为中心的目标管理.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目标结合为中心的目标管理.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长期规划或战略规划为中心的目标管理
六 目标管理的特点是什么?答 1 目标管理是面向未来的管理.2 目标管理是对组织整体的系统管理3 目标管理是重视成果的管理.4 目标管理是全员的管理.七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实施目标管理包括几个阶段,每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什么?答 1 计划阶段包括三项工作: 一.论证决策二.分解目标三.定责授权2 执行阶段 包括三项工作: 一.咨询指导二.反馈控制三.协调平衡3 检查总结阶段 包括: 一.目标成果考评二.实施相应的奖罚 三.总结经验
八试论述在教育管理中实施目标管理的意义是什么?答: 1 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2 有利于提高教育管理效率.3 有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4 有利于改进管理作风,提高管理能力.第四章教育管理的过程
管理过程理论: 以管理的过程和管理过程中的各种职能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管理理论.教育管理过程: 是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机关的领导下,充分利用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充分发挥计划,组织控制,激励等职能,使整个教育管理系统有效运转预定目标的过程.教育管理职能: 教育管理系统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教育管理职能通过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管理行为表现出来.教育管理过程的职能有: 计划 组织 控制 教育 指挥 协调 激励
一、管理过程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学说?答: 1 法约尔学说.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该区分开来.第一次提出了管理职能的思想.2古利克的”七职能说”.3孔茨的”五职能说”
二、教育管理过程的特点是什么?答: 1 教育管理过程是一种教育性的活动过程.2 是一个多层次的活动过程.3 双边活动过程 4 动态的活动过程 5 可控制的过程.三、教育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 一.教育管理过程是由计划, 实施, 检查, 总结四个环节组成的.计划是指确定目标和选择实现目标的方案.方法.实施是教育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检查是对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和判断.总结是对教育管理过程某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整体分析和评价.二.教育管理过程各个环节的关系:1 有机结合,有序运行.2 相互渗透,相互促进.3不断发展,螺旋上升.四、教育管理过程各环节的内容及基本要求是什么?答 一 计划阶段 1 计划的程序: 1)确立目标 2)集思广益 3)做出决策2 计划的撰写:
1)指导思想 2)管理目标 3)任务 4)措施二 实施阶段 内容包括:1)组织 2)协调 3)控制 4)激励三 检查阶段 基本要求:1)要有端正的态度 2)要灵活运用多种检查方式3)要避免走马观花,走过场4)要做到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相结合,动员全体成员积极参加5)要根据检查结果做出相应的奖罚处理.四 总结阶段.内容包括:
1)要对过去的工作情况作简要回顾,明确所要总结的教育管理活动的背景情况和大体规划.2)要对教育管理活动的实际情况做详细的分析.3)总结经验,汲取教训.4)提出以后管理活动的构想和建议.五、教育管理过程在检查阶段中有哪些检查方式,及基本要求?答: 1 按检查时间分:平时检查 阶段检查 2 按检查范围分: 专题检查 全面检查3 按主体分: 领导检查 个人检查 相互检查4 按性质分: 过程检查 结果检查.六、教育管理过程在总结阶段中有哪些总结种类,及基本要求?答: 1 按时间: 总结 阶段总结3 按内容性质: 常规总结 专题总结 个人总结2 按总结范围: 国家教育管理总结 地区教育管理总结 单位教育管理总结
七 为什么说教育管理过程是一个可控制的过程?1 相对一般管理过程或企业管理过程,教育管理的内容和过程相对比较稳定,包含很多常规性,程序化的改变缓慢的因素.2 有纵向的组织机构.横向的部门机构,从而对教育管理过程的发展产生控制和约束.3 有各种法律,法规,制度,而且管理者被赋予一定的权力,从而对教育管理过程产生一定的控制.八 为什么说教育管理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答: 教育管理过程总是随着系统内外各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表现为一种动态的过程.1 连续,平滑的变化过程.在这情况下,管理过程处在循序渐进,持续稳步上升的状态,没有大起大落.一般来说,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体制或学制的改变,应该保持这种状态.2 不连续的变化过程.在这情况下,管理过程处在突然,不同常规的状态.所以,教育管理过程通常是一个由连续性变化到不连续变化,再由不连续变化到连续变化的交替过程.第五章 教育管理的质量
质量: 指产品或工作满足规定要求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效益: 指某一特定的系统运转后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和利益.质量管理: 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教育质量管理: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教育工作的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以保证教育目标和教育管理目标达到最优化效果.质量与效益的辩证关系如何?答: 两者密不可分,效益是管理活动的中心,但其重要前提是质量,没有质量的基础和保证,效益将要落空.要提高效益,必将保证提高质量.怎样理解现代管理的效益观?答:现代管理的效益观是一种”大效益观”.包括:1)经济效益即管理活动在经济上所达到的目的程度, 2)目标效益即管理活动实现管理目标的程度 3)社会效益指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教育质量管理的特点如何?答: 1)教育管理质量标准的综合性.2)教育管理质量控制的复杂性3)教育管理质量评价的模糊性.4)教育管理质量形成过程的长期性.(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及特点是什么?答:全面质量管理是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把组织内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纳入统一的质量管理系统.它的特点体现在:1)管理的对象是全在的.2)管理的环节是全面的.3)参与管理的人员是全面的.4)使用的方法是全面的.5 理解教育管理质量的内容?答: 1)全员管理.2)全程管理.3)全局管理.6教育质量管理的四个步骤是什么?答:一制订质量标准.(如何制定质量标准?)1)数量表示法 2)程度表示法 3)专家判定法二分析质量情况.(怎样进行质量分析?)1)分层分析最低层次是被管理者做自我分析上一层次是部门分析最高层次是教育系统整体分析 2)状态分析是教育工作质量的某些基本情况对照所设标准进行分析3)因果分析在了解质量的一般状况后,对提高或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进措施.三控制质量的形成.(怎样控制教育管理质量?)1)确定质量控制线 2)工作控制 3)组织控制
四评价质量结果.第六章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论
科学研究: 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探索自然界客观规律性的一种特殊的认识与实践活动.科学方法论: 是以认识论为基础,以科学研究过程为线索,以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为内容所建立起来的体系.系统方法: 是按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来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有序: 系统由较低级的结构转变为较高级的结构.无序: 由较高级变为较低级的结构.科学研究能够进行的两个必要条件是什么?答: 1)世界上的物质是普遍联系的,运动发展的,物质与运动不可分.这是必要条件之一.2)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和现象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和发展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这是必要条件之二.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体系是如何划分的?答: 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 具体研究方法1)哲学方法论以唯物辩证法为中心,是最高最抽象的方法论层次.保证研究的正确方向.2)一般科学方法论是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是具体化,是一三层次的中介.3)具体研究方法是在教育管理研究中运用的手段或技术.如何理解唯物辩证对教育管理研究指导作用的五个基本观点?答: 1)实事求是的观点: 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和发展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教育管理中也有规律性,是客观存在的,在研究分析评价时要贯彻.2)普遍联系的观点.是教育现象的本质特征.3)动态发展的观点一切东西都
是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之中.动静结合.4)矛盾统一的观点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既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考察特殊性.5)质量结合的观点同时重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系统科学的三条最基本的原理对我们有什么启发?答: 三条最基本的原理是: 反馈原理有序原理 整体原理1)反馈原理: 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2)有序原理: 只有通过开放,与外界有信息交换,才可能有序.3)整体原理: 要发挥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结构的新的功能.系统方法论对教育管理研究有什么指导作用?答:1)教育是个大系统:研究教育管理,要把教育作为整体的系统来考察2)反馈原理的作用: 教育总是使受教育者在一定时间内达到一定的目的.这就要随时了解教育现状,找出差距,从而改进教育管理.3)有序原理的作用: 在教育管理中,促使学生,学校成为开放系统,就要开强学校与社会,学校组织与非学校教育组织的联系.4)整体原理的作用: 管理者要以追求整体优化为目标,就要进行合理组合.教育管理研究都有哪些具体方法?答: 主要有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其他方法(观察法,测量法,文献法,个案分析法)
1)调查法收集客观事实材料,并进行整理和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2)实验法基本特征:因果关系推论,进行自变量操作,控制无关变量.3)经验总结法对教育管理活动过程主观回顾,分析思考,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4)行动研究法由研究人员和教育实际工作者共同参与,谋求在工作环境中当前问题的解决,评价,改正行动过程的研究方法.5)观察法 通过感官或仪器考察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6)测量法以测验为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来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7)文献法从古今中外有历史或参考价值的资料中去研究某个问题的方法.8)个案分析法以一或几个人作样本或一个群体作样本对教育现象问题进行研究.经验总结法与行动研究法的最大不同是什么?答: 经验总结法是一种主观回顾式的研究方法,是先干后总结,而行动研究法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针对具体问题先制定研究计划后干.在教育管理研究中运用调查法的作用是什么?答: 1)可以发现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暴露矛盾,并通过不断的解决,促进发展.2)发现和总结推广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改进教育管理工作.3)为实现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教育管理和教育预测服务.在教育管理研究中运用实验法的作用是什么?答: 1)实验意味着改革,创新.是连接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是办好学校的动力.2)可以检验修正和发展教育管理理论,形成新管理思想,指导推动改革实践3)推广普及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为新的管理理论假设应用实践寻找操作程序.调查法的分类?答: 按调查目的: 描述性调查,相关性调查,比较性调查,预测性调查.按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 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普遍调查.按调查方式: 访谈调查,问卷调查,成品分析调查.
第四篇: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论复习资料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论复习资料
教育技术: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设计: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教学设计过程中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特征、起点水平、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
学习者起点水平的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预备技能的分析,了解学习者是否具有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二是对目标技能的分析,了解学习者是否已掌握了教学目标中的部分内容;三是对学习态度的分析,可采用态度量表、观察、会谈等方式进行。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和工具。广义的媒体是实现信息从信源到信宿的一切手段,包括书本、图片、电影、电视、计算机、网络、通信卫星等。
媒体成为教学媒体的两个基本要素:用于储存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用于支持教与学的活动。
多媒体:指的是多媒体信息和多媒体技术,所谓多媒体信息是指集数据、文字、图形与图像为一体的综合媒体信息。多媒体技术则是指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具有交互性的系统。集成型、交互性、和控制性是多媒体的三个最基本的特征。
教学媒体选择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
2、依据教学内容。
3、依据教学对象。
4、依据教学条件。
教学媒体选择方法:
1、问题表。
2、矩阵式。
3、算法型。
4、流程图
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订策略、选择媒体或资源、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等过程。
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信息资源查找与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作品范例设计、评价量规设计、单元实施方案设计、评价修改。
授导型教学:指在课堂教学中以讲解、演示、操练及练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问题化学习等方法综合运用课堂教学形式。
授导型课教学环境中的教学媒体(至少四种):.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大屏幕、实物展示台、录像机、影碟机
探究型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围绕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探究型学习的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探究型学习的特点: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
MiniQuest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情境、任务、成果三部分。皮亚杰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出生后到1.5岁、2岁)、前运算阶段(2--
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岁--
11、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5岁)。
教育评价:是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
教育评价功能:导向功能、鉴定功能、监督功能、调节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 诊断性评价:是为了使教学更适合于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在一门课程和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对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所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学习进展过程中所做的评价,具有反馈的功能,其目的是监督学习进程,对学习进程进行调整或修正,这类评价将原来预定的发展目标作为评价依据。总结性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是在学习结束之后所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关注的是整个教学阶段所产生的结果,目的是了解整体的教学效果。总结性评价具有对后继新阶段的诊断性评价的作用。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是一种特定的系统过程,包括确定评价目标,搜集有关资料,描述并分析资料,形成价值判断,做出决策等步骤。教学设计成果评价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设计方案(成果)进行评价并做出相应的修改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是使教学设计成果趋向完善的必要内容,通过评价还可以掌握学习者的学习情况。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主要使用测验、调查、和观察三类工具。教学设计成果评价分为五个基本步骤:制定评价计划、选择评价方法、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归纳和分析资料、报告评价结果。
教学目标是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要求,根据层次和表述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教学总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之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学习目标,这涉及学习目标的分类问题,按照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可以把学习目标因素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其中认知领域又包括知道、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教学重点指教学内容中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知识技能,在整个教学内容中占据核心地位,通常重点多集中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上。综合地考虑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也有利于理清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指教学内容中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部分,是学生学习中感到阴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地方。重点和难点有时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不一定,而且并不是每节课的内容都有难点。行为主义学习是个体某些条件限制下产生的反应;个体习得的行为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侧重于学习的外部行为研究,对陈述性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学习有指导意义。教师要观察学生行为变化,及时强化;支持了程序式教学设计。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和学习环境的丰富程度都没有特别高的要求。
认知主义
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由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认知结构将发生改变。比较适合那些需要进行较高认知加工的任务,比如问题解决技术(规则的演绎、推导与简单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强调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提供适当的问题情景,支持了信息加工式教学设计。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
人本主义
主张研究人的整体意识性、人的尊严、价值及其本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和人格的自我实现。对学生完善的个性和人格的培养;对个性强,性格孤僻的学生的教育。重视合作学习和发挥学生主动性;重视学习动机、情意教育;支持双主式教学设计。教师要有对自身职业和学生的热爱,要有责任心。
建构主义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力图在更接近实际的情境学习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个人理解的意义。适合于非良构领域的复杂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即一些需要高认知加工的任务,如复杂的问题解决,认知策略的选择与调控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设计合适的任务或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支持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者要有很强的认知技能及自我控制能力;学习环境能充分展示问题的复杂性,提供足够的材料、细致数据分析与操纵的工具等。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内涵是: 知识与能力: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什么是教育技术,它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哪些方面?
答: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它的主要研究领域可以从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来回答,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系统设计、内容讯息设计、教学策略、学习者特征分析等;开发主要包括:文印技术、音像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综合技术等;利用主要包括:媒体的利用、革新技术的推广、实施并制度化、政策与法规等;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教学系统管理、信息管理等;评价主要包括:问题分析、参照标准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
教育技术相关的理论有哪些,它对教学有哪些影响?
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主要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等。可以从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的研究内容来看其对教学的影响,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它着重说明学习是怎样产生的,关注观察个体行为永久性的变化,研究什么是学习的基本条件,并研究学习系统所含因素存在的理由(如动机、练习、反应等);教学理论侧重于研究教学的一般规律,它更加关注如何用特殊的方法控制个体行为的改变,研究如何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研究教学系统所含因素的功能(如目标、学生、教材、评价等)。教育传播理论主要是研究教育信息传递活动的规律,关注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等方面。
什么是教学设计?什么是信息化教学设计?它们包括哪些主要环节?
答:教学设计是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其主要环节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和学习效果评价。信息化教学设计即“信息化教学”的设计,提倡教师不仅需要通晓现代信息技术,而且需要掌握如何学会设计以信息技术支撑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教学的最优化。其主要环节包括: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信息资源查找与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作品范例设计、评价量规设计、单元实施方案设计和评价修改。
常见的教学媒体配置模式 提示:
(1)简易型多媒体组合教室配置模式
录音—幻灯组合教学环境
录像—电视—投影组合的教室环境
(2)集成型多媒体教室配置模式
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环境:包括计算机、大屏幕投影屏幕、电子投影机、超亮度多媒体电子投影仪、视音频媒体、多媒体教材创作系统等。
语言实验室
多媒体网络教室:将多功能教室、多媒体或普通计算机教学环境中的计算机与与局域网或internet互联
(3)计算机网络学习环境
教室网教学环境:典型的局域网,在其中学生可进行集中、个别化、小组等教学活动,教师可随时控制学生的学习活动。
校园网教学环境:采用intranet结构,把学校内部的各种资源共享起来
因特网教学环境:信息资源丰富,但也比较分散和混乱,还不适合作为标准的教育信息系统支撑平台和环境
外联网教学环境:Intranet利用internet通讯设施,将多个本来互相独立的intranet进一步连接起来
教育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 提示:
(1)利用图书信息检索工具获取图书资料
(2)期刊信息检索
(3)利用目录型检索工具搜索网络资源
(4)利用网页搜索引擎搜索网络资源
网上教育信息资源的类型: 提示:
(1)电子书籍。是以数字格式传播的正式书籍类出版物;
(2)电子期刊。包括电子报纸、电子杂志和期刊、电子新闻和信息服务(NIS)。
(3)数据库。是指大量信息对象的集合,允许用户根据某些属性进行检索。网上有各种各样的数据库,例如专题数据库、图书目录和地址簿等。
(4)虚拟图书馆。指由比较严肃的学术和科研机构建立的网上信息库,这些库往往集中于一个或几个专题,广泛收集网上的学术作品和相关网站地址,按一定规则进行分类编目,有的用超文本建立索引,有的用关键词检索。
(5)电子百科。即电子百科全书(包括电子辞书)。
(6)教育网站。包括:教学类、教育类、研究类、资源类、综合类等。
(7)电子论坛。指由Usenet、BBS之类的技术支持的网上讨论。
(8)虚拟软件库。虚拟软件库专门收集免费及试用的软件,可以自由下载使用,但试用对使用期限有一定限制。
关于Shareware、Freeware及FreeSoftware软件
提示:
Shareware即为共享软件,它允许用户可重新发布该软件,但是任何人想继续使用它需要支付一笔许可费用,通常是由个人开发的,一般没有支持且没有公开的源码,它希望得到使用者的资助。Freeware即为免费软件它通常使用于那些允许重新发布,但不允许修改的软件包(他们不提供源代码)。FreeSoftware即为自由软件是指允许任何人使用、拷贝、修改、分发(免费或者少许费用)的软件。特别是这种软件的源代码必须公开。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公布源代码,就不能称之为自由软件。“自由”实际上指的是使用上的自由、获得源程序的自由、修改的自由、复制和推广的自由。
关于Internet教育资源“合理使用(Fairuse)原则” 提示:
“合理使用原则”通常是指为了学习、引用、评论、注释、新闻报道、教学、科学研究、执行公务、陈列、保存版本、免费表演等目的,可以不向版权人支付报酬而使用其作品。这是为了在保护版权人利益,加强对版权限制的同时,又不至于减慢慢信息传播速度和增加社会成本。美国在1976年修订的版权法对“合理使用”有如下定义:使用任何方法复制各种材料,将这些材料用于批评、评论、消息报道、教学(包括用于在教室内使用的多本复印件)、学术及科学研究不违背版权法。它允许教师、学生、学者及艺术家们使用持有版权法的各种资料,不必取得作者和出版商的许可,也不必付任何使用费,这对促进知识的进步和提高教育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在教育界,对“合理使用”信息资料比较一致的看法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
(1)教育界使用受版权保护的作品的合法权益应该得到保护,即教育工作人员有权利通过可靠途径获得各种用于教学、学习、学术研究、个人学习的信息资料。
(2)在创作和学习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自由的使用信息资料,(3)教育界在网络世界利用“合理使用原则”不应该受到诸如以“授权”或者“执行”为名义的各种理由的干扰。
(4)在使用网络信息资料时,教育界也有尊重版权和版权人的义务,即教育界应该教育它的下属机构和工作人员了解知识产权和使用受版权保护作品的法律依据。什么是探究型学习?
探究型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结合自己的设计过程,说明探究型学习如何选择主题?
(1)结合自己的学科背景
(2)符合探究型学习的特点
(3)实现探究型学习的目标
资源的查找中应注意什么?
(1)与主题相关程度
(2)资源引用规范
(3)作资源引用记录
什么是量规?如何设计量规?
量规专家海蒂·古德瑞齐将它定义为“为一项工作列出标准的评分工具”。而我国的教育技术领域专家祝智庭教授则将它定义为“一种结构化的定量评价工具”。
为了更好的评价学生的绩效(Performance),并且获得可靠的分数,设计量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水平来设计结构分量
教学目标不同,量规的结构分量也应不同。例如,在评价学生的电子作品时,通常从作品的选题、内容、组织、技术、资源利用等方面考虑;而在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时,又会从学生的出勤率、回答问题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情况等方面考虑。另外学生的水平也是决定量规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不符合学生水平的结构分量在评价时往往是没有意义的。
(2)根据教学目标的侧重点确定各结构分量的权重
对量规中各结构分量的权重(分数)进行合理的设置不但可以帮助有效的评价,还可以引导学生把握好努力的方向,起到目标导向的作用。结构分量的权重设计与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有真接的关系。还是以电子作品的评价为例,如果教师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制作电子作品的有关技术,那么赋予技术、资源利用结构分量的权重应该高些;如果教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电子作品展示自己的调查报告,那么赋予选题、内容、组织等结构分量的权重则应高些。
(3)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清楚地说明量规中的每一部分
在对量规的各结构分量进行解释时,应使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而避免使用抽象的概念性的语言。如在评价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时,如果标准是“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收集能力”,则此标准形同虚设;而如果标准是“从多种电子和非电子的渠道收集信息,并正确地标明了出处。”,则标准就明确得多。后者所具有的可操作性,正是量规最可宝贵的特质之一。
如何使用量规?
使用量规进行评价时,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学习进行前提供量规。
在学习提出预期要求是信息化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原则,唯有如此,才能发挥量规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和作用。
(2)与其他评价工具配合使用。
正如强调探究型学习不等于否定接受式学习一样,强调量规的优势,也不等于否定其他评价工具(特别是传统评价工具)的作用。每种评价工具都有它的适用范围,配合使用才会取得最佳的效果。比如,在要求学生以电子作品递交作业时,采用量规与范例(学生作品范例)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就会非常有效。
(3)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量规的要求。
关注过程的评价特别强调要求评价要随时并频繁地进行。这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醒,以便他们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量规来衡量和自己的绩效。
(4)为自评和互评设计良好的氛围。
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因此应该积极地鼓励这类评价,如要求学生互相浏览作品,根据量规提出修改意见等。但切忌为学生的互评施加压力,否则势必会影响互评的质量,如要求以学生互评的分数作为期末考试分数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定义:
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定义: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美国《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在学术性知识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利用技术来支持、加强学和教的过程。
列举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出现的常见问题(三种以上),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问题:教学目标漂移,缺乏有效的教学目标来引导整合活动
解决策略: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目标,使教学活动的设计为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而服务。
问题:当让学生使用技术工具进行探究时,发生信息迷航或目标偏移。
解决策略:教师进行有效和必要的引导,提供参考网址或支架,使学生关注于解决教学问题。
问题:教学时间过于紧张,无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开展有效的整合。
解决策略:在更弹性或宽泛的设计时空(例如从课时层面发展到单元层面)来综合考虑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问题:整合过程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仍然是教师控制着教学过程。
解决策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让学生参与到技术整合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投入性和活动参与积极性。
Webquest:是由美国著名专家作伯尼·道奇和汤姆·马奇首创的一种基于因特网资源的课程单元式探究型学习模式。
完整的webquest包括:导言、任务、资源、过程描述、学习建议、评价和总结七部分。Miniquest只包括情境、任务、成果三个部分,也可以选择地增加过程、资源、评估等要素。
Miniquest特点:Miniquest本身为真实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框架,该框架引导学生带着特定的目的,通过专门的网络资源,回答有意义的问题,从而提升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通常,熟悉互联网的教师能用较短的时间设计出一个Miniquest。另外,由于学习者只需要1-2课时就能完成一个Miniquest单元的学习,因此,Miniquest能够很容易地插入到常规课中,教师不必用一个较长的网络学习单元来“代替”大量的常规课时间。在电脑硬件资源不很充分的情况下,仅需1课时的网络探究学习活动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
第五篇: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细则
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细则
目 录 总则…………………………………………………………3 2 实验室管理…………………………………………………4 2.1 中小学实验室管理规则…………………………………4 2.2 化学药品管理和使用规则………………………………10 2.3 危险化学药品保管和使用规则…………………………13 2.4 实验教师岗位规则………………………………………15 2.5 普通实验室实验规则……………………………………16 3 专用教室管理………………………………………………17 3.1 小学科学探究实验室管理规则…………………………17 3.2 音乐教室管理规则………………………………………19 3.3 体育器材管理规则………………………………………20 3.4 美术器材室管理规则……………………………………22 3.5 卫生室管理规则…………………………………………23 3.6 多媒体教室管理规则……………………………………25 3.7 计算机教室管理规则……………………………………27 4 信息系统管理………………………………………………30 4.1 中小学校园广播室管理规则……………………………30 4.2.1 中小学校园网络管理规则……………………………32 4.2.2 网络管理人员岗位规则………………………………34 5 图书管理……………………………………………………36 5.1 中小学图书馆(室)管理规则…………………………36 5.2 图书借阅规则……………………………………………38 5.3 报刊阅览规则……………………………………………39 5.4 藏书剔旧管理规则………………………………………40 5.5 图书馆(室)文献资料遗失、损坏赔偿规则…………41 5.6 图书馆(室)管理人员岗位规则………………………43 5.7 电子(网络)阅览室管理规则…………………………44
第1章 总 则
一、本细则规定了中小学实验室、专用教室、信息系统和图书等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使用、管理及维护,明确了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的领导机构设臵、性质、职责及任务。
二、各校应根据本细则,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制订具体的管理制度。
三、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实行分管校长负责制。分管校长对教育技术装备建设与规划、管理制度的制订与执行、技术装备的使用与维护等工作进行领导。工作应有计划,有重点,有检查,有总结。
四、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立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作为专门机构,具体负责学校教育信息化及教育技术装备发展规划、经费使用、设备管理、制度执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绩效评估等教育技术相关工作。
五、未设立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的学校,其职能应由教务处和总务处承担。教务处负责对相关教研组、实验室、专用教室等的教学工作进行管理,布臵和检查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总务处负责教育技术装备的物质条件管理,包括建设与规划、管理与使用、更新与报废,保证教育技术装备日常经费开支。
六、学校领导应选派作风严谨、工作踏实、专业对口、能够胜任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的人员担任相应的工作,保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队伍的稳定,实现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
七、学校应制订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抓好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八、学校要认真落实有关政策,切实保障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待遇,合理核定其工作量。教师在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及相关教学工作中的工龄、教学水平及工作业绩都应作为评定职称和考核晋升的条件。
九、学校应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和规范操作的教育。配备必须的防护设施和用具,及时维护更新,排除安全隐患。
第2章 实验室管理 2.1中小学实验室管理规则
一、实验室管理
(一)采购计划管理
1、仪器的添臵应根据仪器配备目录和学校实际情况,由实验室管理部门编制添臵计划,经学校领导审核后上报仪器站进行采购(或自购)。对于未列入配备目录但属于实验必须的耗材,学校应根据需要采购,也可发动师生收集。
2、学校自行采购仪器、材料和药品应合理选择质优价廉的产品,统筹考虑产品的性能与价格,严防劣质产品进入学校。
3、到货的仪器、材料应及时验收。验收工作由采购人员和实验教师按国家教育部有关技术标准、教学要求及参考说明书进行。验收工作完成后,仪器及时入库,单据及时入账,回单及时上报。
4、有关实验室统计报表由实验室负责人依据账册和资料如实填写,总务处负责核对和汇总,经学校分管领导审阅后盖章上报。
(二)仪器账户管理
1、学校财务设教学仪器总账,总务处设仪器固定资产明细账和低值仪器明细账,实验室管理部门分类设仪器明细账、材料及消耗品明细账。明细账需一物一页,按国家统一编制的仪器目录编号顺序进行装订。
2、总务处凭仪器调拨单和发票入账,实验室管理部门凭总务处开列的仪器进校单入账。实验室管理部门及总务处凭经分管校长审核批准的报损、报废单据销账,化学药品及消耗品的销账按消耗数量定期销账。
3、每学期须进行一次全面清点、统计,做到账物相符。管理人员调动时要办妥交接手续。
4、剧毒药品及危险品的销账,用一次记一次,并记录残余量。
5、学校应列仪器清册,按统一编号顺序登录,一式二份,总务处和实验室管理部门各一份,每学期根据增减情况补充一次。
(三)仪器存放管理
1、学校应按配备目录对仪器分类编号,用油漆书写或用合适标签填写。标签上应注明学校、仪器名称及编号。化学药品标签需用蜡封。
2、仪器存放要求:
(1)仪器分类存放,仪器和药品分开存放,危险品与一般药品分开存放;
(2)仪器存放定室,危险品应存放于专用场所,较小规模学校(18班以下学校)设专柜、定橱。结构、体积特殊的仪器要有专用橱,每件仪器在橱内要有固定的位臵,并随仪器的增减作适当调整。
3、仪器定橱定位存放时,应在每橱挂(贴)有仪器编号、名称、数量的卡片或清单。
4、仪器保管要求:
(1)物清:仪器的品种、数量、质量状况和存放地点清楚,每学期核对一次;
(2)账清:及时登账、登表,准确核算,账表、账账、账物相符,凭证完整无缺;(3)资料清:产品说明书集中装订,妥善保存;(4)标志清:橱号、仪器分类、仪器编号等标志清楚。有条件的学校应实行信息化管理。
5、仪器保养要求:
(1)常规保养:每次用毕仪器,应做好清洁工作,检查附件,做好保养工作后放回原橱原位。
(2)定期保养:一般每学期结束前需全面做一次防尘、防潮、防锈上油等工作,根据仪器特点定期通电、日晒、检查浸液、擦洗等保养;
(四)仪器使用管理
1、实验人员根据《实验通知单》,准备演示实验仪器,并在用后及时保养、整理。
2、实验人员根据《实验通知单》准备好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实验完毕,实验教师及时检查以备另一班级使用,或保养、整理。
3、剧毒药品的使用需单独填写使用登记表,注明用途、数量及残物处理情况,由使用人和实验管理人员二人共同签名、同时开锁取用。使用残量应交回。
4、仪器设备如有损坏应及时填写“仪器损坏报告单”,查明原因,并做好登记、报损、销账工作。低值易耗仪器的报损由总务主任审批,其他仪器的报损由学校分管领导审核后上报主管部门审批。
5、未经实验教师允许不得进入仪器室。使用仪器、药品均须先填写报告单或作记录,预先准备。仪器用毕及时归还。教学仪器原则上不外借。特殊情况必须经学校分管领导批准,办理手续,并按时归还。
(五)仪器维护保养管理
1、认真做好仪器维护保养,损坏的仪器要根据情况及时维修,修理情况要及时登记,保持仪器设备完好率在95%以上。
2、实验室管理部门根据仪器实际情况提出报废申请。低值易耗仪器由学校总务处组织有关人员审核后报学校分管领导批准,其他仪器由学校分管领导审核并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3、自制教具应登记造册,列入实验室管理。实验室现有仪器不能随便拆改,必须拆改时应办理审批手续。
(六)日常管理
1、经常检查实验室各项制度执行情况,严格落实相关规定。
2、经常保持室内外整齐、清洁、干燥。
3、切实落实防盗、防火、防潮、防蛀、防尘、防腐蚀、防毒、防触电等措施,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4、计入固定资产管理的教学仪器应按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进行报损、报废等处臵处理。
二、实验教学管理
(一)实验教学计划
1、学科教研组须针对实验教学制订学期计划,计划经教务处审核后交实验室管理部门;实验室管理部门根据实验教学计划制订实验室安排和仪器准备计划,做好教学配合工作。
2、实验教学计划应包括实验目的、需用器材、实验步骤等内容,并对各种实验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技能等的培养作出安排;同时计划中还应包括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考核的内容。
3、要努力提高实验的开出率和成功率,使实验操作达到预期的效果,防止走过场。
(二)实验教学准备
1、对任课教师的要求:认真备课,同时重视实验准备。填写好《实验通知单》,演示实验于三天前,学生分组实验于一周前交实验室管理部门。预做实验,做到心中有数。对有危险因素的实验切实做好防范工作,对学生分组实验还应做好学生的组织工作。
2、对实验教师的要求:在每学期实验总体安排的基础上,按《实验通知单》安排好实验,将需用仪器、辅助材料及安全防范器材准备妥当,使之处于完好待用状态。
(三)演示实验要求
1、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精心设计实验的教学方法和步骤,做好实验准备。
2、演示实验应该与学生随堂小实验相结合,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
3、实验前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对观察现象的要求,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归纳实验规律。
(四)学生分组实验要求
1、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实验预习,在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后,动手进行操作。
2、教师在学生第一次接触实验时应先作示范,对装臵复杂、难度大的实验,应指导学生分步完成。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应有明确的实验原理、实验装臵和实验步骤的说明。所需实验器材经过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审查认可后予以发放,或由学生参与收集日常生活中的适用器材。
3、实验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按正确的实验步骤操作,仔细观察,探究思考,得出结论。
4、教师应巡回指导实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实验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报告的项目做好实验记录,完成实验报告。
5、实验室内禁止带入零食或饮料。
(五)随堂小实验要求
教师应积极采用随堂小实验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验归纳出规律。
(六)实验考查
1、学校每学期根据实验教学计划进行一次实验开出率统计,作为检查教师完成教学工作量和实验教学开展情况的重要依据。
2、有关学生实验能力和技能的考查,应着重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技能。
(七)实验室开放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向学生开放实验室,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开展实验探究。
(八)实验教学研究
学校和学科教研组要经常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对于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实验设计、仪器改进、自制教具和运用代化教学手段等诸多内容进行探讨,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2.2 化学药品管理和使用规则
一、化学药品的添臵和调出
1、根据教学仪器配备目录、实际需要和药品的现有情况以及经费情况制订添臵补充计划。
2、管理人员必须建立化学药品详细账册,包括总账、明细账、领用审批单、领用记录册等,对化学用品的购买、领用及出入库必须进行精确计量和记载。
3、对教学上已不需要的危险药品,应及时清理调出。对变质失效需要报废的化学药品,管理人员必须事先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查验、确认,由学校分管领导签字,并做好账册登记后,方可报废。化学药品的销毁要严格按程序、权限进行,同时要注意安全,不得污染环境。
二、化学药品的存放
1、危险化学药品的保管和使用按专门的规定执行。
2、化学药品的存放,做到定橱、定位,摆放整齐。对不同性质,相互会发生化学反应的物品要分橱隔离存放。对受光易变质的物品应装在避光容器内,对易挥发、易潮解和易水解的要密封。
3、化学药品容器必须有标签,并涂蜡保护。分装的药品,必须在容器标签上标注名称、规格、浓度、日期等。无标签药品,不能擅自乱扔乱倒,必须请专业人员经化学处理后方可处臵。
4、化学药品保管室要保持阴凉、通风、干燥,要按规定在存放室内配备防盗、防火设备(如水、细沙、灭火器等),对各类用电线路、电器应做好定期检查工作,消除隐患以保证安全。化学药品储藏室(橱)内严禁火源,化学准备室、实验室使用火源,必须有人看守,并远离易燃易爆物品。
5、根据教学需要,除有毒,易爆,易燃、易挥发药品外,物理和生物仪器室可保存少量化学药品,但必须专人负责,妥善保管。
6、禁止闲杂人员进入化学药品储藏室。
7、危险化学药品应按规定单独存放,双人双锁专柜管理。
三、化学药品的使用
1、使用化学药品应有登记。
2、使用化学药品应按照节约和尽量少用的原则,在满足实验需要,能够得到信息的条件下,尽量少用。提倡开展微型化学实验。
3、化学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应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方能排放。产生废气的实验室应加强通风。中小学化学实验不可产生毒性强和量大的废气。
四、管理要求
1、化学药品的管理要遵循既有利于教学,又保证安全的原则,并加强危险药品的管理和使用安全教育。
2、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作风严谨、工作踏实、严于职守、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掌握化学药品管理知识,掌握化学伤害和中毒症状及急救措施,主动接受当地公安部门和教育装备部门对危险药品管理的指导和监督。
3、对因保管不慎、管理不当而造成的化学药品丢失、损坏等情况,管理人员应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不得延误时机。
2.3 危险化学药品保管和使用规则
一、危险化学药品的范围
1、易燃、易爆、易制毒、剧毒、强氧化剂、强腐蚀性等药品应作为危险化学药品管理。
2、危险化学药品的具体种类根据有关规定认定。
二、危险化学药品的添臵
1、中学教学实验应尽可能避免使用化学危险品,必须使用的,应严格遵照危险化学药品管理规则进行管理。小学教学实验不得使用危险化学药品;中学生物实验不得使用强烈致癌物和危险微生物。
2、危险化学药品的采购,由实验室管理部门根据配备目录、教学需要和现有药品情况以及经费情况,本着尽量减小储藏量的原则,制订采购计划。采购计划经学校领导批准后按规定程序采购。到货后必须立即验收并登记入库。
三、危险化学药品的储存
1、危险化学药品的储存,应按照化学药品的性质,根据防盗、防火、防爆、防中毒、防腐蚀、防相互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原则分别确定相应的存放环境,集中存放。
2、储存危险化学药品的场所应具备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危险化学药品的领用分装不得在普通化学实验室进行,储存处应有适合于领用分装的基本条件。
四、危险化学药品的使用
1、应根据危险化学药品的使用情况制订不同的管理等级。剧毒、易爆药品的使用必须由教师填写领用单,经学校领导批准。其它危险药品的领用必须由教师填写领用单,经教研组长批准。
2、剧毒、易爆药品的领用单应作存档,其它危险化学药品的领用单应至少保存一个学期。
3、危险化学药品使用后的残余量应交回危险化学药品储存处,并作登记。已经改变性状、不再属于危险化学药品范围的化学药品(例如:浓硫酸已稀释为稀硫酸),则不再需要遵照危险化学药品管理规则进行管理。
五、危险化学药品的管理
1、学校应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危险化学药品保管和使用制度。
2、编制危险化学药品采购计划、实施采购、验收、登记、入库、保管、领用、定期维护、清点、记账以及剩余药品的回收管理等全过程,必须实行双人双锁专柜的管理制度。
3、管理人应遵守保密规定,不得将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药品的名称、数量、性能泄露给与工作无关的人。
4、一旦发生事故,管理人员应立即向学校领导汇报,学校应及时进行妥善处理;情况严重的,学校应立即向教育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汇报,不得隐瞒。
2.4 实验教师岗位规则
一、业务要求
1、掌握各类实验仪器设备的构造、性能、工作原理等相关专业知识;熟悉各类实验器材、药品的规格和性能;
2、参加教研活动,掌握实验教学要求,做好实验准备。
3、及时总结经验,积极开展改进实验效果的研究和自制教具的研制,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努力提高实验室工作水平。
二、日常管理和实验准备
1、执行学校实验室工作计划,具体负责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
2、各项制度,应在相应的场所公布,并严格执行。
3、负责做好实验仪器设备的验收、保管、使用、维护、更新工作和实验器材、药品的使用、回收和处理工作。
4、按规定做好仪器、设备、药品、标本、模型、挂图、教具等物资管理工作。保持实验室整齐、清洁、干燥,做好通风换气。
5、做好财产管理工作,定期清点实物,做到账物、账账相符。
6、按照教材规定的实验(演示和分组)做好充分准备,积极配合任课教师,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7、积极创造条件,协助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8、建立“实验室日志”,记录每次实验的名称、日期、班级、人数、授课教师、实验效果、存在问题和实验仪器等基本情况。
三、安全
1、采取措施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健康,保护好国家财物。按规定做好“三废”处理工作。
2、督促任课教师并教育学生按规范操作,确保人身安全和健康,保护国家财产。
2.5实验室实验规则
一、进入实验室
1、进入实验室后按编号就座,未经教师许可,不得动用仪器和药品。
2、保持室内肃静、整洁,不准打闹喧哗,不准做与实验无关的事。实验室内禁止带入零食或饮料。
二、实验前
1、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内容,明确目的要求,熟悉方法步骤,掌握基本原理。
2、认真听取教师讲解实验目的、步骤、仪器性能、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实验前首先清点实验仪器和材料,如有缺少、损坏应立即报告教师。
三、进行实验
1、实验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如有异常情况,立即报告教师及时处理。
2、自己动手,亲自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重视第一手资料,实事求是填写实验报告,不抄袭别人的实验结果,不凑答案。
3、仪器、药品和试剂不得滥用和损坏,故意损坏仪器、设备者应照价赔偿。
四、实验后
1、实验完毕,必须整理仪器,按原样摆放整齐,如有损坏丢失,应报告教师。做好清洁工作,并经教师检查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2、室内物品一律不得私自带出室外。
第3章 专用教室管理 3.1 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规则
一、小学科学实验室的性质和任务
1、小学科学实验室是独立设臵的科学教室的组成部分。配备小学科学实验室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需要。在进行科普教育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提升科学素养。
2、小学科学实验室主要供课外使用,应有计划地对全体学生开放。
二、小学科学实验室的建设
1、按照配备目录,根据学校具体情况以及经费情况,选择配备器材。
2、供小学科学实验室使用的器材应有趣味性,一般应选用外形较大和耐用的器材。使用电网电源、高压(含高压静电)、高温、易碎等器材,不适合学生使用,只适合教师演示使用。
3、趣味性强、安全、与课内知识可以结合的器材,可以配备到学生实验。
4、小学科学实验室室内应营造科学氛围,使学生乐意入内活动。
5、电源插座的安装应符合有关国家建设规范。电源插座必须连接保护接地线,教室内应安装剩余电流保护器和过电流保护器。开关箱须加锁。
三、小学科学实验室的使用
1、学生使用科学实验室内仪器的主要形式是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器材进行观察和操作。不适合学生单独使用的品种,应由教师演示,并做好管理工作。
2、相关仪器设备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使用。一般由科学课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职责是:
(1)指导学生有序开展科学探究活动;(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3)进行部分器材的演示;
(4)传授有关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四、小学科学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
1、学校应选派胜任的教师担任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员。
2、应建立仪器账册,有关要求参照《中小学实验室管理规则》。仪器应定位存放,使用完毕应及时整理维护。在有能力时可以开展部分维修工作。不能维修的,应由供应商解决。
3、指导教师应做好室内的防火、防盗等安全工作。
4、保持室内卫生整洁。
5、室内电源由教师统一管理,用毕应及时关闭室内总电源。
3.2 音乐教室管理规则
一、音乐教室的性质和任务
1、音乐教室是学校组织音乐课教学的场所。
2、音乐教室的作用首先是完成音乐教学任务。在有条件时,可用于开展课外活动。
二、音乐教室的建设
1、根据配备目录和学校的实际需要以及经费状况,制订配备计划。
2、管理人员应参与采购器材的验收。
3、音乐教室中使用电网电源的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要求。室内应按照国家有关建设规范安装电源插座。
4、音乐教室应有消防、防盗等安全设施。
三、音乐教室的使用
1、根据教学计划,安排音乐教室的使用。提高音乐器材利用率。
2、按规定使用器材。
3、如有损坏应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查明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四、音乐教室的管理和维护
1、学校必须选派专人负责管理音乐教室。
2、管理人员负责制订音乐器材添臵计划。建立和健全音乐器材登记账目。每学期由管理人员负责进行一次全面清点统计,做到账物相符。管理人员调动须办妥交接手续。
3、使用完毕做好器材的维护保养。
4、保持室内整齐、清洁。
5、加强管理,切实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3.3 体育器材管理规则
一、体育器材的装备
1、体育器材的装备应根据配备目录、学校的具体情况和经费状况进行。
2、选购体育器材应首先考虑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应选择适合于本校学生年龄段使用的器材。
3、室外大型体育器材应安装牢固,确保安全。
二、体育器材的使用
1、根据教学计划,在教师指导下使用体育器材。
2、按要求正确使用体育器材,严禁违章使用。
3、使用有危险性的器材应做好安全监管。
4、使用完毕应清点、归还。
三、体育器材的管理和维护
1、体育器材必须专人负责管理。应建立体育器材登记账目,详细登记每件器材,做到账物相符。管理人员负责提出体育器材添臵计划。
2、领、还器材时必须由教师或指定人员进行,并经管理人员认可后方可离开。非指定人员不得进入器材室。
3、管理不善或人为损坏器材设备应照价赔偿。
4、新增添器材设备及时验收并登记入账。
5、器材存放做到规范化,以方便使用和管理。
6、及时补充更新器材。管理人员(体育教师)要为学校添臵新器材做好参谋工作。
7、管理人员(体育教师)应经常整理器材,保持器材室整洁、干净。
8、定期做好器材的保养和维护工作,特别对危险性较大的室内外器材更应重视,建立定期检查制度。重点检查器材是否被腐蚀、霉变、松脱、断裂、有倾倒趋势、安全距离变化等情况。
9、对室外运动器材应定期检查维护,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应检查各项器材是否消除了例如存在锐角、快口、飞边、毛刺、不稳固、易倾倒、易断裂、易挤伤、易跌落、易剪切、有零部件弹出或飞出、紧固件松动、活动部件运动受阻、高度或尺寸不适合、易造成伤害的凸出物等隐患。新添器材凡是有电焊的,必须有焊接强度试验报告。无法维修的器材,应及时报废。
10、每学期末做好器材的清理、核对和报损工作。
3.4 美术器材管理规则
一、美术器材的装备
1、根据配备目录、学校具体情况和经费情况,配备美术器材。
2、配备美术器材应首先注意产品质量,器材应能满足教学需求。
二、美术器材的使用
1、根据教学计划,使用美术工具由美术教师领用,用毕及时归还。
2、按规定使用美术器材。
三、美术器材的管理和维护
1、美术器材必须设专人负责管理,无关人员未经管理人员允许不得进入美术室。
2、认真做好各类美术器材及资料收集登记工作,建立健全登记账册。
3、由管理人员负责编制美术器材添臵配备计划。
4、美术用品须全部入橱,大件器材必须做好防尘、防潮工作。要分类存放、合理排序、定期维护保养。
5、除了美术教师备课以外,美术器材工具不得外借。
6、加强管理,切实做好防盗、防火安全工作。
7、工作时间尽量保证美术室的通风透气,并经常检查室内器材损坏情况。
8、消耗性材料应及时补充。
3.5 卫生(保健)室管理规则
一、卫生(保健)室的设臵
1.卫生室是指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卫生机构,承担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并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
2.保健室是指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卫生机构,在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
3.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立卫生室,非寄宿制学校可视学校规模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
二、卫生(保健)室人员配备要求
1.寄宿制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持有卫生专业执业资格证书。
2.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保健教师由现任具有教师资格的教师担任。3.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保健教师应接受学校卫生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三、卫生(保健室)设施与设备
1.卫生室。
(1)卫生室建筑面积应大于40平方米,并有适应学校卫生工作需要的功能分区。
(2)卫生室应具备以下基本设备:视力表灯箱、杠杆式体重秤、身高坐高计、课桌椅测量尺、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急救箱、压舌板、诊察床、诊察桌、诊察凳、注射器、敷料缸、方盘、镊子、止血带、药品柜、污物桶、紫外线灯、高压灭菌锅等。
2.保健室。
(1)保健室建筑面积应大于15平方米,并有适应学校卫生工作需要的功能分区。
(2)保健室应具备以下基本设备:视力表灯箱、杠杆式体重秤、身高坐高计、课桌椅测量尺、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急救箱、压舌板、观察床、诊察桌、诊察凳、止血带、污物桶等。
四、卫生(保健)室的的使用
1、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保健教师进入卫生室须服装整洁,并穿戴好专业卫生衣帽。
2、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保健教师在操作前,须先洗净双手;操作时,应按照规定使用器材和药品,注意卫生与安全。
3、按规定对卫生器具进行消毒,保持卫生器具使用时洁净、无菌。
4、爱护卫生(保健)室内的一切卫生器材用具。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保健教师不得动用药品或卫生器具。
5、师生进入卫生(保健)室,应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
6、保持卫生(保健)室清洁、卫生。不准携带食物、饮料进入卫生(保健)室,不准乱丢纸屑、杂物,禁止在卫生室吸烟、吐痰。
7、对于无能力处臵的病例,应及时转送医院救治。
8、如果发现传染病应在第一时间报告,不得瞒报。
五、卫生(保健)室的的管理和维护
1、建立卫生器材登记账册,做到账物相符,并根据器材和药品消耗情况及时添臵补充。
2、使用的药品应在有效期内。过期药品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合理处臵,不得继续使用。
3、做好卫生(保健)室内清洁卫生工作和器材的消毒工作。
4、爱护卫生(保健)室内一切公共设施。
3.6 多媒体教室管理规则
一、多媒体教室的性质和任务
多媒体教室是由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有机构成、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教室。公用多媒体教室是学校综合性的现代技术教学场所,为全校教育教学服务。
二、多媒体教室的建设
1、多媒体教室要有防火、防雷、防盗的保护设施。计算机应配备电源滤波器。教室应按照JY/T 0385-2006《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规范相关要求进行设计。
2、建设多媒体教室应根据教学需要和经济条件,充分考虑使用效益。
3、多媒体教室选用的设备应充分考虑技术性能、指标、使用寿命和维修成本,满足供全体学生观看的要求。
4、应选择采用主流技术的设备,具有适度的前瞻性。
三、多媒体教室的使用
1、使用共用的多媒体教室须提前预约,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未经同意,不得擅自使用共用多媒体教室。
2、任课教师必须经过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培训,在掌握各种设备正确操作的前提下才能使用多媒体教室开展教学活动;必须对进入教室的学生预先做好纪律卫生等教育工作。
3、使用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范操作。投影机关机后,必须待风扇停转、彻底冷却后,才能切断总电源。不用时应关闭投影机电源。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应立即报告管理员处理,并详细说明出现故障的经过。未及时报告,由此产生的后果由当事人负责。
4、保持多媒体教室整洁有序,不随地乱丢杂物、不随地吐痰、严禁吸烟。
5、离开多媒体教室时,应保持讲桌整洁、黑板干净并关闭电源、关好门窗,任课教师须认真填写《多媒体教室使用日志》,及时做好与管理员的交接工作。
四、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和维护
1、学校必须对多媒体教室中的设备进行编号、登记入账,统一财产管理。
2、多媒体教室中的设备是教学专用设备,其他人员和学生未经许可,不得使用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
3、多媒体教室须编有设备简明操作手册。
4、学校须指定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全面负责多媒体教室设备的管理、维护和保养工作。
5、管理员应定期维护多媒体设备,定期升级计算机操作系统、杀毒软件,每年委托专业人员对投影机至少除尘一次。
6、管理员应及时处理多媒体设备使用中的故障,不能排除故障时应及时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确保满足教学的正常使用。
7、管理员应负责培训和指导任课教师正确使用多媒体设备。
3.7 计算机教室管理规则
一、计算机教室的性质和任务
计算机教室是学校开展信息技术课和其他有关学科使用计算机教学的场所。应综合利用,充分发挥效益,为教育教学服务。
二、计算机教室的建设
1、根据配备目录、教学需要、学校现有计算机情况以及经费情况编制配备计划。
2、计算机教室要有防火、防雷、防盗的保护设施。教师用计算机应配备不间断电源,学生用计算机应配备电源滤波器。教室应按照GB 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和JY/T0385-2006《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规范的相关要求设计。
3、已经建立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学校,计算机教室的计算机应与校园网络连接。学校要创造条件对Internet接入进行绿色过滤。
4、计算机教室应考虑多学科综合使用,硬件设备的功能应能够满足各学科相应的使用要求。
5、学生用计算机宜采用中端显卡、液晶显示器。当使用CRT显示器时,在800×600分辨下的刷新频率应不低于85Hz,辐射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合理布局,尽可能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6、计算机和外设应选择采用主流技术的产品,充分考虑性能价格比。
7、计算机教室应采用无尘书写板。
三、计算机教室的使用
1、计算机教室的使用必须有序规范,每学期初按教学计划制订上机安排日程表,充分提高机房的利用率,临时上机和调整计划需要提前申请。
2、使用计算机要做好定位和登记。学生上、下课要有序出入,禁止喧哗、打闹,保持室内肃静。所有软件未经教师许可和杀毒处理不得擅自使用,严格控制外来磁盘、光盘和移动存储器使用。
3、任课教师必须对进入教室的学生进行正确操作、健康上网、纪律和卫生等方面的教育工作。自觉抵制网上“黄毒”等有害信息的毒害,严禁在教学期间上网玩游戏。
4、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故障应及时报告教师,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排除故障,严禁学生擅自处理。不得擅自移动设备或改变设备的接线。上机结束后,应按照教师的要求,整理计算机外设,正常关机。
5、要注意室内卫生,不准带零食和饮料进入室内,不乱扔废纸、杂物,凡有人为损坏情况发生,须查明责任,照价赔偿。
6、离开计算机教室时,应保持桌面整洁、黑板干净并关闭电源、关好门窗,认真填写《计算机使用日志》,任课教师及时做好与管理员的交接工作。
四、计算机教室的管理和维护
1、学校必须对计算机教室中的设备进行编号、登记入账,统一财产管理。每台计算机外设应有编号,并登记主机和外设的配套使用情况和更换情况。
2、学校须指定计算机教室管理人员,专人负责计算机教室的管理、维护和保养工作。
3、管理员要做好系统、网络的维护和设备保养工作,进行系统升级、病毒查杀;重要文件和软件做好备份工作,使所有计算机随时处于可用状态。
4、计算机的维护和升级由管理员提出,分管领导批准。对各型号计算机做好综合利用工作。
5、计算机教室管理人员岗位调整时须及时做好设备清点和有关账目等交接手续。
第4章 信息系统管理 4.1 中小学校园广播室管理规则
一、学校广播室的性质和任务
1、广播室是学校开展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校园文化建设载体、舆论宣传阵地和应急指挥场所,须有一名校领导分管,并有专人或兼.职负责,严格管理。
2、广播内容要配合学校工作,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和知识性,要积极、健康、向上,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素质提高。
二、广播室的建设
1、广播室在保障基本的播音设备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添臵其他设备。
2、广播室的建设应有适度的前瞻性,宜购买采用主流技术的设备,并充分考虑设备的性价比。可以采用网络广播。广播应覆盖校园全部场所。
3、广播室应具备在应急状态下的指挥功能,无条件的学校则须备有自带电源的便携式扩音器,并确保设备随时处于可用状态。
4、学校必须对广播室的设备进行编号、登记入账,规范财产管理。
三、广播室的维护和管理
1、要保持广播室室内整洁。落实防火、防雷击、防潮、防触(漏)电和防盗措施,责任到人,确保安全。
2、爱护广播设备。严格按规程操作,不能随便插拔各种电器连线及附属设备,认真做好设备的防尘、防潮和日常保养工作。
3、对因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者,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的处理;造成广播设备损坏的应照价赔偿。
4、广播、扩音设备未经管理员同意,不得私自挪用。
四、广播室管理人员的配备和职责
1、校园广播室应设专职或兼.职管理员,管理员负责制订设备采购计划,承担设备维护及节目的采编、播放工作。
2、广播室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广播室管理制度,热心为全校师生服务,虚心听取师生意见,不断改进校园广播节目及播放质量。
3、管理员具体负责下列工作:
(1)校园广播节目及转播广播节目的采编、审稿、制作和播出。(2)广播室设备及校园广播系统的使用和维护工作。如有设备损坏,应及时维修或上报有关部门进行维修,以确保设备经常处于可用状态。
(3)音像资料的添臵、编目和广播室设备的建账工作,并为师生提供录音资料的复制服务。
(4)提前审查和熟悉播放的节目,广播内容播放前应经学校分管领导批准。播放期间不得擅自离开岗位或委托他人代管。对播放节目内容和质量做好实时监.听。播音时应填写好广播日志,如遇到特殊问题应作好记录并及时向上级汇报。不得将与播放无关的其他音像资料带入广播室。
4.2.1中小学校园网络管理规则
一、中小学校园网的性质和任务
1、校园计算机网络(以下简称“校园网”)是由中小学校园辖区范围内有关计算机设备互连而成的信息网络。
2、校园网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的重要工具和基础设施。校园网应面向全体师生,积极服务于教育教学。
二、中小学校园网的管理机构和职责
1、中小学校应建立以校级领导负责,专业人员参加的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校园网的发展规划、建设方案,指导和促进校园网的应用与发展。
2、校园网管理部门主要职责:
(1)参与校园网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制订。(2)负责校园网的技术管理、技术服务,保证校园网的正常运行。
(3)协助开展辅助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应用推广工作。
(4)负责校园网网络运行、安全管理工作。
三、中小学校园网的运行管理
1、校园网的所有用户(包括网管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2、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火、防雷、防静电、防电网故障、防盗.窃和防网络侵犯的各项措施。
3、校园网管理部门负责校园网系统管理与维护,包括机房、交换机、服务器、电源等设备、设施、系统软件等。
4、校园网管理部门负责整个校园网内子网主机IP地址划分、分配和域名分配。对本校内计算机IP地址的分配进行管理、登记。
5、未经校园网管理部门允许,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私自接入校园网和因特网。任何用户不得借用校园网从事商业或赢利性活动。
6、建立网络中心值班制度,全程监测服务器和网络的正常运行。建立维护过程登记制度和值班交接制度。
四、中小学校园网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1、接入校园网的所有用户(包括网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2、要采取保障网络系统安全和涉密数据安全的各项有效措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3、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并及时更新,备份数据应存放在安全场所。
4、校园网管理部门应负责对全校教职工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并定期组织对全校计算机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5、经批准建立的信息服务系统应设立相应的管理员和管理制度。制度包括:
(1)硬件设备保养维护和更新升级制度。(2)软件系统安全维护制度。(3)信息发布审核登记制度。
(4)信息监控、保存、清除和备份制度。(5)不良信息处臵制度。(6)其他安全保护措施。
4.2.2 网络管理人员岗位规则
一、素质和纪律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纪守法,服从学校工作安排,热爱本职工作,树立为师生服务的理念。
2、具备网络建设、维护和管理能力。
3、不得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的活动;不得查阅、复制和传播淫秽、色情及其他有碍社会治安的信息;不得窃取他人隐私或对他人进行诽谤和人身攻击。未经许可,任何入网部门或个人不得开通BBS、BLOG等信息服务系统。
4、不得进行任何干扰网络用户、破坏网络服务和网络设备的活动;不得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或散布计算机病毒;不得非法扫描和侵入服务器及他人计算机;不得通过网络进入未经授权使用的计算机系统;不得以不真实身份使用网络资源,不得窃取他人账号、口令使用网络资源, 不得盗用未经合法申请的IP地址入网。
二、工作职责
1、负责校园网的网络管理、系统管理、安全管理、资料备份等工作。
(1)负责各类主机、物理链路、网络设备及机房其他附属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2)负责各类应用系统、数据库的维护、管理和数据备份工作;(3)负责安全分析和预警、安全策略配臵、病毒防范等工作;(4)负责协助相关部门做好信息采编、审核及发布等工作,并及时做好资料备份和记录工作;
(5)对经编辑的信息进行审核,并报学校领导审批,对有疑问的信息须向信息来源单位进行核实;对网络上出现的不良信息及时清除,涉及后果严重的须上报相关部门并及时记录备案。
2、入网前计算机必须安装防病毒软件,外部存储设备接入前需经查杀病毒处理方可使用。
3、随时监察网络运行的情况,发现情况及时作出反应,保证网络正常运行;若发现网络设备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避免使故障扩大,同时报请网络中心处理。
4、定期对主机系统、网络设备及应用服务进行巡检。及时修复损坏的硬件设备。要做好各类日志文件、程序、数据库的备份工作,所有日志须保存3个月以上。
第5章 图书管理
5.1 中小学图书馆(室)管理规则
一、图书馆(室)的性质和基本任务
1.中小学图书馆(室)是学校的书刊资料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机构。
2.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基本任务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采集各类文献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二、图书馆(室)的建设 1.图书馆(室)建设标准应不低于《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2.图书馆应配备书架、阅览桌椅、出纳台、报刊架、书柜、目录柜、文件柜、陈列柜、办公桌椅、装订设备、安全设备等必要的设施、设备,并有计划地配臵复印、声像、文献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扫描仪、刻录机、打印机等设备。
3.图书馆(室)应设藏书室(包括学生借书处)、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有条件的学校可按学科分类设臵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电子资料室、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等。
4.图书馆(室)应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的需要广泛采集国内外相关图书资料。图书资料应按《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规定的藏书分类比例表配备,做到结构合理。藏书量不得低于《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规定的标准,并根据学校规模配备合适的复本量。图书资料的配备应以学生需求为主,兼顾教师。
5.图书馆(室)要设专职管理人员,图书馆(室)工作人员编制在本校教职工编制总数内合理确定。图书馆(室)专业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图书馆(室)工作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图书馆(室)工作人员在调资晋级或评奖时,应与教学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等同看待,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
三、图书馆(室)的管理与使用 1.学校可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图书复本量标准及增新剔旧(剔除)原则。图书馆每年要剔旧更新图书,每年新增图书比例应不少于藏书标准的1%。
2.图书馆(室)应建立书刊总括登录和个别登录两种账目。应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和《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进行图书和期刊的分类。图书和期刊的著录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普通图书著录规则》和《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的规定。计算机编目按《中文图书机读目录格式》进行。
3.图书馆(室)应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图书馆要重视和加强图书馆与校园网(城域网)的结合,实现网上电子图书资源共享。
4.图书馆(室)应以全开架借阅和半开架借阅为主。要开展好外借、阅览、宣传推荐等服务工作,并发挥班级图书角、图书箱的作用。
5.图书馆(室)应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配合学科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6.各地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鼓励图书馆对社会开放。经济欠发达地区,要重视和加强乡镇中心图书馆的建设,辐射周边学校,做到资源共享。
四、图书馆(室)的环境和安全
1.图书馆(室)应有良好的通风、换气、采光、照明、防火、防潮、防盗、防虫等条件。
2.图书馆(室)内严禁用火。3.图书馆(室)应保持室内安静、整洁。
5.2 图书借阅规则
1.图书借阅应实行与日常教学作息时间错时开放,便于师生在课余时间借阅。
2.凡本校教职员工、学生凭本人借书证在图书馆(室)借阅区借阅图书,借书证件必须妥善保管,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代借。
3.在开架借阅时,读者进入借阅区应先领取“代书板”。选书时应按规定正确使用“代书板”。翻阅图书时,每次限取一册,图书阅毕后应放回原处。
4.学校根据本校图书资源实际情况,确定教师和学生可借的图书类别、册数及借期。到期需要继续阅读的图书,应办理续借手续。续借的具体办法由学校规定。
5.阅览区内所藏工具书、大型画册只限阅览区内阅览,不得外借。工具书、特藏本、孤本及当年的杂志一般只供在馆内查阅,不外借。
6.爱护图书。遗失、损坏图书者,按图书馆(室)《文献资料遗失、损坏赔偿制度》处理。
7.办理外借手续时应当面检查图书有无破损、缺页和圈画等问题,如果发现有问题应当场确认,否则将视为由借书人损坏。
8.归还图书时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当场检查归还图书是否有破损、缺页和圈画等损坏情况。如有损坏,应当场提出。
9.归还的图书应及时整理上架。10.借还图书要讲文明,讲礼貌,并保持室内整洁。进入借书区域,不得吸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不大声喧哗,保持室内安静、整洁、有序。
11.学生毕业、教职工调离学校前,必须将借阅的书刊资料全部还清,由学校收回或注销借书卡、证后,方可办理离校手续。
5.3 报刊阅览规则
一、阅览室的建设
1.阅览室应配备报刊架、阅览桌椅、办公桌椅等基本设备。2.学校应订阅与时事政治、教育教学、教研及科普等有关的报刊杂志。
3.报刊杂志应分类上架,过期杂志应装订成册,以便备查。4.有条件时应提供复印等服务。
二、阅览规则
1.读者凭本人借书证在报刊阅览室阅览。
2.报、刊实行开架阅览,每次限取一册,阅毕须放回原处。3.报、刊只限在阅览室内阅览,不得私自携带出室外。4.阅览室内严禁吸烟、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和大声喧哗。保持室内安静、整洁、有序。
5.4 藏书剔旧管理规则
一、剔旧工作的实施
1.剔旧工作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2.剔旧工作必须由专人负责,由图书馆(室)工作人员根据剔除范围初选,征求相关专业学科老师的意见,报学校分管领导或馆长批准后执行。
3.有收藏价值的文献资料,下架后要妥善保存,做好馆藏积累工作。
4.剔旧工作可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应做好总结工作。
二、剔旧的具体范围
1.内容陈旧已无参考价值的书刊。2.长期以来流通率很低的书刊。
3.复本量大且实用性差,造成积压的书刊。4.内容重复的图书资料。
5.凡有关部门明文规定,内容不健康应停止流通的书刊。6.经过长期借阅周转,残破不全,无法修复(补)的书刊。
三、剔旧图书的处理
1.凡被剔旧的书刊,都应在财产登记薄和目录上予以注销,并及时造好清册,一式二份,分别由图书馆留底和总务处备案。
2.对被剔除的书刊可视实际情况,并根据相关规定,采取调拨、交换、折价出售或报废等相应方式进行处理。
5.5 图书馆(室)文献资料遗失、损坏赔偿规则
一、赔偿原则
1、凡向图书馆(室)借阅的图书、期刊等资料,须妥善保管,不得卷折、圈画、涂写、污损、剪裁、撕页或遗失。如发生以上情况,应赔偿。
2、读者借阅书刊资料时,应仔细检查所借书刊资料是否受损,如有污损应当场由管理人员确认,否则视由本人造成损坏。
3、凡污损图书者,应进行赔偿,并要填写一式二份的“损坏书刊登记表”存档备案。
4、读者在遗失书刊或污损书刊未照章赔偿前,应对其暂停借阅服务。
二、赔偿办法
1、遗失图书,原则上是以相同版之原书偿还,如不能偿还原书者,由图书馆(室)出具赔偿通知到财务室支付现金,持收据到图书馆(室)注销。
(1)一般图书、工具书和使用价值高,不易购得而本馆又无复本的书籍,赔偿价格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
(2)成套多卷本图书,书店不单册出售的,如遗失或损坏其中一册或一册以上,应由读者购买后赔偿图书馆遗失的书,或者以整套图书赔偿。如果该书已购买不到,学校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确定赔偿金额。
(3)精装书刊以平装书刊赔偿、原版书刊以影印书刊赔偿时,须赔偿精装与平装和原装与影印之间的差价和加工费用,复印书刊须加一定数额的复印成本。
2、污损图书、期刊等按下列情况分别处理:
(1)损坏严重,影响图书内容完整及使用保存的,应购买原书偿还,无法偿还原书,按本规则遗失图书处理。
(2)图书封面污损,注字、划线者按书价的50%赔偿。
(3)污损书刊内容,但不影响阅读和保存的,按书刊原价赔偿。(4)书刊资料上的条码弃失、污损,适当赔偿,赔偿额度由学校合理确定。
3、损坏图书以原版书偿还者,被损图书经图书馆注销后,归偿还者所有。损坏图书后损坏者赔偿了现金,被损图书归图书馆处理。
三、赔偿后又找回原书
读者履行赔偿手续后,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找回原书且无损污,可持原书刊和赔偿收据到图书馆(室)申请退回赔偿费。
5.6 图书馆(室)管理人员岗位规则
一、基本要求
图书馆(室)负责人须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中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小学图书馆(室)工作人员应具备中专(含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并具有基本的图书馆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图书馆(室)要设专职管理人员。图书馆(室)工作人员编制在本校教职工编制总数内合理确定。
二、工作职责 1.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按本校实际制订好图书馆(室)发展规划;严格掌握采购原则和标准,有计划、系统地采购、征集、补配各类书刊资料,建设好本校藏书体系。
2.负责图书查重、验收、盖章、编号、登录等工作;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图书分类细则和《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的相关规则,对所有图书资料准确分类、编目,组织并管理好分类目录和书名目录;及时做好图书的上架、借阅工作;认真仔细做好查重工作,避免同种书不同号的错误。
3.注意调查研究,了解读者需求。积极创造条件,做好新书推荐和阅读指导课工作,坚持“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宗旨,熟悉馆藏结构,认真解答读者咨询。
4.认真做好本馆(室)书刊的修补、装订等工作,便于读者使用。
5.充分发挥图书馆(室)作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
6.爱护图书资料,认真做好防盗、防火、防潮、防尘、防蛀等工作,保持图书馆(室)安静、整洁、有序。
5.7 电子(网络)阅览室管理规则
一、电子阅览室的性质和任务
1.电子阅览室是为教育、教学、科研及学习服务的阅览场所,用于阅读以网络、光盘、硬盘等为信息载体的资料。
2.电子阅览室的任务是:(1)为师生提供上网和阅览光盘等存储介质上的信息的条件。(2)为师生提供教育教学、科研及学习所需的相关数据资料。
二、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和条件
1、电子阅览室应根据现代教育装备标准和学校实际需要、现有器材、软件资料以及经费情况,编制配备计划。
2、应选择采用主流技术的设备,软件资料应选用适合于长期保存的载体和通用的数据格式。
3、学校应创造条件,使电子网络阅览室为读者提供以下服务:电子文献的查阅;信息检索;互联网信息查询;多媒体资料的浏览和查询;收发电子邮件;帮助读者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知识;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检索、网络服务等方面的各种形式培训等。
三、阅览
1、凡本校教职工、学生凭本人借书证均可在电子阅览室内阅览,不允许借用他人证件上机。
2.进入电子网络阅览室,应自觉服从管理人员的安排,保持室内安静整洁,不准携带食物、饮料,严禁吸烟。
3.集体收看教学片,须提前预约,由管理人员协调安排落实,带队教师负责做好学生的阅览指导、巡视和秩序维持等工作。
4.读者须在管理人员的指导下,正确使用设备,不得违章操作,因操作不当或其他失误造成设备损坏,带来经济损失的,应由其承担相应责任。
5.阅览音像资料时必须佩带耳机,以免影响他人。6.非本室资料禁止在本室设备上使用。
7.操作计算机必须按要求规范进行。为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严禁随意更改配臵或删除重要文件等操作。未经管理人员允许,不得私用运行自带程序。
8.不做与学习或工作无关的事,禁止玩游戏、聊天,禁止带游戏软件进入电子网络阅览室。严禁访问不健康的网站、发布不良信息。对不遵守电子(网络)阅览室有关管理制度者,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相应处罚。
9.离开时,正确关机,整理好键盘、鼠标、耳机和桌椅,并认真填写《电子阅览室使用情况登记本》,爱护室内所有设备,故意损坏的照价赔偿。
四、管理和维护
1.学校应选派能胜任的人员担任管理员。
2.电子阅览室应建立账册,做好财产管理,做到账物相符。3.管理员负责编制电子阅览室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料的购臵计划。
4.管理员应做好电子阅览室设备和软件资料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保持设备处于完好可用状态。软件资料应有备份。有关管理和维护参照计算机教室管理和维护的相关规定。
5.保持室内清洁卫生。6.电子阅览室开放结束时,管理人员须认真检查机房电源、门窗关闭等情况,确认其安全无误,并填写好《电子阅览室管理登记册》后方可离开。严格落实防盗、防火、防潮、防静电等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