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测技术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2 19:47: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微生物检测技术复习资料》。

第一篇:微生物检测技术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病原微生物:感染人、动植物,导致疾病发生的有害微生物。

2无菌操作:用于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组织或其它无菌范围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3灭菌: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方法

4菌落总数: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的总数。

5大肠菌群:寄居于人及温血动物肠道内的肠居菌,随大便排出体外。食品中大肠菌群数越多,说明食品受粪便污染的程度越大。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某些藻类。

7微生物检测:基于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利用微生物实验技术,根据各类产品卫生标准的要求,研究产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性质、活动规律等,用以判断环境、产品等卫生质量的一门应用技术。菌落: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经18∽24小时培养,长出肉眼可见的来源于一个细胞的细菌集团。荚膜:在某些细菌细胞外壁外存在着一层松散透明、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叫荚膜。10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FF。

填空简答

1饮用水的微生物检测

大肠菌群是指示水质受粪便污染的指示菌,细菌总数指示水体受污染物污染的情况。我国GB5749-8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生活饮用水细菌总数每毫升不得超过100个,大肠菌群每升不得超过3个。培养基的分类(按物理性质):液体、固体、半固体、脱水培养基

3病毒的组成:核酸和蛋白质革兰氏染色:阴红阳紫 5 细菌特殊结构的功能: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鞭毛菌在液体环境下可自由移动,速度迅速,抗原性 1化学趋向性运动,有助于细菌向营养物质处前进,而逃离有害物质.2.与细菌致病性相关

3.可用以细菌的鉴定和分类

菌毛:菌毛是在某些细菌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须用电镜观察。特点是:细、短、直、硬、多,菌毛与细菌运动无关,根据形态、结构和功能,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前者与细菌吸附和侵染宿主有关,后者为中空管子,与传递遗传物质有关。

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耐热性、抗逆性强(抗热、抗辐射、抗化学物质和抗静水压等能力)

荚膜:①抗吞噬作用②黏附作用③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④抗干燥作用⑤当缺乏营养时,荚膜可被利用作碳源和能源,有的荚膜还可作氮源。肺炎双球菌:光滑型(简称S型)产生荚膜,有毒;粗糙型(简称R型)不产生荚膜,无毒。7 芽孢:抗逆性强

8疯牛病

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又称疯牛病,是一种侵犯牛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的致命性疾病,由一种非常规的病毒——朊病毒(Prion)引起的一种亚

急性海绵状脑病,这类病还包括绵羊的搔痒病、人的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Syndrome , CJD)(又称早老痴呆症)、库鲁病以及最近发现的致死性家庭性失眠症等等。

朊病毒是一类非正常的病毒,它不含有通常病毒所含有的核酸,而是一种不含核酸仅有蛋白质的蛋白感染因子。

朊病毒属于亚病毒,亚病毒包括:类、拟、朊病毒三类。人类三大流行病原:线虫(原生、无脊椎动物动物)分类:包括自由生活线虫(海洋、淡水和土壤中)和危害植物的病原线虫人类病原真菌的分类:

1)浅部真菌:侵犯皮肤、毛发、指甲,为慢性,顽固性,但影响身体较小;

2)深部真菌:可侵犯全身内脏,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3)此外,有些真菌寄生于粮食、饲料、食品中,能产生毒素引起中毒性真菌病。12原核微生物常见类群

1)真细菌: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2)古生菌 13真菌类群

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细菌的基本形态

细菌的种类虽然很多,但其基本形态只有三种:球菌(葡萄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杆菌、螺旋菌(弧菌和螺菌)。15 病毒的分类

1)按感染的对象分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昆虫病毒及真菌病毒,另外尚有亚病毒——类病毒(Viroids)拟病毒(Virusoid)和朊病毒(Prion)。

2)按遗传物质分类分

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

(噬菌体寄生于细菌中病毒的总称。)高压蒸汽灭菌指标: 0.10MPa,121℃,20min左右纯种分离的技术方法

1)固体培养基纯种分离技术:① 稀释倒平板法;② 涂布平板法 ③平板划线分离法;④稀释摇管法——厌氧微生物的分离

2)液体培养基纯种分离技术——稀释法(不可靠)

3)单细胞(孢子)分离——显微分离

4)选择培养: ① 选择平板培养② 富集培养

问答题

1、微生物有益方面

1)微生物与粮食增产

固氮、解磷、解钾、生长激素、分解大分子碳源等促生产功能,抗病虫害。

2)微生物与能源供应

产乙醇、产甲烷、分解长链烃或脂肪酸为短链燃料,微生物电池、微生物采油。

3)微生物与资源开发

发酵产乙醇、丙酮、水杨酸等化工产品。

4)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微生物修复:重金属、降解塑胶废品、净化污水、监测环境污染等。

5)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生物制品:菌苗、疫苗、类毒素等;

代谢产物:胰岛素、白细胞介素、干扰素、链激酶及青霉素等抗生素。

2、微生物有害方面

1)人类疾病

1347年,鼠疫造成欧洲约2500万人死亡。

2)动植物疾病,降低食物产量及品质

1843-1847年,欧洲马铃薯晚疫病,饿死100万人,164万逃往北美。

3)污染水源、加工食品、医药

完达山刺五加致死事件、太湖蓝藻污染等。

4)破坏人类生活用品

家具、化妆品等损害、污染

3样品采集的原则

1)根据检验目的、样品特点、批量、检验方法、微生物的危害程度等确定采样方案。

2)采样、保存、运输、接收过程应遵循无菌操作程序,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持样品的原有状态,防止样品中原有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变化(避免采样引入新的污染或者对微生物的杀灭因子)。

3)采样要讲究方法、有代表性,不同的样品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某些特殊样品。

4)注意采样时间和种类:一般原则是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和临床表现,确定采样时间和标本种类。

5)注意生物安全:采样中避免造成人员感染、标本和环境的污染。采用防护装备,注意安全操作和安全包装样品。

6)样品的包装、密封标志要明确,以备查询。(用于卫生质量评价的样品,应标明样品名称、编号、采样时间、采样量、采样者、检测项目等。)

利用某一特定微生物特有的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若有条带,则说明待测样品中含有目的菌,且目的菌的含量与条带的亮度呈正相关;若无条带,则说明待测样品中无目的菌。微生物检验的任务

1)研究各类产品的样品采集、运送、保存以及预处理方法,提高检出率。

2)根据各类产品的卫生标准要求,选择适合不同产品、针对不同检测目标的最佳检测方法,探讨影响产品卫生质量的有关微生物的检测、鉴定程序以及相关质量控制措施;利用微生物检验技术,正确进行各类样品的检验。

3)正确进行影响产品卫生质量的有关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自动化仪器的使用,并认真进行检验结果的分析和试验方法的评价。

4)及时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并及时准确地进行结果报告。

5)对影响产品卫生质量及人类健康的相关环境的微生物进行调查、分析与质量控制。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小、比表面大;分布广、种类多;代谢强、繁殖快;易变异、抗性强 7 科赫法则:①分离、纯化单菌落;②分别接种寄主;③从致病寄主分离出相应菌株 8 微生物检测的意义

1)衡量动植物性产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判定被检产品能否食用的科学依据。

2)可以判断产品加工环境卫生状况,对产品被微生物污染的程度作出正确的评价,为各项

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提供传染病和人类、动物和食物中毒的防治措施。

3)“预防为主”:可以有效地防止或者减少食物中毒、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身

体健康。

4)对提高产品质量、避免经济损失、保证出口等方面具有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重要意义。*微生物检测与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目的:发现、检出和鉴定有害微生物、昆虫、杂草等,作为出证或检疫处理的依据。外来有害生物爆发的因素:天敌、环境、寄主、潜在危害的认识(人为因素)。

关系:植物检疫的一部分,主要负责检测引起植物病害的微生物,防治病原物的进入或流出,保证农林园艺业安全。

设计题

病原微生物采集、分离、鉴定方案

第二篇:安全检测技术复习资料

安全检测技术复习资料生产安全关键技术包括:灾前抑制、前兆检测、早期监测、灾前扑救。检测包括检验和测量两方面的含义。检验是分辨出被测量值所归属的某一范围带,以此来判别被测参数是否合格或现象是否存在。测量时把被测未知量与同性质的标准进行比较,确体、控制爆炸范围、控制引爆源。检测系统的干扰类型有电磁干扰、机械干扰、光干扰、热干扰、温度干扰、化学干扰、射线辐射干扰。抑制电磁干扰的措施有屏蔽技术(静电屏蔽、电磁屏蔽、低频磁屏蔽、驱动屏蔽)、接地技术、浮置、滤波、平衡电路。

漏方法、超声波流量测定检漏方法、蒸汽测定检漏方法、遥感检漏方法);基于软件的方法和技术(质量体积平衡检漏方法、实时瞬变模型检漏方法、压力点分析检漏方法、神经网络泄漏检测技术)。

火灾探测方法空气离化探测法、热检测法、光电探测方法、光辐射或火焰辐射探测方法、定被测量标准的倍数,并用数字表示这个倍数的过程。传感器是将非电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电量输出的器件或装置,它本质上是非电量系统与电量系统之间的接口。传感器按能力转换分为能量控制型传感器(称为无源传感器),能量转换型传感器(称为有源传感器)。按输入量分为物理传感器和化学传感器。按转换原理分为结构型和物性型传感器。安全检测监控系统是由传感器、信号调整器、输出环节三部分组成。安全监测的目的为职业健康安全现状进行评价、安全技术和设备监督、安全技术措施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等提供可靠而准确的依据,从而达到改善劳动作业条件、改进生产工艺流程,避免和减少系统和设备的故障发生,总的来说就是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预防和消除事故隐患,避免事故发生。安全检测的意义:全面开展安全检测,提高我国安全检测的整体科研水平,对有效减少事故隐患,预防和消除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遏制群死群伤、重大经济损失和保障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设备的状态分为正常状态、异常状态、故障状态。误差的表示方法分为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容许误差。误差按规律分为系统误差、随即误差、粗大误差;按来源分为仪器误差、人员误差、理论和方法误差、环境误差;随机误差符合正态函数分布,具有对称性,单丰性、有界性、抵偿性。数据处理方法分为表格法,图示法,经验公式法。信息革命的两大重要支柱是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信息处理分为时域处理和频域处理。14 动态数学模型包括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15 精确度包括准确度、精密度、精确度。准确度表征系统误差的大小,精密度表征随机误差的大小。仪表中三种常见的防爆措施是控制易爆气电容式传感器工作原理。当被测非电量引起式中A,d 变化时,电容 也会随之变化。如果保持其中两个参数不变而仅仅改变另一个变量,就可以把非电量的变化转化成电容的变化。因此电容变化的大小与被测参数的大小成比例。压电传感器串联时输出电容C1,输出电压U1,电荷量Q1与单片间的关系是:Q1=Q,U1=2U,C1=C/2;并联时Q1=2Q,U1=U,C1=2C。21 半导体热敏电阻按半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典型特征分为负电阻系数热敏电阻(NTC)、正电阻系数热敏电阻(PTC)、临界温度热敏电阻(CTR)。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完全取决于半导体导带内载流子数目的多少。光敏二级管载电路中一般处于反向工作状态。赫尔效应:当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在与电流和磁场都垂直的金属板的两表面间出现电势差。常用经验温标有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列氏温标。热电偶的冷端温度补偿方法温度修正法、水浴法、补偿电桥法、补偿导线法。27 压力仪表按敏感元件和转换原理的特性分为液柱式压力仪表、弹性式压力仪表、负荷式压力仪表、电测式压力仪表。压力仪表量程选择,稳压时不超过量程的3/4,测脉动压力时不超过量程的2/3,测高压时不超过量程的3/5。流量指单位时间流内流过管道某截面流体的体积或质量。感烟探测器有透射式感烟探测器、散射事感烟探测器、离子式感烟探测器。

容器构件破坏引起危险物质泄漏的原因有三个,容器内压力异常上升、容器构件受到异常外部载荷、容器或管道构件材料强度降低(物料腐蚀或摩擦、材料的低温脆性、反复应力或静载荷作用、材料暴露于高温)。32 管道泄漏检测技术,基于硬件的方法和技术(声发射技术管道检漏方法、电缆传感器管道检测方法、光纤管道检漏方法、土壤检测检

可燃气体探测法。

超声波检测方法有脉冲反射法,共振法、穿透法、接触法、液浸法。

磁粉检测的三个步骤是被检测的工件必须得到磁化、必须在磁化的工件上添加合适的磁粉、对任何磁粉的堆积必须加以观察和解释。36 红外线检测的特点非接触性、安全性极强、检测准确、检测效率高。

红外线检测方法有被动式红外线检测、主动性红外检测。

结构防爆仪表的防爆结构有隔爆型、防爆型通风充气型、防爆充油型、防爆安全型、特殊防爆型。

实现安全检测仪表本质安全的基本措施有:合理选择元件的额定功率、降低电源的容量、机械隔离与电气隔离、关键部位采用不出故障元件设计。

隔离式安全栅分为检测端安全栅、执行端安全栅。

超声波检测的优点,适应范围广、不会对工件造成破坏、仅需从一侧接近被检工件,便于复杂形状工件的检测、穿透能力强、灵敏度高、对确定内部缺陷的大小,位置,取向,深埋、性质等参量较之其他无损检测方法有综合优势、检验成本低,速度快,能快速自动检测、检测仪器体积小,质量轻,现场使用方便、对人体及环境无害。

常用红外诊断方法有五种;表面温度判断法、相对温度差判断法、同类比较法、热谱图分析法、档案分析法。

第三篇:微生物工程考试复习资料

筛选抗生素产生菌的方法?关键是?与哪些要求有关?

筛选抗生素产生茵的方法包括抑菌圈法、稀释法、扩散法、生物自显影法等。在这些方法中,试验茵的选择是成功的关键,它直接与检出的灵敏性、抗茵素的活性的抗茵谱有关。除使用高灵敏度的试验茵外,采用专一性很强的筛选技术也可检出新的抗生素。主要是利用与生长素作用机制相关的酶、酶抑制剂、激活剂、抗体等建立起来的高灵敏度、专一的筛选技术。

含微生物材料的标本采集的要求

采集菌种标本遵循的原则是材料的来源要广泛,标本预处理的目的?

提高菌种分离的效率

自然选育的定义、原理?诱变育种的原理、方法理论基础。

定义:不经人工处理,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突变进行菌种选育的过程叫自然选育。原理:多因素低剂量的诱变效应和互变异构效应。多因素低剂量诱变效应,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着低剂量的宇宙射线、各种短波辐射、低剂量的诱变物质和微生物自身代谢产生和诱变物质等作用引起的突变。互变异构效应是指四种碱基第六位的酮基或氨基的瞬间变构,会引起碱基的错配。自然突变可能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种是菌种退化面导致目标产物产量或质量下降;另一种是对生产有益的突变。为了保证生产水平的稳定和提高。应经常地进行生产菌种的自然选育,以淘汰退化的,选出优良菌种。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是基因突变,突变主要包括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两在类。诱变育种就是利用各种被称为诱变剂的物理因素和化学试剂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再通过适当的筛选方法获得所需要的高产优质菌种的育种方法。诱变育种一般包括诱变和筛选两部分,诱变成功的关键包括出发菌株的选择、诱变剂种类和剂量的选择,经及合理的使用方法。筛选部分包括初筛和复筛来测定菌种的生产能力。诱变育种是诱变和筛选过程的不断重复,进到获得高产菌株。

基因工程的稳定性(提高稳定性的方法,质粒不稳定产生的原因)

基因工程茵在传代中常出现质粒不稳定现象。质粒不稳定分为分裂不稳定和结构不稳定两种情况。质粒不稳定常见的是分裂不稳定,它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含质粒茵产生不含质粒子代的频率;二是这两种茵的生长速率差异的大小。工程菌的培养一般采用分成两阶段培养法来提高质粒的稳定性。第一阶段以增加菌体的生长达到一定密度为目的个源基因不表达;第二阶段再诱导外源基因表达。

突变菌株的筛选方法?

筛选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是通过解除协同反馈调节,可使另一分支代谢途径中的末端产物积累。而是遗传障碍不完全突变是一种酶活性下降的突变,不是完全丧失活性,因此不会过量积累末端产物,可避免反馈调节作用,大量积累中间产物,这种突变菌株在不添加相应物质的莱西培养基上长成很小的菌落。抗反馈阻遏和抗 反馈抑制突变菌株是通过抗 结构类似物突变的方法筛选出来的。也可从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菌株获得抗反馈突变株。通过改变菌种的遗传特性筛选组成型突变株。

微生物代谢类型和自我调节部位?许多化合物代谢的部位是受抑制的有哪些方法?

微生物生长繁殖主要依赖两种代谢途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分解代谢是从环境中吸收各种春风碳源、氮源等物质降解,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源和小分子中间体。合成代谢是利用分解代谢的能量和中间估合成氨基酸、核酸等单体物质,及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多聚物。微生物小分子物质的合成和降解是由其自我调节的。许多化合物的代谢部位是受到控制的,有三种控制方式。首先,细胞膜对大多数亲水分子起一种屏障作用,但 又存在着某些输送系统即通道。这些通道是输送某些化合物的系统,其中有些是需能的。它们受ATP的影响,并受透性酶的调节。其次,在原核生物有两种 控制通量的方法,即调节现有酶量和改变酶分子的活性。对酶量的调节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关键酶的合成或降解速率进行。其三,限制基质的有形接近。

酶激活作用与抑制作用(概念)

酶的激活作用和抑制作用是机体内存在的两个矛盾着的过程,并且普遍存在于微生物生物的代谢中。酶的激活作用是指在某个酶促反应系统中,某种低分子质量的物质加入后,导致原来无活性或活性很低的酶转变为有活性或活性提高,使酶促反应速率提高的过程。酶的抑制作用是指在某个酶促反应系统中,某种低分子量的物质加入后,导致酶活力降低的过程。酶活性调节的机制

酶活性调节的机制研究得最清楚的是酶的变构理论和酶分子的化学修饰调节理论。某些物质能与酶分子上的非催化部位特异地结合,引起酶蛋白的分子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活性,这种现象称为酶的变构调节或称别位调节。受这种调节作用的酶称为别构酶或变构酶,能使酶发生变构效应的物质称为变构效应剂;如变构后引起酶活性的增强,则此效应剂称为激活变构剂或正效应物;反之则称为抑制变构剂或负效应物。变构调节在生物界普遍存在,它是人体内快速调节酶活性的一种重要方式。

酶分子肽链上的某些基团可在另一种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活性的改变,这个过程称为酶的酶促化学修饰(chemical modification)。如磷酸化和脱磷酸,乙酰化和去乙酰化,腺苷化和去腺苷化,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以及-sh基和-s-s-基互变等,其中磷酸化和脱磷酸作用在物质代谢调节中最为常见。

酶活性调节和酶量调节的概念和区别

酶量调节与酶活性调节在调节方式上是不同的。酶活性调节不涉及酶量的变化。酶量调节中不涉及酶活性的变化,主要通过影响酶合成或酶合成的速率控制酶量的变化,最终达到控制代谢过程的目的。酶活性调节的效果是即时而又迅速的;而酶量调节涉及到酶蛋白合成,所以调节效果较慢。分支生物合成途径的调节。

同工酶调节、顺序反馈调节、协同反馈调节、累加反馈调节、激活和抑制联合调节和酶的共价调节等。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温度对发酵的影响是多方面而复杂的,主要表现在对细胞生长,产物形成,发酵液的物理性质和生物合成方向等方面。发酵热的概念,微生物产热的特点

发酵热是微生物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以J/(m3*h)为单位。

生物热产生的大小有明显的阶段性,在孢子发芽和生长初期,生物热的产生是有限的,当进入对数生长期后,生物热就就大量产生,成为发酵过程热平衡的主要因素。此后生物热的产生开始减少,随着菌体的逐渐衰老、自溶,愈趋低落。

PH对发酵的影响,不同微生物生物最适PH和产物形成最适PH的情况及控制

影响细菌体的形态;产物稳定性;某些生物合成途径等。

最适发酵温度选择根据

选择最适发酵温度应该考虑两个方面: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和产物合成的最适温度。当二者处于同步时应以敏感最强的一方面控制温度。

耗氧速率、摄氧率、溶解浓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耗氧速率:单位质量的细胞(干重)在单位时间内消耗氧的量。摄氧率:单位体积培养液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氧量。细胞浓度直接影响培养液的摄氧率,培养基的成分和浓度显著影响微生物的摄氧率。PH 温度等也有影响。

空气除菌设备?

空气的除菌必须配备一定量的空气压缩机和空气除菌设备。空气除菌设备流程。包括粗过滤器,空压机,空气贮罐,空气冷却器,空气分离器,空气加热器,空气过滤器。标准发酵罐的结构?

标准发酵罐是既有机械搅拌又有压缩空气分布装置的发酵罐,主要部件包括罐身,搅拌器,挡板,冷却装置,空气分布装置,轴封等。

高温快速灭菌设备。答:加热器中,培养基与蒸汽混合,迅速上升到130—140度。连消

塔式连续灭菌设备有套管式和气液混合式两种。

不同发酵动力学类型特征?

发酵类型即动力学模型是为了描述菌体生长,碳原利用与代谢产物形成速度变化,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动力学关系。第一型特点:菌体生长,碳源利用和产物形成几乎都在相同的时间出现高峰,即表现出产物直接与碳源利用有关。第二型特点:在发酵的第一时期菌体迅速增长,而产物的形成很少或全无;在第二时期产物以高速度形成,生长也可能出现第二高峰,碳源利用在这两个时期都很高。第三型特点是:产物形成一般在菌体生长接近或达到最高生长时期,产物形成与碳源利用无准量关系,产量远低于碳源的消耗量。

空气溶胶过滤除菌的原理?

微生物并非一种简单的几何形状,介质空间隙往往远大于颗粒直径。微粒随气体通过过滤层时,滤层纤维所形成的网格阻碍气流前进,使气流无数次改变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饶过纤维前进,这些改变引起微粒对过滤层纤维产生惯性冲击,阻力,重力沉降,布朗扩散,静电吸引等作用,而将微粒拦截。高温短时间灭菌原理?

温度超过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上限时,微生物细胞中的蛋白质会发生不可逆的凝固变性变化,在很短时间引起微生物的死亡。吸附作用力?

它是范德华力,它是一组分子引力的总称,包括三种力,即定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吸附过程基础理论?

固体表面的分子或原子与液体表面分子一样,处于特殊的状态,具有不饱和的剩余力,即存在着表面力,所以它们能够吸附外界物质如分子,原子或离子使这些物质在吸附剂表面附近形成多分子层或单分子层,而降低表面能,使自身达到稳定状态。分配常数,分离因素?

K为分配常数,在常温下C为常数,单位为MOL/L。条件是必须是稀溶液;溶质对两溶剂的互溶度没影响;必须是同一种分子类型,即不发生缔结和解离。

泡沫产生的原因,泡沫稳定性因素及对发酵的影响 ?

原因但是由于几方面造成的,包括外力,微生物代谢及培养基的成分等。泡漠的稳定性主要与液体的表面性质对如表面张力,表面黏度和饱漠的机械强度有密切的关系。影响有泡漠生成过多,会引起“逃液”,使得发酵体积的减少,直接影响了收率。泡沫升到罐顶,顶到轴封或逃液,都增加了杂菌污染的机会。

发酵液处理的目的?

目的是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加快悬浮液中固形物沉降的速度;尽可能使产物转入便于以后处理的相中,能够除去部分杂质。COHN方程是?

log(S/S0)=-Ks*I式中S—离子强度为I时的蛋白质的溶解度;S0表示纯溶剂[既I=0]时,蛋白质的溶解度;KS——盐析常数,与温度和PH无关;I——离子强度

有机溶剂沉淀法,溶剂萃取原理,有机溶剂的选择?答:是利用与水可以互溶的有机溶剂使产物沉淀的方法。原理是这种沉淀作用是多种效应的结果,但其主要作用是降低水溶液的介电常数。当有机溶液浓度曾大时,水对蛋白质等分子表面上荷电基团或亲水基团的水化程度降低,或者是说溶液的介电常数降低,因而静电吸引力增大。最好的的是乙醇和丙酮。

12.酶合成调节的诱导作用、阻遏、机制

13.末端产物阻遏和分解代谢产物阻碍

第四篇:药品微生物检测技术部分知识点梳理A

A(仅供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参考)药品微生物检测技术部分知识点梳理□

一、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是指那些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μm →光学显微镜 or nm →电子显微镜 1μm=10-6m 1nm=10-9m)

二、微生物的分类

1、按结构分为三大类:非细胞型(病毒virus)、原核细胞型(“三菌”和“三体”细菌、蓝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真核细胞型(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2、按生物学特性分类:病毒、细菌、蓝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真菌。

三、微生物的特点

1、类群:种类多、分布广、繁殖快、易培养、易变异、代谢能力强。

2、个体:小(个体微小)、简(结构简单)、低(进化地位低)。

四、药品无菌检测的概念及意义

1、概念:无菌检测法系用于检测药典要求无菌检测的药品、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若供试品符合无菌检测法的规定,仅表明了供试品在该检测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2、意义:凡是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皮下组织、肌肉或者作用于烧(烫)伤、溃疡等部位的样品,如果含有活菌,进入人体后往往会产生剧烈的反应,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的安全都可能构成威胁。因此,无菌检测在药品监督和监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药品无菌检测概况

1、基本原理:无菌检测是利用无菌操作的方法,将被检测的药品分别加入适合需氧菌、厌氧菌和真菌生长的液体培养基中,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有无微生物生长,来判断药品是否合格的方法。

2、检测数量:一次试验所用供试品最小包装容器的数量。

3、检测量:一次试验所用供试品的总量(g或ml).4、培养基及其用量:每个容器内培养基的用量应符合接种的供试品体积不得小于培养基体积的10%。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每管装量不小于15ml,改良马丁培养基不小于10ml。

5、无菌检测范围:各种注射剂、眼用及外伤用制剂、植入剂、可吸收的止血剂。

六、药品无菌检测方法

1、直接接种法(培养14d)

特点:操作简单

适用范围:无抑菌作用和无防腐作用药品

1接种阳性对照目的:○

2检测阳性菌在加入供试品的培养基中能否生长○

3验证供试品有无抑菌活性物质○

2○3○1的试验。接种阳性对照试验定义:是○

1无抑菌作用及抗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根据供试品的特性选取阳性对照菌:○

2抗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

3抗厌氧菌→生孢梭菌——(以上3者)硫乙醇酸○

盐流体培养基

4抗真菌→白色念珠菌——改良马丁培养基○

接种阴性对照目的:检测稀释剂或相应溶剂是否含有微生物

接种阴性对照试验定义:药品检测的同时取稀释剂或相应溶剂作为阴性对照品,按照药品无菌检测的方法进行检测的试验。

2、薄膜过滤法(优先用)

特点:实用性广、准确性高

适应范围:任何类型药品

滤器分为:封闭式薄膜过滤器(优先用 孔径小于0.45um,直径47mm)、传统开放式薄膜过滤器

检测原理:供试品通过集菌仪的定向蠕动加压作用,实施正压过滤并在滤器内进行培养,用以检测供试品是否含菌。(详P135)

说明:由于本人的水平和能力有限,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改正。

2013年5月

第五篇:表面微生物检测方法

空气、食品接触面微生物检验方法、检验标准 目的:

检测生产车间空气、操作人员手部、与食品有直接接触面的机械设备的微生物指标,生产区域环境当中病原微生物的监控,达到规定标准,以控制食品成品的质量。参照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1995、《HACCP原理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 18204.1-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SN 0169-92/SN 0172-92/ SN 0170-92、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二000四年《出入食品微生物检验培训教材》中《出入食品生产厂卫生细菌检验方法》、日本东京冷冻食品检验方法。采样与检测方法:

3.1空气的采样与测试方法 3.1.1样品采集:(1)取样频率:

a)车间转换不同卫生要求的产品时,在加工前进行采样,以便了解车间卫生清扫消毒情况。b)全厂统一放长假后,车间生产前,进行采样。

c)产品检验结果超内控标准时,应及时对车间进行采样,如有检验不合格点,整改后再进行采样检验。

d)实验性新产品,按客户规定频率采样检验。e)正常生产状态的采样,每周一次。(2)采样方法

在动态下进行,室内面积不超过30 m2,在对角线上设里、中、外三点,里、外点位置距墙1 m;室内面积超过30 m2,设东、西、南、北、中五点,周围4点距墙1 m。采样时,将含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的平板(直径9 cm)置采样点(约桌面高度),并避开空调、门窗等空气流通处,打开平皿盖,使平板在空气中暴露5 min。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3.1.2菌落培养:

(1)在采样前将准备好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平板置37℃±1℃培养24 h,取出检查有无污染,将污染培养基剔除。(2)将已采集样品的培养基在6 h内送实验室,细菌总数于37℃±1℃培养48h观察结果,计数平板上细菌菌落数。(3)菌落计算:

a)记录平均菌落数,用“个/皿”来报告结果。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不可遗漏。

b)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 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3.2工作台(机械器具)表面与工人手表面采样与测试方法: 3.2.1样品采集:(1)取样频率:

a)车间转换不同卫生要求的产品时,在加工前进行擦拭检验,以便了解车间卫生清扫消毒情况。

b)全厂统一放长假后,车间生产前,进行全面擦拭检验。

c)产品检验结果超内控标准时,应及时对车间可疑处进行擦拭,如有检验不合格点,整改后再进行擦拭检验。

d)实验新产品,按客户规定擦拭频率擦拭检验。e)对工作表面消毒产生怀疑时,进行擦拭检验。f)正常生产状态的擦拭,每周一次。(2)采样方法:

a)工作台(机械器具):用浸有灭菌生理盐水的棉签在被检物体表面(取与食品直接接触或有一定影响的表面)取25cm2 的面积,在其内涂抹10次,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棉棒,将棉签放入含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内送检。

b)工人手: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湿生理盐水的棉签在右手指曲面,从指尖到指端来回涂擦10次,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棉棒,将棉签放入含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采样管内送检。(3)采样注意事项: 擦拭时棉签要随时转动,保证擦拭的准确性。对每个擦拭点应详细记录所在分场的具体位置、擦拭时间及所擦拭环节的消毒时间 3.2.2 细菌·大肠菌群的检测培养: 样液稀释:将放有棉棒的试管充分振摇。此液为1:10稀释液。如污染严重,可十倍递增稀释,吸取1ml 1:10样液加9ml无菌生理盐水中,混匀,此液为1:100稀释液。3.2.2.1 细菌总数:

(1)以无菌操作,选择1~2个稀释度各取1ml样液分别注入到无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平行样),将已融化冷至45℃左右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倾入平皿,每皿约15ml,充分混合。

(2)待琼脂凝固后,将平皿翻转,置36℃±1℃培养48 h后计数。(3)结果报告:报告每25cm2食品接触面中或每只手的菌落数 3.2.2.2大肠菌群:(1)平板法: a)以无菌操作,选择1~2个稀释度各取1ml样液分别注入到无菌平皿内,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平皿(平行样),将已融化冷至45℃左右的去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倾入平皿,每皿约15ml,充分混合。待琼脂凝固后,再覆盖一层培养基,约3-5 ml。

b)待琼脂凝固后,将平皿翻转,置36℃±1℃培养24h后计数。c)结果计算:以平板上出现紫红色菌落的个数乘以稀释倍数得出。d)结果报告:报告每25cm2食品接触面中或每只手的菌落数(2)试管法: a)以无菌操作,选择3个稀释度各取1ml样液分别接种到BGLB肉汤培养基中,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

b)置BGLB肉汤管于36℃±1℃培养48±2h。记录所有BGLB肉汤管的产气管数。

c)结果报告:按BGLB肉汤管产气管数,查MPN表报告每25cm2食品接触面中或每只手的大肠菌群值。

3.2.3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1)定性检测

a)取1ml 稀释液注入灭菌的平皿内,倾注15-20ml的B-P培养基,(或是吸取0.1稀释液,用L棒涂布于表面干燥的B-P琼脂平板),放进36±1℃的恒温箱内培养48±2小时。b)从每个平板上至少挑取1个可疑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作血浆凝固酶实验。

c)结果报告:B-P琼脂平板的可疑菌落作血浆凝固酶实验为阳性,即报告手(工器具)上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2)定量检测 a)以无菌操作,选择3个稀释度各取1ml样液分别接种到含10﹪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中,每个稀释度接种三管。

b)置肉汤管于36±1℃的恒温箱内培养48小时。划线接种于表面干燥的B-P琼脂平板,置36℃±1℃培养45~48小时。

c)从B-P琼脂平板上,挑取典型或可疑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接种肉汤培养基,36℃±1℃培养20~24小时。

d)取肉汤培养物做血浆凝固酶试验,记录试验结果。

e)报告结果:根据凝固酶试验结果,查MPN表报告每25 cm2食品接触面中或每只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值。

3.3工厂环境中病原体的检测计划与方法

检测计划: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工厂应该对生产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和评估,检测项目包括李斯特菌,沙门氏菌等病原体微生物,化验室应该按照一定的计划对生产场所环境中的病原体进行检测,其中包括地面、下水道、排水沟、墙壁、天花板、设备框架、运输的支架,冷藏装置、速冻机、传送带、设备的螺丝、维修工具等部位。当某个点检测到病员微生物时,应该对环境中的相似点加大检测频率;在把所有的预定点检测完后,应该对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的存在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在下一次环境检测循环过程中加强检测容易出现病原体的环境点,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检测频率: 每月两次,每次每个区域至少选取5个检测点,分别进行检测。

3.3.1 环境李斯特菌的检测方法(3MTM PetrifilmTM 环境李斯特菌的测试片)3.3.1.1 用涂抹棒,海绵或者其他采样设备收集环境样本。

3.3.1.2 将收集的样本添加10毫升灭菌的缓冲蛋白胨水,将样本与缓冲蛋白胨混合1分钟,将样品置于室温(20-30℃)1小时,最久不超过1.5小时,以修复损伤的李斯特菌。3.3.1.3 将测试片放在平坦处,掀起上层膜。

3.3.1.4 用移液器垂直滴加3毫升样品到下层膜中央,将上层膜缓慢盖下,以免产生气泡。3.3.1.5 轻轻将塑料压板放在位于接种区上层膜上,不要压,扭转或者滑动压板。提起压板等至少十分钟,以使胶体凝固。

3.3.1.6 将测试片透明面朝上,可叠放至十片,在37℃±1℃培养26-30小时,可以用标准菌落记数器或者其他光学放大器判读,不要记数圆形轮廓上的菌落,因为他们不受选择性培养基的影响。

3.3.1.7 对于定性检测,根据紫红色菌落是否存在,结果记为检出或者未检出。3.3.2 环境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

3.3.2.1采样地点: 选取采样点时因尽量选取微生物容易滋生的地方 冷冻车间

FD车间

东区初加工

传递窗口表面、排水沟、排水沟出口、墙壁、地面

卸料间 墙壁、墙角、地面、天花板、物料车表面

东区精加工

地面、墙壁、墙角、排水沟、排水沟出口、速动机链条、天花板

暂存间

墙壁、地面、天花板、墙角、墙缝

西区初加工

传递窗口表面、地面、墙壁、排水沟、排水沟出口

挑选间

墙壁、地面、天花板、墙角、垫板

西区精加工

地面、墙壁、墙角、排水沟、排水沟出口、速动机链条、天花板

包装室

墙壁、地面、天花板、金探传送带表面、落地料存放处

3.3.2.2 操作步骤

3.3.2.2.1采样应在生产开始后进行,用已浸润过的棉拭在选定的被测表面旋转涂抹约100cm2的面积,然后将棉拭放回涂抹试管并盖紧。3.3.2.2.2将样品带回实验室,每5个点混合成一个样品, 登记编号,按照SN0170-92标准及时检测,若有阳性结果出现,应逐步对所混合的每个点分别检测。

物体表面涂抹菌落总数计算方式:物体表面细菌总数(cfu/c㎡)=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采样液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m2)

根椐GB15979-2002《一次性卫生用品卫生标准》的标准,生产环境卫生指标 1 装配与包装车间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应≤2 500 cfu/m3。2 工作台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应≤20 cfu/cm2。

3.工人手表面细菌菌落总数应≤300 cfu/只手,并不得检出致病菌。人员和环境卫生检测方法

一、空气采样及检验方法

1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按GB4789.28中3.7条配制 2采样(空气沉降法)

2.1布点:面积小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一对角线,在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在距墙1米处各取一点;面积大于30平方米的车间,设东、西、南、北、中5个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米。

2.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厘米。

2.3采样方法;用直径为9厘米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上暴露20分钟盖上送检培养。3培养:于37℃培养24小时。4检测频率:每周 空气质量标准:

生车间、熟车间、成品车间:低于100个 半成品库、成品库:低于10个

二、设备的采样与检验方法

根据生产过程所要求的重点卫生部位,实验室对其进行涂抹采样,进行细菌总数检验。1采样方法

1.1涂抹法(适用于表面平坦的设备和工器具产品接触面)

取经过灭菌的铝片框(框内面积为50平方厘米)放在需检查的部位上,用无菌棉球蘸上无菌生理盐水擦拭铝片中间方框部分,擦完后立即将棉球投入盛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此液每毫升代表5平方厘米。

1.2贴纸法(适用于表面不平坦的设备和工器具接处面)

将无菌规格纸(5×5厘米,纸质要薄而软)用无菌生理盐水泡湿后,于需测部分分别贴上两张,两张纸面积共50平方厘米,然后取下放入盛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此液每毫升代表5平方厘米。2检验方法

2.1细菌总数的检验

将上述样液充分振摇,根据卫生情况,相应地做10倍递增稀释,选择其中2-3个合适的稀释度作平皿倾注培养,培养基用普通营养琼脂,每个稀释度作2个平皿,每个平皿注入1毫升样液,于37℃培养24小时后计菌落数。结果计算

表面细菌总数(cfu/cm2)=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样液稀释倍数/30×2 2.2致病菌的检验

沙门氏菌,参照GB4789.4进行 金黄色葡球菌,参照GB7918.5进行

4.检验合格标准:细菌总数10-100个∕cm2,5.关键点:细菌总数≤10个∕cm2 一般区域:细菌总数≤100个∕cm2

三、人员手表面细菌污染情况的检验

1.采样方法:用一支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涂擦被检对象手的全部,反复两次,涂擦的时候棉拭子要相应地转动,擦完后,将手接触部分剪去,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的试管内送检培养。

2.检验方法:同工器具表面细菌总数检验方法。

3.结果计算:每只手表面的细菌总数(cfu/只手)=平皿上菌落的平均数×样液稀释倍数

四、消毒液药效的微生物学鉴定法

1采样对象:正常使用的消毒液,和已知配制好备用的消毒液 2采样及检验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1毫升样液,加入9毫升稀释液中混匀,对于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稀释液用普通营养肉汤即可;对于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1%硫代硫酸钠,对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3%(W/V)土温80和0.3%卵磷脂;对醛类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0.3%甘氨酸;对于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需在肉汤中加入(W/V)土温80,以中和被检样液中的残效作用,将注入了样液的稀释液充分摇匀,取1毫升注入平皿,随之倒入普通营养琼脂,待琼脂凝固后,翻转平皿,将平皿于37℃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计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3结果分析

平板上有菌生长,表明被检样液中有残存活菌,若每个平板菌落数在10个以下,仍可用于消毒,若每个平板菌落数超过10个,说明每毫升被检样液含菌量已超过100个,即不宜在用于消毒。

该公式是一个经验公式.它的理论模式依据是:100CM2的面积上10MIN降落的菌落数, 等于1升空气中所含的细菌总数.系数50000基于上述假说和单位换算而来.细菌总数(CFU/M3)=5/10T*100/A*1000*N=50000*N/AT

5/10T:实际放置了5MIN;

100/A:A单一培养皿面积;

1000:1M3=1000L啊,换算成m3

1、空气细菌落菌数单位既然是cfu/m3,那采样时应该还要记录放置平皿的高度。

2、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罐头行业有个标准如下:

落下菌数

空气污染程度

评价

30以下

清洁

安全

30~50

中等清洁

50~70

低等清洁

应加注意

70~100

高度污染

对空气要进行消毒

100以上

严重污染

禁止加工

3、是否可根据企业相应的加工产品微生物指标进行自行制定?

下载微生物检测技术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微生物检测技术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微生物检测课后习题

    绪论: 1.食品的卫生标准内容包括那些?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 2.对食品进行微生物检验具有何意义?是衡量食品卫生质量的终于指标,也是判断被检食品是否能食用的科学依据......

    微生物实验室检测规范

    一、实验室管理制度1.实验室应制定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药品管理、使用制度,玻璃器皿管理,使用制度,并根据安全制度和环境条件的要求,本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掌握,认真执行。 2.进入......

    lamp技术介绍以及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研究生课程论文 程: 目 名: 院: 业: 号: 微生物检测技术LAMP技术及其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王 飞生命科学学院 微生物 2011216016 20 11 年 12 月30 日 课 题姓 学专......

    2012年度微生物检测室运行情况总结

    2012年度微生物检测室运行情况总结 2012年微生物实验室在工作中贯彻执行监测中心的质量方针:公正、科学、诚信、高效,并在中心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计量管理人员及......

    广式月饼微生物检测

    广式月饼从原料到餐桌的食品微生物检测 10 食安 一、摘要:本文通过对月饼原料、馅料、广式月饼生产线的工序、设备及微生物污染状况的检验,介绍了国家规定的糕点常用的微生物......

    微生物菌种纯度检测技术规程

    微生物菌种纯度检测技术规程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古菌、细菌、真菌、病毒(种)纯度检测的程序和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从事微生物菌种资源保藏及研究的机构、大学、企业、个人等。......

    微生物检测培训问题总结范文

    微生物检测培训问题总结 1. “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表示菌株传代只能传递到第四代,使用第四代时意味着菌株已经是第五代,因此,传代记录中不能显示传5代。 2. 标准菌株确......

    jp-微生物检测实验教学指导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指导 1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实验指导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食品微生物检验学》是以微生物学的理论为基础,对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控制措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