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何懋蓉)《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沙雅县第二小学
何懋蓉
【教学内容】
圆锥的认识。(教材第31~32页例1及教材第35页练习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它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2.认识圆锥的高,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通过观察圆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从实物抽象到几何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圆锥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五年级时学习的长方体、正方体,六年级学习的圆和圆柱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外形是圆锥形状的,但这个看似司空见惯的几何形体,学生对它到底了解到什么程度呢?为了能够掌握开展教学活动的第一手材料,我对 40 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78% 的学生对圆锥有一定的了解,基本上能从众多外形不同的具体实物中,挑选出外形是圆锥的实物,53.8% 的学生能列举出像跳棋、冰淇淋、漏斗等外形是圆锥的实物,但 86.2% 的学生对于圆锥的侧面知之甚少,从问卷中还可以确定,学生对于圆锥与棱锥、圆锥与圆台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有 20% 的学生认为把圆锥画在纸上就是画一个三角形。除了问卷调查,我还先后与 12 名学生进行了访谈,在访谈过程中,明显地感到学生不了解圆锥各部分的名称,不确认圆锥是否有高,参与访谈的学生中有 66.7% 的学生认为圆锥的母线就是圆锥的高。
【重点难点】
认识圆锥的高及高的测量方法。【教学准备】
圆柱纸筒,布,圆锥形的实物,圆锥模型,木板,多媒体课件,米(或沙子),三角板,长方形,半圆形硬纸片。
【情景导入】
“魔术”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一个圆柱,用这个圆柱外壳套住一个圆锥。教师:这是一个圆柱,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2.教师:现在老师用一块布把这个圆柱遮住(边说边演示)。如果这个圆柱的上底面慢慢的缩到圆心时,那么圆柱将变成怎样的呢?你能试着描述一下吗?
学生回答。
3.教师:现在看一看,老师能不能把这个圆柱变成你们说的那样。教师喊一、二、三,揭开遮在圆柱上面的布,露出一个圆锥。教师:像你们说的一样吗? 学生回答。4.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新课讲授】 1.初步感知。
电脑出示圆锥实物图。
教师:观察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教师利用课件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图的轮廓,移走实物的模样,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圆锥的几何图形。
教师:这样的图形叫圆锥。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你们知道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的? 2.认识圆锥及各部分的名称。(探究活动一)(1)引导学生认真对照图形和模型观察。
请一名学生上台指出哪是圆锥的底面,哪是圆锥的侧面。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圆锥的底面和侧面,大家围绕下面几个问题同桌之间共同探讨。
①圆锥有几个底面?是什么形状的?
②用手摸一摸圆锥的侧面,你发现了什么?
③用手摸一摸圆锥的顶点,你有什么感觉?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然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小结:圆锥有一个底面,是圆形的,有一个侧面,它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
(2)认识圆锥的高。(探究活动二)
师:圆锥的高在哪里?圆锥的高有几条?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然后全班讨论。
教师:圆锥的高就是指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师在黑板上画出来)
那么它有几条高一看就知道了。(1条)
(3)测量圆锥的高。
教师:由于圆锥的高在圆锥的里面,我们不能直接测量它的长度,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课件演示测量过程,教师叙述: ①把圆锥的底面放平;②用一块木板水平的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同桌相互配合,动手测量手中圆锥的高。教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方法,有其它的方法吗? 教师:如果是圆锥形的沙堆和粮堆,又怎样测量它的高呢?(学生合作实验,并相互交流)(4)怎样画圆锥的平面图呢?(探究活动三)
示范:先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底边是虚线,然后画出它的底面,底面要画成椭圆的,最后标出顶点、底面、圆心、底面半径r。(师在黑板上画出来)学生试着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
(5)大家喜欢制作玩具吗?下面我们一起制作一个玩具,好吗?拿出你准备的三角形、长方形硬纸片,快速转动,看一看它们是什么形状?(学生操作演示,小组内互相演示)
【知识应用】
1.教材第32页的“做一做”。2.教材第35页练习六第1、2题。【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再加以小结。
【课后作业】 完成作业测评。
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第二篇:《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4页的例1和“做一做”,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一个圆锥形物体、一个圆锥形模型、一块平板,一把直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圆柱体了,谁能说一说圆柱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二、探求新知
(一)、认识圆锥的特征
1、引出新知
(1)出示主题图(课件)观察这些非物体的形状
质疑:①孩子堆成的沙堆是什么形状?
②小丑的帽顶什么形状?
③建筑用的铅锤是什么形状?
④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
(2)通过课件了解圆锥的形状
课件展示:蓝色圆锥形积木,圆锥形沙堆,铅垂。(仔细观察他们的形状)移走实物剩下轮廓,抽象出圆锥形的几何图形。
(3)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
(4)列举生活中的圆锥
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物体?
(锥形漏斗、锥形吊灯、铅笔笔尖)
看来圆锥形物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我们只有对它的了解的更多,才能更好的利用它。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锥。
(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2、圆锥的基本特征
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圆锥形,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课件展示:闪烁的两个点是圆锥的顶点和圆锥底面的圆心用字母0表示,闪烁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想象一下,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学生讨论交流)
出示课件:动态演示绕圆锥侧面转一周和圆锥侧面展开过程
学生观察发现得到:圆锥有一个顶点,它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4、圆锥的高
大家知道圆柱的高是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它有无数条高。那么,圆锥的高呢?它几条高?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课件演示:底面直径和高的产生过程
圆锥只有一条高,在圆锥的内部
5、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操作演示。学生汇报后教师总结
测量步骤: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注意的事项:
(1)圆锥的底面和平板都要水平地放置。
(2)读数时一定要读平板下沿与直尺交会处的数值。
三、巩固练习
1、第24页“做一做”。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硬纸,先做成圆锥,然后让学生试着独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辅导。
2、练习四的第1题。
(1)让学生观察,只要是接近于圆柱、圆锥的都可以指出。
(2)让学生说说自己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由圆柱、圆锥组成的。
3.练习四的第2题。
学生先动手操作,然后连线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锥,想一想:圆锥有什么特征?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什么图形? 你能向同学介绍一下你手中的圆锥吗?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圆锥体,掌握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具准备:
圆锥体物品、生活中圆锥体的应用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形状的物体——圆锥(板书课题)什么形状的物体是圆锥形的呢?
(实物呈现)
我们把象这样的几何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
二、探究体验。
1、观察圆锥的特征
师: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想一想,你都想知道有关圆锥的哪些知识?
生可能提出:
a、我想知道圆锥的特征。
b、我想知道圆锥有几条高?它的高指的是什么?
c、我想知道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的?
师:请同学们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也可以猜一猜你能发现什么?
a我们发现圆锥上面细,下面粗。
b圆锥有一个尖尖的部分,摸起来很扎手。我们把它叫做顶点。c圆锥有一个弯曲光滑的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侧面。这个面是曲面。d圆锥有一个圆形的面,我们可以把他叫做底面。
e我们还发现圆锥的底面朝下立者,尖朝下不立者。
归纳:圆锥的底面是个圆,侧面是个曲面,有一个顶点。
2、圆锥的高
师:这个圆锥高多少?
学生就会想高在哪里??
师再说明什么是圆锥的高:
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师:圆锥的高有几条呢?(1条)
画图表示
3、测量圆锥的高。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圆锥的特征及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我们知道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那怎样来测量圆
锥的高呢?
学生自由测量??汇报
师再课件演示测量圆锥高的方法、过程。
三、课堂总结
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
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对教材进行了充分地分析后,教学设计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应用圆锥的实例和信息资料。教学时首先列举生活中大量的圆锥实物,在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形状的共同特点,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形体的基础上引入。再引导学生对照模型和图形,互说圆锥的特征,加深对圆锥的认识。课后让学生创作一个圆锥的物品,进一步感受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提高学生运用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2、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本节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展课堂有效教学,体现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我们知道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要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该注意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得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能力,获得终生受用的数学创造才能。在本课中,无论问题的引入,圆锥概念的定义,高的寻找及测量方法的探索,老师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尝试、研究和讨论中进行,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合作、交流,这样的过程,不仅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和信心,大家积极发言,争先操作,参与率很高。
3、加强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
从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理念来看: “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学生的能力可能比不上数学家,但通过类似的数学活动,也可以很好的获得数学或理解数学。在本课例中,老师积极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或者去探究问题.通过 “看一看 ”,“摸一摸 ”,“想一想 ”,“玩一玩”,“猜一猜 ”等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在 “找 ”中学,在 “测 ”中学,在 “思 ”中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使数学课堂教学 “动 ”起来、“活 ”起来,让学生在 “做 ”中学,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4、合理运用传统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课中,将传统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直观、形象地展示大量圆锥形图片帮助学生建立圆锥的表象,以及动态演示圆锥侧面的展开过程、圆锥高的测量方法等,有效地突
破教学中的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篇:《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锥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圆锥的认识。(教材第31~32页例1及教材第35页练习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它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2.认识圆锥的高,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3.通过观察圆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从实物抽象到几何的能力。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学习了圆柱的认识、表面积、体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获得了知识方面的提升,而且积累了大量的活动经验,掌握了一定认识几何形体的方法。圆锥认识的学习直接为圆锥体积的计算奠定基础,并为初中深入学习圆锥做好必须的准备。
【学情分析】
圆锥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五年级时学习的长方体、正方体,六年级学习的圆和圆柱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外形是圆锥形状的,但这个看似司空见惯的几何形体,学生对它到底了解到什么程度呢?为了能够掌握开展教学活动的第一手材料,我对 40 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78% 的学生对圆锥有一定的了解,基本上能从众多外形不同的具体实物中,挑选出外形是圆锥的实物,53.8% 的学生能列举出像跳棋、冰淇淋、漏斗等外形是圆锥的实物,但 86.2% 的学生对于圆锥的侧面知之甚少,从问卷中还可以确定,学生对于圆锥与棱锥、圆锥与圆台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有 20% 的学生认为把圆锥画在纸上就是画一个三角形。除了问卷调查,我还先后与 12 名学生进行了访谈,在访谈过程中,明显地感到学生不了解圆锥各部分的名称,不确认圆锥是否有高,参与访谈的学生中有 66.7% 的学生认为圆锥的母线就是圆锥的高。
【重点难点】
认识圆锥的高及高的测量方法。【教学策略】
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认识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及高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
圆柱纸筒,布,圆锥形的实物,圆锥模型,木板,多媒体课件,米(或沙子),三角板,长方形,半圆形硬纸片。
【情景导入】
“魔术”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一个圆柱,用这个圆柱外壳套住一个圆锥。教师:这是一个圆柱,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2.教师:现在老师用一块布把这个圆柱遮住(边说边演示)。如果这个圆柱的上底面慢慢的缩到圆心时,那么圆柱将变成怎样的呢?你能试着描述一下吗?
学生回答。
3.教师:现在看一看,老师能不能把这个圆柱变成你们说的那样。教师喊一、二、三,揭开遮在圆柱上面的布,露出一个圆锥。教师:像你们说的一样吗? 学生回答。
4.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新课讲授】 1.初步感知。
电脑出示圆锥实物图。
教师:观察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教师利用课件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图的轮廓,移走实物的模样,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圆锥的几何图形。
教师:这样的图形叫圆锥。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你们知道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的? 2.认识圆锥及各部分的名称。(探究活动一)(1)引导学生认真对照图形和模型观察。
请一名学生上台指出哪是圆锥的底面,哪是圆锥的侧面。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圆锥的底面和侧面,大家围绕下面几个问题同桌之间共同探讨。①圆锥有几个底面?是什么形状的?
②用手摸一摸圆锥的侧面,你发现了什么?
③用手摸一摸圆锥的顶点,你有什么感觉?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然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小结:圆锥有一个底面,是圆形的,有一个侧面,它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
(2)认识圆锥的高。(探究活动二)
师:圆锥的高在哪里?圆锥的高有几条?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然后全班讨论。
教师:圆锥的高就是指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师在黑板上画出来)
那么它有几条高一看就知道了。(1条)
(3)测量圆锥的高。
教师:由于圆锥的高在圆锥的里面,我们不能直接测量它的长度,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课件演示测量过程,教师叙述: ①把圆锥的底面放平;②用一块木板水平的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同桌相互配合,动手测量手中圆锥的高。教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方法,有其它的方法吗? 教师:如果是圆锥形的沙堆和粮堆,又怎样测量它的高呢?(学生合作实验,并相互交流)(4)怎样画圆锥的平面图呢?(探究活动三)
示范:先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底边是虚线,然后画出它的底面,底面要画成椭圆的,最后标出顶点、底面、圆心、底面半径r。(师在黑板上画出来)学生试着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
(5)大家喜欢制作玩具吗?下面我们一起制作一个玩具,好吗?拿出你准备的三角形、长方形硬纸片,快速转动,看一看它们是什么形状?(学生操作演示,小组内互相演示)
【知识应用】
1.教材第32页的“做一做”。2.教材第35页练习六第1、2题。【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再加以小结。
【课后作业】 完成作业测评。
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反思】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斯托利亚尔)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感知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数学探究过程中,必须让学生的思维经受挫折,经受锻炼。在学习中,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总会产生矛盾、冲突,教师在教学时,不需要掩盖矛盾,也不需要把问题展示得很清楚,要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和冲突,即使学生的思维遭遇挫折,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是相当有利的。高明的老师常“制造”这种认识上的冲突,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告诉,更需要经历,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向学生提供充分研究的机会,帮助他们利用有效的探究活动提高操作活动的思维含量,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第四篇: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认识圆锥体。
2.理解并掌握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应用。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探索精神。教学重点
认识圆锥体,掌握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教学准备:
扇形纸片、各种圆锥体、量筒、水槽、细沙 学习准备:
圆锥体物品、生活中圆锥体的应用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结合实物认一认)
2.这是什么图形?(圆锥)过去我们对它了解比较少,今天重点来研究它。
3.关于圆锥你想了解它的什么?(特征、表面积、体积)
二、研究特征:
1.做圆锥(提供扇形纸片、橡皮泥、跳棋、圆铅笔、卷笔刀),说说圆锥有什么特征。
2.自学91也教材,汇报学习结果。(板书)底面:圆
侧面:曲面(扇形)高: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1.判断练习
2.生活中的圆锥:实物展示、图片展示
三、初步了解表面积:侧面积(扇形)+底面(不做重点)
四、探究体积:
1.猜测:根据以往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圆锥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底面积、高……借助已有图形剪拼割补……用已有知识推倒公式)2.根据老师提供的用具你会想到怎样测量圆锥的体积。(1)利用量筒、水(小结公式后验证)
(2)利用圆柱体、砂子(试验前先猜测……强调等底等高)3.总结公式(板书)
4.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是21平方厘米,高是14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五、巩固练习1.例题1 2.笑脸题(连线后画出与圆柱体积相等的圆锥的高)
3.玻璃厂用卡车运进一批做玻璃用的砂子堆成一个圆锥形,底面周长是31.4米,高3.6米,每立方米砂重1.5吨。这堆砂子质量是多少吨?
六、总结学习立体图形的收获。《圆锥》教学反思
借助《圆锥》这一教学内容为载体,我有机会实践自己在“空间与图形”这一部分的基于教材的深入探索与研究。课改以来,新的课堂十分活跃,特别是空间与图形的相关课,十分重视操作、实验等活动,课堂一派热闹。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我觉得数学课应该更“数学”一点,应该体现出数学的严谨性。所以,教学中我努力营造“活而不乱”的课堂,让操作活动的背后更有知识的含量。
首先,为学生提供的扇形纸片、橡皮泥、跳棋、圆铅笔、卷笔刀等材料,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动手制作圆规,加深学生对圆锥体的认识。而在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一部分,我不仅仅让学生单纯的去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圆锥体物品,而且让他们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设计,使用的原理是什么。
在探究圆锥体积计算一部分,我努力寻求“自主探究、独立解决问题”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用空心圆柱、圆锥进行实验。但是,学生怎么会一下子想到做实验呢?做实验是他们自己的需要吗?如果开始就做实验,虽然形式上是热闹的,但学生的思维是被动的。于是,我设计让学生先去猜一猜,圆锥体的体积计算与什么有关。学生很自然地想到借助已有的一些图形进行割补,探求底面积、高的关系等方法。在为学生提供各种圆锥体、量筒、水槽、细沙等工具,让学生自由实验,独立去探究体积的计算。学生通过猜想、验证、反思这一系列的活动主动探索知识,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学习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总之,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生活知识也应该融于课堂。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数学课上,要有数学的语言,数学的思维,要从理性的思考角度入手,让学生有操作活动,更要有归纳、推理和思考。让培养空间观念的数学课更“数学”一点。
第五篇: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31-32页及“做一做”,练习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及认识圆锥的展开图。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认识圆锥的高及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圆柱体、圆锥体、透明圆锥、木棒 学具准备:圆锥体模型、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 投影仪出示一个圆柱,提问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生: 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有一个侧面是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
二、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主题图,引入课题
师:上图中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是圆锥。
师:这些形状与圆柱形状相同吗?
生:不相同,是圆柱形状的上底面变成了一点。师:这些形状与圆柱有没有相同点。生:下底面都是圆。
师:我们把这些形状称之为圆锥。这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2.新课探究
(1)初步感知,说一说生活中的圆锥
师:同学们,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形状? 生说一说。
(2)认识圆锥的特征
师:拿出准备好的圆锥实物,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感受一下。生:每位学生亲自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碰一碰,有什么感觉? 师: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让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多让学生说一说,最后总结板书)① 圆锥有一个侧面是曲面;
② 圆锥有一个底面,是圆; ③ 圆锥有一个顶点。
(3)认识圆锥的高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圆柱的高,那么圆锥的高在哪里呢? 学生在实物图中找一找,说一说,汇报 生: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就是圆锥的高。师:关于圆锥的高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回答,如果没有,教师提问:为什么“母线”(用实物指出)不是它的高呢?
学生讨论,回答,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物体的高是一条垂线,而母线不是,所以它不是高。)
师: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呢?
生:只有一条。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顶点-----圆心)。(4)测量圆锥的高
师:同学们刚认识了圆锥的高,那么怎么才能测量出它的高呢?有什么方法,小组讨论一下,再合作测量实物圆锥的高。生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想到了好几种方法,最好的办法①把圆锥放在两块互相平行的平板上;②再用直尺竖直量出内平板间的距离。即得圆锥的高的长度。
让学生说一说测量时的注意事项。(应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
3、拓展延伸
A、圆锥侧面的展开图
师: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拿出你的模型自己拆一拆,发现什么?
学生实验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B、怎么计算圆锥的表面积呢? 生:扇形面积+底面圆面积 C、活动游戏,虚拟圆锥
将三角板绕着一条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 学生用手中的三角板进行试验,观察 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旋转后形成了圆锥,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是圆锥底面圆的半 径,旋转的轴是圆锥的高。
师:你们真是善于发现的孩子。4.小结
三、练习: 1.判断对错
(1)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2)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任意一点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3)圆锥从正面或侧面看,都是一个等腰三角形。()
2.师拿出圆锥实物,圆锥延高切开,纵切面是()形状,横截面是()形状。3.课本32页做一做 4.练习六第一二小题
四、总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板书设计
圆锥的认识
一、圆锥的特征:一个圆形底面、一个曲面、一条高,一个顶点
二、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