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优化研究(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22:2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优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优化研究》。

第一篇: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优化研究

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优化研究

摘要:新课标要求高中物理学科课堂教学侧重突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师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优化,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具有不可取代的现实作用。为此,笔者在文中主要结合人教版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对新课标教学背景下如何高效设计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展开分析。关键词:高中物理;有效设计;教学方式;优化

当前阶段,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意识到物理教学的重要性。高中教育阶段物理学科教学课堂的有效设计,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学习能力。为此,笔者在文中对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优化进行研究。

一、立足于教材本身,创新优化备课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物质媒介,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大纲深入解析教学内容,不断明确自我教学目标,促使教材内容更加贴合实际需求,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物理教师在实际专研教材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价值挖掘,同时还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结合班级中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展开针对性、层次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同时,需要将学生实际生活、校园内现有的教学设施、先进教学手段等充分融合,科学有效的串联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构建知识体系,同时还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学习印象。

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人教版高中物理《指南针与远洋航海》这一课时,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本节内容两个核心一个任务:磁场和磁感线。首先,教材提出磁场是一种特殊物质。磁场方向的知识与初中所学到的内容相同。用磁感线描述磁场,会使学生感到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使用教材的插图、课件和立体模型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准确地建立起磁感线的立体模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了解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作用,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在设计课堂活动过程中,尽可能选取较为简单容易理解的语言,结合有效的学习引导,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二、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高中教育阶段中学生群体存在较大差异性,因此教师需要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手段。教师在完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配合不同类

[2][1]型的教学手段展开。对于班级中一部分成绩较为优异稳定的学生,教师只需要对其进行知识解惑,并适当增加学习难度,引导其自主展开更为深入的学习研究,以此来不断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师可以单独为此类型的学生布置“一天一个”课外研究训练题等,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不断创新自我学习思维。对于班级中一些学习态度端正,勤勤恳恳却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学习方法学习技巧等方面指导,积极展开“难题精解”的训练活动,以此来不断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并有效帮助他们找寻到物理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对于班级中一些物理学困生而言,教师需要侧重展开思想教育、学习观念调整等活动。通过有效创设学习任务,鼓励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研究,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任务中,以此来不断增进师生情感,并在学习训练过程中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如,教师在进行教学人教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这一课时,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演练活动。通过有效展开学习心得交流、心理情绪疏导、适当放宽学习限制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全面提升物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三、不断创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高中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深入学习研究才可以高效实现教学任务。为此,物理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学习基础与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通过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学生实践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盲区,进而展开针对性教学。

如,教师在进行教学人教版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这一课时,通过生活实例自行车齿轮转动或皮带传动装置,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有运动快慢与转动快慢及周期之别。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亲身感悟,使学生获得对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以及它们相互关系的感性认识.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设计与课堂优化方式有许多种,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物理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选取优化形式,侧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参考文献

[1]王怀琴.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实施有效教学[J].科技信息,2013,24:294-295.[3][2]黄奇平.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索[J].才智,2015,16:124-125.[3]张旭东.基于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J].人才资源开发,2014,22:166.

第二篇: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上传: 陈永华

更新时间:2013-2-3 7:17:03

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高中物理是一门部分学生感觉比较难学的科目,同时也是部分教师感觉比较难教的课程,因而尽可能地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以往的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自主学习,结果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以致“学生负担过重”和“学生厌学情绪”这两大难题长期难以解决。当前,我校正在大力推进新课程的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改革,即如何实施课堂有效教学,其宗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有效地改变学生以接受式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效教学行为是教师为迅速达到既定教学目标,达到更好效果而实施的行为。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之后收获甚微,即使老师教得很辛苦,仍属无效或低效教学,同样学生学得很辛苦,又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要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必须对高中物理课程有深刻的理解。其次必须对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特征有到位的把握。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有助于学生提高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另外我们要注意到,高中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高中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正在不断地加强,自我控制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而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科学的训练和正确的引导。具体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际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任何人的学习都离不开兴趣。更何况高中学生还只是一群大孩子,要让他们学好物理首先就是要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我认为只要教师肯动脑筋,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不是件太难的事情。在我的从教经历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

高中生对新鲜事物都很好奇,而我们的物理实验课堂正好能够满足他们的这种好奇心,所以物理课堂上我总是珍惜每一次实验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实验的设计、操作、实验结果的猜想以及实验的结论的得出。这样的实验课比老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要有趣得多、有效得多。

2、通过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幻灯片、多媒体的形象直观、活泼生动正好能够吸引高中生的眼睛。所以物理课堂中,只要有机会我就会使用多媒体,比如在讲天体运动时穿插一小段“探索与发现”节目中有关天体奥秘的视频;讲到牛顿定律的时候播放几张牛顿的照片,这些看似简单的多媒体运用往往能够迅速地吸引住学生。

3、通过物理学家小故事的穿插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都处在追逐梦想的阶段,他们大多都有自己的偶像,或者正在寻找自己的偶像。这个时候物理学家的故事往往能够很好地吸引广大学生,因为他们也同样期望将来自己能够成为像牛顿、爱因斯坦一样的名人。

4、通过物理教师自身的涵养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我们注意物理教师自身的涵养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果学生讨厌这个老师的话,那么该教师教的这门课程学生就会很逆反,不再会有有任何兴趣去学习。所以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很重要。我认为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主要必须具备如下一些条件:知识渊博,关爱学生,风趣幽默,乐观向上。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你,同样喜欢你所教的课程。

总之,注意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保障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

二、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1、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承认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这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例如有的学生对物理实验特别感兴趣,尤其喜欢动手操作;有些学生对物理与生活及社会问题的联系感兴趣、喜欢带着问题去做社会调查;有些学生对物理的概念和基本规律感兴趣、喜欢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探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解决问题不同的认知水平和认识方式,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开展,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习物理困难的学生,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物理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

物理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物理知识能帮助人们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物理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自然观察紧密联系。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与物理有关的生活现象,探索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教学中由于问题研究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小车,小球,木块等,更多的是采用学生在生活中能轻松感知的物理事物和现象。例如曲线运动中的有导弹、铅球、雨伞上下落的雨滴、水平飞行的飞机空投救助物资、发生形变的跳板弹起的跳起的跳水运动员,受力分析例子中可以列举加速、匀速、与减速的汽车或电梯,体检时做的心电图、地震仪的记录图、太阳能热水器等等,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勤于思考、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的良好习惯,增强将物理规律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三、积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

1、设置悬念,引入新课

教师在进行物理知识教学前,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像、幻灯或多媒体以此激发兴趣,在对直观材料的感知中,创设所研究情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物理问题上来。例如在讲万有引力定律时组织学生观看一段天体运动的多媒体图像,提出太阳系中的行星为什么能绕太阳旋转?行星绕太阳旋转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其向心力是由什么力来满足?以上问题,几乎所有学生感到迷惑不解,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这样便起到了激活全体学生思维,产生疑惑,急于求知的效果。

2、循序渐进,因势利导

学习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为了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高中物理的教学要特别注意循序渐进。古时候的有个典故叫做拔苗助长,告诉我们过于急于求成,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同样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切忌不可以成为那个过于心急的农夫。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的问题:一个很简单的物理问题讲过很多次,学生却老是不会呢。这时我们的处理原则应该是:“允许犯错、耐心引导”。如果学生暂时没有学好,那一定是在某个方面出现的问题。这个时候教师一味地心急或者教训学生是起不到效果的,又或者教师当作不知道有这么回事继续按部就班,那同样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害怕物理。正确的做法,教师应该首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允许学生犯错误。然后要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了解清楚问题出在哪里。问题的出现可能是多样的原因。可能是老师的进度太快;可能是以前的知识没有明白;可能学生畏惧物理;还可能是有其它方面的心理负担等等。教师应当要依据问题的性质、程度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不要被暂时的失败所吓倒。教师应该明白,宽容和鼓励是学生前进的无限动力。解决了遇到的问题,学生才不会从心理上远离物理。才能够不断地找到学习物理的方法,今后的物理学习也就会更加轻松了。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方的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才能发挥作用。教学中要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不可面面俱到,应尽量缩短讲课时间,教材中凡是学生能看懂得内容可以不讲或者少讲,留给学生更多得时间。如:高一《机械功》这一节内容我采取了学生自学讨论法,让他们自己读书充分思考,不懂得问题在课堂上大胆提出来,师生共同分析相互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渗透学习方法教育,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达尔文有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加强学习方法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公式、定律,应介绍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例如高中物理的“电场”概念的学习可以与学过的重力场概念加以类比,把电场力和重力,电场强度与重力场强度,电场力做功与重力做功,电势能和重力势能进行类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所学知识的联系。学过这一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力和能为两条主线,对电场知识进行疏理组成知识网络。在以往的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教师是将一章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精心准备以某一线索为主组成一定的知识框架呈现给学生。这种方法对学生而言得到得是“鱼”,缺少了知识结构如何形成这一思维过程得体验即“渔”,学生要将其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还需要进行转化和整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知识整理的方法和思路进行提示,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或是小组协作完成,使他们逐步养成知识整理归纳的习惯,这样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增加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学中尽量把一些演示实验,如研究摩擦定律、自由落体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单摆的振动定律、电阻定律、电磁感应现象和楞次定律等改为学生探究实验,首先引导学生猜想,组成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接着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得出实验结论。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规范的例题讲解必不可少

有实验、有课件,有故事,有探究活动,有基础知识的讲解,这样的物理课堂就完整了吗?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就错了。高中物理的难点主要就在于这是一门思考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落脚点在于解决物理问题。高中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的多次地示范。若不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大部分高中生解物理题是比较盲目的。做对了,他很开心;做错了,他不知道错在哪里。常常发生在课堂上听得懂,课后作业却做不了。因而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亲自示范解题的时候,规范性一定要特别注意。

比如:解决高中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是四步:第一步明确研究对象,第二步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以及运动情况,第三步列基本物理方程,第四步求解作答(检查)。这中间的每一步都是至关重要的,切忌跳步。比如看起来不起眼的第一步明确研究对象,这好像是每一个刚进高中接触物理的同学很容易忽视的一步。若忽视了这一步,在高中物理《力》这一章的学习中就会到处碰壁,稍微复杂一点的受力情况离开了“明确研究对象” 这一步就是无法正确解答的。在此,很有必要强调第三步“列基本的物理方程”。在很多初学高中物理的同学心中,求解物理题的目的好像就是得到最后正确的结论。其实这种想法是很不正确的,物理的目的偏重于“理”,而不是数字。什么才是“理”的最好表现呢?那就是基本的物理方程。注意,方程必须是基本的物理方程,而不是变形公式或其它推导公式。而这些也正是高考中所强调的。强调规范,是为了少走弯路,明确方向,这样才能保障前进的步伐,因而物理教师对学生规范解题的训练是保证物理课堂真正有效的关键一环。

六、注重多元评价,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评价

在教学中,应尽量创设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的环境,应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评价他人也可以被别人评价。例如在“测定重力加速度的课题”研究中各学习小组先后提出:双线摆法、圆锥摆法、滴水法、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法、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联立求解法„„、当学生完成某一探究任务时,教师应对完成的方法和技巧给予指点,肯定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养成勤于反思和总结的学习习惯。又例如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回答他人的问题时不能简单地以“对”或“错”作为评价结果,而应注重其思考问题的思路正确与否,对“错”的回答,要指出错在哪个环节上,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想一想自己的思路与该学生是否一致;当他人提出比自己更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反省自己的思路在哪里出了问题?以后应该如何避免?

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着力点,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内心体验,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成绩与其他学生的相比较,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另外,鼓励学习物理困难的学生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相比较,只要有所进步,就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以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以上,仅是个人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为增强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在教学实践的一些设想和体会。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会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而学习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投入和主动认知,建构认知结构基础之上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与学习的有效性是统一的,不可以分割的。有效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学习,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更新教育观念,把提高教学效率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第三篇:生物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研究

对生物课堂有效教学设计探讨

海林朝中 全英实

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但学生自身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当今教学的真实写照。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负效的?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为顺应教学形势发展,生物教研组及时设立《生物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研究》实施方案,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讲课评课、研讨反思、课例交流”等基本形式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中各抒己见,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在大家的合作交流中碰撞出新的观点,生成新的认识,大家一起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研究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等。高二备课组承担“有效提问”与“有效激励”主题课活动。

著名的教育家钟启泉教授指出,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通过老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一、提高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使它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来负担”。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内在动力。这个过程被认为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奏,因而谁也不能错过这一环节。常用的引入方法可归纳为“热、近、熟、趣”四个字。①热,就是指从某一学生普遍了解的事实材料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始,使学生一听就来精神抖擞。②近与熟,从与学生生活帖近的、学生有所了解熟悉的问题入手,设计有梯度的问题,使学生由浅入深,不知不觉地参与探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③趣,从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他们去获得知识。如彭亚莉老师在点评任丽卿老师的主题课《伴性遗传》时说,任老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激发学生了的求知欲。

老师通过展示一幅有两位“美女”的图片,提出问题: “同学们能说出图片中俩位人物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吗?” “22对+XX”:学生马上回答

“你们确定吗?”学生肯定回答后,老师揭开绶带上掩盖的字,结果大家看到其中一位是人妖皇后,另一位是世界小姐。学生发出会心的微笑。“你现在能写出他们正确的染色体组成吗?”老师继续提问

学生兴趣顿时被激发,很快引出XY型性别决定,为后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再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课堂引入:“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食品原料成本飞涨、燃料价格上升、不可预知的天气等因素,导致全球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首次大范围的粮食危机。这场“无声的海啸”使全球新增大约1亿饥民,8亿人吃不饱饭------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拥有世界上约五分之一的人口,面对粮食危机,中国如何应对?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手段来缓解危机?改进农作物的品质,提高粮食产量,是解决粮食危机的途径之一。”这样的语言从现实生活切入,体现出育种应有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对后续知识的渴望。

二、完善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无论“讲授”多么有效,教师若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则需要有效地“提问”并“倾听”学生的声音,使教学保持某种“互动”的、“对话”的状态。

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在恰时恰点提出问题,提出好问题,这是给学生提问的示范,它具有逐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重要功能。尼普斯坦教授经过长期研究,提出善问“十字诀”的办法,这“十字诀”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学生问答学习;例:即是多举例;比:比较知识和知识间的异同; 替:让学生多想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用这样的公式启发:“除了„„还有什么?”; 可:可能会怎么样;想:让学生想各种各样的情况;组:把不同的知识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类:是多和学生类推各种可能。

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明确能力培养的目标、途径和方法,一课一得,得得相连。这就需要教师对自己设定的“问题”三思而行,可以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可抓住学生思维的发散点提问,让学生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充分假设,沿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答案;还可以抓住知识的聚合点(知识网络上的交点)提问,使学生理清线索,系统掌握知识。要避免为了活跃教学气氛而误入“满堂问” 的尴尬。发知道“满堂问”与“满堂灌”虽然形式上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不承认学生是可以自主学习的人。这种满堂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 2 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满堂问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师表面上似乎时时在关注学生,提问学生,但教师并没有“领会”学生,没有领会是因为没有倾听。很少人会想到: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只是“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评价,关键的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三、努力成为一位有效教师。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有效教学而言自然是重要的,但似乎还有比“方法”更重要的,这就是教师的人格。教师的期望、教师的热情,教师是否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几乎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有效程度。“人格”教育是教育的根本理想,而要使学生具有理想的人格,教师先要有那样的人格。

有效教师总是能够积极期待每个学习者,对自己和学生怀有很高的成功期望。他们精力充沛,充满活力,通过自己的行为与语言激励着每一位学生,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所教内容,而他们也有能力帮助所有的学生学会,愿意对学生和所教课程负责任。有效教师总是能够通过坦率、诚实的师生交往建立可信任感,总是让学生感到是一位“值得信赖”的教师,他们知道教学效果取得取决于师生双方,他们为此创造一种轻松的、安全的心理环。

对生物课堂有效教学设计探讨

海 林 朝 中

全 英 实

2013 年 9 月

第四篇:优化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策略

优化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策略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针对培养学生物理素质时明确指出:“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内涵,结合学生的学习现实,找到文本生本思维对接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媒体情境、生活情境、合作情境、实验情境等,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调动课堂教学积极因子,拓展学生的学习认知域度。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探究解读,用思考问题作为导线,引领学生思维顺利启动,在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学习认知。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够为学生观察、思考、归结、优化创造物质基础,还能够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而联想和想象能力正是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适时提出思考问题,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清晰路线图。学生一旦进入问题情境之中,自然能够形成重要学习内驱力。教师还要改革问题设计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设计中,学生设问学生回答,学生设问教师回答,都是可以选择的问题探究方式,为课堂教学顺利高效展开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例如,在讲“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时,教师可以在导入时给出问题:普通小汽车和高档跑车的速度都可以达到200km/h,如果从静止到具备这个速度,这个时间长度会一样吗?学生给出答案:普通小汽车用时长,高档跑车用时很短。教师引入加速度概念,课堂教学顺利展开。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上海磁悬浮列车的最高速度可达430 km/h,它的加速度一定大吗?运载火箭在点火时,初始阶段速度变化很小,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小吗?学生针对教师给出的问题进行热烈讨论。成果展示时,学生给出的结果都比较准确:磁悬浮列车虽然速度很快,但进入匀速阶段,它的加速度为零;运载火箭点火时,其速度很小,但速度变化量很大,它的加速度自然很大。教师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课堂探究气氛浓重,教与学达成和谐。

二、创设媒体情境,调动课堂积极因素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先进技术辅助。多媒体介入课堂之后,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媒体集录音机、功放机、投影仪、电视剧、放像机等功能于一身,可以为学生展示丰富的图片、精美的画面、生动的视频、多彩的文字等材料信息,其声光电信息提出具有强大冲击力,对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造成强烈触动。其联网功能可以实现网络信息搜集,远程教学信息共享,为学生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

例如,在讲“时间与位移”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介绍我国首次载人航天船成功发射的场景,2003年10月15日09时0分,神州飞船点火,经过9小时40分50秒,也就是15日18时40分50秒,航天员杨利伟在太空展示国旗。这些数据中,哪些是表示时刻的?哪些是表示时间的?学生被视频内容所吸引,容易对相关数据形成敏感性,所以讨论十分激烈。结果很快呈现出来:2003年10月15日09时0分、15日18时40分50秒表示的是时刻,9小时40分50秒则表示的是时间。这样,创设了生动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气氛被点燃,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三、创设生活情境,拓展学生的认知域度

物理是自然科学,而且是距离我们生活非常近的自然学科,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从生活中学习物理,从物理中体验社会。这是现代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追求。学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众多,将物理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能够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认知。

例如,在讲“速度的合成和分解”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生活情境:从家里到学校是2。5km,相同的路况,昨天骑车来时用时15分钟,今天却用了20分钟。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开始议论纷纷,最后找出原因,原来是风向、风速形成制约。教师让学生进一步探究风速和车速的关系,顺风时和逆风时呈现什么样的状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早已接触过这样的问题,自然容易获得正确认知。教师顺势引入“速度的合成和分解”相关概念,课堂教学自然展开。教师用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思维自然拓展,联系数学相关学习认知,对速度的合成和分解有了一定感知,也为课堂教学顺利展开创造了良好条件。

总之,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能够为课堂教学创造更多的教学契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设计、多媒体展示、联系现实生活、结合实践活动等方式,促使学生学习思维启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顺利展开,课堂探究学习气氛形成,学生学习主动性得以强化,课堂教学自然呈现高效率。

第五篇:高中物理有效教学

高中物理有效教学 南昌市第三中学 熊艳雷

【摘 要】“教以生为本,学以悟为根。”本文针对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谈一些个人体会,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四个方面的策略:①备课、上课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③引导学生养成情景分析和建模的习惯;④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及时归纳、总结。【关键词】高中物理 有效教学

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在多数学生看来是一门很难熟练掌握的学科。事实上高中物理的规律性很强,只要能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就会让学生学得轻松。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之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即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不论教师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得是否认真,学生学得是否辛苦,如果学生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不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就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一、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首先,教师头脑中始终有个体差异意识,这样备课时才会有所体现,上课时有所落实。其次教学时必须心中装着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时时刻刻想到他们。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应分别对待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如课堂提问时,对低等学生,提的问题要基础,尽可能显浅,并一点一滴地启发。通过提问使低等学生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对中等学生,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略加提高,提一些经过思考和比较就能回答的问题。对上等学生,提的问题要在中等基础上深化、拓宽。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依据教学对象的整体情况选择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确定具体教学方法。在备课中,只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各尽所能,各有所得,不同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才是落实新课程理念。教师只有每一个环节中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教学才有针对性,课堂才更有效。

二、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传统的教学总是要求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教师一般大多采用单一的注入式教学,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习状态,有的教师把学生实验改成演示实验,甚至干脆不做,变成讲实验。一堂课基本是教师讲到底,缺乏师生交流,学生几乎没有动手动脑练习的机会。结果是学生课堂似乎听懂了课后自己却不会做。因此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1.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过去的教学是以教定学:教师讲,学生被动的听,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的时间都被教师占用了,学生缺少练习、体验的时间。而学习是一个需要内化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学生课后花多长的时间来自觉学习物理这一门课。而且,从上课到晚自习间隔了较长一段时间,学生的印象已经不是那么清晰了。对有的学生来说,完成作业和练习就有了一定的困难。这种情况下,教师内容讲得再好,语言再流畅,例题再多,其课堂教学也是低效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给学生留有内化时间,要敢于精简“讲”的内容,放手给学生多“练”的机会,注意学和教的最佳结合。甚至可以将课堂还给学生,使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研讨的论坛。

2.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重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在感知、推理、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中发现真理,揭示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而不是只让学生记住这些定律、定理的内容、公式,然后让学生通过做题、练习来掌握。否则学生的学习只能是事倍功半,低效的学习!

3.重视实验操作、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

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的自然科学,“所有的科学都是从实验开始的。”几乎每一个物理教师都能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然而确有很多教师主观认为讲实验比做实验来得轻松,更容易应付考试。宁可在黑板上不厌其烦地反复多次地去讲实验,而不是真正引导学生来操作实验。由于缺少亲身动手操作体验,印象不深,学生课上听懂课后就忘了,以致教师还得反复讲。专家认为:对于实验,讲十遍、百遍,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考中的实验也越来越灵活多变,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像以往那样没有长期实验探究操作训练是很难应对高考的。

三、引导学生养成情景分析和建模的习惯

1.高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困难分析

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包含这样的流程,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信息,排除次要因素(抛除非物理信息),确立理想化的研究对象和物理情景,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寻找物理对象在变化过程中满足的定量和定性的规律,直至解决问题。

在大多数情况下,传统物理教学及有关问题的训练,往往直接给出简化后的物理对象或物理图景,因而在问题的处理上,学生缺乏对物理对象和物理情景做理想化处理的方法和能力。

如学生习惯于解决细线悬挂小球的摆动问题,而对小孩荡千秋却一筹莫展。学生习惯于解决小球过顶的圆周运动问题,而对汽车过拱桥的问题却束手无策,困难在于:①学生缺乏准确的物理模型。在实际问题的众多对象中,思维容易受到问题表象的干扰,很难抓住对象本质特征,因而难以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图景和物理模型,形成认识上的思维障碍。②学生缺乏程序化的思维训练。由于现行教材、教科书中应用性的生活事例很少,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缺少该环节的思维训练,在问题的应用上,学生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认识经验和思维习惯,久而久之,就认为物理就是代代公式的数学运算而已,因而淡化了物理思维的训练,形成方法上的思维障碍。因此在今后的物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图象情景的教学,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重视图象情景教学的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其用意就在于保证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不同的信息对大脑中不同的部位产生刺激作用,如文字信息传向左半脑,引起抽象思维,形成概念,完成数字计算和演绎,而具体的形象图形和图像信息将传向右半脑,引起形象思维,形成空间概念。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文字信息和图形信息交替传递到大脑的左半部和右半部,使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和抑制部分在左、右半脑交替出现并相互补充,思维品质就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并保持持久的兴奋。应用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在教学上通过图象图景的教学,建立由实际情景——理论模型——新实际情景的有机联系。加强抽象的物理规律与形象的实际情景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的效率,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四、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归纳总结就是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整理,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建构成有机的物理板块,让学生在整理中巩固提高。这就好比一个有条理的人会经常整理内务,物品摆放有序,存取自然方便,使人赏心悦目。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①每一节课的内容,下课前指导学生进行小结。并且要求学生在作业前将当天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②每学习一章要求学生自己归纳知识点,画出物理知识联系图。③物理测验后要求学生对答题情况进行反思,寻找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对错题进行更正。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归纳和应用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利用仪器、设备、突出自然界或工农业中的物理现象的主要因素,使其反复再现。它的特点:一是可控制性,二是可重复性。物理实验教学的任务,就是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实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概念和规律是怎样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掌握一定的实验能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严格、细致、实事求是、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勤于动手、善于思考、讲究科学方法的踏实工作作风,以及遵守操作规程,爱护国家财物的高尚道德品质。总之,就是打好思想基础,业务基础,培养实验能力。实验能力,主要是指掌握实验技能和方法,自己创造物理实验条件,进行物理实验的能力。我们从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实验设计能力四个方面论述。

一、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知觉。而实验的根本任务是人为地创造条件进行观察。观察目的有:一是了解现象,按计划仔细地观察知觉对象,通过注意、想象、比较来知觉对象的特点及其变化等;二是取得资料,通过测量取得一些数据;三是发掘问题,观察不单是眼睛注视,还必须进行积极的思维,要善于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内容,或发现细微的,但很有意义的问题。观察为观察者的一种能力,一种素养,并不是天生具有的,而要通过培养和训练。在实践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做好如下的工作。第一,要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例如:小气象站测量降水量的雨量筒。在无风的天气里,雨点竖直落在雨量筒里,根据筒里水深度,便可知每小时的雨量。然而,在有风的天气里,雨点落的路径被吹斜了,这样,这种方法测量得出的雨量还能准确地反映真实雨量的多少吗?第十届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复赛)试题中,出现了类似问题。第二,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实验条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教学中进行演示实验,不单是为了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而且特别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在进行演示之前,必须给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即观察什么?怎样观察?以此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例如:在学习光的全反射现象及产生全反射的两个条件,推出临界角的计算公式,进行下列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在圆形水槽里放入一条金鱼,使学生都能看到金鱼,再用一块双层玻璃板(内有空气薄层)坚直放入水槽中,把鱼隔在板后,然后转动玻璃板,当转到某一位置时,有部分同学便看不见金鱼,为什么?(要求:用光的全反射原理解释)第三,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物理实验观察,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对比观察法和归纳观察法。

1、对比观察法。

人们认识事物、现象,往往是通过对两个事物、现象的对比,或把某一些现象发生变化的前、后情况进行比较来实现的。

例如:观察物质熔解或凝固时体积变化,就可以把石蜡放在烧杯里,先用酒精灯徐徐加热使其全部熔解,这时可观察到石蜡液面是平的,标上记号;待石蜡冷却后,经过观察,虽然高度没有明显变化,但表面凹下去了。

再如:还可以人为地控制条件,使液体在常压|、加压,减压下沸腾,比较后可知,沸点随外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总之,使用对比观察法,有利于掌握现象的特征以及它与其它类似现象的区别。

2、归纳观察法。

通过对个别现象分别进行观察,得到一些个别的结论,再分析归纳,从而得出一般的规律的观察方法就是归纳观察法。

例如:探求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可以通对各种现象的观察、归纳得出结论。观察1:有橡皮槌敲音叉股,可以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把悬在细线上的小球跟发声的音叉接触,小球被音叉弹开;用手指轻轻接触发声音叉,可以感受到它在振动。

观察2:拨动乐器的弦,可以听到声音。仔细观察发声的弦,可以看到它的轮廓变得模糊了,而且中间比较粗,弦的外形的改变,正是因为它在很快地振动的缘故,弦停止了振动,声音也随之消失了。

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结论:一切发音的物体在振动,振动的物体是发声的源泉,即声源。可见,使用归纳观察能力,有利于掌握现象的实质及研究比较复杂现象的一般规律。总之,培养观察能力,要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要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对学生的进行观察训练,要求观察得准确、全面、细致、敏捷。

二、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主要是指基本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处理,仪器、设备组装或连接,故障排除等三个方面。

1、基本仪器的使用。

中学物理实验涉及的基本测量仪器有:刻度尺、天平、弹簧测力计、计时器、温度计、电流电压表、示波器等。使用基本测量仪器的规范要求是:

(1)、了解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明确测量范围和精确度;

(2)、对某仪器如天平电流电压表等,在使用前,必须调节零点或记下零点误差;

(3)、牢记使用规则和操作规程;(4)、正确读取数据。

2、仪器、设备的组装连接。

要进行物理实验,总是需要先把各个仪器部件、设备组装起来,并要求装备和连接必须正确无误。具体要求是:布局要合理,要便于观察和操作;连接要正确、简单;实验前要检查,必要时进行预备性调查节。

3、故障的排除。

实验发生故障时,应根据各部件工作状态及各部件联结处的分析,可能产生故障的几种因素,逐步检查,以致最后排除故障。

总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自己创造条件探索问题,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三、数据处理能力

为了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必须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在中学阶段,处理数据的主要方法是列表法、图象法,它能够直观地显示出变量之间在一定范围内的关系,总结出一般规律;同时,也可由实验图象求未知量。

图象法的具体要求是:一是建立坐标系;二是描绘实验数据点,连成图线;三是根据所得图线,推导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探索相关问题。

四、实验设计能力

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要求学生会正确使用基本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取数据,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会简单地处理实验,得出结论,而且应当培养学生根据确定的目的、任务,自己独立地设计实验方案的本领,即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任重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下载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优化研究(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设计与教学方式优化研究(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普通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实践研究五篇

    农村普通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实践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农村物理教学的背景 1.中学物理教学现状: 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优化教学方式 构建高效课堂

    优化教学方式构建高效课堂 【摘要】课堂是教育教学实施的主阵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主要依托课堂教学来实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把《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教学活动......

    高效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播种 生根 发芽 鹿头镇吉河小学邬正国 高效课堂改革是课堂教学的一次深刻变革,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学生实现“自主 、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保证。 我......

    优化教学结构打造有效课堂

    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南阳中心小学 黄盛松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

    让课堂最优化 让教学最有效

    2012年商丘市语文参评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虞城县界沟镇一中 赵冬梅 主题思想:本文主要谈了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要全面把握语文的含义,二要......

    让课堂最优化 让教学最有效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 —让课堂最优化让教学最有效 开展“优化课堂、提高课效”活动以来,我校积极探索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从“语文含义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活......

    有效教学方式设计教学法

    有效教学方式设计教学法 设计教学法是杜威、克伯屈提出的以“有目的的活动”为基础,打破传统教学科目,实行大单元教学的教学方法,鼓励儿童自定目的、自顶步调的学习活动,培养他......

    活用教学模式,构建高中物理有效课堂

    活用教学模式,构建高中物理有效课堂 【摘要】有效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更关注学生体魄的健壮、情感的丰富和社会适应性的提升,从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