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课堂最优化 让教学最有效
浅谈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
—让课堂最优化
让教学最有效
开展“优化课堂、提高课效”活动以来,我校积极探索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从“语文含义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环节的把握、教学策略的选择”等五个层面进行探究,先后召开十多次研讨会,看了二十多节名师的优质课,听了三十多节本校教师的示范课,人人写心得、谈感受,最后达成共识。下面简要谈谈我们的肤浅认识和作法:
一要全面把握语文的含义
关于语文的含义,正说纷纭、各抒己见,不无道理。对此,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就语文的含义及来历多次撰文说:什么叫语文?平常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的话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因此,我们认为语文语文,一“语”二“文”。所谓“语”就是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课堂上要组织学生进行多向对话,阐释自己独特的体验,在对话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学会提升自己的认识;其次,就是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如:我们学校专门设计了“听说读写习惯养成表”。所谓“文”,就是要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在课堂上把文本阅读作为示范,既要学会“品读”,又要学会“积累”。“品读”包括:品字、品词、品句、品段,也是为了积淀写的基本知识。“积累”包括圈点、摘抄、熟记佳词、佳句、佳段,也是为了丰富写的素材。另外,把品读的知识和积累的素材进行迁移应用,及时开展小练笔活动,哪怕是仿写一个词、一个句子、一段话,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落实了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
二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首先,让教师明确什么是教学目标。如果说教学内容决定“教什么、学什么”,那么教学目标则规定“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水平”。仅仅知道教学内容,而不清楚教学目标,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其次,引导教师掌握怎样确定教学目标。
(1)要把握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是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了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并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与技能”这三个维度,将课程目标体系化、具体化。这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长远的方向性目标,也是我们制订具体课文教学目标的依据。
(2)要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任何一篇课文既包括它的阅读价值,即课文的思想内容对读者产生的精神影响、价值引导等,体现教材的人文性;还包括它的教学价值,即课文的言语表达形式对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习得语言规律、发展语文能力、获得言语智慧等方面的独特功能,体现语文的工具性。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建立在教材的阅读价值和教学价值基础之上。即“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实践当中,我多次强调教师要关注课后练习及课堂练习册,从中发掘和提炼教材价值,确立教学目标。
(3)要了解学生基础。教学目标过高,则造成教学中的“越位”,强人所难;教学目标过低,则造成教学中的“滞后”,低水平重复。我们主张:学生已经会的,不需教;学生能自己学会,不必教;教了学生他也不会的,不能教。二是把握核心目标,做到相对集中。如果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贪多求全,样样都要实现,其结果就是蜻蜓点水,样样都没有达成。事实上,新课程所提出的“三维目标”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理论参照,而不能直接作为我们一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简单套用会使目标模糊,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也难以有效达成。一篇课文或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宜过多,一个两个就可以了。核心的教学目标完成了,那么其他的附属目标会在实现核心目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得到落实。我们倡导的“一课一得”,就是强调每一堂语文课都应该有明确而集中的教学目标,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能有所获、有所长进。三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而听说读写能力必然需要在相应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事实上,很多语文实践活动游离了听说读写这个内核,缺少“语文味”,成了活动课、思品课等等。其原因是有些老师备课是为应付检查,没有读教材、研教材。那么怎样的教学活动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呢?我们要求教师备课时必须把握以下两点:
一是教学活动要紧扣语文教学目标
如果教学活动脱离了教学目标,那么就难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比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个教学目标,从一年级开始就作为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几乎每篇课文,每堂阅读课都要安排朗读训练活动,但是直到六年级毕业,大部分学生仍然做不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朗读教学与系统训练,就是我们的老师自己对朗读教学也一知半解。更何况要对学生进行朗读教学与训练了。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设计专门的朗读训练活动。我校强调低年级一定要教读全文,贴近儿童生活的文章还要演读,高年级一定要范读,对话式文章还要分角色朗读的作法初见成效。
二是教学活动要有一定的实效
(1)让学生学会思维。创造力的核心就是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思维是最重要的。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学习一篇课文应该找到一个地方让学生有思维训练的点,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判断,也要体现一个阶段性,低中年级形象思维,中高年级理性思维,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继承性。教师设计问题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有思维的容量与思考的空间,有挑战性的问题才具有吸引力,才能促使学生进入学习的境界。而那些一问就懂的问题实质上是虚假问题,不具有教学意义;那些仅仅指向课文思想内容而不指向课文言语智慧的问题,实质上也是缺乏思维深度的。如《乡下人家》一文,仅仅提问:作者写了乡下人家哪几处景物?就未触及到教学价值,如果进而问: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方法与方式把他看到的乡下人家描述出来?学生的关注点自然落在作者的表达智慧上了,思维就聚焦在课文隐含着的教学价值上了。
(2)让学生学会体验情感。任何教学活动唯有真正触及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心灵深处,具有情感的力量。情感的体验是在学生静思默想中酝酿的,是在学生全身心投入的朗读中发生的。由此,教学活动宜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直面课文,潜心会文,教师做个“红娘”在学生情感体会不到的地方“穿针引线”、“牵线搭桥”。如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师问:课文都写了哪些“亲人”,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们是“亲人”?学生很容易理解朝鲜人民志愿军的亲人。其实,作者一个重要的用意是告诉读者,志愿者也是朝鲜人民的亲人。这份情感,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如“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伤员在您家休养”、“侦察员老五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这些地方足以看出志愿军也是朝鲜人民的亲人。
(3)加强语言训练。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就是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①读出情。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要加强读的指导。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让学生反复诵读。该读出画面时读出画面,该读出情感时读出情感,该读出见解时读出见解,该读出方法时读出方法„„一边读一边想、画、批、注,是阅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读书要从整体入手,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②品出味。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怎么个丰富,怎么个优美,怎么个生动,怎么个形象,怎么个有特点,怎么个有魅力。要指导学生读得有感觉,有心得,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③悟出效。即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味词句的表达效果。④习得法。即让学生学到方法。包括作者的表达方法,如遣词造句的方法,常用句式、构段的方法,叙述、说明的方法,也包括学习伙伴学习的方法、读书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方法等。像《桂林山水》一课的排比句式表达方法、《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的首尾呼应写作手法、《赵洲桥》一文中的过渡句构段方法等等应让学生习得。
四要确实简化教学环节
要下决心改变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我校形成了“激兴导入、初读质疑、精读释疑、赏读迁移”四环节。(1)可用情景再现、激兴谈话法导入新课,也可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来导入新课;(2)学生个人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熟悉生词,把课文读正确,读后有初步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内容方面的、语句方面的、表达方面的„„;教师引导学生在初步交流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或理清思路,或抓住主要内容,在整体把握的同时培养分析、概括能力;(3)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教学设计中的预设,明确本课教学重点,并以问题整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一般指对重点部分的理解、品读,或体会关键语句在表达上的作用与效果,或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式,或侧重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掌握某一方面的学习方法;(4)回归整体,对课文赏读或积累语言或写体现写法迁移的小练笔。环节的简化,最重要的是应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
五要选择有效教学策略
什么叫有效教学呢?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全面协调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内涵是指关注全人发展。我们认为强调课堂教学效益就是追求40分钟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说白了就是追求40分钟内学生掌握“字、词、句、段、篇”知识和“听、说、读、写” 能力的最大化。要使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很重要。我校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
一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的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是不完美的。教师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保护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做到乐学、会学。其次,在个体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的能力。第三,教师要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提供探究的机会,千万不要独霸课堂,因为,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的知识、方法、情感比老师传授的要过硬的多。
二是科学运用教法。正如教研室瘳书记所讲到的:选择教学方法要围绕教学重点、难点。他搜集的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七类:第一类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互动交流法等。第二类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第三类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同伴教学法。第四类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第五类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第六类方法:以内容辨析为主的方法,比较法,比喻法,类比法、比兴法等。第七类方法:以引进课外教学资源为需要的方法:想象法,联想法,情景再现法,潜意识体验法等,我们在听课、评课中就要看教师运用教法情况。
三是灵活选择教学模式。阅读教学是有基本式的,我校的基本式是:低年级“读说结合—当堂训练式”、高年级“读写结合—当堂训练式”。但因文而异、因需而异也有很多的教学模式。如:对于有值得探究的问题为导向,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对于写法有特点,且学生学得来、用得上的课文(如简单的说明文),可以采用“了解内容,领悟写法,尝试运用”的教学模式;对于适合习得某些学法的课文,可以采用“方法渗透,方法领悟,方法小结,方法运用”的教学模式;对于略读课文、选读课文,可以采用“一读读通课文,二读粗知大意,三读交流感受”的教学模式;对于“综合性学习”,应体会“体验、合作、探究”的精神,抓好“设计方案,分组活动,辅导交流,展示成果,小结收获”几个环节„„
四是恰当借助教学资源。资源运用得好,能有效突破重点,化解难点,泛用资源反而充断主题。因此,我们强调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课例、不同的课文适时选择课内生成资源、教具辅助资源、远程教育资源以及网络资源,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圆明园的毁灭》、《富饶的西沙群岛》之类的课文,可播放网络图片及视频资料,低年级的归类识字课可用一些生字卡片,写字板等教具资源,效果都比较好。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法”,指遵循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直接与文本对话,其间教师要启发、诱导、点拨,甚至讲解,使学生由不知到知,不懂到懂,不会阅读到逐渐学会阅读。“无定法”,指因文而异,因生而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语文教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教法,要找到静心诵读的“读味”、咬文嚼字的“品味”、摘抄仿写的“写味”。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学更有效!
第二篇:让课堂最优化 让教学最有效
2012年商丘市语文参评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虞城县界沟镇一中 赵冬梅
主题思想:本文主要谈了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要全面把握语文的含义,二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三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四要简化教学环节,五要选择有效教学策略。从而更有效地推进高效课堂教学。
自县教局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活动以来,我校积极探索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多次召开研讨会,看了好几位名师的优质课录像,听了好多节本校教师的示范课,下面简要谈谈我的肤浅认识:
一要全面把握语文的含义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叫语文?平常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的话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因此,我们认为语文语文,一“语”二“文”。所谓“语”就是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课堂上要组织学生进行多向对话,阐释自己独特的体验,在对话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接纳,学会提升自己的认识;其次,就是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所谓“文”,就是要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在课堂上把文本阅读作为示范,既要学会“品读”,又要学会“积累”。“品读”包括:品字、品词、品句、品段,也是为了积淀写的基本知识。“积累”包括圈点、摘抄、熟记佳词、佳句、佳段,也是为了丰富写作
第 1 页 2012年商丘市语文参评论文
素材。另外,把品读的知识和积累的素材进行迁移应用,及时开展小 练笔活动,哪怕是仿写一个词、一个句子、一段话,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落实了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
二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首先,让教师明确什么是教学目标。如果说教学内容决定“教什么、学什么”,那么教学目标则规定“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水平”。仅仅知道教学内容,而不清楚教学目标,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其次,引导教师掌握确定教学目标的方法。
(1)要把握语文课程标准。(2)要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3)要了解学生基础。教学目标过高,则造成教学中的“越位”,强人所难;教学目标过低,则造成教学中的“滞后”,低水平重复。我们主张:学生已经会的,不需教;学生能自己学会,不必教;教了学生他也不会的,不能教。要把握核心目标,做到相对集中。如果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贪多求全,样样都要实现,其结果就是蜻蜓点水,样样都没有达成。若核心的教学目标完成了,那么其他的附属目标会在实现核心目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得到落实。三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以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而听说读写能力必需在相应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事实上,很多语文实践活动游离了听说读写这个内核,缺少“语文味”,成了活动课、思品课等等。其原因是有些老师备课是为应付检查,没有读教材、第 2 页 2012年商丘市语文参评论文
研教材。那么怎样的教学活动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呢?我认为备课时必须把握以下两点:
一是教学活动要紧扣语文教学目标
如果教学活动脱离了教学目标,那么就难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比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个教学目标,但部分学生仍然做不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朗读教学与系统训练,就是我们的老师自己对朗读教学也一知半解。更何况要对学生进行朗读教学与训练了。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设计专门的朗读训练活动。
二是教学活动要有一定的实效
(1)让学生学会思维。思维是最重要的,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学习一篇课文应该找到一个地方让学生有思维训练的点,让学生学会分析归纳判断。教师设计问题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有思维的容量与思考的空间,有挑战性的问题才具有吸引力,才能促使学生进入学习的境界。而那些一问就懂的问题实质上是虚假问题,不具有教学意义;那些仅仅指向.课文思想内容而不指向课文言语智慧的问题,实质上也是缺乏思维深度的。
(2)让学生学会体验情感。任何教学活动唯有真正触及学生的精神(3)世界和心灵深处,具有情感的力量。情感的体验是在学生静思 默想中酝酿的,是在学生全身心投入的朗读中发生的。由此,教学活动宜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直面课文,潜心会文,教师做个“红娘”在第 3 页 2012年商丘市语文参评论文
学生情感体会不到的地方“穿针引线”、“牵线搭桥”。
(4)加强语言训练。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就是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①读出情。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要加强读的指导。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让学生反复诵读。该读出画面时读出画面,该读出情感时读出情感,该读出见解时读出见解,该读出方法时读出方法……一边读一边想、画、批、注,是阅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读书要从整体入手,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②品出味。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怎么个丰富,怎么个优美,怎么个生动,怎么个形象,怎么个有特点,怎么个有魅力。要指导学生读得有感觉,有心得,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③悟出效。即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味词句的表达效果。④习得法。即让学生学到方法。包括作者的表达方法,如遣词造句的方法,常用句式、构段的方法,叙述、说明的方法,也包括学习伙伴学习的方法、读书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方法等。
四要简化教学环节
要下决心改变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
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我校形成了“激兴导入、初读质疑、精读释疑、赏读迁移”四环节。(1)可用情景再现、激兴谈话法导入新课,也可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来导入新课;
第 4 页 2012年商丘市语文参评论文
(2)学生个人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熟悉生词,把课文读正确,读后有初步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内容方面的、语句方面的、表达方面的……;教师引导学生在初步交流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或理清思路,或抓住主要内容,在整体把握的同时培养分析、概括能力;(3)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结合教学设计中的预设,明确本课教学重点,并以问题整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一般指对重点部分的理解、品读,或体会关键语句在表达上的作用与效果,或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式,或侧重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掌握某一方面的学习方法;(4)回归整体,对课文赏读或积累语言或写体现写法迁移的小练笔。环节的简化,最重要的是应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
五要选择有效教学策略
什么叫高效课堂教学呢?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全面协调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内涵是指关注全人发展。我们认为强调课堂教学效益就是追求40分钟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说白了就是追求40分钟内学生掌握“字、词、句、段、篇”知识和“听、说、读、写” 能力的最大化。要使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很重要。我认为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 一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的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是不完美的。在个体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的能力。教师要给足学生探究的时
第 5 页 2012年商丘市语文参评论文
间、提供探究的机会,千万不要独霸课堂,因为,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的知识、方法、情感比老师传授的要过硬的多。二是科学运用教法。选择教学方法要围绕教学重点、难点。
三是灵活选择教学模式。
四是恰当借助教学资源。资源运用得好,能有效突破重点,化解难点,泛用资源反而充断主题。因此,我们强调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课例、不同的课文适时选择课内生成资源、教具辅助资源、远程教育资源以及网络资源,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可播放网络图片及视频资料,可用一些生字卡片,写字板等教具资源,效果都比较好。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法”,指遵循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直接与文本对话,其间教师要启发、诱导、点拨,甚至讲解,使学生由不知到知,不懂到懂,不会阅读到逐渐学会阅读。“无定法”,指因文而异,因生而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语文教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教法,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学更高效!
第 6 页
第三篇:如何让构建有效课堂
如何构建有效课堂
一、有效课堂的概念——科学地理解
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掌握规定教学内容的教学叫有效教学 单位时间内高效、高质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叫有效课堂
有效课堂的含义
以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为基础,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优化,单位时间里教学效率高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绝大多数学生充分参与 组合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
课堂的每个环节都体现出有效性
有效课堂的要求
洞悉:洞悉教材、洞悉学生、洞悉课堂内外 兼顾:兼顾优生、兼顾差生、面向全体 参与:集体参与、共同参与、覆盖面大 多样:多样化教学情境、奖励与惩罚兼用
有效课堂面临的博弈
n教学内容最大化 Vs 掌握人数最大化
n教学内容最大化=教学过程的高速度和高效能=甩掉那些“学习缓慢者”=掌握人数少 n掌握人数最大化=所谓的“面向全体学生”(包括“举三也未必能反一”者)=教学过程细化和慢化=较少教学内容
有效课堂的特征
n教学任务: 适切性 n教学模式: 科学性 n教学组织: 有序性 n教学过程: 主体性 n教学方法: 恰当性 n教学结果: 有效性 n教学氛围:
n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Vs 民主合作、和谐进取
有效课堂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二、有效课堂的前提——专业化的教师
n职业理想:事业心、责任感、积极性(情绪、情感)
n教育观念:发展观、人才观、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态度、体验)
n知识水平:本体性知识(本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的知识)、实践性知识、一般文化与社会知识
n教学能力:分析教材能力、设计教学能力、实施教学能力(提问讲演、语言表达、课堂应急、课堂组织)、指导学生能力、评价校正能力、教研能力 n德育能力:思想品德素养、心理素养、言语素养、沟通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指导学生能力
n人际协调能力:沟通上级、同事、学生、家长 n教学科研意识与能力
三、有效课堂的条件——精心的备课 1.备教材(教学内容)吃准教材:
提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提出教学的难点 再生成教材:
编写教材者多注重于它的知识性、科学性、逻辑性,而很少或很难兼顾它的趣味性、生动性、互动性
2.备心境(心理准备)
教师力图建立和谐、公平、自由宽容、民主平等、相互理解、真诚交流、充满活力的课堂
凝神定气、用心专一,融入情感、置身其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以凌驾于学生之上、发号施令或忽视学生主体性的说教与灌输
教师不是知识的权威和真理的化身,但也绝不是课堂的“客人”
教师心境决定课堂氛围
——有效学习的课堂要关注班级文化氛围 n民主的师生关系与容错文化 n竞争与合作并存 n建设性的怀疑态度 n各美其美与美人之美
3.备学生(知识背景)n原有知识 n原有经验 n学生情感状态 n多数学生的需要 n学生建构上的困难 n„„
4.备导入(激发兴趣)
n(1)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造成积极思维的环境气氛。n(2)让学生在十分迫切的要求下学习。n(3)提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n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备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优选的标准 n 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 n 与教学内容相符合
n 与学生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
n 与教师特点(业务水平、特长、经验)相符合 n 根据教学条件
6.备设问(现场反馈)n 教师提什么问题
n 能绷起思维神经的问题 n 徘徊于知识十字路口的问题 n 竖着思维导向路标的问题 n 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 n 能扩展思维时空的问题 n 能引迸创新思维火花的问题
7.备层次(教学过程)n 多数学生怎么教?
n 加什么给“吃不饱”学生? n 怎样帮“吃不了”的学生消化?
8.备训练(巩固应用)
n 案例的讲解——范例教学 n 知识的迁移——举一反三 n 有效的引导——学习资源
9.备语言(感染吸引)
n 要使自己的语言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n 防止口头禅
n 防止教师话语霸权
n 要多考虑一些鼓励性的语言
课堂必须体现三个字:
精——精力充沛
气——气势旺盛
神——神采飞扬
10.备板书(逻辑思路)n 标题明确,逻辑周密 n 字迹工整,表达规范 n 作图正确,线条清晰 n 布局合理,清晰整齐
精美的板书
n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n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n 美化教学形式 n 优化教学内容 n 提高教学效率
n 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11.备课件、教具(辅助教学)
n 课件制作与应用的合理化问题 n 教具选择的恰当性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
n通过多通道向学生提供更丰富教学信息 n是今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 n不可一意孤行盲目拒绝使用
n也不可为追求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而牵强附会——重视了教学形式而忽视了教学内容 n更不可对智能化的信息技术形成依赖——离开现代教学设备就讲不了课了——人不是机器的奴隶
12.备小结(推扶提升)
n总结是“总——分——总”教学过程的最后一步,也是心理学中所说的由部分认知回到整体认知的重要过程
n通过总结能使学生高屋建瓴宏观理解知识在已有知识结构中的位置,巩固“同化”与“顺应”
n 通过总结,获得反馈信息,间接评价教学 n 要尽量引导学生总结
n 要注意将本节课的知识纳入系统之中 n 要充分发挥小结的画龙点睛作用
四、有效课堂的实施——有效地讲课 授课的实质是让学生感知教学信息 n学生通过各种感觉通道感知信息 n哪些通道最重要呢?
个体感知信息的通道
n视觉:80%以上学习信息的来源
n听觉:15%的学习信息的来源;学生50%的在校时间在听 n本体觉、平衡觉:影响空间关系、操作技能的形成 n触觉:影响注意的集中和听课情绪 1.优化教学过程
n启动调节教学阶段:上课仪式
n感知教学内容阶段:通过不同媒介与手段呈现
n理解教学内容阶段:同化与顺应。注意启发教学/ 最近发展区的把握;引导/ 推扶过程 n复习巩固与应用阶段:记忆/ 强化;练习与作业。课堂练习与作业量的适合性;课堂练习与作业的代表性,形成技能、技巧、能力—— 动口、动手、动脑 n总结教学阶段:复习、总结、布置作业 2.确保视觉通道顺畅 n看(主观能动性)n看到(视觉能力)n看懂(视知觉水平)n色彩(喜好与厌恶)n光线(虹膜色差)n气质仪表(爱屋及乌)n容貌修饰(漂亮指数)n衣着装扮(色彩与款式)n目光交流(时间与次数)n面部表情(变脸水平)n体态语言(亲善度)n手势(灵活度)
3.确保听觉通道顺畅 n听(主观能动性)n听到(听觉能力)n听懂(听知觉水平)
n音频(听力水平损失不同)n音量(听觉感受性不同)n音质(声音魅力)n语调(主观体验)n语速(听力水平)n节奏(听力疲劳)n遣词(讲解能力)n清晰度(发音器官)n流畅性(情绪因素).巧用维持课堂秩序的策略
n目光期待 皱眉谴责 责 摇头谴责
n增大音量 手势暗示 授 声向变化
n缩短距离 点名提醒 示 批评训斥
n幽默暗示 创设情境.分析课堂死沉的原因 n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不够 n学生学习兴趣低迷 n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n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 n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瞪眼谴责课堂提问规则重申故意忽视撇嘴谴停止口委婉提
n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 n边缘化学生缺乏参与
n学生应试心态偏重(重结果不重过程)等 n习得性无助
n学习方法指导欠缺
n课堂宽容缺位(微波效应)n教学活动错误处理不当 n学生课堂话语权被剥夺
n教师教学方法落后(“满堂灌”和重复机械练习)n学校全面追求升学率
n有社会竞争激烈、新的“读书无用论”、浮躁冒进等因素的影响
五、有效课堂的评价——全面地评课 n分析吃透教材:目标明确、融会贯通 n教学设计合理:内容恰当、思路清晰 n成功实施教学:方法贴切、用多媒体 n课堂结构紧凑:张弛有度、有条不紊 n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参与、辅导个别生 n反馈调控恰当:评价合理、内容掌握 n追求美的感受:形象、教态、语言、情感
n叶澜教授的观点: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
评价“好”课的标准:4个“I”
nInterest:兴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nInformation:信息,学到多少东西
nInfluence(Impact):影响,知识结构、人格魅力影响 nInteraction:师生互动、学生参与、教学相长
一节好课应该做到:饱满的激情、殷切的希冀、热情的关注、亲切的语言、丰富的体语、出神入化的演示、深入浅出的讲授、恰到好处的点拨、游刃有余的教材驾驭、收放得体的课堂调控、紧张有序的分层递进„„
因为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思想的启迪,是灵魂的涤荡,是人性的沐浴,是人格的唤醒,是希望的激发
第四篇:如何让课堂设问更加有效
如何让课堂设问更加有效
课堂设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艺术。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波澜起伏、有声有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能善于设问。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设问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方面:
一、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设问。设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和找到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如果在设问时能神态要自然安祥,以亲切的眼神鼓励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愿意回答甚至争先恐后地回答。但是,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也许,学生思维正确,也许学生思维出错,无论怎样的答案,教师要公平、公正,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指责和嘲笑,而是耐心地加以引导和启发。另外,设问的面要宽,不能只提问几个“尖子”学生而忽略其他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和不善言谈的学生。这样,可以调动每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只有创设出一个自由驰骋、宽松自如的氛围,才能使师生间情感交流畅通,才能消除学生的诸多心理障碍,学生才会无拘无束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设计的问题要富有思考性,要新奇、巧妙、有趣。这样设计的问题有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设计的问题,像一根魔术棒,吸引学生,让学生的精神处于亢奋状态,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
三、课堂设问要积极评价。设问手段本身,能鼓励和督促学生对课程进行及时的消化,认真复习。设问的效果则又优化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对的,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就得到了肯定和强化,回答不对的,就能及时调整改变有欠缺的认识结构。在整个设问的过程中,对回答好的每一句问话,教师、学生都伴随着进行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都应公开进行评价。
四、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处设问,引发深思。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更应考虑如何步步引导学生把思维指向问题的关键和重点,指导学生架设一座从未知到知的桥梁。在重点处设问,一方面可引起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理解得更深刻。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只要精心设计恰当适时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解决问题,就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发展,就能真正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就会出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
.
第五篇:最有效教学
《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读后感
看了《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这本书后,读着这些一线教师用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实效谈着关于如何问课问题,让我受益匪浅。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思考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教学,都在寻找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前我一直都在采用反思性教学,但是到底如何才能最有效地实施反思性教学呢?通过阅读《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后我才知道,原来最有效的反思性教学需要教师掌握问课和品课艺术。
所谓的问课,就是教师主动征询学生、同行、家长以及自我对课堂的感受与意见,并对自己我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和深度加工,以期达到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从而获得最佳的课堂效果的一种教学形式。所谓品课就是教师以品的角度去听别人的课,去观别人的课,去评别人的课,去议别人的课。在听,观,评,议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可以在品课的同时,联系自己的教学,看看自己的教学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要吸取别人的长处,及时改进和完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渐入佳境。
这里我想重点谈一谈问课。其实,我每次的教学过后也有过“问课”,但更多的是问自己上课有哪些不足,哪些地方处理的比较满意,问问同事对自己上课的意见,想要通过这样的问课,来改进自己的教学,以求精益求精。其实有时候,我们也可以适当的问问学生,问问学生上课的感受,从学生口中寻找自己上课的成功与失败,并且我们可以在与学生口头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接着用书面的方式,把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好的处理和把握教学。只有从学会从多层次多方面的去问课,才能做到真正的“知情”。
首先“问自己”。以前我的理解就是“课后问自己”,上的是否成功,或者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还有“课前问”和“课中问”。“课前问”就是教师在课前反复琢磨自己对教材的把握是否准确,认真分析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学内容是否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具有层次性,仔细思量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否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随机调整,充分预计学生在课堂上会有什么反应等等。教师要通过课前问要明确教学目标,自己要带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课堂,要知道自己应该怎样上这堂课,要知道如何研究使用教材。
其次是“课中问”。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对课堂中发生的出乎意料的问题扪心自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也就是考验教师的“教学机智”。我们要不断的问自己:我实现教学目标了吗?我控制教学节奏了吗?我处理好突发事件了吗?并且在课堂上,要关注意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要进行一定的情感教育。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特别要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状况,要多给他们“开口说”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学会了“扪心自问”,“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才能适时适地地调整教学难度和节奏,游刃有余的调节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随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充满生机和活力。
最后是“课后问”,也是我们最常用的反思方法,就是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及时反省、反思本节课的效果,着重反思课堂中出乎意料的创造性收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等两方面的问题,便于今后教学扬长避短。它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事件或教学问题,也就是为了不断询问自己: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那么从哪些方面反思呢?首先要反思这节课的效果如何。语言精彩生动吗?让知识走近课堂了吗?教学效果达成如何?整体把握教材,面向考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了吗?多关心爱护顽劣学生,做他们的朋友了吗?然后要反思:学生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形成了哪些能力等。接着要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举和败笔之处在哪里。对于成功之举,我们要及时捕捉瞬间的灵感,抓住智慧的火花,以形成自己
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对于败笔之处,我们要认真思考,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寻找补救和改进措施,引以为戒,“亡羊补牢”。
问完自己之后我们还要去“问学生”。问学生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意见,包括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听课的情绪、学习的效果、学习的困惑、需要教师如何教学的愿望等等。这样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最好的信息反馈。我们要敢于放下老师的架子,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同等的位置,询问学生从课堂中学到了什么,老师准备的是否充分,课堂的感觉如何,还有什么样的问题以及希望老师以后怎么上课。通过向学生求教,下一步该怎么做,教师的心里就应该有谱,问题也就不那么令人烦恼了。因此,我们适当的要学会和学生交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征求学生的建议,这样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做好自己的工作。
最后还要“问同行”,虚心求教。要倾听同行和领导对自己课堂教学情况的意见,这是站在专家角度提出的观点,便于自己长善救失,有利于我们很好地改进教学工作。询问别人自己在教学重点把握上是否存在问题,课堂的调控是否有效,情境的处理是否合理,课堂的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一个人的想法是单一的,大家集体的智慧才是强大的,所以我们要多向别人求教,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每时每刻注意积累,锤炼自己,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我以后的教学路还很长,“问课”应该成为我们的一门“必修课”。通过这本书,我更加清楚自己在今后怎样去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要多听,多问,多学,多想,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争取在教学上有更大的进步。
朱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