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效教学走进农村的生物课堂

时间:2019-05-12 23:2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有效教学走进农村的生物课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有效教学走进农村的生物课堂》。

第一篇:让有效教学走进农村的生物课堂

让有效教学走进农村的生物课堂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十几年了,课堂教学经历了从传统到有效,再到高效转变的过程,可农村生物课堂教学似乎仍然没有摆脱尴尬的地位。一方面由于生物学科非中考科目而得不到学校、老师、学生的重视,另一方面又因为生物是高考科目而不得不开设。对一名普通但有责任心的农村生物教师来说,如何在农村的生物教学中摸索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大力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这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工作。

一、生物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生物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通过生物学课程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我们的教学对象都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孩子,由于他们的经济条件和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很大差异,造成这些学生在知识的接受水平上也存在很大差别。作为一名农村教师,要注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对那些学习能力很差、经常犯错误、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要注意保护好这些学生的自尊心,把学习的机会合理地提供给他们,让他们在学习实践中有机会获得成功,从而培养他们对生物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而对于学习成绩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要为他们进一步提供更广泛的学习空间,以便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如让他们组建生物实验小组或生物兴趣小组,并经常为他们开放学校生物实验室,使他们有机会进行各种与生活有关的生物实验,让他们在原有的生物学习能力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体现新课程的特点,呈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切实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得到改变,切实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生物教学要联系现实生活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生物的教学要坚持育人为本,能力为重。要重视学生的能力就要充分考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着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对于我们农村学生来说,生物学中大多是动植物、生态系统、环境保护等知识,这些知识恰恰是与农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这恰恰是农村孩子学习生物的最大优势。作为农村生物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学习优势。例如在教授《开花和结果》在一课时,我就会让学生到自己家的菜园里采黄瓜花、西瓜花,让他们在校园里采桃花,在学校的窗台花盆中采杜鹃花。虽然学生长在农村,他们对这些花非常熟悉,但是学生仅仅是对花简单的特征有所了解,而对于每种花的花瓣数量、雄蕊、雌蕊等内容知之甚少。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生物课程的学习,把问题和生活的实际结合起来,利用生物学知识探索生活实践中的问题。这样,书中的知识和生活实际接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提高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重视生物实验教学,把讲实验变成做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有效性。如在学习制作甜酒一课时,我带领学生结合实验过程亲自动手尝试了甜酒的制作过程,酿制出香甜的美酒,当家长尝到这种甜酒时,赞扬说:生物学没有白学,有用,值得学。又如在教授《消化和吸收》一节课中,我带领学生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前我布置小组长从家中带来了馒头,实验前分发给小组员细细咀嚼,感受馒头的甜味。然后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先提出问题,再作出假设,制定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整个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当看到1号、2号试管滴加碘液呈现不同的现象后,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使淀粉消化成麦芽糖。如果这一实验单凭教师去讲,很难有这样的效果。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这比在教室里由教师讲有效得多,这样的实验教学既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本知识,又能使他们产生一定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四、帮助学生建立和理解生物学概念

传统的教育往往强调对事实信息的记忆和背诵,然而要达到深层次理解的程度,仅凭大量事实记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理解是最好的记忆。要使学生理解概念,就需要丰富的事例作为基础,引导学生正确的表述、概括,从而减少对知识的背诵。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技能训练、生活实践等栏目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实践和空间。

例如在教学《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节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学生自学,理解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之间的关系,自己归纳并填写出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这样就紧紧抓住动物体结构模式图的有效运用,直观明了,形象具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其次,以下列例子对比。这样,结合学校、年级、班级、学生、男生和女生的结构关系来理解动物体的结构层,不但加强了概念的记忆,而且达到深层次概念理解。然后让学生看书自己归纳填写出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这样的概念讲解易于确认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容和意义,也易于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说明理解是首要的。学生概念理解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也活跃了,教师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也提高了。

五、以小组活动为载体,构建生动活泼的生命课堂

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离不开小组的活动,在构建生动活泼的生物课堂过程中,以小组活动为载体,创造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把生物学教学与学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互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感悟生物学知识处处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生物课堂中的小组讨论、个体展示、角色扮演、小品、游戏等等,让学生课堂生活丰富多彩,师生在开放的课堂中感知、体会、互动。例如在教授“系统”这一概念时,为了加深学生理解“系统”这一概念,我让学生做“卡片找伙伴”的游戏:在每一张小卡片上写上器官名称:鼻、器官、肺、口腔、食道、胃、心脏、血管等,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归类。在归类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他们是将相同功能的器官归为一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系统的定义。即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系统。这样,系统的定义在学生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游戏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寓教学于活动中,既满足了学生的活动欲、求知欲,也发展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法在有效。现在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提高课堂效率是课改的落脚点。我们的生物课堂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自我评价,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

第二篇:让一体机教学走进农村中学语文的课堂

浅论如何让一体机教学走进农村中学课堂

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为了尽可能地体现教育公平,上级部门给我们农村中学配置了先进的一体机。多媒体以其强劲、猛烈的势头走进了我们农村中学。一时间,如何使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成了我们学校老师津津乐道的话题。学校要求:公开课、优质课必须使用一体机教学,否则课上得再好,都是不合格。于是,一时间,全校教师都在使用一体机教学,形式一片大好,令领导欣喜。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有使用的如鱼得水,如虎添翼的;也有白白让一体机牵着鼻子走,把课上得四不像的;更有甚者,费尽心血,还是摆弄不好,白白浪费一节课的……欣喜之余,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怎样让多媒体走进我们农村中学的语文课堂?

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变化性,在课堂教学中它有着传统教学所无法企及的优势,具体说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用形象生动的视听材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变化性特点,因而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它能极大限度地营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巍巍中山陵》、《画山绣水》、《苏州园林》等写景抒情或介绍景物的课文时,文中所描绘或介绍的地方是我们农村大多数孩子未曾见识过的,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互联网上搜集这些地方的相关图片,并把它们制成课件。上课时不失时机的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来;在教《七颗钻石》、《皇帝的新装》这样的童话时,我们还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制作动画课件,上课时运用多媒体播放出来;在教《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蒹葭》这些文质兼美的古诗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由古诗改编的歌曲……

这些优美诗意的画境、趣味盎然的情境、优美动听的音乐带给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享受是传统教学所无法企及的,学生可谓百看不厌,百听不倦。上这样的课,学生再也没有上课睡觉的现象了。

在欣赏的同时,老师应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文章语言的精妙。他们的朗读能力、欣赏能力就会在这边听边看边读的多媒体教学课堂中不断提高。

二、用变换字形等动画效果突出教学重点

农村中学传统的语文教学工具是粉笔,传统的教学流程是从书本到黑板,由于受板面的影响,许多重要的内容不能在黑板上呈现,师生互动效果不太显著,学生容易疲劳,思维常常停滞。

多媒体技术可以全面展示所学课文的重点内容。在教古文时,我都是首先在网上下载一些设计优美质量上乘的课件,然后进行必要的修改。如教《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我下载并修改了一篇课件。课件中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实词、虚词都用了不同的颜色标出,赏析课文的精点段落,生动优美的句子及段落的重点、要点内容,都有闪烁、下划线、改变色彩或字形等动画设置。这样,鲜明的表象与语言文字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双向联系,学生非常乐意面对屏幕字斟句酌,有针对性地对文段重点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严密性。

三、用功能多样的实物展台加强反馈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往往会根据教学需要安排相应的拓展练习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传统教学中,受条件限制我们往往不能把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但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例如,学习了《苏州园林》一课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一幅“学校花园图”,同学们的设计各具匠心,我选取其中的多幅作品,通过实物展示台一一展示,他们边欣赏、边品评,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其他的笔头练习都可以用实物展示台来展示。

四、采用一体机教学可以加大课堂的容量。

对于九年级的老师和学生来说,最缺少的莫过于时间了。面临中考,几多压力,几多期待,大家都恨不得一节课变成几节课来用。可是九年级科目多,语文课一周只有几节课,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课堂最大的效力呢?一体机教学解决了这个难题。我都是先下载制作好需要的课件,比如在第二轮复习之前,我分别制作好了《记叙文复习》、《说明文复习》、《议论文复习》《散文复习》等课件,把要掌握的知识点全都清清楚楚的做在课件上。在课堂上,打开一体机,进行专项复习,一张张点开幻灯片,一个个知识点都出来了,学生该记笔记的就可以记了,少了老师板书的时间,一堂课可以加大许多的容量。

诚然,使用一体机教学有许多优势,但是我认为在使用之前老师们还是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使用一体机教学之前老师们要尽可能多地学习使用一体机的技能和制作课件的能力。再好的工具也只有用在会使用它的人手里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效力。我们学校的一些老教师在初使用一体机时就曾闹出过这样的笑话:兴致勃勃地使用一体机教学了,可是由于操作不熟练,不是到不开文件就是找不到要用的课件,摆弄半天也没摆弄好,白白浪费了一节课。

二、要懂得一体机是一种教学媒体,它是辅助教学服务的,不该也不能代替整个教学过程。有的老师,为了追求在的形式,有了一体机,不论是否需要,只有一上课就使用一体机,看上去热热热闹,其实却是一堂糟。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时需要安静地独立思考,有时需要品读美文,有时需要熟读成诵……这些时候都不需要用一体机。

运用多媒体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我们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作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站在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用自己的智慧让多媒体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

第三篇:生物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研究

对生物课堂有效教学设计探讨

海林朝中 全英实

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但学生自身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当今教学的真实写照。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负效的?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为顺应教学形势发展,生物教研组及时设立《生物课堂有效教学设计研究》实施方案,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讲课评课、研讨反思、课例交流”等基本形式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中各抒己见,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在大家的合作交流中碰撞出新的观点,生成新的认识,大家一起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研究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等。高二备课组承担“有效提问”与“有效激励”主题课活动。

著名的教育家钟启泉教授指出,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通过老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一、提高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使它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来负担”。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内在动力。这个过程被认为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奏,因而谁也不能错过这一环节。常用的引入方法可归纳为“热、近、熟、趣”四个字。①热,就是指从某一学生普遍了解的事实材料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始,使学生一听就来精神抖擞。②近与熟,从与学生生活帖近的、学生有所了解熟悉的问题入手,设计有梯度的问题,使学生由浅入深,不知不觉地参与探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③趣,从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他们去获得知识。如彭亚莉老师在点评任丽卿老师的主题课《伴性遗传》时说,任老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激发学生了的求知欲。

老师通过展示一幅有两位“美女”的图片,提出问题: “同学们能说出图片中俩位人物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吗?” “22对+XX”:学生马上回答

“你们确定吗?”学生肯定回答后,老师揭开绶带上掩盖的字,结果大家看到其中一位是人妖皇后,另一位是世界小姐。学生发出会心的微笑。“你现在能写出他们正确的染色体组成吗?”老师继续提问

学生兴趣顿时被激发,很快引出XY型性别决定,为后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再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课堂引入:“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食品原料成本飞涨、燃料价格上升、不可预知的天气等因素,导致全球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首次大范围的粮食危机。这场“无声的海啸”使全球新增大约1亿饥民,8亿人吃不饱饭------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拥有世界上约五分之一的人口,面对粮食危机,中国如何应对?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手段来缓解危机?改进农作物的品质,提高粮食产量,是解决粮食危机的途径之一。”这样的语言从现实生活切入,体现出育种应有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对后续知识的渴望。

二、完善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无论“讲授”多么有效,教师若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则需要有效地“提问”并“倾听”学生的声音,使教学保持某种“互动”的、“对话”的状态。

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在恰时恰点提出问题,提出好问题,这是给学生提问的示范,它具有逐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重要功能。尼普斯坦教授经过长期研究,提出善问“十字诀”的办法,这“十字诀”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学生问答学习;例:即是多举例;比:比较知识和知识间的异同; 替:让学生多想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用这样的公式启发:“除了„„还有什么?”; 可:可能会怎么样;想:让学生想各种各样的情况;组:把不同的知识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类:是多和学生类推各种可能。

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明确能力培养的目标、途径和方法,一课一得,得得相连。这就需要教师对自己设定的“问题”三思而行,可以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可抓住学生思维的发散点提问,让学生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充分假设,沿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答案;还可以抓住知识的聚合点(知识网络上的交点)提问,使学生理清线索,系统掌握知识。要避免为了活跃教学气氛而误入“满堂问” 的尴尬。发知道“满堂问”与“满堂灌”虽然形式上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不承认学生是可以自主学习的人。这种满堂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 2 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满堂问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师表面上似乎时时在关注学生,提问学生,但教师并没有“领会”学生,没有领会是因为没有倾听。很少人会想到: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只是“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评价,关键的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三、努力成为一位有效教师。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有效教学而言自然是重要的,但似乎还有比“方法”更重要的,这就是教师的人格。教师的期望、教师的热情,教师是否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几乎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有效程度。“人格”教育是教育的根本理想,而要使学生具有理想的人格,教师先要有那样的人格。

有效教师总是能够积极期待每个学习者,对自己和学生怀有很高的成功期望。他们精力充沛,充满活力,通过自己的行为与语言激励着每一位学生,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所教内容,而他们也有能力帮助所有的学生学会,愿意对学生和所教课程负责任。有效教师总是能够通过坦率、诚实的师生交往建立可信任感,总是让学生感到是一位“值得信赖”的教师,他们知道教学效果取得取决于师生双方,他们为此创造一种轻松的、安全的心理环。

对生物课堂有效教学设计探讨

海 林 朝 中

全 英 实

2013 年 9 月

第四篇:让阅读走进课堂

让阅读走进数学课堂

很多人都认为只有语文或者英语文科类的科目才有阅读,其实不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的改革,发现数学课堂也越来越离不开阅读。数学向来被认为是一门语言和工具,只不过这种语言与我们平时所说,的语言有所不同,它具有很强的严密性与逻辑性。那么既然数学也是一种语言,它的学习就离不开阅读,就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去理解它。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一类学生,他们的计算能力很强,可是一旦涉及到应用题就不知道从何下手,甚至有的学生连题目的意思都没有看懂。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会有很多种,可是通过分析不难发现阅读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一、阅读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学生的要求已经有了很多的变化,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计算,应用题也越来越涉及到当今的一些热点,如果学生平时不注意这方面知识的积累,不关注这些,那么遇到相关题目就很难去把握题目的意思就会出现不知所云的现象。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后,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即要求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课后练的以识记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提升了数学阅读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事实上,数学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以及问题的解决只有在数学阅读之后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数学意识,它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是数学学习的先导和深化。为了配合新教改,改进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所以,我认为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阅读。

二、当今中学的阅读现状

通过大量的调查可以发现学生花在阅读上的时间非常少。平常上课只有四十分钟,在这四十分钟里大多数都是听教师,自己阅读的很少。而中学数学语言高度简练,术语多,逻辑性强,概括程度高,既有定性描述,又有定量刻化,因此,它的阅读就必须要反复推敲,仔细分析,才能弄清内容的含义,才能发现一些隐藏的有用信息,如果学生只是听老师单纯的讲解,久而久之就会造成知识的浮现,时间长了也较容易遗忘,通过自己的阅读去理解才能对知识把握的比较好,才能更好的应用。其次,学生对数学的阅读没有一个科学的指导,在平时的作业与考试中会经常会有一些学生是因为题目看错或没有看懂而失分,从这里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在审题上都存在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阅读训练,不善阅读,或对阅读不重视,造成学生对数学理解、数学感悟和数学发现能力低下。另一个调查问题也揭示了同样的问题:即数学问题不会做,去问老师,老师也没有直接讲,却反问题意,已知什么,所求什么,已知和所求之间有什么联系,或进一步将已知所求强调一下,就会有很多学生恍然大悟。可见学生审题根本不清。

三、阅读的策略

数学与语文一样,它的阅读同样不可忽视,那么究竟如何提高数学的阅读品质呢?

(一)重视数学教学课本的阅读

初中阶段的阅读是离不开课本的,课本是一切的基础。学生必须理解课本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数学符号,每一个公式,图表的含义。通常我们教师都会让学生预习第二天的课,但很少有人会去认真的检验学生到底有没有完成预习的任务,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对课本的生疏,理解能力越来越差,当碰到具体问题时也不能及时的从题目中得出已知的信息,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会出现厌学的现象。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课本的阅读,在上课的过程中拿出一些时间安排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本,教师可以根据这一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阅读课本时要重点培养学生对课本的概念,图形的理解,对一些定理公式的推导方法能够熟练掌握。还有对例题的阅读,自己可以根据阅读的情况先自己解题,看能否用自己所自学到的知识解答出题目。如不能,可以通过课本的正确的解题思路找出原因,找出在阅读上还存在哪些不足,需要怎样的改进。

(二)重视笔记

我们都知道学生通常都会有一本厚厚的语文与英语笔记,满满的写了很多重要的知识点。但很少有学生主动去记有关数学的内容。大多数教师也不强迫学生去做这样的笔记。那么数学需不需要笔记呢?我认为是需要的笔记是对付遗忘的有力武器,是积累认知经验,提高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一般数学笔记有两种形式:一是我们常见的对于课堂上教师所讲的知识所做的记录,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积累知识,并且对所学的知识能够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而且方便以后的复习。还有一种就是我们所说的习题集,我们可以把平常我们碰到的难题,做错的题集中到一个本子上,这样在以后的复习中不仅有针对性,也节约了学生的时间,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重视数学读物

数学阅读不能局限在课堂的四十分钟内,它也要走出课堂,走进学生的课外时间。一部好的课外读物往往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历史上许多数学家都曾在青少年时代受到一些优秀数学书籍的重要影响,不仅从中得到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的熏陶,而且在他们的一生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向学生提供好的课外读物,并帮助和鼓励他们积极地阅读,可以使他们开阔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独立获取知的能力。

(四)重视学生的心得体会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思考问题的能力不同,那么对一些问题的感受也就不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共同阅读,通过引导学生共同阅读、交流阅读心得、分工动手操作、讨论,让学生尽情地自我表现,发挥潜能,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强思维的检索频率,使思维异常的活跃,启迪学生创新的灵感,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正确引导鼓励他们勇于合作交流,为他们创作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了解的平台。这样的一种方式不仅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增加了他们对知识的积累,同时也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为以后的学习创作了一个很好的氛围。

三、数学阅读的意义

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个别化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实现这个目标仅靠传统的集体教学是办不到的,其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指导相结合,而有效地个别学习指导的关键就是教会学生阅读。研究表明,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不再感到数学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教师应加强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强调学生对数学课文的阅读和理解,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即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将在整个中学数学教学中形成一种以培养自学能力为目的的教学风气,同时有利于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拓展教师的视野及知识结构。

总之,阅读是思考、是理解、是收获、是人生必然的经历,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活动共通任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其数学能力的培养。只要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阅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给学生的阅读情况多做一些了解,多做一些指导,他们的阅读能力应该会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解题能力与数学兴趣。

参考文献:

吴静 数学也需要阅读 冯国良 中学数学阅读教学之我见 温晓亮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王道生

初中数学阅读教学的思考

第五篇:让陶艺走进课堂范文

《让陶艺走进课堂》结题报告

【内容提要】

我校开展陶艺教育,就是为了让孩子走进自然,体验创造的成功感;激发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地发展。我校进行了近两年的《让陶艺走进课堂》的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分阶段、确定基本思路、采取各种研究方法、讨论研究方案、征集研究形式等一系列的过程进行研究、分析、讨论,经过努力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同时也总结了不少的成功经验。当然由于水平有限,参考的资料有限和时间的仓促,研究的过程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专家给予批评、指正。我们认为,这项课题研究仅仅是一个研究的开始,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地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发现 引进 学习实践 总结

一、课题的提出

开展陶艺教育,是素质教育非常有效的一种载体。它包含了文化、历史、艺术等多学科的内容。但目前在我市的学校教育中,陶艺教育还只是刚起步不久的课程,许多学校和老师对陶艺教育的作用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加上许多教师教育观念比较陈旧,以为陶艺教育就是教给学生一些陶艺的制作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个性发展,忽视了陶艺课程的综合教育功能。因此,开展陶艺教育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中的作用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开展陶艺教育,就是为了让孩子走进自然,感受生命的意义、泥土的芳香,体验创造的成功感、表达自我情感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内容;就是想尝试通过陶艺活动激发学生对美的敏感性,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和积极性;将陶艺与其他领域自然地、有机地联系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地发展。因此,我校于2007年提出了让陶艺走进课堂的科研课题,此课题在2007年9月被正式立项为银川市的规划课题,历时两年。

自本课题确定以来,依据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由陶艺领导小组共同协力完成,研究过程进展顺利,目前我们已完成了两年的课题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充分的结题材料。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课题研究的过程大体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均有明确的研究任务,均采用了适当的研究方法。

☆第一阶段:陶艺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

本阶段的主要研究任务是:学习相关的理论;确定两个实验班;搜集并整理有关教学资料;调查学校陶艺教学的现状;确定适合本学校教学的《陶艺》校本课程初稿:确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第二阶段:陶艺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

本阶段的主要研究任务是:试验班上课的方案和策略研究;以两个实验班为重点,以骨干教师为核心,边设计,边实;反思与调整;检测教学实验的效果。

☆第三阶段:陶艺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2009年2月至2009年9月)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专题研讨与交流;撰写研究课题总报告;信息资料整理。本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最终成果)是形成课题研究总报告1份。

自本课题确定以来,依据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由校领导小组共同协力完成,各方面的研究工作有条不紊,进展顺利,目前我们已完成了以上三个阶段的研究工作。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发现陶艺→引进陶艺→学习实践→总结经验

发现陶艺

很多次看到商店或礼品店里摆放着的一些漂亮的小饰品非常的喜欢,但就是不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后来经过详细询问后才知道原来是用陶泥做的。于是上网查看了大量的陶艺作品形式各异以及制作工具、方法等等,让我大开眼界。如果你留心观察就能发现街上或商场里都为孩子设置了做陶艺的场所,气氛热火朝天,受到家长、孩子们的好评。出于好奇和喜爱,我自己也尝试玩了几次陶艺,刚开始做的是瓶子,尽管手上到处是泥,但玩起来非常地有趣,瓶子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成功地完成,看着完成的瓶子心情异常地激动,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另外在江苏宜兴市的一位朋友那里也了解到了一些关于陶艺方面的知识,对陶艺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心中闪出了在学生中开展陶艺教学的想法,出于对捏制环境、条件、材料等等的顾虑一直没敢提出,直到2006年,陈宫校长的到来让我的想法终于得以实现。

引进陶艺

有人说只有锻炼其双手,才能启迪其心智,促进发展,双手活动是思维产生的源泉。我考虑到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大胆引进贴近学生生活、兴趣的课程,尝试以陶艺为载体,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引进陶艺的想法经过长时间的琢磨思考,在陈宫校长的大力支持下,终于进入了我们的课堂,因为没有经验,所以就上网查看学习,努力让陶艺成为孩子们喜爱的课程。实践证明,陶艺活动正好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活动的机会,为发展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为了让学生深入的了解陶艺,我们专门成立了陶艺小组,经过商讨,确定主要负责人是李冬丽,承担授课、收集资料、组织试验、烘烤展示、整理总结等任务,其他教师协助工作。

天真无邪的孩子敢于幻想,创造性思维出乎大人的想象,每次陶艺活动都有让人意想不到的作品诞生。在陶艺创作中,学生们都会显得自由和放松。在学陶体会里,有个学生就写到:柔软的泥巴是释放自己和表现自己的最好玩具!这正体现了陶艺施展自我创造性意识和思维空间的独特功能。

学习实践

说起刚刚起步的陶艺小组,在没有先例的教学活动中,既没有陶艺知识经验的指引,也没有大师所要求的艺术规则。教师靠的只是一种原始的热爱,学生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在进行陶艺教学的同时总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由于陶艺在银川市中小学中都还只是刚刚开始,各个学校都处于摸索阶段,教师之间的经验和交流也都只是浅显的讨论,所以只有在网上查阅有关陶艺方面的资料,欣赏陶艺作品,学习其制作的方式和方法,深入的研究陶艺,探索其中的内涵。在具体陶艺实践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陶艺的制作方法,注意养成好的习惯,比如用完的塑料袋及时扔到垃圾桶、用完的工具及时清洗放回到工具盒,用运捏、压、团、揉、搓等等方法捏制所需要的各种造型,在情景画创作时,总会留有创造的余地给学生,并且不断给予引导,强调要勇于创新。经过一个学期与泥的接触,学生熟悉了泥性,开始出现一种探究心理,有探察一切的愿望。在学生心里只要是新鲜的东西,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已经不满足刚开始的那种临摹式的创作,在制作简单造型的过程中渐渐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已经有意识地对陶土进行揉、搓、卷、压,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在生活的启迪和诱导下,在老师精心辅导下,一尊尊质朴的陶艺品,从孩子们的小手中诞生。

我校在陶艺教学环境的创设上,有宽敞明亮的大教室、便捷的网络资源检索及多媒体投影,现代人文气息的作品展室,陈列着学生亲手制作的陶艺作品,配以舒适幽雅的背景音乐,这些充分体现了课改的教育理念。同时,在教学方法及思想上主要体现为,陶艺欣赏(与学生一起认识和了解中国璀灿的陶瓷文化,向学生介绍国外的陶瓷文化)→由简易到稍微复杂形体的陶艺制做过渡练习(陶艺基本成型方法认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展开讨论,以确立自己想表现的形象)→综合成型方法(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和触类旁通)→命题创作(立体造型和平面造型)(让学生能够在特定的主题下以自己的思维模式来加以表现)→自由创作(立体造型和平面造型)(陶艺课上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不受约束,可以个人表现也可团体合作,为学生创设自主的情景模式)。陶艺教育,具有整体性,它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创新教育、与师生互动协作进取的动手能力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突进和方式。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制作陶艺作品,动手协作交流感受和心得体会,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但培养了动手动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快乐,满足了内心的需求,这无疑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

总结经验

陶艺是一门需要耐心、需要细心、需要认真用心体会的课程。通过陶艺活动,可以培养其耐心和细心,逐步形成坚忍不拔,坚持到底的行为习惯,并最终化为良好的品质。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我们深切的感到: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无论是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还是学生,可用收益匪浅四个字来形容。从陶艺的基本技能训练(捏塑成形、泥粒成形、泥条盘筑成形、泥板成形),到自我设计、制作,指导老师和学生都掌握了一定的陶艺民族特色技能。

(1)课题研究加快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理论学习,个案记录、分析,研究课等,逐步将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转化为教育行为。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对学生行为的领悟能力和对自身行为的反省能力,使我校教师的专业素质上了一个新台阶。

(2)通过课题研究,积极的师生关系正在形成之中。区域活动中,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或互动的过程中,努力做到关爱学生,与学生平等交谈,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回应学生的行为等等。

(3)课题研究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良好的活动环境、师生关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宽松、自由、平等与尊重,他们活泼、大胆、敢想、敢于探索,尽情地表现自我,尽情地想象创造,思维明显活跃了,创新的火花时时喷发。

(二)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根据学生活动的特点,运用了观察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并辅以问卷法、访谈法、座谈法等进行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1、观察法:在进行捏塑具体事物时,有条件的话必须在仔细观察事物的基本特征、动态变化等后,学生才能够捏塑出栩栩如生的事物来。因此,在陶艺活动里,教师应积极利用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为学生做好陶艺活动的准备工作,既让学生产生玩陶的渴望,又为他们的创造活动提供可能性。

2、调查研究法:对学生参加陶艺实践活动的兴趣、态度、实践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等内容,通过问卷、访谈、座谈等方法,客观地进行分析和比较。

案例:调查题目(写一篇小作文,题目自拟。你最想用陶泥做什么?在制作中有没有令你自己非常满意的作品出现?你是怎么做的?谈谈你对陶艺的感受?)

调查的年级是三、四、五、**个年级各班,每个班都有97%以上的学生都写出了有令自己满意的作品,并写出了作品的名称,介绍有的详细有的简单,有98%以上的学生喜欢上陶艺课,对陶艺课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并希望继续开展下去。在调查结束后,我们研究小组挑选出写的整洁工整、语言优美通顺的文章粘贴到展板上进行了展示,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a、问卷法:对学生进行课题有关方面内容的调查,综合调查资料分析,作出正确的研究途径。

在陶艺课程实施两个月后,我就有关陶艺的几个问题在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各抽一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具体内容如下:

(1)、你知道陶艺了吗?从哪知道的?

□知道 □不知道 从 知道的;

(2)、你知道做陶艺用的材料是什么吗?

□知道 □不知道 是 材料;

(3)、你对陶艺感兴趣吗?

□感兴趣 □非常感兴趣 □一般 □不感兴趣

(4)、你想学吗? □想 □不想

实验结果表明:每个班有98%以上的学生都喜欢上陶艺课,对陶艺知识的了解都是通过上陶艺课知道的,并且都有足够的热情参加陶艺活动,经过陶艺研究小组讨论,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业内容,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能力,决定继续对学生进行陶艺课程的辅导与研究,将来还要加大力度的开展陶艺教学,让陶艺正式走进我们的课堂。

b、访谈法:对不同年级和不同班级,不同爱好的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相关问题与学习课题研究的兴趣,关心的程度与变化。

c、座谈法:具体分与老师之间的座谈和与学生之间的座谈,讨论分析与本课题有关的各种典型经验和案例并上升为理论。

3、行动研究法:结合教育理论与实际操作进行探索,寻找陶艺造型与美术等各学科的契合点,提高学生想象力与动手能力的审美水平,在这一环节中我们采取了比赛、上课方式进行。

4、实验法:采用实验法,分析实验成果,必要时调整研究内容及完善研究措施。

例如:提出研究条件,提供研究对象,分班按计划程序进行试验。

①研究对象及条件:我校四年级的一班和二班学生共120名。实验组60名,对照组60名。

②材料:软陶和土陶。

③实验程序:在实验开始之前对两个实验班进行造型能力的测试,结果表明,两组被测试班级的造型水平差异不显著,这表明取样分组是合理的。在实验阶段,一班采用开放性教学策略,二班每周按传统方法授课。整体实验完毕,对全体被试者再进行一次造型测试,命题共两个,分两次测试。

结论:四年级的两个班经过一个月的对比试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尤其被实验的学生对陶艺有着浓厚的兴趣,很多作品受到家长、老师及社会的好评和认可,因此对全校学生开展了陶艺课程教学,经过教师的指导以及欣赏各地的陶艺作品,学习交流,学生在一个月的时间里造型能力上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进步非常地快。

5、案例研究法:一件件各有特色的作品在学生手中诞生,有的精雕细琢,栩栩如生;有的造型独特,别具匠心;有的艺术抽象。很有创意……学生体验到了双手创作的乐趣。陶艺教学成为我校的一项特色课程。

学生在作文中写道:

陶艺课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

现在的陶艺课由以前的单一美术课堂上的老师讲讲、学生画画变成了让我们动手捏捏、摸摸、做做,不仅让我们有了一种成就感,而且让我们体会到了劳动创造的乐趣。

(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即以课堂教学的某一内容为题材,启发学生进行陶艺活动,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学了坐井观天的活动内容后,在陶艺活动中,教师就可预先做一口井,由学生用泥制作小青蛙,投放到井里,再让学生联想井外的事物并做出来,然后找出小青蛙坐在井里只能看到的事物,最后由学生扮演井外的事物和井内的小青蛙进行对话。这样既加深巩固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陶艺活动能力。

(2)综合的活动形式

教师有意识地将陶艺活动和其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互相渗透,相互交叉。比如把讲故事和陶艺活动相结合,可以是教师边讲故事,边引导学生进行陶艺创作,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制作泥塑形象,自己编故事。如:故事乌鸦和狐狸,在老师讲到乌鸦知道自己很愚蠢后,引导孩子续编故事后面会发生什么事,孩子将自己的设想用陶泥的形式表现出来,再讲讲自己的故事,会很有趣。这是一种情景教学法。

以上案例是我们开展陶艺活动常用的方法,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还有更多更好的研究方法在等待我们去创造、开发、总结。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案

为了使课题健康有序地开展,我们对课题的整个研究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规划:首先,在对四年级两个班进行实验情况良好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审美特点和动手能力,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陶艺课程,把学生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

a、低年级:(一、二年级)认识制作陶艺的各种工具,尝试、体验陶艺的简单的制作方法,捏制简单的造型,体验成功地感受,以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为主。

针对一、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形象思维突出的特点,我们认为形象的图片、录像、玩具、人物、场景等都是他们制作的好素材。学生的制作以捏塑为主,通过游戏或活动等,让学生尽情的去玩泥,通过感受陶泥来制作自己感兴趣的形象。在玩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实践能力。

b、中年级(三、四年级)以欣赏优秀的陶艺作品为主,学习尝试运用各种工具制作各种各种较复杂的陶艺造型。三、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他们不仅能够把形象的图片、画面和简单的陶艺技法相结合,而且能够制作出符合一定工艺要求的作品,并在制作中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一阶段,适当地增加了对优秀作品欣赏的内容,这样会使学生感受陶艺作品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c、高年级(五、六年级)以欣赏国内外优秀陶艺作品,能够熟练运用陶艺活动所需的专用工具,自由创作,并让学生开始初步了解拉坯、上釉等技法,逐步解除难度较强的捏塑技法。五、六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陶艺技法和个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相结合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因此给学生留出充分的发挥创造能力和展示个性的空间。通过对大量古今优秀陶艺作品的欣赏,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经常性地进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在了解陶艺文化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四)课题研究的活动形式

a、由陶艺领导小组,定期组织学习研究,协调校内外、课内外关系,保证陶艺活动的正常进行。

b、设计陶文化展示台,利用各种形式展示学生陶艺作品,以供师生随时鉴赏品评。

c、建议每个班级建立陶之栏教育角,用于学生进行问题探讨、心得交流、经验总结。

d、开展陶文化教育主题活动,按教育进程,全校主题教育分三个阶段推进:来自泥土的魅力主题教育、小手捏出新天地主题教育、陶艺擂台展风采主题教育。

e、与学科教学相结合。陶文化教育以学陶为起点,以做陶为基础,而以创新为教育的根本,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创,体现的是做、学、创的统一,它是把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各门学科的教学都可从中得到启示,建构起做——学——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f、聘请陶艺小能手,开展个别辅导。在开展陶艺教学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部分学生对掌握陶艺特色技能有点困难,除了由辅导员老师给予帮助之外,陶艺小能手更是很好的辅导资源。由于小伙伴之间年龄相当,富有众多的共同语言,因此,小能手的辅导活动更是在轻松、愉快、没有任何压力的氛围中完成,作用可以更好地予以发挥。

三、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成果一:陶艺作品受到好评

在课题研究期间,我们重点进行彩陶和土陶的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又激发了学生创新与创造意识,经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a、彩陶的特色教学,取得了丰硕成果。我校学生创作的彩陶作品先后被教育局、电视台等展示宣传报道。学生创作的彩陶作品种类繁多,形式各异,在展示中多次受到了区市领导及家长的好评。

b、土陶的特色教学,同样获得了成功。我校学生创作的家乡风景画、民族人物、桥梁设计、家具设计、动物等等,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有些作品还拍了照片发布在网上交流欣赏,上级领导部门多次来我校检查指导工作,对学生的作品给予了好评。

我校学生的作品拥有独特的个性,体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浓浓的乡土气息。

c、积累了一定的作品,受到各级领导、家长的好评。

正是此次活动在学校影响了更多的学生及家长,家长们都支持陶艺活动的开展,学校兴趣小组的陶艺已经不能够满足更多的学生。

成果二:梳理了陶艺活动中常用的制作方法

陶艺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国之瑰宝,人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制作方法。在研究初期,我们单纯地将制作方法的名称直接教给孩子,比如:团圆法、压扁法、盘条法、捏塑法、连接法、压扁法、堆砌法、切刻法等。

成果三:确立了陶艺活动中需遵循的四大原则

两年来,我校以课题为载体,把学习、实践、研究三者整合起来,让教师置身于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在日常的陶艺实践中进行行动研究,并十分注重教师研究中的过程性积累,实现边实践、边研究、边改善,总结了主题背景下开展陶艺活动需遵循的四大原则。

(1)主体性原则:要尊重、关心、理解幼儿的需要,激发他们参加陶艺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亲子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宽容、和谐的环境中进行想象、创造。

(2)实践性原则:创设陶艺活动的操作环境,推动并支持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活动兴趣。

(3)渗透性原则 :多形式、多途径、多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陶艺活动,将陶艺活动渗透于学校、家庭、社区各项活动之中,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为了让陶艺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陶艺教育中,我们把家长请到学校共同制作;播放陶艺制作录像让学生观看;把陶泥发放到家庭,开展家庭制作竞赛……充分发挥各种资源在陶艺教育中的作用。

(4)整体性原则:要注意陶艺活动中的各项目标、各项内容有机整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方法和教学艺术,使学生身心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成果四:总结了陶艺活动中常采用的七种教学方法

(1)情绪激励法:对学生的作品表示出赏识、喜爱的情感,激起学生成功的喜悦和积极投入的兴趣,更好地去发挥想象,主动创造,完善作品。

(2)实践体验法:让学生经常欣赏各类陶艺活动,陶冶情感,在活动初期,也可以提供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实践,比如玩玩泥巴、敲敲泥板、搓搓泥条等等。

(3)操作指导法:老师可以用示范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制作技能,给予适当的支持、示范,形式可以是集体进行,也可以是个别指导。

(4)同伴互助法:与同伴交流讨论陶艺制作的各种技能,帮助别人和获得他人的经验,取得成功。

(5)亲子游戏法:在亲子游戏中,让学生与家长交流,共同完成作品,增进亲情。

(6)作品展示法:可以提供一些陶艺作品,让学生进行模仿制作,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探索能力。

(7)积极评价法:当学生取得进步或完成作品时,教师、同伴应给予鼓励和赞扬,可激发他们的情感,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陶艺活动,在学生操作遇到困难时,也可以用鼓励的方法让他再试一遍,战胜困难,获得成功,还可以提供展示平台,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

成果五:自编活动课题,形成体系

通过我们的教学活动的实践与分析、实验与应用,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意见课程标准》、《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确立陶艺活动的目标,形成陶艺活动内容的体系,编制了陶艺活动的校本内容,成立了陶艺活动兴趣小组。

教学课题的安排:

课 程 安 排

周次 课 题

课时

周次

课 题

课时《美丽的手表》 《造型各异的茶壶》

《我的餐具》 《有趣的面具》

《漂亮的拖鞋》 《奇怪的人》

《各种各样的鱼》1

《我造的房子》

《我的花篮》

《可爱的小动物》

《一篮水果》

《奇异的椅子》

成果六:陶艺亲子课受到好评

为了让陶艺课尽快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决定先开设亲子陶艺课,通过这个活动进行课堂教学前的实践经验积累。

这是在陶艺亲子课教学中的一则陶艺记事:

上次让大家制作花篮。在我想像中,花篮的形象为一些小朋友所喜爱,并且是泥板制作,容易让学生们接受。可是课后学生以及家长反馈的意见中还是有许多备课意料之外的事: 家长有的说时间太短了,让孩子从简单的做起;还有让孩子展示自己的作品;有的是希望孩子自己动手,逐渐培养独立自主的好习惯;有些家长提议介绍一些相关的陶艺方面的资料如书本或电子图书、网站等。这些建议宝贵极了,这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有了继续改进的方向。

当然好多家长也说了许多陶艺课的优点,比如:

孩子亲自动手,发挥想象,大人也收获不少,从中得到了不少乐趣。

带着孩子来玩,感到很开心,玩中学到了陶艺,玩中交流感情,玩中得到了提高,易于动手动脑,共同进步。

孩子的想象力可以充分发挥,开发智力,有机会和父母进行密切沟通。

带着孩子一起玩,感到很开心,玩中学到了陶艺制作的方法,玩中交流了感情,玩中开发了智力,让孩子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还有机会和孩子进行密切沟通,真是一举多得。

……

经过陶艺亲子课的实验。我们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比以往更加多了。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同时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和喜爱,也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宣传。

成果七:总结经验,创新管理

陶艺制作中所运用的独特方法和步骤,能给学生充分的想像空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和创造意识。制作过程中伙伴间的交流和配合,也能使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因此,弘扬传统的陶艺文化,以此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究和尝试。为此,学校坚持不懈地以陶文化教育活动为育人的切入口,从贴近学生生活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玩泥巴的时间,使孩子们在爱陶、学陶、赏陶的过程中,增强热爱祖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区域活动中开展学生陶艺教育的研究,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艺术素质和组织活动的能力,更要有创造意识和创造素质,善于求新求异,创造性地设计和安排陶艺活动,教师要有提出、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随机调控,对区域活动进行再创造。

三、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问题与思考

通过研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不少教师不注意平时第一手材料的收集,造成实验资料匮乏,错过许多典型案例。

2、不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3、与外校的交流沟通较少,活动只限于本校本地区。

4、校外陶艺活动基地少,实践交流的机会少。

5、活动受时间、空间与经费的限制,无法满足更多人次的需求和追求更多的形式与内容。

6、缺乏适合各年级年龄阶段使用的更为具体深入的陶艺课程校本教材。

7、缺乏专业的教学师资人员和设备齐全的专用陶艺室。

8、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组织活动的经验有待于提高。

虽然我校陶艺教学开展的时间短,缺少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优秀作品的积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陶艺教学大纲和内容体系,但在不断的实践摸索过程中,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关心帮助下,我们逐步明确了陶艺教育的目标和原则,根据九年一贯制的特点,总体规划,分阶段实施,努力使陶艺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和各项活动中,使学生技能得到训练,思想得到启迪、个性得到培养、情感得到升华。

四、课题研究的远景设想

随着素质教育理论的发展,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随着陶艺教育为更多人所接受,陶艺教育的研究必然要随之发展。因此,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继续深入探讨下去:陶艺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运用的研究;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陶艺在转化学困生中的作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以下设想:

1、改建陶艺教室,装修陶艺作品陈列室。

2、添置陶艺设备:泥条机、压板机等。

3、形成规划探索实践陶艺教学教材样本。

4、牵头组建陶艺教学沙龙,定期组织相关学校及教师进行陶艺教学研讨活动,组织听课评课活动和学生比赛活动,带动和指导更多的学校开展陶艺教学。

5、与其他学校的一线陶艺教师形成陶艺教师联盟,资源共享,共同为陶艺教育发展作贡献,开设网络陶艺空间。

6、活动课走出校园:围绕主题,陶艺活动课经常利用学校的重大活动,收集活动素材:如春游、端午、六一等走出校园,学生带着特殊任务去活动,为陶艺活动做准备。又如参观学习,利用陶艺活动课,带学生到科教中心学习参观与实践,了解陶艺制作流程、感受陶艺创作氛围。

7、活动课走向社区:在社区,我们不但收集素材,也把陶艺活动带到社区中去,带着自己的作品或作品照片到社区、到家庭观摩展览,在社区和家庭组织陶艺活动,与社区居民和家人共同欣赏、共同活动。

结束语

虽然本课题计划两年的时间已结束,但我们仍将继续研究下去。

在下一学年里,我们将仍按照课程计划,分普通层次和兴趣层次两个层面进行教学,普通层次面向全体学生,按设计好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教学;兴趣层次吸收有兴趣的学生参加,组成兴趣小组,利用课余组织学习研讨和创作活动。同时计划开设陶艺特长班进行陶艺教学科研实践。

历时两年的课题研究,我们得到了教育局、教研室、教科所以及校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在此深表谢意。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对我们课题组成员来说是项全新的工作,由于水平有限,参考的资料有限和时间的仓促,研究的过程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欢迎各位专家给予批评、指正,我们认为,这项课题研究仅仅是一个研究的开始,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地探索和实践。

兴庆区第五小学 李冬丽

下载让有效教学走进农村的生物课堂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有效教学走进农村的生物课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赏识走进课堂(模版)

    让赏识走进课堂 吴联信 今天我觉得非常的荣幸,因为能有这样一个与大家学习、交流的机会,共同分享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希望通过这样的一次交流,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能有所收......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 老师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由此可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

    让爱走进课堂

    让爱走进课堂 古浪县裴家营中心小学 王珍福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而我看来,这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爱。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时刻以爱来贯穿我们的......

    让参与式教学走进课堂

    让参与式教学走进课堂 -------读《走进“三生”课堂在学思中前行》心得体会 高碑店五中张学会 在暑假期间,根据学校的要求,我认真阅读了《走进“三生”课堂在学思中前行》这......

    让情境教学走进新课堂

    让情境教学走进新课堂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

    让个别化教学走进课堂

    让个别化教学走进课堂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早在20世纪初,西方的各种个别化教学的组织形式,如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和程序教学法,对我国产生过重大影响,我国的教育改革者也运用这......

    让“活动化作文教学”走进课堂

    让“活动化作文教学”走进课堂 不可否认,传统的作文教学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曾经造就了许多大文豪、大作家,如鲁迅、老舍等。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其存在的弊端也日益明......

    让“微教学”走进课堂作文

    让“微教学”走进课堂作文 一、剖析现状?摇突破瓶颈曾经夏?D尊和叶圣陶两位先生简洁地说:“中学里国文科的目的,说起来很多,可是最重要的目的只有两个,就是阅读的学习和写作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