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实验研究报告”课题
题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时间与研究课题于2010年启动,受到了有关行政领导和业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学校小教研英语组成立了以主抓小学英语教研工作的教研员为主的课题小组,课题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实验教学工作,确立实验教学的整体改革方案。开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校范围内开展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实践与研究实验。经过两年来的实验,取得了较大成功。我校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实践与研究实验从一开始就将国内外现阶段先进的教学评价思想、先进的教学评价方法和手段集于一身,在教材、教法、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评价改革实验,使实验在起始阶段就站在高起点上。
一、实验教学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工作的推进,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课堂重心也从教师转向学生,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这一变化,带来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为了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把新的教育理念转变为自觉的教育行为,探讨教学规律,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深入的研究教学评价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从国际上看,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国际间交往的日益密切和频繁,外语(特别是英语)在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民的外语水平成为国民素质构成的重要成份之一。因此构建合理的、全面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国民的外语素质的提高是摆在世界各国教育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很多国家把外语教学评价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摆在突出位置。
从国内看,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对外各交往规模的日益扩大,提高国民的外语素质,已经不是一般的教育问题、人才培养规格的问题,而是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速度的重大问题。作为承担此项重任的基础阶段教育的小学英语教学必须从改革教学评价入手,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手段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
从教育发展全局看,现代教育改革有两大趋势,一是课程体系上寻求与人才素质培养相一致的课程布局;二是从学科课程内容上寻求科学的目标设定。落实《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素质教育,首要的是课程体系建设问题,要用新的人才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小学英语课程不是单纯的学科建设问题,而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新的课程体系的建设问题。而小学英语课程的建设中的首要任务既建设一整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评价体系。从学科发展看,我国的外语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表现在对评价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够。2000年前,当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外语课程还只在中学开设时,教学评价的功能只限于选拔和甄别,这种评价体系同其他开设外语的国家的教学评价体系相比具有差距;其次是教育评价思想、教学评价模式、教学评价方法陈旧,教学评价水平低,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低。实验证明,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它要根据英语学科教育的目的及原则,对教育过程和所产生的成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测量,进而做出价值判断,并为学生的发展程度和教学的改进提供依据。评价在教学中所起的促进和发展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从我校当时的情况看,英语教育、特别是小学英语教育,与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的课改实验区相比相对比较落后,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在理念、方法、实施等方面知之甚少,远远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我校已经自发开展小学英语教学评价试验,还是从教育自身发展和我校实际出发,进行小学英语教学实验都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二、课题研究的认识及实施原则 1.对教学评价课题研究的认识
教学评价是指课堂教学实施中的评价。以往英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是:
(1)教师在教学评价概念不清楚的情况下进行教学评价,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和负面影响。由于概念不清,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就不能很好地区分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高度结构化评价和低度结构化评价、一次性评价和连续性评价、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2)教学评价目标存在缺陷。
(3)能力评价和知识评价的关系处理存在较多的问题。一般认为,知识目标容易进行教学评价,能力目标较难进行教学评价。另外在实际教学评价中重知识轻能力。
(4)在英语教学评价过程中,用终结性评价代替过程性评价的现象是严重存在的,这是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区域。学生学习有一个过程,对过程中的情况要用形成性手段进行评价,对学生的最后学习效果要用终结性手段进行评价,二者不能混淆。但目前的情况是,这二者往往被混淆。
(5)教学评价实施机制存在问题。
(6)教学评价形式趋于单一化。英语教学评价并不等于英语测试。但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评价形式就是测试,而且是套用中考和高考形式的测试。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并不知道在英语教育领域中还有许多行之有效的评价形式。另外在评价活动中,被评价人和评价的关系也趋于单一。教师运用试卷对学生进行检测,似乎是教师和学生的唯一一种评价关系。教师较少想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也较少想到和学生进行合作评价。
(7)教学评价心态存在的问题。一是被动接受外部评价。二是盲目相信分数指标。三是评价问题合理化倾向。也就是说出现问题归于客观原因,把存在的问题合理化。四是使用两极标准进行评价。要么好(yes),要么坏(no),没有分析性的评价和解释性的评价。
(8)教学决策问题。教学决策在课程发展的三个部分中都起很重要的作用,形成性评价要随时指导教学决策,教师日常的决策依赖于各种各样的教学评价。我们认为,教师在进行日常的过程性决策中,由于不一定能够正确吸收反馈信息,所以,决策失误往往多有发生。
《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课程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评价在英语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改革力度与效果。因此必须对评价有正确的认识:
(1)评价是对人的评价,对人的发展状态的评价;评价要服务于学生发展这一根本目的。
(2)评价应具有形成性、开放性与灵活性,起到激励的作用。
(3)评价要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使其有信心、有成就感的动力。(4)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取代评价。
(5)评价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与教学对立或游离于教学之外的体系。那么我们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该依据什么呢? 小学英语课程目的: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十分重要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手段。所以小学英语的教学评价的目的就应该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这样英语教学的评价目就和小学英语课程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强调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建立,强调他们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能力的培养。
第一点,评价目的和课程目标都在强调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这是首要的。英语课程目的,绝不是简单的获取一些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更强调的是学生要通过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和愿望。同时通过学习活动使孩子有一种成功感。但是这些兴趣,这些成功感的建立离不开评价,离不开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各种各样的有意识的、积极的、正面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自己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通过这些评价可以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感到学习英语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这是评价的重要目的之一。
第二点,通过评价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方法与策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为日常交际打下一定的基础。也就是说评价既然要达到这一目的,那么在评价过程当中,就要注重学生在交际过程中语言能力的发展。根据这样一个评价目的,考虑到小学开设英语的具体情况,我们提出了一些评价原则。
2.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原则(1)激励性原则
就是要使学生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让学生通过评价活动的开展,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有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整个评价过程,也就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估、测试的过程。这样一个过程与以往的或与一般测试、评估不一样。这里评价是要通过评价使学生产生一种进步的感觉,产生一种成功的感觉。要通过评价是学生感到自己是在不断地进步,感到“我能行”。要产生一种这样的感觉。实验中需要认真考虑和加以解决的问题。
有些测试,给学生的往往是一种失败,比如说过高的对学生提出一些语言方面的要求。过多的集中对语言知识的理解,而忽视了学时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学习策略的运用,合作学习等等这些方面的培养。这样的评价往往使学生感受到的是一种失败。那么,包括测试手段之后的评价,也就是老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也有时会产生这样一种结果。以往采取评分的方式,对学生采取排队嗝方式,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励性原则应该是评价的第一原则。
(2)参与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应是评价的主体;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教师为主导,学生是学习和评价的主体,创设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活动,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应该是评价的主体。所以应极力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的各个过程。要能够和老师协商、协调,能够自主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那么在评价过程中也应该这样做。可能有的老师对此不一未然,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有积极的参与,可以有愉悦的状态。但考试就是考试,是学生在集体的状态下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的这样一个过程,是严肃的事情。评价也好,考试也好,确实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但它并不意味着在这一过程中严肃到了让学生感到恐怖的程度,让学生害怕的程度。因此要鼓励学生根据他们所能了解到的,给他们的评价原则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各样的评价活动。通过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甚至可以和教师一起来设计评价活动。这样一来整个的评价活动就更加平等、民主。这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通过评价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学习策略。
(3)形成性评价为主的的评价原则
小学英语教学更应该强调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什么是形成性评价呢?对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进行评价。在国家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来进行。在小学的英语评价当中更应该强调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原则。对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当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进行评价,这就是形成性评价原则。形成性评价贵在形成性生原则
(4)活动性原则
以接近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听、做、说、唱、玩、演进行评价,让学生喜欢评价:形成性评价强调的是教学过程。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学习兴趣,学习策略,情感因素等等进行评价。那么,活动性原则要求我们在评价当中,要用接近日常教学活动当中的听做、说唱、玩演、视听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5)生活化原则
评价注重学生对学习、生活的全方位的体验的重要性,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考查内容,设计题目,让学生把英语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围绕生活主题展开语言运用,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6)多元性评价原则
评价不仅应当是多维的,而且应当是多元的。在小学英语课程评价过程中,与课程相关的因素都要成为评价的对象,与课程相关的人都应当参与评价。如:教师应当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进行评价;学生应当成为评价的能动参与者;学生应当进行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学生应当主动评价教材和课程;学生家长应当参与评价。教师不仅要学会自己收集信息进行分析,而且还要教会学生报告自己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家长一直是参与学生的学习成效的评价,也是评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实验课属研究的实施 1.实验对象
本项实验对象是小学五年制三至五年级学生。2.实验内容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评价的内容不只是单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涉及到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策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等。
(1)学生学习兴趣地评价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他们的学习有直接影响。英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的评价是指通过观察、提问、座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的情况,原来有兴趣的学生是否保持甚至加强了学习兴趣,原来兴趣不浓的是否有所改进及时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又可以更加有目的的发展学习兴趣,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2)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
单纯的书面测验的考试已不能适应英语课程的发展,但仍是检查学生语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方式之一。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测试题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通过口试、听力测试和笔试的形式,教师努力创设语言情景,在情景中检测学生对语言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评价重点是评价学生基本词汇、语音语调、语法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掌握情况,而不是检查学生最终记住了多少信息。
(3)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
情感态度的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自信心,克服困难的意志及共同合作精神的评价。对这方面的评价多采用定性的方法,具体可以评价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克服困难的意志是否坚定,是否乐于和他人合作,是否具有学好英语的自信心,通过英语的学习是否对祖国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异国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4)学生学习策略的评价
学习策略的评价是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的评价,其评价的内容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教师通过评价有意识的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的能力。
(5)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评价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听讲、回答问题以及在对话表演、小组讨论、排演英语小品等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情况。
3.实验的操作方法
英语课程的评价应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贯穿于所有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中,并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可供选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形式进行。
(1)学生的自评
学生的自评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以及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让学生通过评价学会反思,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明确下一阶段的学习方向。
(2)、学生互评
学生的互评主要是通过学生小组活动,对知识技能、学习态度、情感与策略以及参与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进行的相互评价,以次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诚恳友善的对待学习伙伴的品质。
(3)、教师评价
教师的评价不只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简单评价,而更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及对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情感与策略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更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第一、形成性评价
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所学知识进行学习活动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学生通过参与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处理信息技能、思考能力、学习态度、小组活动表现以及学生创造力等多方面的情况。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包括:学生的学习档案,各种学习活动的情况记录,小组共同完成任务的报告、教师观察学生课上各种活动的记录表、学生阶段性测验结果及反思等。学习档案是形成性评价的首要内容。学习档案用于收集学生作业、学习行为记录、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评语、平时的测验以及自己或同学对其学习态度、方法与效果的评价意见等。通过学习档案的建立,不仅让学生明自己的学习情况及努力方向,让学生自觉把握进步,体验点滴成功。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掌握反思学习的技能以及决策,而且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学生进步的记录。
第二、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期或学年学习成果的检验同时也是对特定时间内教学成效的检验。终结性评价一般采用期末考试、年度升学考试的形式。英语考试一般又分为听力测试、口试和笔试。听力测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听的能力以及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口试主要考察学生读、说、演的综合运用能力;笔试主要考察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科学、合理的评价将直接影响英语教学的未来走向。我们必须以新的思维、新的理念和方法开展英语教学的评价工作,让学生得到全新的发展。
四,实验课题的实施情况
1.实验课题研究开展的情况
在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全校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改革实验在校英语教研组领导下,在务实验学校积极参与、密切配合下,2010年以来,全校共有9班正式启动了实验教学工作。本课题实施分四步进行:
1.基础调研阶段(2010年3月1日——2010年3月31日)2.专题研究阶段(2010年4月1日——2011年2月28日)3.总结论证阶段(2011年1月1日——2011年1月30日)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切实落实课改纲要及英语新课标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尝试实践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为途径,为促进师生在实施英语课程中实现共同发展,我校以《研究学生学习评价和教师教学评价为学评价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更新教师评价理念,全面提高英语教学效益。一年来,所做的具体工作如下:
第一、成立研究机构,制定研究步骤
实验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基础调研阶段(2010年3月1日——2010年3月31日),准备课题启动阶段,全面动员、确定试点班级,大量收集有关的资料,加强理论学习,进行业务讲座,更新观念,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组织实验教师学习“课程论”“评价理论”“测试学”等有关资料与文献,认识到更新评价理念对提高教学效益所起的重要意义,研究评价的问题已成为教学改革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表明教学改革已进入一个新的进程,不再着眼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单方面、局部的改革,而是着眼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全过程,教学评价的改革会引发教育教学领域深刻的变革‘
第二阶段是专题研究阶段(2010年4月1日——2011年2月28日),教师深入班级听课,了解各班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完善从更新评价观念到构建新型评价体系全过程。通过摸底,发现以往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案例分析、评价案例展示,使实验教师既有理论的奠基,又有实际的样板,减少了盲目与困惑,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实验研究中来。从而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全校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水平。许多教师尝到了教改实验的乐趣,提高了参与实验的热情,出现了人人愿意参与课题的良好态势。
第三阶段,总结论证阶段(2011年1月1日——2011年1月30日)总结阶段。
第一、加强师资培训,明确评价理念
1.培训思路
试验之初我认识到,评价实验是否能按计划扎实有效地推进,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对实验人员的培训工作是否到位。结合我校实际,确定整体培训思路: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边实验边培训,边培训边研究”的原则,将培训、实验、研究相结合,构建研究型培训模式,多层面展开工作。
2.培训策略
(1)重视启动阶段的课程培训及评价理论的学习
为了使实验工作顺利开展,自2010年3月起,我校选拔了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及富有教研能力的优秀英语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课程培训,就课改理念、评价方式、课程实验等内容进行学习,受训人员十分珍惜学习机会,力争将培训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认识。
(2)加强实验进程中的培训
在实验进程中,我们所遇到的困难是比较多的,培训的内容要跟上实验的进程,教师的困惑和需要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建立了以教学评价实验研究组为中介的研究型培训网络,在研究中培训教师,在培训中进行研究。通过培训网络,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为途径,将学习、研究、培训结合起来,将课改精神迁移到教学活动中,为构建起新型评价体系做好铺垫。
第二、开展校本研究改变教师行为
1.构建以校为本的研究网络,形成合作互动的实验队伍(1)改变研究方式,形成学校研究制度
英语教学评价虽然是学科实验,但是实验的推进却要求人人是行动者,是研究者,教室即“研究室”,学校即“研究中心”。这就迫切的需要实验教师改变以往的研究方式,形成学校研究制度。实验教师课前课后一起研讨,随时对话,一起反思。共同分享成果,共同感受困惑问题。教师个体的研究能力提高了,团队精神也增强了。
(2)与教师合作对话,形成群研氛围
教师深入学校听课,与授课教师一同作案例分析,集体反思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研究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合作者,更是受教育者,教研教师与授课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伙伴。在深入学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为学校更好服务。
2.转变评价行为,优化教学过程
新的评价理念只有外化为教育行为,才能实现其价值,同时也只有经过教育行为检验过的理念,才能真正达到指导实践的目的。因此,实验教师必须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1)改变评价方法
同时也只有经过教育实验教师必须大胆实新评价观要求教师要把“量化评价”转变为“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教师要通过评价的手段收集相关的信息(比如学生的阶段学习成绩),解读信息的的含义(学生学习的进展、存在的问题等)并一次做出判断和决定(如何改进教学,调整教学进度)。例如:我校教师许静灵和何燕珍在对学生的口语技能评价时,首先注重对学生口语技能进行训练,她们采取听并跟读、听并复述、读小故事、创编对话等有层次有梯度的训练形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流利自然的是用英语做事情上去。其次,定期给学生创设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身处其中深刻透彻的理解语言含义,恰当的使用语言,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作记录。第三,教师定期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评价材料,让学生有选择的进行阶段评价,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评价内容,也可以与同伴合作完成评价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阶段评价的表现综合的对学生一阶段的学习状况做出评价。她们还为每个学生设立了英语学习档案。教师通过改变评价方法真正激发起了学生运用英语把事情办好的愿望,实现了通过评价手段提高学生口语技能的目的。
(2)构建评价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呼唤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定位为激励,而激励的本质属性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这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因此,改变原来的单纯量化评价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通过评价促进学生主体性型发展的学习式,自然是这场教学改革的亮点。基于此,在教学评价改革实验中,实验教师更注重运用评价机制,鼓励学生通过主动探知、合作讨论,并结合游戏、情景表演等形式丰富儿童的语言感知世界。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和学的中介。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从而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我校的葛相敏教师,力争从各方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寻找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及实际运用能力。她开展了“英语小歌手”、“英语诗词朗诵会”、“英语迷你短剧”比赛、“我们共同的圣诞节”联欢会等活动,评选了校园金嗓子、小小演讲家、英语之星、英语小博士等称号,这些活动既从一个侧面评价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深入学习,再创佳绩的愿望,为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独特的、有效的学习策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三、实验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一年来,就实验教学的客观效果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调控实验教学的健康发展,在组织领导、理论探索、教学研究方面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在评价方式方法、构建评价体系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实验教学的开展开辟了我校小学英语教学的新局面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实施,结束了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不利局面,形成了我校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有组织、有领导、有系统、较完整教学评价体系的新格局。这项实验的开辟,为建设适合我校小学特点的先进的课程评价体系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全校小学英语教师接受先进的教育评价思想和教学评价理论,更新教育评价观念,接受先进的教学评价模式,进行课程评价改革,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提供了先进经验。
2.构建了适合我区区情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与先进的地区相比教学评价思想。实验无论从理念上、创意上、内容上、结构上、方法上和体例上完全符合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符合《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提出的要求,努力一套集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交际性为一体的评价体系,深受广大教师、学生、家长的喜爱和好评。
3.通过实验形成了先进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模式
(1)破除了传统教学评价模式的束缚,展现了先进的教学思想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改革实验与传统的“甄别选拔”教学评价相反,教学评价中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整个教学评价过程不是简单的终结性的评价结果,而是依据儿童上进心强、参与积极性高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教师从创设趣味性的评价方式入手,重在过程性评价和质性评价。
(2)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形成充分发扬教学评价民主、优化教学评价过程的教学评价模式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实验着眼于使北评价者主动发展,教师致力于创设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学评价环境,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普通一员,既是教学评价的组织者,又是教学评价活动的参与者,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愉快合作的良好局面,让儿童兴致勃勃地参与评价的实践活动。
(3)教学评价实验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奠定了良好的听说基础,形成了初步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学评价实验遵循促进发展的原则,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评价方式,使参加实验的学生大量的参与了语言实践活动,增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铺垫了较好的听说基础。通过三年来的实验,实验班学生在对英语学习兴趣及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方面,在听说能力、语言交际能力方面的运用高于同等程度非实验班级的学生。
4.重视教育观念的转变、重在研究教与学的过程评估、重在改进教法、促进,我区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开展得较晚,教学评价实验初期学生的发展。
小学英语教学实验在教学评价上完全摆脱了“应试教育”的做法,其评估标准立足于了解儿童的学习潜力和各自在原有基础上发展为尺度,通过灵活的、趣味的、多视角的综合教学反馈信息,主要研究教师在教学上需从哪些方面再改进,指导学生在哪些方面再提高。在小学英语教学阶段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要形式,为学生设立成长档案袋,不但要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进行评价,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策略、文化等方面的养成。重在评价学生以评估的改革,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目前,已经制定、下发了教学评估标准和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其指导思想是转变观念、激发兴趣、淡化分数、强化能力、肯定成绩、不足、鼓励进取、重在发展、导向成功教育,进一步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5.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
实验前,我校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特点是:青年教师所占比重过重,教师缺乏经验。实验期间对全校英语教师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培训。培训内容丰富多彩,有理论性培训、技能性培训、实践性培训、研究性培训等,使实验教师在教学评价思想、教学评价理论、教学评价实践等方面得到大幅度提高。一批教师成长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骨干力量,我校目前有1名教学能手,多名教师在市级、区及教学大赛和教学研讨会上做交流,并取得好成绩。
教师们不断总结实验中的经验和教训,形成多篇论文分获省、市、区优秀论文奖。在较演员的组织下,20余名教师合力编写了英语同步评价手册。
通过小课题的研究,使我校英语教师的教学评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第二篇: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以课文为载体,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形成自主学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批准号:
GS[2013]GHB1098
负
责
人:
朱彦文
工 作 单 位:
嘉峪关市育才学校
课题组成员: 贾艳萍、郑翀、胡晓玲、李萍、熊文
目 录
一、课题的题目.......................................3
二、课题的提出、背景、内容...........................3(一)课题的提出......................................3
(二)课题的研究背景.................................4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5
三、课题的研究意义...................................6
四、课题的界定.......................................7
五、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7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及成果.........................8
(一)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8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8
七、课题研究取得的效果...............................9
八、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9
九、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步骤......................10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10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0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11
十、课题研究的过程及结论............................12(一)系统理论学习,建构研究策略.....................12
(二)研究课堂教学培养策略,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13
十一、课题研究解决的问题............................15
(一)提高了教师的自我研修能力......................16
(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16
十二、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18 【参考文献】........................................19
/ 20
2013年10月我承担了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以课文为载体,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形成自主学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过程立足于本班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三年来,完成了大量而细致的调查研究,期间我们做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工作,在积累整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完成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已结束,特以此报告总结我们课题组三年来的研究实验成果,展现我们课题组研究的轨迹,争取专家的鉴定和验收。
一、课题的题目
本课题题目为《以课文为载体,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形成自主学能力的研究》,主要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利用“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形成自主学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课题的提出、背景、内容(一)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我的课堂教学偏重于“保姆式”教学,总是搀扶着学生“摘果子”,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只能机械地理解接受文本。这种做法,与教育发展趋势相悖,已成为非常严峻的现实摆在我的面前。随着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地深入,培养学生自主学的 3 / 20
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加大对学生自主学能力培养的力度。在教学中,教师应真正做到“导学”“互动”把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文本发生直接的,有意义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兴趣出发,把学生置于一个兴味盎然的气氛中。我提出并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就是站在对学生未来负责的角度,力求构建起一套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和手段,并最终培养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题的研究背景
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教育布局中的特殊定位,学校的在读学生大多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我任教的班级,44位学生中有35位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其中13人是外省的)。学生大多为普通家庭的孩子,家长虽然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但多数家长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教育,学生的自主学能力、生活能力等比较薄弱。在日常教学中,这些孩子给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孩子的父母主要以从事建筑业、商业、服务业为主,大部分人是集贸市场和路边市场的小商小贩。工作不稳定,早出晚归,每天和子女见面的时间很少,回到家里又忙于家务和休息,没有时间、精力去管理教育孩子。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这些家庭多数都是租住简陋的平房,孩子缺少自己独立的学习与活动空间。受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这部分学生学习的习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他们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作业书写不规范,4 / 20
字迹潦草,不注意认真写字的习惯;课堂上习惯于听教师讲,而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听课不善于作笔记,有的甚至根本没有作笔记的习惯;作业中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不善于温故而知新,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复习的习惯;学习懒散,依赖性强,常常照抄作业,甚至经常不完成作业;学习中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过程,缺乏探究问题、大胆质疑的习惯„„这些问题造成这部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考试成绩偏低,厌学情绪很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着力于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倡导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而对于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这一特殊群体而言,加强自主学能力的培养,对他们进行学习引导,构建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尤显重要。为此,根据本校当前具体情况,针对我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确立了《以课文为载体,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形成自主学能力的研究》的实验课题研究。由此,只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自主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勇于改革,就能够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的路子来。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坚持教学不再只是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要教学生学会求知,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并采取多种
/ 20
形式交流学生在进行自主学时的心得体会。主要有:
(1)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2)培养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3)培养学生选择自主学习方法、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4)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控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5)培养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的能力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三、课题的研究意义
1、实践意义:
培养学生自主学的前提是具备了积极的参与意愿与良好的参与动机。当学生掌握了自主学的方法、技巧,也就是掌握了一系列自主学的策略,自主学习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得到发展,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探索、理解、思考、质疑、接受、评价等,课外自主地选择,规划安排自己的学习,利于学生自主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2、理论价值:
⑴通过研究,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⑵通过研究,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策略性地学习;
/ 20
⑶通过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学会做学习的主人。⑷通过研究,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新要求。
四、课题的界定
“自主学”相对的是“被动学”和“机械学”。“自主学能力”就是学生个体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必要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这里的关键词是“自主”:即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本课题旨在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五、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众多西方学者对自主学习的界定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自主学习研究的著名专家、华盛顿城市大学的齐莫(B.J.Zimmenrman)教授。20世纪90年代齐莫曼在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具有代表性的自主学习理论。齐莫曼认为,当前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我国对自主学习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许多学者作了研究并在一些地方进行了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随着主体性教育理论的逐步确立和完善,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引起了我国教育理论界和实
/ 20
践界的广泛关注,在继承我国古代自主学习思想和借鉴国外自主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也明确地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并对自主学习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对有关自主学习的所有重要问题一一进行系统、全面论述的是华东师大的庞国维,主要体现在其专著——《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2003.7)一书中。书中论述了自主学习的心理机制问题、自主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问题等。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及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培养自主学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慢慢养成习惯,通过课题研究,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的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的动机,让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提问,学会作业,学会复习,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形成较强的语文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2、在课题研究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理论水平、科研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自开题以来,就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活动。通过课题研究,利用“五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通过课题研究,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通过课题研究,初步形成行之有效的发展学生自主学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科研能力和教学素养等。
/ 20
研究成果主要有:
1、《开展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2、《开辟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
3、《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七、课题研究取得的效果
1、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通过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了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学生厌学、不按时交作业、作业不工整等现象不断改变,许多学生能够积极提问。
2、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许多问题仅仅靠个人力量是无法完成的,这就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团结合作的关系,资源共享,一起进行讨论交流并由此主动去学习。
3、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能够自主探究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来获取资料,完成自己的自主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强化。
4、提高了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减轻了师生的负担,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学习氛围。
八、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学生的学习具有主观能动性,只有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2、教师应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
/ 20
学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才会源源不断。
3、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倡导、实施新的学习方式。
九、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对象
根据我校实际,主要针对我校六年级二班学生进行研究。主要通过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及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以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为使研究尽量地靠近目标,我们采用“讨论—行动—反馈—调整”,即边研究边行动,边反馈边改进,边实践边总结,边收集资料,边修改方案的做法。
1、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展开研究,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教育教学问题,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合作研究活动,共同探讨,探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自主发展。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访谈、问卷、座谈等形式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调查研究,为把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基本特征寻找支撑与依据。
3、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相关的理论书籍,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课题实施,深入开展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目标和研究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
/ 20
问题。
4、个案研究法:对部分班级、老师、学生进行跟踪式的个案分析研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所需要的支持性环境和条件。通过典型的课例作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炼相关结果。利用个案研究以使研究更加具有说服力。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全程分为自主学习惯的培养阶段、自主学能力形成阶段和总结验收阶段三个阶段。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自主学习惯的培养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1月)首先对学生的家庭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习惯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基本情况。虽然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环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但他们也渴望学好,也想自主学习。所以,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认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共同探讨交流如何进行自学及有哪些方法,通过自学如何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养成相互交流的风气,创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的机会,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敢于面对问题,探究问题。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
⑴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⑵学习课改理论,奠定理论基础。
⑶深入课堂调研,发现问题,确定研究方向。
2、自主学习能力形成阶段。(2014年3月-----2015年12月)通过学生自己完成课前预习卡,预习情况评价,预习检测等活动
/ 20
不断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学,推动学生自己学,教师指点迷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并严格要求,慢慢将其变成习惯。
⑴研究教师确定子课题,制定阶段计划。⑵按方案进入实验阶段。
⑶及时进行阶段总结,效果分析,并针对问题调整方案,及时积累资料和成果展示。
⑷积累研究案例,分析研究效果。
3、总结验收阶段:(2016年1月——2017年4月)⑴课题组全面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⑵整理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学反思、典型案例,装订成集。⑶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装订论文集。⑷准备鉴定验收相关材料。⑸申请鉴定验收。
十、课题研究的过程及结论
(一)系统理论学习,建构研究策略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边学习、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研究方式,将研究的主要策略定位为:系统理论学习——细化研究课题。
1、系统理论学习。
/ 20
课题立项伊始,我们就认真学习《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小学语文教师》、《甘肃教育》、《教育革新》杂志上的相关文章。通过理论学习和专题研讨,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明显提升,对学生的指导有了明确的方向。通过学习和研究,朱彦文和贾艳萍老师撰写并发表了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论文。
2、细化研究课题。
研究伊始,我们开展调查研究,课题组多次研讨、反复学习、细化课题,合理制定子课题,依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以“预习卡”、“预习评价”、“预习检测”和“导学案”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自申报《以课文为载体,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形成自主学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后,课题小组力求做到:随时听课,了解实验状况;做到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为课题研究活动的扎实、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研究课堂教学培养策略,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要选用适宜的教学模式。我们运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计划、实施、总结、应用、修改、完善等几个环节,围绕自主学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导学、导语、导练”的课堂教学模式。
策略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20
1、自主读书的能力。
制定出读书细目,利用班级图书角和教学楼内开放式阅览室加强学生自主读书能力的培养,每生每学期至少读5本书。通过读书摘要、读书体会、读后感、讲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2、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有“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的要求,从低年级起就有“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学会查字典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条件。孩子们一旦学会,会受益终身的。一旦和字典交上朋友,身边就会多一位老师。我们非常重视学生查字典的习惯养成。要求学生每人一本《新华字典》,并对字典使用明确规定,每节语文课上都要查1——2个字词,读准音,理解义。
3、口语表达的能力:每节语文课前,用3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内容为唐诗宋词、经典篇目的积累诵读。
策略二:构建培养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在三年多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导学、导悟、导练” 的教学策略。
(1)导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尝试学习,通过自己的学习实践活动触摸语言文字,初步感知知识。开始时,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差,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未完全养成,因而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 20
(2)导悟。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学边理解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这一切教师的教是替代不了的,必须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去完成。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
(3)导练。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当堂练习。
①练读。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我们借助课件动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
②练背。背诵是学生积累、吸收课文语言的重要一环。我们采用情景背诵法,让学生看着逼真的动画课件进行配音,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背诵,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③练听说。听说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听课、朗读、复述、答问、讨论、造句、口头说话等,这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重要机会,教学中教师认真设计练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通过课堂教学,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从而使学生有一种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十一、课题研究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步骤,有序地开展了研究和实验,并
/ 20
及时做好先进方法经验的交流、累积,且实验效果明显。
(一)提高了教师的自我研修能力
在三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潜心钻研理论,大胆进行实践探索,勤于总结和反思,使新的教学理念扎根与心中。在课题研究的带动下,我们通过理论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通过实验方法的研究,实验对象的分析熟练运用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使专业化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1、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
实验班的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的能力明显增强,他们在课堂上不仅敢于发表见解,有时还敢对教师提出不同意见。
2、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明显变化。自主学已经从自身的需要出发,具有一定深度和独特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呈现出多样化,课堂质疑的触角延伸到课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普遍提升。学生的课堂状态发生较大的转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我们由衷感到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一被动接受,而是自己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过程中学生敢与发表自己的见解,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
3、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
/ 20
由于教师运用导学案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中学习兴趣高涨,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明显加强,使得一大批优秀生脱颖而出。
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本课题的研究,通过五步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掌握学法,使学生学会了主动、自主的学习。通过交流,学生全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使课题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突出表现在:
⑴强化了自主意识,发挥了主体作用
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全体教师深切地认识到,学生自身是富有潜能的个体,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是主体自我实现的过程,是释放学生能量的过程。在指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语文课教学从教课文中跳了出来,树立了为学生而教,根据学生的学而教的意识。一年多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改变了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的状况,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⑵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了成绩
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体现了他为学生学习课文营造了良好的广阔的语文环境,并努力诱导学生自主性地学习,参与自主学习活动,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积极主动地展开自主性学习活动,从而提高了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了成绩。
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
/ 20
通过课题实践,学生逐渐摆脱了对课堂和教师的依赖,自学能力明显增强,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了之前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方式,能主动地提出问题,直接参与课本知识的讲解分析,并且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结论,而且课外知识的阅读量也明显增多,与此同时,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明显增强了。
⑷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通过课题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的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为学生自主学习做好时间、空间、材料、形式等方面的准备,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利用“五步教学法”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语文转变为主动的学,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十二、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经过此项课题研究,参与者掌握了通过五步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学生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可喜的进步,师生关系融洽,学习趣味增强,有更多的空间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自主性探究,学生较之采用传统教学法时更为乐学。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1、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有效性预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学生掌
/ 20
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仍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不断探究,力争使课前预习这种学习方法的运用达到最优化,教学无止境,吾将上下而求索!
2、课前预习设计的层次性具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做到既设计出适合每位学生的课前预习,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练习,让学生机械的做题;既让学生留有学习发展的空间,而又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既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挖掘出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力?这些都将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
虽然本课题已结题,我们课题组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由于时间比较仓促,研究还很不全面,很不深入,很多问题都有待于我们今后去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因此我们将不断努力,提高我们的科研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李永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开题报告
(2014-05-11)禹城市辛店镇中心小学教科所
②顺城区将军二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结题报告(2014-10-26)顺城教育网
③自主教育王明平的博客,国外自主学习的研究现状(2013-11-09 17)④庞国维,《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2003.7)⑤刘海红,小学生课堂自主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初探
(2010-07-18)
/ 20
洪洞县大槐树镇西街小学
/ 20
第三篇:小学语文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小学语文“自主、合作、创新”
学校:定边二小姓名:刘润梅
一、研究背景与课题的提出
本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一个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的时代,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但传统的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地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及规范统一的教学要求和权威评价,注重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及思维创造性的培养,创新能力、实践探索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总是按照教师的设计进行思考,按教师的要求来完成学习任务。它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这样的教育教学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
同时,我国的基础教育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鲜明的旗帜。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推进及新教材的使用,已经全面涉及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思想的更新,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的改变。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教学中的初步尝试,教师们已经切身感受到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后,学生的兴趣、学习水平都达到了质的变化。学生也逐步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由“我学会”向“我会学”的方向转变。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适应时代的要求,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着眼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生活的综合素养,我确立了“小学语文‘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用新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来优化课堂,使课堂成为整体推动素质教学的主阵地、主战场。
二、研究的目标
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效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有效提升自我感悟、自我体验能力。
3、在与他人合作学习中,学会交际,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竞争。
4、在学会学习中,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勇于展示自我,勇于标新立异,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挖掘创造潜力,展示创造才能。
三、研究方法
(1)充分自读
充分自读就是让学生在读书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知识的意义的过程。所以,教师首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把课文读对、读通、读好,这是意义建构的前提和基础。然后,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读不懂的要主动思考、查找资料、处理信息、合作交流。第三是勾画圈点评注,寻找疑点,发现问题。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点拔,对自读中可能遇到的疑难事先要有所估计,再有意识地去关注、去倾听、去引导,保证自读的力度、深度和效度。特别是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
(2)充分质疑
当学生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自读中的困难时,就会产生疑惑。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围绕课文题目、课中文字、课中插图、课中标点、课中空白、课中结尾等质疑。但由于个体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水平高低各不相同,而且具有明显的个性倾向。然而有一点是共同的:这些问题已成为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障碍。让学生提出来,师生共同疏理,浅显的可由学生直接回答;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而学生又难以回答的,由教师作恰当的解释;对有价值且指向教学目标和重点的问题,可作为进一步合作、探究的目标。如果学生的问题提不到点子上,教师要进一步启发,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重点、难点上,让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2、有效合作,引导共享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意义建构不单纯指个人意义的建构,更要借助于反复的协商,即与他人进行广泛的互动,进行资源共享,达成一致或共同的理解。学习者之间的讨论、交流能促成他们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使学习者超越简单的纯粹个人化的建构,达成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形式,但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很多只是流于形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生有机组合起来研究或共同解决一个问题的不多。因此,有效合作显得十分重要。
(1)有效组合有效合作,首先必须有效组合。①在小组建构中,要对优、中、差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有利于组间竞争,激发合作冲动。②推荐并培训好组长,小组成员分好工(设立召集人、记录人、汇报人、计时员等,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做到分工明确,人人有责。③对研究内容和方式都要进行有效安排和选择,使之合理和最佳。如教学《秦始皇兵马俑》的“军阵”一段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想当军事家的同学给这段话画张军阵图;想当文学家的研究这段话的写作顺序;想当播音员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想当小导游的试着讲解这威武雄壮的军阵。
(2)有效互动
讨论和对话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是获得有效知识意义建构的重要方法。教学活动是在学习者的讨论和对话中自然地展开的,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促使学生以各种形式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积极地与教师及其他学生进行广泛的对话。但讨论和对话不是师生之间或学生之
间机械的不需思考的问答,而是学生在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对知识和经验的灵活应用;不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学习者基于自已的经验所产生的不同建构之间的相互碰撞;不是漫无边际的闲聊,而是师生双方都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方向有主题的活动。
(三)适度探究,引导发展
事实上自读、质疑、小组合作学习都是学生不同形式的探究,他们在不同层面上充分利用新旧经验的互动,主动达成对学习内容的深层理解。但如果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实际,那么探究会变得高不可攀,意义建构也就无法达成。
(1)适度研读
在学生充分自读、质疑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疏理问题以后,往往把一些信息量大、触及文本重点、难点而又有一定思维强度的问题作为研读专题。或自读感悟,或小组互动,或全班合作。教育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身心发展包括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最近发展区”。这些问题的提出就当立足“最近发展区”,依靠儿童正在成熟的身心机能,使“最近发展区”转化为高一级的“现有发展水平”。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儿童对力所能及又要开动脑筋的问题,一旦独立思考后有了正确的结论时,就会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愉悦。这种情感反过来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供学生研读的问题难度要适当,以达到一种“跳起来摘桃子”的境界。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研读,要最大限度地唤醒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通过研读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提高,语言能力得到发展,人文内涵得到熏陶和感染。
(2)适度求异
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答案并非一个,所以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维,寻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答案。面对学生学习的多元反应,教师要善于引导,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对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可能是积极健康的,也可能是消极不健康的。但若教师为追求与众不同,一味地包容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置文本的价值取向于不顾,又在教学活动中缺乏正确的引导,那易导致课文潜在的人文精神的失落。因此,求异应有利于促进课堂目标(预设的和生成性的)的达成,不宜过多、过滥,贵为适度。
(三)注重实验班的日常研课活动,积极推出优秀的课堂教学范例,起到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作用。注重阶段研讨活动,通过课例观摩、经验交流、问题探讨,及时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实验方案,并搞好优秀教学论文、优秀教案及反思的收集工作。注重个案跟踪,细致做好某种学习方式、某一课型或某个子课题的研究探讨工作,做到“分散重点,各个突破;连点成线,形成体系”。
(四)建立相应的课题评价制度,采取相应的考核办法,以较为全面、符合课改要求的评价指标来评价、指导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四、取得的成绩:
1、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教师已经从以往的知识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平等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也开始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化为自主探索式的学习。课堂教学由单一的一刀切分闭式转变成分层次、多样式、开放式的教学。
2、充满人文关怀的新型课堂已初步形成,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和向往。常常在文本、同学、老师的对话中各种富有个性的感悟体验时常让你惊喜与刮目相看。由于积极创设各种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学习的教学情境,学生真正能够与教师、文本形成共鸣,语文课堂真正成了学生与教师、文本、作者平等对话的平台,学生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获取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思维得到启迪,情趣得到熏陶,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提升。
3、课堂成为师生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经验的平台。如学生的参与状态,有没有参与或参与得够不够,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尤其是参与状态的广度和深度。如广度,他看到的学生参与的各个环节;深度,我们也看到了由被动变成主动探究,由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变成了实质上的认知的冲撞和情感的体验。由满足于现状到各学科的资源整合,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出现了师生互动力的多向交互的亮丽风景,成为师生共生、共长、共享的平台。
4、成功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来自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在学习中有着不同的体验,对同一个问题的解说,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和见解。本课题为这些不同的提供了表达的机会,并尊重于他们之间的差异。比如像小组合作学习,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商议,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明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给他们发现的空间,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问题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体验是快乐、幸福,而且在小组这种宽松氛围下,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使不同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5、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本课题实验过程中让我们看到了新的课堂景象,一改过去课堂“一言谈”或“优生谈”的发言局面。自主合作学习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病,学生参与面更广,学生的发言机会大大增多。在这种参与互动中,学生容易找到学习的渐进区,互动交流锻炼的机会大大增多。使组内的每个同学都有体验成功的快乐。课堂上教师变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学设计上更讲究的是主体意识、民主意识、资源意识、生成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6、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由于合作学习有人员分工,有共同的合作目标、动机和学习责任。学生彼此团结、彼此信任,大家朝着共同的目标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完成小组分给自己的任务,从而实现的自己的价值。另外通过对合作学习结果的自评、互评和他评的比较,又形成了一种更大范围的合作学习,这样既合作又竞争,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得到了培养。
7、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装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往往给老师带来始料未及的惊喜,尤其与同学、老师文本对话中,各种富有个性的感悟与体验,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世界的多姿多彩,感悟人生的奥妙无穷,让你值得惊喜和兴奋,带给你无尽的想象空间,经历了一次
次生命精彩的旅程。
五、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题研究虽已结题,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困扰着我:
1、如何处理好“主导”与“自主”两者的关系。课堂上,如果教师的“主导”过多,则有“越俎代庖”,学生主体地位没得保障、自主作用得不到发挥之嫌。但过度放手,由于小学生自已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和自我控制等方面能力有限,课堂上易出现无序和混乱的状态,从而导致个别课堂低效。怎样处理好“主导”与“自主”两者之间的交接,挖掘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潜能,仍然值得思考。
2、创新性学习是个全新且广阔的范畴。我们凭借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课堂上鼓励学生敢于超越课本,敢于超越老师,敢于用批评的眼光去思考并发现问题,亲自参与问题的解决。在作业布置上,我们提倡“拓展性作业”。给文(诗)配画;或给画配文(诗);给结尾有悬念的课文续编结局;给故事情节明显的课文,编纂与原文迥然相异的结果;编排表演课本剧,都已是我们的家常便饭。我们更喜欢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然而,由于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的相对滞后,也由于人们意识不一致等诸多原因,我校创新性学习有待我们进一步的开发和研究。
3、我们的课题虽然经过了不少理论学习和研究探讨活动,但是总觉得课题研究缺少专家、学者给我们进行高层次的指导和点拨,我们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研究还尚粗浅,缺少广泛性和深刻性,所构建“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还很粗糙,缺乏厚实的理论底蕴。加强理论学习,向专家、学者请教,向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的兄弟学校讨教,仍是今后我校努力的方向。
总之,研究无止境,今后我们仍将以这个课题的思想内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机地与新课改实验研究结合起来,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从而使我校的师生的生命价值在更高层次上得到展现
第四篇:小学语文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课题的提出
本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一个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的时代,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但传统的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地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及规范统一的教学要求和权威评价,注重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及思维创造性的培养,创新能力、实践探索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总是按照教师的设计进行思考,按教师的要求来完成学习任务。它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这样的教育教学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
同时,我国的基础教育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鲜明的旗帜。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推进及新教材的使用,已经全面涉及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思想的更新,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的改变。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教学中的初步尝试,教师们已经切身感受到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后,学生的兴趣、学习水平都达到了质的变化。学生也逐步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由“我学会”向“我会学”的方向转变。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我校语文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为进一步适应时代的要求,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着眼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生活的综合素养,我校于2002年10月提出“小学语文‘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用新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来优化课堂,使课堂成为整体推动素质教学的主阵地、主战场。同年,本课题被福建省普教室立项,多年来得到了各级专家领导的关心与指导。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小学语文课堂,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要点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形成学生主动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情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主动性学习——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积极自觉地参与学习全过程,手脑并用,生动活泼地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形成能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个性品质。合作性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通过交流、交往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创新性学习——在教师的启发激励下,学生呈现多向发散思维状态,自主加工信息,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善于自我表现,能够标新立异,形成具有个人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三种学习方式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一)以邓小平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二)以素质教育的新思想为依据。
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面向全面、生动活泼地发展”,其中“生动活泼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强调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就是肯定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应是被动地灌输、强迫地塑造的过程。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最活跃的情感、动机因素,是他们的认识兴趣,即“求知欲”。求知欲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最直接的内趋力。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并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有了主动精神,才能充分发掘他们禀赋的潜能,才能驱动后天的积极因素。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实行愉快教学,让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读、说,动手写、做,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愉悦,精神饱满,主动求知,主动发展。
(三)语文课标所倡导的新理念为依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四)以现代教学论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既是学生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对人类知识经验和文化成果的一种特殊认识活动,又是学习主体自主学习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并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教师应以活动、交流、交往为中介调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把学生从教育的客体转化成为学习的主体。
建构主义心理学也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在原有认知基础上通过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而形成新的认识知结构。顺应和同化是学习的本质过程,实现这两个过程必须通过学习主体的主动积极思维。
现代教学论和心理学均要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其职能是指导、组织、帮助、激励,具体工作就是如何把学生组织起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学习目标,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他们掌握学习内容。
四、构建“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1、教学目标共性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有整体性发展目标,又要有个性发展目标。整体性目标是若干个体发展目标的综合体现,是教学水平的宏观标志。个性发展目标是教学的归宿,是素质个性化品质形成的保证。
2、教学过程学习化原则。教学过程是学习主体认识不断深化,品质逐步形成的过程,而非知识的堆积,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主体的实践意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动手动脑,勤于思考,努力实践,实现教学过程的学习化。
3、教学关系民主化原则。教学关系就是导与学的关系,亦即师生的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主导为主体服务,爱护主体、调动主体、鞭策主体参与学习过程。主体尊重主导,信任主导,服从于主导,主动地接受主导的指导,形成互动互助、平等和谐、合作协调的师生关系。
4、教学组织形式的整合性原则。整合性原则就整体合作性原则,即构建一个教师整体教学,小组集体合作学习,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的动态组合的教学系统。
5、教学风格创造性原则。即教师的教学设计、教法选择、学法指导具有差异性、独创性。
6、坚持教书育人的原则。教书是手段,是桥梁,育人才是根本目的。课堂教学不仅着眼于知识传授,更重要的在于实现育人的三项主要指标——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效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有效提升自我感悟、自我体验能力。
3、在与他人合作学习中,学会交际,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竞争。
4、在学会学习中,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勇于展示自我,勇于标新立异,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挖掘创造潜力,展示创造才能。
六、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采取行动研究方式,做到教研即教学,教学即教研,以教学促教研,以教研指导教学。
2、观察法
以听课、检查、交往等形式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调查法
以问卷、访谈、听课等形式对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4、个案法 注重个案跟踪,细致做好某个子课题、某种学习方式或某一课型的研究探讨工作,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寻求点上的积累和突破。
5、经验总结法
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和模式。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一)注重教师的培训,加强理论学习,积极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为了更好地发挥业务学习的功效,课题组在每周一次的教研和备课讨论的活动中,以学习新课标为主要的学习内容,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教育改革,把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注重尊重学生的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另外,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还结合各自研究的课题,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能力,牢固地树立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思想。在学习总结经验的时候,教师们还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和向各类杂志投稿,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二)积极采用 “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是对《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进一步明晰,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充分自主是有效合作、适度探究的基础和前提。有效合作是促进充分自主、适度探究的形式和途径。适度探究是充分自主、有效合作的方向和目标,三位一体,互为促进。
1、充分自主,引导发现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知识的意义建构。这种建构依赖于学习者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新旧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取代完成的,只能由学生本人主动建构。充分自主是还学生以学习主动权,在学习中充分激活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课堂教学自始自终应在学生充分自主的状态下运作的。
(1)充分自读
充分自读就是让学生在读书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从而建构新知识的意义的过程。所以,教师首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把课文读对、读通、读好,这是意义建构的前提和基础。然后,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之后,读不懂的要主动思考、查找资料、处理信息、合作交流。第三是勾画圈点评注,寻找疑点,发现问题。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点拔,对自读中可能遇到的疑难事先要有所估计,再有意识地去关注、去倾听、去引导,保证自读的力度、深度和效度。特别是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
(2)充分质疑
当学生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自读中的困难时,就会产生疑惑。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围绕课文题目、课中文字、课中插图、课中标点、课中空白、课中结尾等质疑。但由于个体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水平高低各不相同,而且具有明显的个性倾向。然而有一点是共同的:这些问题已成为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障碍。让学生提出来,师生共同疏理,浅显的可由学生直接回答;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而学生又难以回答的,由教师作恰当的解释;对有价值且指向教学目标和重点的问题,可作为进一步合作、探究的目标。如果学生的问题提不到点子上,教师要进一步启发,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重点、难点上,让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2、有效合作,引导共享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意义建构不单纯指个人意义的建构,更要借助于反复的协商,即与他人进行广泛的互动,进行资源共享,达成一致或共同的理解。学习者之间的讨论、交流能促成他们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使学习者超越简单的纯粹个人化的建构,达成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形式,但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很多只是流于形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生有机组合起来研究或共同解决一个问题的不多。因此,有效合作显得十分重要。
(1)有效组合
有效合作,首先必须有效组合。①在小组建构中,要对优、中、差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有利于组间竞争,激发合作冲动。②推荐并培训好组长,小组成员分好工(设立召集人、记录人、汇报人、计时员等,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做到分工明确,人人有责。③对研究内容和方式都要进行有效安排和选择,使之合理和最佳。如教学《秦始皇兵马俑》的“军阵”一段时,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想当军事家的同学给这段话画张军阵图;想当文学家的研究这段话的写作顺序;想当播音员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想当小导游的试着讲解这威武雄壮的军阵。
(2)有效互动
讨论和对话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是获得有效知识意义建构的重要方法。教学活动是在学习者的讨论和对话中自然地展开的,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促使学生以各种形式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积极地与教师及其他学生进行广泛的对话。但讨论和对话不是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机械的不需思考的问答,而是学生在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对知识和经验的灵活应用;不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学习者基于自已的经验所产生的不同建构之间的相互碰撞;不是漫无边际的闲聊,而是师生双方都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方向有主题的活动。
(三)适度探究,引导发展
事实上自读、质疑、小组合作学习都是学生不同形式的探究,他们在不同层面上充分利用新旧经验的互动,主动达成对学习内容的深层理解。但如果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实际,那么探究会变得高不可攀,意义建构也就无法达成。(1)适度研读
在学生充分自读、质疑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疏理问题以后,往往把一些信息量大、触及文本重点、难点而又有一定思维强度的问题作为研读专题。或自读感悟,或小组互动,或全班合作。教育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身心发展包括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最近发展区”。这些问题的提出就当立足“最近发展区”,依靠儿童正在成熟的身心机能,使“最近发展区”转化为高一级的“现有发展水平”。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儿童对力所能及又要开动脑筋的问题,一旦独立思考后有了正确的结论时,就会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愉悦。这种情感反过来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供学生研读的问题难度要适当,以达到一种“跳起来摘桃子”的境界。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研读,要最大限度地唤醒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案。通过研读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提高,语言能力得到发展,人文内涵得到熏陶和感染。
(2)适度求异
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答案并非一个,所以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维,寻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答案。面对学生学习的多元反应,教师要善于引导,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对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可能是积极健康的,也可能是消极不健康的。但若教师为追求与众不同,一味地包容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置文本的价值取向于不顾,又在教学活动中缺乏正确的引导,那易导致课文潜在的人文精神的失落。因此,求异应有利于促进课堂目标(预设的和生成性的)的达成,不宜过多、过滥,贵为适度。
(三)注重实验班的日常研课活动,积极推出优秀的课堂教学范例,起到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作用。注重阶段研讨活动,通过课例观摩、经验交流、问题探讨,及时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实验方案,并搞好优秀教学论文、优秀教案及反思的收集工作。注重个案跟踪,细致做好某种学习方式、某一课型或某个子课题的研究探讨工作,做到“分散重点,各个突破;连点成线,形成体系”。
(四)建立相应的课题评价制度,采取相应的考核办法,以较为全面、符合课改要求的评价指标来评价、指导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八、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几年来在上级领导、专家的关怀与指导下,经过全体教师的潜心研究,积极探索,认真执教,我校的“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1、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教师已经从以往的知识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平等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也开始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化为自主探索式的学习。课堂教学由单一的一刀切分闭式转变成分层次、多样式、开放式的教学。
2、充满人文关怀的新型课堂已初步形成,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和向往。常常在文本、同学、老师的对话中各种富有个性的感悟体验时常让你惊喜与刮目相看。由于积极创设各种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学习的教学情境,学生真正能够与教师、文本形成共鸣,语文课堂真正成了学生与教师、文本、作者平等对话的平台,学生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获取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思维得到启迪,情趣得到熏陶,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提升。
3、课堂成为师生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经验的平台。如学生的参与状态,有没有参与或参与得够不够,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尤其是参与状态的广度和深度。如广度,他看到的学生参与的各个环节;深度,我们也看到了由被动变成主动探究,由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变成了实质上的认知的冲撞和情感的体验。由满足于现状到各学科的资源整合,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出现了师生互动力的多向交互的亮丽风景,成为师生共生、共长、共享的平台。
4、成功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来自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在学习中有着不同的体验,对同一个问题的解说,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和见解。本课题为这些不同的提供了表达的机会,并尊重于他们之间的差异。比如像小组合作学习,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商议,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明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给他们发现的空间,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问题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体验是快乐、幸福,而且在小组这种宽松氛围下,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使不同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5、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本课题实验过程中让我们看到了新的课堂景象,一改过去课堂“一言谈”或“优生谈”的发言局面。自主合作学习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病,学生参与面更广,学生的发言机会大大增多。在这种参与互动中,学生容易找到学习的渐进区,互动交流锻炼的机会大大增多。使组内的每个同学都有体验成功的快乐。课堂上教师变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学设计上更讲究的是主体意识、民主意识、资源意识、生成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6、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由于合作学习有人员分工,有共同的合作目标、动机和学习责任。学生彼此团结、彼此信任,大家朝着共同的目标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完成小组分给自己的任务,从而实现的自己的价值。另外通过对合作学习结果的自评、互评和他评的比较,又形成了一种更大范围的合作学习,这样既合作又竞争,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得到了培养。
7、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装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往往给老师带来始料未及的惊喜,尤其与同学、老师文本对话中,各种富有个性的感悟与体验,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世界的多姿多彩,感悟人生的奥妙无穷,让你值得惊喜和兴奋,带给你无尽的想象空间,经历了一次次生命精彩的旅程。
(二)课题研究四年来,教师通过学习实践研究,确立了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并立足于课堂教学主阵地潜心探索教改之路,力图让师生的生命价值在课堂中得以彰显。挟课改之劲风,乘教研之热浪,奋发向上的教师群体正茁壮成长,志存高远的雏鹰正展翅腾飞,逸夫小学飞跃式壮大起来。●学校方面:学校先后被评为:宁德市文明学校、宁德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宁德市先进“教学之家”、宁德市课改先进学校、宁德市陶研先进集体、宁德市少先队工作先进学校、中国少年儿童信息研究基地骨干学校、省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省陶研先进集体、全国雏鹰假日小队、省级图书馆达标学校、省级实验室达标学校、省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研究先进学校、省少先队红旗大队、省少先队二级鼓乐团、市宣传思想先进单位、市行风评议优良单位、市学法律道德先进集体、市毕业班教学质量优良单位。先后连续五届荣获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奖、第十八届全省科技大赛优秀组织奖、福安市校长岗位考评一等奖。学校成为福安市争创省级示范校的预备学校,成为备受省普教室领导专家关注的一所年轻学校。
●教师方面:刘晓红教师执教的《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于2005年3月获福建省“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评选”二等奖。郭洁莹老师2005年4月执教的《台湾的蝴蝶谷》获宁德市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刘陈峥老师2005年5月执教的《大瀑布的葬礼》获福安市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评优一等奖。刘丽芳教师2005年12月在市语文年分上展示的《诚实与信任》一课,深得专家好评,并获一等奖。邱燕老师于2005年6月获全国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首届美文诵读大赛二等奖。郭洁莹老师执教的品德与生活课《看我多精神》获一等奖,苏丽萱校长的品德与生活课《看我多精神》案例分析电子作品作为我省仅有的两件代表作之一参加全国展评。范珊、郭洁莹老师于2005年4月分别获 首届“全国语文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
一、三等奖。林郁、缪巧清、郑晶等老师多次被市教育局抽调参加“送课下乡”活动和给市新教材培训会开设教学观摩课。
苏丽萱校长撰写的教学论文《关注生命,实现人本管理》在20003年第九期《福建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发表;教学论文《在创新中求发展》在2004年第八期《福建教育》上发表。刘斌清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读”》
在2004第三期《引进与咨询》发表。林巧铃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点击生活,下笔飞花》在 2005第11期《小学作文创新教学》上发表。林希娥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自主性学习理论初探》、刘陈峥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创设想像空间,鼓励自主写作》分别在2004年第六期《素质教育博览》上发表。缪晓芳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我们都是小百灵》获04年宁德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林郁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导课艺术浅谈》于2004年7月获第一届“师圣杯”全国教育教学论文大奖赛二等奖。黄锦国撰写的教学论文《写字课“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例谈》于2004年11月获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全国写字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刘斌清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浅谈课堂评价改革之“四化”》、陈美华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北风和小鱼>教学设计与反思》获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主办的2005年中国教育系统论文评选一等奖,王丽梅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一年级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郑碧英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浅谈作文教学几点心得》分别获二等奖,刘晓红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教学设计》、郑幼芳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引导主动探究,促进全面发展》、刘丽芳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让“合作”留“喜”去“忧”》、李晓丹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让课堂成为自主学习的乐园》、陈少丹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浅谈运用体验活化语文课堂教学》分别获三等奖。
郑芝玲、刘陈峥、李晓丹等老师被市教育局评为语文学科带头人,钟丽容、范珊、林巧铃等老师被市教育局评为语文学科“教坛新秀”(优秀青年教师)。苏丽萱校长、邱燕教师被评为市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先进工作者、苏丽萱校长市专业拔尖人才、省三、八红旗手、省“巾帼建功奖”、省“星星火炬奖”获得者。
●家长与社会评价:几年来,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在小学阶段成绩优异,而且具有很强的发展后劲。在我校跟踪调查中发现,我校的毕业生在初中发展得很好,深得初中老师的好评。他们一致认为,我校毕业生基础扎实,学生自主性强,自学能力好。目前,我校毕业生成了城区几所中学的抢手货,纷纷以各种优惠条件提前到校招生。
(三)积累了开展教科研宝贵经验。通过多年的课题研究和探讨,我们积累了许多开展教科研的宝贵经验,收集、整理了几本教师教学论文集、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的汇编,拍摄了十多节优秀课堂教学实例。构建了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A激情导标
B自主学习
C合作交流
D总结拓展
E走进生活。在课题研究期间还积极承办了福建省“新时期作文教学全境研究”课题研讨会、宁德市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研讨会和福安市阅读教学研讨会等活动,我校教师分别给大会开设公开观摩课。此外,每学年我们至少要举办一次阶段研讨暨成果展示会,并将每次研讨会都办成面向全市的教学开放周(日)活动,提高本课题的辐射作用。
九、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题研究虽已结题,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困扰着我们:
1、如何处理好“主导”与“自主”两者的关系。课堂上,如果教师的“主导”过多,则有“越俎代庖”,学生主体地位没得保障、自主作用得不到发挥之嫌。但过度放手,由于小学生自已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和自我控制等方面能力有限,课堂上易出现无序和混乱的状态,从而导致个别课堂低效。怎样处理好“主导”与“自主”两者之间的交接,挖掘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潜能,仍然值得思考。
2、创新性学习是个全新且广阔的范畴。我们凭借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课堂上鼓励学生敢于超越课本,敢于超越老师,敢于用批评的眼光去思考并发现问题,亲自参与问题的解决。在作业布置上,我们提倡“拓展性作业”。给文(诗)配画;或给画配文(诗);给结尾有悬念的课文续编结局;给故事情节明显的课文,编纂与原文迥然相异的结果;编排表演课本剧,都已是我们的家常便饭。我们更喜欢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然而,由于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的相对滞后,也由于人们意识不一致等诸多原因,我校创新性学习有待我们进一步的开发和研究。
3、我们的课题虽然经过了不少理论学习和研究探讨活动,但是总觉得课题研究缺少专家、学者给我们进行高层次的指导和点拨,我们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研究还尚粗浅,缺少广泛性和深刻性,所构建“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还很粗糙,缺乏厚实的理论底蕴。加强理论学习,向专家、学者请教,向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的兄弟学校讨教,仍是今后我校努力的方向。
总之,研究无止境,今后我们仍将以这个课题的思想内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机地与新课改实验研究结合起来,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从而使我校的师生的生命价值在更高层次上得到展现
第五篇:快乐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快乐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快乐教育研究
二、题研究时间: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
三、课题的由来
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仍处于被动地位,其主要表现是:课前无主动探求的欲望,课堂无主动参与的意识,课外无自觉钻研的兴趣,他们把学习活动作为一种任务,甚至认为是负担,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学习过程还未激发出他们内心的热情。如何使教育教学工作由学生沉重的负担变成使他们欢乐鼓舞和全面发展的源泉呢?那就是把孩子们吸引到有兴趣和快乐的学习活动中,激发他们因成功、进步、发展而享受到应有的乐趣,才能使他们自觉钻研,乐学“不厌”。“快乐教育”,正是基于这一目的对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问题的一种可贵探索,为课程改革试验寻找到一个有指导意义的、可操作的实验研究平台。
四、实验的原理及预期结果
“快乐教育”在教育领域由来已久,自从英国著名哲学家斯宾塞在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快乐教育”的思想后,“快乐教育”就为中外有识之士所实践。“快乐教育”作为一种现代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其实质是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创设乐学的心理氛围,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通过亲身的学习体验,产生一种对学习的快感,从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最终达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通过实验研究,改变课堂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引导教师自觉转变课堂教学行为,定位教师角色;倡导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且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初步形成符合学科特点的、学生自主参与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终身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五、课题研究跟踪年级:2011年9月新招生的一年级新生
六、实验的过程
(一)自我探索阶段(2011.5---2012.7)
1、宣传学习,明确第二轮快乐教育实验的背景、主题以及研究意义。小学新课程快乐教育实验是我市一项重要的教改实验,也是小学阶 段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它将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发挥积极的作用。快乐教育教改实验旨在深化课程改革,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的一项实验课题。它是针对目前仍然存在的重负担、灌输式教学方式及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出的,它的“自主、快乐、创新、发展”的主题浓缩了快乐教育的精华、课程改革的精华和创新教育的精华,既符合教育改革的潮流,也符合课程改革的精神。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根据区上的第二轮快乐教育实验安排,立足本校教育教学以及教师
队伍实际,成立以校长负总责、教研组长为主体、2004级代课教师为骨干的实验研究团队,并且制定我校的实验研究方案,着力研究在课改环境下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具体的、急待解决的问题,力求以快乐教育的理念改进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转变教学方式,初步形成符合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学科特点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同时,明确了各学段的实验重点:即第一学段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培养,第二三学段贯穿自主探究学习以及合作交流学习。
3、分解总课题,突出教研组学科特点,发挥教师个性特长。根据学校总课题“探索自主快乐课堂模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 展”,各学科组结合本学科特点,确定本学科研究课题,各任课教师又根据教研组课题自定子课题,形成学校总课题——教研组子课题——教师个人子子课题的教研网络,全面进行快乐教学实践与研究。
4、全面自查,肯定成绩,扬长避短,做好第一阶段小结,2011年10月,根据区教研室关于快乐教育实验工作安排,我们对参加实验的所有学科进行了全面总结,本次总结以肯定成绩,激励信心为目的,对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进行了认真评价,并推荐上报了课改实验优秀教师与优秀研究成果,经上级评定,我校《巧用提问,寓教于乐》等5篇论文获市级一等奖,《快乐背诵法》等7篇论文获得市级二等奖,《精卫填海教学设计》等10篇教学设计获得市级三等奖,录像课例《Lesson 11 I live on a Farm》获市级二等奖。
(二)实验调整阶段(2012年9月——2013年2月)
1、客观分析,认真梳理第一阶段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新课程快乐教育实验”第一阶段的实验,“自主、快乐、创新、发展”的实验主题已经深入人心,出现了校级课题、教研组研究课题、教师个体研究课题同步进行的良好局面,大家人人参与,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极大的促进了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开展。但我校在实验第一阶段凸现出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实验领导小组及时梳理存在问题,为学校研究决策,调整实验思路打好基础。
问题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习惯的培养等过程需要细化。学生自主学习这些隐性的东西如何落实、引导、检查;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个别学生把探究看作是他人的事,自己只扮演其中的一名观众,不去思考,不去参与,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如何培养?„„
问题二:教师的角色定位遭遇尴尬的处境。教师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热情,设法塑造亲和的教师形象,设法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于是,在课堂上或者众多学生在场的情况下就少了严厉,少了说教,少了批评„„而部分学生却错误的以为教师与学生的民主关系就是教师不会严格管理学生,因而课堂上多了热闹,少了必要的安静;多了个人的自主和意愿,少了必要的秩序;多了涣散的现象,少了可贵的专心。教师角色的定位和教师角色的作用发挥值得研讨。问题三:教学创新受到质疑。极个别教师在课前虽然下了不少功夫,做了充分准备,众多的教学准备使课堂上拓展的空间很大,放的自如,收的却欠妥,影响了课堂教学整体上的时间分配,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的忽略了教材文本的媒体作用,加之教学过程语言点拨不当,搞的学生云里雾里,教学效果差。教学创新的“度”如何把握成了新的课题。
2、积极探索,寻求实验第二阶段的突破口
综合分析我校第一阶段的实验情况及存在问题,我们感觉到问题的症结是教师对课改理念吃的不透,没有灵活运用课改精神;其次,对快乐教育实验主题的理解过于肤浅,课堂上过于重视形式,看重过程,忽略了过程与目标实现的内在关系。因此,学校调整了实验思路,主要从以下做了努力:
⑴ 加大理论学习的引导,真正吃透课改精神和实验主题。
我们成立了学校自己的新课程理论学习小组,主要给全体教师辅导新课程理论知识,每学年一个主题,学习小组人员的组成主要由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市区级教学能手、教学新秀组成,时间在每周的教师例会,每周一人主讲,突出一个主题,时间限定在3~5分钟。这种学习活动既使教师学有收获,也避免了理论学习枯燥的弊端,同时引导教师把尝试新理论贯穿在教学全过程。⑵ 细化教研课题,赢得校本研究的活水。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是我校新课程快乐教育实验的研究课题,根据第一阶段的实际情况,在进入第二阶段我们将课题进行了细化,确定了以下子课题:自主、合作、互动、自学的学习模式研究;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研究。这两个子课题的确定,增强了研究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为了促进“有效教学,有效学习”课题的研究。对“有效教学,有效学习”课题提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达成共识,对研讨会会议议程进行了充分的酝酿,教研活动时间,研讨会按时召开。研讨会分语文组、数学组进行,会上六名中心发言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就有效教学、有效学习进行了观点阐述,全体参加研讨的教师都做了研讨性的发言,大家谈了自己对有效教学,有效学习理念的理解,并结合教学从目标确定、教学准备、方法选择、课堂组织、学生引导、弱势群体的关注、媒体作用的恰当发挥、教学情景的巧妙设置等等谈了提高教学效率的具体操作。最后,大家形成共识,有效教学既要重视教学效果,关注学生收获、发展、进步;同时更要关注教学效率,思考教师自己的劳动付出是否取得了最大效果,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过程、教学行为,实现教学相长,达到提高教学技能,促进教师内涵发展,最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研讨会在教师滔滔不绝的讨论声中结束,后面我们计划通过研讨课,确定实验跟踪班级来落实和促进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本次研讨会将把我校教学教研工作带上一个新台阶。
⑶
想方设法开辟新途径,提高教师读懂文本的能力。① 引导教师学习课标、教材解析。
每学年开始,我们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全面了解学科课程标准,重点掌握所任学科本学年课程标准。同时,在学期开始,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组织学习教材解析,收看专家、编者对教材的整体理解和编写意图的录像,帮助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② 要求部分学科教师完成课后习题。
我们要求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学科的任课教师在开学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于两周内完成课后所有习题。如果说学习课标是把握某一学段教学内容和目标,看教材介绍是熟悉教材内容和体系,那么,完成课后作业是帮助教师理解每一单元、每一课的教学重难点,走近文本,领会编者编写意图,站在教师、学生、或界于两者之间的角色去看教材、用教材。从一年的实践看,开学初这一系列的钻研教材活动有利于教师全面把握教材,充分估计学生,客观设计教学过程。③ 举办以任教内容为主体的朗读比赛
教师熟悉了教材内容,并不代表每一个教师都能将教学内容化为教学语言融会贯通地传递给学生,为了提高教师的这一能力,我校组织了以朗读任教学科内容为主体的朗读比赛,通知发出后,在学校引起轩然大波,特别是数学、科学等学科老师,大家讨论计算题怎么朗读,图画怎么朗读,实验内容怎么朗读等等,在大家热烈讨论的过程中,学校实验小组只提出“怎样有利于学生听懂就怎样朗读”的要求。于是在大家的认真筹备后,结合教参、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一篇篇以任教学科内容为主体的演讲稿诞生了,朗读比赛从教研组到学校,两轮比赛精彩呈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地促进了教师开发、运用教材的能力。⑷ 充分利用赛教平台,提高教师教学素养。
教学比赛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载体,周密而科学地搞好赛教活动对整个教学工作的带动作用不言而喻。赛教工作就发挥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从安排到比赛都落实严、细、实的管理,倡导全体教师集体参与整个过程研究。学校提出赛教方案(草案),经过全体教师的分组讨论,最后出台《新民路小学赛教方案》。这个过程的细化落实给教师上好一节参赛课以极大的动力,同时在教师的议论声中,也潜意识的对一节好课有一个评价标准。在整个赛教过程的三个阶段中,特别是第二阶段的“同课异构”形式展示了教师个体的创新能力,课后的集体评课,又是大家对实验初期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学习方式、教学创新、学习行为等)有一个客观的判断,商议确定改正办法,同时,对大家都很满意的教学设计思路予以推广,达到引领的作用。第三阶段,说课、上课、反思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教师驾驭教材,引领课堂的能力,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促进作用。在整个赛教过程中,参赛教师先后交了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三种材料,从上交的材料看,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提高很快,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教学设计有创新,教学反思思考点多,有深度,内容涉及预设与实践的距离思考,自身教学素质的提高、课堂容量与教学时间的分配、学生自主感悟与教师引导的关系、关注全体与照顾学困生的兼顾等。这些教学环节的深思熟虑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素养。⑸ 加强常规落实,促进规范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而评价标准是引领、督促主阵地作用发挥的“方向盘”、“ 催化剂”,及时调整评价标准,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管理效果。近几年来,我们对“新民路小学课堂评价方案”进行了两次比较大的调整。第一次针对教师满堂灌和拖堂现象,特别提出每节课留出5分钟的学生独立学习时间,这作为一个刚性评价标准执行,对拖堂现象在赛教中实行一票否决,引导教师改变课堂角色、科学利用教学时间。第二次调整又把重点放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与运用上,以及“有效教学”上。我们规定中青年语文、数学老师每周至少带学生在远程教育教室上一节课,课堂必须有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必须重视“有效性”。这两次评价标准的及时修订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推动作用。
3、展示实验成果,初步形成实验结论。
通过问题诊断,积极探索,实验第一阶段出现的问题基本得到改观,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理念基本形成,特别是教材的媒体作用发挥好,教学拓展不再是空中楼阁;教学流程有序,重视实际效果,每个环节落实到位;学生自主学习、细心思考、交流探讨、认真倾听等能力初步形成。全体教师教研意识强,能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教学心得。近两年,教师在各级各类教育刊物发表文章8篇,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获奖10余篇,(三)形成结论,验证结论阶段(2013年2月——2013年12月)
实验进入第三阶段,我们要求实验教师根据自己4年来的实验,撰写形成实验报告,由实验领导小组对实验报告进行评定,完成教师个人子课题研究,并对优秀实验报告根据学科特点推荐实践、论证,最后由实验报告执笔人收集所有意见,形成具有学习和推广价值的可行性实验报告。实验领导下组还对实验报告中的不足予以指出,诸如学科教学特点不明的问题;多媒体运用滞后问题等都做了明确指出,并要求在实践验证中得以完善。
九、实验结果:
1、关于自主快乐学习:
⑴ 给自主以空间(语文课堂教学)阅读突出个性化;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⑵ 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数学课堂教学)增强学生自主意识;创设最佳问题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生头和指导学习方法。
⑶在轻松快乐中自主学习——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巧设悬念,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法,激活学习兴趣;灵活调控课堂,保护学习热情;评价激励,树立自信心。
⑷ 结课创新四法——激趣拓展法;激疑深化法;激情延伸法;形象再现法。⑸ 快乐背诵四法——听读想象记忆法;描述表演记忆法;据文配画记忆法;音乐欣赏记忆法。
⑹ 激发学生兴趣,体育运动快乐——让学生活起来;教学方法兴趣化,教学手段多样化;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游戏,成为学生的朋友。
2、关于体验学习:
⑴生活化是体验学习的基础;活动是体验学习的主阵地;合作交流时体验学习的有效途径。
⑵ 以活制胜,乐中求知—— “活水”用活;多方促“ 活”;互动激“ 活”。
3、关于合作学习:
⑴突出三个基本点 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前抓好兴趣激发点,引导学生审视学习目标,正确估价自己在合作中的角色及努力的方向,帮助学生树立“想学”的愿望,“能学”的自信;合作中把握能力的形成点,引导学生积极沟通,努力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体任务,帮助学生形成“会学”的技能。;合作后重视毅力的鼓舞点,适时的进行有效评价,引导学生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和技巧,激发学生“坚持学”的决心。
⑵ 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方式的转变——设计多层次的教学任务;科学合理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鼓励性评价。
4、关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质疑诚可贵,点拨任更坚——增强预设性;巧妙梳理;加大调控力度;给予新质疑的机会。
5、关于评价
评价语言人性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
参考文献:《走进新课程》《新课程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