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星级”评价实践与探索小专题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2 12:1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星级”评价实践与探索小专题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星级”评价实践与探索小专题结题报告》。

第一篇:学习“星级”评价实践与探索小专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星级评价策略与时间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设立以来,在具体的时间研究中不断的实践、反思、改进、总结再实践。经过一年的研究,课题取得了预期成果。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新的《课程标准》对学习评价及时地提出了新的理念。该理念指出:“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种评价强调发展性评价,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我们产生了对星级评价问题的思考,提出“小班环境下低年级学生学习“星级”评价实践与探索”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星级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采用一定测量的工具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积星量化的描述,并对量化的结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通过作业记载情况,调查问卷,家长座谈会等方式建立起积极有效的课堂、作业、纪律、形成性评价等各方面小组以及个人的星级评价标准。通过星级的个人评价,100%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有错能及时改正,学生的课堂学习活而不乱,促进良性竞争。通过星级拓展作业评价,发现并培养数学苗子。星级评价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使教师改变评价观念,探索小班化教育环境下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科学评价的方法。

三、研究原则:

1、实践性原则。本课题研究的评价体系的前提是必须使学生在开展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再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实践性原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

2、自主性原则。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即在整个评价体系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学生始终要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在活动中只是起组织作用。同时,整个研究过程,对学生来讲,有很大的自由度,实践、评价、再实践的过程都学生自主参与、主动提高的过程。

3、激励性原则。本课题研究的评价体系的内容,意在使学生在争创星级的过程中,提高他们实践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实践能力,一整套的评价体系是一种激励措施,激励机制。

4、发展性原则。探索学生学习星级评价体系,也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的参与实践,提高学生的孝敬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着力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5、目标导向原则。评价的目的不是评出名次及优劣的程度,更重要的是引导和鼓励被评价对象向预定的方向和目标发展。通过对学生学习的星级评价,对被评价对象的行为加以激励,引导评价对象向目标靠近,最终使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研究内容。

1、研究星级评价的评价标准。

2、研究实践星级评价的操作机制。

3、研究星级评价激励机制。

五、研究的对象 梅园路小学全体学生。

六、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观察研究法

3、课题研究与实践推进相结合七、课题研究的操作策略和措施。

1、第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针对性引导。

首先要了解学生平时是否有竞争意识,平时对哪种奖励方式比较感兴趣,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引导,在前期教师可以针对性的进行一些分组或个人的比赛,培养低段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上进心。让学生认识到积分代表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效果、的肯定,从而引导学生重视积分。

2、第二阶段:根据班级学生特点,研究星级评价的操作机制。

(1)完善“星级”评价的实施方案 思品安全方面——设立“文明之星”

学习方面——设立“勤学之星”

体育艺术方面——设立“才艺之星”

阅读方面——设立“阅读之星”

劳动卫生方面——设立“环保之星”

综合最高荣誉——设立“梅园之星”(2)评选条件:

文明之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举止文明,能够起模范带头作用。有集体荣誉感,有为集体或同学服务的意识和行为。对人有礼貌,讲普通话,使用文明用语,乐于助人,见到他人有困难能够主动帮助。尊敬师长,孝敬父母,能虚心听取老师和家长的教诲,能与同学友好相处。课间活动安全文明,不追逐打闹,上下楼梯靠右行,看到不文明行为主动上前制止。路队文明有序,做到快、静、齐。勤俭节约,随手关水龙头,自觉关灯,节约粮食。升旗仪式等大型集体活动听从指挥,文明有序。认真学习安全常识,杜绝一切不安全行为,保障自身安全。

勤学之星——学习态度端正,勤学好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主动探究、善于合作。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正确率高,得到学科老师认可。能较好地掌握各门功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各科成绩名列前茅。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积极参加市、区、校各级学科竞赛活动,表现突出。

才艺之星——认真上好体育,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课程,掌握艺术技能。坚持锻炼身体,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做到站队整体、动作规范,锻炼刻苦,至少掌握两项体育技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至少培养一项艺术特长。大胆展示自己的个性,在校艺术节、运动会或区级以上提议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热心班级艺术、体育类活动,能在活动中出谋划策。

阅读之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阅读兴趣。阅读健康、有益的书籍,读书范围广,课外知识丰富。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的读书交流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读书感悟和观点。必背古诗词、阅读量,达到相应年级要求。坚持写读书摘录或心得体会,学以致用。能将读书的喜悦与大家分享,能积极向同学们推荐好书,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环保之星——爱劳动,认真做好班级值日和大扫除。自觉维护班级、校园和 3 公共场合卫生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垃圾。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主动参加校园植绿护绿活动。用实际行动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张纸。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劳动,不怕脏,不怕累。平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做好环保宣传工作,看见不良现象敢于及时制止。努力学好环保科学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3)评选办法

为鼓励学生重视平时各方面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实行“星卡”相结合的评价办法。学生应首先通过争取各项“荣誉卡”,根据各项“荣誉卡”取得数量换取相应的单项之星。

3、第三阶段:让“五星”转化为一种兴趣和习惯。

“积星”只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的手段,而真正目的不是让学生去争的“积星”的名次,而是让学生在积星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释放学习的压力,让学生觉得学习是意见非常愉快的事。所以本阶段当学生各个习惯形成后就开始淡化“积星”感念,慢慢使孩子从“积星”走向自觉,形成习惯。

八、研究成果:

经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可以发现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初期以“积分”为载体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很不错,现以个案来说明:

1、“星”的魔力

接手二年级一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不久,便发现班上有一个特别懒惰的男孩——付伟,作业经常不做,难题根本不管,错题基本不改。和家长联系,他妈妈也承认孩子的问题,但由于工作关系,需经常出差,只要她不在成都,孩子就会想方设法的偷懒,孩子的这种坏毛病也让她非常头疼。怎么办呢?怎样才能使这个小小的男孩子能主动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用星吧,星的魔力大。为此,我在班上开展了小班环境下低年级学生学习“星级”评价实践与探索的小专题研究,目的在于用星激励和约束每个孩子每天能按时完成数学作业,期末在全班做总评。该项研究实施了一段时间,付伟为了每天都能得星,都按时完成了作业。可是临近期末的一天,科代表在登记完了学生的作业后,向我汇报:“廖老师,付伟又开始偷懒了。”我立刻把付伟叫来,通过了解,知道他的妈妈又出差了,他的老毛病又犯了,我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问他今天的作业星怎么算,他迟疑 4 了很久才说:“扣一颗吧。”我又追问:“那作业怎么办呢?”他低下头说:“马上补。”

孩子需要得到赏识和鼓励,如何将小孩的这种需要化为鞭策他学习的动力,星级评价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星的魔力来自于老师制度合理的建构和老师承诺的落实,孩子追求星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2、积星,让孩子重拾信心

我任教的班上有个叫冯森浩的孩子,他的行动总是比其他孩子慢半拍,而且老师交代的事情回家也不能转告父母,甚至作业都记不住,每天家长都要电话联系老师才能完成,学习成绩就更不用说了。同学们都喊他是“小蜗牛”,他自己也有自卑感,就连说话的声音都变小了。后来和家长沟通以后了解到,这个孩子属于先天心智发育晚,3岁才会说话,所以对新事物接受慢,动作也慢。但是他有个优点,记忆力好,而且珠心算很厉害,已经会心算乘除法,而且速度很快,这比我班上的孩子超前了很多。这不正是他的闪光点吗?我决定在班上开展一次计算比赛,结果,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之中,却在其他孩子预料之外,冯森浩只有了4分钟就完成了所有的题,这时其他孩子只完成了一半,孩子们向他投来了羡慕并怀疑的目光,第二天,但我宣布这次计算比赛的冠军是冯森浩时,全班同学都在为他鼓掌,他也慢慢抬起了了头,终于脸上有了神气的表情。我趁热打铁,让冯森浩给大家展示下他的计算本领,出了几道很难的题,他马上说出了答案,又准确声音又洪亮,这班每个孩子都对他刮目相看,响起了一阵阵掌声,同时积星2颗(特别优秀者2颗)。从此班上再也没有人叫他“小蜗牛”了,而冯森浩也找到了自信,现在上课声音最洪亮的就是他。其他孩子做完作业都愿意先拿给他检查一遍,现在看着他象老师一样给其他孩子说“你又粗心了!”。我真的觉得给孩子找回信心真的很重要,老师的鼓励和信任可以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甚至是“责任”。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被人赏识,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鼓励,他们会成长得更快。

实施“积分”激励评价后,学生变化非常大:学习兴趣变浓了,学习数学自信心增强了,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不再视作业为负担,主动完成提高题,数学课堂变得非常活跃。

九、问题与反思:

通过第一阶段的激发、引导学生很快对“积星”很感兴趣,一方面是学生对极力的方式感兴趣,一方面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自己学习的意义有了自己的理解,所以学习积极性、自觉性普遍提高,甚至有些孩子狂热的积星,部分学生是被别人的狂热感染而被动的去学习别人,自己并没有找到学习的乐趣,所以一段时间后,出现“积星”疲劳,所以今后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随时做一些调整,避免疲劳期:

(1)根据学生情况,对组员定期调整,使分组更合理;(2)调整加星星值,从原来按量加星变按质加星;(3)调整奖励方式,提高兴趣。

第二篇:初中语文学习评价的几点实践与探索(精)

初中语文学习评价的几点实践与探索 大理经济开发区育才中学 何祥英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全国范围内的大面积铺开,传统教学评价中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如何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改变单一的过分强调甑别与选拔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是一个新的课题。“新课标”倡导学生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中心,完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良好的习惯与自主参与意识,是教学实践中应刻意追求的内容。

关键词:学习评价 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如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板书设计、教师的情感等等,忽视了对学生的评价。“新课标”明确指出,关注学生的表现应成为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它包括学生在课堂中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科学而又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习惯的一个重要条件。通过对新课程有关精神的学习,我在学生学习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实践与探索,收到一定的效果,现作如下交流。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新课标”的一个理念,就是关注人的发展。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参与学习,是否积极思维、踊跃发言,是否积极投入思考或自觉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练习,成了学生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如何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小组辅助合作的做法,应是一个较好的组织形式。

根据中学生好比心理,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并把各小组推入竞赛轨道,无形给了每一位学生激励、鞭策的推动力。好胜的动机会促使学生更

自觉的尝试,并在尝试中克服外部困难和内在障碍,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境,并协助同组其他成员努力尝试并取得成功。友好互助所带来的和谐人际及由此获得学习成功的双重愉悦,刺激了群体动机。动机越强烈,互助越有效果,为集体争荣誉,帮助本组成员成功的行动越坚决。这就如一场足球赛或篮球赛,比赛的双方队员在求胜心的推动下,积极拼抢,为小组取胜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如何做到优化组合,给予持久的动力呢?

1、强化群体互动,善用小组合作优势。

当前的素质教育非常强调成功教育。传统教学法中往往突出了优秀学生而忽视了中下后进生。教师把完成教学目标的信息反馈建立在部分学生答出的标准上。而这些学生大部分是基础较好的。自然,课堂中照顾中下学生机会就少些。这样,有形无形地限制了中下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导致他们吃不了而生厌学之气。由此,课堂沉闷,学生憋闷,教师苦闷,领导纳闷的教学现象就不难解释其中的原委了。小组互助尝试法打破了这一常规做法,让成绩优秀学生帮助成绩能力不足学生,中下程度学生为了本组荣誉,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来。群体互动,打破了他们孤军作战的艰难,也让思维火花在活泼、愉快的讨论中得到撞击,沉闷的思维在讨论中得到解放,心情得到轻松,灵感往往由此而生,共同促进小组成员获得成功体验。具体做法如下:

把全班50多位学生分成8组,每组6-8人。每个学习小组的构成在性别比例、兴趣指向、成绩水准、性格特点、交际意愿、言语能力、组织能力及守纪状况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合理搭配使之在组内形成一个异质且又相互依赖的功能团体。同时,借助组内异质连带产生的组间同质,为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赛创造了条件。

2、制定竞赛规则,激发好比之心。

如果说,同组优化是尝试成功的基础,那么激发比劲制定比赛规则是这一尝试的关键。在课堂中引入知识竞赛规则,设计必答与抢答题,答对者给该小组加分。

让专门负责统分的同学每星期公布一次,给得分最高组以精神及物质奖励。每星期一次,保证课内竞赛规则的长期执行,又促进了课堂讨论的激烈与深化。

二、作业展示

学校开了一届运动会,由我来负责宣传报道组。我积极运用广播与快报两块主阵地,尽可能把每位学生的通讯稿播出去或刊出来。第一天,可能还未进入状态,只收到二十几篇,第二、三天各收到七十多篇。短短三天共收到一百七十多篇通讯稿,共刊出了四期快报。学生写稿改稿的积极性较大限度被激发出来。统计个人先进时,有几位学生多达8-10篇。这次通讯报道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老师要善于搭建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让学生有“英雄有武之地”。不但有激励,还要有展示的机会。

1、预习展示。首先强调预习的重要性,并刻意指导方法。目的一个,就是带着问题进课堂。预习时要求学生做到五看:即看单元要求,看课文提示,看课文及注释,看课后思考练习。为了有助于评价与监督,通过两种方式进行。首先是要求学生对重要字词、文学常识要抄记一遍,每一篇预习都要提几个疑难问题(质疑),等学了课文后自我解答(释疑)。为了激发学生完成此作业的兴趣,我要求学生把抄写的内容设计成各种动植物模型。如人形、公鸡形、树枝形等等。增加了童趣,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其次就是利用课堂,给学生展示预习的时间与空间。如报听写形式落实字词,抢答形式完成文学常识,小组竞赛形式激发篇段的背诵,答记者问形式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等等。

2、作文展示。写作是学生最不想做的作业。为了让学生能从中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我规定了几项硬性措施:每天一篇日记(可长可短,但要有一个主题);每周一篇周记,可以反映自己身边感兴趣的话题,与老师交流;每周必须要有一篇“本周总结与建议”的日记,及时反思自我;每月必须抄写一篇最得意的文章,自我美术编辑,贴到教室宣传栏上进行班内交流。

起初,学生们反映日记缺内容。于是我先后共进行三节课,专门讨论交流日记内容的取材与写法,组织学生上台汇报自己的心得,并刊印优秀学生日记作为交流

学习。期中期末还进行优秀日记交流总结表彰会。通过多次评价交流与持续的监督,大部分学生养成自觉写日记的习惯,并把写日记作为自己一天必不可少的内容,就如刷牙洗脸一样不可少。在日记中,许多学生重新找到了自信心,找到了力量,找回了上进的动力。还有一个大项目,就是在作文讲评课上,经常让学生上台读自己的文章,大家评议。或者把典型作文速印出来大家共同来修改。读自己的文章,改自己的文章,同样都能给学生很好的启迪与激励。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改互改,根据评分标准给出分数评语与建议,一定程度上激励着每位学生参与到写作中来。

3、书法展示。每周一次的书法展示,与每月一次作文展示一样,公布于班级宣传栏上,进行班内交流。平时,要求书面预习时,“文面是否整洁,字迹是否端正”被列为评分标准之一,尤其是在作文讲评上,一定把此二项内容列为作文评分标准,通过多方面给予激励。

此外,为了能激励学生更多参与,还规定了几项硬性内容,那就是每学期每人轮流一次上台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初一为讲故事);每人每学期出一份期末试卷;每学期要读一本以上优秀著作;每学期要写好一篇读后感,每天要朗读五分钟。这些硬性任务,有的是让家长来评价与监督,有的是学生相互间评价与督促,更多是留给学生自己。目的就是让学生课内课外生活都忙碌起来。有位幼儿专家曾说过,让孩子忙一点,会更好激发孩子的智力与能力。我想同样道理,让学生全方面忙碌起来,学生同样也能找到一份充实与进步的愉悦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点滴的进步。

当然,在尝试评价中仍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但不管怎样,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激发了学生全方位的发展,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重学生个体发展过程”的精神。

2009年8月

第三篇: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结题报告

“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知识和人才的要求前所未有。教育越来越承担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教育兴则国兴,学校则是实施教育的基本场所,其发展状况决定着教育的今天和明天。面对新形势下的学校教育,我们深知,有思路才有出路,因此必须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努力探寻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管理提升的突破口。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致力于新形势下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通过构建校园文化,实现文化化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来自社会的种种影响越来越明显地作用于广大教师和学生,而这些影响往往是良莠并存。广大中小学生正是长身体、求知欲旺盛的关键时刻,学校教育活动应适应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优化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持久而深远的,实施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决不能忽视。

二、校园文化概念的界定

作为教育领域研究的文化,“是把文化作为社会政治、经济的独特反映,它本身是社会组成的一部分,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综合体,我们所说的文化主要指的是与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有关的方面,文化的作用主要是直接影响人的精神风貌和精神创造的能力,影响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本课题研究的校园文化主要包括下列四种形态:

物质文化:如学校布局、校园环境、教学大楼、宿舍、食堂、校园绿化等物化了的校园风貌,即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但物质文化不等于物质,一所学校的物质条件可能是优越的,也可能是与人隔膜甚至对立的。物质文化是一所学校中人对待物质的态度和方式。

制度文化:学校经营过程中,规范教师行为、学生行为、管理行为的各种制度,以及学校课程设置,尤其是校本课程设置等教育产品。但制度不等于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在根本上来说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制度的价值判断和对待制度的方式。各类学校文本中的制度可能相同,但对待制度的态度和方式却截然不同。在有的学校或许有人认为制度没有什么用,还是校长说了算,计划赶不上变化,制度只能是给傻子定的,因此,“制度”只是摆设而已。这类学校结果只能是一盘散沙、约束无力。而有的学校制度一经制定,并经大家认同后,坚决执行。这类学校必然向规范化迈进,学校井然有序。因此,对待制度的不同态度和方式使学校制度的执行大相径庭。

精神文化:如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学校办学理念、校训、办学目标等精神风貌。但精神文化不只是摆在墙上,写在材料上,挂在口上的几句名言警句。精神文化的核心不是名言警句,而是名言警句的生成过程,是其在学校中的合理合法性。是人们对待名言警句的态度。因此,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真实的道德与精神状态的总和。

行为文化:就是文化的活动形态在学校各个层面的反映。如学校的教师行为(包括教师德育实施过程行为,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等等。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校园文化的表象是学校中大多数人在组织中表现出来的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其核心是这些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的“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学校成员在主导的或者说强势的做事方式的左右中形成的不约而同的某种做事方式,我们称其为内隐规矩,而做事方式中体现的对于某个问题的价值判断,我们称其为“内隐概念”。一句话,校园文化实质上就是指学校中人们在行为中体现出来的价值判断。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㈠课题研究的目标

1.创设高雅温馨、积极向上、奋发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师生置身于生气勃勃、幽雅清新的校园环境,陶冶师生情操,构建师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师生素质。

2.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思想教育于缤纷的校园文化活动中。

3.探索教育实践中,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方面等的内容、目标、具体方法和途径,促进校风、班风、教风、学风的好转;4.为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提供切实有效的做法和有较强指导实用价值的应用原理。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建设校园文化环境,深化德育工作,主要贯穿在整个学校教育中,落实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四大块建设中。

1.研究校园文化的对师生员工行为的导向功能; 2.研究校园文化的对师生员工情感的激励功能; 3.研究校园文化的对师生员工人格的塑造功能。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书籍、杂志、报纸、教学计划、教案、录像等资料)

调查研究法(问卷调查,组织讨论)

教育实验法(教育实验对象包括学生和教师。他们是参与实验的主体,有自己的自主性、创造性,研究者必须尊重他们的意愿,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进度

1.准备阶段(2009.06-2009.10):制定学校课题实验方案,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做好课题前期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等。

2.实施阶段1(2009.10-2009.12)全面开展课题研究。组织理论学习、研讨工作。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3.实施阶段2(2010.01-2010.05)全面开展课题研究。调查校园文化现状,形成调查报告。4.实施阶段3(2010.06-2010.08)全面开展课题研究。校园文化全面建设阶段,撰写中期报告。

5.总结阶段(2010.09-2011.11)进行课题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将成功的经验以常规形式确定下来,在面上推广。

六、课题研究成果。

1.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兴起。课题研究初期,针对全县不同类别的学校和不同层次的教师开展了校园文化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见附件一),形成了调查报告(见附件二),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从2010年11月份开始,县教育局开始在全县中小学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见附件三),要求“一校一主题”,“一校一特色”。2010年10月,课题组结合我校“周恩来”班创建和“诗教”特色,把伟人的人格之“美”和古诗词的意境之美加以提炼、整合、升华,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确定为“尚美”文化,起草了朱坝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纲要(见附件四),《江苏教育报》(见附件五)、《教师教育》(见附件六)杂志先后对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报道,同时县教育局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成果做法在全县各中小学进行推广,为全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到2011年11月,全县各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基本完成并付诸实施,文化建设方案集结出版(见附件七)。

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学校物质文化的建设。我校在遵循文化纲要基本理念的基础上,策应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有利时机,着手对校园环境和文化景观重新进行调整,力争使学校物质文化和环境文化协调一致,相得益彰。学校新建了一幢教学楼(见图1)、一幢学生公寓(见图2)、一个塑胶运动场(见图3),将原先的教学楼改造成综合楼,学校专用教室配备齐全,现已安装到位的计算机房(见图4)、科学探究室(见图5)、电子化管理的图书室(见图6)给教师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改造后的朱坝中心小学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充满了现代气息(见图7)。学校分别以“尚美”(见图8)、“崇美”(见图9)、“塑美”(见图10)、“向美”(见图11)、“创美”为每一幢建筑命名。教学楼上“让美丰润教育”(见图12)、“用教育诠释美”(见图13)醒目标语映入眼帘,待教学楼施工完全结束后,学校将在各楼纵向走廊悬挂图文并茂的警世名言,过道、楼道和室内,都饰以师生自己的书画、工艺作品,定期更换,以形成流动的校园文化。在学校的中心路东侧,还将设置一块造型别致的“尚美”文化石,使学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

整洁、优雅、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教师的积极进取。同时这种物质文化营造出的境界和氛围,对身在其中的教师和学生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其强大的教育、导向、凝聚、激励、约束、辐射等功能。

3.通过课题研究,培育了学校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深层次的、隐性的东西,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对师生员工的情感有着激励作用,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我校以“五名一语”“三校”(“五名一语”即名歌、名曲、名诗文、名人传记、名影视、师生心语;“三校”即校徽、校旗、校歌)教育为重点。每学期,学校都要制订“五名一语”教育工作计划(见附件八),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楼梯、走廊、教室有学校统一制作的名人名言或名人成长的宣传画(见图14);每天中午写字课时间都要通过校园广播按计划进行名歌、名曲、名诗文欣赏;定期安排班级在多媒体教室开展“名影视”欣赏(见图15),由少先队按日程安排组织学生参加;建立“心语广播站”,每天通过广播网,定时进行“名人传记”“师生心语”为主要内容的播音等,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为更好地提炼和张扬学校精神,学校根据办学思想确立了“校徽(见图16)、校旗、校歌(见图17)”,并通过各种渠道深入进行宣传教育,让全校师生理解其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确立为校徽争光、为校旗添彩的思想。同时,切实强化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宣传教育,深层次地挖掘和彰显“学校精神”。

丰富的精神文化建设实践,使学校逐步构建了具有“尚美”特色的精神文化体系,这些体系的形成,对师生员工起着激励作用,同时也在塑造着教师的人格。

4.通过课题研究,构建了学校制度文化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坚持以“科学、规范、特色”的管理思想为指导,重点在细节管理上下功夫,突出三个思想:即在教育管理目标上,追寻人本;在教育管理主体上,走向校本;在教育管理效果上,关注质量。学校先后制订了“岗位工作职责”“坐班签到制度”“教育常规考核管理意见”“教学目标考核管理意见”“教师成长与发展业绩考核管理意见”“班主任工作考核管理意见”“星级评价制度”“德育工作制度”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见附件九),将学校的办学思想最大程度地细化为具体的管理制度,系统地将学校的全方位工作纳入管理视线,用制度规范人,用制度引领人,努力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轨。通过几年的努力,一个较为全面、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体系正在形成,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各种奖惩有法可依。同时,建立管理责任追究制,做到各项工作有目标、有落实、有检查、有效果,努力实现“用人本的管理规范人”“用合理的目标激励人”的治校策略。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自主开展思想道德实践活动。我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由学生参与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度,确保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步步落实。“四项评比”,每天由学生检查、公布,每周小结,每月评比,从细小处抓起,检查学生每天在校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红领巾值周岗”常年不断,值周的队员站在校园指定位置,秩序井然,精神焕发,检查进入校园同学的仪表,纠正部分同学不规范的动作行为,改变着同学们的精神面貌。“尚美少年”的评比(见附件十),实现了从“他律”到“自律”的超越。红领巾广播站由学生自编自播,及时报道学校的好人好事,鼓励了先进,宣扬了正气,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导向。

5.通过课题研究,丰富学校行为文化

为切实加强对教师行为的监控,学校制订出台“教师岗位职责”“教师行为十不准”“室外课管理意见”等规章,同时启动“评教制度”,让社会、家长、学生直接参与对教师的综合监督和考评,进一步规范教师行为(见附件十一)。在学生行为教育和引导上,我校突出办学特色,狠抓教育实效。制定出台《学生一日行为规范》,把学生在校行为习惯更加细化,尽可能地将学生言行纳入学校管理视线,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大力实施 “主题月”“主题周”工作模式,坚持每月一个教育大主题,每周一个教育小主题,把教育主题和教育形式等具体方案,印发各班,并通过国旗下讲话、讲座、广播、橱窗、宣传栏、标语等进行专题宣传教育。为加强管理,规范学生行为,学校实行了“半封闭”管理,并成立了“行政值周组”“文明礼仪监督岗”“纪律监督岗”“卫生监察队”等监督管理组织,对学生卫生、纪律、行为等进行全程监管,强化学生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言行。为加大教育力度,学校少先队定期举办“学习教育班”,对违规学生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学校充分发挥和利用“家长委员会”的作用,确立“家长开放日”,畅通社会与学校、家长和教师的交流渠道,努力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个人四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学校还通过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两操管理等加强对学生思想和行为教育。通过几年的扎实工作,学生的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学校精神进一步彰显,良好的学风、校风已逐步形成。

6.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功能

(1)教育导向功能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他们对社会文化保有超前态势和敏感性,能透过先进的社会文化进行吸收、积淀、选择、升华,对社会文化产生强有力的导向作用,反过来,社会文化的新思想、精神追求、道德风尚、也能潜移默化的教育人、规范人。这种教育力量的精神沃土,是透过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通过双向互动所呈现的,表现在价值取向导向、行为目标导向、规章制度导向,从而,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规范师生的行为。

(2)激励规范功能

校园文化从空间形态上看,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的文化氛围,师生置身由环境和精神笼罩着的优美空间,通过丰富的活动、规范的言行、相互的学习,会产生激励及规范作用。相互信任、和谐共处、共同实现学校发展目标,需要一种激发因素和动力,当遇到困难给予帮助,当遇到挫折给予关心,当遇到压抑给予引导,通过信任帮助和提供发泄渠道,使师生回归平静。营造良好的激励及规范机制,可以让师生的个性特点和自由民主意识得到张扬和规范。

(3)凝聚迁移功能

校园文化是师生在实践中共同创造和认同的,在倍受珍视中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迁移力,她可以把师生的思想和力量凝聚在一起,激发为共同的发展目标奋发进取的情感,进而内化为一种积极努力、开拓创新的巨大动力,使师生感受到自己是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员,也是主体之一,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身居校园,尊师教长、团结友爱、心情舒畅、催人向上,把师生的奋斗热情迁移并释放出来,把师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凝聚到学校的共同发展目标上来。

(4)辐射调节功能

如果说校园文化向内的影响具有凝聚迁移功能,那么校园文化向外的影响则具有辐射调节功能。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必然对社会文化有一种辐射调节作用,社会主体文化的积极影响力又反作用于校园文化,起到调节与调适作用。主要反映在对物质硬件、教育软件和教育对象的辐射作用上,表现在,外界可以从校园环境中,体会到校园的文化底蕴,自然山水、校园建筑、名人雕塑、橱窗、宣传栏,既是学校的教育场地,又是社会人士在校园浓厚的文化色彩和教育意识中陶冶性情、了解学校的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在无声中受到校园文化的辐射。同时通过精神文化的引领,使师生形成一种特定的文化群体。许多小学毕业生进入中学、大学、走进社会,处处宣传学校的形象、维护学校的荣誉,努力工作为母校争光,他们的事迹成为学校的荣耀,使师生又有了新的学习榜样。这种辐射与调节的互动,对师生都是一种鞭策和鼓舞。学校校园文化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又可以促使师生反思,在双向互动中调节自我,研讨更加贴近时代发展要求,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最好、最优、最美的校园文化。

七、存在问题与及待改进的地方:

1.观念建设不能一竿到底。学校重视观念文化建设,校主流文化体现了观念的先进性,对教育科研的高度重视,对学生精神心理层面的呵护与关怀,对乐学教育格局的构建,都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但从教师文化层面看,部分教师教学观上信奉苦教苦学,学生观上漠视学生的主动性、差异性和潜能,师生观上对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缺乏热情等。上述状况的存在表明,我们在观念文化的建设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也说明观念更新的艰巨性。

2.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矛盾冲突难以解决。我们常陷入价值观的矛盾与冲突之中,一方面我们要开展乐学教育愉快教育,另一方面又要要求学生勤奋刻苦;一方面要求学生不迷信权威,要有独立批判精神,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尊敬师长要听话;一方面要规范学生各种行为要求学生严守纪律,另一方面又要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主体精神。不少老师的价值观念甚至为此而陷入混乱状态。

3.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整合不够,难以取舍。目前的社会文化裹挟着外来文化,呈现出极其复杂的文化生态环境。开放性校园文化的构建,较之于对传统文化的改造难度也许更大。不仅要在甄别评判的基础上作出取舍,还要防范有害文化对校园的侵入。对不良的甚至有害文化的防范,装上过滤网是必要的,但靠堵是难以奏效的,事实上师生接触社会文化及社会文化对学校的渗入都是难以避免的,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要帮助强师生,特别是青少年提高免疫力。

八、两点建议

建议一:以文化均衡促进农村地区教育快速均衡。学校文化均衡是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首先应实现文化均衡。随着我县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学校的硬件、环境得到了大力改进,但是师资水平等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较大改善,也就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均衡,而文化均衡成本低、见效快、成效佳,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乡镇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凝练校园文化核心价值取向,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实现文化均衡,从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靠科研拉动与行政推动相结合促进文化均衡。“工作即研究”,“问题即课题”。一方面,要对区域内校园文化建设开展课题研究,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课题研究网络体系,鼓励校长、教师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靠科研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要与日常的行政工作相结合,借助区域资源优势和行政管理力量,引导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区域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以“一把手”亲自任组长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并抽调各方面的骨干力量,组建相应的管理团队和研究团队,对本地区教育全面规划,通盘考虑,制定本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设立校园文化建设奖励金,奖励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学校和个人。

2、靠整体推进与自主创新相统一促进文化均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有意识地不断总结、提炼传统文化中的营养成分、不断吸纳新的优秀文化,并将其与自身文化有效嫁接,使自身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文化品位不断提升的过程。因此,要特别注重建立外推内引的发展机制,一方面从外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资源支持,另一方面用制度激发学校自主探索,将区域整体推进的外力与学校自主探索的内力整合起来,分层、分类指导学校校园建设。同时,要不断建立健全学校校园建设的过程监控、评价、交流、激励机制,进一步激活学校的自主创新能力。

3.以物质资源的相对均衡配置为基础促进文化均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最外显、最容易被人感知的要素,因此往往会成为学校加强文化建设的切入口。区域性推进校园文化均衡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保区域内学校物质资源的相对均衡配置。有条件的地区应建立区域教育城域网,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适时交互与共享。

建议二:在乡镇中小学大力开展特色学校建设,促进农村学校实现品牌发展。

特色是学校的生命,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特色学校建设为核心。特色学校建设要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从本校实际出发,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适合于本校的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办学风格、发展模式和优秀的办学成果,并被社会广泛认可。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高位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合格+特长”高素质学生的有效载体,是提升学校整体发展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走特色兴校、特色强校之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创新发展为重点,紧密结合现代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大力实施特色发展战略,开发特色项目和特色学科,彻底改变“千校一面”现状,逐步形成“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的良好格局,全面提升办学品位和水平,促进区域教育科学、优质、健康、快速发展。

1.因校制宜细规划。

学校要认真分析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生源情况、周边环境、办学历史、传统项目等现状,通过师生讨论、专家指导、社会各界参与,正确认识自己的资源优势。对于办学历史较长,传统特色明显的学校要在已经初步形成特色的基础上继续拓宽,提升特色发展水平;对于现阶段办学特色不明显的学校,应深入挖掘自身潜在的“特色”,合理选择和打造优势项目并按照特色项目、特色学科、特色学校等三个阶段的要求详细制订特色学校建设规划,并量化分解为、季度、月度目标。量化内容包括目标、思路、措施、达到效果及时间表。在此基础上,按照规划,采取措施,分阶段推进,分步骤落实,循序渐进全面开展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建设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创建特色学校的新形势、新途径、新方法,积极借鉴和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加快特色学校创建步伐。

2.分步推进有重点。

在创建阶段上,可分三步推进:一是特色项目阶段。学校要根据现有教育资源从中遴选出符合学校发展实际、有利于推动学校整体发展的具有优势的特色项目,重点发展,形成单向性特色。二是特色学科阶段。学校要在形成特色项目的基础上,拓展单项特色外延,丰富特色项目的内容,在课程设置、师生参与、考核评价等方面扎实工作,循序渐进,做到课程有安排、教材有范本、工作有考核、师生参与程度高,形成鲜明的风格。三是特色学校阶段。要坚持将办学特色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特色”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学校的办学个性鲜明、品牌效应凸现、特色研究成果丰富,形成与众不同的办学风格和整体性特色,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较高。

3.强化机制建体系。

一是要构建特色校本管理体系。要建立健全各项促进特色学校创建的管理制度和科学评价体系,形成特色学校创建的长效机制、发展合力,推进学校管理向精细化迈进,促进特色办学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形成。二是要构建特色课程体系。要在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校本课程体系,要将特色项目化作学校校本课程、校本教材,并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特色教育内容。同时,要通过课题立项等基础探索特色学校创建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解决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三是要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体系。校园文化是特色学校的名片,是学校特色办学水平的综合体现。要在全面落实“十个一”(即培养学生一流好品德、一身好习惯、一股好精神、一种好能力、一幅好口才、一门好才艺、一生好体魄、一手好书法、一方好人气、一个好成绩)和“社团建设”活动的基础上,围绕“特色”项目的打造,通过学校的环境氛围营造、管理制度建设等不断提炼、固化、传承、创新,建构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活动文化,凝练独特的学校文化,提升特色学校建设水平。

4.狠抓队伍夯基础。

特色学校体现着校长独特的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折射出校长自身的特质魅力和行为风格,校长的素质直接影响特色学校建设的进程和质量,创建特色学校的关键是校长;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中坚力量,校长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方略只有通过全体教师的齐心协力才能产生实际效果,创建特色学校的重点是教师。因此,要大力实施“名家工程”,通过集中培训、自主研究、承担课题、校长论坛、挂职锻炼、学习考察等方式,培养一批特色意识新、理论素养高、管理能力强、办学思想独特、个性鲜明的校长群体;要通过设立首席教师、名师工作室、名师培养对象研修班、骨干教师研修班等多种途径,培养一批能依据学校特色建构课堂教学特色的名师;要坚持立足校内、自我培养的原则,以专职艺术、体育教师为核心,带动和培养出一大批有业余爱好的特长教师,使每个教师至少能掌握一项体育和艺术技能,辅导一个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以适应特色学校建设的需要。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现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和不足,进一步从软件和硬件建设上狠下功夫,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铸造校园文化品牌,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继续努力。

第四篇:品德课程评价的实践与探索

品德课程评价的实践与探索

新课程评价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自我发展。

今天我与大家一起探讨“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评价工具选择”这个问题。下面,一起走近我们的教学生活。首先来观看一个教学案例。

在课堂上,教师把全班分成四个大组,只要学生举手发言,其所在的小组就能得到一个奖励品和粘贴标志。讲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奖励品和粘贴标志,学生每发言一次,教师就匆忙地赶回黑板前给其小组贴一个标志,而学生回答问题又必须在教师完成了贴标志这个过程之后。教师不停地变换所贴标志,有时也忙中出错,不是一会儿忘记贴标志,就是一会儿又贴错小组。整节课,教师异常忙碌,学生也心急如燎,课堂显得一片忙乱。

这样的课堂评价方式在平常的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只是在传授知识,学生也在单纯地学知识。若用新课程标准来衡量这节课,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关注点仅限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本身,而忽略了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思维状态和生成状态。那么,在课堂评价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学生自我发展评价存在的问题

我认为,这位教师的评价观念比较为落后。他主要关注的是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身心发展关注的不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展示自己优势的同时,也要积极聆听别人的见解。毕竟,学会倾听将直接凸显一个人的人格魅力。

还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反复地让学生回答同一个问题,目的是得出正确答案,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这种评价不利于学生品德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少课堂里开始掀起一股运用鼓掌、口号声进行评价的热潮。掌声是整齐划一的“啪、啪、啪啪啪”。口号声也是整齐响亮的“嘿、嘿、你真棒!”在低年级课堂中适当运用这样的评价方式,也许有一定的效果。但在小学高年级课堂中经常采用这样的评价方式,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这样的评价是程式化的,对谁的表扬都一个样,缺乏针对性,缺乏真情。

这位老师的评价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小组获得不干胶标志的多少上了,没有留给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时间。学生很容易对评价活动和结果产生对立、反感、抵触情绪。从刚才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课堂上教师对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评价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第一,教师的评价观念较为落后。

教师习惯于居高临下,习惯于对学生拟订一个评价的统一标准,对达不到标准或偏离标准的言行举止常常轻易地提出批评、指责。

第二、评价内容知识化,缺少开放性。基本是以书本知识为中心,脱离社会现实,评价的时空观有极大的局限性。

第三、评价方式程式化,缺乏针对性。造成的后果是做过努力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鼓励和表扬,不辩是非的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上进心或迷失发展的方向。

第四、评价主体单一,过分注重他评,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

评价要注重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有效的交流是发展人际关系的关键因素。这种交流不是简单的言语沟通、情绪的发泄,而是更多地基于一定意义上的经验的交流和思想的融合。

针对学生评价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原因。

二、学生自我发展评价问题形成的原因

原因1:教师的德育观和品德评价观模糊。教师往往重视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非智力因素,没有按照知、情、意、行的的心理学规律进行教学。

原因2:教学中一些教师不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过度倡导小学生自评、互评。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尚且分辩不出什么是最好的,有时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学生之间“拉选票”现象,看似课堂热闹,实际上已造成“生生评价”流于形式,达不到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原因3:教师滥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和物质奖励。有些学生回答问题存在明显的错误,教师也号召同学们鼓掌、喝彩;学生回答问题简单、草率,教师的奖品也一个个地到了学生手上。其实,这种廉价的表扬和奖品并没有对教学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与他人比较、排队,而是要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在状态的了解,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保障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养成。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国内外这方面改革经验中的案例。这些案例中的做法不一定就是最佳的做法,但却是在探索学生自我发展评价方法方面做出的有益尝试。希望下面这个案例能引发大家更多的思考和创造 案例1:年轻的女教师海伦发现自己所在的班里有不少学生学习很吃力,有一些学生因此而有些灰心。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增强信心,她想了一条“妙计”:让每个学生用纸写下其他同学的优点,然后海伦分别抄下大家写给每个人的优点,再把这份“优点单”发给学生自己。同学们看到“优点单”上写的自己的优点,一个个惊喜万分,那些信心不足的同学很快恢复了信心,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提高。若干年后,海伦与这个班的学生们一起参加本班一个在战争中死去的学生马克的葬礼,死者的父亲从其遗物中拿出一张曾经打开、折合过许多次的两张笔记本纸,海伦一眼就认出了这是马克的“优点单”!这时,其他同学也都从自己的贴身口袋里拿出了自己的“优点单”。大家说:我们都保留着这份“优点单”,随时随地都带着它。它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让我们想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增强自信心。

海伦老师在学生自我发展评价方面为我们积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优点单”这种评价方法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经验差异,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自我、认识问题,从而实现自我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明确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评价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在与自我、自然和社会的互动中成长和发展的,所以我们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原则,其最终目的是要努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以及关心他人与社会的共同协作能力。

2、实现评价的真实性、过程性原则;

品德课程追寻的是一种“回归生活”的新理念,要让学生品德的形成和自身的发展,通过亲自观察、交流与思考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也要立足于现实生活,在各种社会环境和社会互动中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

3、遵循多元化的评价原则;

要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合作,让教师、家长、同学及学生本人都成为评价者;要关注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进行评价;要注重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善于倾听和善于言谈;

4、实现德育“知情意行”并举的原则。

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决不能忽视学生在道德情感、意识和行为方面的发展,要注意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更要注重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综合评价,要防止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相脱节。

四、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评价的主要方法

品德课程倡导的评价方法有:教师观察记录、即时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作品评价、个案分析等。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评价方法是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法、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教学评价卡和学生自评这四种方法。

1、即时评价的对策 课堂即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的过程,它主要起着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

教师评价时的常用语有:启发性用语、赏识性用语、激励性用语、反思性用语等。

教师在借鉴这些常用语时,应针对不同问题、不同情况、不同对象和不同风格,抓住时机启发、赏识、激励和反思。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积极评价功能。启发性用语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位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天空,例如: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你想了解那些问题?请汇报一下你们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吧。请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好吗?等等

赏识性用语应尊重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寻找每一个可以赏识的对象,抓住师生、生生之间每一次交流中的闪光点,让学生变的更有自信。例如:你说的真好,我非常赞同你的想法!你观察的真仔细,你的发现非常重要等等。

激励性用语: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教师应适时运用激励性语言,如:请你试一试,相信你一定能成功!希望你能与粗心告别,与细心交朋友。老师相信你能自己想出来的。

反思性用语:教师要运用反思性语言有效指导学生的活动。如:你觉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你课后到周围找一找,有哪些地方与今天学的知识有关?通过小组合作,你有哪些启发?等等。

品德课程的教学是动态生成的,教师要抓住课堂中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适时赞赏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表达的勇气,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在评价中关注个体差异。

事例一:一位教师在上《要节约水电》一课时,当讲到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时,让学生思考水有哪些作用?大多数学生答到:水可以洗衣服、灌溉庄稼,人没有水就不能生存等。有一位学生却答到:我想让白云把水带到沙漠中,让沙漠到处是清泉、河流、绿洲,让沙漠中的人不再口渴。

这位教师应该带头鼓掌表示赞赏,并即时评价:你不但是一个爱动脑筋、敢于探索的好孩子,而且还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这样的赞赏和评价激发和保护了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有效利用了生成性资源,为教学注入活水。

要让教师的即时评价成为有效评价,还要明确以下两点:

1、评价语应简洁,准确,让学生听得明白.评价语应该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缺点,行文要简洁,不模糊,对于要强调的地方要讲得明白,让学生听得清楚。

2、评价语应生动,幽默,让课堂形成亮点。在准确,生动的基础上,教师的评价语就该追求生动,幽默,灵活,丰富,才能使学生如沐春风,课堂内生机勃勃。

2、成长记录袋的运用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要改变过去的评价方法,品德课程不是考试课程,所以评价的方式方法都应该有所改变。用什么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过程进行评价呢?我认为这门课程应该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因此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成长记录袋,用以记录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

学生成长记录袋主要是用来记录有关能表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持续进步的信息等的作品,表现、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的记录和资料的汇集。通过对资料袋中表现学生进步等方面的资料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发展状况的评价。如,在各主题活动中学生的作品、照片、文字资料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评语等,都可以装入资料袋中,并定期进行整理、归纳,作为学期末、学年末学生成长进步的证明。

成长记录袋能促进学生发现自己,发展自己:

成长记录袋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它是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的有机结合,是发展性、开放性评价,注重了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它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看到发展的希望。

成长记录袋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习惯:

例如,主题活动创设了“我爱我家、我有好习惯、假日生活真难忘、课外阅读真有趣、我的作业多棒啊、收获园、我最得意的……”等24项内容,这些内容涵盖了学生思想品德、知识技能、课外活动等方方面面。

成长记录袋有助于教师进行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建立并使用学生“成长记录袋”,改变了以往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尺度”的办法,着力于人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人的完美和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的科学评价学生的做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全过程,有助于教师和家长多角度、多层次、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3、教学评价卡

除了以上这两种评价方法,当前,最具有创新性评价方法就是教学评价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教学片段,看看这位教师是怎样运用教学评价卡的。

小组交互式评价是以小组为主体的评价方法,对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学习活动状况作出总体评价。每个小组在共同的学习、评价中,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以团队的力量去竞争。避免了个别学生学习的失败,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杨振宁博士指出,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未来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小组评价法倡导的合作精神是与学生的未来生活相适应的。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必然会带来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相应变革。我们经常采用的常规性教学评价记录卡是让学生做到四个“学会”: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和学会评价。

4、学生自评

1、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参照过去对现在的自我进行反思和评价。比如说一个孩子知道自己过去是怎样的,昨天是怎样的,今天是怎样的,他会有一个对比。在这个对比中,他会发现:自己今天进步了,自己昨天比今天做得要好等此类简单的判断。而这种判断就是自我评价的机制之一。

2、学生通过和同伴的比较来对自己进行评价。有的孩子会和同伴比较:“他怎样,我怎么样?”或者有的孩子喜欢低拉平,就是愿意和差的比,说:“×××比我差得还远呢……”有的孩子喜欢高拉平,愿意和最好的孩子来比较。这两种参照对孩子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3、学生根据他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比如说,老师说这个孩子是作文小能手,那么这个学生马上就会觉得自己的作文学得不错。或者同学说这个孩子乐于助人,那么他就会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确实有成就,等等诸如此类的评价。也就是说,他人的评价对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五篇:小学生评价激励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生评价激励机制的实践与探索

温岭市实验小学孙力宏

【摘要】 本文介绍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生评价激励机制三次不同的实践与

探索。红、黄、绿卡评价激励机制体现学校家庭教育互动;游戏评价激励机制突出游戏特点;奖分评价激励机制大众化、简明化。研究探索体现了设计者的匠心独运与对学生真诚的精神关怀。

【关键词】 激励机制;家校互动;游戏激励;奖分激励

我们的时代正处在一个不断变革的时代,改革开放方兴未艾。教育也不例外,教育改

革的浪潮席卷全国,素质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现在的小学生也已不是过去的小学生,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兴趣广泛,但对于学业的“敬业”精神也明显逊色于过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不断运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不断开展,使得教师成功驾驭学生越来越变得富有挑战性。建立起一套有效、长效、高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是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需要。笔者从二OO四年开始了对小学生评价激励机制的研究与探索,也取得了一些经验,现斗胆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同行专家的指导。

一、首次探索——红、黄、绿卡评价激励机制

一朵小红花,一颗五角星,一个大苹果„„曾经成了多少儿童津津乐道的话题,梦以

求的目标。但小学生到了四年级以后,随着年龄、知识的增长,这种低段式的激励虽然在学生身上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其吸引力、新鲜感、有效性却大大降低。中高年级小学生迫切需要一套全新的激励机制,以适应学生年龄、心理、知识的变化。而对教师,尤其是非班主任老师(学生一般是比较听班主任的话)更加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调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励手段。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在电视新闻中看到某校在德育教育中采用红、黄、绿卡奖励制度,深受其启发,于是把这项奖励制度移植到学生的学习奖励上。红、黄、绿卡奖励办法基本体现在下面“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上。

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教育孩子是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望子成龙是每个家庭的共同心愿。孩子能不能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关键在平时的每一天学习,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每位家长要切实关心孩子的学习过程,给孩子的学习以更多的关心、鼓励。必要的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都是不可少的。下面是一位家长的家庭教育奖励协定,也许对各位家长有一定的启发各和参考作用。

家庭教育奖励协定

为了搞好孩子的学习,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特制订本奖励协定,希全家共同遵守。

一、孩子在校要认真听从老师的教导,上课认真听,积极举手发言,按时完成作业,回家后要先做作业再去玩。

二、根据班级数学老师制订的红卡、黄卡、绿卡奖励制度(详见下面),鼓励孩子多得奖励。

取得以下成绩之一,奖励红卡:

1.单元测验成绩100分或全班第一名;2.每周作业全部正确100分;

3.连续3周保持作业字迹认真、工整;4.连续2周上课纪律全优。

取得以下成绩之一,奖励黄卡:

1.单元测验成绩95分以上;2.每周作竞赛获得升级资格的;

3.连续2周保持作业字迹认真、工整;4.一周上课纪律全优;

5.一周作业全部按时完成;6.在某一方面表现显著的。

取得以下成绩之一,奖励绿卡:

1.单元测验成绩90分以上;2.每周作业竞赛班级前10名;

3.一周保持作业字迹认真、工整;4.连续3天上课纪律全优;

5.两天作业全部按时完成;6.在某一方面进步显著的。

三、根据孩子在校取得的成绩,家庭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办法如下:

1.每周一小奖。

根据孩子每周的获奖数,及时给予总结,好的鼓励,不足的指出改正。并根据红3黄2绿1的比例给孩子添置些学习用品或发给零化钱由孩子储存起来。

2.每月一中奖。

总结孩子一个月的学习,根据孩子一个月的获奖数,及时给予总结,好的表扬鼓励,不足的批评教育。并根据红3黄2绿1的比例以一个月的累计数量,奖励孩子图书若干本,或有益的玩具几件,或带孩子去公园玩一次,或上一次肯德基店。

3.期末一大奖。

总结孩子一个学期的学习,根据孩子一个学期的获奖数,给予认真的总结,好的继续表扬鼓励,不足的批评教育。并根据红5黄4绿3的比例以一个学期红、黄、绿卡的累计数量,奖励孩子外出旅游一次,或大型学习用具一件,春节增加押岁钱等。

四、对于孩子获得的奖励,家庭应及时发放、兑现,不得随意拖欠。

协定人:甲方

乙方

中证人:

年月日

各位家长可根据本家庭的实际情况,为孩子的学习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奖励办法。祝愿每一个家庭的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新的进步、新的成绩。

红、黄、绿卡评价激励机制所取得的成效:

1.它代替了低段常用的小红花、五角星、大苹果,在学生心目中耳目一新,具有超强的新鲜感与吸引力,进而较好地达到了激励学生上进之目的。

2.红、黄、绿卡评价激励机制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激励使学生在平时的每一天都能认真学习、积极上进,优秀的过程为优秀的结果获得奠定了基础。

3.学校、家庭互动配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红、黄、绿卡评价激励机制的不足之处:

1.学生学习状况的统计比较费时、费力。它需要教师对作业批改等有关情况作详细的记录,每周都要进行一次认真的统计。

2.部分家长没有进行大力的配合,使该激励办法效果大打折扣。在农村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父母外出经商务工,根本没法进行配合。

3.红、黄、绿卡的获得门槛较高,内容相对局限,对优生比较有利,而大部分中下学生获奖较难,获奖数量不多,直接影响了这批学生的积极性。

二、二次探索——“太空旅行”游戏评价激励机制

根据红、黄、绿卡激励机制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不足,笔者对红、黄、绿卡激励机制进行了改正,并名命为“太空旅行”游戏激励机制。主要改正有:

(一)调整了红、黄、绿卡的奖励内容,新的红、黄、绿卡设计如下:

绿卡(分值100分)

取得以下成绩之一,奖励绿卡:

1.数学小测试100分;2.数学测验成绩85以上;3.一周作业按时完成;4.一周作业字迹工整;5.一周纪律表现全优;6.在某一方面进步显著。

黄卡(分值300分)

取得以下成绩之一,奖励黄卡:

1.数学测验成绩90分以上;2.一周作业按时完成+一周作业字迹工整;3.一周作业按时完成+一周纪律表现全优;4.一周作业字迹工整+一周纪律表现全优;5.在某一方面表现显著。

红卡(分值500分)

取得以下成绩之一,奖励红卡:

1.数学测验成绩95分以上;2.一周作业按时完成+作业字迹工整+纪律表现全优;3.一

3周作业按时完成+一周作业全部100分;4.一周作业字迹工整+一周作业全部100分;5.一周纪律表现全优+一周作业全部100分。

(二)设计了全新的游戏规则:

1.以太空旅行为贯穿全学期的中心情节。

太空旅行线路图

2.参考飞行棋,每个学生起点分值1000分。满2000分,离开大本营,开始旅行。各站的分数依次为:温岭汽车站3000分,杭州火车站4000分,上海飞机场7000分,北京西安卫星发射中心10000分,太空宇航站15000分,月球飞碟起飞场20000分。

3.参考电脑游戏,达到一定的分数可升级。满升级分数时,颁发奖状、汽车票或火车票或飞机票等。

奖状

同学在2006年上半年四(1)班数学学习中,数学积分达到分,目前总积分分,名列班级第位。特发此状,以资鼓励。希再接再厉,向更高目标前进!

签发(盖章):

颁奖日期:200年月日

浙江省汽车客票

浙江畅达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台温A245910

1全价80.00元新空调硬座座特快

限乘当日当次车

在4日内到有效

航程:上海→北京出发地:上海目的地:北京 出发时间:2006年月日08:20到达时间:10:30

航机机号机型CA178 全价1130.00元座位:排

登机检票口:3号

乘机人资料:

姓名:身份证号

“太空旅行”游戏评价激励机制成效分析: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见效)。全新的游戏融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且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认知水平,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2.较长时间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效)。游戏贯穿全学期,一站接一站,一关接一关,一站比一站精彩,一站一站获得的成就感让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充满兴奋,因此具有长效的激励效因。

3.适用于全体学生。优生与差生都能从游戏中获益。优生可用让其帮助差生、加做一定难度的作业助其加分,并用加倍减分措施预防减分。差生可用补习加分、加倍加分、特殊加分等措施激励进步。

4.操作简便,使用广泛。教师只要事先准备好相应的卡、奖状、车票,就可在不同的场合如课堂纪律、早操纪律、作业等方面充分运用“分”“卡”对学生的激励和控制作用。有关积分的记录、计算均由班干部、小组长或学生自己解决。

“太空旅行”游戏评价激励机制的不足:

1.尽管“太空旅行”游戏激励机制相比红、黄、绿卡激励机制有了较大的改正,对学生平时学习状况评定也相对合理,但每周一次的学业评定与统计,加上发放三卡,总有不够简洁、简便之嫌。

2.“太空旅行”游戏激励机制吸引了班级的绝大多数学生,但美中不足的是班级中总有一、二名学习后进学生对此不屑一顾,其原因值得教师好好的研究。

三、三次探索——奖分评价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的程序与原理是这样的:学生因为良好的表现,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作业字迹工整,作业正确率100%,上课严格遵守纪律等等,由此获得老师的奖物或奖分。奖物或奖分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又获得家庭学校的物质或精神的奖励。为什么小学生喜欢激励机制呢?

首先,奖物或奖分代表着老师的表扬,奖物或奖分带到哪里,就把老师的表扬带到了 5 国国际航空公司飞机票

哪里,奖物或奖分增强的是小学生的荣誉感。其次,奖物或奖分所代表的荣誉,这种荣誉并不是天天都有的,更不是人人都有的,得到奖物或奖分的小学生,得到的实际上是一种优越感。再者,得到奖物或奖分的小朋友,往往能得到老师的笑脸,能得到同学的羡慕,也有可能得到父母吃的、穿的、玩的……之类的奖励,因此,得到奖物或奖分也会意味着得到了一点实惠。

良好的道德、学习习惯,是要从小培养的,而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又具有极强的直观性;那么,采用奖分的做法,恐怕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良好的行为,可以积累成美德,对儿童来说,这个道理,恐怕磨破嘴皮也不一定能说清楚;但是,良好的行为转化成了奖分,点点滴滴就形象可观了。表现越好,满足自己愿意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是所有儿童都能真切感受的。好好学习,因此有了直接可感的回报,而且是每一周、每一月都能显现的回报。这对学习行为,必将是一种动力,而且是有形的动力。只要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等到他懂事的时候,为的就不会再是奖分奖物。

根据以上原理,笔者对激励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化繁为简,由此进行了第三次的探索与尝试。奖分激励机制具有如下的特点: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作用。具体做法是每个学生准备一本荣誉记载本,像记日记一样把每天的奖分收获记载下来。如按时完成了作业,记载50奖分,作业认真工整,记载50奖分,作业获得满分,再记载50奖分,上课认真,收获100奖分„„教师随时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奖分,而没有过份的负担。批改作业只要见工整认真的打个五角星,见全对的作业写个100分。上课完了,下课时总结一下几个同学不能得到加分,你听到的肯定将是学生的欢呼声。甚至于学生捡了一张纸屑,做了一件好事,都可以给予奖分,教师只要记住:不要吝啬你的奖分,不要惩罚减少奖分,学生面前人人平等,但优待后进生可以。

2.奖励照顾每个学生的利益,使人人感到有希望、有价值。第三次实验,笔者采用的奖励办法为每周班级学生奖分前10名学生获奖,奖励为周末和教师一起春游一次,奖励了一次,奖分由此要化费2000分。由于前10名第一周少了2000奖分,第二周另有一批学生看到了奖励的希望,当第三、四批时,原来第一周的前10名也许又要对后面的同学构成了竞争。这样形成了一个比较公平良性的循环。玩对小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即使他们不玩,也可以从家长那得到一定的实惠。为了奖分,学生都加强了对自己不良行为的约束,渐渐的他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评价激励机制的最终目的就达到了。

学校、老师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教给他们心灵上留下的痕迹应当铭刻儿童心中,在他们一生中都起作用,而不是学完就忘了。教育应当为学生的终生着想,多给学生一些终生受益的东西。这终生受益的东西有两样,一是精神,如为人民服务,为真理献身,刻苦勤奋学习,人的一生如有精神相伴,他就能弥补许多物质的缺少,智力的欠缺。二是能力、习惯,如思考的能力、自学的能力、自理的能力、创造的能力„„有了能力、有了良好的习惯终生受益!

下载学习“星级”评价实践与探索小专题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星级”评价实践与探索小专题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数学评价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在新课程中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新课程的核......

    实践与探索

    §22.3实践与探索(1)说课教案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宗树信教学目标: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议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

    《小组互助学习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合集5篇)

    “小组互助学习的探索与实践”课题 研究成果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背景 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让学生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价实验研究报告”课题 题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时间与研究课题于2010年启动,受到了有关行政领导和业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学校小教研英语组成......

    星级现场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星级现场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开展星级现场评价活动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是企业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落地的重要方式,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节约......

    推行农村党支部书记星级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最终定稿)

    推行农村党支部书记星级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刚刚闭幕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新......

    推行农村党支部书记星级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推行农村党支部书记星级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刚刚闭幕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

    远程教育探索与实践[★]

    2003年9月,东江镇田心村被列入资兴市首批36个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之一。为切实把试点工作搞好,把远程教育站点建好,并发挥效益,田心村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一、初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