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被动房—房屋发展的必然趋势
被动房—房屋发展的必然趋势
被动房是将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太阳能辐射和室内非供暖热源得热等各种被动式节能手段与建筑围护结构高效节能技术相结合建造而成的低能耗房屋建筑。这种建筑在显著提高室内环境舒适性的同时,可大幅度减少建筑使用能耗,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主动式机械采暖和制冷系统的依赖。被动式房屋不仅应该是建筑节能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应该是房屋发展的必然趋势。
被动式房屋在寒冷地区的采暖需求是15 kWh/(m?a),仅相当于我国北方65%节能标准的1/4~1/10,甚至更低。被动式房屋可以做到取消传统采暖设施,依靠自身的得热,如灯光、人体、办公设备等发热满足冬季室内有20 以上的温度。虽然被动式房屋发明者的初衷是让人们在没有供暖设施的情况下也能使室内有20 以上的温度,随着被动式房屋技术的日臻完善,其高舒适性和能耗大大低于传统建筑的特性被愈来愈多的人所认知。它对于人居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日益呈现出来。1被动式房屋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被动式房屋自瑞典隆德大学Adamson.Bo教授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后,德国物理学家 Wolfgang Feist在1991年建造出全世界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被动房以来,至今已有近6万栋,总建筑面积达4千万平方米的建筑。建筑类型涉及居住、办公、学校、养老院、工厂、超市、宾馆等等。一些对节能减排比较重视的国家和地区纷纷提出了新的建筑节能目标。
德国在福岛核电站事故后,德国率先宣布放弃使用核能,而核能占其能源供应的40%。德国2011年提出了新的节能目标,即自2019年1月1日起, 政府办公建筑将成为(近)零能耗;自2021年1月1日起, 所有的新建建筑将建成(近)零能耗;2050年所有建筑要节约80%一次能源。实现上述目标将为德国节省出近40%左右的社会终端能耗。
奥地利政府在相关专家数年的调查研究结果基础上,制定了能源自供自足循环经济政策,按照现在的实现速度,奥地利有望在2040 年实现“不再依赖石化能源”和“全国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梦想”,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石化能源消耗的国家。
比利时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最早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只建造“被动式房屋”的国家。从2015年1月1日起,比利时所有新建建筑将按被动式房屋标准建造。
2009年12月18日欧盟决议:“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建筑潜在的能源” 自2020年起,所有新建建筑必须达到“近零能耗建筑”标准。此项规定意味着: 新建建筑要达到零排放建筑标准、建筑物所需余下能源由再生能源替代对建筑物的改造也必须实现最大限度地发掘其内在的能源潜力。
这些国家和地区逐渐将自己的房屋建设成被动房,不但将极大地节省能源,使其建筑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而且房屋寿命可以得到极大的延长,资源与环境可以有效地得到保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被动式房屋是人类得到永续发展的必经之路。2我国被动式房屋的发展状况
随着秦皇岛“在水一方”和哈尔滨“辰能.溪树庭院”的建造成功,有别于传统建筑的“被动房”逐渐被人们知晓。到目前为止,列入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项目计划的项目涉及到个22个项目单位的37栋示范建筑,总建筑面积33万m2。建筑类型包括住宅、工业厂房、办公楼、幼儿园、教学楼、纪念馆、学生宿舍等。涉及到的省份有:河北、山东、辽宁、青海、黑龙江、福建、内蒙古、湖南和江苏。其气候区涉及到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青藏高原。目前已获得由德国能源署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中心颁发的“被动式房屋质量标识”的项目有秦皇岛“在水一方”C15#和哈尔滨“辰能·溪树庭院”B4两栋住宅楼。山东维坊的“未来之家”已经通过测试,有望在2015年的绿色建筑大会上获得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和德国能源署颁发的“被动式房屋质量标识证书”。
秦皇岛“在水一方”C15#楼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被动式房屋质量标识”的项目。两年的测试数据表明:在居民普遍没有入住,只有两户人家入住的测试条件下,能耗指标和室内环境指标基本上满足预期设定的被动式房屋的各项指标要求。充分验证了“被动式房屋”具有良好的室内舒适性和极低的采暖与空调能耗的特性
除了河北省颁布的“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使河北省的被动房建设有标准可依外,我国被动房的建设还处在探索阶段。2015年底将编制完成黑龙江省“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青岛市的“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节能设计导则”。辽宁、青海、黑龙江、福建、内蒙古、湖南和江苏正在建设省内的第一栋被动式建筑,其它省份还没有被动房项目。随着被动式房屋的好处被愈来愈多的认知。大力推广被动房将对我国社会带来深远影响
被动式房屋改变着人们的室内外环境、改变建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社会和环境。被动式房将在以下几方面产生影响:
1)彻底改变我国建筑寿命短的现状,促进实现社会的永续发展
同节能能源相比,被动式房屋对促进实现社会的永续发展尤其重要。在现代工业之前,中国建筑五千年史中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特征。其大部份的木结构建筑和砖石结构虽然达不到很长的寿命,但是由于人口较少,建筑物的总量较少,并且对室内环境要求较低,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并没有对环境造成太大的破坏。建筑物破败之后,其建筑垃圾基本上回归自然,没有给自然界留下任何污染源。但是,我国的目前城镇既有建筑总量已经超400亿平方米,建筑使用寿命不管是某些学者说的30年,还是达到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的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年到100年,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保持城镇每年4~13亿平方米的建造量。按农村人口7亿,人均建筑面积30平方米估算,我国农宅的建筑面积总量应超过200亿平方米。同样按照30~100年的使用寿命估算,我国农宅的建造量将维持在每年2~6亿平方米的建造量。虽然它可以使建筑业成为GDP的强大推动力,且我国已经稳居钢铁、水泥、玻璃、陶瓷的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多年,但我们已经没有多少资源和环境容量来支持这样的世界第一了。
被动房从原则上讲应该是“永远不坏的房子”。它整个结构体系处在保护层当中,免受风、霜、雨、雪的侵蚀,一年四季基本上处在20~26℃之间。那么建造被动房会不会影响我国未来的GDP?恰恰相反,如果我们对现有的60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按被动房标准进行改造,以每年改造2亿平方米计算,还需要300年才能完成。也就是说,被动房可以为我国至少300年的GDP做贡献。
2)被动式房屋可在没有采暖设施的条件下,为人们冬季提供温暖的室内环境 建成的哈尔滨“溪树庭院”和秦皇岛“在水一方”被动房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相比节省采暖费相比,人们更看重它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被动房可以实现在冬季不取暖的条件下,维持室内有20℃以上的温度。利用这一手段,可以不在给国家增加能源消耗的前提下,满足人们冬季室内温度的需求,并使人们拥有比普通房屋更加舒适安全的室内环境
我国有6亿人口生活在夏热冬冷地区。这一地区冬季低于10℃的天气超过80天,处在10~15℃的天气超过50天。这一地区冬季阴冷潮湿,冬季相对湿度普遍大于70%。受国家供暖政策的影响,这一地区至今绝大多数房屋没有集中供暖设施。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愈来愈多的人渴望冬季室内也像北方一样有一个温暖的室内环境。而被动式房屋就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手段。
很难配备集中供热实施的房屋也可以用建造被动房手段解决冬季供暖问题。中德试点示范项目中有一个18层的居住建筑在青海乐都。设计这栋建筑的冬季新风、采暖和生活热水完全靠太阳能解决。项目建成之后,很可能是中国最接近零能耗的房屋。
3)被动式房屋可实现极大节能减排,使房屋采暖彻底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建造被动房的初衷是采暖不用外界供给能源。一个被动式房屋至少可以比普通的建筑节能出90%以上的能源。以中国的81亿平方米的北方采暖居住建筑为例,现在每年采暖锅炉消耗2亿吨标准煤。如果这一地区的新建建筑按照目前国家的现行节能标准建造,以最保守的估计,到2050年将提高到3.85亿吨标准煤,净增1.85亿吨标准煤;如果按被动房标准建造,则增加到2.5亿吨标准煤,将增0.5亿吨标准煤。如果我们把现有的北方采暖区的居住建筑按被动房标准进行改造,则可把现在的2亿吨标准煤降低至2187万吨标准煤。如果到2050年中国北方地区的居住建筑全部为被动房,则我们可以把采暖耗煤总量控制在7000万吨左右。而这7000万吨完全可以用可再生能源来满足,也能够摆脱对化石能源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累计节约59亿吨标准煤,减排165亿吨的CO2。
为了保证冬季送入室内的新风有16℃以上的温度。哈尔滨“辰能.溪树庭院”采用了生物质锅炉、生物质燃料为冬季新风加热。这个项目说明,即使在严寒地区,被动房仍然能够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生物质能与化石能源的本质区别是,前者是可再生的,而后者不可再生。这样,住在被动房人就不用担心燃料的短缺和能源价格的上涨。
如果我们国家的房屋都是被动房,那么有可能节省出我国40%左右的社会终端能耗,可以极大缓解能源紧张。如果我们不需要燃料供暖,我们将彻底摆脱由于冬季供暖所带来的一切麻烦:煤的开采、运输与贮存;供暖系统的维护与保养;冬季的烟尘与雾霾;采暖计量与费用的收取;燃料费用的上涨;由供暖系统所造成事故(比如因供暖系统爆裂而导致无法供暖等)。
在奥地利、瑞典和德国等国正利用被动房的技术手段使房屋采暖日益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的同时,我国建筑总量对化石能源的消耗却呈逐年上升趋势。建筑能耗的增加主要因素:一是不断增加的新建建筑带来的能源消耗刚性增长,二是人们追求更舒适的室内环境造成的能耗的增加。被动式房屋可以在满足人们对室内环境追求舒适的同时,使采暖能耗降到最低。如果我国能够通过按被动房标准建造新建建筑和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我们就有可能降低建筑能耗的总量。在降低能耗的同时,必然会带来温室气体排放的降低。瑞典的哥德堡通过建筑节能的手段,用了27年的时间,使整个城市的CO2排放降低的了50%,SO2排放降低了100%,NOX排放降低了90%。最终使城市彻底摆脱了雾霾的困扰。
4)被动房可以极大的缓解夏季用电高峰的压力和城市热岛效应
被动式房屋的空调负荷是普通房屋的1/4~1/10。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房屋都变成了被动房,那么至少可以使现在的夏季空调负荷降低四分之三。我国许多城市在夏季都要经历高温酷热,为了满足居民空调需要,就要配备足够的电力,而很大一部分电力负荷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处于闲置状态。还有一些城市,通过给工厂拉闸限电以满足居民空调需求。如果现有房屋变成被动式房屋,那我国城市的电力就会得到极大的缓解。
随着我国城市房屋建造量的增加,城市热岛效应变得愈来愈严重。上海、北京和重庆的城市热岛可比正常区域高出7~9℃。城市热岛提高了整个城市温度,造成了空调能耗进一步的上升。而被动式房屋不会产生热岛效应。如果把产生热岛的普通建筑改造成被动房,将会消除热岛。这样,随着城市被动式房屋逐渐取代普通建筑,城市在夏季的温度也会降下来。
5)促进建筑、建材行业的产业升级与发展
建筑质量自上世纪80年代建筑产业工人逐步被农民工取代之时,就成了让人担忧问题。人们在为建筑究意能用多少年而纠结。而建材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淘汰阻碍了我国的行业进步,更是腐化市场环境,其结果是全社会资料能源的巨大浪费。我国建材成本和建筑建造厂本确实远低于德国和瑞典,但我国的建筑寿命只有50~100年,后者却是可用几百年的建筑。一名德国专家测算,被动房所有的投资成本可在60年中通过能源的节省回收回来,以后这座房子就是一个不用供暖系统的白用的房子。而我们的房子在60年之后就要拆除重盖了。重盖就要造成一堆建筑垃圾,再耗一遍资源与能源。我们需要多少能源与资源可以支持这几十年一次的大拆大建。
建造被动房就要用长寿命的好产品。材料商要供应最好的产品、建造商要精心的施工才能达到被动房的要求。到了被动房之后,可以取消采暖系统,大大降低空调系统投资。而建比我国现行节能标准高的房屋是一个不经济的做法,它只会带来房屋建造成本的增加,节能效益并不明显。可以说,被动房让大家必须供应合格产品的前提下进行竞争。而且,因为不好的产品用在被动房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使得人们不敢以次充好。在被动房产品供应商中,他们基本上遵守质量上万无一失的原则,中国原料不满足要求,他们会不惜成本买国外的。这样,被动房就会提供一个竞优的市场机会,就会促进我国的产业进步。同样,建造商再不可能粗制滥造,以结果为导向的检测倒逼工人必须每一步都要精细施工。
6)在雾霾严重的今天,被动房给人们提供了健康安全的室内环境
被动式房屋可以在重度雾霾情况下,提供给人们安全的室内环境。表2是秦皇岛重度雾霾条件下,不同区域空气PM2.5情况。被动房室内PM2.5是室外的1/7左右。这是因为被动房的密封性特别好,门窗密闭后,空气只能通过高效热回收的新风系统时进入室内。新风系统不但将室内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控制在1000ppm以下,而且室内的PM2.5也会在重度雾霾条件下将有害物质过滤,从而使室内空气处于安全状态。值得一提的是一种采用纳米技术可对水分子透过进行控制的过滤膜。新风系统采用这种过滤膜,可以有效降低PM2.5,可控制水蒸气的进出,并且在全热回收过程中膜表面不会有霉菌的产生。它有15年以上的寿命,并在使用期内免清洗。在雾霾常发的今天,被动房能够给人提供一个安全的室内环境。7)提供人们清晰的建筑节能理论,使建筑节能技术变得简单易行
被动式房屋把外围护结构做到了极致,无热桥,无空气渗漏。这种特性使得被动房的能耗计算方法变得简单明了。譬如:热桥能耗计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被动房无结构热桥,也就不需要计算。普通房屋空气渗漏情况难以确定,也就不可能准确计算空气渗漏所带来能耗损失;而被动房的新风是有组织的,换气是按照人的需氧量确定,这样被动房的空气交换所带的损失就变得可计算,易计算。
被动房的产生使建筑节能技术变得简单易行。被动房是在达到明确的能耗指标的前提下,所采用的技术和花费愈少愈好。这种以结果论英雄的评判方法简单而公正。建造被动房时,不是要选“高大上”的技术而是选管用的技术,不是选用的技术愈多愈好,而是愈少愈好。4 我国被动式发展面临的挑战
中国发展被动房可能会面临许多困难,诸如承受不了增量成本,缺乏政策激励,无标准可用,专业人员匮乏等等。但是,被动房能否成为国之利器取决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没有任何激励政策支持下,依然有开发商敢自担所有风险建造被动房。总而言之,被动房是利国、利民、利他、利已的事业。
第二篇:物流信息化平台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信息化也逐渐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之于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决策性,而对于物流行业来说,更是发展物流业的基础和必然要求。
与国外的物流信息化发展速度和规模相比,我国的物流业发展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企业对物流信息化的认知不够,还停留在传统的物流发展阶段,严重的影响了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而物流信息化平台的缺乏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广泛,都对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
其实,物流信息化平台的建立,给物流从业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好处,它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给广大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物流信息和资源共享平台,让广大的物流从业者:物流公司、车主、快递公司等企业都可以方便,快捷的提高企业知名度和轻松获得交易的机会,但是随着物流信息平台的日益增加,笔者通过近期的调研,发现有很多不负责任的平台,发布一些虚假信息,以达到私利的一个目的,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要谨慎选择,不可盲目,谨防掉入有心人士设下的陷阱当中,通过网络调研和有关人士的友情推荐,国内专业的物流信息平台中国物通网采用三网同步传播的方式,让物流企业找车,找货,可以更轻松,更省钱,同时围绕着“物流”这个主体,建立了物流招商加盟频道、物流招标频道、物流产品设备频道,物流招商加盟频道为广大的物流、快递、搬家企业提供了一个能快速扩张企业各地网点的平台,让更多想加盟物流实体的个体或公司能迅速找到合适的物流企业。解决了中国“物流信息不对称”的历史瓶颈问题。
总之,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物流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有利于加快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产品供给时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物流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将再创新高,引领物流新时代!
随着物流国际化、物流高级化的发展以及现代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作业将会出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主的发展趋势,物流信息拍哪个台,尤其是第三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将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中枢神经。
第三篇:银行会计-银行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银行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专业:会计学学号:081601059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入WTO在即,世界经济的一体化,金融的全球化、网络化,人民币自由兑换呼之欲出等等因素,银行本外币一体化势在必行。银行人民币、外币业务的分离造成银行经营成本上升;相关经济金融及企业信息相互隔离;网络、网点机构资源浪费。而解决本外币一体化整合再造的关键在于银行会计的本外币一体化,银行会计的本外币一体化是银行本外币一体化的基础。
关键字:一体化风险网络银行
一、银行会计本外币一体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银行会计业务是银行融资的基础,营销服务的窗口,金融、经济政策制定依据的主要信息来源,银行领导层决策的依据。它的业务囊括了本外币的单位存贷款的核算、个人储蓄存款、外汇买卖、中间业务营销、银行结算、个人的相关贷款等。目前的状况是,一家银行,本外币两套科目、两套会计核算规章制度、两套计算机操作系统(有的银行可能存在本外币储蓄、对公四套操作系统)。人民币业务系统普遍优于外汇业务系统,中国银行比其他国有商业银行一体化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比边远落后地区一体化程度高。从金融创新角度看:人民币金融新产品层出不穷,而国内银行外汇业务主要停留在传统业务上。大多数银行内部稽审人员对外汇业务的核算、规章及其操作系统生疏,对外汇会计的审计也停留在表面。银行本外币会计的分离已
制约了银行业务的发展。
首先,对本外币系统分别进行研发、维护,分别制定本外币会计规章制度,本外币两套人马办理业务,相对于本外币一体化显然付出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其次,银行推出的各种服务如“一站式”服务,“首问制”服务,由于本外币业务的分离而不能落实。对银行外汇会计单独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不利于有关信息的相互沟通,造成人员及机构资源的浪费。面对激烈的银行竞争,各家银行纷纷探索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之路,这成为对银行会计本外币进行整合再造的催化剂。最重要的是,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贸易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居民个人外汇存款相当普遍,个人外汇买卖活跃,B股对境内居民开放,进出口贸易增长带来了单位外汇业务量的增加。在“结售汇制度”下,外汇与人民币会计也日益密切。我国银行的分支行制度——机构网点众多的优势对银行会计本外币进行整合再造、增强竞争实力也提供了条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支持为经济落后地区的银行提供了机遇,为该地区银行本外币一体化及深化、创新打下了伏笔。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为银行会计本外币一体化提供了现代高科技和信息技术的支撑。
二、银行会计本外币一体化提高了银行的竞争能力
银行在高科技的支撑下,只有全面提高营销功能和水平,本外币融为一体,借助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成果,才能在营销品种和营销手段上进行持续创新,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安全、快
捷”的服务。银行本外币会计一体化为金融创新,服务质量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环境。如有的银行已推出的“一卡通”,客户只要办理一张信用卡,人民币和外币业务都可以办理。借助“一体化”的网络平台可划转B股资金,外汇买卖业务中人民币或外币资金可直接划转入账。“一体化”借助网点优势,极大地方便了客户。
本外币会计的一体化实现了数据和信息的全面集中处理,及时、高效、准确地反映到管理部门,决策层根据市场情况迅速作出反映。本外币会计的一体化扩大了基层的金融业务品种,使分支机构有更大的决策权和自主权。同时由于本外币会计的再造整和,规章制度的统一和规范,系统的完善,审计工作得以深入全面展开,从而分支机构的协调、监控职能通过另一部分权力的集中得到了加强,提高了银行的竞争能力。
三、银行本外币会计一体化的基础及再造设想
银行本外币会计一体化绝对不是简单的人民币业务和外汇业务的组合,它是银行再造的一部分。银行会计系统借助高科技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和重新设计现有的业务流程,以期在成本、质量和反映速度等方面有所突破,将原本分散的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按照有利于客户、适应市场需求重新整合。
银行本外币会计一体化的基础,一是人民币、外币会计都遵循相同的会计原理,例如借贷复式记账、凭证要素、核算方法等;二是可以统一的会计规章制度,例如科目的使用,印章的管理,现金的管理,账簿的建立,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三是目前存在的已优化的高科技平
台诸如“通存通兑”、“城市网”、“网上银行”、“ATM”、“POS”系统是银行会计一体化的技术基础;四是银行会计人员学历、素质普遍提高,对于外汇业务的操作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为银行会计一体化提供了人员基础。
银行会计本外币一体化首先应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对相同经济业务分类统一会计科目、科目代号及其核算方法,本外币统一使用。规范本外币会计核算程序,对不相干业务的科目予以保留或增设,例如外汇业务特有的“经营套汇”、“代客套汇”、“特别折算”。统一规章制度,包括重要凭证、印章、现金等。统一账簿的建立,报表的编制要求,保留对外汇会计报表的特殊要求,如汇率折算、重估后对报表的要求。
银行人民币、外币会计各有其特点和要求。人民币作为我国的唯一可计价流通的法定货币有其普遍性,金融品种多。而外汇业务受外汇管制,政策性强,最基本的特点是我国目前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任何资本项目的业务外管局要进行审批。外汇买卖业务受汇率的影响,经营性强。这就意味着本外币一体化对银行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及外汇知识,加强现有外汇人员人民币会计培训及现有人民币会计人员的外汇业务培训是一体化的当务之急。提高银行会计人员素质,在观念上从传统业务的操作人员向现代银行的经营参与者转变。
以效益为中心。“一体化”系统应在现有的,或进行升级的网络高科技平台上,通过总行牵头,集中全行优秀科技力量进行开发,再
向分支行推广。或者将经济发达地区银行开发的已进行整合成熟的银行会计一体化系统借鉴过来,由总行统一向分支行推广。总行集中分支行的优化建议,统一进行改进。应尽量避免分支行各行其是,重复投资。
“一体化”的银行,并非任何网点任何业务都能办理,有的业务必须经过人民银行、外管局的审批,有的业务超出一定金额要经上级行授权。“一体化”的银行会计应重新审视各项风险,严密核算程序,设立预警功能,譬如结售汇业务出现短敞口,系统自行平盘;超出一定敞口数量,系统强行平盘;大额提现系统自动提示授权等。内部控制的严密考虑应是“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篇:食品网络招商发展必然趋势!
食品网络招商发展必然趋势
21世纪是信息化的趋势,是电子商务的潮流。谁能把握趋势,适应潮流,掌控先机,谁就能拥有无尽的财富,在信息化应用普及的情况下,各行业都在利用网络信息化无地域性,时间性,等优势作为企业主要的营销渠道,借助网络的平台来提高企业知名度,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和效益。
那么食品行业做为一个永久不衰,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随着中国食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单靠参加全国各地糖酒会、投放电视广告、报纸广告等传统的招商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食品企业的招商需求。如何在众多的食品企业招商信息中,让自己的产品脱颖而出?如何在低投入的情况下实现有效、高效招商? 网络招商可以满足一切的食品招商需求,网络招商正是利用了信息传播快,受众面广,成本低的宣传优势,可以把投资者所要了解的信息,图文并茂的,完整的展示出来,并且可以让全世界的投资者都轻松的查看到,而且传播速度还快,效率较高,几分钟内便可在网络上完成信息的咨询和交流,所以说网络招商的便利性和优越性是传统的招商渠道所无法比拟的。相比来说,相信所有的投资者心里就会有数,都会有慎重的考虑、做出明智的选择。
在网络招商盛行的今日,有很多的食品行业招商网站也随之兴起,他们作为一个第三方的信息平台,给广大食品行业者提供了资源共享,在这里可以轻松的查找所需信息,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行,也满足了食品从业者的需求,那么通过近期的网络调研发现作为国内较专业的食品招商信息网站之一中国食品招商网,天天都是糖酒会。现面向全国诚招代理商!网站以简单、易用、搜索功能强大为特点,为各类食品相关企业提供一个网上招商、原料采购与相关技术合作的专业信息交流平台,成为专注食品行业的大型招商网站!以打造世界一流的食品行业招商平台,为中国食品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保障为企业使命。并且网站凭借着以浏览量大、针对性强、覆盖面广、投入费用低的绝佳优势,也成为了众多食品企业招商宣传的首要选择,智慧、非凡才能引领食品招商行业的未来!
食品网络招商引领食品行业新航向!相信在运作成熟的行业网站的带领和支持之下,食品企业的所有招商与采购方面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一定能够让广大投资者开启网上运作新篇章,让电子商务带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第五篇:虚拟货币是未来货币发展的必然趋势
虚拟货币是未来货币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虚拟货币概念的理解
(一)基于实体的虚拟货币
自古以来,凡是用纸制作的“货币”都叫做纸质货币,当代世界各国实际上都是纸币。在马克思时代,纸币只是金属货币的符号,纸币的实际含金量等于名义含金量,当名义含金量大于实际含金量时,金属货币物价指数就会因纸币过多而提高,当超过一定限度,就发生了通货膨胀。马克思将这些没有黄金作为保证的超发银行券称作虚拟货币。凯恩斯时代,纸币是GDP的符号,他定义因弥补财政赤字而导致的纸质货币增发为赤字货币,并认为纸质赤字货币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而只会造成半通货膨胀。张春嘉在《虚拟货币概论》中的研究也证明,既无贵金属又无GDP保证的纸质货币的投放会引起物价上涨,而这种货币称为虚拟货币。
(二)基于虚拟的虚拟货币
虚拟货币是网络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新型货币,以满足用户的安全性与便利性需求而存在,它代表了未来货币存在形式的发展方向。它产生于互联网,并在网络社会中完全或部分的充当一般等价物,虚拟货币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货币,具有货币的基本属性,但它是虚拟的,依赖于网络虚拟环境。虚拟货币与生俱来的无国界性,使其在全球范围内比传统货币更具流动性。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对应,通过虚拟货币与传统货币的兑换关系发生联系,在一定条件下,特定的虚拟货币可以购买实物商品,传统货币也能购买特定的虚拟商品。
二、虚拟货币的特性
1.价值性,用户消费运营商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而获得效用价值,虚拟货币通过提供交换来满足消费者的这种效用而具有价值,虚拟货币的数量衡量一般商品的价值量。虚拟货币的发行本质也是信用发行,是持有者对发行者的债权。在一定范围内,这种债权具有的价值就是索取权。
2.虚拟环境依赖性,虚拟货币的存在以发行商提供的虚拟经济环境及发行商自身持续经营为前提,否则虚拟货币没有任何意义。
3.近视货币性,货币价值形式作为商品交换过程中的最高价值形式可以被认为是真正意义的上的货币。虚拟货币由于其流通范围的有限性,尚不能充当所有商品的一般等价物;但是其在一定范围内,具备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职能。所以,可以认为虚拟货币近似货币价值形式,是货币的一种初级形态,具有近似货币性。
4.需调控性,虚拟货币的发行与流通虽仅限于有限范围,但会通过货币乘数效应,放大货币供应量,影响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和准确度。虚拟货币发行者需将其发行量与流通量等指标告报中央银行,并随时服从央行的统一管理
5.需规制性,货币由央行发行,并由央行通过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而虚拟货币,由金融体系之外的非金融主体发行,其发行目的是获取商机与竞争优势,是一种市场行为,必然会导致发行者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完全会产生不正当竞争行为或通过寻租获取竞争优势,这就决定了需要规制主体根据法律法规对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进行管理规范。
6.虚拟性,虚拟货币作为一种近似货币,若只存在于虚拟世界中并可购买其中的虚拟财产,则表现为虚拟存在;若与主权货币挂钩,可在现实世界存在并购买实体资产,则表现为主权货币的虚拟物。虚拟货币实际上是一串存在于计算机系统中的一段数据文件,仅有发行者对其系统解释后才具有虚拟货币的意义,由此可见,虚拟货币的存在形式具有虚拟性。
7.应用有限性,一般而言,虚拟货币可以购买发行者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也可与发行范围以外的发行者联盟,按一定比率兑换从而可以购买联盟者的产品。对联盟以外的产品,虚拟货币就不具有任何价值意义;同理,当虚拟货币仅被授权在不同销售周期购买不同产品时,虚拟货币的使用就具有时间与范围的有限应用,而不像主权货币可以完全自由交换。
8.可分性,虚拟货币不具有实物形态,是数字化的存储信息,异于传统纸质货币需要考虑主币与辅币的发行量及各种币值比例的平衡关系,它可以无限拆分。比如暗黑币,尽管总量仅有2300个,但是每个Bitcoin可以拆分到十的八次方位。
9.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性,尽管虚拟货币存在于虚拟世界之中,但新技术革命的进程,已将虚拟世界与现实紧密相连,虚拟世界已经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现实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比如大量娱乐活动应用项目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财富;相反,在虚拟世界中发生的洗钱、赌博、网络盗窃等会对现实经济带来反作用。
三、货币形态演变的规律研究
(一)交易成本递减规律
在货币历史中,货币形态并非一成不变,不同时期货币形态不同,同一时期货币形态也会因情况不同而不同。
1.在实物货币阶段,龟壳、海贝、蚌珠、米粟、农具、皮革、齿角都曾作为实物货币使用过。然而由于质量较重、不便携带,成色不均、难以分割,容易腐烂、不易保存,尺度不均、难于对比等原因,随着商品贸易的发展,已被历史所遗忘。
2.在金属货币阶段,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由铁、铜等贱金属逐步向金、银等贵金属过度,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与成色的金属货币,其稳定的价值、易于分割与保存的优点,金属冶炼技术的提升,使得金属货币意义非凡。由于较高的铸造成本,携带困难,不易保管,易磨损等缺点,交易成本仍然很高。
3.信用货币阶段,由最初的可兑换为金属货币的信用货币,过渡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部分兑现,逐渐发展成牙买加货币体系下不可兑换的纯信用货币,它是货币的价值符号,以国家信誉为担保,代表国家对使用者的负债,但是多次因货币滥发而造成的通货膨胀而使之备受争议。信用货币降低了贵金属的存储、分割、安全运输等费用,节约的金属被用于其他高效的生产领域。
4.电子货币阶段,它的产生以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基础,是金融创新的成果,是未来货币发展的新起点。电子货币减少了巨额的印钞、存储、现金搬运、点钞与销毁等大量费用支出,它的使用不受时间、地点、服务对象等限制,极大的提高了交易范围与交易效率。
5.虚拟货币阶段,以互联网为基础,是存在于发行机构服务器的数据文件,没有所谓的铸造与印刷费用,也没有电子货币的卡基费用与转账等手续费用,也不会因为货币的运输、携带而产生成本。所有的流通只需要通过网络传输指定数据。此形态的货币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极大降低交易成本。
(二)与科技发展程度紧密相连
1.早期的石器时代,农耕与畜牧是人的主要生存方式,人们的交易由个别实物充当一般等价物,如玉石、陶土,且交易范围狭小,是对生产的一种补充。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实物,大量实物无法等价交换,急需一种可分割、不可肆意制作的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随着手工制作与冶金技术的发展,金属货币成了当时社会的主要货币形态。
2.以电力、内燃机的创造拉出了第二次科技革命,为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要求,信用货币产生了。此时,机器制造业产生的印刷、化工技术,都保证了信用货币的印刷、发行、防伪等。
3.20世纪以来,电子科学、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主体对交易媒介的快捷性有了更高要求,新型的电子货币产生了。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世界进入网络商务时代,虚拟网络经济产业的繁荣诞生了虚拟货币,它以低成本、低风险、虚拟性、快捷性等满足了经济对交易媒介的需要。
(三)货币自身发展规律
货币随着简单交换而产生,其形态随贸易交换发展而变化,每一次形态的演变,从具体到抽象,从实体到观念,货币都在试图任何一种使用价值,充当价值符号,寄身于纸币、信用卡、电子终端设备中。不断向着社会化、虚拟化的方向发展。在历史上,商品货币表现为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两种形式,这种货币兼具商品与货币的双重职能,其作为货币的价值与作为商品的价值相等。物物交换限定了交易的发展,这种生产关系不再满足生产力的发展,随即过渡到信用货币。信用货币发行都有一定的担保,国家发行的主权货币也是依靠国家的信用而强制流通的,货币信用担保也因国家的强制发行流通实现了具体化向抽象化的发展,从具体的物品到抽象的符号,实现了货币发展的一次飞跃。货币由纸质形态进入到电子化时代,纯粹的变成一串数字符号。这种电子货币是一种以电子脉冲代替纸张进行资金传输与存储的货币,它的出现使得存取款、投融资、交易等有关的交易都变成数字化的电子数据交换形式,货币开始向着无纸化方向发展,实现了第二次质的飞跃。网络社会的发展创造繁荣的虚拟网络环境与丰富的虚拟网络产品,从而产生了虚拟货币利用网络社会的交易,这种货币是一种存储在网络服务器的数据文件,依赖于整个互联网而存在。其货币形态更进一步虚拟化。
四、结论
虚拟货币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货币进化史的一部分,是数字科技革命的结晶。回顾货币史,任何一种形式的货币从诞生到发展成熟,都会经历质疑乃至排斥。它也像传统货币一样,并非天然完美,在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完善,以更适应生产力并为其服务。以网络为基础的虚拟货币受制于信用约束而在有限范围应用,然而不断创新的虚拟货币正在突破地域、民族、文化、信用等约束,在国际范围内推广使用。毫无疑问,虚拟货币代表了货币未来的发展方向。虚拟货币也将会有更完美的针对主权货币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