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案例入教学反思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案例入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十一册58页例
2、例3 教学目标:
1、在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听到过投资一词吗?谁给大家介绍一下。
1、出示:宋阿姨和张阿姨合伙开了家书店,第一年,她们各投资3万元,经过一年的苦心经营,除去交税,发工资和其他费用,共获利润10万元,你们说,她们各应分得利润多少万元?
2、小结:刚才两位阿姨由于投资额相同,所以他们获得的利润要按1:1来分配,这种分配方式也就叫平均分。
3、出示:第二年,宋阿姨仍然投资了3万元,张阿姨投资了4万元,除去一切开支,共获利润14万元。这一次,你说她们的利润该怎么分合理呢?
(组织交流)
二、引入新课
师:这里的利润要按投资额的比进行分配比较合理。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揭示课题:按比例分配)
三、初步感知
1、想一想,两位阿姨应该按怎样的比来分配?(板书:按投资数的比3:4进行分配)
2、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3:4的具体含义。
3、谁能用算式表示两位阿姨各应分得多少万元?(板书算式)
4、小结:通过刚才的生活实例,你认识了什么?(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四、探索方法:
1、谈话:其实,在生活中,像这样的按比例分配的例子是很多的,你有没有遇到过?说一个给大家听听。
2、我们一起再看一个例子:
出示:银燕电器厂有职工270名,男、女职工人数比是5:4。这个厂男、女职工各有多少名?
问:这里是按比例分配吗?你是怎么想的?(全厂职工按男女职工的比5:4进行分配。)你能用刚才为两位阿姨计算分配利润的方法算一算男女职工各有多少人吗?
(1)独立思考,尝试解答。
(2)小组交流,说说想法。
(3)组织交流,形成思路。
预设:(1)这里的5:4,也就是在270名职工中,男职工占5份,女职工占4份,一共有9份,男职工占了全厂职工的5/9,女职工占4/9。求男职工有多少人,就是求270名的5/9是多少,求女职工有多少人,就是求270名的4/9是多少。
(板书算式)
3、讨论检验:你对求出的男职工150人,女职工120名有疑问吗?接下来可以怎么做?(检验)你认为怎样检验是否正确?
(组织讨论后交流,板书检验过程)
4、小结:通过刚才的生活实例,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觉得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关键是什么?
预设:关键是根据已知的比表示的份数关系,找出各种数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把比转化成分数,再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乘法计算。
(板书: 比----分数
各种数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
乘法
5、学习例3
(1)出示例3,学生读题后问:这里是要把什么按怎样的比来分配?三个班的人数比是怎样的?会解吗?试一试。(指名上台板演后组织交流评点,重点谈想法)
6、解决问题:完成P59练一练第1、2题。
五、深化提高
1、填空:
学校美术组和合唱组人数的比是4:7(1)美术组人数占总人数的()/()。
(2)合唱组人数占总人数的()/()。
如果美术组和合唱组一共有44人,请你算一算美术组和合唱组各有多少人?(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2、48个同学到校园除草。一块地的面积是70平方米,另一块地是90平方米,如果按面积大小分配人数,这两处校园各应分配多少个同学?
六、课堂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堂作业:60页,1、2、3、4。
【教学反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经过学生个人亲身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想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是不可能的。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选材是“学生自己”,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注重合作探究、交流。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本课中,既考虑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又考虑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本节课下来,感觉到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每当出现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我及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学生一般不由自主地走动找到意见不同的伙伴:质疑、争论,直到意见统一。【写在后面】
1.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例出发”。创设时代气息感强,学生感兴趣的分配利润的问题,引入课堂,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投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2.注重学生知识的构建
新课标积极倡导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分配利润的情境,学生通过思考、交流的方式来经历数学,获得感性经验,进而理解所学知识,完成知识创造过程,同时也为学生多彩的思维、创设良好的平台,由于学生的经历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促使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使生生、师生评价在价值观上都得到了发展。
3.在有效地独立思考、交流合作上获得发展
整节课以思考、交流贯穿全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尤其是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教学中,无论是学生 “探索创新”或是“巩固深化”或是“联系实际”都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或再组织讨论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由此,本人觉得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设计师、引路人,是课堂讨论的平等参与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努力做到北师大的周玉仁教授所提倡的: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这一点非常重要。当然还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体验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应用知识。
第二篇:《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反思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反思
这一周我们学习了化简比、求比值和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材上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是先求出总份数,再求出各部份量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然后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思路来解答。这种思路,在解决基本题型“已知总量和比,求各部份量”时比较方便,学生也易于接受,但在解决一些变式题,如已知某个部份量,求总量或另一个部份量,或已知两个部份量相差多少,求各部份量时,明显感觉思考起来比较复杂,学生难以掌握,在把比转化为相应的分数时很容易出现错误。
于是我在教学例题时适时创设了这么几个问题情境:
1、红色方格与黄色方格共30个,使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两种颜色各应涂多少格?
2、红色方格比黄色方格多10个,使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两种颜色各应涂多少格?
3、红色方格18个,使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黄色应涂多少格?
4、把30个方格按1:2:3涂成红、黄、绿三种颜色,三种颜色各应涂多少格?
让学生尝试用这样一种思路来解题:先求出一份数的量,再求各部份量。这样做,不但解决根据部份量求总量的题很容易,同时用来解决变式题思考起来没有特殊的要求,与基本题是完全一致的,也很容易。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这种方法的优越性,让学生通过充分体验,掌握这种解题策略,自觉地接受这种方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现实”,理解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反思这样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经验,引导学生发现多样化的解题策略,从多角度理解按比例分配。
二是不仅仅局限于书,立足于课本而又对课本进行了适当的处理,增加了变式练习
三是没有把教师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是利用具体的数学活动,给予学生以充分的数学体验,在这种体验中,逐步优化解题策略。
相信:把思考与探索的余地留给孩子,孩子也一定会有所突破。
第三篇: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教学反思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教学反思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是小学六年级的一个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此内
容前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比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的基础。小学生年龄小,平时接触较多的是平均分的方法,但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学生平时肯定也有一些体验,而生活中的体验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所以本课采用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我在教学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灵活处理教材,使教材走进学生,特别是把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提高探索发现的兴趣,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经过对课的实际探索,我有了以下的感悟和体会。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教学中,要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中,达到建构完整知识体系,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本堂课中,我主要以问题情景的创设完成整个新知的教学:
一、问题情景生活化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例出发”。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教学的魅力。本节课提供现实背景,挖掘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材料的提供,使教学内容成为更易于课堂教学表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知识水平的问题情景,把问题情景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景中的问题,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另一方面可以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因此我把例题改成按比例分配图书,这样生活气息浓厚、学生感兴趣,活生生的题目引入课堂,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二、问题呈现系列化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从数学教育哲学上讲,决定一个公民数学修养的高低,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们如何看待数学,如何理解数学,以及能否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现象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此,在教学实际中,我围绕例题积极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
1、红色方格与黄色方格共30个,使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两种颜色各应涂多少格?
2、红色方格比黄色方格多10个,使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两种颜色各应涂多少格?
3、红色方格18个,使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黄色应涂多少格?
4、把30个方格按1:2:3涂成红、黄、绿三种颜色,三种颜色各应涂多少格?让学生尝试用这样一种思路来解题:先求出一份数的量,再求各部份量。这样做,不但解决根据部份量求总量的题很容易,同时用来解决变式题思考起来没有特殊的要求,与基本题是完全一致的,也很容易。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这种方法的优越性,让学生通过充分体验,掌握这种解题策略,自觉地接受这种方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现实”,理解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构建“问题—探究—应用—新问题—再探究”的开放式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学会探索,学会创新等终身受益的东西。
第四篇: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设计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深圳这个国际大都市相信对“投资”和“创业”这两个词一定不陌生吧?谁给大家说说。
1、PPT出示:李阿姨和张阿姨合伙开了家书店,第一年,她们各投资5万元,经过一年的苦心经营,除去交税,发工资和其他费用,共获利润10万元,你们说,她们各应分得利润多少万元?
2、小结:刚才两位阿姨由于投资额相同,所以他们获得的利润要按1:1来分配,这种分配方式也就叫平均分。
3、PPT出示:第二年,李阿姨仍然投资了5万元,张阿姨投资了4万元,除去一切开支,共获利润18万元。这一次,你说她们的利润该怎么分合理呢?
(组织交流)
师:这里的利润要按投资额的比进行分配比较合理。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揭示课题:按比例分配)
二、初步感知
1、想一想,两位阿姨应该按怎样的比来分配?(板书:按投资数的比5:4进行分配)
2、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5:4的具体含义。
3、谁能用算式表示两位阿姨各应分得多少万元?
4、小结:通过刚才的生活实例,你认识了什么?(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三、自主探究,合作研习:
1、谈话:其实,在生活中,像这样的按比例分配的例子是很多的,你有没有遇到过?说一个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学习第75页内容,由于我们昨天已经布置了预习,所以我们按以下提纲进行交流。
2、此时用PPT出示“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导学提纲” 学习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5页。
学习目标:
1、认识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掌握这类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法。
2、认识连比,理解三个数量连比的意义。
导学提纲:
1、例5中“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的含义是什么?
2、与同学说说例题中每种方法的解题思路。
3、你能画图理解这两种解题方法与同学交流吗?
4、你怎样理解“按照1:2:3涂成红、黄、绿三种颜色”这句话的含义?
5、“练一练”第2题是把180块巧克力按怎样的比来分配?
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进行下列活动,教师巡视,深入各小组交流,关注学困生。(1)独立思考,尝试解答。(2)小组交流,说说想法。(3)组织交流,形成思路。(4)选好内容,进行预展示。
四、集中展示
1、例5中“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的含义是什么?
预设:(1)这里的3:2,也就是在30个方格,红色方格占3份,黄色方格占4份,一共有5份,红色方格占了方格总数的3/5,黄色方格占方格总数的2/5。求红色方格有多少个,就是求30的3/5是多少,求黄色方格有多少个,就是求30的2/5是多少。(2)把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3份是红色,2份是黄色。总份数3+2=5,红色方格为30÷5×3=18(格),黄色方格为30÷5×2=12(格)。
2、展示例5的解题思路及方法(结合图)
3、展示“试一试”的解题方法
4、说一说例5与“试一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5、“练一练”第2题“练一练”与“试一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小结:通过刚才的生活实例,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觉得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关键是什么?
预设:(1)关键是根据已知的比表示的份数关系,找出各种数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把比转化成分数,再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乘法计算。(2)根据份数先求总份数,再求每份数,最后求几份数。
(板书: 比----分数 各种数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用乘法;比----份数,先求总份数,再求每份数,最后求几份数。)
五、反馈检测
1、本次校运动会上共有644人报名参加各项目比赛,其中男女运动员人数的比是4 :3,你知道参加各项比赛的女运动员有多少名吗?
2、低年级老师用一根长4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三条边的比是4 : 7 : 9的三角形,请你帮低年级老师算算三条边的长度各是多少?
3、保税区小学六(1)班有学生35人,六(2)班有学生36人,六(3)班有学生34人。在第十二届田径运动会入场式上需要制作210面彩旗,按照六年级各班学生人数的比,六年级三个班各需要做多少面彩旗?
4、一个标准的篮球场是长方形,它的周长是86米。长与宽的比是28:15。求这个标准的篮球场的面积。
六、课堂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堂作业:76页,1、2、3、4。
板书设计:
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
一要知道分配的数量,二要知道按怎样的比分配
第五篇: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十一册75页例5 教学目标:
1、在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深圳这个国际大都市相信对“投资”和“创业”这两个词一定不陌生吧?谁给大家说说。
1、PPT出示:李阿姨和张阿姨合伙开了家书店,第一年,她们各投资5万元,经过一年的苦心经营,除去交税,发工资和其他费用,共获利润10万元,你们说,她们各应分得利润多少万元?
2、小结:刚才两位阿姨由于投资额相同,所以他们获得的利润要按1:1来分配,这种分配方式也就叫平均分。
3、PPT出示:第二年,李阿姨仍然投资了5万元,张阿姨投资了4万元,除去一切开支,共获利润18万元。这一次,你说她们的利润该怎么分合理呢?
(组织交流)
师:这里的利润要按投资额的比进行分配比较合理。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揭示课题:按比例分配)
二、初步感知
1、想一想,两位阿姨应该按怎样的比来分配?(板书:按投资数的比5:4进行分配)
2、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5:4的具体含义。
3、谁能用算式表示两位阿姨各应分得多少万元?
4、小结:通过刚才的生活实例,你认识了什么?(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三、自主探究,合作研习:
1、谈话:其实,在生活中,像这样的按比例分配的例子是很多的,你有没有遇到过?说一个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学习第75页内容,由于我们昨天已经布置了预习,所以我们按以下提纲进行交流。
2、此时用PPT出示“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导学提纲” 学习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5页。
学习目标:
1、认识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掌握这类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法。
2、认识连比,理解三个数量连比的意义。
导学提纲:
1、例5中“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的含义是什么?
2、与同学说说例题中每种方法的解题思路。
3、你能画图理解这两种解题方法与同学交流吗?
4、你怎样理解“按照1:2:3涂成红、黄、绿三种颜色”这句话的含义?
5、“练一练”第2题是把180块巧克力按怎样的比来分配?
学生根据导学提纲进行下列活动,教师巡视,深入各小组交流,关注学困生。(1)独立思考,尝试解答。(2)小组交流,说说想法。(3)组织交流,形成思路。
(4)选好内容,进行预展示。
四、集中展示
1、例5中“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的含义是什么?
预设:(1)这里的3:2,也就是在30个方格,红色方格占3份,黄色方格占4份,一共有5份,红色方格占了方格总数的3/5,黄色方格占方格总数的2/5。求红色方格有多少个,就是求30的3/5是多少,求黄色方格有多少个,就是求30的2/5是多少。(2)把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3份是红色,2份是黄色。总份数3+2=5,红色方格为30÷5×3=18(格),黄色方格为30÷5×2=12(格)。
2、展示例5的解题思路及方法(结合图)
3、展示“试一试”的解题方法
4、说一说例5与“试一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5、“练一练”第2题“练一练”与“试一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小结:通过刚才的生活实例,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觉得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关键是什么?
预设:(1)关键是根据已知的比表示的份数关系,找出各种数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把比转化成分数,再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乘法计算。(2)根据份数先求总份数,再求每份数,最后求几份数。
(板书: 比----分数 各种数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用乘法;比----份数,先求总份数,再求每份数,最后求几份数。)
五、反馈检测
1、本次校运动会上共有644人报名参加各项目比赛,其中男女运动员人数的比是4 :3,你知道参加各项比赛的女运动员有多少名吗?
2、低年级老师用一根长4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三条边的比是4 : 7 : 9的三角形,请你帮低年级老师算算三条边的长度各是多少?
3、保税区小学六(1)班有学生35人,六(2)班有学生36人,六(3)班有学生34人。在第十二届田径运动会入场式上需要制作210面彩旗,按照六年级各班学生人数的比,六年级三个班各需要做多少面彩旗?
4、一个标准的篮球场是长方形,它的周长是86米。长与宽的比是28:15。求这个标准的篮球场的面积。
六、课堂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堂作业:76页,1、2、3、4。
板书设计:
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
一要知道分配的数量,二要知道按怎样的比分配
《按比例分配》导学设计
预习内容:课本第75页的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
一、理解题中比的含义
1、我班男生有20人,女生有14人。可以说成()人数是()人数的 ;也可以说成()人数是()人数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2、例5中,给30个方格分别涂上红色和黄色,使红色和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这里的3:2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以下几种:(1)()方格数是()方格数的,()方格数是()方格数的。(2)()方格数是总方格数的,()方格数是总方格数的。(3)把30个方格平均分成()份,其中红色是()份,黄色是()份。
二、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1、我会解例5,方法是:
方法一:我是把比转化成(),先求,再求。求每
份数列式为,红色格子数列式为,黄色格子数列式为。
方法二:我是把比转化成(),先求,再求。红色
格子数是格子总数的(),求红色格子数列式为,黄色格子数是格子
总数的(),求黄色格子数列式为。
2、我喜欢第()种方法,因为。
3、我知道“试一试”中的1:2:3的含义是:红色格子数是格子总数的(),黄色格子
数是格子总数的(),绿色格子数是格子总数的()。求红色格子数列式为,求黄色格子数列式为,求绿色格子数列式为。
4、我知道运用比例分配方法解决问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知道(),二是要知道()。
三、方法的应用:完成课本第75页的“练一练”
我知道“练一练”中的第2题大班有35人,中班有31人,小班有24人,可以看作大班:
中班:小班=():():()。也就是把180块巧克力按():():()分配。
教学反思:
1.情境导入合理,练习贴近生活。
《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例出发”。创设时代气息感强,学生感兴趣的分配利润的问题,引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练习内容来自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生活,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投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2.注重学生知识的构建
新课标积极倡导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分配利润的情境,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展示的方式来经历数学,获得感性经验,进而理解所学知识,完成知识创造过程,同时也为学生多彩的思维、创设良好的平台,由于学生的经历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促使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使生生、师生评价在价值观上都得到了发展。3.在交流和合作上获得发展
整节课以思考、交流、展示贯穿全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在交流中训练了思维,尤其是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教学中,无论是学生 “探索创新”或是“巩固深化”或是“联系实际”都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或再组织讨论交流,最后进行集中展示,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自信、质疑的能力。4.再教需要完善之处
(1)教师要加强语言的提炼,关键之处适时板书。(如:“比”转化成“份数”;“比”转化成“分数”)
(2)对“试一试”中的1:2:3的含义要进一步强调,注意与“练一练”第2题的对比。
(3)反馈练习的第4题提高练习没有完成,精彩之处没有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