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思路:模块三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2:47: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培训思路:模块三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培训思路:模块三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第一篇:培训思路:模块三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培训思路:模块三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提到本次培训形式,它不再是教授作报告我们是听众的形式,它要求我们大家积极的参与,这与我们现在要求的课堂教学中的常见形式非常相似,所以就是让我们变换一下位臵来感受一下自己平时在教学中所使用的种种教学方式的不同效果,有了亲身的经历,在以后的教学中你就更能恰当自如的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模块三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提到教学设计,我们在座的个个都是高手,因为这是我们天天做的本职工作呀。不过高手们,暂不提你的一节随堂课,就说让你准备一节公开课时,你是如何让准备的呢?我把我所了解的很多老师的备课情况总结了一下,看您有没有同感?(p)所以真正要做到设计一节有鲜明个性的高水平的课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那么今天在这里,不是咱们电教馆的领导要浪费大家的时间,而是想通过学习能让大家从高手变成高高手。

那么在了解本模块内容之前,我们先要澄清一些问题。有的老师说,什么素质教育,最后不都是用分数来说明一切吗?原来小学不评比,现在也有统考了,你说我们怎么办,只能抓、bia、扣,否则分数上不去。分、分学生的命根、其实是我们老师的命根。我国对教育的评价制度不改变,那我们做老师的一定就会顺应评价去进行教学。但是我们心里都很清楚,有时的教学的确是在折磨孩子,可又有什么办法呢?(p)看完这句话,不知我们在座的有何感想?我在想,我们是该在我们的课堂上给孩子们更多的欢乐、笑声,但是对于基础

知识还是要老办法。有的老师说,欢乐和笑声只有在大型的优质课评比中才有,而优质课都是华而不实,其实我个人认为,优质课大家是一定要去学的,因为她就像时装表演上的时装一样,她引领的是一种方向,而我们平时的衣服上只有这些时装的某些元素在其中就行了。

另外,我们还需要澄清的认识我觉得还有:(p)教师实践着专家和领导们的教育理想,没有自己的想法;急于贯彻新思想而不是检验新思想,所以造就我们老师不去思考这些新思想是否适合我们来使用;教育理论研究不是我的事,而是专家的事,从而就没有理论作支撑,所以即使有了点想法也不知道对不对。其实,想说这些就是希望能引起我们的思考,要想做高高手,然后再上升为一个门派的掌门人,可不是只天天看看教材和教参就行的。大家看看那些知名的大家,那个不是学习了大量的理论再加上自己的思想从而升华出一个新的体系的。有的老师可能说,我就不想成名当家,一辈子就只想做个小老师,可是老师也有好坏之分呀。再说你也要评先晋级了,评职称我们还需要写论文呀,怎么写?依然是网上搜几篇,一粘贴、复制,这样的论文能评个几等奖?能发表吗?你觉得有成就感吗?听说正高的评审条件中有一个是在核心期刊上要有三篇文章,核心期刊,那更是要自己的思想的,那更是要新东西的。怎么办,我想我们真该耐性子来学学这些理论,最起码了解一些,等你用到时你能通过它来确认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路有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模块三: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首先让我们彼此来了解一下每个人对教学设计的认识。(p)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各有各法,贵在得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让我们把自己的想法讲述给其他学伴,同时也来听听其他学伴的观点。也许我们已经拥有了丰富的经验,但当我们学会了观察与聆听之后,我们也许还能够得到更好的可供参照的经验。在与别人的交流合作中,在不断的碰撞与接纳中,冲破自己的习惯性思维定势,也许是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我们可能会获得更多的处理问题的技巧,也会促成我们对教学做出更多的思考。

有了大家的经验在里面,了解下面的内容应该很容易。(6p)说得简单点,教学设计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6p)----(16p)

我们只是粗略的了解了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而我们今天谈到的是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您觉得它与您平时所做的教学设计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就让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17p)----(18p)

我在2004年设计过《卤族元素》一节课,那时我们河南省还在使用老教材,而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在那年率先进入课改,当时已经有了新的课程标准,所以我们已经可以通过媒体杂志互联网接触到新的教学理念,在这老教材上的一节课里有许多地方我都在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进行教学,而且从始至终都渗透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我带着这节课代表河南省参加了中国化学学会在海南举行的中南六省“研究性学习”专题研讨会时受到专家和老师们的好评,并获一

等奖。

因此我才要先说说观念,因为一个人的想法观念会决定他的思想和行为。说到观念先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一个老人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家是卖伞的,二女儿家是卖布鞋的,老人天天唉声叹气,别人问他怎么回事………。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它更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但是我想说,如果老师的观念不改变,“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会到处存在。你有多媒体,你有新课标,但是你依然只给学生传授知识,你依然是一言堂。因此,我们首先要改变以前只强调知识教学的观念,而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当你的理念转变了,即使是老教材,没有多媒体,你依然能上出新意。当然,我不是在否认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如果你有了新的理念,你就会更恰当的让多媒体为你的教学目标服务。我们的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都要求我们要改变以前只强调知识教学的观念,而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19p)

(20p)----(23p)介绍多媒体环境下教学设计。(24p)分享精彩。

(25p)----拓展理解:教学设计模式。

(26p)-----前三种是国外研究成果,后三种是对国内教学设计实践和教学设计发展影响较大三个教学设计模式。

(27p)-----克拉克模式:该模式包含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五个环节。五个环节的相互关联性,反映了教学系统设计是一个非线性的动态的过程,一个环节的改变会导致其他环节的相应变

化。五个环节构成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强调对教学过程的不断改善和优化。强调了评价的重要作用,指出评价是贯穿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始终的。强调了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收集并传递相关信息的重要性。

(28p)-----(32p)明确:教学设计模式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根据教学的规律原则而归纳提炼出的包括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内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易学性的教学样式,任何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条,要选取适合自己的,不要唯模式而教学。

(33p)----首先前期分析学生情况,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做下面的设计及我们为什么教;然后根据分析和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这是要解决我们要教什么的问题;接着确定教学策略,就是我们该如何教;最后进行评价,就是看我们教的效果如何,从而总结经验教训。其实,我们在做任何一项工作之前都是这样的程序,先调查、然后制定目标、进行策划。

(34p)----相关学习资源。

总结:这个活动结束了,我自我感觉很良好,你们看,我这个这个活动的教学和设计,有情境导入、有丰富的教学内容、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有学生的分享活动、最后还有给能力较强的同学的拓展阅读,是不是很完美呢?不过我很虚心的,还是想听听同学们的感觉,我这人受挫能力很强,不怕受打击的,尽管把你们的炮弹射过来吧。

下面我改变策略了。

根据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首要做的就是分析学生的需要,来解决我们为什么教的问题,这个重要性我就不再重复。请同学们自学学习需要分析的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p35)

(p36)

1、什么是学习需要与学习需要分析?(p37)

2、学习需要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p38)

3、进行学习需要分析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p39)案例分析

(p40)分享精彩(由于时间问题,可能只请两个小组来展示)问题:我想问大家,你们如何看待我这个培训的学习需要分析?如何评论我的教学方法?

过渡:在这个活动中,我基本是采用大家自学的教学方法,我敢采用这种方法就是因为大家都是成年人,自学能力很强。而这点正是下面我们要进行的活动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p41)思考并小组讨论:

1、我们为什么要分析学习者?

学习者分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为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用等教学外因条件适合学习者的内因条件提供依据,从而使教学真正促进学习者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2、我们要分析学习者的什么?

(p42)思考并小组讨论:

针对不同的分析内容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分析? 初始能力的分析方法:(1)一般性了解

教师在开始上新课之前,通过分析学生以前学习过的内容、查阅考试成绩,或与学生、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谈话等方式,获得学生掌握预备技能和目标技能情况的一种方法。

(2)预测法:在一般性了解的基础上,通过编制专门的测试题,测定学生掌握预备技能和目标技能情况的方法。

学习风格的分析:常见的测定学习风格的方法: 一是观察法,即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日常观察来确定; 二是问卷法,即按照学习风格的具体内容设计一个调查量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填写;

三是征答法,让学生自己来陈述自己的学习风格。案例分析:

总结:个人意见:在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今天,我们即不能抱着多少年来形成所谓的经验不接受改革,也不能错误的认为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一无是处。在大家都试图用学案代替教案的今天,也不能认为学案教学就完美无缺,不可替代。探究性学习可以提

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却费时、费力没有接受式学习高效。试想如果我们不愿接受人类已有的研究成果,事事都要强调亲身体验,那么人类怎能快速进步。所以我们应该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该探就探,该讲就讲,一节课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美和谐的整体。

今天,我们不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盘锦、洋思、杜郎口、兖州等先进地区的教学经验,在网络上我们能够很容易的查到,关键是我们愿不愿意持之以恒的进行实践。当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大法比遵小法比活”。教学方法的好与不好是相对的,他必须与自身的素质和具体的学情相结合,目的都是让自己的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讲课的方法,没有万能的,也没有最好的。根本在于我们的教学要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源好的学校可以追求课堂的容量,生源不好的学校就不可以。某些教学内容学生容易接受可以两课时合并,反之我们可以增加学习的课时数。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它的主题是性格、阅历、知识、能力千差万别的人。20世纪教育研究领域中一个最伟大的发现就是科尔曼1966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相比学校教学设施和课程、教师、学生团体等因素学生的家庭、社会背景对学生学习成绩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有的学生悟性高,我们就应该点到为止,多给他们提供主动发展的机会;有的思维不够灵活,但记性好,我们就应多给他们提供多层次的训练机会;有的学生思维不够灵活,记性有较差,可就是不

怕吃苦,学习态度好。我们就应该多鼓励他们,多给他们提供重复训练的机会。总之,教育应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我们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情境中随机应变,需要研究学生的差异,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根据。教育教学的研究要逐步走向“具体化”、“精细化”、“人性化”。

第二篇:职业学校网络环境下信息化教学设计思路浅析

浅析职业学校网络环境下信息化教学设计思路

石嘴山职业教育中心

张艳

摘要:通过参加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培训,结合各类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授课的基础上,对职业学校网络环境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路,从教学应用和技术的层面进行了浅层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环境、信息化教学设计、新思路、课件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教师安排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已成为各类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并对其提出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指导理论、基本原则、步骤、评价标准和基本模式,并给出了若干案例。本人在教学培训中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在教学见习、教学训练、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及信息化教学实践中,特别需要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和切实可行的设计思路。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指导理论、基本原则和步骤

信息化教学设计主要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4)强调“协 作学习”。这种协作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步骤包括:模块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信息资源查找与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作品范例设计、评价量规设计、模块实施方案设计、评价修改八个步骤。

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新思路

随着资源库、资源网站的丰富、发展和普及应用,以及各个地方“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各类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形成了新的基于资源库、资源网站的设计思路。(1)根据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学生特点,进行自我教学设计,形成信息化教案初稿。(2)到资源库、资源网站的“信息化教案子库”中查找、下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案,并对其中的优秀教案进行学习、对比和研究,再结合第一步进行自我教学设计,对优秀教案和自己的教案进行重新整合和修正设计,形成教案改稿。(3)到资源库、资源网站的“教学参考资料库”中查找、下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4)到资源库、资源网站的“课件库”、“素材库”中查找、下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学科教学工具,以及动画、音频、视频等素材。(5)进行试、说课,看从第3步、第4步获得的这些教学资源能否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如果是,则直接跳到第6步,如果否,则要成立教学资源开发小组,依据教案修改稿设计教学软件(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网页或网络课程),形成制作脚本,然后借助多媒体素材创作工具软件对已有的素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创作新的素材,借助教学软件编著工具软件把所有的多媒体素材重新编辑组合,形成适合发挥个人教学风格的教学软件。(6)运用教学软件或学科教学工具软件以及其它教学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7)利用资源库、资源网站“网络考场”或教学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软件的测评模块进 2 行随堂测评,及时进行教学反馈。(8)通过个别访谈、集体座谈、问卷调查、E—mail、聊天室、留言板、BBS论坛等多种途径,对信息化教学(包括教学软件设计、制作与应用)进行全面评价,获得对信息化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细节)的详细评价信息,以及对整体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信息,参加评价的人员包括学生、同事、教研人员、计算机或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请学科教学专家、计算机或教育技术专家参加,进行点评、点拨或诊断。(9)反思、总结、交流与提高。网络环境下各学科的信息化教学,其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学过程中对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求驾轻就熟、灵活多变,大量实用的教学技巧需要总结归纳,教学评价的标准更是值得深入探讨。所有这些都对各类教师提高了很高的要求,把自己的教学心得与体会、疑惑与困难通过BBS论坛、新闻组发布到网上,进行交流,或寻求他人帮助、不断提高自己,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信息化教学风格。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知识体系与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有机统一。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可以划分为六种子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各类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网络时代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在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训时,要注意设计思路的正确引导,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以便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上手,早日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急需的信息化教学人才。

四、互教互学方式的教学模式

模式特点:互教互学,合作教育。经验告诉我们,教育需要一个必要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而言,同学共处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有益的。同学之间的竞争性和互助性可以促进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竞争性环境则有益于学习和获取知识。互助学习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参差不齐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基本的教学过程:互教互学模式是一种在讲授学习模式和自主发现—探究实践—讨论提升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培养研究能力和合作品质有重要的价值。在互教互学方式下,学生可以与一起学习的同学进行交流问题,共同探讨问题,彼此之间互教互学,从而实现克服网络教学把学生分开后,学生之间交流也随之减少的问题,使得在传统教学中学习伙伴的作用在网络教学中得以延续。

教师角色:管理员、教练员和裁判员

教学前教师设计教学所需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课件。在互教互学方式下,教师需要有意识安排适当的机会和条件,使得学生之间进行互教互学,在大多数学生有问题的情况下要及时帮助解决问题,使得这种方式得以正确进行,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互教互学模式中起的作用主要是组织、指导和评价的作用。从学习任务的选择和确立,各小组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评价到互教互学的实施都需要教师认真对待。同时教师指导和帮助各小组活动对于这种教学模式的成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互教互学模式的过程 4 中不仅仅是管理员,还是教练员和裁判员。

学生角色:学生之间成为学习的伙伴关系,合作伙伴之间的互教互学可以是学生在不断地在经验交流和共同研讨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网络角色:在局域网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分级进行很方便的讨论,网络起到了组织和管理小组的功能。教师通过网络可以对各小组进行监察。处理效果的评价也需要使用网络来进行。利用网络,互教互学的伙伴可以方便地进行交流,共同促进学习,这种方式可以大大减少网络教学中学生之间的隔膜问题。

课例分析:如在讲授《Mastercam》中,产品的二维铣削这一内容时,先用让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然后派代表回答相关问题。在教学绘图、制定毛坯、刀具路径设置等内容时,各利用两节课时间。第一节课我首先提出任务,如图形的绘制及毛坯的选择,并将图形用附件的形式发送给教师,并在收取回复的同时,学会附件整理。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或座位,按兴趣、能力等分成小组,然后小组内由学生自行分工,把任务再分成子任务,有负责绘图环境的设置、负责图形的绘制、有负责刀具路径的设置等等。在协作过程中,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等形式,共同完成了任务。第二节课时,当各小组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表达自己小组的做法、见解,进行评比,让学生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评价、接纳和反思。

总之,网络教学具无可替代的优势,它是适应新课标及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就是培养能够自主处理问题的学生),其表现在:1.充分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加大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学习不受教师和时间的限制。2.加大了学习者交流的空间,在网络课上,改变了以往以师生交流的新局面。3.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学生学习学 5 科知识的过程也是掌握信息技术技能的过程。4.网络教学为远程教学提供了可能,使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它完全可以扩展到任意空间,学生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只要借助于计算机即可实现远程学习,教师也可以借助于网络实现网上答疑。

第三篇:声音媒体教学设计下

初中信息技术《声音媒体》教学设计

下花园中学 崔艳平

[教学内容]:利用录音机录制声音,用电脑播放音乐;欣赏不同音频文件格式的音乐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

1、学会用录音机录制声音,并能保存;

2、学会使用媒体播放器来播放音乐;

3、通过欣赏不同音乐,了解音频文件的类型,它们之间在文件大小、听觉效果上的不同;情感目标

感受音乐带来的轻松、愉悦的情绪,体会声音媒体的强大功能。

[教学重点]:录制声音,用电脑播放音乐,掌握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音频格式音乐的区别

[教学准备]:不同格式音乐文件、多媒体电脑室(讲台配上麦克风及音箱)、远志广播教学系统

教材分析:

本节为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五章第3节内容是音频与视频,计划用2个课时,这是第1个课时的教案,介绍了用录音机录制声音,及音频文件的类型,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器播放不同类型的音频文件。

学生分析:

“音频信息”,是继“图像信息”之后,又一项令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这之前,部分学生已学会如何在网上听歌、下载音频。有很多的学生早就想想用电脑听歌或手机里拥有自己的声音。因此他们探究的情绪非常高。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演示、布置任务,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一节课中,我们介绍了媒体和多媒体的一些基本知识,而媒体中的声音是人们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情感最方便、最熟悉的媒体之一。我们今天就要来深入了解一下声音媒体。

二、在电脑中播放录制的诗朗诵及歌曲。

师:播放录制好的声音,感觉是不是很好听啊,那么老师有个小小的问题,要求同学们找出老师刚才所播放俩首曲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同学答: 第一首朗读古诗,第二首是歌曲。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么同学们想不想拥有自己朗读的古诗或自己所唱的歌曲给朋友或家人分享呢。

学生想,(有的学生要录制自己的歌曲等)

教师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获取音频信息及如何用windows自带的录音机来录制声音。

学习任务1:音频信息(要求学生明白什么是音频信息),如何获取音频信息。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10)页两分钟 学生:边看书,边讨论。

教师: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演示录音的操作过程。请一位同学朗读一首诗,并录制下来,然后保存。教师:大家注意,保存声音文件的格式,是wav格式的。

师:有了音频文件,我们下步该考虑怎么播放吧,播放音乐其实也是电脑的一项很重要的功能。如果要在电脑中播放音乐,需要运行媒体播放软件,现在大家来说说,你们有没有比较熟悉的媒体播放软件? 学生回答:介绍一些常见播放软件。

活动一:请学生上台操作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一段音乐。师:在播放器上有一排按钮,这些按钮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试一试。

介绍“停止”、“暂停/播放”等按钮,控制音量的方法

三、不同音频文件格式

师:在电脑中,声音被转化成数字信息,以文件形式存储,形成了音频文件。常见的音频文件的格式有WAV、MP3、WMA、MIDI等。

简单介绍这几种音频格式的用途。

师:接下来,我们来通过欣赏不同格式的同一首歌来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师:在欣赏之前,我们查看不同类型文件的属性,比如大小,长度等。(教师讲解演示)

活动二:欣赏不同音频文件格式的音乐: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填写活动记录表。

四、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

五、教学反思 整堂课的反思 优点:

1、课堂效果分析:整堂课达到了预期设计的目的。课程主要通过教师积极引导,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充分地调动了的积极性。

2、教学设计分析:本节课利用有声的事物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爱听的歌曲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使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有针对性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3、能力培养分析:通过本课学习,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听的能力。

4、情感培养分析:通过欣赏优美动听的歌曲,这不仅培养了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多媒体信息的素养,而且在把人文精神,民族精神融合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的自身修养。

不足:

由于自身教学经验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时间把握不够、调动积极性的方法不够好等。

第四篇:教学设计及媒体应用思路

教学设计及媒体应用说明

<<轴对称现象>>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轴对称》的第一节内容,它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完成本节的教育教学任务,在本节课设计时,我遵循以下原则:观图引入激发兴趣,学习过程体现自主,知识建构循序渐进,思想方法有机渗透。

一、教学方法的设计

新课程理念强调“经历过程与获取结论同样重要”,但体验过程更能提高学生思维与实践能力,所以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充分发挥教师组织、引导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按照知识建构,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精心设计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指导,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二、学法设计

在学法指导上,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指导他们动手操作、交流合作,体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三、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通过直观演示,切实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

1、演示导学,形成概念

多媒体展示图片,由展示的图片归纳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指导学生阅读加深理解概念.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不能满足于一个现成图形的结论,而要有一种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精神,要注意问题的一般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投入到了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较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这也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组织者的作用。这一过程中的剪拼能力煅炼,对今后学习图形是有帮助的。

2、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和找出对称轴,让学生把图形折一折,看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汇报结果。接着从不同方向折一折,看各有几条对称轴。然后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轴对称图形概念的理解.在图形成轴对称概念教学时让学生动手作出图案,类比图案,从区别与联系中找概念.在操作中,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1).举例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2).判断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找出对称轴,加深概念的理解,能熟练运用.(3)发展思维,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本课堂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交流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动手操作的表演,各种问题尝试解答等活动,使教师从学生思维活动、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序等多层面地了解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

大连艺术学院学年小论文 第1页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

摘 要

当今社会,互联网越加发达,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和团体之间以及国与国之间产生了极其紧密的联系,也正因互联网的高速发达,使得世界时时刻刻便可呈现在眼前。网络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原有传统传播时空上的限制,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捷,同时使得一种“快餐文化”也日益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跟着时期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状态,媒体形态获到了有效开发,发生了以新技术为支柱的新媒体。新媒体的诞生让信息传播与接收之间几乎要达到一种无缝链接的状态,尤其实时通讯工具手机的出现使得移动媒体得以发展,不论人们在何时何地只要有网络就能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本文主要以移动媒体中的即时通讯软件“微信”为例来讲述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特点,首先论述传统四大媒体的特点,进而引入新媒体,深入挖掘新媒体的特点,最后预测未来受众将有什么样的特点。

关键词:互联网,新媒体,传统媒体,微信

绪 论

互联网的出现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不可磨灭的作用,是迈向新时代的重要的历史性的一步,而以互联网和手机等数字化设备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以及它对文化所产生的意义不亚于造纸术的发明。新媒体的衍生对于大众而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全面而且彻底的,它不仅在日常生活和思维模式上影响乃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更是在世界领域内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正因为新媒体巨大的影响力,令它成为时兴的热媒体。

一、新媒体概述

(一)新媒体的含义

新媒体究竟是什么?有着什么样的界说?针对这一点,众说纷纭,有如诸子百家般各家有各家的说法。美国《连线》杂志把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技巧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的讯息流传的媒介。”总的来说,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观念,它是在电视、广播、杂志和报纸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样式,它囊括了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广泛的说,新媒体同时亦是一个使用数字技能、网络技术,经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和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供给讯息和文娱办事的流传形态。简单说,新媒体便是能对民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实质内容的媒体,是传受两方对等式的交换形式,个人与个人之间极具独特性的媒体。大连艺术学院学年小论文 第2页

(二)新媒体的特征

1、无限大的容纳性

从传播形态上来讲,新媒体具有超大的容纳性,它不像传统媒体那样把媒体的形式划分的那么的界限分明,它将所有的不同类型的东西集中在了一个平台上,既可以进行文字上的传播,也可以进行画面和声音的传播,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储存以供随时浏览。是创造的无止境性决定了新媒体的无限大,伴随着时光,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持续进步,新媒体的容纳性在未来会更为广大。

2、兼具个性化和精准性

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新媒体在在使用上更加的富于个性化与精准性。这对于现在年轻化的受众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受众参与到新媒体的行列中,扩充受众群,促进新媒体消费。

3、价格低廉

传统媒体由于媒介的限制,更多的偏向于电视媒介以及纸媒介,价格相对高昂,但是新媒体由于其平台的广泛性,操作上的多样性使得新媒体在费用上更为低廉,为广大制作商提供了方便。

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

(一)传统媒体的传播特性

日常说传统媒体即指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媒体,指代的是人类社会初期孕育出的媒体模式,其宗旨是为了对一些社会信息进行宣传或者实现主体之间的一个交流。生活在长久的发展进程中,传统的四大媒体拥有其既定的发展线路、业务范围、市场规模以及专门的技术和人才等,不仅如此,传统媒体同时还在不断的发展中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传统的四大媒体曾经在各大领域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一度成为各大信息行业的龙头大哥。但是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信息化技术以及相关平台的建构,打破了原有的固有的信息市场,传统的四大媒体的地位也开始受到了各方面的挑战。传统媒体的优点在于市场基础深厚,受众数量多。传统媒体占据市场的时间长,受众尤其是年纪较长的受众对于传统媒体的信赖度强,数量上也相对的很多,市场基础雄厚。

从报纸来讲,从古罗马时代至今2000多年报纸仍旧是主要媒体之一,虽然其发展逐渐走向衰落,但其承载的信息正在以新的形式呈现给大家,电子报的发展就是很好的例子。历史悠久决定了它的相对成熟和稳定。报纸的优点在于它以纸张承载文字信息,便于受众保存能够反复查阅,报纸版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在日益丰富起来,而价格仍旧比较便宜,同时目前报纸的类型多种多样,有时政类的大报如《人民日报》、《参政消息》等,生活服务类的各大晚报、晨报如《北京晚报》、《羊城晚报》、《湘潇晨报》等各种专业类的报纸也不少如经济类的报刊《中国经济时报》,科学类报刊《中国社会科大连艺术学院学年小论文 第3页

学报》等等。但尽管这样报纸对人的受教育水平有所限定,如果受众是文盲,报纸所传播的信息就无法直接被他吸收,这是报纸相比其他传统媒体最大的弱点。

广播最开始是应用于军事方面。广播信息的传播相比报纸更为及时,信息的承载媒介就是电波,只要有电波信号的地方就能收听,不用浪费纸张。广播是全天候的播放时间上限制的比较小,以声音的形式传播信息更加生动活泼,受众更加喜闻乐见,受众面广渗透力较强,战争时期常作为攻陷地方的心理战术的常用手段。但是一些偏远山区没有电,也没有电波就无法接收到信息。目前的广播就是交通广播和音乐广播比较活跃,其余广播的受众偏于老龄化,广播中的广告太多且类型单一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从电视来讲,电视的出现让报纸广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当时人们就预言报纸可能马上就要消亡。因为电视画面的生动可感,让受众感到接收到的信息无比真实,而且电视中的内容比报纸的更为丰富,传播的信息也更为及时。同时电视只要有电的情况下都可以不间断的传播信息,对于受众来讲限制不多,人们可以边做家务边看电视,典型的例子就是肥皂剧。电视在信息分类上面比报纸更胜一筹,衣食住行无所不包,而且利用蒙太奇等手段让信息更深入人心。但是电视的出现让人们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周末人们宁愿周末躲在家中看电视也不愿出门走走,邻居之间也变得陌生,“沙发人”、“土豆人”就这样诞生了。杂志作为所有媒体中最顽强的生命体,有针对性的将受众分为若干部分之后为受众提供专业性的信息化服务,使得受众的选择性更为多元;除开时尚杂志以外它的受众多为精英和知识分子,受众面不如前三个媒体宽。长久的发展历史可以带给传统媒体固有的受众以及深厚的市场基础,也使得其形成固有的发展模式,守旧,不善于接受新事物以及在市场经济发展新模式下改变发展方式。互联网这一第五大媒体出现后,传统媒体的生存面临极大的挑战。

(二)新媒体的传播特性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以其独有的一种新形势、新姿态、新技术的达成实现市场植入,成功地褫夺和攻下了极大一部分的传统媒体的墟市和受众。最大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新媒体可以更加快速而且便捷地进行信息交换,并且通过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新型平台进行实时传播,符合当下新生代的需求,80、90、00后受众,尤其是90、00后受众对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新媒体传播模式偏爱度甚高,日前还因为当下学生对于智能终端的迷恋将其称为“低头一族”,意思是说现在的孩子过多的沉溺于智能终端中,在新媒体的大量信息轰炸下不间断的获取新的信息新的知识以期达到与同龄人的共鸣。这正说明了新媒体的信息流动性强,涵盖面积比传统媒体更为广泛,同时跳脱出了传统的传播模式,有新媒体所独有的个性化的突破性的传播方式,它可以更加细致的对受众进行划分并依照不同受众的需求对受众提供相应的需求,与杂志以及报纸等纸媒相比更加富于针对性。同时,不可忽略的是新媒体的内容和形式更加的丰富具体,实现了文字、画面以及声音的多元化合体,使得信息更加的立体化,富于欣赏性。

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地位发生了转变,从原有的接受者改变为现有的传受皆可,这样大连艺术学院学年小论文 第4页

极大的丰富了受众的参与性。然而,相对的新媒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必然的一些弊端,其一因为成长过于迅速,市场、技术、人力资源等总的根抵较浅,难以做到厚积薄发,使得内容常常会出现失真的情况,同时内容过多繁杂使得管理有一定的困难且容易出现一些安全上的问题,对受众个人信息等缺乏安全保障,对市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会催发不正当行为的发生,对健康的市场环境有较大影响。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

受众,是传播过程当中紧要的组成因素,是传播链条的一个重要步骤,亦然也是传播进程中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前提。现下的传播并不是仅仅只是单向的以受传者承接信息为终止的过程,而是以受传者对信息再度作出反应为新的出发点。传播者则可以根据受众提出的反馈信息,调整传播的内容和方式,对提高传播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微信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供给的即时通讯服务的无偿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讯运营商、跨编制系统平台历经网络疾速发送无偿(需损耗少数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能够利用通过同享流媒体实质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交际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微信现在也已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微信作为现在时兴的聊天软件,受众涉及广泛,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三岁幼童皆知。以下将从三个方面结合微信对新媒体受众进行分析。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群划分以及特征

受众定位是指以受众的本位为思想基础,加上确定的目标接受人群,在信息传播活动中,以受众为核心,满足受众获得信息的需要。微信的受众划分并不受限,老人乃至小孩儿都会玩儿能玩儿,只要拥有微信的载体—智能设备都可以接触微信,现在微信还实现了网页登陆,只需要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登陆电脑终端,方便且具有其实现性。相对于传统的四大媒体来说微信的受众群划分更为丰富,而新媒体下受众可选择性大幅提高,所提供的服务丰富,各年龄层、受教育程度等皆可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而微信在受众文化程度、性别以及年龄上没有限制,只要你想你就可以实现。当然了,微信目前最多的使用者是80年代之后的人群,这部分人群年轻态,易于接收新事物,敢于尝试,对于新媒体的喜爱程度相较于传统媒体更大。受众群体变得更加精确,微信主要依托智能手机等移动平台,用户庞大,这就使得微信在推广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更关注自身的利益,从自身需求去选择信息、接收信息并传播信息,受众兴趣趋于多元化,权利意识增强,自主性、分解性社会给个人的无拘无束的成长提供了空间,为利益群体的自由活动缔造了前提,也使得个人的人格尊严受到推崇,个人及群体的权利得到了保护。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地位 大连艺术学院学年小论文 第5页

从传播的来源和效果来看,受众占有极其重要地位。没有公众,传播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讯息来源于生活实践,人民大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信息便成为了一个单独体,无有能够依托的物体。广大人民群众是讯息传播的隐形接受者,这是不言自明的事实。是以,我们务必正视新闻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资源功用。同时受众是讯息主体达成的归宿。没有受众,传播就无法进行,就失去了对象和目的。受众的信息反馈是传播活动走向深入的唯一途径。

强烈的感情意识以及情感粘性使得媒体本身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传统媒体下受众是接受者,你说我围观的状态,而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在新媒体情境下,受众由本来的传统媒体下纯本的“接受者”转变成了“传播者+接受者”的形态,身份地位上产生了很大的转变。互联网下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自媒体的的大力发展,所谓自媒体,即受众自身是一个信息传受源,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传播信息。在微信朋友圈,用户可实时的对自己周边发生的事情发布出去,当然受众也可以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发表在上面达到与微信圈好友的互动。传播和接受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再像以前传播环境下盲目的接受状态,受众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传播过程中。

传播学五大奠基人之一的拉斯韦尔指出的“5W模式”即线性传播模式是早期的新媒体涌现以前以广播、电视、报纸这种大众传播媒介为主的传播式样,分为传播者-信息-媒介-接受者-传播效果五个环节,其中“传播者”是整个链条的第一个环节,处于第一个中心的位置,作为基础决定后面的四个环节,而在这之中受众对于信息的接受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对于主体的把握不够,但是在现今的新媒体环境下,早期的这种信息传播模式完全被打破了,“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不清,媒介中心逐渐丧失。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心理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了解受众的喜好是各大媒介都不可忽视的一点。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好奇心增强,关于媒体以及传播媒介的探知欲望也开始增强,与此同时对媒介的自主选择性加强,强烈的主体意识开始在受众心中萌芽,这就在一方面使得受众的消费心理加大,由此对待媒体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

首先说受众的好奇心与探知欲。微信朋友圈就像是QQ空间一样,实时的更新着好友们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对于他人的一个窥视欲,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微信用户们心理上的一种满足感。微信与微博、邮箱等相关联,达到信息媒介的整合性,究其根本其多元性对于受众内心满足感的增强是极大的。

其次受众对于媒介的选择性上,微信中植入了公众账号以及服务号,用户可以通过搜索端口查找自己中意的栏目中意的内容,并不会造成信息的泛滥性,只是将众多的栏目信息摆在上面,犹如菜市场的蔬菜瓜果一般任君采颉。用户的选择范围大,可获知信息多元化。受众主体意识性的增强引领产品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微信关联支付宝、购物等,满足受众消费心理,在微信终端即可开始购物,衍生出大连艺术学院学年小论文 第6页

微商行业,即微信营业开设微店的营销方式,产品详情可通过与卖家微信聊天获知,并且支付方便。微信更是与企业达成合作,企业可通过公众账号宣传树立企业形象,并研发设计一系列活动吸引消费者,在一定意义上属于广告宣传的一种,在树立公司形象的同时对自营产品做宣传达到营销的目的。

不管怎么说,微信作为智能终端在一定程度上对受众生活产生便利并加强了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起到了一个良好的桥梁的作用。

(四)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展望

介于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微信终端会囊括越来越多的功能,受众的体验性与满足感也会更好。未来的受众会更加的富于个性化与自主性,与媒介的联系也会越来越密切。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有效地传达了社会信息,引领人们不断的进行交流和促进,不断提高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速度,而且同时踩在传统媒体的肩膀之上成长起来的新媒体,还在满足当代人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之外作为媒体大军中的一种进步势力存在着。

结 论

目前,传统媒体如果想要继续生存,最好的出路就是选择与新媒体相结合,走媒介融合的路子。随着微博、微信等一系列的自媒体出现后,人们似乎更加喜欢在140个字符之内获取及时信息,它们比大篇幅的新闻报道传播的迅速及时,获取更加方便,便宜,内容更加简洁明了,最重要的是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一个“全民记者”的时代真正到来。自媒体的产生让新闻信息不再必须经过把关人,更加自由的传播,从某个角度来说它给人们创造了比传媒行业设定的“拟态环境”更加真实的世界,并且改变了以往媒体行业独霸信息的高姿态,信息生产作为一项权利逐渐为全民共享。而受制于互联网的信息的广泛性,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传统媒体的记者“无冕之王”、“第四权力”的光环也不再耀眼,行业内部的残酷的竞争压力,繁重的工作任务换来的却是不高的工作经济收入和不期而至的人身风险,同时记者也被列入了全球十大即将消失的职业之一。在媒介融合上,报纸可以采取的方式就是进一步发展电子报,微博账号和微信公众号。电子报方面可以在跟纸质版内容同步的同时增加新闻评论,读者反馈等页面,帮助报纸提供更加优质有深度的报道,微信公众号也是一个很有效的订阅与信息反馈平台可以加以利用,广播现在跟微博合作,有微电台这就能够在吸引青年听众方面起到作用,电视则在网络电视方向上有很大前途,乐视,优酷,爱奇艺等几大视频网站相继推出了机顶盒,将互联网和电视相连接,让受众能够用大屏享受更极致,更丰富视觉盛宴等等这一系列,都有赖于互联网的发展。既然新媒体有如此之大的能力,那么为什么不抓住这些优势来让传统媒体得以生存?作为受众,人们最根本和最直观的目的就是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我们采用媒介融合的方式则会更好的满足受众的需求。大连艺术学院学年小论文 第7页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2、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3、郑超然、《外国新闻传播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4、程曼丽、《新闻传播学辞典》

5、麦奎尔、《受众分析》

[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下载培训思路:模块三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培训思路:模块三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系统科学视野下的教学媒体设计(本站推荐)

    浅谈系统科学视野下的教学媒体设计 论文关键词:系统科学 教育科学研究 教学媒体 论文摘要:系统科学是现代科学的基础,极大的推动教育科学的发展。论述系统科学中的控制论、信......

    信息化环境下教学培训心得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我对信息技术与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电脑的使用固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给他们学习的自由。但是......

    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精选)

    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大多数选择互联网作为自己主要的信息获取来源,对于学生而言,有趣、形象、生动的网络流行语无论在使......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工科)》培训总结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工科)》培训总结 2012年5月13日,我参加了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工科)》课程的培训。在一天的培训过程......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表 表1 学习目标与任务 题目: 红军不怕远征难 知识点 学习目标 类 型 教与学的活动 编号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长征的原因 1.能归纳......

    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5篇

    篇一: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之我见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之我见 摘 要: 多媒体技术、智能化技术、物联网云技术与计算机等技术紧密结合促进了教育行业的巨大变革。一个全......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利用多媒体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各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改......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教育技术素养是指在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意识、态度和责任。其中,意识、态度和责任是内隐的,它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