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2 22:13: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第一篇: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课前同学们陪同小明参观了采摘节,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出示情境图:一共有60只篮子。我们来了18家,每家分3只篮子。这辆大巴共有48人。后面还有两辆中巴车,每辆车有26人。)

在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点击出示)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

(课件点击出示:还剩几只篮子?三辆车一共乘坐多少人?)

二、小组交流,汇报展示。

1、探究含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我们先通过自主学习和观看视频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还剩几只篮子?”,:

(先在小组内讨论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找学生板书不同的解决方法): ①这个题目的数量关系是: ②分步算式是: 先求什么? 再求什么? ③综合算式是: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板书的同学讲解做法: ①可以从问题入手或者从条件入手,得到的数量关系是总只数-已分的只数=还剩的只数。

②分步算式是: 18×3=54(只)60-54=6(只);先求的已分的只数,再求还剩几只篮子

③综合算式是:60-18×3,先求已分的只数,再求还剩的只数。师:说得真好,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掌声送给他们!

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不管是分步算式还是综合算式,它们的解题思路 相同:都是用总只数减已分的只数,都是先求已分的只数,再求还剩的只数。

学生展示算法:我们来看这两名同学的算法,认真倾听,看想法是否和你的一样。

①我先算18×3=54,再用60-54=6,因为18×3是已分的只数,要先求已分的只数,所以先算18×3.②我先算60-18=42,再用42×3=126.【你能说一下60-18是求的什么吗?学生说不出来,再叫下面的同学进行讨论来表达】

师:看样子,我们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时,并不是随意计算的,要根据题意找出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先求什么在计算时就先算什么。综合算式为了能看清运算过程,我们写成脱式计算的形式

(2)、观看微视频,规范脱式计算的格式。师:看了这段视频,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生:横式的后面不写结果和单位。等于号写在横式的左边。(3)小结:含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这个式子中有什么运算?【乘法和减法】这样的式子我们叫做乘减算式,在乘减算是中我们要先算是什么运算?【乘法】再算【减法】 现在你会用脱式来计算了吗?

三、合作探究: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我们顺利地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

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怎么求3辆车一共乘坐多少人?【指生说做题思路】 在了综合算式,用脱式计算解答。(2)汇报展示 26×2+48=100(人),先算26×2,这是求的两辆中巴车的人数,再加48就是总人数了。

还可以列48+26×2=100(人),也是先算26×2,这是先求两辆中巴车的人数,再用48加就是总人数了。

师:为什么26×2在后面也要先算26×2?(小组解答:因为不管26×2在前面还是在后面,都表示求的两辆中巴车的人数,根据数量关系我们知道要先求两辆中巴车的人数,所以我们都要先算26×2。

(3)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它们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的顺序?

小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综合算式,里面又包含了什么运算?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算式中,我们应该先算?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它比加减法高级,称高级运算。

四、总结概括:在含有乘法,加(减)法的算式中,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现在我要考考你看谁是火眼金睛!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

六、达标检测

第二篇: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乘加和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一、直接引入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任务单,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主学习任务第1题,有请第一小组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有没有不同结果?不会吧,怎么老师算的结果与你们不一样,教师板书。

怎么可能?谁说老师错了?请站起来说说老师哪里错了?

哦,当乘加或乘减在一起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大家说的是对的,当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应该先算乘现在的问题是,你怎么说明法,再算加减法。现在的问题是你怎么说明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才是对的,而先减法、在乘法,从左往右以此计算就是错的,而有的时候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确实对呀!面对68-12×3,这个具体的算式,怎么老师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怎么就错了呢?

二、引导体悟

大家以为这个算式仅仅是个算是吗?

这个算式是冷冰冰的吗?其实,这样的算式是有生命的,它的背后是有故事的。不要笑我们一起来看看算式背后的故事究竟是什么? 出示课本情境图,同桌互相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由第二小组汇报

看来,在混合运算中,按照先算乘法后算减法的运算顺序是必须的,这是解决问题的需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这道算式背后的故事(出示微视频)

2、小结提升

列示为60-18×3问题就这一个吗?怎么会有很多?如果把问题稍微变一下就可以变成千千万万,但列示都是60-18×3,60-18×3这个算式是有生命的,他背后无数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先算乘法后算减法,否则就不符合解决问题的需要。

那么如果将60-18×3中的减号变成加号,你能说出它背后的故事吗?小组内一起说一说,并整理下来吧!小组汇报交流展示

三、巩固练习

现在请看主任务单第2题,判断对错

拓展提升,出示3 3 3 3=先算后2个三应该加什么符号

四、课堂小结 畅谈收获,说感受

第三篇:3上6-1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秋天是瓜果成熟的季节。同学们,你去过采摘园吗?今天我们就和小明一家一起去参加采摘节,好吗?

图中有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呈现学生熟悉的采摘节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助于引起学生的联想,激活分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相关经验,为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创造条件。

二、自主探索,分析交流

1.探究含有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还剩几只篮子?”你能帮杨阳算一算吗? 学生独自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尝试列式计算的情况。引导学生汇报,并说出每道算式的思路。预设:分步18×3=54(只)60-54=6(只)

谈话:我们先请这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他的做法。看谁听得最认真!

18×3=54(只)求出一共分了多少只篮子,60-54=6(只)再求剩下多少只篮子。(2)引导自主列综合算式,初步感知

引导:刚才我们列出两个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你能想办法把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吗?自己试试看!

学生自主列式,全班展示。综合1:60-18×3=126(只)

提问:请你讲讲你是怎么做的?在这个算式中你先算什么?

综合2:60-18×3=6(只)

谈话:还有一位同学列出了同样的算式,可计算结果不同。请这位同学说说,在这个算式中,你先算什么?

提问:为什么先算18×3呢?(因为要先算分了多少只篮子。)

对比小结:同样的算式,不同的计算结果,你认为哪种计算方法正确?为什么?(第二种正确,因为要先算分了多少只篮子。)(3)课件展示: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这两种做法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分步计算和综合算式。)

小组交流讨论,汇报。

小结:这两种做法都是先求一共分了多少只篮子,再求剩下多少只篮子。不同的是,第一种是两个算式,第二种是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4)介绍分步计算与综合算式:刚才这位同学列了两个算式,他这种方法是分步计算;将两个算式合成了一个算式,这种算式叫综合算式。谁来读一读这个综合算式?

小结:仔细观察综合算式,里面都有什么运算?要先算什么?

(5)书写格式指导:混合运算有自己的书写格式,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运算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老师板演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教材融计算于解决问题之中,这是源于计算,是为了解决问题的需要。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的,只有在解决问题时才需要计算。因此,混合运算顺序的规定,也是这样的。结合情境图分层教学,既便于学生理解算理,又便于在解决问题中体验、理解综合算式与分步算式的联系,实现为了解决问题——用综合算式——需要运算顺序——需要在解决问题情境中去分析运算顺序的建构过程,实现计算与应用交融的目的。这样把计算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体会数学计算的价值。

2.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我们顺利地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坐上车,小明一家继续前往张庄采摘园。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

独立思考后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2)汇报交流

你是怎样做的?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分步:26×2=52(人)52+48=100(人)综合1:26×2+48=100(人)

提问:在这个算式中,你先算什么?为什么先算26×2? 综合2:48+26×2=100(人)

提问:在这个算式中,你先算什么?为什么26×2在后面也要先算26×2?(理解不论乘法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3)小结:仔细观察,这个综合算式里面又包含了什么运算?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算式中,我们应先算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展示,既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可以使学生从感性地判断对错过渡到能从“书写格式、运算顺序、计算结果“三方面进行理性评析。

3.引导归纳

提问:观察一下这几道综合算式,在这些算式中有哪些运算?(乘法、加法、减法。)追问: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先计算什么?

小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它比加减法高级,称为高级运算。所以,在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综合算式中,一般先算乘法。

【设计意图】在通过这样的算式对比,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运算顺序的实质,拓展了运算顺序的认知,在比较中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说一说:下面各题应该先算什么,再计算什么? 自主练习P4第1题。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类型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集体反馈,捕捉“错误资源”。2.数学门诊部。

过渡:在刚才的计算中,有几位同学是这样做的,你觉得对吗?(投影出学生的“错误资源”,引导学生指出错误的地方,再改正。)

3.练习第三题。

今天我们学习了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下面请你尝试解决下面这两个问题。

4.游戏:算24点。

谈话:你会用扑克牌算24点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1)出示2、4、10。提问:你会列综合算式吗? 预设:2×10+4=24、4+2×10=24 追问:算式中有乘法、加法,先算什么? 再次出示9、6、2,集体解答。

(2)比赛:同桌合作算出三组扑克牌的24点,并列出综合算式。

【设计意图】对练习的设计注重由浅入深的原则,基础练习与开放题相结合,游戏题集趣味性、发散性于一体,使学生练得扎实,学得开心。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果篮中5个苹果对应的5个方面之外的,教师适时提升概括,并在篮筐外三个绿苹果中输入文字,并根据学生情况触发苹果下部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谈话: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设计意图:以教材丰收园为依托,在果篮外增加了3个生成性的绿苹果,直面课堂生成,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

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第四篇:《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采摘节——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荣成市成山镇中心完小 胡馨馨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这部分知识很重要,是进一步学习四则运算的基础,由于学生长时间习惯了从左往右运算的顺序依次计算,开始学习这部分内容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导致运算顺序的错误,因此在教学时从分步列式出发,让学生弄清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为什么先算乘法,再一步步引导学生接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将学生推向认知发生的主体地位,引导探究,注重体验。

一、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本课选择学生喜爱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有学习价值的材料作为学习资源,吸引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选择适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教学混合运算,要让学生知道并遵守规定,还要让他们体会这些规定的合理性。因此,教师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计算混合运算时要先算乘后算加减,而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答得出运算顺序。这样,学生既深刻地理解了新知,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利用生活经验,进行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学生自主探索的一个主要过程,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础。本课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经历数学问题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在全班交流时勇于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乐于表现自己,积极地参加课堂的学习活动。

四、获取新知后,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生活问题。在授完新课后,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交流,得出解决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则,然后让学生利用这个规则去解决其他问题,这样能促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

当然我在执教本课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回答评价语言有点单调。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把握的不是很到位,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有待提高。

这次的教学虽然存在种种的不足,但同时也让我收获了很多数学教学上的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从而优化数学课堂,优化自己的思想。

第五篇: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56页。【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

2、会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勤劳的小熊种下了一些玉米,到了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出示主题图)请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回答)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预设: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针对问题,你能列出式子吗?

生:(列式):3×4=? 4×3=? 3+3+3+3=?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同时动画显示1棵玉米少了1个玉米棒子,小熊抱着1个玉米棒子。)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也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汇报解决的方法:(教师板书)

3+3+3+2= 3×3+2= 3+3+3+3-1= 4×3-1=

根据生列式的先后顺序,随机探讨以下三种想法: 想法一:把每一棵玉米上的玉米棒加起来。

想法二: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个玉米棒子,最后一棵上有2个,所以列式为:3×3+2。思考: 3×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想法三:小熊没有掰玉米时,4棵玉米都有3个玉米棒子,小熊掰走了1个,所以列式为4×3-1=。

思考:4×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减1?

请同学们认真地观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边一列算式有什么特点,跟左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 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就叫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真棒,没学之前就能根据图意列出了乘加乘减的算式。谁来说自己是怎样想出来的?

师:一个算式里有乘,又有加或减,应该先算什么呢?你们说说看。

请小朋友们先动笔算一算,再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发现得最快,最准确。(学生小组活动。)小组汇报:

遇到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生演算并和实际玉米比较,看应该先算什么。

三、活动体验,寓练于乐

1、只说运算顺序(大屏幕出示)4+3×2 3×3+4 5×1-2 2×4-3

练习一:摘玉米棒

小熊扛着1个玉米棒,迈着轻快的步伐,高兴地往回走。咦,前面来了很多好朋友,有小鸟、小恐龙、小青蛙等小动物,这些好朋友看到小熊种的玉米这么结实又好吃,都希望小熊能送给自己。小熊想了想,说:“谁要是能答对我的问题,我就把玉米棒送给谁。”同学们,你们想试试吗?

现在还剩几个玉米棒子呢?谁能用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帮小熊算一算?

练习二:海绵宝宝剧场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为了庆祝丰收,海绵宝宝请大家来举行联欢会,看!它们带来了什么?它们不光带来了水果,还为大家带来了问题,看谁要帮助他答对这些问题?

1、书本5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提问)

2、书本59页第4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后汇报。)

练习三:参观森林果园

瞧,这是果园的一角这里不仅有美味的水果,而且空气清新,景色优美。看,把燕子和小鹿都吸引来了。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好吗?

游戏规则:把全班的同学分成两大组(海绵宝宝组和章鱼哥组),一组提出问题,另一组作解答。每提出一个问题得一个卡片,每用一种方法解答均得一个卡片;两组交换进行,到最后,哪一组得到的卡片最多,则哪一组获胜。

四、总结全课,分享收获

你们喜欢今天这节课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小小设计家:刚才小动物们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数学问题,你们会设计数学问题吗?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画图画的方法,设计一道乘加乘减的题目。

【板书设计】

3+3+3+2 3

3+3+3+3-1 4

乘加乘减 还剩几个 ?

×3+2=11(个)

×3-1=11(个)

下载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柳林小学胡娟 教学内容:乘加乘减例5及做一做的习题和练习十二的第3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的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和算理,能正确地计算. 2.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

    乘加 乘减 教学设计

    上课之前先一起来背1~5的乘法口诀师:同学们,乘法口诀是我们刚接触的一种计算方法。 师:这棵智慧树上结着许多智慧果,每个智慧果上都有一些乘法算式。如果你计算对了,就可以把智慧......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 城关第四小学 何芳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三河小学 黄正相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教材第31~32页。 设计思路: 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图......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赣县城关三小 刘冬梅 【教学内容】新人教2013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58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情境自主解决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和算理,能正......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人教版《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程光平【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乘加乘减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的基础上,会解决乘加乘减的问题 (二)、教材分析 《乘加乘减》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第四章的内容,它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