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拟人化的儿童诗教案
拟人化的儿童诗教案(以秋天的色彩为例)
教学目标
1、结合语文课文欣赏诗歌,在朗诵中感受秋天到了大自然的美。
2、进一步感知秋天到来的特征,理解诗歌的句式,认识拟人手法的运用。
3、在与同伴共同探索仿写拟人化的句子,合作的过程中,加深对拟人的理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的句式,认识并会写拟人化的句子。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象 教师:媒体、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说一说身边的秋天
1、现在是什么季节?
2、秋天来了,你看到了哪些变化呢?(学生: ……)
教师总结:秋天是金黄的季节,秋天来了,大地铺上了金黄的地毯;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来了,田野里、果园里颗粒饱满、硕果累累。到处是一片喜庆的景象。
二、欣赏《秋天的色彩》,朗诵诗歌
1、那么美的秋天,小朋友的心情怎么样?一起来听首诗,感受一下秋天的颜色吧。
2、教师配乐朗诵诗歌
3、你听到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吗?谁告诉我们的?板书
4、那么美的诗,我们一起来分组朗诵,再次体会一下它的美。
5、师生合作读
三、再读感悟,合作探究。
1、指名读,其他同学感悟儿童诗歌的特点,集体交流。(篇幅短、简单、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想象力丰富)
2、呈现秋天的色彩原文 让学生合作讨论语言特点。
秋天的色彩
秋天,把金黄给了桂花,黄黄的桂花,像一颗颗星星,眨呀眨,眨走了夏天的炎热。
秋天,把紫红给了菊花,紫色的菊花,像一位仙女,跳呀跳,跳进了小朋友的心里。
秋天,把红色给了枫叶,火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邮呀邮,邮来了秋天的消息。
秋天,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3、讲解拟人手法的特点
什么叫拟人呢?简单地说,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这就叫拟人。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感情。想要写好拟人的句子要展开想象力,充分的想象。
拟人手法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1)把非生物拟人化。如:春风送来沁鼻的花香,满天的星星都在眨眼欢笑。(2)把有生物拟人化。如:向日葵摇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3)把抽象概念拟人化。如:正义被绑着示众,真理被蒙上眼睛。
四、展开想象,仿写句子
秋天,把绿色给了松树,绿绿的松树,像一个个卫士,摇啊摇,摇走了秋风的怒吼。
秋天,把——给了——,——的——,像————,——啊——,————。
第二篇:儿童诗教案
小种子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2.诵读诗歌,引导学生感受儿童诗的韵律美.3.引导学生练习仿写,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练习仿写,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教学准备:投影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观看种子发芽视频,感悟种子的神奇。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跟种子有关的小诗。
出示儿童诗《小种子》 一粒小种子,睡在泥土里,春风吹吹它,春雨抱抱它,太阳公公叫醒它: 春来啦!春来啦!小小种子伸伸腰,呀!变成了一棵绿芽芽!二.指导诵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诗 3.指生诵读,师生评价.4.带上动作读。三.理解感悟
1.一边读一边想: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 2.种子发芽与春天有什么关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四.仿写练习。五.欣赏学生佳作
春天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引导学生感受儿童诗的韵律美.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3.引导学生仿编诗歌或为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仿编诗歌或为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
教学准备:投影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种子》,知道了种子在春天发芽,今天我们继续一起走进《春天》。
出示儿童诗《春天》 风跑得直喘气 向大家报告好消息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花朵站在枝头 看不见春天 就踮起脚尖,急着找 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哪里
花,不知道自己就是 春天。二.指导诵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诗 3.指生诵读,师生评价.4.齐读 三.理解感悟
1.一边读一边想,春天是什么样的? 2.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春天。3.有感情地朗读。四.想象绘画。
读诗想象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五.欣赏学生佳作
蘑菇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引导学生感受儿童诗的韵律美.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趣味和语言美。
3.引导学生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趣味和语言美。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教学准备:投影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各式各样的蘑菇图片,这些蘑菇漂亮吗? 出示儿童诗《蘑菇》 蘑菇是 寂寞的小亭子 只有雨天 青蛙才来躲雨 晴天青蛙走了 亭子里冷冷清清。
二.指导诵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诗 3.指生诵读,师生评价.4.齐读 三.理解感悟
1.这些蘑菇像什么?它们生长在哪里?有没有朋友呢? 同学分小组交流。2.小组推选代表汇报。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四.想象创作。
晴天的时候,蘑菇是什么样子的。五.欣赏学生佳作
第三篇:儿童诗假如教案
假 如
杨璐
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感人的儿童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文中出现了许多带“的”字的短语。小作者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首小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我们要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通过动作模拟,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缩”、“叹息”、“不幸”等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指导读好词语、长句,启发想象,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感受儿童诗的节奏、韵律,背诵课文。
4.能根据课文句式,展开想象仿写句子,培养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并记住本课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朗读诗歌时,注意诗歌的节奏性和诗歌的情感起伏变化。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创设情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读书、感悟、体验中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课时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关爱他人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情感铺垫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假如》的第一课时,看过了神笔马良的故事,学习了生字,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还认识这些生字没有。
1、认读生字,开火车。
2、认读词语,走迷宫。
3、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中的小作者假如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他要画什么吗?(板书:画太阳—给—小树 画谷粒—给—小鸟 画好腿—给—西西)
二、研读课文。
想一想,这个小作者为什么想到要画这些呢?
(一)教学第一节。
1、(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2、齐读句子。请问,你读到了什么信息?又是从哪些词语中悟到的?(预设:生:寒冷、悲伤、难受)
3、角色转换,师生对话:
师: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预设:生:我太冷了。太难受了)
师: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预设:生:我太悲伤了。)
师:小树,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预设:生:我需要阳光、温暖、帮助、关心。)
师: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树,多可怜啊,小作者很想帮助这课小树,所以要“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的成长,不会再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4、瞧,太阳出来了!在红红的太阳照耀下,你们快看,小树在快活地成长。假如你就是这棵小树,你现在想说什么?(预设:生:很温暖、很舒服、很快乐。)
5、那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二)教学第二节。
那么,小作者为什么又要画谷粒送给小鸟呢?
1、出示图:树枝上鸟窝中的两只小鸟神情悲伤,滴着眼泪。你想说什么?
出示句子: “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2、这时,鸟妈妈到哪里去了呢?
鸟妈妈飞呀飞,飞过高山,飞过大海,到遥远的地方去给小鸟找食物,多么辛苦,而小鸟(生读)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3、此时此刻,小鸟最需要的是什么?(谷粒、米饭、面碎„„)
4、善良的小作者愿意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生:谷粒)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5、朗读指导:有了小女孩画的谷粒,小鸟吃得饱饱的,再也不挨饿,无忧无虑地生活,我们的心情怎样?(高兴、喜悦„„)男女生赛读
(三)教学第三节
如果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小作者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1、出示图片,他叫西西,一个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小男孩,他活泼可爱很喜欢运动,平时他最喜欢——
出示句子: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指导朗读:想想自己在操场上玩耍的情景,再读读这句话。
2、可是一场无情的车祸夺去了西西的双腿,从此西西站不起来了,失去双腿的西西从此——
出示句子:不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师: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3、出示图:一个孩子坐在轮椅上,透过窗户望外面的世界。
读“西西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师:西西是不幸的,他的腿坏了,整天靠坐在轮椅上过日子,你能想象一下“没有一双好腿”给西西的生活带来多少不便、痛苦?
4、出示说话练习:
西西不能,不能。当我们在操场上奔跑时,西西只能坐在屋里。
当我们在草地上做游戏时,西西只能。
当我们在,西西只能。
西西多希望。
西西有了好腿,就能。
5、西西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福的,因为有许多像小作者那样善良的人在关心他。我们相信,不久,西西一定能站起来,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让我们一起期待,一起把真诚的祝福送给西西。
指名读,师生评议。(四)小结
有了马良的神笔真好,小树能够快活地成长,小鸟有吃不完的食物,不再哭泣,不幸的朋友能够重新站起来,和我们一样快乐地生活。让我们双手捧书,带着美好的祝福读一读全诗吧!
三、拓展训练
1、小女孩的愿望只有这三个吗?你从哪里读出来的?(感悟文末的省略号)
2、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很多,你能帮她说一说吗?让我们看看,我们的身边谁需要帮助。
3、(出示课件,图片:无家可归的动物、贫困山区的孩子、无家的小鸟、熊猫、无家可归的青蛙 森林、污水、„„)
4、练习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
5、总结;虽然我们没有马良那样的神笔,但是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有一颗爱心,都有关心他人的美好愿望。我们相信:
课件出示句子: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板书设计:
假 如
画太阳给小树
画谷粒给小鸟 心中有爱,画好腿给西西 关爱他人
《假如》教学反思
一、给孩子充分阅读的时间。
阅读是一中他人无法替代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训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阅读者将获得他人所无法取代的心灵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并诊视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将美读与想像紧密结合起来,开启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们在听读,自读过程中体味诗意,于文本的诗情画意间,既培养了语感,又获得了审美熏陶。我们听到了孩子们的充满稚趣的独特见解,显示了孩子们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
二、展现图片,拓展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力。
语文课,就要唤醒和培植学生心中的美好人性。课程中蕴涵的美好人性,只有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源泉和动力,才能实现其育人的价值。学生心中,原本就有着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和火苗,教师的责任,就是在语文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去唤醒这种沉睡的人性,不断地去培植这种柔弱的人性,使之慢慢地滋行起来、强壮起来、挺立起来。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意味着认同之后的超越,意味着尊重之后的创新。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的“对话”。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早已将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情、感动融于其中,不露痕迹却不忘引导。课堂上当学生说出,“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海伦画一双明亮的眼睛。”“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北京画上一棵棵小树,让它们防风固沙,保护我们的首都。”在图片的欣赏中,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得到了重新发掘。
三、课堂做到环环相扣,做到收放自如。
每堂课教学,我们既要有课前的预设,又要开放地纳入灵活的成分,对于师生对话中出现的即兴创造的火花,教师敏锐地捕捉住它,并把它引燃,使不同的体验有一个交流的机会,从而超越预先设定的目标,做到收放自如。
第四篇:《儿童诗》教案
《儿童诗两首》教案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2.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过程与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方法
导学法。朗读法,质疑探究法。
教学准备
1.磁带;
2.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3.找几首儿歌读一读;
4.了解《水浒传》里的英雄人物。
教学设计:
一、学习《我想》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
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1)“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2)“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6.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7.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三)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结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水墨画》
(一)自读自悟,理解大意.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2.指名读诗,交流预习所得,概括全诗大意。3.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二)赏读诗句,学习借鉴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三)比较鉴赏,模仿习作
1.默读两首诗,想一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生探究、发现。
3.交流感悟。
4.师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5.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两首诗中其中的一首,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与童年往事。
6.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7.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四)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1.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两首儿童诗,再一次打开了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2.课后小结。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9. 儿童诗两首
悠出 歌唱
长出 篷帐
我想 望 蓝天 追求、向往
变成 花草
街头阅读
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钓鱼 童年生活的快乐
江上戏水
《儿童诗两首》教案2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 儿童诗两首(板书)分享童年的快乐
二、预习探究
1、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读给大家听。
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三、合作交流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4、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品读体验
《儿童诗两首》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难点分析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童年时代是人生中最美好、最难忘的时光。有人将这些最美好、最难忘的时光用文字记录了下来,我们来学习《儿童诗两首》,一起回忆、享受这童年的乐趣。
幻灯片出示课题《儿童诗两首》并板书。
二、资料交流
看看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哪些儿童诗,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可以说说诗歌的题目,也可以背诵其中的一两句。
三、检查预习
两首儿童诗是有区别的,谁来说说区别在哪
⑴《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
⑵《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⑶《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的生活学习场景。
四、学习诗歌《我想》
1.录音范读,及时纠正你在预习过程中读不准的字或词。
2.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诗歌。
3.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评议。
4.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⑴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①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
②默默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③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
(2)在你的童年时代,曾经有过哪些美妙的愿望呢?(指名说)如果你能把自己美妙的愿望在待会儿的小练笔中也能变成一首优美的小诗,那就更棒了。
小组配乐朗诵。
五、指导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1.朗读诗歌,比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①静静地在街头阅读《水浒传》。
②鱼儿钓上来了,鱼在草地上蹦跳。
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2.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六、再次朗读,体会诗句的特别之处
1.很有韵味。
2.语言中有图画。
3.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更形象、生动。
七、诗歌朗诵挑战赛
在今天的朗诵比赛中,你有没有信心和能力获得胜利!
八、拓展学习
仿写这两首诗中的一首,突出你童年最美好的生活或愿望。
第五篇:拟人化的卡通 教案
拟人化的卡通
三年级美术
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拟人化,掌握拟人化的绘画方法。感受与了解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学会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动物、植物、物品等。通过表现拟人化的卡通形象,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夸张的创作手法增强卡通形象的感染力,增加艺术作品情趣的造型能力。通过欣赏、设计等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及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与了解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掌握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通过拟人化的创作手法塑造与表现出拟人化的卡通形象作品。
学生学习用具准备:相关资料、绘画工具(白纸、铅笔、橡皮)教具准备:关于卡通的图片、创作过程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
1、教师:同学们,亓老师想问小朋友一个问题,你喜欢卡通吗?生:喜欢。师:那今天亓老师也带来了我喜欢的卡通与小朋友一起分享,如果你也喜欢的话请跟着音乐一起唱一唱。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图片和主题曲。
2、师:刚才这首歌曲是哪部卡通片的主题曲。生:喜羊羊与灰太狼。那亓老师有一个问题,这部卡通片中的狼和羊采用了什么样的创作手法?生:拟人。有哪位同学可以用你学过的语文知识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拟人化?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所谓拟人化,就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于他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用画人的方法来画动物、植物或物品,这就是拟人的画法。)
3、今天,我们也来尝试创作拟人化的卡通形象。引出课题(板书)《拟人化的卡通》。
三、:讲授新课
1、无论是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还是勇敢机敏的黑猫警长,这些卡通形象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欢乐,正是因为设计者们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才让它们拥有像人类一样的表情和动作,使的它们更具有人情味、更加可爱、有趣、幽默。
2、刚才我们看了几个卡通形象,现在请同学们与老师一起来想一想 “卡通形象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讨论分组,教师参与,并小结:
(1)造型夸张、变形,突出性格特征。
(出示课件图例1)(2)表情、动作拟人化。
(课件图例2)(3)色彩大胆、鲜亮、明快。(课件图例3)
3、卡通形象的三个特点我们知道了。但是我们应该怎样利用这三个将卡通形象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出来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幅对比图片?(你更喜欢那只小狗的形象,为什么呢?)
结合事物本身的特点进行拟人化的画法:添加五官表情、添加四肢动作、添加衣服鞋帽。
4、你们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来进行卡通形象设计吗?
5、亓老师这里有一支普通的铅笔,你想看看亓老师怎样把它变成卡通形象吗?教师示范把一支铅笔变成一个生动的卡通形象。示范范过程中让学生思考老师怎么瞬间变成的生动的形象?学生总结:造型夸张、变形,表情、动作拟人化,添加五官表情,添加四肢动作,添加衣服鞋帽。
6、老师还有一些设计好的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教师:看完这些作品你有什麽感觉,是不是也有一些想设计点什麽的冲动呢?那就让我们快动手吧!以小组为单位创作。
四、作业要求:“ 卡通形象设计大赛”
(1)以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交通工具、水果、植物及一些动物为基础,创作拟人化的卡通形象。(2)注意造型要夸张、变形,突出性格特征。(3)突出卡通形象生动有趣的一面。(4)色彩要鲜艳、明快(也可以用柔和、协调的颜色)。学生体验创作 教师巡视辅导
五、小结点评
请每个小组推选一件最具有创意的作品上台展示,引导学生对作业进行评述,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六、课后拓展:
学生们找找生活中卡通形象的运用„„
七、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什麽是拟人化,掌握拟人化的绘画方法。并知道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绘画方法把身边的事物赋予生命力,让他们变得更加鲜亮、可爱。所以我们要更加热爱生活、观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