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9课文本框的使用优秀教案 篇1
第9课
文本框的使用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文本框的插入方法及设置文本框格式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文本框在实际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充分运用文本框这个有力的工具;能够利用所学的插入文本框知识独立完成任务,总结出一定的操作技巧。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奥运会有一定的了解,并有为奥运做宣传的意识,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
学会插入文本框、设置文本框的格式。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在实际创作中文本框的插入排式及格式设置。
【教学准备】
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宣传片,三份小报(一份加了文本框,一份没加文本框,一份未完成小报),相关文字资料,评价表。
【教学思路】
教学时,以学生的尝试性练习为主,教师进行引导、辅导。
【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
1.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好不好?(好)
播放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宣传片。2
2.师: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福娃)
你们对“福娃”有哪些了解呢?
生:“福娃”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
生:“福娃”共有5个,它们分别是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
……
3.师:同学们了解得真不少。大家都知道,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只有对奥运有更多的了解,才能够为奥运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为了使同学们对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有更深的认识,老师特地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份“福娃”的小报。我们一起来欣赏。
(出示两份小报,一分加了文本框,一分没加文本框)
师:你们喜欢哪一份小报?
生答。
师展示加了文本框的小报。
师:其实这两份报纸的内容完全一样,只是第一份多了一个框,我们叫它文本框。有了文本框,就可以固定里面的文字,这样文本框就把这些文字变了一家人了。这个文本框也就是每篇文章的“家”。今天,我们就来为文章寻找适合自己的“家”。
二、创设情景,插入文本框
1.给小报加标题(出示第一份小报)
师:这份小报虽然漂亮,但是缺少了一样最重要的东西。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每一份小报都应该有自己的标题。现在我们就来给标题在小报上安一个家。
教师演示给小报加标题。3
师:怎样给标题在小报上安一个家呢。在Word中,使用“插入”菜单中的“文本框”选项就可以了。单击“插入”菜单,瞧,“文本框”选项就出现了,“文本框”选项中有“横排”和“竖排”两种形式。“横排”和“竖排”有什么不同呢?这个问题等会请同学们自己去发掘。老师现在选择“横排”选项,然后单击或拖动鼠标,就会出现一个文本框,这就是标题的“家”了。我们再把标题输入进去后,调整一下“家”的大小就可以了。
2.移动文本框
师:有了文本框,我们不仅可以给文字安家,还能给文字搬家呢!刚才我们给标题安的家位置好像不太合适,我们一起来把它们搬到合适的地方吧。
(教师边说边演示)
师:我们只要选中文本框,当指针变成“十字型”光标时拖动鼠标就可以了。
原来文本框不仅可以给文字安家,还能给这一家人搬家呢。看来文本框的作用还真不小呢。其实呀,关于文本框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三、提出任务,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1.师:奥运会现在已经进入倒计时了,我们班的小明同学,也想为咱们奥运会做做宣传,他也想做一份关于“福娃”的小报。小明找了一些相关资料,但是只做到一半就不知道该怎样做下去才能使这份小报更漂亮了。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帮帮小明好吗?
(出示一份未完成的小报)
师:我们来看看小明还有哪些任务没有完成。
出示任务:
4
★给“贝贝”加上横排的文字介绍。
★给“晶晶”加上竖排的文字介绍。
★将“欢欢”的文字介绍移动到“欢欢”的照片右边。
★“迎迎”的“家”太大了,给它调整一个合适的家。
★把“妮妮”的“家”装修一新,给它加上美丽的背景和边线。
师:以上的任务,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或多个任务后,参考教材,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利用Word的帮助菜单,或者请教同学和教师,自主学习,小明同学那份未完成的小报和相关文字资料存放在……的文件夹中。
(各小组选择好任务后,参考教材,进行交流,讨论,自主学习)
2.教师巡视做辅导
3.全班汇报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都很认真的帮助小明完成这份小报,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完成得如何。
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汇报自学成果,展示作品。
★指名1:说一说你完成了哪些任务,你能给同学们说一说,你是如何给“贝贝”加上横排的文字介绍吗?(指名回答)
师:说得真好,这下子同学们都认识了“贝贝”,感谢你对奥运会宣传出了一份力。
★指名2:你完成了哪些任务呢?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样给“晶晶”加上竖排的文字介绍。(学生演示)
师:这位同学做得真快,这样“晶晶”就再也不怕别人不认识它了,把这个戴在胸前,让更多的人认识“晶晶”吧!
5
师:老师在刚上课的时候给同学们留了一个问题,横排文本框和竖排的文本框有什么区别呢?不知道有没有同学找到了答案。
师:哇,观察得真仔细,这位同学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指名3:你又完成了哪些任务呢?请你给同学们展示一下“欢欢”和“迎迎”的家。
师:适合的家让“迎迎”住得比刚才舒服多了,这是“迎迎”对你的感谢。
★指名4:你完成了哪些任务呢?请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是如何为“妮妮”装修新家的?
师:真是个了不起的装修师,“妮妮”很感谢你让它有了一个漂亮的家,所以也要送个小礼物感谢你。
教师重点讲解“设置文本框格式”步骤。
方法1:
将鼠标指针指到文本框上,单击鼠标右键,弹出一个快捷菜单。
选择“设置文本框格式” 在“颜色和线条”选项卡中设置填充颜色和线条颜色的样式。
方法2:
将鼠标指针指到文本框的边框上,双击鼠标,弹出一个快捷菜单。
选择“设置文本框格式” 在“颜色和线条”选项卡中设置填充颜色和线条颜色的样式。
4.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对5个任务进行了交流,现在请大家根据交流情况把刚才未完成的任务完成。
学生操作。
6
四、小结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所完成的5个任务,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生答:1.认识了文本框。
2.学会了插入文本框。
3.学会了文本框的移动。
4.学会了调整文本框的大小。
5.学会了设置文本框格式。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这些内容。
(出示知识点)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认为你今天学得怎么样呢,请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按要求完成资料夹中的“评一评”,看看你能得到几颗星。
五、总结
师:同学们对自己的评价非常客观,有的同学真了不起,一共得了5颗星星。老师现在还要多送给大家几颗星,它们是智慧星、创造星、聪明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主动探究,提出问题,相互学习,解决问题,让自己掌握更多的新知识。
第二篇:必修四9课1框教案
必修4《生活与哲学》新授课教案(017)
第三单元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一框题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2.理解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3.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及其指导意义。4.理解矛盾的特殊性。
5.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二、重点难点 1.矛盾的含义。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三、预习导问
1.矛盾的含义是什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其关系是什么?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各是什么?
3.说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四、学习过程 【情景案例】
阿凡提开了个染布店,很受乡亲们的欢迎。有一个巴依见老百姓夸奖阿凡提布染的好,很不高兴。就故意刁难阿凡提,他夹了一匹布来找阿凡提:“给我好好染一染,让我看看你的本领。” 阿凡提问他染什么颜色,巴依说:“我要的颜色很普通,不是红的,不是蓝的,不是黑的,不是白的,不是绿的,不是青的,不是黄的,不是紫的,也不是这些颜色的混合色。” 阿凡提爽快地接过布说:“一定照你的意思染,保你满意。”巴依见阿凡提上当了,便问:“我哪一天来取。” 阿凡提说····
你认为阿凡提应该怎么回答呢?你能说说其中的哲理吗?
【自主探究】
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2、矛盾同一性的含义。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提示: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没有一定条件,矛盾双方是不会转化的。
3、矛盾的斗争性的含义。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4、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原理)。
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
②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2)学习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正确对待矛盾。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2.矛盾特殊性原理。
(1)矛盾特殊性的含义: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2)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2)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
【释疑解惑】你知道联系、发展、矛盾之间的关系吗?
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联系与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矛盾与发展)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原理归纳】
1、矛盾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过程中,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对立,又要看到统一的一面,要善于在统一中注意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2、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要把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结合起来。从特殊性中归纳出普遍性,在普遍性原理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
五、反馈练习【判断改错】
1、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世界。
2、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3、事事有矛盾,就是指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4、矛盾的特殊性就是指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5、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单项选择】
1.下列包含矛盾观点的有()①失败是成功之母 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③刻舟求剑 ④居安思危 ⑤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对矛盾双方转化的理解,正确的是()A.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 B.转化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C.转化意味着事物向前发展 D.转化有时需要条件,有时不需要条件
3.下列关于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A.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B.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 C.对立是统一中的对立,统一是对立面的统一
D.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4.南北朝时诗人王籍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的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王安石错在()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5.60岁的新中国还是一个正处在“青春期的年轻小伙”。既然是“青春期”,“成长的烦恼”当然少不了。这体现出()A.两个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B.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C.矛盾具有普遍性 D.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据此回答6--7题。
6.“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其哲学依据是
()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C.矛盾斗争性的形式多种多样 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7.“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这告诉我们
()
A.任何事物都具有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B.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C.共性与个性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D.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8.漫画《瞧这一家子》蕴涵的哲学道理有()①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②事物的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③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④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各有其特点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9.2010年3月23日,谷歌公司宣布将其搜索服务由中国内地转至香港。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指出,谷歌撤出在中国的投资,“不过是一个商业公司的个别行为”,不会影响中国的投资环境,也不会改变大多数外资企业在中国经营良好并获取盈利的事实。这说明()
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②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有时对部分起决定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简析探究】
1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就4个方面、20个重大教育问题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其中包括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引起舆论关注。某班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围绕“是否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展开讨论。
如果该班邀请你参加讨论,请针对上述某一小组的观点,谈谈你是否赞成取消高中文理分科?运用矛盾的观点说明理由。
10、赞成。矛盾及其普遍性原理,要求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文理分科必然导致一些学生的素质缺陷,因此取消文理分科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或:不赞成。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取消文理分科不利于充分发挥我们的爱好特长。)
六、构建体系
第三篇:第9课 分享图片 教案
第9课 分享图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熟悉与运用查看方式和文件排列顺序,掌握快捷浏览图片文件的技巧。
2.通过整理图库,熟练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3.通过图片的共享,学会同学之间的作品交流与共享。
(二)过程与方法
1. 创设简单情境,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操作欲望。2.通过任务驱动法,强化技能训练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情分析
在这节课的前面一课是《虚拟旅游》,通过《虚拟旅游》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对通过搜索引擎下载图片有了一定的掌握。在《整理音乐库》内容教学中学生们掌握音乐文件的分类,所以由于有了这两个内容的铺垫,学生们在整理和分享图片的学习过程中,会比较顺利。
重点难点
重点:整理图片库并分享图片。
难点: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运用资源管理器中的文件查看方式与排列顺序。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浏览欣赏一组图片,这组图片在F:401“图片素材”文件夹下,浏览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属于你班的“队形队列篮球操”的图片名是()。2.你是如何快速找到的?
二、任务驱动,学习图片的查看方式
1.学生自由查看老师事先发送给学生的图片。打开“图片素材”的文件夹。师:操作好的同学请举手。
生1:你班的“队形队列篮球操”的图片名是()。师:你是如何找到得这张图片的呀? 生2:我是一张一张来浏览的。
师:有没有更快的办法,一眼就能看出来? 生2:
2.学生自学图片查看的方式
师:请同学们打开学习网站单击“换种方式看图片”,观看课本P25或观看微课完成学习任务一:
(1)你班的“队形队列篮球操”的图片名是(),你是如何快速找到的?
(2)找出存储空间最小的图片的文件名是(),文件大小是()KB。你是如何快速找到的?
(3)你最喜欢的图片的文件名是(),说说你的理由。生:完成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一
师:你是选用哪一种查看方式找到图片的?请同学上台演示。生3:我是通过单击更多选项→超大图标→查看到张图片了。
师:这位同学真聪明,单击更多选项可看到“超大图标”、“小图标”、“列表”,“详细信息”等多种图片呈现的方式。还可以通过什么命令得出“超大图标”,“小图标”、“列表”、“详细信息”等多种图片呈现的方式的命令?
生4:我是通过右击鼠标→查看命令可以得出“超大图标”、“小图标”、“列表”、“详细信息”、“平铺”、“内容”等多种图片呈现的方式的命令。
师:你真是一会探究的孩子,学习信息技术操作中有一种最快捷的操作命令,那就是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有我们需要的命令。
师: 找出存储空间最小的图片的文件名是(),文件大小是()KB。你是如何快速找到的?
生5:我是通过右击鼠标→排序方式→大小就可以轻松找到存储空间最小的图片。
师:同学们说这位同学的方法好吗?除了可以得出“大小”排列顺序之外,还有“名称”、“修改日期”、“类型”等多种方式排列图片文件的顺序,如文件的“修改日期”可以找到最近修改过的图片。
师:你最喜欢的图片的文件名是(),说说你的理由。生6:我喜欢的是(),并说明理由。为课堂后面的图片评价作好辅垫。
3.巩固练习
(1)找出存储空间最大的图片,文件名为()(2)拍摄日期是2010、/10/22的图片文件是(),你是通过什么命令来得到?
三、动手操作,分类整理图片
师:同学们,刚才咱们一起用不同的方式查看了图片。在前面的课程中,咱们一起学习了分类整理音乐,那图片咱们能不能也进行分类整理呢?
学生试着整理
请同学打开学习网站,单击“分类整理图片”,完成学习任务二(1)建立如下图所示的文件夹。
(2)把图片文件移动相应的图片文件夹中。
请学生到教师机上演示,边演示边要讲解,重点要突出分类的过程。2.用拖的方式将图片拖至相应的文件夹
深入探究:要是不小心图片分错了类,该怎么办?(强调“撤销移动”这个操作)
四、上传图片,欣赏分享图片
师:同学们,刚才用我们勤劳的双手把上节课下载的图片进行了整理,那你能不有将其中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上传到学科平台呢?
五、课堂小结
1.师: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生1:我学到了在网上对图片进行发表意见。
师:由于同学的分享了许多图片,所以我们可以欣赏到同学们的图片。还有吗?
生2:我学到用不同的方式查看图片。
2.教师小结:咱们认真了查看图片的多种方式,而且学习了图片整理的方法,真是收获不小啊,希望大家养成良好的图片整理习惯,使自己的电脑空间整洁。
第四篇: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_1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2)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3)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2)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增强文化修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文史联系比较、情景创设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开门见山、教师设问:有了人类就有人类的劳动、人类的情感,逐步就产生了表达人们劳动、生活和思想情感的文学。中国文化源源流长,文学更是辉煌灿烂。同学知道自古以来我国文学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学生列举:先秦诗经、楚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
新课:
一、《诗经》
教师
1、欣赏一段诗经名句引入。出自哪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侣。)
学生答1:《诗经》。
学生再列举熟悉的诗经句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飘落。)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它乡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已学习过的内容《伐檀》、《七月》或《硕鼠》
教师2:分析《诗经》的简单概况、特点和价值。
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孔子整理编定。
特点: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现实主义)
价值: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注意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二、《离骚》
教师
1、欣赏《离骚》名句,谁人所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学生:简介屈原
教师
2、分析《离骚》概况、特点和价值
概况:世界文化名人,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所作。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又称“骚体”。《离骚》是楚词代表作,抒情长诗。
特点:楚言楚地(楚辞体);句子参差不齐;浪漫主义色彩。
价值:是抒情长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诗人把深厚真挚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融于作品中,表达了人民的热爱。
教师小结:《诗经》、楚辞在我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影响已突破文学领域,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各个方面。清人赵翼《论诗》中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文学史上,人们常以“风”“骚”并举。“风”指《诗经》,“骚”指楚辞。
三、汉赋
(1)汉赋
教师
1、汉朝时,楚辞盛行。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了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
什么是赋,有什么特点?著名的佳作是什么?
学生,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的,内容丰富,气势恢宏
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佳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上林赋》,作品借“子虚”、“乌有”和“亡是公”)——补充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和子虚乌有成语的
张衡的《二京赋》
四、唐诗、教师:在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当数——唐朝。其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作如下归纳:
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在此,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一定社会的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内在联系,逐步培养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成就:
初唐:王勃、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盛唐: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李白(“诗仙”)、杜甫(“诗圣”。)
中唐:白居易
晚唐:杜牧和李商隐(“小李杜”)“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3、唐诗名句欣赏。
学生各说一句,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背景。
教师补充。
4、价值:黄金、辉煌、灿烂,源源流长。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五、宋词
唐代诗歌繁荣,同时还出现了诗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句子长短不一,更便于抒发感情。这就是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宋词繁荣原因:教师补充(歌曲《明月几时有》导入)
①
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在此,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一定社会的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内在联系,逐步培养他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成就:
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陆游不仅是大诗人,而留下了很多的词篇,其词作品既有豪放的佳作,也有婉约的名篇。
3、名句欣赏
学生背诵
(教师补充李煜《虞美人》)
4、特点:句子长短不一,更便于抒发感情。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六、元曲。
教师:唐诗、宋词,元代就是曲了。
、什么是元曲?特点?成就最高的是?《窦娥冤》
关汉卿、马致远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可介绍关汉卿的作品《窦娥冤》,高中语文教材也节选有其中的片段。
七、明清小说
教师:唐诗、宋词,元曲。最后就是明清小说
、教师:下列是介绍明清小说的文字,请列举其作品:
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反映人民的反抗斗争:
以讽刺的手法揭露科举制:
以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和贵族家庭的盛衰,批判封建社会:
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反映人民的斗争精神: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
借写妖魔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会:
2、特点: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3、产生的背景:
(1)
明清小说是从宋元话本发展而来的。唐代传奇、宋元话本都是短篇,明清小说创立了长篇体裁,开辟了我国小说史的新阶段。
(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3)
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小结:
先归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几种文学形式的主要特点和成就,再要求学生将本课内容概括为“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一览表”(应包括历史时期、文学体裁及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等)。
习题反馈:
见和评价手册
教学后记:
第五篇:第9课改革开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改革开放 新安镇一中 李淑娟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全部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能力目标: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70%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通过调查了解自己家乡的生活变化,感受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通过对我国以公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讲解,使学生了解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2.学情分析
八年级大部分学生有学习目标,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能力,但两极分化严重。3.重点难点
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全部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能力目标: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70%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通过调查了解自己家乡的生活变化,感受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通过对我国以公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讲解,使学生了解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学会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2.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3.学时难点:
教学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4.教学活动 活动
1、复习提问:
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点是什么会议?它做出了哪些重大决策? 活动
2、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课堂的精彩导入,所以我用《凤阳花鼓》作为开场,紧接着出示文革时期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凤阳传唱的两段不同的花鼓词,通过学生朗读,进而思考是什么让凤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活动
3、自主预习-交流合作: 教师分发导学案,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带着问题自主预习,独立完成预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自主预习结束后,针对疑难问题小组交流合作,并通过一帮一的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汇报预习成果(分组展示,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随时提出问题,深化理解教材)活动
4、新课学习: 播放小岗村村民承包土地的视频资料。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问题预设:
(1)、改革先从哪里开始?主要实行了什么制度?
引导学生看课本总结出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2)、课件视频展示一段关于凤阳县改革前后的资料:
一、“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人民公社时期安徽凤阳的一段花鼓词
二、“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迈出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行于凤阳民间的花鼓词
教师启发学生:同是凤阳这个地方,为什么改革前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引导学生看课本42页小字内容,互相讨论,教师指导学生总结:
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集中劳动,吃大锅饭,生产积极性不高,所以出现了第一段材料中所说的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所以发生了第二段材料所说的这种变化。
教师过渡: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
(二)国有企业的改革 问题预设:
1、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主要在哪些方面进行?
引导学生看课本45页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内容,由小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提出问题:
1、为什么国有企业实行生产经营责任制后,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就提高了? 引导学生看课本45页下面的小字内容,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其根本原因就是职工的劳动与报酬紧密联系起来了,他们得到了实惠。
2、党的十四大后,国有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分别是怎样改革的?试举例说明。让学生结合课本和自己课前了解的情况,小组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到学生中去,指导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抓住了机遇,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视频播放《春天的故事》歌词及问题: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1)你知道那位老人是谁吗?
(2)这位老人“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3)这位老人为什么要画这样一个圈? 教师总结:
①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吸收侨资、外资; ②为了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③为了进行现代化建设,加快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4)这个圈后来是怎样扩大的? 教师总结:
对外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活动
5、问题探究:
我国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与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有何根本区别? 教师总结:
中国近代史中开放通商口岸是被迫的,便利了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是落后的,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抓住机遇,继续扩大开放,发展我国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活动
6、巩固知识 :
为了进一步巩固本课重难点,完成课堂练习。
七、版书设计
第9课 改革开放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农村改革前的情况
2、农村改革的探索
二、国有企业的改革
1、改革前国企的情况
2、国企改革的内容
三、对外开放
1、深圳特区等特区的建立
2、对外开放的格局
八、练习设计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掀起于 A.城镇 B.农村 C.沿海 D.西部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推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A.人民公社稠 B.农业互助组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社 3.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集体企业 B.国营企业 C.个体企业 D.合资企业
4、改革开放初期,被誉为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 A.珠海 B.广州 C.上海 D.深圳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吸收外资 B.引进技术
C.扩大出 D.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山东有个社员说“生产责任制真神,俺社才搞了一年,农民就开始显富了。”
材料二:1980年,中央决定将深圳划为经济特区。有人以“一夜城”,来形容深圳发展之快。
材料三: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对内、对外政策?这个政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决定的?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 ⑵你还知道哪些经济特区? 珠海,汕头,厦门
⑶简要说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2、阅读材料: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⑴材料中“老人”是谁?。邓小平
⑵材料中“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什么事件?请说出“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建立经济特区,深圳
⑶材料中“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它有何重要意义? 课前展示:
1、_____年,中共中央在______召开_____________。
2、会议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上来,实行_______的伟大决策。
3、经过文革,人们认识到_____与____的重要性,1982年颁布了第____部________。
4、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 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天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1 这首歌中的老人是指谁? 歌词”画了一个圈”反映了中国实行的什么政策? 这个政策在哪次会议上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