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论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

时间:2019-05-12 22:1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平—论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平—论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

第一篇:李平—论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

论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

李平(辽宁省大连市第一中学 116011)

内容摘要:国家基础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与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承担了推进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历史使命。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能否顺利、高效地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本文针对教学设计各环节中易出现的问题特提出了课堂教学设计优化的策略。

关键词:地理新课程

教学设计

策略

优化

自2004年以来,国家基础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与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承担了推进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历史使命。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能否顺利、高效地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按照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合理地选择和设计地理教学策略,并在系统中有机组合,形成优化的系统结构。如何优化我们的教学设计,使其真正符合新课改理念、切实完成新课改教学目标呢?笔者针对教学设计各环节中易出现的问题特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注意可测量性和可操作性,做到合理、准确。布鲁姆曾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一切教学活动的依据。教学目标的合理、准确是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要发挥“标准”的作用,就必须是可测量、可操作的。如果我们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含糊的、笼统的,那就难以评价。规范的地理教学目标阐述包括主体、行为动词、条件标准。主体必须是教学对象(学生),目标必须是明确表达的地理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因此,在进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尽量避免含糊笼统,克服地理教学目标的陈述模棱两可,表达时应使用意义比较单一的行为动词,如“说出”“列举”“区分”“解释”“使用”“分析”“归纳”“设计”“计算”“绘制”等,力求目标的陈述明确具体,可以观察、测量和操作。

二、教学任务的设计:注意对学生存量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分析。

对地理教材内容的分析和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是地理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地理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一个有力保障。地理任务分析包括地理学习内容的分析和学生情况分析,决定着地理教学设计的教学起点。地理教学设计者要了解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学习动机等,从学生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确定学生的原有地理认知结构;同时设计者也要分析学习内容,了解学生期望形成的地理认知结构,找到“原有地理认知结构”与“期望地理认知结构”之间的差异,从而确定地理教学的起点。

三、教学策略的设计:注意以低耗高效为原则,完成预期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设计是地理教学设计的主体,就是要有效地解决“怎样教,如何学”的问题,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具体教学方法、学生活动、教学情境等等。教学策略设计应以低耗高效为原则,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1、教学方法的设计: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学方法的设计应考虑有效性原则。即设计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调节教学诸要素的关系,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其次,教学方法的选择还应落实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思想。既不是教师自始至终唱“独角戏”,也不是完全让学生自己活动而放任自流。师生有交流,有反馈。教师循循善诱、调控教学进程,学生积极思考、都有活动,这是教学方法运用的最佳状态。另外,教学方法设计还应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配合得当。

2、教学情境的设计: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学情境可以采取“图像”、“实验”、“角色”、“语音”等形式来实现。设计教学情境时,应注意遵循以下两个原则。首先,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要遵循适度性原则。这里的适度主要体现在:抓住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间,尽早导入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不能仅仅为了追求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而过多设计情境或使情境过于繁琐,这样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其次,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应遵循实效性原则,即紧紧围绕课程的主体内容,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为宗旨来进行设计。不能让形式掩盖了内容教学,使课堂变成了华而不实、“花拳绣腿”的游戏课。

3、学生活动的设计:课堂活动对于促进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课堂活动设计的关键是要处理好如下两个问题。

一是问题的设计。一个课堂活动能否有效而深入的开展下去,依赖于问题设计的好坏。教学中我们要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是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仔细斟酌、好好分析的。问题应当是一个既有难度而又能让学生能尝到果实、足以引发探究的问题,是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引出另一些问题的问题。

二是,预先设想出学生在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设计点拨的时机和引导的方法。一项活动能否顺利地如期进行,还需要教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在课堂中及时发现或预先设想出学生在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判断点拨的恰当时机及引导学生的方法。因为,有时在面对一个开放性较强、有难度的活动,学生的思路可能是混乱的,思维可能是零乱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来引导学生的思路了,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

四、教学评价的设计:注意评价的双主体和评价目标、评价手段的多元化

地理学习评价不仅能够用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能反映教学设计的方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是否有继续完善和修改的必要。一个成功的地理教学设计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评价则是修改和完善的前提,也是地理教学设计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地理教学设计要构建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的评价机制。实现地理学习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另外,学生与教师都应共同参与到评价中来,体现地理教学评价的双主体原则。

总之,地理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每个环节都需要经过反复研究,及时反馈修改。这样,我们的教学系统才能达到最优,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顺利、高效地完成新课改赋予它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刘红.新课程高中地理情境教学误区及对策之探析.《考试周刊》.2009(30)[2]王向东,袁孝亭.地理教学设计的模式及要领.《无锡教研》.2003(10)

[3]李家清.论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课程、教材、教法》.2004(01)[4]王树声主编.《中学地理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二篇: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设计 创设学生自主学习情境

厦门六中 陈 彬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表现为自我想学、能学、会学,即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己探究,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构建知识。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应把关注焦点放在每位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上来,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学习,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学生只有掌握了最佳的学习方法,才能使他们的学习具有持续性,并享受终身。

创设学生自主学习情境,一个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内容包括:分析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学生特征,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以及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在教学中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笔者认为制订教学目标,提供信息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学习过程及进行教学反思这几个环节至关重要,值得我们探讨。

一、精心制定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学习“主题”。

新课程要求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包括三个方面:①注意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分析,即突出重点,克服难点;②重视学生能力发展目标的确立;③同时还应考虑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定。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将学生能力和观念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制定的重中之重,并遵循学生素质发展规律,设定针对不同学生发展特点的具体要求和实施形式。统一的讲解、答疑、点拨、指导,是应学生的实际要求而安排的活动,只能是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必要补充。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是让学习者有可能从个人实际需要与可能展开学习活动。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教学目标设计的出发点。

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制定时,一般容易单纯从教学内容出发,考虑如何掌握所教教学内容为主,对深层次的教学目的考虑不周或不去考虑,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经验只停留在知识内容或方法上,而忽视能力和素质要求,缺乏深层次的思考,淡化了过程。怎样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要精心分析教学内容中的学习结构与学生原有的学习结构之间的差异,提出教学过程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同时,教师在进行某一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时,应遵循“由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他应当对整本教材及各个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再分析本节课的具体目标,然后才能确定本节课学生应该学习的“主题”,应培养的能力,应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的放矢、收放自如。

二、用心收集信息资源,并合理适时地体现于教学设计中。

教学内容依据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教师应让学生关注和收集地理课堂教学信息资源,适时补充中外最新的地理信息。教师应当确定本节课基本知识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种类及每种资源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所起的作用。新教材对教师的知识要求是多元化、综合性和发展性的,教师要提高搜索知识,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会用不同的认知手段去接触新知识,了解新动态。因此,教师平时应注意积累相关教学信息资料,建立教学资源库。资料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其中图片、文字可以从各种报刊、杂志、书籍中摘取,视频可从VCD光盘和录象带中摘取,也可从网上下载,信息资源应紧密结合社会经济热点,引用对教学有用和学生感兴趣的,并及时予以更新。

这里特别强调网上地理教学资源的搜集和处理。我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进行资源定位,也可直接输入网址进行资源定位。Internet的发展使信息采集速度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迅速、准确获取自已最需要的信息,利用搜索引擎技术进行关键词检索为我们的教学资源搜集提供极大的便利。教学中本人利用搜索引擎寻找到知识全面、材料多样、内容丰富的地理教学信息。

为了能上好一堂课,教师在课前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看电视、查书刊、剪报纸、上网搜索------但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时间有限,我们可以把准备工作交给学生去做呢?在高一地理《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的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去搜索信息?要研究就要有兴趣,有了兴趣就有动力。教师在上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三部分内容:一是从古到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过程;二是人类开发宇宙的空间资源情况;三是在开发宇宙中如何来保护宇宙环境。学生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纷纷向老师提出许多有关宇宙探索的问题。教师将每个班学生都分成了三个研究小组,每组选一个课题进行收集资料,规定小组长负责组内分工与合作,五天后汇报收集研究结果。接下来的时间里,各个小组收集、研究活动都开展的轰轰烈烈、热火朝天,有的搞调查、有的剪报纸、有的上网下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教学,各班级的同课题小组之间还可以相互进行图片文字的交流------

三、认真设计自主学习过程。

(一)创设学习情境,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传统教学中最常见的导入方式是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但是,这种复习式的导入方式却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大大缩小了学生的探索空间。因为某些原本应由学生探索而得的结论由教师代劳了,从而扼杀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剥夺了学生的参与自由。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情境”相关联的,我们可以用生动、直观的情境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或表象,让学生体会地理知识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例如在高中地理(下册)第五单元《工业的区位选择》的新课导入中,例举学校周边一些不适应市场竞争的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每况愈下,最终倒闭,而不少新兴工业部门脱颖而出,各自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熟悉的情境中,激发其主动思考力图找出答案的愿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热情的目的。

要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引入案例教学。在进行案例教学中,教师往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选择和组织所要讨论的材料,但是,教师往往因为没有现成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而放弃案例教学,使学生失去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失去很好的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碰撞的机会。有一些课后活动如经过改造,有可能成为很好的案例。例如高中地理第七单元的《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其课后活动“阅读北京西客站三个方案示意图”和“北京西客站三个方案对比表”,要求学生经过对比,挑选出最佳方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经过引导,让学生对三个方案进行优劣对比,得出最佳方案,然后引导学生得出建设汽车站的重要区位因素,进而可以引导学生考察厦门梧村汽车站、湖滨南路长途汽车站的区位优劣,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加强对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发挥学生首创精神。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精神。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一个的问题,学生一个一个地回答,看起来学生似乎解决了一个个问题,但学生是顺着教师的思路解决问题的,这种做法无异于教师“钓鱼”,学生“上钩”,久而久之,必定束缚、稚化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应克服教师问学生答,或学生问教师答,或教师自问自答。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应用启发式主动提问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向老师提出教材中的问题,同时又包括自己给自己主动地提出问题,从而启发自己的思维方式,这才是真正以学生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提倡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教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我们的先哲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是孔子真正以学生为主的启发式教学的精髓。由学生自己去思考,当学生处于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不能解决的矛盾心理状况时,教师才适时予以点拨;然后又让学生自己去认真思考,等到学生处于对某一问题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况时,教师又再点拨一下,使学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教学设计就要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而不是从教材或从教师假想的问题出发。从问题出发设计教学,关键之处在于把握学生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一矛盾,这样才会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知识、能力的准备不足,特别是反思能力与发现矛盾的能力尚处在发展初期,他们不太能够发现自己固有认识、固有态度与新现象的矛盾,即使问个“为什么”或“怎么样”,也许都不能问到关键处,也说不明白“为什么”的来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学会从学生的直接表述中发现问题,应该学会从了解到的学生的认识基础与新现象的矛盾中发现问题,通过精心设计的追问,让学习者逐渐发现自己认识中的内在矛盾,采用启发式等方式去帮助学习者实现认识与态度上的跨越。

(三)设计符合认知规律的学生活动,真正做到先学后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经验、学习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现有条件,选择恰当的,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把设计重心放在学生自主地“学”上,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人说过:“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不易记,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自主学习强调学习的活动性,即要求学生通过活动的开展,在探索中得到锻炼,通过自己思考,自己动手,自己探究、自由辩论等,达到认识的升华。当然,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与互动共生成为课堂的常态时,一定意义的统一安排还会有存在的必要,在设计教学活动中,减少统一讲解,增加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如讨论、观察、动手等等,十分有利于学生发展。笔者在教学设计中曾尝试设计以下学习过程,并在教学中加以检验。

(1)角色扮演暗示教学法。例如高中地理第五单元的教学设计中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部门的农场主、企业家,对某个产业部门的区位选择进行具体决策。同时,可以让另一部分学生扮演某地域、城市、国家的高层决策者,对多种产业部门进行统筹安排,这样的活动学生非常乐于参与,并能设身处地地积极思考。

(2)问题解决、体验学习过程教学法。杨振宁先生说过:“新的学习方法是自己找路走。”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适当考虑让学生自学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找路走,而不是让老师牵着走,老师可以列出本节课的“自学提纲”或“自学思考题”,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学。也可设计学生小组协作式学习,教师可以给出本节课的议题,学生自学,分小组讨论,小组之间进行辩论、解答,得出结论,最后教师总结。例如:在“大气的热力状况”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如果认真学习并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如:“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蔚蓝色”、“为什么新疆有‘早穿绵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地处世界屋脊的拉萨,为什么日照充足”、“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就会引起全球变暖”等。这样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为目的的创设情境,使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好地理能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能激发其学习地理的热情,体验学习过程和成功的乐趣。

(3)实地教学法。即可把课堂设在班级外。例如利用学校地理园的各种地貌类型、中国地形图、厦门地形图、九月星空亭、风向仪、雨量计等实物模型进行室外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让学生先看教材,然后实地考察,分组讨论,最后教师强调学习中的误区,并进行总结。又如,在“月相及其变化”一节教学中,可以利用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分析月相变化的原因、培养判断月相的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在一定的夜晚通过实地观察,得出相应的结论。通过学生先观察,再自学教材,最后教师点拨,强调重点、突破难点。

四、写好“教后记”,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要求有“教后记”专栏。新教材的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但同时教学中的不定因素也增加了。课后及时反思,可以抓住课堂上创造性的火花。“教后记”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教学目标中还有哪些没能达到的;②设计的教学过程是否与所任班级学生的个人体验、兴趣、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相适应;③创设的教学情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④教学手段、信息资源是否得当;⑤将教学中处理不当的教学难点、重点、教学疏漏记下来,如“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原因”就是学生不容易理解记住的知识,又如“极光是如何产生的” 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长期撰写“教后记”,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尝试进行反思,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当我们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设计,强化对课题的探讨,淡化对课本的咀嚼,真正让教师从垄断者转变为组织者,我们的课堂将不会由教师“一统天下”,那么,我们就能让学生真正自主地学起来。

第三篇:浅谈新课程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浅谈新课程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摘 要:结合自己对英语新课程标准认真深入的学习以及多年来英语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从学生兴趣、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方法、更新观念与提高自身素质、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时间以及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等方面阐述我对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观点。要实现素质教育,则必须在学科中实施优化教学法。如何实施优化教学法,以下是我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优化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为此,教师应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因此,要实现素质教育,则必须在学科中实施优化教学法。如何实施优化教学法,以下是我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堂高质量的英语课的前提。

教育首先应该是温暖的,有人性味的,爱心、热心是责任心的源泉,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同,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在英语教学中,我还教学生喜欢自己。我向他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少年对一位老人抱怨说,自己没有金钱,没有地位,也没有人真心爱他。老年人说:“这样吧,我们来做一个交换!你把你的手给我,我给你100万元。”少年很吃惊,大声说:“你给我1000万我也不换!”老年人又说:“那把你的脚给我,我让你当州长。”少年摇头说:“你让我当总统也不行。”老年人再次建议道:“把你的双眼给我,我让你娶到全国最美丽的女子。”少年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就是给我一个天仙,也买不了我的眼睛。”老年人奇怪地说:“你有一双价值超过100万的手,又有重要程度超过总统的脚和比天仙还要紧的眼睛,你还缺什么?”少年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身上就有着非常珍贵的东西!通过这个故事,教会他们认识到每个人身上都有珍贵的优点。教会学生喜欢自己,欣赏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充满自信,也会为进一步的教育打下基础。

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初步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愿望。学生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更容易接受言语指导,与教师、同学交往更加主动,学习积极性地也会提高。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相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唤起情感共鸣,引起学生兴趣。这样展开教学活动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当然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要持续不断。教师应做到备学生、备教材,设计每一节课,都使其有趣味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尽量多扬少抑,哪怕这个学生仅仅取得一点进步。

三、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课程理念指导下开展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还应该认识到教学对象是学生。教学中要了解、把握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挖掘教学情景和素材,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力,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和有话能说,使学生乐学、爱学和会学。具体教学实践中,因为现在的学生大多数视野开阔、对时事要闻和社会热点问题颇为敏感,教师可以亲自选取或引导学生收集来自于报刊、广播、因特网等媒体的时事、赛事、时尚和娱乐新闻和信息,并将这些材料带进课堂。英语新教材的Warm-up部分通过呈现多幅图片把单元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英语知识或生活经验相联系,以引出中心话题。教师可以围绕这些话题设计一系列具体的课堂活动,如看图回答问题、组织小组讨论、听录音补全句子和合作编对话等等,形成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帮助学生“用语言去学”和“学会用语言”,也为整个单元的后续学习有效地“热身”。

四、优化合理的课堂结构是关键,主次分明

科学的课堂结构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1、灵活运用“五步教学法”。

2、过好单词关。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直观教学,增强感官印象;总结规律,记忆单词。

3、过好导课关。“温故而知新”,在复习的基础上,巧设情景,引出新语言项目,再启发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由学生尝试去总结悟出新语言的规律。并让学生在练中学,学中练。例如讲到名词性物主代词时,我就请学生回忆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再设情景。

五、增强学习自觉性

现代社会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竞争,充满了需要走上台来推销自己的时机。这种竞争应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起来,成为习惯性意识,随时准备着抓住机遇,去迎接挑战。教师在教学中,要纠正学生的保守态度和嫉妒心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念,高尚的思想意识,并身体力行地发动学生,促使他们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勇于表现,不怕竞争的作用,以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具体可以分小组竞赛,男女生之间竞赛,自由组合竞赛,个人挑战竞赛等。如教单词可竞争谁读得又快又好又准;教对话时,可竞赛谁对话正确、流利;竞赛哪个组,哪个同学先背出来。这样竞赛项目一出来,同学们的热情立刻高涨起来,学习自觉性增强,学习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几年来,本着致力于优化课堂教学,立足素质教育,讲究实效技能,总结教学方式,使历届学生对英语兴趣倍增,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扩大了知识面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素质。学生由“要我学英语”变为“我要学英语”,为今后学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正燕;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2期

[2]董晓侠;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雏议[J];成功(教育);2011年23期

[3]王玉芹;谈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潜能的开发[J];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06期

第四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五种策略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五种策略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五种策略

翟新民

【摘要】最佳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经过四种思维活动:体验专家的思维活动,体验学生的思维活动,激活自身的思维活动和整合课程的思维活动。无论是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构思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还是创设问题情境,都要充分展开这四种思维活动。具体可通过指向策略、组合策略、有序策略、优选策略和推进策略来落实。最佳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经过四种思维活动:一是体验专家的思维活动,即认真学习和研究课标、教材和教参;二是体验学生的思维活动,即贴近学生实际,找准教学起点;三是激活自身的思维活动,即思考自己如何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四是整合课程的思维活动,即把专家、学生、自我的思维活动进行整合,创设具体的实践情境。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无论是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构思教学程序,还是选择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都要充分展开这四种思维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五种设计策略来实现。

一、指向策略——确定具体可行、三维整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保障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具有明确的共同指向必不可少的设计。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既不能单纯地考虑认知性目标,也不能将发展性目标制定得面面俱到;既不能将三维目标简单叠加,也不能将整体目标机械分割,而要在分析教学内容、学生状态和学生可能发展的基础上有机地统整三维目标。

例如,“硫酸”一节教学目标,若是简单确定为“掌握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硫酸的用途”,那只注重了知识技能目标,缺少对学生认识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思考。另外“掌握……性质”中的“掌握”,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一般情况下必须描述学生具有这种能力行为表现的例子,才能使“掌握”变成可以观察和测量的目标。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将教学目标设计为:(1)能用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分析浓H2S04的氧化性,能举出三个表现出硫酸强氧化性的实例,并熟练写出化学方程式。(2)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等,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验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3)初步理解“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上述目标指向,从知识体系上看打破了“就性质学性质”的单一被动模式,充分发挥了理论、实验在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从目标维度上看,已将原来的单一目标变为了多元目标。但目标(3)“树立……世界观”是化学学科课程目标,不是课堂教学目标,它需要长期的教育影响,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内化的过程,通过一节课乃至几节课的教学,学生无法也不可能达到上述要求。这类教学目标的设计通常只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或体验的内容,不规定应从活动中获得什么结果。目标(3)应调整为“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这样就处理好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

二、组合策略——安排立足课标、合理精确的教学内容教材内容是安排教学内容的基本线索,也是提供教学内容的重要资源,但由于教材内容是一个个静止的“知识端点”,与学生接受、生成新知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因此,教师对教材不能简单地执行与传递,而要充分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研究教材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明确所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挖掘知识的多重价值,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筛选、调整和重组,安排出立足课标、合理精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例如,“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必修模块的重要内容,教材按照氧化铁、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铁离子氧化性和铁离子检验的思路组织材料,教学时间只有1课时。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解决的办法只有将教材内容重新组合,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围绕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与还原性,通过实验设计教学活动,这样既学习了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也巩固和深化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更获得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新思路(过程与方法),实现了单一教学内容的多种教育功能。这种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行为,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意地改变教材的编排意图,而是需要更深人地研究教材所包含的知识、方法和情感价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安排教学内容,还须思考如何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题材,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学化学。如在“铝的性质”教学设计中,在起始阶段展示图片:铁在空气中生锈腐蚀(铁门窗锈迹斑斑,锈蚀严重,表皮脱落,裸露出来的内层铁也被腐蚀了),铝合金门窗表面平整光滑,无生锈腐蚀现象。提出问题:铝是较活泼金属,活动性强于铁,为什么铁在空气中被腐蚀而铝却没有被腐蚀呢?铝难道不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由此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展开讨论,让学生在知识的引入、问题的形成与解决中逐步建构新知,感悟化学知识的价值。

三、有序策略——构思清晰流畅、逻辑适用的教学程序 构思教学程序,既要有序地组织教学内容,关注教学内容的背景化和呈现上的情景化,重视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应用过程,又要遵循学生认识和心理发展规律,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等,从而使教学过程不仅能展示知识体系固有的逻辑结构、学生认识体系的心理结构,而且能显示教学的有序性和互动的有效性。

例如,“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概念多,且抽象难懂,如何上好这节课,需要精心构思教学程序。1.创设情境,引起认知冲突。我刚才喝了160 mL水,请猜一猜,我喝了多少个水分子?你们知道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多少吗? 2.巧妙过渡,指引认知目标。通过“物质的量”的学习,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一定质量的某物质中含有多少个组成它的微粒呢? 3.联系类比,同化新的知识。SI制有7个基本物理量,我们熟悉的有时间、长度和质量……它们的基本单位分别是秒、米和千克……“物质的量”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单位是摩尔。

4.以旧引新,架设认知桥梁。物理量的单位都是有基准的,SI制规定长度的单位是米。同样,SI制规定“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是摩尔,1摩尔物质中所包含的粒子数与0.012 kg12C的原子数相等。

5.启发提问,激发探究兴趣。那么,O.012 kg 12C中有多少个原子呢? 最后通过具体应用,帮助学生拓展延伸对“摩尔”的认识,深化理解“物质的量”的意义,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培养应用意识,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进而全面、系统地建构起新知的模型。当然“有序”并非指单一化的教学流程和线性化的教学路径,它强调的是在设计时要有序地抓住教学过程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一个个相对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展开的逻辑环,有力保障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互动和动态生成,促进新知的形成与建构。

四、优选策略——选择灵活多样、综合适当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选择有利于改变单

一、枯燥、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的教学方法,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方面。要想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例如,对概念、理论的学习,为了让学生掌握其本质属性,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应特别重视其产生、发展的背景和过程,尽可能通过生动具体的化学实验或事实,提供充分的材料让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建立表象,引导概括出相应的概念和理论,要突出概念或理论的关键特征,重视其具体运用,在教法选用上主要是讨论法、实验法和讲解法等。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要突出实验教学,加强对典型反应和现象的感知,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使学生逐步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要培养学生观察、设计实验的能力,同时不断渗透结构决定性质等学科思想,在教法选用上主要是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等。如揭示铁生锈的原因,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提出铁生锈的可能原因,然后引导学生围绕可能的原因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观察现象,最后讨论得出结论。这样学生不仅扎实地掌握了这一知识,而且提高了多方面的能力。但现在的教学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探究学习与有意义接受学习之间的关系,新课程强调“探究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找回“探究学习”在课程中应有的位置,克服长期过于强调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所带来的不足,并非贬低“接受学习”的价值。要不要采用探究学习方式,关键看你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有没有探究价值,凡事要有个度,不能厚此薄彼,要扬长避短,要善于把探究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五、推进策略----创设开放互动、促进思维的问题情境 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教材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讨论,推进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通过问题促进学生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在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探究经验的过程中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克服原先独立探索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完整建构。教学过程能否有效推进,师生、生生能否有效互动,都取决于这两方面问题设计的质量。

例如,在“盐类水解”教学设计中,让学生自主实验发现问题(盐溶液不一定显中性)与原认知产生冲突。为了引导学生分析盐类水解的实质,推进学生的思维进程,以CH3COONa溶液为例,设计了三个问题:(1)CH3COONa溶液中存在哪些电离?有哪些电离平衡?(2)CH3COONa溶液显碱性,说明什么问题?(3)到底是何原因使CH3COONa溶液中c(OH一)>c(H+)? 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引起学生积极探究的欲望,而且成为整个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学生自主探究后,又根据互动信息再生成四个问题:(1)质疑:Na离子为何不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2)建构:根据实验和分析,界定什么是盐类水解?(3)归纳:如何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4)拓展:盐溶液呈中性,该盐一定未发生水解吗? 这些问题,既强化了“有效信息”,又利用了“错误信息”,开发了学生的原生资源,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资源生成,从而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当然课堂教学千变万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要善于运用教学机智,根据即时情境,有针对性地发问,绝不能生硬照搬预设的问题。

以上五种策略,只是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思维轨迹,每个教师实际的设计还有待各自去创造。新课程赋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力,每个教师都应该具有课程开发意识,从追寻有意义、有价值生活方式的高度进行教学设计,使每一节课都充满生命的活力和灵性,放射出独特的生命之光。

第五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五种策略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五种策略

作者:翟新民 来源:摘自:《天津教研网》

【摘要】最佳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经过四种思维活动:体验专家的思维活动,体验学生的思维活动,激活自身的思维活动和整合课程的思维活动。无论是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构思教学程序、选择教学方法,还是创设问题情境,都要充分展开这四种思维活动。具体可通过指向策略、组合策略、有序策略、优选策略和推进策略来落实。

最佳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经过四种思维活动:一是体验专家的思维活动,即认真学习和研究课标、教材和教参;二是体验学生的思维活动,即贴近学生实际,找准教学起点;三是激活自身的思维活动,即思考自己如何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四是整合课程的思维活动,即把专家、学生、自我的思维活动进行整合,创设具体的实践情境。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无论是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构思教学程序,还是选择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都要充分展开这四种思维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五种设计策略来实现。

一、指向策略----确定具体可行、三维整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保障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具有明确的共同指向必不可少的设计。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既不能单纯地考虑认知性目标,也不能将发展性目标制定得面面俱到;既不能将三维目标简单叠加,也不能将整体目标机械分割,而要在分析教学内容、学生状态和学生可能发展的基础上有机地统整三维目标。

例如,“硫酸”一节教学目标,若是简单确定为“掌握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硫酸的用途”,那只注重了知识技能目标,缺少对学生认识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思考。另外“掌握„„性质”中的“掌握”,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一般情况下必须描述学生具有这种能力行为表现的例子,才能使“掌握”变成可以观察和测量的目标。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将教学目标设计为:(1)能用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分析浓H2S04的氧化性,能举出三个表现出硫酸强氧化性的实例,并熟练写出化学方程式。(2)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等,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验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3)初步理解“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上述目标指向,从知识体系上看打破了“就性质学性质”的单一被动模式,充分发挥了理论、实验在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从目标维度上看,已将原来的单一目标变为了多元目标。但目标(3)“树立„„世界观”是化学学科课程目标,不是课堂教学目标,它需要长期的教育影响,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内化的过程,通过一节课乃至几节课的教学,学生无法也不可能达到上述要求。这类教学目标的设计通常只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或体验的内容,不规定应从活动中获得什么结果。目标(3)应调整为“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这样就处理好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

二、组合策略----安排立足课标、合理精确的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是安排教学内容的基本线索,也是提供教学内容的重要资源,但由于教材内容是一个个静止的“知识端点”,与学生接受、生成新知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全吻合。因此,教师对教材不能简单地执行与传递,而要充分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研究教材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明确所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挖掘知识的多重价值,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筛选、调整和重组,安排出立足课标、合理精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

例如,“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必修模块的重要内容,教材按照氧化铁、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铁离子氧化性和铁离子检验的思路组织材料,教学时间只有1课时。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解决的办法只有将教材内容重新组合,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围绕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与还原性,通过实验设计教学活动,这样既学习了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也巩固和深化了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更获得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新思路(过程与方法),实现了单一教学内容的多种教育功能。这种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行为,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意地改变教材的编排意图,而是需要更深人地研究教材所包含的知识、方法和情感价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安排教学内容,还须思考如何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或关心的题材,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学化学。如在“铝的性质”教学设计中,在起始阶段展示图片:铁在空气中生锈腐蚀(铁门窗锈迹斑斑,锈蚀严重,表皮脱落,裸露出来的内层铁也被腐蚀了),铝合金门窗表面平整光滑,无生锈腐蚀现象。提出问题:铝是较活泼金属,活动性强于铁,为什么铁在空气中被腐蚀而铝却没有被腐蚀呢?铝难道不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由此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展开讨论,让学生在知识的引入、问题的形成与解决中逐步建构新知,感悟化学知识的价值。

三、有序策略----构思清晰流畅、逻辑适用的教学程序

构思教学程序,既要有序地组织教学内容,关注教学内容的背景化和呈现上的情景化,重视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应用过程,又要遵循学生认识和心理发展规律,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等,从而使教学过程不仅能展示知识体系固的逻辑结构、学生认识体系的心理结构,而且能显示教学的有序性和互动的有效性。

例如,“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概念多,且抽象难懂,如何上好这节课,需要精心构思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引起认知冲突。我刚才喝了160mL水,请猜一猜,我喝了多少个水分子?你们知道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是多少吗?

2.巧妙过渡,指引认知目标。通过“物质的量”的学习,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一定质量的某物质中含有多少个组成它的微粒呢?

3.联系类比,同化新的知识。SI制有7个基本物理量,我们熟悉的有时间、长度和质量„„它们的基本单位分别是秒、米和千克„„“物质的量”是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单位是摩尔。

4.以旧引新,架设认知桥梁。物理量的单位都是有基准的,SI制规定长度的单位是米。同样,SI制规定“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是摩尔,1摩尔物质中所包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的原子数相等。

5.启发提问,激发探究兴趣。那么,O.012kg12C中有多少个原子呢?

最后通过具体应用,帮助学生拓展延伸对“摩尔”的认识,深化理解“物质的量”的意义,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培养应用意识,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进而全面、系统地建构起新知的模型。当然“有序”并非指单一化的教学流程和线性化的教学路径,它强调的是在设计时要有序地抓住教学过程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一个个相对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展开的逻辑环,有力保障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互动和动态生成,促进新知的形成与建构。

四、优选策略----选择灵活多样、综合适当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选择有利于改变单

一、枯燥、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的教学方法,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方面。要想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效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例如,对概念、理论的学习,为了让学生掌握其本质属性,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应特别重视其产生、发展的背景和过程,尽可能通过生动具体的化学实验或事实,提供充分的材料让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建立表象,引导概括出相应的概念和理论,要突出概念或理论的关键特征,重视其具体运用,在教法选用上主要是讨论法、实验法和讲解法等。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要突出实验教学,加强对典型反应和现象的感知,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使学生逐步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要培养学生观察、设计实验的能力,同时不断渗透结构决定性质等学科思想,在教法选用上主要是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等。如揭示铁生锈的原因,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经验提出铁生锈的可能原因,然后引导学生围绕可能的原因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观察现象,最后讨论得出结论。这样学生不仅扎实地掌握了这一知识,而且提高了多方面的能力。但现在的教学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探究学习与有意义接受学习之间的关系,新课程强调“探究学习”的重要性是想找回“探究学习”在课程中应有的位置,克服长期过于强调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所带来的不足,并非贬低“接受学习”的价值。要不要采用探究学习方式,关键看你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有没有探究价值,凡事要有个度,不能厚此薄彼,要扬长避短,要善于把探究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五、推进策略----创设开放互动、促进思维的问题情境

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实验、观察、阅读教材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将新知识置于问题情境当中,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讨论,推进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通过问题促进学生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在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探究经验的过程中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克服原先独立探索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最终

完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完整建构。教学过程能否有效推进,师生、生生能否有效互动,都取决于这两方面问题设计的质量。

例如,在“盐类水解”教学设计中,让学生自主实验发现问题(盐溶液不一定显中性)与原认知产生冲突。为了引导学生分析盐类水解的实质,推进学生的思维进程,以CH3COONa溶液为例,设计了三个问题:(1)CH3COONa溶液中存在哪些电离?有哪些电离平衡?(2)CH3COONa溶液显碱性,说明什么问题?(3)到底是何原因使CH3COONa溶液中c(OH一)>c(H+)?

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引起学生积极探究的欲望,而且成为整个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学生自主探究后,又根据互动信息再生成四个问题:(1)质疑:Na离子为何不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2)建构:根据实验和分析,界定什么是盐类水解?(3)归纳:如何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4)拓展:盐溶液呈中性,该盐一定未发生水解吗?

这些问题,既强化了“有效信息”,又利用了“错误信息”,开发了学生的原资源,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资源生成,从而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当然课堂教学千变万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要善于运用教学机智,根据即时情境,有针对性地发问,绝不能生硬照搬预设的问题。

以上五种策略,只是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思维轨迹,每个教师实际的设计还有待各自去创造。新课程赋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力,每个教师都应该具有课程开发意识,从追寻有意义、有价值生活方式的高度进行教学设计,使每一节课都充满生命的活力和灵性,放射出独特的生命之光。

下载李平—论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平—论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多媒体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信息化,这几乎成了国际教学改革的潮流,也是本世纪信息时代对教育的客观要求。现在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十分迅速,并......

    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一) 教学内容优化 教学文本作为教师教学活动开展的物质载体自然是开放的而非闭锁的,从而在课程知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保持着必要的张力,为教师的创......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湖南省衡南县江口镇中心小学罗寒梅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要求,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方面:教师要注重多学科的交......

    高中生物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对策略

    高中生物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对策略 [摘要]课堂教学设计是落实整个教学计划的起点。而巧妙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实现课堂效益极大化的有效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键词]课......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策略的再感悟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策略的再感悟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形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益,期望上好每一节课。上好课的前提是有好的教学设计,如何对......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五种策略(8-29)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五种策略 分局教研室 高风春 高效课堂教学理念指引下,我们应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追寻其最佳效果。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实现理念的落地。尝试经过四......

    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我的一点感受 发布者:肖容容发布日期:2010-07-07 12:22:33.0 目前,我们正处于新课程教改的改革浪潮中。在这个史无前例的环境下,如何很好的面对新形式......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广西桂林市资源县资源镇大合完小教师 张美生 【内容摘要】所谓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这一动态进行预先的分析与决策。科学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