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生物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对策略
高中生物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对策略
[摘要]课堂教学设计是落实整个教学计划的起点。而巧妙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实现课堂效益极大化的有效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键词]课程理念探究性学习双主模式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尤其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已经包含了许多具体的学生活动,甚至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都设计好了。部分教师因此认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负担大大减轻了;也有一些教师觉得,新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与旧教材相比变化太大,教学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设计不知如何下手。本文拟就新课程标准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谈点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课程理念的确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灵魂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如果理念没有更新,那么一切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设计势必将走老路。对于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理念,不少教师并没有从内心深处给与充分的认可和完全的接受,对它们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概念表面,所谓的新课程教学设计自然会深深地留下旧课程教学的烙印。譬如,某些教师对“探究性学习”的理解存在种种误区,不是将它神秘化,就是将它成果化,似乎探究性学习就是“课题”和“论文”,甚至将它与接受性学习对立起来。于是,在教学设计中,一味地强调讨论、研究、撰写论文,抛弃有序的指导,将探究性学习这一手段与教学的目的本末倒置,忘记了教学真正目的所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不懈地探索,才能在教学设计中真正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前提
课堂教学设计,首先应根据课程目标和教材内容特点设计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设计就是按照当前给定的某教学单元或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模式设计,使设计出的教学模式能满足当前具体学科内容和教学环境的需要,具有实际可操作性。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考试制度的改革,虽然教师不能左右考试制度,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起码可以做到不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而一味地去灌,从而颠倒了学习过程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经过一个多学期的教学实践,结合目前的学校、教师、学生、教材等各方面因素,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即“双主模式”为主比较适宜。以“双主模式”进行教学,在整个进程中教师有时处于中心地位,以便起主导作用,但并非自始至终;学生有时处于传递——接受学习状态,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帮助下进行主动思考与探索。这种模式的理论基础既有“传递——接受”教学理论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也有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这种教学模式既适合新课标要求的对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也符合目前学校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要求。
三、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关系的正确处理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是指导生物学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学的依据。新教材是依据新课标编写的。教材只是教学的辅助资料,但对于教师、学生而言,教材内容仍然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点,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靠,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研究重点。教师应正确处理好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关系,以创新的精神依据课标,正确处理教材,使教学设计能更好地达到新课标的目标。
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较,除了知识的更新、内容的编排、版面的设计形式等不同以外,特别在全篇教材中增加了问题探讨、本节聚焦、与生活的联系、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等,对于这类内容和问题,看似简单,但在教学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切实组织学生参与完成,不能图省事省时而由教师讲解代替,也不能轻易地放任学生自行处理,可设计讨论、写小论文等形式,利用这些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新教材还十分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进行了适当的增减,删掉了一部分繁杂的、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距甚远的、学起来困难的内容,增加了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知识问题和开放性、实践性的内容。作为教师,就要了解删去了什么,增加了什么,尤其是对增加的内容要认真钻研,真正领会其目的、要求,从而在教学中能正确合理地加以运用,以保证新课标的落实到位。例如,生物必修
(三)第一章中提到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这是新的概念,教师就有必要进行再学习,研究分析,从而选择合理的教学设计。
四、创造性的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
设计讲求创造,教学设计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巧妙的教学设计一定有一个好的课题的导入。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创造性的应用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一些事例,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设计安徽阜阳的大头娃娃事件作为设问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大头娃娃”,不仅学生印象深刻,课堂气氛活跃,更体现新课程“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地设计探究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提高探究兴趣,还能够使学生掌握探究技能。又如 “酶的作用与本质”的课堂设计,可根据“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资料分析栏目巴斯德与李比希之争,充分挖掘拓展,设计实验探究模式、发现史模式等不同探究过程模式引导学生思考,唤起解决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再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中的教学设计,教师根据科学史上科学家对细胞膜的研究事例、材料,通过设计真实的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采用问题结构进行编排,设疑、激疑,制造悬念和矛盾,层层递进,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向正确思维方向迈进,不仅掌握了知识,更领悟了科学研究的精神。
结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过程,但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所以教学设计既是预设的,又是不可预设的;既是有序的,又是无序的。教师课前精心进行设计,做到脑中有标,胸中有本,眼中有人,课上随着课堂教学的进程,以及新情况的不断出现,随时调整乃至进行再次设计。
第二篇: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专题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
课程改革的落脚点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面对新课程和新教材,教师要很好地领悟教改的主旨,大胆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并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作出的战略性规划。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以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生物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探究式生物教学
探究式生物教学是以问题的讨论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围绕问题的解决,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这种教学方法的一般程序是:依据生物教学进程创设问题情景 → 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 →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发现新问题 → 解决问题…… → 得出多个结论。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次生物知识的“再发现”,因此,探究式生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学生进入探究状态的“导火索”,问题哪里来?问题由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因此,设计探究式生物教学关键在于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内化知识、发展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作好多方面的引导。(1)营造平等的心理氛围,鼓励学生勇于提问;(2)创设问题情景,激励学生勤于提出问题;(3)点拨提问技巧,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概括起来说,即让学生有提问的胆量、有提问的习惯、有提问的技巧。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产生问题的策略有多种:(1)“捕捉新奇„出‟问题”。生物领域中有许多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像“基因工程”、“爱滋病”、“试管婴儿”、“克隆技术”等。学生初次接触克隆羊多莉的报道,很容易产生诸如“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克隆人?”、“能不能克隆其它动物?”、“克隆技术有何用途?”等问题,以这些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有助于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摄取新信息的能力;(2)“发现矛盾„出‟问题”。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分解有机物获取能量,因此,“黄豆种子在萌发成黄豆牙的过程中,有机物减少了”。关于这一说法,有的学生提出了质疑,即“有机物减少了,而黄豆牙的重量为什么又增加了呢?”讨论这一问题,就可知晓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水量多于有机物的分解量,因此,其重量反而增加了。借助问题的讨论,不仅化解了疑点,而且增长了实践知识;(3)“追根溯源„出‟问题”。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分析色盲基因的传递规律,是男是女,女传男,即色盲男性的色盲基因一般由其母亲传来,其母亲的色盲基因又由她的父亲传来,如此向前追溯,学生就有“这个家族的色盲基因最初是从哪里来的?” 问题,讨论这个问题,学生能快速切入基因突变的知识;(4)“纵横比较„出‟问题”。神经调节中我讲到“反射”时,举“手接触到火会不由自主地缩回”的例子,“缩手反射”是一种对火的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那么它是否属于“应激性”呢?相近概念的比较,可以产生这个问题,讨论这一问题,就能加深对“反射”与“应激”异同点的理解。当然实际生物教学中,教师诱导的不仅仅是一个问题,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激发的是一组环环相扣的问题。实施探究式生物教学,学生构建了生物新知识,发展了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以场景再现作依托,设计情景式生物教学
情景式生物教学是指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呼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式生物教学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以情景共鸣为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感受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享受学习的快乐。创设情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设计:一是进行功能设计,二是进行方法设计。
1、功能设计
功能设计就是创设情景,服务于不同的生物教学需要。(1)引发内容。通过创设情景,简捷明快地导入教学内容,使生物概念、原理的学习水到渠成。例如学习“应激性”概念时,我先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用黑板擦敲打讲台桌发出声响,结果学生循声观望,这一情景引入后,我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得出应激性概念,“声响”是刺激,“观望”是反应,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就是应激性。(2)引发情感。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例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我这样讲述:首先,我轻松愉快地说:“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肃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我的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我把话锋一转,压低语调深沉地说:“可是到了唐朝的时候,这里的青山不见,碧水干涸了。当时有位诗人这样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已是一望无际的荒沙荒漠。”伴随着我情感的变化,此时学生的心情也变得抑郁沉重,他们不禁为失去这大好河山景色而深感惋惜,大家更想弄清楚发生沙漠化的原因。最后我在学生的期盼中激励而严肃地说:“同学们,使那里的青山绿水变成荒漠的原因是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对草原的大量开垦,对自然植物的长期破坏,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这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汇报!” 显然,学生将再次受到情感的熏陶,他们不但会牢记这个结论,而且还能激起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改造荒山荒漠、建设祖国的热情。(3)引发思维、创设情景。它不但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还能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我用多媒体课件引入细胞在KNO3溶液中质壁分离的动态情景,学生在观察到其质壁分离自动复原时,会引发追究原因的思考。
2、方法设计
方法设计就是以不同的手段来创设生物情景。(1)模型展示法。即利用生物标本、模型来创设情景。例如在讲述动物个体发育时,我用青蛙个体发育模型来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对囊胚腔、原肠腔及整个胚胎发育状况的探究。(2)画面再现法。即利用挂图、课本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景。此法的优点是能突破时空限制。(3)语言描述法。即利用语言来描述生物现象、生理过程等。(4)实验演示法。即利用实验的现象、结果来创设情景。
三、以平等交往为前提,设计互动式生物教学
互动式生物教学就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话题,讨论交流,实现师生多边互动,发挥学生的群体效应,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习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兴趣和合作的意识。在互动式生物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双方能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能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实现教学相长。
互动式生物教学设计应以“平等交往”作为前提。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人人参与的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意义构建。要实现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平等交往,教师应主动转换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现代生物学习的促进者、由生物课堂的“主宰”转为“平等中的首席”。如此的互动交往才能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
互动式生物教学应以“思维互动”作核心。课堂上教师不能仅以活动频繁作为互动的标志,不能仅以气氛活跃作为互动的尺度,师生互动的本质应把握在“思维互动”上。实现“思维互动”常见策略有:(1)趣味引“动”。即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例把他们带入生物课堂知识的学习中。例如学习“相对性状”概念,我从学生相互观察单、双眼皮开始,分析眼睑形态的不同表现,交流彼此的看法,得出“同种生物同一形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即相对形状”概念。(2)问题激“动”。生物知识的学习可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关键是问题应由师生双方交替提出,若问题仅由教师提出就不是真正意义的“问题互动”。例如在复习有关呼吸作用内容时,我和学生围绕“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里?过程如何进行?哪些类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当有同学提出“细菌属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为什么有的细菌是好氧细菌?”问题时,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了一层。(3)实验带“动”。实施生物实验教学,可把学生带入“思维互动”的新天地。实验现象的分析,都能使学生以积极的思维状态投入到生物教学过程中。
四、以开放题为载体,设计开放式生物教学
开放式生物课堂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而言的。它是指把生物教学活动置于一个开放的体系中来进行设计,突破教材的文本限制,融入学生的直接经验、现实问题,实现内容的开放化,突破教师单向的传承,融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方法的开放化;走出教室,实现空间的开放化等。开放的内容、开放的方法、开放的空间,打破了生物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限制,因而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用开放题作为载体,来承载开放式生物教学理念,是生物教学设计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设计生物开放题可从四个方面来体现“开放”理念:(1)开放结果。即没有所谓的唯一标准答案,对于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果,追求是获得结果的过程。即要求学生不断地去寻求在给定的条件下,多种可能存在的答案。例如“一只下鸡逐渐变得能啼哭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我要求学生分析若是雄性小鸡,则属正常发育;若是雌性小鸡,则因考虑是自然性逆转,或是阉割后移植睾丸还是注射雄性激素……这类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在处理问题时的单一化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2)开放方法。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而不必拘泥于固定的问题解决程序,比如同一个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或材料来优化组合设计。例如在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学生发现用毛细吸管不容易把滤液划细划匀,甚至有时可能把纸划破,此时我提出“你能找到替代毛细吸管的更合适的划线工具或划线方法吗?”“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开放思维。即强调学生在问题解决时思维途径的多样化。比如推导亲本基因性,就有隐性形状突破法、原型启示法、化整为零法和直观推断验证法等多条思路。(4)开放内容。即所提问题与课本知识有关联,但教材涉及不多或不深,需要学生借助独立的思考和实践活动,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比如在学习“原核生物”时,我让学生想象自己偶然创造了一种危险性的细菌,不小心把它释放到了供水系统中,你将采取什么行动消除严重后果?例如在讲完“生物的进化”后,我让学生讨论“现代人类还会进化吗?”“未来人类是什么模样?”等余未无穷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舒展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空间翱翔。
五、感想和体会
1、新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生生合作或师生合作是新课程的主要学习组织形式。
3、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4、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了增强,自主能力得到了提高,主体人格得到了完善。
5、重视将知识的获取过程化,学生知识获取的过程是一个科学研究过程,是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
6、强调教师是领路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亲自操作、亲自领悟、亲自获取的过程。
7、运用新理念指导生物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非否定和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事实上,教师的责任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其主导作用更突出了。
总之,在新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深入地分析生物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努力创设生物问题情景,优化生物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把学生的创新能力渗透到生物教学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
第三篇: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
团队研修教案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
时间:年
月
日
地点:十一中学生物实验室
参加人员:付静 孙艳萍 杨慧 傅卓 马丽珊 主讲人:付静
团队活动记录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彻底摒弃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重新调整了教材、教师、学生、媒体相互间的关系。教材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成了学生知识意义构建的对象。教学媒体由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的工具,而教师和学生也分别由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和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应围绕新课程理念进行设计,从问题讨论、场景再现、平等交往、开放题来设计探究式、情景式、互动式、开放式生物教学。
课程改革的落脚点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面对新课程和新教材,教师要很好地领悟教改的主旨,大胆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并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作出的战略性规划。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以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生物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探究式生物教学
探究式生物教学是以问题的讨论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围绕问题的解决,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这种教学方法的一般程序是:依据生物教学进程创设问题情景 → 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 →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发现新问题 → 解决问题„„ → 得出多个结论。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次生物知识的“再发现”,因此,探究式生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学生进入探究状态的“导火索”,问题哪里来?问题由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因此,设计探究式生物教学关键在于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内化知识、发展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作好多方面的引导。(1)营造平等的心理氛围,鼓励学生勇于提问;(2)创设问题情景,激励学生勤于提出问题;(3)点拨提问技巧,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概括起来说,即让学生有提问的胆量、有提问的习惯、有提问的技巧。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产生问题的策略有多种:(1)“捕捉新奇‘出’问题”。生物领域中有许多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像“基因工程”、“爱滋病”、“试管婴儿”、“克隆技术”等。学生初次接触克隆羊多莉的报道,很容易产生诸如“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克隆人?”、“能不能克隆其它动物?”、“克隆技术有何用途?”等问题,以这些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有助于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摄取新信息的能力;(2)“发现矛盾‘出’问题”。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分解有机物获取能量,因此,“黄豆种子在萌发成黄豆牙的过程中,有机物减少了”。关于这一说法,有的学生提出了质疑,即“有机物减少了,而黄豆牙的重量为什么又增加了呢?”讨论这一问题,就可知晓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水量多于有机物的分解量,因此,其重量反而增加了。借助问题的讨论,不仅化解了疑点,而且增长了实践知识;(3)“追根溯源‘出’问题”。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分析色盲基因的传递规律,是男是女,女传男,即色盲男性的色盲基因一般由其母亲传来,其母亲的色盲基因又由她的父亲传来,如此向前追溯,学生就有“这个家族的色盲基因最初是从哪里来的?” 问题,讨论这个问题,学生能快速切入基因突变的知识;(4)“纵横比较‘出’问题”。神经调节中我讲到“反射”时,举“手接触到火会不由自主地缩回”的例子,“缩手反射”是一种对火的刺激作出反应的过程,那么它是否属于“应激性”呢?相近概念的比较,可以产生这个问题,讨论这一问题,就能加深对“反射”与“应激”异同点的理解。当然实际生物教学中,教师诱导的不仅仅是一个问题,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激发的是一组环环相扣的问题。实施探究式生物教学,学生构建了生物新知识,发展了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以场景再现作依托,设计情景式生物教学
情景式生物教学是指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呼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式生物教学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以情景共鸣为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感受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享受学习的快乐。创设情景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设计:一是进行功能设计,二是进行方法设计。
1、功能设计
功能设计就是创设情景,服务于不同的生物教学需要。(1)引发内容。通过创设情景,简捷明快地导入教学内容,使生物概念、原理的学习水到渠成。例如学习“应激性”概念时,我先做一个简单的小实验:用黑板擦敲打讲台桌发出声响,结果学生循声观望,这一情景引入后,我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得出应激性概念,“声响”是刺激,“观望”是反应,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就是应激性。(2)引发情感。用强烈情感语言创设情景,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生物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例如“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我这样讲述:首先,我轻松愉快地说:“同学们,据史学家考证,六千年前,陕西、甘肃一带是个风景优美、充满生机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林木参天,遍地绿草如茵,处处鸟语花香”。讲到这儿,学生因受我的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喜悦,那种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我把话锋一转,压低语调深沉地说:“可是到了唐朝的时候,这里的青山不见,碧水干涸了。当时有位诗人这样写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已是一望无际的荒沙荒漠。”伴随着我情感的变化,此时学生的心情也变得抑郁沉重,他们不禁为失去这大好河山景色而深感惋惜,大家更想弄清楚发生沙漠化的原因。最后我在学生的期盼中激励而严肃地说:“同学们,使那里的青山绿水变成荒漠的原因是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对草原的大量开垦,对自然植物的长期破坏,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这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汇报!” 显然,学生将再次受到情感的熏陶,他们不但会牢记这个结论,而且还能激起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改造荒山荒漠、建设祖国的热情。(3)引发思维、创设情景。它不但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还能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我用多媒体课件引入细胞在KNO3溶液中质壁分离的动态情景,学生在观察到其质壁分离自动复原时,会引发追究原因的思考。
2、方法设计
方法设计就是以不同的手段来创设生物情景。(1)模型展示法。即利用生物标本、模型来创设情景。例如在讲述动物个体发育时,我用青蛙个体发育模型来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对囊胚腔、原肠腔及整个胚胎发育状况的探究。(2)画面再现法。即利用挂图、课本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景。此法的优点是能突破时空限制。(3)语言描
述法。即利用语言来描述生物现象、生理过程等。(4)实验演示法。即利用实验的现象、结果来创设情景。
三、以平等交往为前提,设计互动式生物教学
互动式生物教学就是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话题,讨论交流,实现师生多边互动,发挥学生的群体效应,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习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兴趣和合作的意识。在互动式生物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双方能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能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实现教学相长。
互动式生物教学设计应以“平等交往”作为前提。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人人参与的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意义构建。要实现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平等交往,教师应主动转换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现代生物学习的促进者、由生物课堂的“主宰”转为“平等中的首席”。如此的互动交往才能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
互动式生物教学应以“思维互动”作核心。课堂上教师不能仅以活动频繁作为互动的标志,不能仅以气氛活跃作为互动的尺度,师生互动的本质应把握在“思维互动”上。实现“思维互动”常见策略有:(1)趣味引“动”。即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例把他们带入生物课堂知识的学习中。例如学习“相对性状”概念,我从学生相互观察单、双眼皮开始,分析眼睑形态的不同表现,交流彼此的看法,得出“同种生物同一形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即相对形状”概念。(2)问题激“动”。生物知识的学习可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关键是问题应由师生双方交替提出,若问题仅由教师提出就不是真正意义的“问题互动”。例如在复习有关呼吸作用内容时,我和学生围绕“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里?过程如何进行?哪些类型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当有同学提出“细菌属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为什么有的细菌是好氧细菌?”问题时,互动的内容就更进了一层。(3)实验带“动”。实施生物实验教学,可把学生带入“思维互动”的新天地。实验现象的分析,都能使学生以积极的思维状态投入到生物教学过程中。
四、以开放题为载体,设计开放式生物教学
开放式生物课堂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而言的。它是指把生物教学活动置于一个开放的体系中来进行设计,突破教材的文本限制,融入学生的直接经验、现实问题,实现内容的开放化,突破教师单向的传承,融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方法的开放化;走出教室,实现空间的开放化等。开放的内容、开放的方法、开放的空间,打破了生物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限制,因而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用开放题作为载体,来承载开放式生物教学理念,是生物教学设计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设计生物开放题可从四个方面来体现“开放”理念:(1)开放结果。即没有所谓的唯一标准答案,对于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果,追求是获得结果的过程。即要求学生不断地去寻求在给定的条件下,多种可能存在的答案。例如“一只下鸡逐渐变得能啼哭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我要求学生分析若是雄性小鸡,则属正常发育;若是雌性小鸡,则因考虑是自然性逆转,或是阉割后移植睾丸还是注射雄性激素„„这类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在处理问题时的单一化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2)开放方法。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而不必拘泥于固定的问题解决程序,比如同一个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或材料来优化组合设计。例如在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时,学生发现用毛细吸管不容易把滤液划细划匀,甚至有时可能把纸划破,此时我提出“你能找到替代毛细吸管的更合适的划线工具或划线方法吗?”“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开放思维。即强调学生在问题解决时思维途径的多样化。比如推导亲本基因性,就有隐性形状突破法、原型启示法、化整为零法和直观推断验证法等多条思路。(4)开放内容。即所提问题与课本知识有关联,但教材涉及不多或不深,需要学生借助独立的思考和实践活动,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比如在学习“原核生物”时,我让学生想象自己偶然创造了一种危险性的细菌,不小心把它释放到了供水系统中,你将采取什么行动消除严重后果?例如在讲完“生物的进化”后,我让学生讨论“现代人类还会进化吗?”“未来人类是什么模样?”等余未无穷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舒展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空间翱翔。
五、感想和体会
1、新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生生合作或师生合作是新课程的主要学习组织形式。
3、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4、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了增强,自主能力得到了提高,主体人格得到了完善。
5、重视将知识的获取过程化,学生知识获取的过程是一个科学研究过程,是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
6、强调教师是领路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亲自操作、亲自领悟、亲自获取的过程。
7、运用新理念指导生物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非否定和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事实上,教师的责任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其主导作用更突出了。
总之,在新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深入地分析生物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努力创设生物问题情景,优化生物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把学生的创新能力渗透到生物教学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
主讲人:实行新课程标准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彻底摒弃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重新调整了教材、体现教师、学生、媒体相互间的关系。教材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成了学生知识意义构建的对象。教学媒体由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的工具,而教师和学生也分别由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和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孙艳萍:新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生生合作或师生合作是新课程的主要学习组织形式。
杨慧:强调教师是领路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亲自操作、亲自领悟、亲自获取的过程。运用新理念指导生物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非否定和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事实上,教师的责任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其主导作用更突出了。
傅卓: 开放式生物课堂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而言的。它是指把生物教学活动置于一个开放的体系中来进行设计,突破教材的文本限制,融入学生的直接经验、现实问题,实现内容的开放化,突破教师单向的传承,融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方法的开放化;走出教室,实现空间的开放化等。
马丽珊:互动式生物教学设计应以“平等交往”作为前提。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人人参与的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意义构建。要实现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平等交往,教师应主动转换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现代生物学习的促进者、由生物课堂的“主宰”转为“平等中的首席”。
第四篇:新课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评价
新课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评价
摘要: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催化剂,是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其重要内容,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是新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对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通过课程评价对课程的组织和实施进行监控,实施与完善课程,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落实新课程目标。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069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程评价分为: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和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三方面。利用了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定性研究法,对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的实施情况和实施效应做了多角度的研究分析。分别以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的课堂教学过程评价体系并不完善,大多数研究者研究角度并没有太多涉及到从学生的立场考虑课堂教学过程评价,但是事实上,学生才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的对象。同时,从宁夏的实际情况来看,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实施时间很短,在这短暂的两年来,虽然我们在参考其他各省市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减少了许多走弯路的可能,但是由于地域性不同,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地去学习其他省市,所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困难。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多地成为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协调者,学生自己、同学都将参与这一活动,学生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评价成了教师、学生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活动。在教学过程评价中,无论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评价语言直接会影响到被评价者对所受评价的接受程度和自我评价的角度。所以,在教学过程评价中的评价语言应该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和引导作用,具有针对性且贴切的评价语能让教学评价的效果达到更佳。课堂教学评价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关系,强调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基础的教学理念,课堂要以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对于实践性课堂,主张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以促进学生发展。特别对于当前的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它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并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科目,在对高中生物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时,除了要关注课堂内容是否讲解到位之外,还应当切实地体现生物学科本身的学科特点,也是评价者对课堂教学过程设计进行评价时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
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的执行者不应该只有专家、领导或是听课教师,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真正受益者;教学是一种切身体验方能了解其中奥妙的工作,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和研究应当要求研究者切身投入到教学中,所获得的研究成果才具有说服力。如若对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都不熟悉,这样的教学过程评价是失败的。教学评价的实施方面绝不能忽视学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但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不能是作为甄别审判教师教学能力的绝对依据。进行课堂教学过程评价不应该只通过一堂“公开课”来给课堂教学做典范,课堂教学过程评价应该走进真正的课堂,走近学生。一堂为了让专家看到效果而专门准备已久的课堂实用价值是很低的,因为在真正的教学中,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每一节课都像“公开课”一样面面俱到,特别在我国当前的高中教学具体实情下,一堂完美表演事实上在实际教学中并不能真的如此完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应该切实考虑到生物学科的学科特点,注重考虑课堂教学是否切实贴近生活、源于生活;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生物,那么我们现实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生物,更具体一点说,人本身就是一种生物。那么,生物教学也不应该脱离现实,一堂只有理论的生物课或许让课堂的内容更加高深莫测,但却违背了生物教学所应该有的实际意义。学生不是考试的工具,不应该只是空有理论不知实践的产物。要切实做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评价,就必须重视高中生物,提高高中生物学科在学校教学工作的地位;在新课程改革中已经对生物学科在高考中的分值有所提高,同时高中生物教学工作从原来的高二开生物课程变成了高一开始开展生物教学,这样对生物学科的重视程度也得到了提高。这一点转变既为高中生物教?W的开展提供了很多平台,也要求在原有的生物教学过程评价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改变,特别在分析学情这一方面,无论是教学评价者还是教学实施者都应当切实落实并做出相应的改革。
教学资源一方面制约着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同时也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实施影响巨大。高考与新课程改革有一定联系,但不存在矛盾。新课程标准下高考生物分值提高以及课时的增加就要求我们要及时壮大高中生物教师队伍;新课程下的生物教学更加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真正的学习体验以及对实验探究的思维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而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这些方面的实施落实事实上是不到位的,甚至有的教学点由于教学资源以及高考压力的原因,对生物实验的教学工作在不同程度上被忽视。同时,课程改革对生物学科教师资源配置方面也是一种新的挑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评价不仅仅是被评价,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教师的自我评价是对自身的再度认识,是教师发展和进一步提高的有利条件。教学过程评价既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肯定,同时为教师自身的发展提供大量真实可靠的条件,在发现问题中求发展、求提高是每位教师必须领悟并切实落实的。
总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全国新一轮的高中生物课程改革自2004年开始实施至今,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新课程理念证明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学理论知识的发展和提高是建立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的。新课程改革强调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和创新过程,而这些就需要把评教作为一种科学手段,不断验证生物学知识的正确性以及不断探索新的生物学现象,建立与时俱进的生物学知识、完善生物学体系,这是说明评教实验教学对生物课程完整构建的重要性。
(作者单位:宁夏银川市贺兰县第一中学 750021)
第五篇:高中生物新课程
高中生物新课程,目前设置三个必修本、三个选修本,集中了老教材的所有内容,最大的特点是重新按新的视角来编排,以模块的形式来展现,更显系统性、条理性、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掌握生物学涉及的高中内容。从学科内容的量、学校安排的课时来看,有容量大,课时明显不足的窘况。所以以往的学习模式----来回折腾复习,显然不允许,最起码从时间角度是这样。从深层次来看,就算有时间来重复复习,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因为在高二这样新课上不能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指望在高三来解决,实践证明是不行的,只能说比原有的掌握情况稍有好转,根本性的东西还是解决不了。套用生物学上的行话来说:学习上的分化是不可逆转的。从实践来看,高中生物教学一定要一步到位,避免重复建设,抄冷饭。借用男女交往中的恋情来分析,每个男女对初恋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这就是人的第一印象的问题,犹如一张白纸上第一次涂上去的文字,如果觉得第一次写得不理想,尽管可以擦了重来,但不管如何,第一次印记依稀还在。
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高二第一次没有用心去搞明白这块知识,指望高三来重新修补这块领域,实事求是地说,不可能。学习这个东西,我一直认为新授的知识内容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就要解决,如果此时不解决,那是终生都不会再明白这个事了。
那么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有两个事要做。
第一:明确教学主要阵地-----课堂。现在有一种不良风气在盛行,可惜的是这个风气正在被校方所推崇。有很多教师课堂效率不高,在课外大量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补。从表面来看,这部分教师很敬业,总有学生在他的办公桌前吃小灶,他(她)的身影也总能在教室中看到。从校方管理角度,确实可以肯定这部分教师的奉献精神。但是,我们从深层次来看,这是不可取的做法。本来可以在第一时间课堂解决的事,由于教师无能,硬放到课后来消耗师生大量休息时间,这是劳民伤财的事。这不值得校方肯定,反而是要抵制的事。但可惜,很多学校没有意识到,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不难发现这样的学校,办学办得很艰苦,结果也不理想。这样的学校有一个共同特点:这类老师在学校里年年被评为先进教师,而那些课堂教学实力强,效果好,课外少化时间的教师,往往被学校视为教学态度不端正,评先进、优秀都靠边。这样一来,整个学校的教风就出问题了,教风不良,学风自然不好,高中终端成绩就不用多说了。而学校之间又是竞争激烈,相互比较,无奈之下,学校无奈提出周六、周日加班加点补课。结果,教师、学生都面黄肌瘦、苦不堪言,有的学生开始厌学、逃学。所以我很反感教师牺牲自己休息时间,课外去“敬业奉献的。”高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不能过多地挤占他们的休息时间,要让他们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的主要责任,我认为:要着力培养自己在课堂第一时间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要始终坚持:课堂才是主阵地,尽量不用课外时间。
第二:解决教师授课能力及风格
不用课外时间来补,唯一途经就是提高教师自身的说课能力。从生物学科角度来看:
第一要务:要解决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风趣、幽默、思想先进、理念领先、贴近生活。能把简单的知识复杂化,也有能力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俗化、生活化。一个教师的教学成败首先体现在教师的教学风格能不能吸引学生的心。学生学习是一个艰苦、长期、相对枯燥的脑力劳动,教师就要想办法改变这样的学习困境,努力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获取知识。
第二要务:改变传统不健康的工作模式。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化在写教案、批改作业上。这是目前学校评价一个教师好坏的很重要的标尺,被校方广泛使用。但我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粗暴的评价一个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传统做法。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如果学生作业做得不理想,你一个一个不惜时间去批改,有必要吗?批改了,他就能懂了?我认为这是观念问题:我们应该把教学管理的端口往前移。写教案、改作业,这个事要做,但不应该提倡集中主要精力在这方面。要改变教师的以往那种形象:挑灯批作业。教学管理的端口应该放在教学工作的前端----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把学科知识、学科思想让学生接受。
学校教育教学始终要坚持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本,科学合理地展开教学。
目前,新课程在浙江省大地已经全面展开,实施过程要面临许多未知的因素,要改变的东西很多,我觉得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模式尤其是评价模式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模式左右着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师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的教学行为。落后的评价模式不改,新课程的改革之路也不会走得太远、不会走得太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