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
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成性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课堂的教学节奏和教学氛围,甚至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程和教学效果。因此,重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智慧应对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一般特点
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在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中,随机出现的教师预期之外的超出预设方案的影响课堂氛围、师生思路及行为的即时信息。随着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自主性不断增强,课堂变得更加自主、更加开放,生成的问题也更加多样化、复杂化。
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各类生成性问题。这些生成性问题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生成性。例如,师生、生生之间在课堂对话中因思维融合、思想碰撞、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总结反思而即时生成的新情境、新发现、新思维、新方法、新疑问,这些问题的生成是即兴的,是随机的,是来自课堂自身的。二是动态性。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会随着教师应对方法的不同而发展,有的可能会衍生出新的问题,从而使生成问题具有不确定性、动态性。三是多样性。课堂中生成性问题的存在和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学生提出一个教师意想不到的地理问题、教学进程中的一次突然冷场、一次干扰教学活动的突发事件等都是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四是隐蔽性。课堂中大量的生成性问题不是显性的,而是隐蔽的,有些甚至是稍纵即逝的,例如学生心中的一个疑问、教师一句影响学生思维判断取向的口误等。
二、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现状
课堂中许多生成性问题对教学活动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成性问题,将其变成新的教学资源,转化成课堂教学的新亮点,会使教学活动更加精彩,对师生的成长会产生积极的价值。然而,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大量蕴涵教育契机的生成性问题,许多教师面临进退两难的局面,原本鲜活的课堂并没有因此而灵动起来,预设与生成并没有达到和谐与融合。就目前课堂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应对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形。
1.教师过于强调预设,对生成问题置之不理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该是知识、生活与生命共鸣的乐园。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仍然固执于“表演教案剧”,忽视了课堂的民主性、开放性和生态化特征。有的教师在课前备课、设计教学方案时,往往是按照知识目标和个人思维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周密”预设,甚至课堂中每个教学环节或每个知识要点讲授的时间或回答问题的学生代表等都事先进行了安排,课堂教学完全按照教师的意志来展开和推进。这样的课堂,无疑会使蕴涵生机和变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变成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造成了教学活动的僵化和刻板,从而使学生生态主体居于被动、压抑的状态,抑制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和创造力的发展。这种预设看似周密严谨,却忽视了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信息资源。有时,即使在课堂中出现具有潜在价值的生成点和生成内容,如果超出教师课前的预设范围,许多教师要么束手无策,要么熟视无睹,以至于经常使课堂僵硬、枯燥和程式化,缺乏生机与活力,使教学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体现。
2.教师过于关注生成,使教学目标偏离方向
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既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不可更改的,也不是脱离教学目标、随意生成的。任何课堂都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任何教学设计都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课堂教学进程中无论有什么样的生成,教学目标都不能丢,教学的主旨都不能偏。然而,有的教师机械地理解生成的含义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一些公开课中,有的教师对课堂即时生成的问题不加判断,一旦发现有生成问题,就紧抓不放,一味地跟着学生跑,缺乏科学的有机调控和价值引导,导致课堂思维散漫、失却中心而陷入无序状态,致使原有的教学目标迷失,课堂教学成了没有方向的航程。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也尊重了学生,但缺乏目标意识,甚至影响了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
3.教师缺乏基本素养,让生成资源悄然流失
可以说,每一节课都会或多或少有生成性问题产生,许多生成性问题都是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事实上,一方面,一些教师缺乏对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重要性的正确认识,缺乏对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价值判断能力,使许多能够促进教师自身发展和学生发展的生成性资源白白流失,课堂的生命活力得不到应有的彰显;另一方面,一些教师也意识到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价值意义,却因缺乏对教学生成性问题的探索研究和应对能力,不知道如何甄别、取舍、利用这些生成资源,不知道与头脑中固有的课程资源建立联系,致使身边这些宝贵的生成性资源悄然流失,无法将有潜在教育教学价值的生成内容转换为学生的学习活动。
三、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 1.课前充分预设,关注生成
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是难以全部预知的,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社会阅历、心理特点、听课状态以及课堂具体教学内容等,在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时,对课堂中可能生成的问题进行充分预设,使教学尽可能在预设之内生成。例如,教师在备课时,要能设想学生在学习每个知识内容时可能会产生什么疑问、提出怎样的问题,并要事先做好应答这些疑问或问题的多种准备;又如,教师上试卷讲评课时,事先要对试卷中学生的典型错题多备几种解题方法,讲评当中发现学生接受有困难时,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其他方法来应对。有了充分的预设,教师才能真正顺学而导,才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学生,才能胸有成竹地与学生对话,才能收获诸多生成的精彩。只有这样,在课堂出现意外时教师才不至于手足无措。
当然,课堂是复杂的,教师在预设时,不可能也不必穷尽课堂的可能变化,应该进行弹性预设。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要从教学目标、主干内容、过程与方法及评价等方面体现出多样性、选择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教师在进行课前预设时,要研究学生潜在状态、生活经验和发展需求,对学生能力和个性特点进行充分了解,进行弹性化的设计。预设目标可以在生成中随机升降,教学重点可以在生成中合理调整,探究主题可以在生成中适时替换,教学流程可以在生成中即时变奏。2.课中智慧处理,应对生成
丰富繁杂的生成性问题普遍存在于常态的课堂教学中。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有的符合课程内容,具有积极作用。例如,学生对教师讲解的重点、难点内容有不同的理解,从而向教师质疑。再如,教师分析了某个问题后,学生顺势进行深度追问。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有的不符合课程内容,可能产生消极作用,干扰或阻碍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能对生成性问题的价值进行准确判断。对于课堂中出现的符合课程内容的生成性问题,教师可以采用顺水推舟、因势利导法,巧妙引导,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往更广或更深处进行积极的探索,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这样既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地理知识的欲望,又能让师生在交流互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对于课堂中出现的不符合课程内容的生成性问题,如果对课堂整体没有太大影响的,如学生偶尔做一个小动作、偶尔一次窃窃私语,教师不必刻意去制止,最好采用轻描淡写应对法,如用轻柔的语言进行提醒或用眼神、肢体语言示意学生停止不当行为。
3.课后勤于反思,优化生成
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应该以研究者的态度和眼光审视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课堂中的教学行为,以提高自己应对课堂中生成性问题的能力。善于进行教学反思,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增强处理教材的能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应对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的有效性,使课堂生成性问题发挥其最大的教育教学价值,还能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质量,积累教学经验和教育智慧。一节课下来,教师要静心沉思,对课堂教学全过程进行及时回顾,并对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或问题作深度剖析与深刻反思。教师课后除了一般性反思,还要针对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进行重点反思,例如,课堂中生成性问题是在什么情境下产生的?自己应对这些生成性问题的措施是否恰当?这些生成性问题对课堂教学产生了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课前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效果预想存在哪些偏差?……通过及时反思,教师能发现自己思想上和行为上的不足,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把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应对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总之,重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巧妙地应对这些问题,不仅能促进课堂的动态发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满足学生的探究愿望,实现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和生命的关爱,而且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实现专业化成长,有助于深化教学过程的本质认识,更有效地管理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二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效益将最终决定教学质量,因此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益是学校尤为重要的工作。但长期以来,我校部分教师固执地认为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的低下,归咎于生源质量太差,很少认真查找或自我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去认真研究解决这些大家熟视无睹的问题的对策。为引起全体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重视,大兴反思和研究之风,下面就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提出拙见,诚盼对促进我校教学工作尽绵薄之力。
上学期,我在本校听了 32 节课,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等学科,共23 名教师,三个年级所有班。在听课中,我侧重关注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组织教学、师生互动情况、重难点的突破、学法指导、知识过手等方面。几乎每次听课结束后,我都要随机抽 5 个学生,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检查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并收集对教师授课的意见和建议。囿于时间,我在课后只与11 位授课教师交换了意见。我为老师们务实的工作作风、无私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也为个别教师在教学中的大胆创新而惊喜,但也为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来的若干问题而忧心忡忡,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并尝试着寻找一些对策。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师生有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构建有生命力和创造力课堂,使之成为师生获得知识和精神交流的愉快场所。但如今的情况是,个别老师对课堂产生厌倦乏味感、失落无奈感,不少学生对课堂产生枯燥感、甚至夹杂着恐惧感、或游戏课堂,或木然面对,这样一来,课堂成了一个了无生趣的场所。那么我们的课堂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
1、课前准备工作不充分。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个别教师对课前准备这个重要的环节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上课铃响后才慢悠悠到教室;本可以提前准备在小黑板上的内容上课时才板书;由于研究学情和课程不够,导致备课不够充分不成熟,对课堂教学组织的实施产生负面影响等。这些课前准备不充分,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课堂浪费,极大地降低课堂教学效益。
2、学生习惯培养不重视。由于较为特殊的校情,我校学生行为习惯普遍较差,尤其是学习习惯。比如,学生课前静息普遍不好,学具准备不齐,该做笔记的不做或不规范,思考问题不主动、不深入,回答问题不积极或扰乱课堂,预习不充分或根本不预习,课后练习质量低劣或拖欠,业余时间学习安排毫无计划等等,此类现象不一而足。其关键在于学生自控能力和自我教育意识普遍缺失,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缺乏指导方法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缺乏协同作战的意识。
3、组织教学能力不够强。课堂组织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管理学生、引起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活泼主动地学习,建立和谐融洽的教学秩序,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在我校,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毫不讳言,其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但遗憾的是,个别教师在管理课堂纪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个别课堂混乱不堪,甚至处于完全失控状态,课堂教学效果也就无从谈起。
4、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在课堂教学中,由于个别教师对新课程理解不够,过度依赖经验系统,教法单
一、呆板。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多采用讲授式,重自己的讲解感觉,对学生接受与否关注不够,缺乏新颖和创造力。尤其是对学生学法指导不够,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5、课堂气氛较为沉闷。课堂气氛是师生在课堂上教与学的情绪和钻研状态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本应该通过精彩的导入、精心的设计、丰富的语言、师生的互动等来创设生动活泼、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但在我所听的课堂上,这种场面很是难得一见。部分课堂是沉闷的,教师严厉的眼神、枯燥的说教,学生懒散的行为、漠然的表情,简直让人压抑、窒息,哪还有教与学的乐趣。
6、关注学生发展不够。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是知识的建构者,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但个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或面向全体不够,不敢或不愿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要不就是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和情商的培养,比如在知识探究、分析问题、归纳小结等方面,本该大胆放手学生,但教师往往“包办”、“越位”,不留空间给学生,一节课几乎是教师的表演,少见学生的主动参与。长此以往,学生虽乐得“清闲”,荒芜了自主思维、创新思维这片片良田。
二、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上所列举的问题及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管理层面上来看。学校教学管理是促进课堂教学规范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保障。但由于多种原因,我校在教学管理上,还存在着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工作缺乏思路和连续性,人浮于事而部分工作不深入,管理创新浅尝辄止,校本教研流于形式,如此种种,给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2、从教师层面上来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所以导致目前课堂教学中问题突出,教师自身的原因占了很大的比重。首先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理解不够,而表现出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陈旧落后;其次是对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认同不够,表现出主人翁意识和互助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第三是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研究不够,钻研精神和上进心不足,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
3、从学生层面上来看。由于我校生源结构复杂,生源质量差,大面积的学生家庭环境不好,家庭教育效果不好甚至缺失,导致他们学习愿望不强烈、学习习惯较差、学习能力低下、学习品质不良,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要彻底地扭转我校教学工作的不良局面,尤其是消除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真正赐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全校的各极管理者和教学人员必须同心同德、思想重视、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勤奋钻研、务实工作,惟有如此才能把教学工作带入一片新的天地。我认为当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1)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克服重常规、轻突破,重结果、轻过程,重督促、轻指导,重高段、轻低段,重谋划、轻落实,重情面、轻制度等缺点和不足,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心,改进工作方法,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首先,各级教学管理者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要站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在工作中要做到“管导结合、奖惩结合、点面结合、人事结合、量质结合”,要竭力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搭建教师成长发展的平台。总之,对待教学管理工作,要敢于抓、勤于抓、善于抓、抓全面、抓重点、抓难点、抓深入,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把教学每项工作落到实处,为构筑学校教学工作大厦夯好基石。其次,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管理者要克服“怕出丑、怕揭短、得过且过”消极思想,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全面而深刻理解所有学科课标精神,有针对性参加听课、说课、评课等教学活动,要注重对各层面教学工作的总体规划和部署,要及时有效地总结和推广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勤于和善于与教师交流和沟通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要真诚地与有待提高的教师一道制定个人课堂教学成长计划,开创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共同成长的可喜局面。
(2)扎实开展教学活动。活动是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载体。但长期以来,我校的教学活动开展情况并不理想,止步于“老三篇”,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我们要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结对帮扶、优质课竞赛、示范课展示等)、校际交流等活动,让大家在活动中达成共识,提升水平,寻求新的突破。
(3)切实增强教师素质。要改进课堂教学,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全校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反思,加强学习,努力提升思想、业务素质。
首先,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有深刻的理解,要自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师又在教育的兴衰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这个职业意味着责任、未来、奉献、进取,需要的是过硬的素质、先进的理念、超强的能力、务实的作风,不然,决难担此重任。我们每位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对人生有无限美好期许的完整生命体,肩上扛着引导这些生命体走向成熟、走向智慧、走向美好的重担。有了这些理解,我们就能自觉地把上进心、责任感、求知欲、合作精神这些被视为现代人走向成功的最为重要的几个要素植根于脑海,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增进与学生的感情,须知研究表明:教师的情感与学生成绩之间呈明显的正比例关系。师生情感越浓,学生成绩越佳。其次,教师要多途径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最为核心的要素。它是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的反映,也是教师的本质特征,它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而课堂教学能力包含了设计力、决策力、组织力、协调力、创新力、亲和力等元素,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还得从以下途径着手:①学习中成长。学习包括教学实际经验学习和教学理论学习。每个教师应该每学期至少精读一本教学类书籍,比如《课堂教学艺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训练》、《论课堂组织教学技能群》、《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等,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我们会掌握一些知识和技巧。其次,要有选择性地学习借鉴一些行家、名家好的做法,用心去消化、吸收,融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比如在课前设计、新课导入、课堂组织、复习小结等教学的各个环节,我校教师中就有很多很好的经验和做法,大家就应该相互探讨、交流,共同进步。②实践中探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实践那些得来的理论和经验,并勇于创新教学方法、模式。教学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磨砺出来。教师要主动承担一些教学活动,尤其是公开课、研究课等,并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度量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择其善者而从之。诚如是,成长为教学能手指日可待。③反思中升华。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目标、内容、策略、措施、方法、结果等进行全面审视和系统分析,并予以肯定或否定、思索与修正,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升教学质量。
第三篇:谈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2018年贵池区参评论文
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
吴玉婷
池州市贵池区杏花村实验学校
音乐反映了人类的生活。音乐有利于人的智力开发,可以激发人的思维,提高人的语言能力,丰富人的想象力,促进人的智力发展。当我们还在摇篮之中的时候,就常常听一些摇篮曲和其他节奏欢快的优美音乐,受音乐的熏陶。孩子上了学以后,越来越多的机会接触音乐,课间活动也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在孩子们的幼年时期,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增加音乐教育,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日常活动,还增加了孩子们对美的认知,增强了孩子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智力,提高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能力。现在孩子们学习压力和社会压力愈来愈大,音乐课学习不仅可以适当缓解学习的压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所以音乐在孩子们的小学时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随着成长中学生们逐渐以审美的态度来欣赏音乐。他们大多对教材中的歌曲不感兴趣,对歌曲的喜爱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喜欢”与“不喜欢”,“好听”或“难听”,对音乐的喜爱也有了自己的爱好,诸如:“摇滚”与“爵士”“动感的”与“忧伤的”“快节奏”与“抒情”等等多种音乐类型。因此,这个时期学生的音乐审美趣味也是出于一个“危机期”,他们对音乐喜好摇摆不定,很容易受到社会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影视、流行音乐文化对其有着直接的影响。流行歌曲歌词通俗易懂,旋律动听,而民族音乐在技巧上要难得多,且不容易演唱,所以更多学生们喜欢流行歌曲。他们对于“合自己口味”的会积极配合,对于不喜欢的音乐不去学习,且大多数学生学习不喜欢的音乐是抵触心理。要知道音乐的节奏和律动会使人产生愉悦的心情,能使人发自内心的感到快乐,积极的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因此,对于音乐的学习心理很重要。大多学生存在着一些消极的音乐心理,诸如:音乐课不是主课,可以不用仔细挺课;音乐课上直接看其他课程;考试又不考音乐,所以不用仔细学等。针对这一现象,必须从端正学习态度上改正,正确认识音乐,音乐并不是简单的唱歌,音乐的培养正确的音乐审美认识。音乐审美教育能够提高道德情操和构造完美人格。音乐审美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熏陶感染人们,给人积极的正能量,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与崇高理想。音乐是美教育能够促进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音乐美育能够净化、节制和规范人们的情感,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认问感。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序地运行。优美健康的音乐使人们精力充沛、精神饱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对未来充满希望,这正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希望的。音乐审美教育作为全面培养人的素质的手段,推荐全面素质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新世纪培养了高素质人才,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学生音乐学习心理分析,出现以下几种心理特征:第一,从众心理,很多学生就是看到别人上课随便唱两句,自己也就跟着随便唱唱,反正老师教了,我只要唱了就行,至于唱好唱坏就是另一回事,且上课我也没有违反纪律。第二,求知心理,这部分学生基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是真正的音乐爱好者,他们从心底喜欢音乐,热爱音乐,渴望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他们上课时就会认真地听,认真地学,认真地唱。他们是调动课堂气氛的主力军。第三,局外心理,这部分学生属于那种既不调皮捣乱,但也不好好听课的。他们抱有:反正考试不需要考音乐,所以无需花时间去学习它,倒不如把这些时间用在看文化课上的心理。第四,消遣心理,这也是最普遍的一种心理,拥有这种心理的人数最多,这类学生一般这么认为:上了这么久的文化课,来一节音乐课就好好玩一玩放松一下,缓解学习的压力与紧张感。他们上课也是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学,是他们喜爱的歌曲,就积极演唱,积极配合,不喜欢的就各玩各的。针对这些心理,老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音乐不只是音乐,也是情感艺术,音乐中含有丰富的情感,以此陶冶情操;教师可以加入一些新鲜的教学方法,例如加入一些音乐影像,影视短片,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不是死板的说课教学,一节课下来死气沉沉。
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音乐课在整个学习中可以说是最没有压力的课程之一,因此,如果问学生喜欢音乐课吗?一半以上的学生的回答:是。他们的基本音乐素养水平也较好,小学阶段低年级的学生是通过教师,家长的教唱学习歌曲,高年级学生基本能通过电脑,电视自主学习音乐歌曲。但在音乐风格的喜欢上有较大的差异:1.不喜欢中国传统音乐:不喜欢的音乐中,其中中国民乐达到百分之二十五,而喜欢的音乐中,摇滚爵士乐达到百分之四十多,这也是民族文化的不振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所致。针对这一现象,应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接触多类型音乐;增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促进音乐课创新发展。而音乐鉴赏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要想让学生们走进音乐的世界,就必须让他们了解音乐。在学生小学阶段,对音乐还没有完全的认知,所以老师们的责任就是通过音乐鉴赏让学生来认识音乐。老师将适合小学生欣赏的音乐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放出来,让学生们沉浸在音乐的美妙世界,让学生们全身心得到放松。只有让学生们慢慢的去了解,认识音乐的美妙,学生才知道音乐能够使人愉悦。因为学生们只有自己沉浸在这个音乐世界的时候,才能用心体会音乐。实践远远比说教让人学到的东西多。
音乐鉴赏是一门艺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很难集中,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也比较差,如果选取一些单调乏味的歌曲就很难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小学的音乐活动中,歌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是难以表现各种体裁和风格的歌曲,教师在乐曲的选材上受到了局限。音乐欣赏往往可以弥补其他音乐活动所选曲目在风格、体裁及艺术手法上的不足,让学生接触大量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品味,开阔学生们的音乐视野,充实他们的音乐生活。通过音乐欣赏,提高孩子们对于音乐的品味和鉴赏能力,增强孩子综合能力。
对于小学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同时,还能够激励学生的自信心。面对繁重学科,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学生总会有打退堂鼓的心理,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在音乐的课堂中,教师要时常给学生放一些激昂的、励志的歌曲,必要时可以教给学生唱,作为平时的班歌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每节课,上课前先高歌一曲,振奋学生的心理,消除不良情绪,从而对学习能够保持着高度热忱。
音乐,能够将人类精神爆发出绚烂的火花。在小学音乐学科的教育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在音乐中得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还能够汲取力量。教师要正确运用音乐教育的手段,从而促进学生得到健康的身心发展
结语: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这件事上,所以这就给老师带来了严峻地考验,老师要用自己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游戏中让小学生来学习音乐,也可以举办小型的歌唱比赛,让学生们快乐的学习音乐。小学生在听唱看的实践中体验音乐,并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的全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表现自己,结合图片的展示,语言的讲解,以及动作的表演等等一系列形式帮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从而领略体验到音乐的精髓。充分发挥故事在学生音乐欣赏中的作用,让音乐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总的来说,在学生的小学阶段,音乐的教育能够给学生的带来很大的益处,让学生们增强了对这个世界的美的认知,对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也大有好处,能够从小提升学生们的气质,甚至有可能挖掘某些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潜能。音乐最重要的是能给学生们带来快乐,让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我们享受音乐热爱音乐,最后让音乐真正服务于我们。
第四篇: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必备能力。作为一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必要的信息处理能力,是我们的责任。因此我将结合本人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及解决策略。
问题(1):教师指导―鞭长莫及‖,难以照顾到全体学生。
在上机实践操作中,几乎大部分同学都会遇到这样哪样的细小问题,比如说:―电脑的屏幕保护出现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不知如何解决,多数学生都喊:―老师,我的电脑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叫声不断、问声不断‖,而一般小学上机时只有一位教师,根本忙不过来。如辅导不及时,就会抹杀了没有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但是教师的指导确实―鞭长莫及‖,难以照顾到全体学生。
【应对策略】采用协助学习的方法缓解这一问题。
英国曾经有一个著名的作家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各只有一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而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个比喻很形象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通过合作、交流,每个学生很可能学到比在一节课堂中我们教给学生的更多。因此,在每学期开学时,我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小组,分组坚持―优差互补‖、―异质组合‖、―黄金搭档‖的原则,将全班孩子按照技术水平、兴趣爱好、家庭环境、使用电脑的机会等分类,然后搭配组合。这样,既使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比较容易进行,又有利于改变教师指导―鞭长莫及‖、―忙不过来‖的状况,既有利于―组内共同提高‖、―组间平等竞争‖,又适于开展小组探讨、互助交流。
问题(2):网络管理难度大,孩子们只喜欢玩电脑小游戏。
随着学校微机室网络走进课堂教学,老师们会发现,尽管你津津乐道地为学生讲解基础知识或操作要领,一再强调要趁热打铁,完成当堂课的学习任务后再干其它的事,可有部分同学为了上课时摆脱教师教学软件的―屏幕广播‖控制,他们会在老师屏幕广播前,将网络的―本地连接‖禁用了,或是在老师屏幕广播时将电脑重新启动了,教师越是三令五申不许这样做,总有学生与老师的要求背道而驰,仍然我行我素,在电脑上兴致勃勃地玩网络小游戏。
【应对策略】内外兼管,约束学生不良行为;设计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兴趣。
1、运用软件,约束学生不良行为。
对于学生不听教师讲解、演示这一问题,教师最好的办法是从技术上来限制他们,我的具体做法是:在Windows Xp系统下运行―天易成网络管理系统‖软件,登录后进入IP地址控制范围选择(如从192.168.1.4至192.168.1.51)——新建策略——策略设置(包含网页限制、游戏限制、聊天限制、下载限制等行装均可自由限制)——单击开始管理,学生只要一打开被限制的网址,屏幕就会显示―你打开的网址不在白名单中……‖ 等提示,既有效地约束了学生的不良行为,又严厉打击了不良网站对青少年儿童的侵害。
2、设计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起指导、启发的作用。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死板、沉闷的讲解肯定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许多丰富的学习内容,如―妈妈伴我成长‖、―贺卡表我心‖、―七彩火车我来开‖ 等学生特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并将演示、讲解浓缩在最短的时间内,每节课的演示讲解绝不超过10分钟。同时,采用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如游戏驱动形式、小组竞争形式、同伴互助形式、小老师展示形式等等来吸引学生。
3、发挥益智游戏的积极作用,驱动学生完成任务。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试行)》指出:小学应以操作技能的训练和益
智教学游戏为重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及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在教学中,我们便能发现对电脑的许多基本操作完全能够通过玩游戏逐渐熟练起来,而且与传统的教与学比较,这种方法效果好得多。如学习鼠标的操作,我就让孩子们玩―扫雷‖游戏。学生们在忘情地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鼠标的单击、双击、移动、拖动等操作,稍后老师再稍加点拨,学生就掌握了,比生硬的讲解鼠标的操作效果好多了。学习键盘的操作,我就让孩子们―警察抓小偷‖、―打地鼠‖、―吃苹果‖等富有童趣的游戏。这些些游戏巧妙地设置了一些障碍和关卡,这会激励孩子去尝试使用键盘上回车键、空格键、换档键、光标移动键、退格键及Esc、F1-F8等功能键,并鼓励学生大胆操作,从而使他们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这些功能键的基本作用。要是仅凭老师讲解、示范,让孩子们模仿操作,不但较难理解,也会使他们兴味索然。既然孩子们是那样地热爱游戏,教师不妨把游戏当作奖品,促使他们更努力地学习信息技术。我从网络上搜集了一些健康的、益智的游戏,如跳棋、推箱子、小跳人、青蛙过河等,把它们作为奖品奖给课堂学习表现优良、取得成功的孩子,或有进步的孩子。每一节课,我都会分层次的布置一些任务,完成任务的孩子,剩余时间就由他自由安排,当然可以玩这些游戏。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玩游戏的机会。他们学习的兴趣就会提高。
问题(3):孩子们上课就爱等、靠、要。
如果你在一堂操作课上不讲任何知识,根据教学实际我发现,孩子们走进微机室,一部分学生玩游戏,一部分学生就变得无所事事,只有极少数同学会把学过的知识练一练,孩子们的现状就是等、靠、要。
【应对策略】?鼓励孩子玩出问题,玩出花样。
1、放手让孩子玩,玩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想,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识的进展的。在信息课堂教学中,切忌不能用恐吓式的言词吓唬学生,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操作,放心地玩。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起指导、启发的作用。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孩子在无拘无束的玩耍中,不断涌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鼓励他们突发奇想。这些在玩中自然生成的问题会引导着学生自然而然地去学习新知识。如在教学―图画的翻转与旋转‖这课时,我只用了―成果展示‖将学生兴趣激发出来后,就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小组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操作后知道了要想小鸡哥哥和小鸡弟弟凑到一块儿去应将小鸡哥哥水平拉伸30度,将小鸡弟弟水平拉伸–20度。
2、鼓励孩子大胆创新,玩出花样。
江泽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儿童的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总是期望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得到印证,自己的创造获得赞许。在课堂上,就要让他们自然地玩出花样、玩出创意来。如在学习了图画的翻转与变形操作后,我让学生把学过的图画的复制中完成的―热带鱼受惊‖这幅图画用今天学过的内容重新修改,―一场惊险过去,海面上恢复了平静,可爱的热带鱼们出来了……‖然后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场景图画,并添加主题。当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同学为这幅图画起了这样一个主题——―妈妈伴我成长‖,我的心灵为之一动,多么好的主题啊!当孩子们的创造思维萌发以后,那种潜能是无穷大的,就连我们老师都茅塞顿开,我们老师所要做的就是稍加点拨,保护他们的热情,然后就和他们一起体验创造的喜悦。
3、讲解在学生愤排时,示范在学生需要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钻研教材,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更要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困惑。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生成问题,必然会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他们自己的努力难以奏效,又渴望解决问题之时,这才是教师讲解、点拨的最好时机。这就是说,讲解、示范应选择在孩子们情绪产生之时。
如教学―在文档中插入图片‖时,我设计的一系列任务是―用插入图片插入一颗红心‖―改变红心的模样‖―用红心设计出一幅美丽图画‖。尝试用插入工具插入红心不难,即使个别孩子不会,通过小组内互相帮助就能成功,因此不必我来讲解。但是―改变红心的模样‖就不容易成功了,盲目尝试效果差、效率低,―愤悱‖情绪就自然产生了。我选择这个时机讲解并示范图片的―翻转/旋转‖―拉伸/扭曲‖,孩子们的耳朵就竖起来了。在完成第三个任务时,当我用―填充‖工具为―心‖形填上鲜红颜色的一刹那,孩子们竟拍手叫好。
问题(4):孩子们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对于农村孩子来讲,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毕竟还是一个新鲜事物,有的孩子仅仅看到过,有的没有见过,只有少数孩子亲手触摸过。我所在的学校,家里有电脑的学生仅占全校人数的10%左右,大多数孩子对电脑的认识仅仅是在亲戚家或者电视上看过,况且农村孩子知识面窄,特别是高科技知识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盲区,少数学生家里经济条件较好,父母亲素质较高,这些孩子在家里操作电脑的次数较频繁,因而对电脑操作比较熟练,上述情况必然导致了同一个班级的孩子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很大,无法实现课堂教学―一刀切‖。
【解决策略】小组合作,互动交流,分层布置任务。
教师向各小组分层布置任务,对任务给以必要的说明,提供必要的资料,然后由各小组互动完成任务。由于小组每个成员都承担一定的任务,迫使水平较低的孩子也积极参与,遇到困难基本上可以在组内获得帮助;水平较高的孩子则愿意为任务完成得更完美而一显身手,与其他小组一比高低。这样便有利于组内所有孩子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总之,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在目前的状况下,作为信息技术的专职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要全面考虑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要,努力创造条件,以积极参与、学以致用为本,激发兴趣、合作学习、大胆创新为手段,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大胆探究,这样他们才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兴趣。
第五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1.个别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力,厌学情绪严重,学生间相互影响,学习风气不正,不配合教师授课内容,对老师的授课启而不发。2.学生到课率低,有些班级学生迟到,旷课现象严重。
3.有部分班级虽然到课率不低,但听课率低,睡觉、玩手机、讲话现象时有发生;面对少数素质较低的学生,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显得力不从心,纵使你有多少教学改革的好方法,也无法实施。
4.为了让想学习的学生学到知识,部分老师迫不得已提高嗓门,甚至自带话筒,以期能盖过课堂噪音,严重影响教师教学情绪。
(二)教师方面
1.部分课程存在教与学严重脱节的现象“,满堂灌”或形式上的“一问一答”教学方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部分教师重知识的传授,轻技能的培养和品德教育。3.部分教师忽视学生在心理及认知上的差异,品德考核方式不够灵活,易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师生沟通较少,教师听不到学生反馈意见,不能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计划和方法。
(三)其他方面
1.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高职院校跨越式发展,学生人数的增加速度与教师及教学空间、设备等资源增长比例不协调,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教改的步伐。2.学生人数的增加速度与教师及教学空间、设备等资源增长比例不协调,导致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大,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地开发和进一步的培养。
对职业学校校院课堂教学的一点策略反思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的环节也将是课堂,但职教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有效”为首要原则。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称为“双主体”。教学活动是双主体活动,教学过程是双主体互动过程,双主体互动决定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由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来决定,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对教学质量起决定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 极性和创造性。
(一)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
从学生问卷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的第一要素是尊重学生,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将自己放到一个与学生平等、理解、和谐、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教学,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所以教师一进课堂,必须集中精力进入角色,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关注的。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变苦学为乐学,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及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全面渗透德育
任何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都要通过学生得以实施。因此应将德育渗透作为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任务之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一方面我们要注重教书育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品德教育和政治教育为重点,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时代特点,改革我们的学校道德教育,在学科学习中渗透德育,要努力成为学生思想工作的高手,成为学生思想成长方面的导师。另一方面要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班级学风建设为目标精心谋划组织各项教书育人工作。改变班级同学以小团体为主,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顺应变化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培养其创新思维模式,自觉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形成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用专业课程学习凝聚人心,用实践造就才能,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学习氛围。
(三)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并将把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考核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