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掌握细菌、真菌、病毒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与人类的关系。
2、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1、三种微生物的结构和繁殖。
2、碳循环、氮循环过程。【复习方法】通过知识梳理,找出自己知识的遗漏点,以便课后及时复习,通过列表比较法、图解法帮助复习。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病毒的主要形态以及和人类的关系
1、病毒的形体极其,通常只能借助于_______才能观察到它们。
2、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等。sars病毒是 状。
3、病毒是一类没有________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基本相似,一般由_______ 和内部的__________组成。
4、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 内才能生活和繁殖,在寄主细胞内,病毒是以 的方式进行繁殖的。
5、根据病毒侵染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类。
6、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为什么说它属于生物?
7、病毒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影响? 知识点二:细菌的主要形态以及和人类的关系
1、下图为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三种细菌的形态图,请据图回答。
2、各种细菌都是由_____个细胞构成。细菌的细胞中都有、、、等结构,但没有 _____。有些细菌还有、等特殊的结构。
3、观察细菌的形态,写出细菌细胞的各结构名称 [1],[2],[3],[4],[5],[6]。
4、细菌的营养方式:一般为异养,主要分为、两种情况。营腐生生活的如,营寄生生活的如。
5、繁殖方式: 繁殖。分裂时,首先进行 的复制,当环境不利时,细菌还能形成,非生殖结构,对、、等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在环境 时,能萌发出新个体。
6、细菌和人类的关系:
有益的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害的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三:真菌的主要形态以及和人类的关系
1、根据组成真菌细胞的多少分为:单细胞真菌,如:,多细胞真菌,如:、,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而成的 真菌。
2、各种真菌的细胞结构基本相似,包括、、、。其中酵母菌的形态是,细胞中还有明显的 和染成棕褐色的。
3、观察蘑菇的结构示意图,写出蘑菇的结构:
4、青霉和黑根霉是常见的两种霉菌,从孢子着生形状和颜色上将它们区分开。
5、真菌的生命活动
真菌的营养方式:_______、_____ 两种。真菌的生殖方式:大部分真菌主要依靠____________进行繁殖。
6、真菌和人类的关系:
有益的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害的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四: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促进生物圈中的_________循环。
2、促进生物圈中的 ________循环。
3、从图中可以看出,腐生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的________有重要作用,它们可以把_________分解为____ _、、后者能被绿色植物吸收。植物还要制造 _ _,为动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食物和氧气。
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在生物圈中扮演着________的角色。它们不但_____了环境,而且使生物圈中的____得以周而复始的进行循环。
4、生物圈中的一些微生物能够把空气中的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的 固定下来,转变成可以被植物利用的,这个过程叫做。
二、知识整合
4、用口诀记忆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细菌真菌很重要,碳氮循环离不了。
有机物质它分解,水无机盐地下跑,二氧化碳空中飘。空中有氮谁固定,根瘤菌来建功劳。
三、典例解析:
例
1、罐头食品在很长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的原因是()a、密封很严,细菌没有机会侵入 b、密封很严,细菌无法呼吸而死亡 解析: 罐头在封盖前先进行高温灭菌,高温处理后细菌全部死亡,使罐内再没有细菌,因此,罐头食品长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
例
2、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细菌的细胞中没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菌的细胞结构,细菌的细胞与植物细胞结构相似,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答案:d 例
3、关于真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内都有真正的细胞核 b、都是单细胞的 解析:真菌体内都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细胞内无叶绿体,故营养方式均为异养。真菌中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如:青霉和曲霉,且大多数都为多细胞的,故不能说真菌都是单细胞的。答案:b 例
4、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都是分解者
b、细菌细胞不同于洋葱表皮细胞的主要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将食品放在冰箱中防止腐败变质,原因是低温杀死了细菌等微生物 解析:芽孢是细菌度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答案:b 例
5、酵母菌比醋酸杆菌高等,主要是因为酵母菌细胞具有()例
6、“超级细菌”是一种对绝大多数抗生素不再敏感的细菌,它的产生与人类滥用抗生素有关。“超级细菌”的结构特点是()
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同sars病毒一样无细胞结构 解析:“超级细菌”是细菌,其区别于真核生物的最主要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答案:a 例
7、以下方式中不能利用微生物的固氮作用来提高土壤肥效的是()a、豆粮间作 b、瓜类、豆类轮作
例
8、张丽对下列四种生物的结构调整特征进行分析比较,获得的结果如下表。你认为记录不正确的是()
生物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 艾滋病毒√√×√× 酵母菌√√√√× 草履虫×√√√× 衣藻√√√√√
解析:艾滋病毒无细胞结构。酵母菌是真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但无叶绿体。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无叶绿体。衣藻是单行本植物,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等结构。答案:b 例
9、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看到在温暖、潮湿的的环境中,馒头表面很快会生出霉菌,而在冰箱冷藏室内的馒头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某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验写了一份不完整的“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实验名称: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①实验材料:两个相同的馒头、两个塑料袋、冰箱、细绳、记录纸、笔。②实验步骤:将两个馒头分别装入两个盘子中,一个放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另一个放在冰箱冷藏室内。每天观察一次,连续观察5天,并记录看到的现象。(4)实验结果:见下表。
组别条件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a温暖、潮湿没有发霉少许发霉很多发霉 非常多发霉长满霉菌 b低温、潮湿没有发霉没有发霉没有发霉没有发霉没有发霉(5)结论:霉菌适宜生活在 的环境中。
(6)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在本实验中设置了a组和b组,叫做 实验。(7)霉菌属于微生物中的,它与细菌的主要区别是。
解析:对照实验的设计要遵循唯一变量的原则,本实验的变量时温度,从实验中可以看出,温暖、潮湿的环境适于霉菌的生活。答案:(1)霉菌适于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2)霉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5)温暖、潮湿(6)温度、对照(7)真菌、有成形细胞核
四、分层达标检测 a类
1、在制作馒头和酿酒过程中都需要的微生物是()
2、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3、下列四种生物,在细胞结构组成上不同于其他几种的是()
4、酵母菌比细菌的结构高等、复杂,主要是因为酵母菌具有()
5、馒头的蒸制和泡菜的制作分别是什么微生物作用的结果()a、细菌和酵母菌 b、酵母菌和乳酸菌 b类
6、夏季在下列的什么地方易找到蘑菇()
7、下列生物不能产生孢子的是()
8、夏天,衣服和食品上容易发霉和长毛,这是由()引起的。
9、细菌的特殊结构是()
10、芽孢是指细菌的()
(1)病毒的结构很特殊,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和。
(2)患有甲型h1n1流感的猪或人属于,战斗在对抗甲型h1n1流感的战争前线的工作人员属于。
(3)为预防传染,中国各关口进行严格检查,并对发热病人进行隔离。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中国所采取的措施是属于。
12、下图为细菌结构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各部分解构的名称。(2)一个细菌就是一个。
(3)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 】 集中地区域。它没有成形的。相同的部分有【 】 和【 】。
(4)与植物细胞相比,该细菌的结构中没有,也不具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在环境很恶劣情况下变成。
13、看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有细胞结构但无成形细胞核的生物是,有成形细胞核的生物是,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2)图中五种生物能进行寄生生活的是,能进行腐生生活的是。
14、下图是细菌和酵母菌共有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1)细菌与酵母菌共有的结构是:【 】 【 】 【 】。(2)两者区别是酵母菌【 】 和【 】。x k b 1(3)酵母菌与植物叶肉细胞的区别是细胞内无,营养方式是。(4)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酵母菌是出芽生殖或用 繁殖后代。(5)酵母菌与高等动物的区别是。(6)此图中的细菌从形状上看属于 菌。
教学反思:
本节复习课的操作程序
①忆,复习开始时,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口述。回忆,就是学生将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回忆是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课题回忆所学的知识,看课本目录回忆单元知识。②清,“清”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联系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回忆,进行从点——线——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时,可以根据复习内容教学信息容量的多少,分项、分步进行整理。是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把知识进行泛化的过程。③析,对单元中的重点内容和学生中的疑难作进一步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重点、难点和疑点,从而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加深理解。这一环节重在设疑、答疑和析疑上。如内容较多时,可以分类、分专项进行分析、对比。
④练,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在练习设计中,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帮助系统整理;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沟通与辩析;设计综合发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⑤结,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时,可以根据复习内容教学信息分步进行整理。是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把知识进行泛化的过程。
第二篇:《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
2.举例说出常见的微生物类型。
3.描述细菌、真菌、病毒的形态、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4.概述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哪里有微生物的讨论,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培养、观察微生物。
2.通过用显微镜观察细菌、酵母菌、霉菌,熟练显微镜的使用,及临时装片的制作技能。
3.通过对比细菌、真菌、病毒结构的区别,培养对比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我们身边哪里有微生物的讨论和分析,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1.微生物的概念及常见类型。
2.细菌、真菌及病毒的结构特点及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
1.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细菌、酵母菌、霉菌的观察。
教学方法
自学、小组合作、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预习本节课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食用的蘑菇是植物吗?食物的腐败与哪种生物有关?引起流感的病原体是生物吗?
二、新课学习
(一)微生物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
在生物圈中,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活动:发现我们身边的微生物
大多数微生物是单细胞的,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藻、衣藻等。
少数微生物是多细胞生物,如各种霉菌和大型真菌。
还有一些微生物是无细胞结构的。
如: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二)细菌、真菌、病毒是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1、细菌
细菌的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
细菌繁殖(分裂生殖)
2、真菌
真菌形态分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
单细胞真菌主要为酵母和类酵母菌(如隐球菌、念珠菌)呈圆形或椭圆形。
多细胞真菌包括霉菌和蘑菇类,由菌丝构成。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目的要求:认识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
材料用具:酵母菌培养液,培养好的青霉等
方法步骤:
观察酵母菌:椭圆形、液泡
观察青霉:直立菌丝、青绿色的孢子、扫帚状孢子
讨论:酵母菌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青霉孢子的颜色和着生状态有什么特点?
酵母菌
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酿酒、做面包和蒸馒头都离不开酵母菌。
霉菌也是分布很广泛的真菌。食品、皮革、布匹等保存不好都有可能生长霉菌,引起发霉。较常见的霉菌是青霉和曲霉。
青霉和曲霉
青霉和曲霉的菌体是由许多菌丝组成的。有些菌丝在营养物质的表面并向上生长,叫做直立菌丝。直立菌丝顶端生有不同颜色的孢子囊或孢子;有些菌丝蔓延到营养物质的内部,叫做营养菌丝。
蘑菇是一类个体比较大的真菌。蘑菇由菌丝构成。蘑菇的地上部分好像一把张开的伞,地上部分的菌丝形成子实体,包括菌柄和菌盖;地下部分的菌丝交错伸展在土壤中。
孢子生殖
3、病毒
病毒连细胞结构都没有,所以称为非细胞生物。它是微生物中最小的生命实体。
病毒的种类
病毒的生殖
(三)微生物在生物圈的作用
是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多数的细菌和真菌是腐生生活,它们是生物圈中的分解者。
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营寄生生活,它们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一些细菌等自养型微生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1).腐生生活
如有些细菌,真菌等
微生物在获取营养的过程中使得水果腐烂、饭菜变质
(2).寄生生活
如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
(3).自养生活
如硫化细菌、硝化细菌、蓝藻。
大豆、花生等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
三、结论总结
微生物的种类
1.单细胞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蓝藻等。
2.多细胞微生物:霉菌、食用菌、药用菌等。
3.无细胞结构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微生物的生活
1.代谢方式
①腐生生活——生物圈中的分解者
②寄生生活——生物圈中的消费者
③自养生活——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2.繁殖特点:速度极快
四、课堂练习
1.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A.变形虫
B.真菌
C.病毒
D.细菌和放线菌
2.下列微生物中,属于生产者的是();属于消费者的是();属于分解者的是();具有固氮作用的是().
A.寄生真菌
B.硫细菌
C.枯草杆菌
D.根瘤菌
3.酸奶是一种有益的酸性乳品,泡菜也是特色小吃,这是人们利用了()的发酵作用.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曲菌
D.乳酸菌
4.关于细菌和真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者都是单细胞的生物
B.繁殖速度快
C.对人来说,都是有益的方面,也有有害的方面
D.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有重要作用
5.引起禽流感的病原微生物是()
A.细菌
B.真菌
C.霉菌
D.病毒
6.梅雨季节,南方衣柜里的衣物上会发霉长毛,这是()引起的.
A.细菌
B.酵母菌
C.病毒
D.霉菌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
2.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答案:
1.C
2.B
A
C
D
3.D
4.A
5.D
6.D
第三篇: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是微生物一章完结,系统分析了微生物在生物圈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本节一时完成。教师从日常生活入手切入微生物对生活垃圾处理上面的重要作用,结合知识链内容完成总结归纳环节,对资料分析环节,提供了更多的资料,拓展学生的思路。在实际用环节中,如有条可去观察垃圾和污水的处理过程,亦可以资料形式提供给学生,学生在此基础之上,积极思考寻找更多的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不仅如此,更要鼓励学生打开思维,搜集更多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实例。教材是从最常见的生态系统(落叶)中的作用引入的,然后列举实例,介绍了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的危害,接着又讲述了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实例。这样编写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概括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三大作用:A.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B.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与动植物共生
2探究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分解作用。
3探究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第三个作用:与动植物共生。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章引言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分析、思考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观点,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激发学生爱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激发同学创造情愫。
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腐生)
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引起动物和人患病。(寄生)
3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以与动物共生。
教学难点
.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细菌和真菌可以与动物、植物共生。
教学用具
挂图或者多媒体大屏幕
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讨论
多媒体演示法、观察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三大作用的多媒体片断或相关挂图。
2学生准备:
(1)探究实验
(2)搜集与细菌、真菌有关的信息(从日常生活中收集)。
时安排
时
教学过程
[复习问答,导入新]
教师:前一章,我们学习了细菌、真菌,那么从形态上讲,细菌和真菌的最大区别是……(学生接述:细菌没有细胞核,只有核区;而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具有细胞完整结构)。我们学习过的细菌按形态分,可分为……(学生接述:球菌、杆菌和螺旋菌),学过的真菌有……(学生接述:酵母菌、青霉、曲霉,还有蘑菇等食用菌)很好。
细菌和真菌虽然个体小,不像动植物那样惹人注目,但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这节,让我们来共同关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做实验和资料分析,探究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三大作用]
教师:首先请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细菌和真菌吗?
学生:通过讨论,下收集资料,日常生活经验等。可能有以下几种答案。
(A)腐败的梨(或苹果)里有
(B)在妈妈实验室的显微镜下见过。
()根瘤菌里有
(D)没见过。
教师: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底和细菌、真菌接触吗?好,先请同学们观看老师准备的多媒体。注意观察里所涉及到的细菌和真菌的生活现象。
随即播放多媒体(没条的可观察书上P123的图片)
2设计实验演示
一只完好的梨,用刀子给它划一个小口。画外音:“请过几天再观察。”梨缺口处大面积腐败了(是另外的一只梨,只是前几天划的口)。画外音:“如果继续放置,它会(慢语速且极具探索性)全部腐烂。”梨由部分腐烂到全部腐烂的动态过程(速度很快)。画外音:“这便是食物的腐败现象。梨为什么会腐败呢?其实是枯草杆菌把它分解的结果。”
“有些真菌和细菌还可以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病。”同时画面显示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人手癣、体癣的大特写。
画外音:“但有些细菌和真菌能与动植物共生,它们相互依赖,一旦分开,彼此不能独立生活。如地衣。”画面显示地衣特写。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回忆,刚才多媒体里有哪些细菌、真菌的生活现象?
学生:(观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后可抢答)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枯草杆菌可将梨分解——梨的腐败同细菌有关。
(2)真菌可使小麦得小麦叶锈病,使水稻得水稻稻瘟病,可使人生癣——细菌和真菌可使动植物和人患病。
(3)地衣是真菌和细菌与动植物共生的结果。
教师:(鼓励评价学生)看来,同学们收集信息能力很强。
请同学们观察手中腐败的梨(或苹果),将其和完好的梨相比较。联想一下,除了梨和苹果,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些什么东西会腐败变质?试举例。
学生:(先观察腐败的梨和完好的梨,加深对腐败的认识,再展开联想做答)答案可能有:变馊的饭菜、垃圾堆上发臭的老鼠、朽木……
教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都很好。食物的腐败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到,自然界里的物质循环更是循环不会停止。这其中,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充当了分解者的角色。
教师讲解
菌类使梨和苹果腐败。
2真菌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作为分解者,对于自然界中2等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3细菌可以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有条教师请重新展示有关细菌和真菌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的片断。
学生:积极收集信息,联想日常生活中感性认识,甚至可以展示自己的体癣。总之,认识到,细菌和真菌中的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病。
4细菌、真菌与动植物的共生现象,如地衣、根瘤菌。(教师请学生们经回忆回答)
放映有关共生的片断和图片。
教师:给予肯定,激励评价,及时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大多数同学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教师:其实,草食性的动物,如牛、羊、骆驼、兔子等,在其胃肠内,也存在着细菌,细菌可以帮助动物分解植物中的纤维素,而动物的胃肠也为这些细菌提供了食物和生存场所,同学们说,它们两者是什么关系?
学生:共生。(可叫中等学生回答)
堂小结
这节,我们进一步认识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作用,同学们认识到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可营腐生、营寄生及营共生生活,它们对自然界有三大作用,分别是……(学生接述),可见,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第四篇:《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18章第1节。本节内容包括3个方面:
1、微生物的种类;
2、微生物的特点;
3、微生物的生活。主要阐述微生物是生物圈中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由于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多,代谢强度高和繁殖速度极快,使其成为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分。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微生物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真正准确认识的学生并
不多。而本节知识涉及的都是微观生物,对于学生的掌握理解有一定 的难度。抽象的理解有困难,但是形象的理解相对则比较容易。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直观的图片演示,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知识的
基础上,可以纠正、加强他们的认识。对于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性活动,平时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缺少足够实践,虽然有探究的
积极性,但探究的科学性把握不到位,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的类型;
(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设计能力、收集材料和处理材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和重视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重点:微生物及其种类,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繁殖特点。
教学难点
难点:探究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本节我采用的不是传统的灌输式,而是结合了直观教具(特别是图片),通过问题衔接知识点,由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活动结论,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法指导
(1)
学生前预习。
(2)
堂交流:师生交流,学生学会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知识点。
(3)
小组合作:上之前学生按事先分组,进行探究活动
(4)
小组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分析选择,培养综合能力。
()
自主学习:后学生收集相关材料,完成“假如地球上没有微生物”活动,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具准备
提前准备堂教学的细菌、真菌、病毒等的图片和资料。
时安排
一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的主导活动
学生的主体活动
新导入
展示一组常见的微生物的图片:如引起“非典”的冠状病毒的图片,不同种类细菌图片,提出问题:这种肉眼看不见的物体是什么?属于生物吗?
从而引出本章本节内容: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观察
思考
微生物及其种类和分布
提出问题: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有哪些种类?
3.微生物的生活环境怎样?
阅读本有关部分内容,分析,归纳出三个问题的答案。
归纳:
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根据细胞结构特点,分别介绍单细胞微生物、多细胞微生物、无细胞结构微生物。
微生物主要生活在土壤,动植物体体内或体表及一些恶劣环境,因此微生物分布极广。
倾听
理解
记忆
探究活动: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既然微生物分布广泛,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呢?看本3页活动内容。如果制作一种培养基,为微生物生活提供必须的营养物质,微生物就会在培养基上迅速繁殖和生长,就形成了肉眼可见的微生物菌落。少量的微生物我们肉眼看不到,但大量的微生物聚集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用肉眼观察到了。
我们如何设计探究实验来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呢??请学生分组谈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探究我们身边的微生物”为主题充分讨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结果的预测。最后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并提出最合理最可行的实验方案,要求学生后按照实验设计完成整个研究活动。
倾听
思考
微生物的生活
.问题引入:微生物作为生物应该有着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如生长,繁殖等,微生物是如何生活和繁殖的?
2展示相关图片,重点介绍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及其在生物圈充当分解者的作用。对比大多数动物,简介充当消费者的微生物,特别提示病毒这类微生物,过着寄生生活,充当消费者。对比绿色植物,简介充可以自行合成有机物的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充当生产者。最后简介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倾听
思考
归纳:微生物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代谢类型多
微生物的繁殖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本6页第1自然段,由学生自行比较人和大肠杆菌的繁殖速度、肉牛和酵母菌合成蛋白质的速度。
自学阅读。
得出结论:
微生物繁殖速度
极快。
总结
微生物及其种类,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繁殖特点。
倾听
知识迁移
夏天,鱼的内脏埋在土壤里,一段时间后内脏不见了,什么原因?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一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什么是微生物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二.微生物的种类
.单细胞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蓝藻
等
2.多细胞微生物:
霉菌蘑菇
等
3.无细胞结构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三.微生物的生活
.腐生微生物:分解者、作用
2.寄生微生物:消费者
3.自养:生产者
4.固氮作用
四.微生物繁殖特点:繁殖速度极快
作业:1导学园地
2完成“假如地球上没有微生物”活动
教学反思: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并结合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第五篇: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复习教案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复习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复习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让学生整理知识,掌握本章教材的重要知识点,使之系统化;通过复习,使学生知识内化,形成技能。
.2能力目标
通过交流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和处理、加工信息及归纳总结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及汇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活动中体验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2复习策略
回顾──知识串联──检测──小结
3课前准备
分发课堂导练单
复习摘要:
4复习过程
4.1导言
前面两节课我们分别对《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和《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进行了复习,知道了各种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特点,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回顾《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4.2知识大串联:你觉得这一章应当掌握哪些内容?
4.2.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4.2.2在全班汇报交流结果。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①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怎样的关系?
②什么叫生态平衡?动物在自然界中有哪些作用?
③防治病虫害用什么方法最好?
④什么是生物反应器?最理想的是哪种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反应器有什么好处?
⑤举例说明什么是仿生?进行仿生研究需要哪些方面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⑥调查前要做哪些准备?怎样进行调查?
4.3检测
前面我们对本章知识进行了较系统的回顾,大家弄清楚了吗?现在来检测一下我们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好吗?现在请你当一次老师,在导练单的适当位置出题,然后小组内交换做题。
4.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相互评价。
4.5反馈更正。
4.6
教师对导练单上已给出的最后两道题进行简单提问。
4.7小结
4.7.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分别谈自己的收获)
4.7.2师:动物在生物圈中的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的利害双方,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感谢各位专家光临指导,感谢同学们的配合!下课。
5板书设计
6教学反思
复习课与新授课有很大的区别,很容易走入教师归纳总结,学生死记硬背的老路上去。我在设计时,特别注重渗透新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知识大串联”环节,完全放手让学生交流讨论,气氛十分热烈,效果也相当显著,掀起了第一个高潮,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在学生汇报时,我根据学生归纳的顺序进行板书,为学生提供了本章知识的重点和掌握知识的方式方法。在“检测”这一环节更是打破常规,“请你当一次老师,在导练单的适当位置出题,然后小组内交换做题。”既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掀起了第二个高潮。最后利用“简答题”和“资料分析题”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深化了本章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将课堂推向了第三个高潮。真正将课程理念转化成了具体的教学方法。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根据本班的实际,将学生放在重要的位置。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获取生物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教师应该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尽可能随时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引导他们参与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教师还应该和学生一起走进教材,使学生能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共同建设探究性的生物学课程。
附:课堂导练单
一、单项选择题(学生出三个单选题)
二、填空题(学生出题,不超过两个)
三、简答题:(可选做一题)
1、利用塑料大棚栽培果树,能促进水果提早上市,增加经济收入。但有个问题需要解决,塑料大棚基本是封闭的,里面的果树开花后必须要经过传粉才能结果,怎样让塑料大棚里的果树传粉呢?
2、仿生研究解决了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进行仿生研究需要哪些方面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四、资料分析题
北美驯鹿和狼
北美驯鹿是可爱的动物,他们在广阔的草原上生活。可是,它们经常受到狼的威胁。于是,人们为保护驯鹿,捕杀草原上的狼,驯鹿的家族繁盛起来。
可是,过了一些年,人们发现草原被驯鹿糟蹋的很厉害,而且北美驯鹿有时成批死亡。这是什么原因呢?
科学家研究以后发现,北美驯鹿失去了天敌狼之后,种群扩大了。草场不足,草原被破坏,而且那些老弱病残的鹿不能被淘汰,加剧了草场不足的困难。另外,没有狼的追杀,驯鹿的运动少了,体质下降,病死的增加了。于是,人们又把狼“请”了回来。
(1)通过以上资料的分析,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为什么?
(2)你认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的数量能不能无限增长?为什么?
(3)你从上述资料中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