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美丽的规则》教学设计
美丽的规则
西场学校 段现菊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课前交流: 我们先来一个小测试,知道周杰伦的请举手。(全班学生都举起了手)他是干什么的? 师:知道谢娜的请举手。(全班学生都举起了手)我再问一个人:知道段现菊的请举手。(全班有数人举手)她是干什么的,在哪儿? 生:是一位老师。就在我面前。师:谢谢你!段现菊就是我。现在知道段现菊的请举手。(全班学生都举起了手)噢!我现在和周杰伦谢娜齐名了。(学生大笑)
(一)初读感知,什么是规则。
1,师:请同学们看课件老师的名字上面有几个字,这几个字是:(生读课题)(老师板书课题——美丽的规则)
2、师:谁能告诉老师什么是规则?(指2名学生说说)
3、师:就像你们说的规则就是规定,就是冰冷无情的条例,毫无美感可言啦,可是作者却说它是——请大家再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读懂课文
(一)是何规则
1、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问题?(指名说说:预设:我想到了规则为什么是美丽的?)师:好!我把大家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师板书——是何规则?为何美丽?有何启示?)
2、师:孩子们,接下来我们就来解决这三个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出示幻灯片2文章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规则?(师巡视指导后质疑)(交通规则)师:你怎么就知道它指的是交通规则呢?我们来看文中第7自然
段哪个词象征着“规则”,(白线).为什么你就断定它就是规则呢?谁能用具体的表现,具体的文字来告诉老师?(出示幻灯片4:要知道这里是荒凉的澳大利亚最南端,没有警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的一条白线,一道看起来似乎毫无约束力的白线。体会“似乎毫无”)质疑:这条白线真的没有约束力吗?(小组交流,第5、6段)
(二)为何美丽
1、师:既然一条白线让墨尔本人有约束力,作者为何在来时的路上忧心忡忡 还担心堵车?这不得不谈谈作者来这里是目的?他是哪里的人?指名说说(预设:中国人,中国的交通规则)(出示幻灯片5,感受中国的交通杂乱无章)
2、师:回过头来,咱们再来看看作者在墨尔本看到的情境(出示幻灯片5“这是一条左右极不‘平衡’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道路,一边是密密麻麻的车子。„„”)我觉得这种景象可能在墨尔本人们眼里是习以为常的,而作为中国人的作者眼里是不是也是平常的呢?(感觉是很惊讶的!)
3、师:请你们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师:老师在读这段课文时,会在文章的前面加上“呀”“啊”这些语气词来表达自己的惊讶之情!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4、师:如果说在作者的眼里看到中国的交通是杂乱无章的话,面对墨尔本的交通作者看到的情景用一个词形容是(井然
有序)所以作者称这样的井然有序为----(板书:规则之美,人性之美)
(三)有何启示
1、师:作者在第7段中说到一个词“聪明人”。让我们把目光注意到这个“聪明人”请大家结合聪明人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出示课件6)(同桌交流后展示)(预设:在我眼里,聪明人指的不是加了引号的聪明人。预设:文中的聪明人是指遵守交通规则的人,文中加了引号的聪明人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
2、师总结:加了引号的“聪明人”获得了什么样的利益?这样的聪明人只要把方向盘一转,就可以快速的到达目的地,多好呀!(如果当这样的聪明人会付出自己的生命。师:这些在马路上遵守秩序的人,真的傻吗?(预设:不是)师:那他们是怎样的人? 生:他们是真正的聪明人。他们是有教养的人。他们是有道德的人。他们是有素质的人。他们是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他们是高尚的人。)
3、师: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精神?(预设:我看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他们都是关心他人重于关心自己的人。规则要刻在心里。)
4、师:同学们,这个聪明人,我们聊得特别好,那么我们把他们放入文中,继续聊。(出示课件7,齐读第7段)师:读完这段文字请同学们谈谈你心中的这条白线。(预设:生:
我觉得这条白线是红绿灯、监视器、电子眼。生:我觉得这条白线像人民警察,还像人的眼睛。)师:老师觉得还有可能是——(师做指挥的动作)(生:我觉得这条白线是指挥棒。)
5、师:真棒,这条白线指挥着人们有序的行驶,这条白线是澳大利亚叹为观止的景观,就大家用赞叹的语气再来读一读。(再读第7自然段)师:孩子们,请想一想这条白线为何美丽?(预设:这条白线创造了美丽景观。)
三、拓展延伸,以读代写
1、师:澳大利亚人正是用行动实现规则,让我们感动,作者把他的感动用笔写下来。今天让我们一起把感动传给在座的老师们,让我们把它传得更远。(出示课件8,指名读第8自然段)
2、师:作者一次旅行感受到了规则之美,人性之美,同学们学习了这篇文章又有哪些感受呢?请大家说一说!(小组交流后,指名说说:预设1:关心他人,为别人着想,才是真正的聪明人。2:规则要刻在心里。3:人世间最美的是规则之美,人性之美。4:规则造就人性之美,人性之美彰显规则之美。5:遵守规则是人必备的品质。生6:那条白线永远刻在我心中。师:那么你觉得你会怎么做?(指名说说,预设:我会遵守规则,传承这样的美德)师:能举一个例子吗?(预设:1:像我们在玩游戏时,有的小朋友不遵守游戏规则,游
戏就玩得特别没意思,我们都不愿和这样的小朋友玩游戏。我们都不信任他。)
3、师:孩子们你们太了不起了,我觉得我面对的不是在和在孩子说话,而是面对着一帮哲人在说话。行车有交通规则,竞赛有比赛规则,玩耍有游戏规则。正因为有了规则。我们的生活才会有秩序,正因为遵守了规则,人与人之间才能和睦相处;正因为遵守了规则,我们的社会才可以安定祥和。而规则,是需要我们每个人去自觉遵守,用心维护的!最后,我想说规则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
四、课堂反馈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课记叙了我们乘车从——出发,赶往菲律普岛看——,在路上看到的景象。赞颂了人们自觉遵守——的美德。
2、文中极不“平衡”的车道,指的是:————————。
3、作者从那条流淌的车灯之河中,看到了——————。
4、课题“美丽的规则”的含义是———— 板书设计: 9美丽的规则
是何规则?
为何美丽? 有何启示?
人性之美,规则之美
第二篇:美丽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是美丽的,物产是丰富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把景物写具体地方法 3.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以及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重点词句概括段落大意。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2、新课引言
小兴安岭是我国著名的山脉之一,在咱们黑龙江省的北部,它不但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之一,还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个美丽的花坛。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1、2自然段,你了解到小兴安岭的 什么情况?播放幻灯片(1)。
2、完成幻灯片(1)的思考题。(板书:美丽
诱人)
3、小兴安岭美丽诱人,抓住了那些特点来写的呢?(板书:春 夏 秋
冬)
4、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指名读3自然段,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播放幻灯片(2)
5、播放幻灯片(3)学生读思考题并回答。
6、春天的景色令人陶醉,夏天的景色又如何呢?指名读4、5自然段。播放幻灯片(4)(5)。完成思考题。
太阳出来了,驱散了浓雾,阳光射进了树林,使人们清晰地看见了草地上五颜六色的野花。这是小兴安岭的夏天更加迷人。这就点明了小兴安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那秋天的小兴安岭又是怎样的呢、7、默读第6自然段,小组内互相提问题,互相解答。播放幻灯片(6)(7)
秋天的景色虽然不如春夏那样美丽,但它给人们送来了丰富的物产,让人们享受球的收获,使人们更加眷恋小兴安岭的秋天。
8、冬天的小兴安岭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课文7自然段,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看谁的问题提得好。播放幻灯片(8)(9)
9、通过秋冬的描写说明小兴安岭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齐读结尾一段。播放幻灯片(8)学生回答问题。(板书:大花园
宝库)
三、总结拓展:
1、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述,向大家展示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只用短短的十几分钟,我们大家在小兴安岭里一同度过了春、夏、秋、冬,那里景色诱人,你能用四个字的词语分别来概括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吗?
2、齐读课文的总结句,想一想,作者通过赞美小兴安岭的美丽,实质是赞美我们的……。全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呢?(板书:总→分→总)
3、全文通过对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物描写,来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因此,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四、展示朗读、欣赏图片
1、听录音,欣赏图片。
2、展示自己的朗读风采。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阅读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五板书设计•树海春生机勃勃夏花木繁茂秋物产丰富冬白雪茫茫总大花园宝库总分总美丽的小兴安岭美丽诱人
第三篇:美丽中国教学设计
《美丽中国》合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让同学们在各种爱心故事、演唱、表演等活动中体验、感受:爱------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2、在学习中,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注意保护啜子。教学重难点:
1、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
2、能全身心投入各种表演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并积极参与活动
教学准备:歌词 歌谱 教学课时:2课时 教 具:钢琴 教学内容 :
(一)爱心故事导入
创设情景
1、展示四幅有关爱心的多媒体画面,教师在背景音乐《我爱你 中国》的旋律中动情
2、师:这四幅画面共同说明了一个怎样的情感主题?
3、师小结,展示主题《美丽的中国》
(二)学唱歌曲《美丽中国》
1、展示多媒体画面介绍音乐人----郭峰并简单的介绍《让》作品。
2、播放MTV《让》学生欣赏
3、师提供三种学习新歌的方法让学生按自己学习习惯选择学习(A跟钢琴演唱歌词 B跟钢琴演唱歌谱 C跟钢琴哼唱旋律)
4、跟钢琴练习,要求找到自己感觉演唱比较困难的地方
5、请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帮助解决并提出OX节奏与X---在演唱时应如何把握。
6、再次跟钢琴练习,要求声音柔和、抒情,有感情地演唱
7、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练唱。
要求:(1)声音统一 气息通畅(2)节奏准确 充满感情
(四)爱心感悟
1、分析讨论:四人一组合作分析表格曲名 速度 演唱形式 表情 风格 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2、得出答案:曲名 速度 演唱形式 表情 风格 内容主题《美丽中国》 慢板 领唱、合唱 柔和、抒情 现代流行
2、提问:通过分析你知道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为什么?
3、出示多媒体,爱心感悟:
A 音乐的情感来源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B 音乐形式千姿百态,爱------人类永恒的主题永不改变。
(五)爱心创作
1、展示多媒体:爱心小天使的爱心创作任务,画面上有四个爱心宝盒,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任意选择并点击其中一个爱心宝盒,爱心宝盒弹开并显示爱心创作的任务。A请你们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做一个爱心礼物B 请你们小组成员按教师提供的道具编一段爱心情景剧,加油哦!C请你们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写一首爱心小诗,努力哦!D请你们小组成员在爱心演出中表演一段歌舞,你们一定很棒!
2、在音乐声中学生活动
3、展示各组爱心创作作品,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
(六)教师小结,在《美丽中国》的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第四篇:《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
《美丽的武夷山》 教学设计
会宁县北关小学
王惠霞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写10个生字,读通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夷山“入诗入画”的感觉,感受祖国山水之美。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式的读,发挥想象,体味武夷山入诗入画的美丽景象。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昨天,我们游完了山寨,今天,我们就到闻名遐迩的武夷山去游览,看看武夷山有哪些吸引我们的地方。
2播放多媒体:说说武夷山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同桌互读课文,达到读通、读准。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评价学生的读书情况。
3、开火车认读词语词。
4、小组认读生字。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武夷山的什么最美? 2.学生汇报:山、水,老师板书。
3.好,先走进山去瞧一瞧。轻声读课文,山有什么特点?(1)武夷山的山峰造型奇特,山势险峻。
有的象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
同学们,山本身是没有名字的,而人们的想象力特别丰富,就把自己看到的山峰根据他的形状起了各种名字。而且,山峰在不同人的眼里有不同的形状,这回我们看看老师搜集的这些山峰的图片,也来试试给他们起名字好吗?
(2)出示32页的语文天地第三题,或收集到大山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给山起名字。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见过这么多形状不同的山,你能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来概括?(造型奇特)
你再想想,武夷山的山峰还有可能象什么?(3)那你能试着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就请你读读这个自然段。4.欣赏武夷山的水。默读课文,武夷山的水有什么特点?(1)介绍了九曲溪,为什么把它称为九曲溪?九个弯。
(2)观看溪水的图片。这是九曲溪的一部分,除弯多,溪水还有什么特点,(很清,清的可以看见溪底的砂石。).(想象透过溪水还能看见什么?)(3)指导读体会静: 指名读句子,其他人闭眼想.仿编句子,溪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溪底的砂石。教室里很静,静得----。海水很--,--------。
喜欢这溪水的同学,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这段吧。找两组学生读。5.听到同学们刚才的朗读,我觉得武夷山真美,我决定了,五一黄金周快要到了,我准备就去武夷山了,你们帮我打算一下,我可以怎么游览? 那就是坐竹筏。你怎么知道坐竹筏呢?(在书中找到的)
我可真想知道坐着竹筏游览武夷山,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我都会看到些什么呢?现在,就请你仔细地读一读第四段,借助这段文字,把它变成自己的话,给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一下坐竹筏观赏美景的感受,看谁说的最有感染力。小组可以合作说。
你说的太好了,仿佛把老师带入了一幅连绵不断的风景画中一样,我太向往那个地方了。
溪水拍着竹筏,青山徐徐从两边退去,你们会有一种什么感觉?--入诗入画。6.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读一读。
老师总结:山离不开水,水离不开山,山山水水,交相辉映,才让这个地方变得这样美丽,才是一幅风景画。
四、拓展延伸: 就要告别武夷山了,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同学们,像武夷山这样的美景还有许多,神奇的大自然他那宽广无私的胸怀赋予我们如此如诗如画的美景,然而由于人为的破坏和污染,北戴河的海已无往日的蔚蓝,云南的许多景点也失去了往昔的容颜,大自然的脸上多了几许人为的雀斑,听到这个消息你有什么感触?心动不如行动,用心去亲近自然,欣赏自然,感受自然赞美自然,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热爱自然, 赞美自然,保护自然吧.
第五篇:《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
课标教材解读:
这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说明性散文,描绘了武夷山的奇山异水。从第一自然段写武夷山的位置、地貌、山水互绕等特点,到第二自然段写武夷山的山的奇、险,再到第三自然段写武夷山的水之清和静,最后一个自然段写游览武夷山时入诗入画的感觉。全文洋溢着美感,处处可见作者对武夷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语句,感受武夷山奇山秀水的特点。
3、能通过想象,体会作者所描写的意境,进行适当的句子训练。
4、根据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体会武夷山的山水之美,能够读出美来。
2、在具体的语境中根据想象进行句子训练。
3、能够在词语中认识、理解生词的意思。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文字)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武夷山风景图片,学生静静地欣赏。
同学们想身临其境去领略武夷山的风光吗?让我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和老师一起去看看。
(板书课题:美丽的武夷山)
二、初读感知,检查识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并解决它。
2、出示词语,指名读,纠正字音。
3、小组读、分男女生读、齐读。
西北部 风景 爬山 缓缓 徐徐 古朴 造型奇特 山势险峻 入诗入画
三、通读课文,感知结构美。
1、自己选择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并标出有几个自然段。
2、请四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甲:第一自然段写了武夷山的位置和地貌特点。
学生乙:第二自然段写了武夷山山势险峻。
学生丙:第三自然段写了武夷山的溪水。
学生丁:第四自然段写了游览武夷山可以爬山,也可以坐竹筏。
3、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武夷山的景色的?(两方面:山和水)
四、读想结合,领略意境美。
1、学习第一自然段。
介绍了武夷山的位置和特点。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己轻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武夷山的山有什么特点?(山势险峻、造型奇特)
播放介绍武夷山的风光图片,体会武夷山的山势险峻、造型奇特的特点。鼓励学生想象: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还有的像什么?
学生自由举手答。的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文字,指名读。
3、谁来说说武夷山的山怎样?(造型奇特、山势险峻)板书:奇、险 请大家找一找写武夷山“奇”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汇报读:三十六峰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
哇,真是特别奇异的山峰啊。你觉得这三十六峰还可能像什么,你能也用上: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来说句子吗?自由说。出示山峰图片,让学生想象。
师:武夷山的三十六峰真是造型奇特啊!
这样特别的武夷山,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啊。武夷山不仅奇还很“险”,最险要数(大王峰),学生接读描写大王峰的句子。展示大王峰图,让学生想象山峰的险峻。
4、我们刚刚爬了山,现在再去游水。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在小组内说说武夷山的水怎么样?
5、交流汇报:
生1:我知道这里有九曲溪:溪水绕着山峰转了九个弯而得名。生2:溪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溪底的沙石。生3: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
男生读水很清的句子,女生练读水很静的句子。
是啊,水映着山,山衬着水,真是一幅水上风景画啊。
6、到武夷山,我们可以(爬山),也可以(在九曲溪上坐竹筏漂行),真是两全其美啊。
7、想象你正坐在竹筏上静静地、缓缓地漂行的感觉,眼前有高高的山,有清清的水,你仿佛走进了一幅美丽的诗意化的山水画中一样。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样的感觉。(入诗入画)
8、出示课后题并解答。
为什么游武夷山人们会有“入诗入画”的感觉?
小组合作,生汇报。
怎样才能读出这样入诗入画的感觉来呢?(慢慢地、柔柔地、轻轻地读)
9、就让我们一起用我们的声音带我们走进这美丽的图画吧,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巩固、延伸。
1、你能给山起名字吗?(出示图片,学生思考)
2、课后试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我们美丽的武夷山吧。
五、板书:
山 : 奇、险 美丽的武夷山{ }
入诗入画
水 :清、静 教学反思:
《美丽的武夷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武夷山的奇山秀水。语句生动,意境优美。第一段主要介绍武夷山的位置和地貌,点出武夷山山水互抱的特点。第二段主要介绍武夷山的山,突出山的“造型奇特”、“山势险峻”。第三段介绍水的特点“清、静”。第四段写游览的方式,可以爬山、可以坐竹筏。四个自然段层次清楚,语言优美,采用比喻和整齐的对句,简洁明丽,适于朗读和积累。
备课时我仔细研究了文本,并用心设计各教学环节,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方面,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我使用了优美的音乐以及武夷山美丽的图片,并配以自己有感情地范读,将学生带入情景中,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武夷山的特点,激发起学生对武夷山的喜爱之情,调动起他们阅读文本的兴趣。
二、读说结合,扎实训练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就要对学生进行扎实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所以不管是导入阶段还是学习课文时,我总是见缝插针的抓好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例如我在进行“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句式训练时,我就结合语文天地中给山起名字这道题,让学生先看我课前搜集的武夷山各种造型奇特的山峰图片,想象它们像什么,为他们起名字,再用上句式说一句完整的话。由于进行了整合,学生不仅完成了语文天地的练习,而且还进行了句式训练,一举两得。
三、自主阅读,读中感悟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始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语文教学应以朗读训练为经,语言训练为纬,为此我把朗读作为训练重点,通过有层次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并适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上,我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去读书,把多种读书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各个教学环节,获得独特的感受。我主要采取了老师引领,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方法,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在整堂课中,力求做到:朗读——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课文,以读悟情,以读促思,在读中品味语言之美。如读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加上自己的想象和理解来读;学习最后一部分时创设情景,让学生想象“如果这时你坐着竹筏漂行在九曲溪,你是什么感受”,让学生充分想象和体会后再来朗读句子,学生朗读得就有感情多了。
以上是教学中我个人认为的几点可取之处,当然通过教学反馈回来的不足之处也还有不少:
1.有些时候评价不到位,也不够及时。
2.带着想象来读课文,读得不够透,不够美。
3.课堂上自我感觉还是不够放松,语言的感染力也有所欠缺。看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良好的语言素养和丰富的情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我需要努力的方向。
虽然本课的教学已经结束了,但是如果以后再教这篇课文时,我会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以中心问题统领整堂课的教学,力求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读、悟、谈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2.给足学生自读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促使其准确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高质量的为课文补白。
3.新课程重视可记录的形成性检测,那么在明确了这一课时的目标任务之后,在临下课之前就可以根据所确定的目标设计一些相对的测试题,以检测教学效果,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利于查缺补漏。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我相信只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教学环节,反思自己的变化发展,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学生才会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