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化学 第4节 氨 硝酸 硫酸教学设计[最终版]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硫酸硝酸和氨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重点介绍了三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它们分别是氨、硝酸、硫酸,这些知识虽然在课标中都是了解的内容,但仍然需要3节课来完成。教科书所介绍的学习内容主要有:⑴氮的固定;⑵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氨水的成份;⑶氨盐的性质,氨的合成、实验室制法和氨的用途;⑷硝酸的工业制法及强化性;⑸浓硫酸的氧化性,及用途。虽然,这些内容仅仅被安排为一节,但其知识点基本上包络了原高中教学大纲中对氨、硝酸及硫酸的要求。因此,教学中既要把握其要求在了解层次,还要注意相关知识又是中学生所必备的学科知识,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是完成本节教学任务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硝酸、浓硫酸的特性及氨及铵的性质;
(2)认识喷泉实验及实验室制氨气、工业上制硝酸的原理;(3)了解铵盐、浓硫酸、硝酸等物质的用途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硫酸、硝酸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脑、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观察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非金属元素知识体系,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通过教学,进一步建立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氨的性质与制法;
2、硝酸与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氨的性质及实验室制法;硝酸与浓硫酸的氧化性
四、学情分析
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学生基础不错。但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在学习基础知识同时,应适当拓宽加深。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教学方法
1.情景激学法:通过图片给学生以震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探究实验教学法:采取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六、课前准备
学生猜测性质→提出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七、课时安排:3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浓硫酸的特性
1、浓硫酸的吸水性:在盛有少量硫酸铜晶体的试管里注入浓硫酸,现象___________ ,结
用心
爱心
专心 1 论____________。
【思考】实验室为什么常用浓硫酸干燥气体?
2、浓硫酸的脱水性: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现象①_____②_____③____。
蔗糖变黑的本质:
【思考】如果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怎么办? 【比较】
3、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1)浓硫酸与金属铜反应探究
【探讨 1】根据反应的现象,你能分步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探讨2】上述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各是什么物质?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各是什么?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探讨3】考虑本实验的产物为有毒气体,请你想一想如何改进实验装置?若想同时证明SO2 溶液显酸性,如何改进实验装置?画出简图。
(2)浓硫酸与非金属(如C)的反应
【思考】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结合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的现象,写出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吗?(3)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铝钝化
【浓硫酸、稀硫酸的组成及氧化性的比较】
二、硝酸的氧化性
1、浓硝酸与铜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稀硝酸与铜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常温下,浓硝酸(或浓硫酸)使铁、铝表面钝化:
用心
爱心
专心 2 钝化原因分析: 浓硝酸(或浓硫酸)将铁、铝表面。
钝化的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你能尽可能多地写出不同价态的含氮化合物的化学式吗?
三、氨
1、氨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现象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的化学性质
(1)NH3与水的反应:------------------------
NH3·H2O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液氨与氨水的比较】
(2)NH3与酸的反应:氨与氯化氢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上述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上述反应可用于检验氯化氢气体或氨气的检验
氨与硫酸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思考】氨与硫酸反应有没有类似氨与氯化氢反应的现象?为什么?
四、铵盐的性质
1、铵盐受热易分解
写出氯化铵受热分解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氯化氨的分解与生成的反应是不是可逆反应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铵盐与碱的反应
?为什
用心
爱心
专心 3 写出硝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实验室如何检验铵盐?
五、氨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 + ”加热装置;发生装置与制 相似。
3、收集: 法;收集的试管口塞上棉团,作用是。
4、干燥:。
5、检验:(1)。(2)
6、实验室能不能用氢氧化钠与氯化铵反应制备氨气?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其它方法(1)直接加热浓氨水(2)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或生石灰混合 【例1】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黑色物质,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B.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C.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D.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解析:A.解释正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以把化合物中H和O以2∶1比例脱出,所以向蔗糖中加浓硫酸会发黑,此过程又叫蔗糖的碳化.B.解释正确.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是因为硝酸见光分解,生成的NO2溶于硝酸溶液呈黄色。工业制浓盐酸发黄的原因,是因为其中含有Fe3+。
C.解释错误.正确解释为铝、铁与浓硝酸、浓硫酸常温下会发生钝化,在金属表面形成致
用心
爱心
专心 4 密的氧化膜.D.解释正确.既不能溶于稀硫酸,也不可溶于水的物质,中学阶段有CuS、PbS、Ag2S、HgS、BaSO4、AgCl等。
选C。
【例2】下列气体可用浓H2SO4干燥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H2S ②SO2 ③H2 ④HCl ⑤Cl2 ⑥NH3 ⑦HBr ⑧HI ⑨PH3 【例3】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如图所示,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不能确定
用心
爱心
专心 5
第二篇:氨,硝酸 ,硫酸经典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一课时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浓硫酸、硝酸的性质;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了解铵盐的性质。
2.了解硫酸、硝酸的用途。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验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体会化学对环保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
2.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教学难点: 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教平台。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1.从酸的氧化性分类的角度回顾盐酸、硫酸、硝酸的特性。
2.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将H2SO4、HNO3、HCl分类。[分析]共同点:有氢元素,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H+ HCl==H++Cl-
H2SO4==2H++SO42-
[讨论]实验室里用金属与酸反应制氢气时,往往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或硝酸?
从分子组成上认识浓硫酸与稀硫酸。
[结论]浓硫酸中的大量的硫酸分子决定了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稀硫酸中的SO2-4不具有氧化性,其氧化性表现在H+上。
Zn+H2SO4==ZnSO4+H2↑浓度存在微粒稀硫酸较小H+、SO42-、H2O、浓度浓硫酸c=18.4mol/L主要以H2SO4分子存在,少量水分子 [板书]
一、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实验:火柴;无水硫酸铜)2.脱水性(实验:蔗糖)C12H22O11(浓硫酸)== 12C+11H2O 3.氧化性
(1)受热的条件下,浓硫酸与大多数金属反应(除Pt、Au)。
[思考1]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猜测Cu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物可能有哪些?
[思考2]根据反应的条件和预测的产物,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你的假设?
(思考1、2的答案)2H2SO4(浓)氧化剂+Cu还原剂==CuSO4+2H2O+2SO2↑
[思考3]反应中浓H2SO4表现出什么性质?蔗糖被浓H2SO4脱水炭化后为什么体积会增大?
(2)受热的条件下,浓硫酸与某些非金属反应 C+2H2SO4(浓)==CO2↑+2H2O+2SO2↑
(3)常温下,浓硫酸可使铁、铝钝化,阻碍反应进一步进行。[小结]浓硫酸的性质:
(1)吸水性(实验:火柴;无水硫酸铜)。(2)脱水性(实验:蔗糖)。(3)氧化性。
①常温下,浓硫酸可使铁、铝钝化。
②受热的条件下,与大多数金属反应(除Pt、Au)。③受热的条件下,与某些非金属反应(S、C)。[板书]
二、硝酸的强氧化性
4HNO3(浓)+Cu==Cu(NO3)2+2NO2↑+2H2O 8HNO3(稀)+3Cu==3Cu(NO3)2+2NO↑+4H2O [思考]
1.从以上两道方程式,对比浓HNO3和稀HNO3的氧化性。2.若往热的浓HNO3中加入铜片,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练习1]为什么盛装冷的浓H2SO4的铁、铝的容器不能用水冲洗?
[练习2]在选择气体的干燥剂时候应该考虑哪些因素?下列气体不能用浓硫酸作干燥剂的是()。A.CO2 B.NH3 C.SO2 D.N2 [练习3]如何区分稀硫酸和浓硫酸? [小结]①H2SO4的性质:
浓H2SO4:强氧化性、吸水性、脱水性。稀H2SO4:酸的通性。
②HNO3的性质:强氧化性。[作业设计]配套课时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二课时 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掌握氨的化学性质;了解铵盐的性质。2.氨及铵盐的用途。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化学对环保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
氨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 氨气的制取。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教平台。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 [引入]“非典”期间医院用氨水消毒,家庭中也常用氨水作清洁剂。你想知道氨有什么性质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氨气的性质。明确本节学习目标。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板书]氨
[展示]一瓶氨气
[提问]在通常状况下,氨有哪些物理性质?
[板书]1.氨的物理性质观察并归纳氨气颜色、状态、气味,再依据氨的相对分子质量推断其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比空气小。通过观察氨气,学生独立归纳氨的物理性质。
[过渡设问]引导学生阅读第87页,在常温下,1体积的水溶解700体积的氨气,说明氨气易溶于水,事实是这样吗?我们设计一个什么实验来验证氨易溶于水呢?分组讨论,积极思考,发言。引导学生提出氨易溶于水的假说,并利用喷泉实验来证实假说。通过对氨的溶解过程的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续上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演示]实验4~9氨的溶解性喷泉实验观察。
要点:见课堂实验记录。观察实验现象,填写课堂实验记录1,并分析反应的原理,由于现象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能力。
[提问]在喷泉实验中,烧瓶内酚酞溶液变红,表明氨水中有大
--量OH,但氨中不含氧元素,何以产生大量的OH?思考氨水具有弱碱性的本质原因是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碱性物质。通过抓溶液变红这一新问题,引出氨与水反应的性质。
[板书]2.氨的化学性质(1)氨与水反应
[分析]氨溶于水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
-水合氨,它能够部分电离出NH4+和OH。自学并讨论资料卡片内容,领悟,记忆。渗透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观点。
[设问]氨水中主要含有哪些微粒呢?氨水与液氨相同吗?回答:
①NH3、NH3〃H2O、NH4+、OH-、H2O。
②从物质分类、碱性、导电性方面回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渡设问]氨水具有碱性,能与哪类物质反应呢? [演示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
要点:见课堂实验记录。依据氨水的碱性,推断氨可以与酸性物质反应。
观察实验现象,填写课堂实验记录2,并分析反应可能的产物。通过设问引出氨与酸反应的性质。
[板书](2)氨与酸反应
NH3+HCl=NH4Cl [讲解]氨同样能跟其他酸化合生成铵盐,请写出氨与硝酸、硫酸的反应方程式。
[板书]
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理解氨的化学性质。使学生巩固对氨和酸反应的认识。续上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过渡设问]氨与酸反应生成铵盐。铵盐有什么性质呢? [电脑辅助教学]学生思考图片上的问题 回答:
①铵盐易溶于水。②铵盐受热易分解。
③铵盐与碱共热产生NH3。归纳知识能力。[讨论]实验室可用哪些方法制备NH3? ①制取氨的反应原理。
②如何检验氨是否收集满?能否用排水法收集氨?分组讨论,探究实验设计
回答: ①原理: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或NH3〃H2O
NH3↑+H2O 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剂检验。
[过渡]地球上大气的组成主要靠自然净化过程保持恒定。介绍氨循环。不拘泥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全部过程,灵活应用和设计化学实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科学概括和发现问题的规律打下坚实基础。
[思考交流]氨的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有哪些作用?分组发言。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三篇:会侨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4节《氨硝酸硫酸》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4节教案(3教时)
课题: 氨 硝酸 硫酸(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氨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观察能力及实验动手能力、形成规律性认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重视对学生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培养,让同学们理解知识结构由主干知识和基本知识构成,主干知识作支撑。
2、重视环境教育,提倡环境保护的思想。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氨的化学性质。【难点】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氨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探究式教学,实验总结法
[知识补充]:介绍氨分子结构,呈三角锥形。氨易液化,液化的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液态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常用作致冷剂,举例说明液氨的用途。如:首都体育馆的制冷设备。
[迁移试问]:NH3和H2O互溶解的情况如何? [实验演示]:演示【实验4-8】
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下列问题:
(1)烧瓶内为什么会形成喷泉?(2)溶液为什么变成红色?
[强调指出]:只要能够引起烧瓶内气压迅速下降的情况,都可以产生喷泉。[深化知识]:氨溶于水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即一水合氨,是弱碱,氨水具有碱性。它能够部分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NH3+H2O⇌NH3·H2O⇌NH4++OH-NH3·H2O⇌NH3+H2O 氨与酸反应,演示“魔棒生烟或者空杯生烟”,并加以解释。NH3+HCl=NH4Cl 补充NH3与O2的反应:4NH3+5O2=4NO+6H2O 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氨的催化氧化。铵盐的不稳定性:参照课本内容 铵盐的检验:加强碱共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能够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方程式训练。
NH3的实验室制法:展示装置,2H4Cl+Ca(OH)2= CaCl2+ 2H3+22O 现象:烧杯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制取氨气实验装置图如下:
介绍NH3的用途。
自学大自然中氮的循环。课本【思考与交流】。
氮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之一。所有生物体内均含有蛋白质,所以氮的循环涉及到生物圈的全部领域。氮是地球上极为丰富的一种元素,在大气中约占79%。氮在空气中含量虽高,却不能为多数生物体所直接利用,必须通过固氮作用。固氮作用的两条主要途径,一是通过闪电等高能固氮,形成的氨和硝酸盐,随降水落到地面;二是生物固氮,如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可使氮气转变为硝酸盐等。植物从土壤中吸收铵离子(铵肥)和硝酸盐,并经复杂的生物转化形成各种氨基酸,然后由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动物以植物为食而获得氮并转化为动物蛋白质。动植物死亡后遗骸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成铵离子(NH4+)、硝酸根离子(NO3-)和氨(NH3)又回到土壤和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利用。
[例题分析]:
1、氨水与液氨有什么不同?
(液氨是纯净物,只有氨分子。氨水是混合和,其中有NH3·H2O、NH3、H2O、NH4、OH。)
2、已知A、B、C、D是短周期中的4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元素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又知,①B单质在高温下可从A与D组成的某种化合物中置换出A,同时生成化合物BD,②A、C、D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种盐水溶液显酸性,③B、C均能与D组成原子数比为1∶1和1∶2的化合物。(1)写出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C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能还原CuO,生成Cu、C单质及A与D形成的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作业:P108 15
五、教学反思: 课题: 氨 硝酸 硫酸(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氨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观察能力及实验动手能力、形成规律性认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重视对学生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培养,让同学们理解知识结构由主干知识和基本知识构成,主干知识作支撑。
2、重视环境教育,提倡环境保护的思想。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氨的化学性质。【难点】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氨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探究式教学,实验总结法
[问题引课]:学生思考回答课本P84的【思考与交流1、2、3】。
+(1)它们都是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H,硫酸和硝酸是含氧酸,盐酸是无氧酸;硫酸是二元强酸,硝酸和盐酸是一元强酸„„(2)在水溶液中都电离出氢离子。
(3)从盐酸、稀硫酸是非氧化性酸,浓硫酸或硝酸是氧化性酸的角度加以讨论。
一、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实验激趣]:结合教科书图4-27,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出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吸水性(实验中经常做干燥剂)。[实验演示]:演示【实验4-9】并投影下列思考题:
(1)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2)反应前后溶液及铜片有哪些变化?
(3)实验发生后品红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有何变化?由此得出什么结论?盛品红溶液试管口的棉花起什么作用?
(该实验只有在持续加热时,才有稳定的SO2气流。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能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
[讨论释疑]:浓硫酸、稀硫酸中溶质都是H2SO4,为什么与Cu反应的性质有如此大的差异?分析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的实质。
指出:浓硫酸、浓硝酸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但都没有氢气生成;常温下,浓硫酸可使铁、铝等发生钝化。
指出:浓硫酸不仅能够氧化大多数金属,还能够氧化非金属:如C、S、P等。C+2H2SO4(浓)≜CO2↑+2SO2↑+2H2O 补充例题: 红热的炭与浓硫酸可发生反应。现欲设计一个实验以验证此反应所生成的各种产物。
(1)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可供使用的试剂有:浓硫酸、稀硫酸、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Ba(OH)2溶液、品红溶液、紫色石蕊试液、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无水硫酸铜固体、碱石灰和无水氯化钙固体。有一个同学按气体的流动方向设计了一个实验过程,其所使用的试剂次序可表示为:
气体产物→试剂Ⅰ→试剂Ⅱ→试剂Ⅲ→试剂Ⅱ→试剂Ⅳ 试回答:①试剂Ⅰ、Ⅱ、Ⅲ、Ⅳ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说出试剂Ⅱ使用两次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气体产物通过试剂Ⅰ时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写出气体产物与试剂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业:P104 12
五、教学反思: 课题: 氨 硝酸 硫酸(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氨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观察能力及实验动手能力、形成规律性认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重视对学生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培养,让同学们理解知识结构由主干知识和基本知识构成,主干知识作支撑。
2、重视环境教育,提倡环境保护的思想。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氨的化学性质。【难点】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氨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铜片、稀硝酸、浓硝酸、小试管、铁丝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探究式教学,实验总结法
[比较学习法]:浓硫酸、硝酸的氧化性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通过比较可以加深理解、方便记忆。如浓硫酸、硝酸作氧化剂时,都是硫、氮元素被还原;都是浓的溶液氧化性比稀的溶液强;浓硫酸、浓硝酸都能与不活泼金属和一些非金属反应;在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都能使铁、铝表面氧化生成牢固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酸与内层金属的反应等。
[实验观察]:Cu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的比较: 3Cu+8HNO3=3Cu(NO3)2+2NO↑+4H2O 观察现象:①产生无色气体。②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③铜在不断的溶解。此气体遇空气变为了红棕色,所以无色气体是NO。结论:铜和稀硝酸常温下反应比较缓慢。C+4HNO3(浓)≜4NO2↑+CO2↑+2H2O 现象:①产生红棕色气体。②溶液由无色变为绿色。③铜在不断溶解。结论:铜和浓硝酸常温下反应剧烈。
[错误点拨]:硝酸愈稀被还原的程度愈大,说明硝酸愈稀氧化能力愈强。
指出:硫酸、硝酸都是浓的溶液氧化性比稀的溶液强,不看被还原的程度大小。同样,金属还原性的强弱,只看失去电子的难易,不看失电子的多少。
[资料介绍]:王水的成分: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混合物,其体积比为1:3。氧化能力极强,可溶解金和铂。[知识拓宽]:镁、锌等金属与不同浓度的硝酸作用能得到氮的不同低价态的还原产物。例如,当硝酸中HNO3的质量分数为9%~33%时,反应按下式进行: 4Zn+10HNO3=4Zn(NO3)2+5H2O+N2O↑。若硝酸更稀,反应会生成氨,氨与过量的硝酸进一步反应生成硝酸铵。4Zn+10HNO3=4Zn(NO3)2+NH4NO3+3H2O。
[例题分析]: 1。在标准状况时,把NO2和O2按4:1的体积比混合使其充满一个大试管,把大试管倒立于水中,水面逐渐上升,最后试管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不考虑试管中溶液扩散)为
A.0.8 B.0.72 C.0.1 D.0.036
补充两个重要的关系式:
4NO2-----O2,4NO------3 O2 2.用废铜屑和工业硝酸为原料,制取硝酸铜,请设计2~3个方案,并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作业:P108 13.14
五、教学反思:
第四篇:4 硫酸、硝酸和氨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掌握氨和铵盐的性质、用途 2.学会氨的实验室制法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原理
3.教学用具
烧杯、烧瓶、铁架台、滴管、导管、玻璃棒、试管、酒精灯、酚 酞试液、棉花、试管夹、NH3、HCl、NH4Cl、Ca(OH)2 4.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新闻导课]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
[问题]
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
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 [板书]
二、氨
1、NH3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可作致冷剂。[实验4-9] 成功关键:烧瓶干燥、密封。
现象:形成红色喷泉。证明: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讲解]: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板书] 在通常状况下,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氨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过渡]氨的水溶液是碱性的,但其中的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
[板书]
2、氨的化学性质:(1)NH3与水的反应: [分析]
H2O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NH3·[板书]NH3+H2O
NH3·H2O
+
NH3↑+H2O
-
NH4+OH
[思考]:分析NH3溶于水存在的过程,讨论氨水中的成份:分子、离子。[板书](2)NH3与酸的反应: [ 演示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
[观察]现象:大量白烟生成。
[思考]:生产Cl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
[板书]化学方程式: NH3+HCl=NH4Cl NH3也可与其它酸反应,例:NH3+HNO3==NH4NO3、2NH3+H2SO4==(NH4)2SO4 [讲解] 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于O2、NO、NO2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板书](3)NH3与O2的反应: 4NH3+5O2
4NO+6H2O [演示实验]实验室制取氨气:
[板书]
3、NH3的实验室制法:
[讲解]原理:在实验室里常用铵盐和碱加热的方法来制取NH3。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收集:排空气法。
[板书]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收集:排空气法。[提问]: 能否浓硫酸干燥NH3? 能否使用NH4HCO3、NH4NO3、NH4Cl?为什么? 3 使用碱石灰代替消石灰有什么优点?
[过渡]氨与酸反应形成氨盐,我们下面分析氨盐的性质 [板书]
4、氨盐
[讲述]铵盐是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铵盐都是晶体,能溶于水。
+主要化学性质:
[板书](1)铵盐受热易分解:
[实验]加热NH4Cl观察现象,是否时升华? [板书]化学方程式: NH4ClNH4HCO3
NH3↑+HCl↑、NH3+HCl= NH4Cl NH3↑+H2O+CO2 ↑
Na2SO4+2NH3↑[讲解]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例:(NH4)2SO4+2NaOH +2H2O [板书](2)铵盐与碱的反应:(NH4)2SO4+2NaOH
Na2SO4+2NH3↑+2H2O
+[强调]这个性质是一切铵盐的共同性质,实验室可利用这个性质来检验NH4的存在。[注意事项]: 实验条件:浓溶液或固体,加热。较稀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先浓缩,后检验。[板书]5.NH3的用途:
[讲述]可用于氮肥工业及其它化工产业上(如:制纯碱),制冷剂。[思考交流]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点击高考试题]
1下面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A.豆科植物根瘤菌
B.用烧碱溶液吸收NO2 C.合成氨车间 D.闪电
解析:选C。豆科植物根瘤菌、闪电均能将游离态的氮转化成化合态,该过程属于自然固氮,A、D错误;烧碱溶液吸收NO2不属于氮的固定,B项错误;合成氨反应为N2+3H22NH3,属于人工固氮,C正确。
2.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A.易溶于水 B.与苛性钠共热产生NH3 C.都是晶体 D.受热分解都产生NH3
解析:选D。铵盐都是晶体,均易溶于水,与NaOH共热都能发生NH4++OH
-NH3↑+H2O而产生NH3;部分氧化性酸对应的铵盐受热分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产生NH3。如NH4NO3。
3.为了更简便地制取干燥的NH3,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A.NH4Cl与浓H2SO4混合共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进行干燥 B.N2+3H
22NH3,用烧碱进行干燥
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加热NH4HCO3,气体用P2O5干燥
解析:选C。A选项中的两种物质反应不生成氨气,B选项在一般的实验室中是不能实现的,C选项利用了浓氨水的挥发性,同时可选用碱石灰干燥,D选项中的P2O5是不可以干燥氨气的。4.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下列装置不宜做氨气的尾气吸收的是()
解析:选C。氨气极易溶于水,若用C装置,易发生倒吸现象。A、B、D均可避免此现象产生。
5.如图表示A、B、C、D、E五种含氮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图。其中A、B、C、D常温下都是气体,B为红棕色,写出A、B、C、D、E的化学式和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各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D→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B→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C→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的突破口B为红棕色气体,B是NO2,C与O2能生成气体B,故C为NO。E在常温下不是气体,故E为HNO3,由图转化关系进一步分析知A为N2,D为NH3。
答案:(1)N2 NO2 NO NH3 HNO3
课堂总结及评价: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性,培养创新精神,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铵根检验方法,了解氮的循环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作用。
板书设计:
第四章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第一课时
一、氨
1.氨气的物理性质 2.氨气的化学性质 a.与水反应 b.与酸反应 3.制备
二、铵盐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第五篇:4_硫酸、硝酸和氨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掌握氨和铵盐的性质、用途 2.学会氨的实验室制法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室制氨的化学反应原理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硫酸、硝酸和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新闻导课]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
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问题]
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
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 [板书]
二、氨
1、NH3的物理性质:
[展示]一瓶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可作致冷剂。[实验4-9] 成功关键:烧瓶干燥、密封。
现象:形成红色喷泉。证明:氨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显碱性。[ 讲解]: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板书] 在通常状况下,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比空气轻。氨易液化,极易溶于水。
[过渡]氨的水溶液是碱性的,但其中的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 [板书]
2、氨的化学性质:(1)NH3与水的反应: [分析]
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 NH3·H2O== NH3↑+H2O [板书]NH3+H2O==NH3·H2O==NH4++OH-
[思考]:分析NH3溶于水存在的过程,讨论氨水中的成份:分子、离子。[板书](2)NH3与酸的反应: [ 演示实验]氨与氯化氢反应 [观察]现象:大量白烟生成。
[思考]:生产Cl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 [板书]化学方程式: NH3+HCl=NH4Cl NH3也可与其它酸反应,例:NH3+HNO3==NH4NO3、2NH3+H2SO4==(NH4)2SO4 [讲解] NH3在一定条件下可于O2、NO、NO2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板书](3)NH3与O2的反应:
4NH3+5O2 == 4NO+6H2O [演示实验]实验室制取氨气: [板书]
3、NH3的实验室制法:
[讲解]原理:在实验室里常用铵盐和碱加热的方法来制取NH3。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收集:排空气法。
[板书]2NH4Cl+Ca(OH)2 == CaCl2+2NH3↑+2H2O 仪器:固+固加热(同制氧气);收集:排空气法。[提问]: 能否浓硫酸干燥NH3? 能否使用NH4HCO3、NH4NO3、NH4Cl?为什么? 3 使用碱石灰代替消石灰有什么优点?
[过渡]氨与酸反应形成氨盐,我们下面分析氨盐的性质 [板书]
4、氨盐
[讲述]铵盐是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铵盐都是晶体,能溶于水。主要化学性质:
[板书](1)铵盐受热易分解:
[实验]加热NH4Cl观察现象,是否时升华?
[板书]化学方程式: NH4Cl== NH3↑+HCl↑、NH3+HCl= NH4Cl
NH4HCO3 == NH3↑+H2O+CO2 ↑
[讲解]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例:(NH4)2SO4+2NaOH == Na2SO4+2NH3↑+2H2O [板书](2)铵盐与碱的反应:(NH4)2SO4+2NaOH?== Na2SO4+2NH3↑+2H2O [强调]这个性质是一切铵盐的共同性质,实验室可利用这个性质来检验NH4+的存在。[注意事项]: 实验条件:浓溶液或固体,加热。较稀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先浓缩,后检验。[板书]5.NH3的用途:
[讲述]可用于氮肥工业及其它化工产业上(如:制纯碱),制冷剂。[思考交流]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课堂小结。
课后习题
1下面能实现人工固氮的是()A.豆科植物根瘤菌
B.用烧碱溶液吸收NO2 C.合成氨车间
D.闪电
解析:选C。豆科植物根瘤菌、闪电均能将游离态的氮转化成化合态,该过程属于自然固氮,A、D错误;烧碱溶液吸收NO2不属于氮的固定,B项错误;合成氨反应为N2+3H2==2NH3,属于人工固氮,C正确。2.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A.易溶于水
B.与苛性钠共热产生NH3 C.都是晶体
D.受热分解都产生NH3 解析:选D。铵盐都是晶体,均易溶于水,与NaOH共热都能发生NH4++OH-==NH3↑+H2O而产生NH3;部分氧化性酸对应的铵盐受热分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产生NH3。如NH4NO3。
3.为了更简便地制取干燥的NH3,下列方法中适合的是()A.NH4Cl与浓H2SO4混合共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进行干燥 B.N2+3H2==2NH3,用烧碱进行干燥 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加热NH4HCO3,气体用P2O5干燥
解析:选C。A选项中的两种物质反应不生成氨气,B选项在一般的实验室中是不能实现的,C选项利用了浓氨水的挥发性,同时可选用碱石灰干燥,D选项中的P2O5是不可以干燥氨气的。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