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谈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摘要】 本文针对当前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出现的“新倾向”、“新问题”,笔者在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和运用教学评价等方面,就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 体育 教学 有效性
纵观当前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教师们积极参与新课程的教学,努力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革学习方式,促进教学的民主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新倾向”和“新问题”。在各种规格的评优、公开示范课中,教师一味追求热闹、活跃的气氛,出现了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现象,体育新课程教学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好多课看似热闹,实则无效。
我们知道,有效是指做事有效果,产生效益。体育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获得实实在在的进步、发展。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掌握到掌握,从不熟练到熟练的变化和提高。这里的进步或发展不仅有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获得这一方面,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热闹与作秀的背后,折射 1 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体育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下面就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灵魂
教学目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一节课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是导致体育新课程课堂教学各种形式主义的一个直接原因。因此,制定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灵魂,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
眼下上体育课,有的教师目标随意性较大,主要有目标不完成和目标转移等情况,学生对教学要求大多数模糊不清,一堂课学下来不知道自己学些什么。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
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必须要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新课标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许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可以放手去选择一些体育教学内容。面对可供选择的诸多内容,应如何选?选什么?选多少?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以投掷类教学内容为例,为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投掷垒球中的挥臂动作,可以采用掷纸飞机比远、扔纸团、投绳等学习内容;为了提高投掷中的出手速度,则可以选择甩绳、小皮球等轻物对墙对地投掷等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可以采用单、双手抛、投实心球的练习内容。
其次,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实效性。例如,在课的开始准备部分,好多老师都会设计游戏活动,期望通过游戏活动来调动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学生身心,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我们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千万不要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内容应该是下面主教材内容的前奏,能紧扣主教材,能为主教材的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为整堂课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全国特级教师王仲生老师他在上前滚翻一课时,先让学生做“看天”和“看谁坐得快”的游戏。初看这是两个很普通的游戏,但是联系到后面的前滚翻教学,就觉得这两个游戏不是一般的游戏,这两个游戏中,隐含了完成前滚翻的要领(低头、团身),为下面的前滚翻教学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这样的游戏内容才真正具有实效性。
最后,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不同的水平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体育活动有不同的需求。在同一水平阶段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也存在着个性差异。在选择教学内容前,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学生体育兴趣、爱好、态度、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不一定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三、激发运动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我国古代教育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会因为体育活动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而感到“枯燥乏味”;反之,如果他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必然精 3 神饱满,积极主动,由要我练变成我要练。因此,激发运动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一)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体育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怎样才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呢?由于班级中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因此,要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可以有一个弹性的标准和要求。在体育课中运用分层的教学有很好的效果。例如我在水平二前滚翻教学中设计了难易不同的四组练习方法:1组,有斜坡的前滚翻,(要求头后部着垫,团身起立);2组,正常的前滚翻,(要求同第一组);3组,有宽度限制的前滚翻,(在2组要求的基础上滚直线);4组,有远度限制的前滚翻,(要求在3组的基础上不分腿,具有一定的远度支撑,完整滚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体育学习的快乐,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样一个动态的分层,每个人都有一个基础层次,同时亦可上升下降,从而起到尝试多个层次,体验多个成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最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二)满足需要,激发兴趣
活泼好动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所以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喜欢上体育课。但是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差,容易受新异刺激的影响,往往具有求新、求异需要——即对体育的内容和形式喜新厌俗。因此,要把教学内容组织得 4 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新颖。如让学生做准备活动时,应杜绝单一无味的练习,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创新一些花样,如游戏性比赛、新颖的体操或舞蹈,有条件的还可配上优美的音乐伴奏,更能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使之愉快完成练习。只要教师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和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三)倡导竞争,激发兴趣
学生的特点是争强求胜,渴求表现自己,竞争又是体育的最大魅力所在。所以,在教学中应创设竞争情境,提供竞争机会,让他们在竞争中展示自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竞赛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如: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的比高、比远、比快、比反应、比质量、比作风等,竞赛结束时,教师必须进行小结和讲评,表扬优胜者,以示鼓励,满足青少年的好胜心理;对于失败的同学则要鼓励他们振作精神,争到再赛的胜利。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体育教学中有许多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
(一)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如教学耐久跑这一内容时,为使学生不觉得枯燥乏味,每次课都注重在练习场地、距离和练习时间上的改变,跑时的队形可以花样多样新颖。如不同形式的全程追逐跑,重复接力跑,分组对抗等。这样使学生寓耐久 5 跑于兴趣中,使学生感到耐久跑其乐无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练习效果。
(二)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教学之本”。如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由于学习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样:自学能力强的班级可以采用自学法、尝试法;基础相对较低的班级则可以采用实际操作、设疑法等。并且同一个班级中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运用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关注学生,“备”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有效教学的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8-5-25日,第6版 [2]刘小红、李军兰.体育教学目标设置的四种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09
第二篇:试析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试析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摘 要:在小学教育中,文化课教育当选重中之重,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现在。但体育教育作为重要的辅助课程,对小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升也起着关键的作用。现在的教育正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新课改下推行的素质教育转变,小学体育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们的重视。本文就如何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展开研究讨论。
关键词:小学 体育教育 有效性策略
前言: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身体素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年人如此,小学生更该如此。处在小学这个阶段的学生正是身体快速发育的关键时期,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小学生非常重要。虽然体育课是小学课程中起辅助作用的一门课,但它对于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力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小学体育作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让我们不得不重视。
一、制定合理教学方案,明确教学目标
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也是义务教育的开端,具有先导性。虽然学生在学校中要以学习文化课和提升学习成绩为主要目标,但体育科目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容忽视的。在素质教育盛行的当下,小学体育教育和文化课教育同等重要。在小学体育教育中,要想顺利开展下去,首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准确的目标是活动顺利展开的基础。在小学中展开体育教育,首先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从小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出发,考虑到小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大纲去制定。还要时刻注意小学生的自身安全。小学的体育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其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只有明确的制定了教育目标,计划才能顺利的开展,并且有效的提升小学生体育教育的效率。
二、寓教于乐,将教学内容合理游戏化
在小学体育教育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就要设计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体育活动,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小学这个阶段,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对所有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但同时对事物也具有喜新厌旧的特点。所以在现代小学教育中不能用传统方法进行教育,要革新教育方法,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以此来激发小学生学习体育活动的兴趣。
首先,要创设情境,引起小学生注意力。如果只是单纯的体能测试,小学生不但不会感兴趣,甚至一些学生会产生厌烦的心理,许多学校会定期举行体能测试,如跑步、跳远等活动,这些都只是单纯的田径运动,但如果体育教师将这些运动趣味化,比如让每个学生扮演小猴子,将操场想象成大森林,让学生们每完成一项运动就可以开启下一段想象的旅程,这样通过想象来吸引学生,可以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体育锻炼。
其次,要将体育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游戏化,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着一些合适的小游戏,例如在投实心球的运动中,教师可以用同学们童年时代都比较熟悉的投沙包的游戏进行开场,将同学生们进行分组,进行丢沙包。然后进行小组评比。由丢沙包作为投实心球的开场,不仅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很好有效的热身活动,又能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这时教师便可以展开投实心球的教学,学生们有了刚才投沙包的基础,又被激发起了学习兴趣,学习起来当然容易很多。
三、?M行评比,激发学生好胜心
小学生的好胜心和自尊心非常强烈,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充分利用在体育课上。例如,在课上组织班级之间的良性竞争,但是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合理设计竞争内容和比赛,赛后也要设置合理的奖品,以激发学生们的竞争欲望。这样做不仅能增强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能达到锻炼身体,增强意志的目的。这也对小学生们的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合理设计体育场所,适当增加体育器材
在小学体育的教学中,合理的体育场所和丰富的健身器材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学校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设计出合理的教学场地供学生们运动,不论学校总面积的大小,运动场地是一定要设置的。如单双杠、足球场、篮球架、吊环等等设施,当然,这些体育器材要经过严格的检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以免让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收到不必要的伤害。而且学校要加大体育设施的经费投入,例如为学生们购买篮球、足球、排球等,可以作为奖项,也可作为体育课上使用的教具。设计的体育场所也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从他们自身需求出发,合理进行布置,力求安全、新颖、多功能进行使用。
五、教师进行多样化体育教学
在小学体育的课堂中,要做到多样化教学,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教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设计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比如,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在各科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体育教学当然也不例外。教师要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操场上没完没了的跑步,跳远,也要适当结合多媒体设备,利用图片和视频为学生们讲解体育运动的动作要领和技巧。例如,在小学篮球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NBA比赛时候的视频,小学生看到自己喜欢崇拜的篮球明星,利用直观的视频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小学生对于学习篮球技术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看完紧张刺激的NBA比赛,在用网上的视频具象的讲解篮球的动作要领,然后带领学生们到操场上,由教师亲身示范篮球的动作要领,这样一系列动作下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打篮球的热情,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学生们掌握动作要领,也就能够合理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
六、加强思想教育,树立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观念
如今科学技术的盛行,让电子设备走进了家家户户。手机和平板电脑成了当代小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加之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导致部分小学生在假期时手不离手机平板,长期以来,导致了孩子身体素质下降。所以在学校饿的体育教育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们树立经常健身锻炼的思想观念,让这种观念深入人心,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小学生懒惰,不想锻炼的错误思想。从而在体育课上更热爱运动,教师也就能够提升教学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效率,首先要从思想上抓起,接下来启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加之学校大力投入体育教学的经费,设计合理新颖的体育场所,一定能够让学生们热爱体育,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华娟.试分析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325-326.[2]孙寅超.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再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3(23):59.
第三篇:提升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策略论文
摘要:如何有效地进行体育课程设计,提升高中生体育素养是高中体育教师密切关注的教学难题。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必须改变高中生被动消极的局面,对体育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进行体育活动,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本篇文章通过对高中体育有效教学意义进行阐述,分析当前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合理化的体育有效教学建议,希望对高中生体育素养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带来帮助。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策略探析
高中时期是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和良好人格塑造的黄金时期,更是提高学生精神体魄的绝佳时期,对高中体育教学进行规范、标准化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学习、作息习惯,提升身心素养,是学生未来健康发展的关键。在新课改教学模式下,提升学生体育素养,激发学生体育兴致和体育创新思维,就必须提升体育教学有效性。
一、高中体育有效教学意义
(一)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在我国素质教育理念中,体育教学有一定的地位。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学生健康学习、持续进步的根本。在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进行培养,通过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对当前高中体育教学进行探究,才能准确的了解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利与弊,并及时地进行教学整改,科学的制订教学计划,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性。体育教学只有高质有效,才能确保学生在高考冲刺中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并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
(二)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学生只有心理素质过硬,才能在体育活动中敢于直面挫折,不屈服、敢于拼搏,并逐渐养成坚韧不屈的体育精神。良好的体育精神对学生将来的体育锻炼、生活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进行强化、锻炼,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目标优化,实现身体机能与心理承受能力的共同提升。
二、影响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一)体育教师主体因素
在现阶段的高中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体育教师为主导的现象,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学生无法自主的进行体育训练。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只能根据体育教师安排的任务进行训练,教学氛围较为单调、乏味,学生体育兴致不高涨,致使体育教学质量偏低。
(二)教学客体因素
体育教学客体因素主要指:体育教学所需要的运动器材和运动场地。当前,许多高中学校虽然运动器材丰富,但运动场地不与运动器材成正比,运动场地狭小,致使体育教学计划无法顺利开展,影响体育教学的优质、有效性。
(三)教学策略因素
高中体育的教学核心是培养学生精神体魄,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使其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但现阶段,由于教学策略未能较好的优化,难以激发学生体育信心和体育兴致,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致使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难以实现。
三、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策略探析
(一)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科学进行教学设计
体育教师应积极学习新课改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特点,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提升学生体育素养。譬如:为解决高中生缺乏良性竞争力,课堂积极性差,体育教学无效性的教学情形,教师可设置体育竞赛,使学生在体育竞赛中,逐渐提升良性竞争力。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竞赛的设计时,应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科学的制定比赛项目,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友好竞争。譬如:设计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排球等比赛,通过比赛的特色性,激发学生体育训练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增进友谊,增强团体意识,并在实际训练中,强健体魄,实现身体素质与体育精神的共同提高。
(二)校方应重视体育教学
校方应重视体育教学,加大体育教学资金投入,积极营建优质、舒适体育馆,优化体育器材配置,丰富教学资源。同时,校方应积极鼓励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素养提升,并给予一定的资助,提升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定期筹措资金,挑选优秀的教师去培训机构进行学习、交流,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而为体育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
(三)加强师生互动性,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只有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身心素质培养奠定基础。体育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交流中,通过科学引导,举例证明,培养学生进取心。体育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兴趣因子,并科学的设计运动计划,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四)优化教学策略,倡导教学评价
体育教师应摒弃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实时优化教学策略,主动赋权于学生,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并积极倡导教学评价,使体育教学更加愉悦、和谐,进而实现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高中时期课程紧张,学生学习压力大,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多设计轻松、愉悦的体育活动,缓解学生压力。在进行体育教学评价时,教师可采用自评、互评、匿名评价的教学方式,使教学评价根据更具多样性,增强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体育教师应公平、公正,积极鼓励开导学生,帮助学生建立体育自信心,使学生热爱体育,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体育教师必须转变以往教学观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倡导教学评价,确保教学内容多样性、趣味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进而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任古峰.如何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文学,2012(09):79.
[2]万新建.新课改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教学研究,2013(08):153.
[3]韩长松.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视野,2013(23):25.
作者:王学良 单位:福建省长汀一中
第四篇:浅谈提高小学体育理论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谈提高小学体育理论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和体育与健康教学整体改革的尝试,出现了一批各有特色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以体育与健康理论教学模式设计的理论依据”为切入点,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提高小学体育理论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小学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小学体育理论教学效果的实施策略,对于实现我国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发现小学体育教学规律,从而使小学体育教学更好地践行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体育 理论教学 有效性 实施策略
目 录 引言.............................................................3 2 小学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目标.............................3 2.1小学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3 2.2小学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发展目标..................................3 3 小学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 3.1小学开设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程的必要性..............................4 3.2小学开设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程的可行性..............................4 4 优化小学体育理论教学效果的实施策略...............................5 4.1构建小学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程内容的思路和走向......................5 4.2小学体育理论教学方式的优化......................................5 4.3小学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设计......................................6 4.3.1掌握学生的知识储备............................................6 4.3.2模拟讲故事的情景,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6 4.3.3呈现故事情境中的认知冲突,建立学习共同体进行分组的讨论与探究..6 4.3.4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展开评价....................................7 4.4小学体育理论教学发展的对策性建议................................7 4.4.1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构建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理论体系............7 4.4.2转变观念,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7 4.4.3将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分散到实践课中进行教学....................8 5 结束语...........................................................8 6 参考文献.........................................................8
1 引言
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但又密切联系。它不仅要从体育锻炼的角度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健康,而且还要通过身体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人的竞争与合作意识,提高社会适应性,更要使学生懂得必要的生理和保健知识,了解合理的体育锻炼对自己身体各器官的促进作用,并且善于运用一些科学方法去获得理想的健康状况[1]。因此,体育理论教育和体质健康教育相结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促进小学生未来身心健康的关键。在体育教育实践中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小学生传授基础的体育与健康知识,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是为全民健身计划奠定基础。抓好小学体育理论知识不仅是对学生现在的健康负责,而且对于学生未来的健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2.1小学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
小学体育理论教学是学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的“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2]通过“健康第一”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的指导思想,进而确立了小学体育改革的目标,也为未来小学体育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笔者本着继承、发展和创新,注重体育理论教育与体质健康教育的交叉综合,突出特色,反映前沿,立足于长远,考虑到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从整体上对小学体育的理论课程进行系统的探究,使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程在继承和发扬中向前发展,实现整体优化。
2.2小学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发展目标
小学体育理论课程的目标是指通过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发展目标是针对少数教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小学体育理论教育的基本目标为:(1)运动参与目标,是让学生养成爱好运动的习惯,能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兴趣,全面发展与健康有关的各种体能,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2)运动技能目标,能够基本掌握一些简单的娱乐性的体育项目的锻炼方法和技能,如:跳绳,呼啦圈,踢毽子等;(3)心理健康目标,让学生从小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克服各种困难,能够遵守体育游戏规则以及和同伴合作的精神。小学体育理论教育的发展性目标为:(1)让孩子们能够从小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并能够做到正确的审美观念,鉴别动作技能的好与坏;(2)小学体育健康的理论教育着 眼于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养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让学生的掌握一定的保健知识,自觉地改造及保护环境,主动地与危害身心健康的各种主客观因素作斗争,从而预防和减少常见病和多发病,尽可能避免意外伤亡事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正常发育,为一生的健康打下基础;(3)小学体育教师需要通过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掌握生理、心理、社会的健康知识和方法,培养健康的意识和个性,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小学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小学开设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程的必要性
目前,体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级学校中如火如茶的展开,体育课程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各种新的思潮在改革过程中不断涌现、此起彼伏。人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着各种不同的探讨和尝试,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体育课程的发展。改革发展至今天,体育课程中健康教育化的倾向己得到广泛的认可[4]。许多专家学者正努力探寻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其教育的目的也越来越趋于统一。基于此,我们要用整体系统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首先在学校体育层面,体育理论教育与体质健康教育虽然有着一定的区别,但因为二者都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体育教育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健康教育的内容,而健康教育也离不开体育教育的内容,两者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小学体育的目标不仅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还要讲究锻炼身体的方法,掌握基本的生理卫生和健康行为的知识,避免一些现代较为流行的疾病发生。
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内容不断地充实,同时也使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断缩短和劳动强度不断降低[5],为人们提供了较多的余暇时间和剩余精力。当今疾病谱和死因谱在世界范围内发生根本变化,由过去的传染病为主转变为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为主,其并非形成于生物致病因子,而是形成于生活方式及生活环境的改变。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从小学的体育理论教育入手,抓住基础环节,从而制定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
3.2小学开设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程的可行性
现代科技进步和生产发展,人类文明创造了日益优越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改变,同时也带来了社会对终身体育的强烈需要,而终身体育对学校体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校体育教育要与未来社会相接轨,建立和形成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形成小学——初中——高中——高校系统的体育理论课程体系,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和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理解体育锻炼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中的主导作用,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科学的体育素养。
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学生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与日俱增,传统的小学体育课程简单地靠游戏和广播操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现实需求,这就产生了学生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与日俱增的同时,在传统体育课中得不到满足产生矛盾,开展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程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因此,作为小学体育理论教育与体质健康教育的融合己成为体育教学的必然选择[6],这也是当今世界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这对学生良好个性形成及身心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化小学体育理论教学效果的实施策略
4.1构建小学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程内容的思路和走向
如何将体育理论课程贯穿于小学体育教学中,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这是新世纪体育工作者努力探索的新课题,也是应完成的重要任务[7]。小学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坚持“健康第一”思想的指导下,建立整体健康的观念,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理论和健康教育来发展儿童的身心健康,确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体育与健康教育除了传授体育卫生知识,培养个人技能外,使他们从自身做起,以行动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体育理论与健康教育富有成效。
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卫生保健措施之一[8],因此,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应重视向小学生介绍各种与健康密切相关的不良行为方式与特征,以及消除这些行为的方法,教会他们能够自我认识行为,改造行为,最终转变行为,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这也是我国未来小学体育理论教育的发展方向。
4.2小学体育理论教学方式的优化
体育理论课程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9],极具普及的价值,包括了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营养学、体育卫生和健康方面等一系列运动人体学科基础知识。但是长期以来没能进行很好整合与重构,目前还没有制定一套适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理论知识的综合专著,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必须选择运动人体学科基础知识,以整合交叉内容,优化课程的知识结构,使得小学体育理论课程与中学、大学体育理论课程相协调。建立以健身,健康为主线的体育理论教学内容体系,使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科学性、针对性和综合性,从而调动教师和学生积极教与学,促进整个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任何课堂的教学都是教师和学生通过知识互动的一个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更主动地运用运动人体知识来指导体育实践,就必须改进现行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两者之间的关 5 系,积极创造愉快教学的环境,灵活运用“启发式”、“学导式”、“发现式”等各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注意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用所学的体育理论知识来指导健康健身等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3小学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设计
传统意义上的体育理论教学模式设计通常使用系统化方法,需要在教学前针对预期的学习结果、学习的条件、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学习风格和学习动机等进行分析,然后在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指导学生达成预期的学习结果[10] [11],这样的近乎线性的教学模式设计逻辑,其前提往往是学习内容的固定性和学习者角色的被动性,而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者的行为与环境息息相关,是主动与环境互动的行动者。学生在每个情境中的表现都不相同,对于教学情境的模式设计也不便于禁锢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思维。因此,很难事先设计出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都能遵循的体育理论教学模式设计方案。鉴于此,笔者认为小学体育理论教学设计策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4.3.1掌握学生的知识储备
依据心理学的“最临近发展区”理论,了解学习者在进行学习活动前的经验和知识准备情况,以此作为小学体育教学模式设计的重要依据,同时,我们还应该考虑设置多大的教学难度可以使小学生在教师或者同伴的协助下发挥最大的潜力,完成有效的知识建构。
4.3.2模拟讲故事的情景,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小学体育教学中理论知识的传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故事可以透过生活化的、与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学习内容有关的故事设计,来模拟真实的情境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个故事必须包含几个要素在内:首先,故事里必须要包含学生所要学习的体育与健康的理论知识在内;其次,要有学生所面临或待解决的日常生活中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问题,就是比学生的认知层次或原有的经验高一个层次,能够引发其认知的冲突为原则;最后,这个故事必须是学生所熟悉或生活上可能会遭遇的情况,让学生能有机会以所学到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3.3呈现故事情境中的认知冲突,建立学习共同体进行分组的讨论与探究
在故事介绍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之后,接下来就是教师设置问题。教师所呈现的问题,是从故事情境中所引发的,或是故事主角所遭遇的问题。问题呈现的顺序,最好从可引发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思考的问题开始,慢慢的导向符合本节课体育理论学习的问题。教师布题完后,接着进行小组的讨论,再进行沟通与表决,来决定该组最后的解决方案。在这过程中,学生学会如何和别人合作,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何他人沟通等等,有助于社交技巧与人际关系的发展。此 6 时,教师应进行各组的巡视,适时的提供指导或协助,以促进讨论活动的进行,从而在无形中让学生掌握了体育健康理论知识。4.3.4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展开评价
小学体育理论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这是对各组分析问题的策略进行比较的部分[12]。让他们说出别组是如何思考与解决问题的,并和自己的分析问题历程和思考方向做一个比较,这不但提供学生反省的机会,也有助于分析问题策略的提升,甚至能够讨论出分析某类问题策略的一般性原则。小学体育理论教学过程也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学评价就要按照学习者在学习和解决现实问题时的行为现象,针对真实活动和学习过程的整体进行综合性评价。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改进、促进发展,因此,评价的结果不能是简单地只给学生打上分数或等级。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适时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的互评。
4.4小学体育理论教学发展的对策性建议
4.4.1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构建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理论体系
小学体育教学过程是对学生实施体育理论知识和身体素质教育的过程[13],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关键在于实施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与手段,使广大学生能根据个性发展和心理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体育学习。广大体育教师应掌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并在体育实践中运用。通过体育教学使全体学生懂得体育的价值,提高对体育的依赖性,增强体育意识,提高有效提高小学体育理论教学质量。
21世纪是经济竞争、科技竞争、人才竞争、教育竞争的时代,小学体育教学理论如何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这是关系到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性的问题。《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学校体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4.4.2转变观念,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随着我国教育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将面临新的挑战。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校教育活动不再是单纯的校内教育活动,而是要把校内教育活动同未来社会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小学体育课程包括在现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之中,而开设体育活动类课程结构,应该先由各地根据各级各类学校自编体育活动课程教学大纲,在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再考虑制定相对统一的活动类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两类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都应以提高全体学生身体素质为目标,以育人为宗旨,在加强“三基” 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
4.4.3将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分散到实践课中进行教学
将小学体育理论教学结合到实践课中去讲授,一方面能够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增强其对体育的认识,从而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弥补体育理论课时不足的矛盾,增加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练习机会,使学生既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又提高了技术技能,使学生更易实现体育知识的内化。这种传授体育理论知识的方式,对体育教师要求较高,体育教师平时要注意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在每次实践课前要根据教学项目特点和学生实际,精选理论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做到腹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教法。结束语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体育教学的任务不能只限于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体育技术技能,更重要的是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教会他们如何学习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提高对体育的理解能力,培养个性小学体育教学必须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培养小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文化素养,由内而外地影响其体育观念,促使其变被动为主动地将体育融入生活之中,是培养高质量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6 参考文献
[1]靳玉乐,田继万.教学改革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毛振明.近阶段中国体育教学理论研究的若干的成果和建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3]靳玉乐,田继万.教学改革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5]周英英,陈武英.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研究[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13(1): 101-103.[6]胡金平.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及教案评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7]马敬衣.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新大纲,体育科学,2002,5.[8]张勇等.普通高校增加体育理论课教学的反思[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4).[9]耿培新.体育与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0]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2]梁年凤.试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相衔接的教学途径[J].体育科技,2000,(1):69-71.8 [13]潘建东.关于学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2(6):155-156.9
第五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为了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老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本文探讨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新课改理念为小学体育教育引入了新的观念,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颠覆了传统的教育理念,使小学体育从观念、教材、教学方法、师资力量到评价体系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能否适应和完美地执行新的理念,对小学体育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1.改变教学方式
开展体育课程能够让小学生接触到体育,锻炼身体,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大多数教学方式只是单纯地传授理论知识而不注重实践,使得教学内容和形式较为死板,也无法让小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缺乏交流与互动。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改变,比如,通过各种动作的演示方式让小学生了解到每个动作背后的力量,从而激发他们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展现出体育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的优势,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运动能力。
2.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能够使得小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为了有效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有组织地让他们通过团队竞争的方式打球或者参与其他的运动项目,调动其积极性,使得体育活动能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顺利开展。同时,总结此次活动的优缺点,以对下次活动提供借鉴。另外,教师不能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可以从当前小学生感兴趣的各种热点话题及健康的时事报告等出发,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体育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促使其产生体育学习的动力,进而积极、努力地学习,同时还能使小学生发现自己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不足,更好地了解体育这门课程,为其后来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基础理论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各种游戏、活动等形式,调动小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
3.教学方法要趣味性与游戏性相结合
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趣味课堂中学生能够得到身体的感官刺激和愉悦的精神刺激,获得强烈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充分调动他们参加体育课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针对小学生好动、对新鲜事物抱有好奇心、讨厌单一的重复练习等心理特点,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其兴趣爱好,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室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不断地重复练习带来的枯燥乏味的感觉,教师有多种方法去激发出学生对课堂的兴趣,缓解课堂气氛,比如多采用竞赛机制和游戏环节。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制定与之年龄相匹配的“儿童化”创新尝试,将游戏性贯穿教学实践始末。游戏的方法通常受到小学生的欢迎,因为它不仅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目的,更能使孩子们在运动中克服枯燥单调的反复练习带来的抵触情绪和身体上的疲劳。为此,变换教学模式非常重要,要加深形象化教育教学,通过进行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和爱好。
4.优雅标准的动作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是必须的,动作示范并不是专指教师为学生进行的示范,还包括了以图片形式或者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的教学示范。标准、优美的示范,不仅能够为学生展示标准的动作,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模仿欲望,进而实现对其学习兴趣的有力引导。以篮球教学为例,可以在课前以多媒体的方式对于国内外知名的篮球赛进行播放,从而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视频观看过程中还能够感受到篮球运动的魅力所在。此外,还可以请动作熟练的同学进行相关动作的示范,这对于其他学生的带动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最后,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动作进行分解讲解,并且对技术要点进行归纳总结。
5.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的目的是能够推动学生能力的有效提高,能够实现知识的学以致用,这也是教学活动应该持有的价值理念。新课标中对此进行了明确界定,在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时,评价的主要内容是教学活动是否具有有效性,也就是教学活动对于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程度。在判断教学活动是否有效时,学生是否取得进步是重要的衡量指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注重从学生需要的角度进行考虑,而不是为教而教。新课标在教学评价方面的内容发生了较大改变,原来的评价机制中将结果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新课标中则更加注重过程评价,虽然对于具体该如何实现过程评价还未形成系统的体系,但是新课标的这一改变意味着对于教学评价活动应该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进行,并且需要对学生体育学习状况进行真实的反应,同时合理的评价机制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都是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的。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对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小学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学势必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进行研究,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有效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肖庆生.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7(02)
[2]李军.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游戏[J].知音励志.2016(21)
(作者?挝唬褐厍焓写笞闱?龙岗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