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活动课一: 寻找历史 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活动课一 寻找历史 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就是要还历史一个生动逼真的形象,给学生一个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
2.将寻找历史的活动过程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如版报、钱币展览、演讲等形式),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创新意识、写作概括能力、表演能力等。
3.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并不仅仅是为了掌握关于过去的一门学问,了解昨天,更重要的是为了把握今天、创造明天,是为了充实自己的头脑,感悟宝贵的人生启迪,“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活动准备
在活动课前,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讨论列出寻找途径,教师必须明确指出,各组的活动成果必须在活动课上进行公开展示。并选出一名主持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课(5′)
教师:同学们,翻到课本第16页,我们知道了下节历史课是活动课:寻找历史,怎么寻找呢?同学们先来看一段话,多媒体展示:
“今天由昨天而来,今天里面就包括有昨天。而昨天里面复有前天,由此上溯以至于远古;过去的历史今天仍然存在着,它并没有死去。”
读完这段意味颇深的话你有什么感想呢?我们今天的生活、今天的文明并非是空中楼阁,它有着几十千年的历史根基,没有祖先的构木为巢,就不会有今天的摩天大楼,如果不承接人类科技发展的火炬,创造出一个个科技成果,也许我们还在茹毛饮血。也许我们还在刀耕火种,也许我们住的还是山窟石洞,赶路还靠驴、牛、马,而不是汽车、飞机、磁悬浮列车……几十年过去了,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几万年过去了,你我他,我们如何去寻找历史的踪迹呢?
同学们展开讨论,找出寻找历史的途径。(2′)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到黑板上列出讨论的途径,通过讨论途径大致如下:(5′)
途径1.收集古钱币。
途径2.参观历史博物馆。
途径3.游览名胜古迹。
途径4.看电视,从电视上获取一些有效信息。
途径5.留意自己穿着。
途径6.进一次陶吧,体会一下做陶的感觉。想想河姆渡原始居民,想想半坡原始居民,在无任何经验的借鉴下制陶,是多么了不起,再看看你盛米饭的精致的小瓷碗,想想人类前进的每一步是多么的艰难!
途径7.收集邮票、一些有意义的图片。
途径8.读一些各朝代的诗歌杂文等文学作品,它们会以另一种形式帮助你认识、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
途径9.收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老照片,让他们讲关于他们的童年。……
[教师]同学们,讨论到此为止,寻找历史的途径不单单只有这些,运动你的脑筋,还会找出好多来。
把你寻找到的“宝藏”,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遇到的有趣的事,记录下来,以你最具个性的方式告诉同学们,让大家共同学习。
(二)活动开始,展示成果(30′)
[主持人]经过大家紧张而仔细的探索,我相信在寻找历史的征程上,我们又开辟了、发现了许许多多的“新航路”,条条道路通历史,接下来,就让我们随着各位“历史导游”的指引,去寻找、重温已逝的岁月。
为了保证活动的良好秩序,根据讨论成果我们把各小组又具体分了几组:
演讲组: 展览组: 导游组:
[主持人]为了提高我们的活动质量,给同学们创造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良好机会,我们还要特邀几位知识渊博的同学,代表他们各自的历史小组提问。
首先邀请演讲组的同学们。演讲组的学生自行排列,逐个登场
展览组表演
导游组表演。
(三)教师总结(3′)
1.肯定活动的成功,表扬学生的创作力。肯定大家的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告诉学生,团结就是力量,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没有办不成的事,让每个同学在分享成功的同时,平添一份为班级争光的集体主义精神。
2.就活动内容,提出一些悬念性问题,让学生课后自行解决,这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永不妥协的优秀品质。
(四)活动延伸 1.学生自己制作一两期历史黑板报,或是手抄报。2.自编自演一些历史短剧。
第二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活动课一《寻找历史》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活动课一《寻找历史》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七年级的第一节活动课,可以分为三个小活动。
第一个阶段是探究“寻找历史”的途径。师生合作,广泛的搜集意见,大致列出寻找途径,供学生在后面的活动中作为参考和依据。
第二个阶段是“寻找历史”。以兴趣为导向,以小组为单位,以开放性原则,将寻找历史的路程上所出现的趣事记录下来。
第三个阶段是展示历史。以分组的形式,通过演讲、模拟导游、展示幻灯片的方式将在“寻找历史”的过程中所记录下来的内容展示给大家,并且做出评价。
在本节课的整个流程中,无论是对途径的征集、小组的讨论还是展示评价,都需要建立在高度开放和协作的历史课堂之上,而互联网络就是这种开放性和协作的最好工具和体现。所以这节课我选择了网络历史教学。
学生分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历史这门课程,在一开始的学习中就要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过来,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并获得初步的历史学科思维与方法,至关重要。故本节课就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获取探寻历史的方法为首要的目标,同时注重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在实现方面,本节课需要学生提前掌握信息网络的相关技术。通过调查,学生已经普遍掌握网络投票、论坛交流、幻灯片制作三个方面,在活动进行前只需要对学生进行几分钟的网络地图应用指导便可。
活动目标
1、通过在多种资源中寻找历史,对历史知识的搜集、整理,重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分析、归纳和综合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学生的小组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通过开放式的评价,培养学生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和自信心。
3、通过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探究、历史文化名人、英雄人物和事迹等,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流程
[说明]柯林武德说:今天由昨天而来,今天里面就包括有昨天。而昨天里面复有前天,由此上溯以至于远古;过去的历史今天仍然存在着,它并没有死去。大江东去,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淘不尽的却是他们曾经奋斗过、挣扎过的历史的痕迹。透过一座古城池、一个古战场、一块石碑,一枚古币、一幅字、一卷画、一套古色古香的家居摆设,像一条条航路,沿着时间的长河溯流而上,这时候,历史就不再遥远,不再抽象。
[投票]在活动课以前,通过投票形式,汇总教师与学生的想法,大致列出寻找历史的途径。为学生“寻找历史”的活动提供线索,学生可以依此挑选“研究途径”,可以自由的与同道之士组成小组共同探究,也可自成一家搞单干。在找到各种寻找历史的途径之后,需要去逐个落实,这是一个学习相关知识的最佳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过程。
历史不仅仅局限于某个朝代或者某个地域,它是贯穿整个人类发展阶段和人类生存地域的。要想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寻找历史,途径越多,收获也就越大,成就感、自信心也就越强。
[探究]
学生根据研究途径的不同,在论坛上参与到自己的讨论小组,并且协调分配任务。在论坛的小组讨论区内围绕着小组选定的途径而进行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之中进行开放式的交流。允许组内或者组外任何成员,乃至非本班的同学但拥有共同爱好者进行讨论、评价,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体会到在网络时代如何通过互联网与别人进行交流、协作,这也是互联网时代必备的技能之一。
通过在探究过程当中对于历史知识的搜集、整理,有效提高了学生分析、比较、归纳问题的综合能力。
[汇总]
在小组活动区内,通过投票评选出小组的优秀作品,以此进行公正、公平、公开的评价并将这些成果进行展示。
开放形式的评价可以培养学生说话的语言艺术。而通过展示,学生在收获成功的基础之上,收获了自信。
[展示]
在同学们的参与之下,在寻找历史的征程上,我们又开辟了、发现了许许多多的新航路。接下来就让我们沿着航路去寻找、重温那已逝的岁月。分成了三种方式进行展示:
1、旅游组:在活动期间,将寻找到的历史,在地图上进行标注。利用地图和地图上面的标注,设计一条文化旅游路线,并且介绍沿线的历史风景。
2、讲演组:一桌、一椅、一人,讲述发生在历史长河中沉浮的那些人和物。
3、展示组:以寻找到的历史为素材制作出精美的幻灯片,拉近历史与我们的距离,讲述这些幻灯片背后的故事。在展示的过程之中,学生需要使用课件制作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网络地图软件,锻炼了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并且通过网络地图,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教师总结
1、本节课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开放性。课堂已经不再限定于固定的时间、地点和固定的参与人。在这堂课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一个或者几个活动小组,而小组的活动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而开放性的评价和参与,最大限度的扩大了活动的全面。乃至,活动课结束之后,活动小组、网络地图仍然可以伴随学生,随时参与到这个开放的活动中来。
2.活动的成功,肯定了学生的创作力。肯定大家的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让每个同学在分享成功的同时,平添一份为班级争光的集体主义精神。而就活动内容,通过学生设置问题、发现问题,自行解决问题,这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了面对困难、永不妥协的优秀品质
第三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活动课一《寻找历史》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活动课一《寻找历史》教学设计.txt——某天你一定会感谢那个遗弃你的人,感谢那个你曾深爱着却置之你不顾的人。做一个没心没肺的人,比什么都强。________舍不得又怎样到最后还不是说散就散。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活动课一《寻找历史》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七年级的第一节活动课,可以分为三个小活动。
第一个阶段是探究“寻找历史”的途径。师生合作,广泛的搜集意见,大致列出寻找途径,供学生在后面的活动中作为参考和依据。
第二个阶段是“寻找历史”。以兴趣为导向,以小组为单位,以开放性原则,将寻找历史的路程上所出现的趣事记录下来。
第三个阶段是展示历史。以分组的形式,通过演讲、模拟导游、展示幻灯片的方式将在“寻找历史”的过程中所记录下来的内容展示给大家,并且做出评价。
在本节课的整个流程中,无论是对途径的征集、小组的讨论还是展示评价,都需要建立在高度开放和协作的历史课堂之上,而互联网络就是这种开放性和协作的最好工具和体现。所以这节课我选择了网络历史教学。
学生分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历史这门课程,在一开始的学习中就要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过来,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并获得初步的历史学科思维与方法,至关重要。故本节课就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获取探寻历史的方法为首要的目标,同时注重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在实现方面,本节课需要学生提前掌握信息网络的相关技术。通过调查,学生已经普遍掌握网络投票、论坛交流、幻灯片制作三个方面,在活动进行前只需要对学生进行几分钟的网络地图应用指导便可。
活动目标
1、通过在多种资源中寻找历史,对历史知识的搜集、整理,重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分析、归纳和综合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学生的小组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通过开放式的评价,培养学生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和自信心。
3、通过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探究、历史文化名人、英雄人物和事迹等,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流程
[说明]柯林武德说:今天由昨天而来,今天里面就包括有昨天。而昨天里面复有前天,由此上溯以至于远古;过去的历史今天仍然存在着,它并没有死去。大江东去,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淘不尽的却是他们曾经奋斗过、挣扎过的历史的痕迹。透过一座古城池、一个古战场、一块石碑,一枚古币、一幅字、一卷画、一套古色古香的家居摆设,像一条条航路,沿着时间的长河溯流而上,这时候,历史就不再遥远,不再抽象。
[投票]在活动课以前,通过投票形式,汇总教师与学生的想法,大致列出寻找历史的途径。为学生“寻找历史”的活动提供线索,学生可以依此挑选“研究途径”,可以自由的与同道之士组成小组共同探究,也可自成一家搞单干。在找到各种寻找历史的途径之后,需要去逐个落实,这是一个学习相关知识的最佳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过程。
历史不仅仅局限于某个朝代或者某个地域,它是贯穿整个人类发展阶段和人类生存地域的。要想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寻找历史,途径越多,收获也就越大,成就感、自信心也就越强。
[探究]
学生根据研究途径的不同,在论坛上参与到自己的讨论小组,并且协调分配任务。在论坛的小组讨论区内围绕着小组选定的途径而进行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之中进行开放式的交流。允许组内或者组外任何成员,乃至非本班的同学但拥有共同爱好者进行讨论、评价,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体会到在网络时代如何通过互联网与别人进行交流、协作,这也是互联网时代必备的技能之一。
通过在探究过程当中对于历史知识的搜集、整理,有效提高了学生分析、比较、归纳问题的综合能力。
[汇总]
在小组活动区内,通过投票评选出小组的优秀作品,以此进行公正、公平、公开的评价并将这些成果进行展示。
开放形式的评价可以培养学生说话的语言艺术。而通过展示,学生在收获成功的基础之上,收获了自信。
[展示]
在同学们的参与之下,在寻找历史的征程上,我们又开辟了、发现了许许多多的新航路。接下来就让我们沿着航路去寻找、重温那已逝的岁月。分成了三种方式进行展示:
1、旅游组:在活动期间,将寻找到的历史,在地图上进行标注。利用地图和地图上面的标注,设计一条文化旅游路线,并且介绍沿线的历史风景。
2、讲演组:一桌、一椅、一人,讲述发生在历史长河中沉浮的那些人和物。
3、展示组:以寻找到的历史为素材制作出精美的幻灯片,拉近历史与我们的距离,讲述这些幻灯片背后的故事。
在展示的过程之中,学生需要使用课件制作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网络地图软件,锻炼了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并且通过网络地图,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读图能力。
教师总结
1、本节课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开放性。课堂已经不再限定于固定的时间、地点和固定的参与人。在这堂课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一个或者几个活动小组,而小组的活动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而开放性的评价和参与,最大限度的扩大了活动的全面。乃至,活动课结束之后,活动小组、网络地图仍然可以伴随学生,随时参与到这个开放的活动中来。
2.活动的成功,肯定了学生的创作力。肯定大家的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让每个同学在分享成功的同时,平添一份为班级争光的集体主义精神。而就活动内容,通过学生设置问题、发现问题,自行解决问题,这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了面对困难、永不妥协的优秀品质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活动课教学设计
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
“寻找历史,感悟历史”
(一)激情引入:(师):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一切。但是,过去的已经过去,谁都无法让时光倒流,又如何去寻找呢?(多媒体)。我们今天的生活、今天的文明并非空中楼阁,它有着几千年甚至十几百万年的历史根基,没有祖先的构木为巢,就没有今天的摩天大楼;没有祖先的养蚕缫丝,就不会有今天T型舞台上的五彩缤纷;如果不承接祖先的历史,也许我们还在茹毛饮血;也许我们还在刀耕火种;也许我们住的依旧是山窟石洞(多媒体同步)。尽管祖先的身影都已走进历史,凝固为痕,但他们生活过的土地都留下了曾经的足迹,千百万年过去了,我们仍旧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历史、了解历史、感悟历史的精髓。条条大路通历史,下面就把你们所开辟的通向历史的“新航路”展示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分享、共同寻找、感悟已逝的岁月!
(二)分组展示:
第一组
大家好,我们小组寻找历史的途径是:参观考古挖掘成果。
我们确立的主题是:“静止的痕迹,流动的想象”
历史老师曾告诉我们:“留住想象就拥有了未来;而拥有了想象就可以预测过去”。因为通过考古挖掘发现的一些静止的遗址、遗物,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推测、研究、解密远古的历史,用心去感受那些逝去的不再鲜活的生命,与其做一次近距离的交流、跨时空的思考。如:龙凤峡
在距今约542百万年到488年百万年的寒武纪期间,有化石证明地球上“突然”出现了大量较为高级的生物类群,如节肢动物、棘皮动物以及多毛类环节动物等。
这是射洪涪江流域的乌木,乌木是两千年到万年前,古四川地域天体发生自然变异,由地震、洪水、混石流将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洼处。一些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下,通过细菌等微生物的作用,经过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炭化过程而形成的,故又称“炭化木”。
它是硅化木形成必须经历的阶段,在四川,多分布在金沙江、岷江、沱江、嘉陵江及其支流区域,经多位乌木爱好者取样作炭十四同位素测定,大多数的乌木的年代为距今两千多年至四万年之间。
乌木历经岁月沧桑,饱受多种自然内因和外因之力,使其天然形状怪异、古朴、典雅、仪态万千,许多外国友人参观后,惊叹其为“东方神木”。
总之,一些祖先的遗址遗物可以告诉我们很多很多,久远的历史仿佛就在身边一样真实、触手可及,让我们感受到华夏祖先的艰辛、斗争以及中华民族每前进一步所充满的艰难与曲折,从而更加珍惜和立志传承中华文明。
第二组
大家好,我们小组寻找历史的途径是:参观历史博物馆。
我们确立的主题是“国宝奇珍,琳琅满目的历史”
我们很难有机会真正身临其境的参与考古挖掘工作,也很少有机会参观考古挖掘成果,但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参观历史博物馆。通过参观博物馆,也许一天就可以跨越几千年甚至十几百万年的历史,有一种跨越时空隧道真实而刺激的感觉,在浏览赏思中思考岁月的沉淀、凝固的往事;在琳琅满目中感受中华文明国宝奇珍的叹为观止。
现在就带着大家去博物馆看看:
这是“实物区”:馆藏珍品有:
第三组
大家好,我们小组寻找历史的途径:游览名胜古迹
我们确立的主题是“古韵景观,流动的历史神韵”
因为游览观光一些名胜古迹,可以近距离的触摸历史。有的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有的具有极高的游览价值,如我们刚刚学过的这段历史就留下了大量价值极高的名胜古迹。下面就跟着导游去看看吧: 第一站去金华山,陈子昂的故乡。陈子昂故里金华镇是中国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下属的一个镇,位于涪江中西岸。因“一代文宗”陈子昂生于斯长于斯,加之她水秀山灵,故名闻遐迩,享誉中外。
陈子昂介绍
陈子昂(约659年-700年)字伯玉,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受武三思所害,冤死狱中。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金华山古建筑群,散布山间,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山上林木蓊郁,有国家级保护古柏千余株。行走山中,山中无尘雨,却有空翠湿人衣的感觉。历代追索先贤遗风,来此凭吊者众多,且多有题记,都存于山中博物馆。杜甫晚年居蜀,曾扶杖前来,留下《野望》等名篇描写山中胜景,抒发心中慨叹!
陈子昂读书台位于射洪县城北23公里处的金华山上,是初唐诗人陈子昂青年时代读书的地方,原名读书堂,或称陈公学堂。其旧址在金华山古观之后,今祖师殿一带,唐大历年间,东川节度使鲜于叔明曾为陈子昂立旌德碑于读书堂前。中唐后政局混乱,战争频仍,学堂因之衰废。宋嘉裕年间,邑令庞子明在其遗址建拾遗亭。明初,拾遗亭已毁,后又于旧基建屋塑像,并立明远亭于其侧,成化时,县令郭镗立感遇亭,至清初,上述建筑全坍坏。康熙五十一年,知县唐麟翔于学堂旧址建方厅一大间,置匾额为古读书台,道光八至十一年,邑令钱秉德,汪澍移读书台于岭后梧岗山。光绪六年(1880年),知县文芳等捐资劝募,拆去短垣,于亭前新建厅三间,翼以回廊曲槛,外置甬道门阁;亭右立精舍三间,亭后辟地增建大厅三间,匾额题留云山馆,游廊环绕,外蔽缭垣;最后砌台竖荷叶亭一大间,匾额题涵波临江,建船房三间,小榭一间,已初具规模。此后基本保持原状,略有增修。
古读书台内匾对甚多,多数为古今名家手迹。其木刻《感遇三十首》及《陈伯玉先生别传》等为重要文物,留云仙馆内陈列的陈氏有关文献资料亦不可多得。
在金华山陈子昂读书台内的一块臭石吸引了众多的游人。臭石,相传明嘉靖年间,有个在云南做副使的射洪籍宦官杨最,从云南曲靖县运回一块深灰色的石头,这块石头,形如人脑,表面微光,色呈灰黑。原高约1.2米,经多年来搬运敲击,现只有0.6米了。若以铁器击之,臭气顿出。清代袁霖先生的《臭石歌》就惟妙惟肖地描绘了此石:“敲石得乐声,煮石得其味,那见击石出臭气?不信将石砥,臭即随手起,遗臭千年存,谁知石端委?”石头击之有臭,世间少闻。(如图)。因些称它为“臭石”,并把它存放在今金华镇江西街的小寺里,人们便将这无名小寺称为“臭寺”。
新中国建立后,1983年9月运往金华山,收藏于此。入上山门,东柱刻有唐代“诗圣”杜甫《野望》诗于其上:“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山连越嶲蟠之蜀,水散巴渝下五溪。独鹤不知何时舞,饥鸟似欲向人啼。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西柱刻有杜甫《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五言诗一首:“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孤舟系绝壁,杖策穹萦回。四顾俯层巅,淡然川谷开。雪岭月色死,霜鸿有余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台,石柱多青苔。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据专家考证,两诗均为杜甫手书,乃诗圣仅存于世之墨迹珍品。山门两厢石壁上,更有北宋书法名家黄庭坚手书“蔚蓝洞天”四个石刻大字,每字三尺,刚健雄劲,为金华石刻之冠。
总之,每一处古迹,每一个名胜,都可以述说一段历史,悄无声息的流动着历史的神韵,曾经的歌舞升平、骄傲自豪,曾经的金戈铁马、刀光剑影,让我们感受着朝代的兴衰更替,感悟着历史带给我们的成败借鉴。
第五篇: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活动课一 寻找历史》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活动课一 寻找历史》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历史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关注 身边的历史。
2、逐渐形成历史的方法,并在其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探索。
3、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体验和感悟。
4、培养学生组织、管理、代表参与交流的能力。
5、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搭建一个长期性的平台、创办一个长期性的园地。活动过程:
1、广泛收集资料、整理资料:
①《我家的历史》。让学生展开家庭调查,可写“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有小学生活等内容;或请家长帮助,制作一份家庭亲属世系表,写出从高祖、父母到“我”这一辈的全部男女亲属的姓名,并标出性别的称谓。
②《我所知道的名胜古迹》。让学生收集曾经参观过的名胜古迹的有着介绍资料、照片和门票等,制成一份图片说明。或用一张8开的素描纸,分别贴上各个名胜古迹的图片、照片和门票,并写上简单的图片说明。
③《我所喜欢的历史人物》。让学生收集一位自己最喜爱或最熟悉的历史人物的故事,整理成文字,并用一张8开的素描纸,画出历史人物的肖像。
④《我读过的历史书籍》。让学生列出读过的历史书籍,并写出内容简介;或让学生把书带到课堂上来,准备向同学们介绍和推荐。
⑤《我看过的历史电视剧和电影》。让学生列出看过的有着历史电视剧和电影的名称,尽可能找到相关的剧照,并写出故事梗概。
2、每个小组推荐1、2名代表讲述。若有不完善者,可由其他同学补充。
3、本着“以活动促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由师生共同评选出本节课的优胜组。活动小结:
通过本节课活动,学生纷纷呈现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由于学生动脑想了,动手找了,动眼看了,动口讲了,从而亲身体会和感受了历史的真正存在,发现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历史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昨天的一切就是今天的历史,今天的一切即是明天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