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4.《诗经》教学案
《诗经》两首教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诗的节奏与语感;
2、采用比较阅读鉴赏的方式,对两首诗进行解读。
3、正确的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学习重点:
1、运用比较朗读的方式,对文本进行赏析;
2、品味诗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节奏美。
学习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测:
1、《诗经》是我国第 部诗歌总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诗经》 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宋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共 篇。分为“ ”“ ”“ ”三部分。
2、给加点字注音。
雎鸠()窈窕()荇()菜
..... 寤寐()溯回()晞()
..... 跻()沚()俟()
...
二、导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其中的诗,指的就是《诗经》。可见《诗经》作为儒家“五经”之一的重要地位。
1、《诗经》的成书:《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所录诗歌时间跨度长,从西周初年直至春秋中叶,涵盖地域广泛,黄河以北直至江汉流域的都有。《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
2、《诗经》的作品来源:《诗经》所录诗歌多来自民间,据说,周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采集民歌,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诗经》中大部分诗歌都出于此。另一部分则为公卿、士大夫向周天子所现之诗,歌功颂德、粉饰太平。
3、《诗经》的内容:《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4、《诗经》之“六义”: “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一、导入: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关雎》这首诗便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对“梦中情人”的浪漫的追求。那么追求的过程是如何的?追求的结果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入《关雎》,欣赏一场古人的爱情戏吧。
二、诵读,熟悉字音,结合注释掌握文意
1、范读正音。
2、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个别诵读
3、解释重点字词,掌握文意(关关、洲、窈窕、好逑、参差、流、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友、芼)
三、共同研讨文意
1、浪漫的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的场景,请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明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学生创作并个别演示后,老师做总结示范:展示多媒体画面,并伴轻柔音乐,深情描绘:“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
2、《关雎》中有一句对心中恋人的赞美已成为赞美女性的现代成语,请找出。明确: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人又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爱慕之情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老师紧接着翻译此句)文静美丽的姑娘啊,醒着梦里追求她。美好的姑娘难追求啊,白天黑夜想念着她。绵长的思念啊,教人翻来覆去难入睡。
3、爱慕之深,日夜思念,以致夜不成眠,可见相思之苦。既然如此,那就大胆地去追求美丽的姑娘吧。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展开爱情攻势的? 明确: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如此煞费苦心先“友之”:亲近她,再“乐之”:取悦她。结果大概可以猜到了,自然会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四、文学常识补充
1、“兴”手法的运用
一开始我们分析场景,大家也许注意到了,这些场景是分散描绘的,基本是一句场景一句叙事夹杂进行。这也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叫作“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例如开篇先言他物:“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用一唱一和的雎鸠鸣叫,引起所咏之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物”与“所咏之词”不是毫无关联,而恰恰是有共通点的。正如上例雎鸠的相互鸣叫与君子对淑女的爱慕是一致的。试从文中再找几例并分析其共通点。学生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时左时右采荇菜的动作和千方百计接近淑女是共通的。
2、重章叠句
诵读时能发现,许多句子是重复出现的,这种手法有利于反复吟唱,以充分地表达出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例“窈窕淑女“”参差荇菜”等。
五、布置作业
1、选取《关雎》中某一细节描写,发挥想象,拓展成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力求语言流畅。表现出特定的意境氛围。
2、熟读、背诵《关雎》,掌握课下字词注释。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如果说《关雎》是一支完整的爱情进行曲,那么《蒹葭》就是一场爱情马拉松。谁能告诉我,马拉松运动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路途遥远、艰险,需要耐力和持久的决心、勇气,不畏艰险、坚持不懈、努力不放弃……)《蒹葭》便是描写了对爱人不懈的寻找,让我们来听听这场爱情告白吧。
二、诵读、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
1、苍苍 伊人 溯洄 且 溯游 萋萋 晞 湄 跻 坻 采采
未已 涘 沚
2、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读、个别诵读
三、赏析、思考下列问题组(四人小组合作)
1、诗人心中的恋人不知在何处,诗人寻找了几处地方? 明确:三处 “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2、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请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明确:“长”、“跻”、“右”。
3、诗人面对如此曲折艰险的路,又是什么态度? 明确:“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四、能力拓展
1、任选《蒹葭》中的一节,用优美的语言重现诗歌的意境。
示例:又是一个霜凝雾罩的清晨,我又来到水边,那苍苍的蒹葭在微微晓风中,如一片白色的海。凝霜怠露迷失在白雾之中。我心中的恋人啊!你究竟在哪里啊?我愿付出一生的时光,跋山涉水,来到你的身旁。
2、比较《关雎》与《蒹葭》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1)都用了“兴”的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2)都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窈窕淑女”、“参差荇菜”;“所谓伊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五、布置作业
背诵《关雎》和《蒹葭》,或从《诗经》中找篇诗歌,要求配乐,为诗歌比赛作准备。教学反思
《关雎》和《蒹葭》在内容、表现手法等艺术特色上都有相同之处,所以《关雎》拟重点讲授,《蒹葭》则教师设问引导,学生自学领悟为主。在学习《关雎》基础上进一步熟悉相应文学常识,有利于学生识记古代文言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运用多媒体,有利于课堂上创设优美意境,引导学生感受美的氛围,特别是情景赏析中,对学生理解文章思想感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能将学生带到优美的诗境中。所选的图画音乐一定要轻柔欢快,让人充满憧憬。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的情景尤为重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撞击学生情感的火花,陶冶学生的情操。
《诗经两首》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关雎》所表现的青年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手法 教学重点:
诗歌的反复吟唱所表现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当时称为《诗》,又称《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尊为儒家经典,才定名为《诗经》。《诗经》按体裁分为“风、雅、颂”三类。而“风、雅、颂、赋、比、兴”,《毛诗序》称之为“六义”。《诗经》由于其内容丰富,在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都有重要地位。它的广泛而深刻地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精神,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二、学习《关雎》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解决字词。
2、学生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老师点拨,弄清课文的意思。
首章从对雎鸠的和鸣,触动了男女爱慕的心情,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第二章再用采荇起兴,接着步步加深地描述日夜思念,梦寐以求的心情。重叠“游哉”,用以表现思念之深;“辗转反侧”,形象地写出了求而未得时的苦闷焦躁。
第三章用了类似第二章的复叠方式,意思却有进一步发展。男子以音乐挑动女子,博取她的欢心,借美妙的音乐,达成美满婚姻。
3、讨论全诗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4、主题归纳。
《关雎》是一篇民间情歌,描述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二、学习《蒹葭》。
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然后自读。
2、学生看注释,老师点拨,弄懂课文的意思。
①、通过“溯洄”“溯游”的连用,侧面刻画了诗人追求的一往情深与执著、内心的焦急与忧愁。再结合最后的“宛在”,由这种一往情深与执著得到的始终却只是“可望而不可即”,就更突出了这种一往情深与执著带来的无尽的惆怅。
②、虚实相间,富于朦胧美。“伊人”的理解可以千千万万、彼此不同,是为虚也;诗人的追求是实的,感情的惆怅凄切是实的。虚实相间给了本诗巨大的想象空间。
③、通过“重章叠句”的运用、押韵、叠词,一方面增加了句式的齐整、音律的优美,使之琅琅上口,收到一咏三叹之效;另一方面,通过三次重复“溯洄”、“溯游”、“宛在”、“所谓伊人,在水„„”,以及“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都侧面刻画出了诗人等待时间之长、追求之坚持不懈,并通过这种复现增加了全诗惆怅凄迷的兴味。
④、《蒹葭》这首诗的每章开头的前两句都是写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末已”。这些景物描写给人展现了秋天的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沾满了霜露的景象,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此情此景,使得热恋者感到分外的凄凉,更加思念“在水一方”的恋人,于是他去寻找“在水一方”的恋人。因此这每章开头的前两句是“兴”,从而引起正文。
⑤、描写了河水的苍茫浩淼、飘忽不定,更写出了它把诗人与“伊人”隔绝造成的痛苦与无奈。
⑥、善于营造意象。所谓意象,指客观物象经创作主体独特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固化的一种艺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的有机融合,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借助客观物象表示的主观情意。
中国古典文学中亦不乏意象,如岁寒三友、四君子、杜鹃、莲花、菊花、灞桥柳、月亮、香草美人、秋天、乌啼等等。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4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③题。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车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①《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②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四、布置作业:背诵这首诗。
心得:
答:①(1分)赋
②(2分)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③(4分)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7~8题。
采
薇(《诗经 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①。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②。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衷。
[注释]①依依:柳条柔弱随风不定之貌。②霏霏:雪飞貌。
7.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是()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说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柔弱的柳条随风摇摆不定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载饥载渴”一句中的“载”都是语助词。
8.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
C.这首诗写的是守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守边是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D.“行道迟迟,载饥载渴”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7.B(提示:“霏霏”是形容雪下得很大)
8.A(提示:这首诗没有运用起兴的手法)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由周王朝通过各诸侯国的协助进行采集,然后命乐师整理、编撰而成的。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五经》中以《诗经》最有文采。韩愈《进学解》:“《诗》正而葩”。“葩”,此作华丽有文采解。后来《葩经》被用作《诗经》的代称。《诗经》的 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诗经的段落称之为“章”)。《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就像我们现在所说的流行歌曲或者山野传唱的民歌。(共160篇)“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就像奥地利歌剧一类的高雅音乐。(共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即直陈其事;指铺陈排比,也可以是直接铺叙,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例如:、《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比,即比喻,就是打比方;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即即景生情、托物兴感,由具体事物引发想象和联想。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以《关雎》为例。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形式,“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合起来被称为诗经的“六义”。
孔子曾经这样评价《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谓之„思无邪‟”。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阅读《诗经》中的《蒹葭》,回答6一8题。
蒹葭①苍苍②,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唏④。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⑤;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⑦;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注】①蒹:草名,即荻。葭:芦苇。②苍苍:苍盛的样子。“凄凄”“采采”与之同。③溯洄:逆流而上。④唏:干。⑤跻:升,指升高。指道路既险又高。⑥坻:水中小洲。⑦右:迂回。
6、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古诗中,“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
C.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
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
8、与这首诗结构形式不同的一项是()
A.《卫风·氓》
B.《秦风·无衣》
C.《魏风·硕鼠》
D.《魏风·伐檀》
答案:
6、B(都是写清晨霜露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7、D(主要突出寻找、追求恋人的艰辛)
8、A(其余都是重章叠句)
一、课文阅读题(40分)
(一)《关雎》(8分)1.本诗以、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2分)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3分)3.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3分)
(二)《蒹葭》(6分)
1.本诗选自,是一首典型的(内容)诗。(2分)2.本诗以 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2分)3.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2分)
第二篇:初三语文诗经教学案
初三语文诗经教学案
www.5y
kj.co
m“以自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教案课
题《诗经》两首授课时间2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学习目标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学习目标3: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学习重难点:重点: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难点: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学习过程设计(学案)教学过程设计(教案)学案:第一部分:自主探究一.了解。(1)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_
_、_
_、_
_三部分。(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
、、的艺术手法。二.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A、雎鸠()()
窈窕()()
好逑()()寤寐()()
荇菜()B、蒹葭()()
伊()人
溯洄()()
湄()
跻()
坻()
浚()三.课文理解:
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3、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5、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四、我存在的疑问:第一课时:具体学习《关雎》
一、导入激趣。《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字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1)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_
_、_
_、_
_三部分。(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
、、的艺术手法。(1)《诗经》
305
风
雅
颂(2)
赋
比
兴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雎鸠()()
窈窕()()
好逑()()荇菜()
3、读懂词义睢鸠一种水鸟。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配偶。
荇莱: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笔:挑选。
4、自由读诗,体会诗歌的韵律。
5、学生范读后全班齐读。
三、质疑点拨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2、这首诗塑造了主人公怎样的鲜明形象
3、说说《关雎》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4、《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当堂练习1.本诗以
、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2分)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3分)3.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3分)
4、背诵这首诗。
五、一课一得谈谈你本节课学习文言文的收获。第二课时:具体学习《蒹葭》
一、导入激趣:同学们,有人会唱《在水一方》这首歌吗?它是早些年一首电视连续剧的插曲,根据《蒹葭》改编而成,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
二、预习检测:
1、背诵《关雎》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蒹葭()()
伊()人
溯洄()()
湄()
跻()
坻()
浚()
二、质疑点拨
新课标第一网
1、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但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来概括作品的美?
明确: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
2、这些美具体表现在哪里,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3、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5、《关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风格和表现手法相同吗?
三、当堂训练
:1.本诗选自
,是一首典型的(内容)诗。2.本诗以
起兴,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3.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四、一课一得:
谈谈你本节课学习文言文的收获。我的成功之处:
www.5y
kj.co
m
第三篇:《诗经三首》学案
第三册第一单元学案编辑:徐敏校对:叶新旺
1、《诗经》三首
一、本课学习重点。
1、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2、理解三首诗歌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思想情感。
3、了解赋比兴手法的作用。
二、学生自学。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三类。同时,《诗经》普遍运用、、三种手法。这被统称为《诗经》“六义”。
2、“风”又叫,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是《诗经》的精华。
“雅”分为、,大多记述西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
“颂” 又分“周颂”“鲁颂”“商颂”,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3、“赋”是指:
“比”是指:
“兴”是指:
三、思考与讨论。
1、《卫风 氓》是一首叙事诗,全诗叙述了一位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这个恋爱故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2、《卫风•氓》第3—5章中,女主人公在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概说自己的婚后生活前先用了“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句,这属于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3、女主人公通过对婚后生活的回忆、自省,最后她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反映她什么样的性格?并试概括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4、第六章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试从文中再找出这样的例子加以分析。
5、试举例说说“赋比兴”手法在《静女》中的运用。
6、结合注释,思考《秦风·无衣》中三个小节诗歌的异同点,并回答其原因。这样安排,有何好处?
四、参考资料。
1、《诗经》名句选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2、《诗经》的其他特点。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如“凄凄”、“萧萧”为叠字,“参差”、“踟躇”为双声,“窈窕”、“崔嵬”为叠韵。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3、关于四言诗:
每句4字或以4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盛行于西周。《诗经》所录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体,节奏为每句二拍,这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的状况。到了西汉时期,五言诗在民间悄然兴起,但文人诗仍以四言为主。东汉以后,五言诗占领了诗坛的主要地位,四言诗渐趋衰落。
《〈诗经〉三首》同步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得分
一、基础过关。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chī)乘彼垝垣(huán)修我矛戟(jǐ)说怿女美(yì)
B.与子同袍(páo)尔卜尔筮(shì)其水汤汤(tāng)靡有朝矣(zhāo)
C.匪我愆期(qiān)于嗟女兮(jiē)渐车帷裳(cháng)体无咎言(jiù)
D.爱而不见(xiàn)将子无怒(jiāng)犹可说也(yuâ)自牧归荑(ku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即见复关无食桑葚搔首挠耳B.其黄而殒向隅而泣情投意合C.总角之宴载歌载舞踟蹰不前D.匪夷所思靡有朝矣无与士眈
3.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无与士耽(沉溺、迷恋)女也不爽(差错)..
B.总角之宴(欢乐)言笑晏晏(和顺温柔的样子)...
C.与子偕作(行动起来)静女其姝(美丽)..
D.夙兴夜寐(早晨)爱而不见(喜欢)..
4.指出下面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B.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C.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D.岂曰无衣?与子同泽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5.对下列诗句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那倒塌的围墙,遥望那复关(来的人)。
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如在早晨,没想到你会变心。
6.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至于顿丘(2)泣涕涟涟...
(3)以我贿迁(4)体无咎言 ..
7.下列各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刻画出一个热忱多情、温柔可爱、为爱陶醉的少女形象。
B.“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女主人公内心的伤感、哀怨、痛苦、失落、无奈和消沉表现得淋漓尽致。
C.《静女》从一个男子的角度描述了一对男女约会的场面,写得曲折波澜。
D.朗读要读出节奏,同时还要读出语气语调。比如:岂曰/无衣?(反问语气)与子/同袍。(肯定语气)(稍停)王于兴师,(快连)修我/戈矛,(稍停)与子/同仇!(感叹语气)
8.背诵默写。
(1)氓之蚩蚩,________。________,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望复关。不见复关,________。既见复关,________。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2)静女其姝,________。________而不见,搔首________。
静女________,________彤管。彤管________,________。
自牧归荑,________。匪女之为美,________。
(3)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________。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见读本《黍离》)
9.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当职员时对小丽还是一片真情,炒股发财后就二三其德,和别的女子打得火热。....
B.提及廉洁奉公,张厂长上任之初信誓旦旦,可没过一年便开始贪污公款。....
C.灯光照耀下的T型台上,模特们在欢快的乐曲中搔首踟蹰,与服装的明快风格十分和谐。....
D.李老师天不亮就辅导学生自习,晚上还要批改作业,真是夙兴夜寐啊!....
二、阅读《诗经·魏风·硕鼠》,回答下列问题。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 三岁贯女:.
② 适彼乐土:.
③ 逝将去女:.
2.以下与“莫我肯顾”的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桑之未落B.以我贿迁C.自我徂尔D.古之人莫余知也
3.诗中的硕鼠指什么?为何反复咏唱“乐土”“乐国”“乐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赋、比、兴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试分析这首诗主要用了哪种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什么形式?请分条概括这种形式的好处。
答 :
《〈诗经〉三首》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1、答案:C解析:A项“垣”应读“yuán”,B项“汤”应读“shāng”,D项“将”应读“qiāng”。
2、答案:C解析:A项,“即”应写为“既”;B项,“殒”应写为“陨”;D项,“眈”应写为“耽”。
3、提示:D.“爱”通“”,隐藏。答案:D4、答案:A解析:B项前一个“说”通“脱”,后一个脱身;后一个“说”通“悦”,喜欢、高兴。C项“泮”通“畔”,边岸;“爱”通“”,隐藏。D项“泽”通“”,内衣。
5、答案:D提示:D.“旦旦”,诚恳的样子。
6、答案:(1)古义:到了。今义: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件事。
(2)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古义:财物。今义:用财物买通别人。
(4)古义:卜筮的卦象。今义:身体。
7、答案:B解析:悔恨多于哀伤,决不留恋,表现了女主人公清醒刚烈的性格。
8、答案:(1)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 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 泣涕涟涟 载笑载言
(2)俟我于城隅 爱 踟蹰 其娈 贻我 有炜 说怿女美 洵美且异 美人之贻
(3)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9、答案:C解析:C.“搔首踟蹰”指心绪乱或有所想念时抓挠头、徘徊犹豫的样子。与句意不符。
二、1.①汝,你。②到,去。③离开。
2.D(宾语前置句)
3.硕鼠,指专吃粮食的田鼠,比喻统治者。诗中反复咏唱“乐土”“乐国”“乐郊”,强调人民向往无剥削、无压迫的幸福生活。
4.通篇采用“比”的手法,作者把剥削阶级比作偷吃劳动果实的大老鼠,活画了他们可憎可鄙的贪婪嘴脸,揭露了他们的凶残本性。
5.重章复沓表达作用是:既开拓了诗的意境,充实了诗的内容,又加强了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第四篇:《诗经三首》学案
第三册第一单元学案
编辑:徐
敏
校对:叶新旺
1、《诗经》三首
一、本课学习重点。
1、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2、理解三首诗歌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思想情感。
3、了解赋比兴手法的作用。
二、学生自学。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 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三类。同时,《诗经》普遍运用、、三种手法。这被统称为《诗经》“六义”。
2、“风”又叫,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是《诗经》的精华。
“雅”分为、,大多记述西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
“颂” 又分“周颂”“鲁颂”“商颂”,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3、“赋”是指:
“比”是指:
“兴”是指:
三、思考与讨论。
1、《卫风 氓》是一首叙事诗,全诗叙述了一位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这个恋爱故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2、《卫风•氓》第3—5章中,女主人公在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概说自己的婚后生活前先用了“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句,这属于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3、女主人公通过对婚后生活的回忆、自省,最后她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反映她什么样的性格?并试概括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第三册第一单元学案
编辑:徐
敏
校对:叶新旺
4、第六章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试从文中再找出这样的例子加以分析。
5、试举例说说“赋比兴”手法在《静女》中的运用。
6、结合注释,思考《秦风·无衣》中三个小节诗歌的异同点,并回答其原因。这样安排,有何好处?
四、参考资料。
1、《诗经》名句选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2、《诗经》的其他特点。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如“凄凄”、“萧萧”为叠字,“参差”、“踟躇”为双声,“窈窕”、“崔嵬”为叠韵。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3、关于四言诗:
每句4字或以4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盛行于西周。《诗经》所录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体,节奏为每句二拍,这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的状况。到了西汉时期,五言诗在民间悄然兴起,但文人诗仍以四言为主。东汉以后,五言诗占领了诗坛的主要地位,四言诗渐趋衰落。第三册第一单元学案
编辑:徐
敏
校对:叶新旺
《〈诗经〉三首》同步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得分
一、基础过关。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chī)乘彼垝垣(huán)
修我矛戟(jǐ)
说怿女美(yì)B.与子同袍(páo)尔卜尔筮(shì)
其水汤汤(tāng)
靡有朝矣(zhāo)C.匪我愆期(qiān)于嗟女兮(jiē)
渐车帷裳(cháng)体无咎言(jiù)D.爱而不见(xiàn)将子无怒(jiāng)犹可说也(yuâ)
自牧归荑(ku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即见复关 无食桑葚 搔首挠耳 B.其黄而殒 向隅而泣 情投意合 C.总角之宴 载歌载舞 踟蹰不前 D.匪夷所思 靡有朝矣 无与士眈 3.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无与士耽(沉溺、迷恋)女也不爽(差错)..B.总角之宴(欢乐)言笑晏晏(和顺温柔的样子)...C.与子偕作(行动起来)静女其姝(美丽)..D.夙兴夜寐(早晨)爱而不见(喜欢)..4.指出下面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B.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C.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D.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5.对下列诗句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上那倒塌的围墙,遥望那复关(来的人)。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如在早晨,没想到你会变心。
6.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至于顿丘(2)泣涕涟涟 ...(3)以我贿迁(4)体无咎言 ..7.下列各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刻画出一个热忱多情、温柔可爱、为爱陶醉的少女形象。
B.“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女主人公内心的伤感、哀怨、痛苦、失落、无奈和消沉表现得淋漓尽致。
C.《静女》从一个男子的角度描述了一对男女约会的场面,写得曲折波澜。第三册第一单元学案
编辑:徐
敏
校对:叶新旺
D.朗读要读出节奏,同时还要读出语气语调。比如:岂曰/无衣?(反问语气)与子/同袍。(肯定语气)(稍停)王于兴师,(快连)修我/戈矛,(稍停)与子/同仇!(感叹语气)8.背诵默写。
(1)氓之蚩蚩,______ __。__ ______,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以望复关。不见复关,___ _____。既见复关,__ ______。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2)静女其姝,____ ____。_____ ___而不见,搔首___ _____。
静女____ ____,____ ____彤管。彤管____ ____,______ __。
自牧归荑,___ _____。匪女之为美,___ _____。
(3)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____ ____。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见读本《黍离》)9.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当职员时对小丽还是一片真情,炒股发财后就二三其德,和别的女子打得火热。....B.提及廉洁奉公,张厂长上任之初信誓旦旦,可没过一年便开始贪污公款。....C.灯光照耀下的T型台上,模特们在欢快的乐曲中搔首踟蹰,与服装的明快风格十分和谐。....D.李老师天不亮就辅导学生自习,晚上还要批改作业,真是夙兴夜寐啊!....
二、阅读《诗经·魏风·硕鼠》,回答下列问题。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 三岁贯女: .② 适彼乐土: .③ 逝将去女: .2.以下与“莫我肯顾”的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桑之未落 B.以我贿迁 C.自我徂尔 D.古之人莫余知也 3.诗中的硕鼠指什么?为何反复咏唱“乐土”“乐国”“乐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赋、比、兴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试分析这首诗主要用了哪种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什么形式?请分条概括这种形式的好处。答 : 第三册第一单元学案
编辑:徐
敏
校对:叶新旺
《〈诗经〉三首》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1、答案:C解析:A项“垣”应读“yuán”,B项“汤”应读“shāng”,D项“将”应读“qiāng”。
2、答案:C解析:A项,“即”应写为“既”;B项,“殒”应写为“陨”;D项,“眈”应写为“耽”。
3、提示:D.“爱”通“”,隐藏。答案:D
4、答案:A解析:B项前一个“说”通“脱”,后一个脱身;后一个“说”通“悦”,喜欢、高兴。C项“泮”通“畔”,边岸;“爱”通“
”,隐藏。D项“泽”通“
”,内衣。
5、答案:D 提示:D.“旦旦”,诚恳的样子。
6、答案:(1)古义:到了。今义: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件事。(2)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古义:财物。今义:用财物买通别人。(4)古义:卜筮的卦象。今义:身体。
7、答案:B解析:悔恨多于哀伤,决不留恋,表现了女主人公清醒刚烈的性格。
8、答案:(1)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 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 泣涕涟涟 载笑载言
(2)俟我于城隅 爱 踟蹰 其娈 贻我 有炜 说怿女美 洵美且异 美人之贻
(3)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9、答案:C 解析:C.“搔首踟蹰”指心绪乱或有所想念时抓挠头、徘徊犹豫的样子。与句意不符。
二、1.①汝,你。②到,去。③离开。2.D(宾语前置句)
3.硕鼠,指专吃粮食的田鼠,比喻统治者。诗中反复咏唱“乐土”“乐国”“乐郊”,强调人民向往无剥削、无压迫的幸福生活。
4.通篇采用“比”的手法,作者把剥削阶级比作偷吃劳动果实的大老鼠,活画了他们可憎可鄙的贪婪嘴脸,揭露了他们的凶残本性。
5.重章复沓 表达作用是:既开拓了诗的意境,充实了诗的内容,又加强了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第五篇:《诗经_卫风_淇奥》教学案
传统文化
《诗经•卫风•淇奥》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并熟记《诗经》的一般常识。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全诗。
3.初步了解“比、兴”的艺术手法。能理解君子的真正内涵。4.能以君子的道德操守反思自己的言行,完善个性、人格,提高修养。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背诵全诗;能理解君子的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比、兴”的艺术手法;能以君子的道德操守反思自己的言行。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谈话法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诗经》的资料及书中较为熟悉的诗。课
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华灿烂的文明中,有一条诗的长河,这条河中承载屈原的悲愤,也承载着曹操的雄心;承载着李白的豪迈,也承载着纳兰性德的多情„„我们可以从这条河中去追寻一段历史,也可以通过这条河漫溯到一个人的心灵世界„„而这条河的源头,则是《诗经》。《诗经》在古人的心中有着至高的地位,孔子甚至说“不读《诗》,无以言。”今天,让我们通过《诗经 卫风 淇奥》走近它„„
二、简介《诗经》
1.学生交流所搜集的关于《诗经》的资料。(肯定学生的成果,引导学生将所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
2.从《诗经》的一般常识(如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篇数等)、内容分类、表现手法及古人对其评价等方面进行概括。3.多媒体展示教师的总结,学生熟记重要内容。
三、朗读质疑 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读。3.齐读。
(在反复的诵读中感悟《诗经》重章叠句的形式及一唱三叹的效果)4.默读,自学初通文意、质疑。
四、研讨释疑 1.小组交流解惑。2.师生共同疏通文意。
大意:看那淇水河湾,翠竹挺立修长。有位美貌君子,骨器象牙切磋,翠玉奇石琢磨。气宇庄重轩昂,举止威武大方。有此英俊君子,如何能不想他!看那淇水河湾,翠竹青青葱葱。有位美貌君子,耳嵌美珠似银,帽缝宝石如星。气宇庄重轩昂,举止威武大方。有此英俊君子,如何能不想他!
看那淇水河湾,翠竹聚合竞茂。有位美貌君子,好似金银璀璨,有如圭璧温润。气宇旷达宏大,倚乘卿士华车。妙语如珠活跃,十分体贴温和!
3.诗人要赞美君子。却先咏叹翠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理解比兴手法)4.君子具有哪些内涵?(从外在形象到内在品格)5.用比喻描述一下心目中君子的形象? 6.背诵全诗。
五、拓展延伸
1.我们还在哪些文学作品中学到了君子的形象,你来说一说?(学生畅谈自己的理解)
多媒体展示,如:《论语》、《爱莲说》、《在狱咏蝉》等。一起读一读,谈一谈
六、体验反思
1.有人说“惜往矣!君子之风,历经三千年的风雨,早已被洗涤得那么苍白。
君子之风,在严酷的刑法中,染上了厚厚的尘埃,此一变; 君子之风,在蝇头小利面前,染上了黑黑的锈色,此一变;
君子之风,在蜗角微名面前,染上了浓浓的腥味,此一变;
君子之风,在三寸不烂舌下,染上了流氓的酸味,此一变。
经此四变,《淇奥》中的美德君子已然成为绝响。哪个时代不是小人遍地,君子匿迹?哪一个时代不是小人得志,君子吃亏?”你赞同这段话吗?为什么?请举例加以阐释。(引导学生通过举历史或现实中的事例来畅谈对君子的认识。)
2.生活中我们是否也能做一个君子?如何去做?
小结:君子形象,也可以说是上古时代人们心目中一种可亲可近的理想,寄寓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于丹说,《论语》中的君子是孔子一生的追求,它包容广大,举凡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生之道、理想之道,无不囊括其中。那君子是不是高不可攀呢?事实上做一个善良的人,是君子;做一个有担当的人,是君子;做一个无私的人,是君子;做一个民胞物与的人,更是君子。君子有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境界,能够做到哪一个层次都是值得称道的。(引自刘绪义《历经三千年风雨的君子之风》)(多媒体展示)
七、结语:
你还读过诗经中的哪些诗?(学生交流资料)
如:《关雎》《采薇》《蒹葭》《君子于役》等,选其中的名句读一读,记一记。(多媒体展示)
透过《卫风
淇奥》我们可以窥见《诗经》中所洋溢着的贵族品性,它本身就是周代礼制时期人们心灵的歌唱,这也是它长期成为文化经典的根本原因。有人说它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情感、审美的“圣经”,是一种生命的基因,一种灵魂的酵母。同学们,潜心读《诗》,也许它会成为我们心灵的挚爱,也许它会为我们的生命打下了绚烂的底色。
八、作业:
阅读《诗经》,背诵积累你喜欢的诗。
板书设计:
诗经•卫风•淇奥
君子
比兴
德才兼备、宽和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