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学设计[5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22:2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印度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印度教学设计》。

第一篇:印度教学设计

印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利用地图了解印度的位置特点。

2.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特点,理解印度人口增长对资源、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图表等资料,分析归纳印度人口增长,增强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印度人口增长对资源、经济发展的影响。

(2)印度的地形特点

2.教学难点

人口过快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收集与印度相关的信息资料。2.学生准备

准备好地理教材、地图册等学习用具,提前了解与印度相关的信息资料。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国家地理一般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征和环境问题四部分内容。在学习印度时,主要通过设计教学任务和探究活动,让学生找到印度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归纳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人地协调、合理发展的观念。教学中采用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对知识的初步感知;通过自我展示,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自我归纳总结,凸显个性发展;通过自我诊断评价,发现不足,及时查缺补漏。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通过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可以发挥群体学习的优势;通过对其他小组成果的补充、完善,可以增强集体荣誉感;通过集体探究,可以增强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角色体验,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学中要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突出启发、引领作用,适时运用评价手段调控课堂,形成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学会合作。

采用读图分析、对比归纳、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结合的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前面我们学习亚洲分区,学生考虑亚洲分几个区?学生答。接着请同学看图片,发现什么问题呢?学生答:人多。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国家,寻找正确的答案。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可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求欲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印度不仅是文明古国,也是现代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国家,对印度有一个新的认识,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承转过渡:印度是南亚大国,与中国山水相连,我们首先从位置、面积、人口等方面来了解。任务1 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特点,知道印度是南亚大国。(1)找一找,读一读:①在“南亚地形图”上找出10°N、北回归线和30°N纬线,说说印度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找出喜马拉雅山脉、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度洋,说说印度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找出印度所邻的国家,说说印度与亚洲其他国家的相对位置特点。②读一读教材上“南亚大国──印度”的阅读材料,说说印度的面积有什么特点?

(2)算一算:①阅读“印度人口数量变化图”,计算说出:2011年印度人口已达到多少亿?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印度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3)想一想:目前印度的人口数量居世界第几位?为控制人口数量,印度政府采取了哪些人口政策?效果如何?

(4)议一议:根据教材32页活动材料,思考分析:印度众多的人口给资源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设计意图:教师设计学习任务,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地理位置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关键,是影响区域地理特征的重要因素。以地理位置为突破口,去认识、了解印度,便于学生形成空间位置概念。通过找位置、读一读、计算人口增长等活动,让学生得出印度是南亚大国的结论。学生活动:学生先依据学习任务自主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选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完善。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课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群体优势,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交流、展示的情况进行评价,利用多媒体课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适时进行强调、释疑、点拨。

(1)展示课件,强调印度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为后面的自然环境、粮食作物分布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2)找出印度的邻国,通过读图观察和出示数据强调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3)通过图表分析,让学生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人口增长特点,以及印度采取的人口政策及成效。让学生知道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是南亚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4)图片释疑,了解印度人口压力以及印度政府为控制人口增长制定的人口政策。

(5)释疑解惑:印度众多的人口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印度人口众多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在引导学生完成教材活动内容的前提下,教师点拨释疑。(6)总结归纳:印度是南亚大国,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约占南亚总面积、总人口的19/25,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其科技发展水平和军事实力也居南亚首位,但过度增长的人口压力制约了印度经济的发展。

承转过渡: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大自然馈赠给了印度独特的自然条件,使得印度人民很早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任务2 从地形、河流、气候等方面认识了解印度的自然环境特征。(1)找一找:①找地形:在“南亚地形图”上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出印度的地形分布特点。②找河流:在“南亚地形图”上找一找印度最大的河流是什么河?(。

学生活动:学生先依据学习任务自主学习,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形成共识,小组选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其他小组完善补充。

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展示情况进行评价,利用多媒体课件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并适时进行强调、释疑、总结和点拨。(1)利用“印度地形图”强调三大地形区的分布。

(2)利用“印度地形图”强调恒河的相关知识,出示小资料让学生了解恒河及其对印度的影响。((四)反思总结、构建体系 1.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得失,尝试构建知识结构,教师选派1至2名学生展示汇报。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展示形式不拘一格,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2.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归纳成果,并加以整合,出示知识结构。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域:A.印度洋,B.阿拉伯海;国家:②巴基斯坦,⑤斯里兰卡。城市:⑥新德里,是印度的首都。课后小结

本节课包括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人口大国三个问题。人口问题和我国相似,易于理解。本节课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关键是树立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的思想。

八、教学反思

教学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汇报、小组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增强合作,符合新课标提出的“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我也深深体会到,初中地理教学应突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积极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乐学、易学。课堂活动的设计要切合学生实际,要紧凑有序,利于调控,不要为了活动而搞活动,应该让学生活动成为教学的手段,把教学内容融入活动之中。

理一理第二人口大国海陆位置位置纬度位置北部:喜马拉雅山脉地形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第二人口大国人口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第二篇:《印度》教学设计

印度第一部分学案 李鹊一中

李玲 学习目标:

1、记住印度的位置、人口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并理解人口过度增长与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

3、学会阅读图片,分析解释印度水旱灾害严重的原因。

4、知道印度粮食生产自给有余的原因。

学习重点:

(1)印度的位置、人口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并理解人口过度增长与环境、经济发展的关系。学习难点: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学习内容及要求 :

一、填空(小组自主学习完成。)

1、印度东南临()湾,西南临()海。

2、主要的陆上邻国有()。3隔海相望的国家:()

4、印度是南亚面积最()的国家。

5、印度人口已超过()亿,仅次于(),居世界第()位。

6、印度人口特点:人口数量(),增长()。

7、人口对()()()发展造成压力。

8、印度是文明古国,有著名的古建筑()。

9、地形特点: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高原()。

10、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带和()带。

11、印度以()气候为主,全年(),分()。

12、印度水旱灾害频繁,解决的措施是修()工程。

二、简答

1、分析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2、印度多旱涝灾害的原因?

三、综合题

1、读课本35页印度地形图7.34,完成下列要求: 山脉:()

河流:()()高原:()

海域 :()()()岛屿:()

山峰:()

纵观印度地理事物分布,该地区大致可分为()大地形区。

2、读“南亚地区不同季节的风向路径图”,将符合题意的各选项的字母和数码按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见课本37图7.39图7.40)A 6月至9月

B 东北风

C 由海洋吹向陆地

D 形成东北季风

E 为雨季

F 10月至次年5月

G 西南风

H 由陆地吹向海洋

I 形成西南季风

J为旱季(1)与甲图相符的是:(2)与乙图相符的是:

第三篇: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

张家坳中学 段涛涛

学习目标:

1.知道印度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

2.了解印度的人口增长状况以及人口增长过快给经济、社会带来的问题。3.知道印度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

学习重点:

1.印度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点。2.印度人口增长特点。3.印度的气候特点。

学习难点:

气候特点成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它记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唐代高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过流沙、翻雪山,最后到达了佛教发源地——天竺)同学们知道天竺是现在的哪里吗?(现在的南亚)打开课本第三页在图上找出南亚,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哪一国呢?(印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继日本之后与中国陆上相邻的另一个国家——印度。

二、通过读图,学习印度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知识: 1.读世界政区图,明确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热带

海陆位置:濒临印度洋 2.读南亚政区图回答:

哪些是岛国?哪些是临海国?哪些是内陆国? 3.读印度地形图分组讨论,完成三个问题:

①课本P35页第一题。

②找出下列地理事物和城市:恒河、恒河平原、印度河、德干高原、喜马拉雅山地、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班加罗尔。

③印度的地形分布有何特点? 4.归纳总结印度的地形特征:

北部:喜马拉雅山地 中部:恒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5.让学生对照地图强化记忆三分钟,教师接着检验学习效果。

三、通过以下两个环节学习印度的人口: 1.出示有关人口图片并配下列文字材料:

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人口研究专家指出,到2050年,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与此同时部分国家的人口将减少近40%。2.出示图片(P36图7.35),让学生讨论:

①人口高速增长给印度社会带来哪些问题?

②假如你是印度总理,将推行哪些措施来控制人口增长?

教师要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四、印度不仅因为人口过多带来许多问题,而且,印度的自然灾害也非常严重。(引入气候)

1.出示图片(旱灾和水灾),引发学生思考。2.出示亚洲气候图(提问:印度属于什么气候),并结合印度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引导学生分析印度气候的成因。

3.观察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讨论分析印度的气候特征。(提示学生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考虑)4.归纳总结:

印度为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全年分为旱季(10月——次年5月)和雨季(6月——9月)。5.出示图片(P37图7.39和图7.40),讨论完成P37第二题。

五、小结:让学生口头表述本节课的收获。

六、反馈练习:

1.下列名胜古迹中,位于印度的是()A.吴哥窟 B.婆罗浮屠 C.大金塔 D.泰姬陵 2.占据印度半岛大部分面积的地形区是()

A.喜马拉雅山地 B.恒河平原 C.德干高原 D.印度河平原 3.印度的首都是(),印度人口居世界第()位,它是南亚面积()的国家。4.印度地形特点是北部()中部()南部();流经印度重要的河流是(),它流经印度最大的()平原,下游流经()(国家),注入()。5.印度有“世界雨极”之称的地区是()。

6.读教材P37图7.39和图7.40南亚季风图,回答:

左图中,印度盛行()风,此时是印度的(),时间范围大致是在();右图中,印度盛行()风,此时是印度的(),时间范围大致是在()。当西南风来得早退得晚,印度易发生()灾,反之易发生()灾。

七、板书设计:

印度

一、印度的地理位置及地形 1.纬度位置:热带、亚热带 2.海陆位置:濒临印度洋

3.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地;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二、第二人口大国 1.人口数量

2.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热带季风气候

1.特点:全年高温,分为旱、雨两季,降水量不稳定。2.成因:东北季风、西南季风 3.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

第四篇:《印度》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内容。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教材集中反映了印度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简明地选取了人口的过度增长、水旱灾害频繁、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发展中的工业这四个当今印度十分突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从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工业生产布局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等方面体现了环境—资源—人口这一主线,正确的阐述了人地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区域地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各种资料上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差,知识面不够宽,信息来源有限,看问题的层次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分层次教学。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采用引导启发、层层设疑教学法。

教学设计思路

依据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面向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还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地理教学、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等,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查阅资料,运用资料、图表等说明、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遵循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环境,建立人地和谐的生存环境”的科学态度,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通过地图及图片的阅读与分析,能够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图了解一个国家的位置及邻国的培养读图能力;

2.会看分层设色地形图,并初步学会用地图分析一地区的地形特点;

3.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气候特特征和人口增长情况,提高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印度人口、自然灾害的研究,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人地协调观念。

2.印度与我国为邻邦,印度在人口政策与自然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口特点及自然灾害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压力。

难点:印度临国的空间方位的记忆,人口特点及人口对印度的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水旱灾害的成因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课件播放西游记中《天竺少女》的片段 学生活动:欣赏并思考是哪部电视的片段,表现的是哪个国家的舞蹈。教师活动:大家都知道西游记讲述的是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西天就是古代的天竺,也就是现在的印度,你们想不想更多的了解印度?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家—印度

教师活动: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整体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堂课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活动

二.新课教学 1.印度概况

(1)位置和地形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印度在世界当中的位置图

学生活动:看书及读图,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及与我国的位置关系。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印度地形图的卫星照片,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恒河平原、喜马拉雅山、德干高原三大地形区,分析印度地形特点

学生活动:读图分析,得出结论(2)陆上邻国与隔海相望国家

教师活动:展示“印度邻国图”,引导学生找出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并归纳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学生活动:观察 “印度的邻国图”,总结归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从地里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进一步巩固认识一个国家的学习方法的同时,了解和掌握印度的位置和地形。

(3)印度的气候

教师活动:1.课件展示:“水旱灾害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水旱灾害的发生跟气候有关

2.课件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引导学生查找印度的气候类型

3.课件展示:“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学生活动:读图分析并查找印度主要气候类型,结合气温和降水图,讨论其气候特点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南亚风向图,提出问题 ①雨季和旱季盛行的风向

②西南季风进退失常带来的灾害,完成38页表格 学生:读图、讨论分析,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讨论分析中学会从地图中获取信息、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读书36--37页内容,思考印度人民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如果你是印度发生这样灾害地区的公民,你又应该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水旱灾害是我国经常出现的灾害性天气。通过讨论,让学生在平常学习中具备一定的自救常识,学会一些终身受用的能力

(4)人口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世界上人口过亿的国家”图,引导学生找出人口居前两位的国家

学生活动:看图,思考回答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印度人口增长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36页第2题 学生活动:读图计算,总结印度人口特点—数量大,增长快。教师活动:课件展示36页“活动”3材料

学生活动:讨论对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看法及众多的人口给印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维能力,在学习、讨论中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和资源观;通过比较,进行人口国情教育

2.印度文化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教材34页阅读材料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有关介绍印度的图片并作介绍

1.印度国花 2.印度国旗 3.印度首都 4.印度古迹泰姬陵 5.印度的牛 6.印度奇特的风俗 7.印度妇女的服装„„

设计意图:营造浓厚的印度民族文化氛围,让学生了解印度的人文风情 三.小结:请同学们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四.巩固练习五.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

位置

地形

──自然环境

影响←人口

印度

气候→水旱灾害

人文环境──

文明古国

风俗

第五篇:南亚——印度教学设计

《南亚——印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南亚是亚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在自然、人文地理方面,呈现着独特的区域特征。本节突出了自然要素、人文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材编排简洁、精炼,重点选取了位置、范围、地形与河流、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宗教与社会、人口和经济等,重点突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自然要素知识,三大地形区、两大河流、一个季风气候。通过分析自然要素对农业、工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学习运用地图说明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让学生运用文字、数据、地图、图表等说明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

重、难点:

重点: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热带季风的成因;印度的工农业发展特点 难点: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印度自然环境特征对其农业发展的影响及主要作物的分布;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其分布

教法、学法:

综合法、归纳演绎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继续学习区域地理中世界地理《南亚——印度》这部分内容,关于南亚的一些地理环境特征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所以这可以看做是一节复习课,但是我们现在不应该还停留在初中的阶段,要把高中学过的一些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规律加进来。我们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思路是:首先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这些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环境特征(包括人口、城市、交通、农业、工业等),这些地理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时我们还可以得出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区域的发展是对有利的条件加以利用,不利的条件加以治理,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一、南亚(印度)的自然环境特征

【读图指导】老师:同学们打开地理地图册《南亚》这部分,找出南亚的地形,气候,主要河流,并对这些地理要素的特征进行描述。【教师提问】南亚的地形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以高原、平原和山地为主。北部和西北部为喜马拉雅山,中部为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教师提问】在各个地形区内部地势起伏是怎样的呢?

【学生回答】北部山地海拔高,地势落差大;中部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南部德干高原是古老的岩熔高原,平均海拔为600m,饱经侵蚀,高原内部地势平坦。

【教师提问】印度主要是什么地形?对它的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印度主要包括中部平原和南部高原,平地低地多,耕地面积广。【教师提问】南亚的气候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高山高原气候,备备为热带沙漠气候,季风气候典型。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旱季是10月至次年5月,雨季是在6月至9月。【重点分析】南亚季风的成因

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

得出南亚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西部沿海和东部平原区降水多,乞拉朋齐为世界雨极,半岛西部降水少,西北部最少)

【教师提问】南亚有哪些主要河流?恒河下游的水文特征如何?

【学生回答】南亚主要有三条河流: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显著,含沙量较大,无结冰期。【思考探究】南亚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地理位置:印度半岛伸入印度洋,大气运动强烈,水汽来源充足,已形成大量降水

地形地势:北部山地,中部平原,从印度洋带来的水汽被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汇集到中部低平的平原区,易形成洪涝灾害。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分成明显的旱雨两季,6-9月容易出现洪灾,其他月份容易出现旱灾。

季风风力弱,来得晚,退得早,降水少,造成旱灾;风力强,来得早,退得晚,降水多,形成洪灾

水文:南亚地区河流少,主要是印度河、恒河,分洪泄洪能力差,径流变化大。汛期水量过大,旱季水量不足。

二、南亚(印度)的人文环境特征

【教师分析】南亚是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人口过亿的国家有3个,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南亚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所以生态环境问题非常的严重。白色人种为主。

主要的宗教分布为:佛教-斯里兰卡 印度教-印度、尼泊尔 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三、印度

【读图思考】通过这个图,我们可以得出关于印度人口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传统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少年儿童及青壮年组的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

【教师提问】通过刚才对印度自然环境特征的分析,印度农业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学生回答】

印度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1.有利条件

耕地面积广,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正常年份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河流提供丰富的水源。2.不利条件

水旱灾害频发,这与西南季风的强弱有关。

【教师分析】我们来具体看一些印度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有水稻和小麦。

水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40%,出口量为世界第三。水稻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侧的沿海地区。这些地区为平原地形,水热条件好,土壤肥沃 小麦是印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产量占粮食 的30%,在世界上居第二位。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及恒河上游地区。区位优势有:地面起伏平缓,虽然降水较少,但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印度主要的经济作物有棉花、茶叶和黄麻 糖料作物为甘蔗,油料作物为花生。

【教师提问】印度的工业系统比较完善,大家根据印度的资源状况,推测印度传统工业有哪些?有哪些主要的重工业部门?

【学生回答】印度的传统工业为棉纺织和麻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分布在靠近黄麻产地的加尔各答,棉纺织工业分布在靠近棉花主要产区的沿海城市孟买,这两个城市都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印度的煤、铁、锰资源非常丰富,之前主要为采掘工业,独立之后重工业如电力工业、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快速发展。尤其是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

【教师提问】比尔盖茨认为,21世纪印度将成为软件超级大国。印度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班加罗尔有“南亚硅谷”之称,你认为班加罗尔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何区位优势?

【学生回答】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知识密集,技术先进(或人才充足);现代化交通(交通便利);地处德干高原,环境优美;企业管理水平高。

下载印度教学设计[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印度教学设计[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印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印度(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双茨科中学 王玮 《印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双茨科中学 王玮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

    南亚与印度教学设计

    “南亚与印度”教学设计 临桂中学 王国荣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南亚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掌握区域分析的方法 2、 分析说明南亚气候特征以及对南亚(印度)农业生产的影......

    第三节 印度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首都、位置、主要地形区和河流。 2.学会利用图表,说出印度的气候特点,分析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3.学会运用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印度教学设计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 七年地理李丹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概括能够概括印度的位置;找出印度主要的地形区名称;说出印度的气候及......

    印度教学反思

    反思一:印度教学反思 印度和中国的国情相近,具有可比性,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以中印国情的相似为主线,层层深入,贯穿全课,以便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线索。在学习印度的自然......

    《印度》名师教学设计(第2课时)(推荐)

    《印度》名师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教材分析】 印度一节属于世界地理认识区域部分中的认识国家部分。作为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其......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印度(写写帮整理)

    篇一:初中地理《印度》教学设计《印度》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 知道人口众多带来的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农业大国与人口压力;【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引......

    高中音乐《南亚音乐之--印度音乐》word教学设计

    南亚音乐之——印度音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印度民族乐器及歌舞; 2、能力目标:总结出南亚印度音乐的基本特征: 3、德育目标:通过对他民族的音乐文化的学习及了解,进而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