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见闻[推荐]

时间:2019-05-14 11:4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印度见闻[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印度见闻[推荐]》。

第一篇:印度见闻[推荐]

印度见闻.txt男人的承诺就像80岁老太太的牙齿,很少有真的。你嗜烟成性的时候,只有三种人会高兴,医生 你的仇人和卖香烟的。

写在前面的话:前些时候,兄弟贴出了闯印度系列的各个篇章,有些兄弟闲多太烦,我把那些组合片段组合在一起,重新贴出来.希望在下拙劣的文笔能带大家全面的认识一下印度的方方面面.文章比较长,但是各个方面还是分开来表述的,各位朋友可以方便的找自己喜欢看的来看.同时,兄弟希望那些没看完就骂的朋友耐心看完,然后再动嘴皮子.谢谢..斑竹觉得对偶们军友了解外敌还有点参考作用的,请抛个救生圈.让它浮几天.哈哈

孤身闯天竺之印度印象1

-----先礼后兵,先讲好现象

工作的原因,公司派兄弟一个人在印度呆了近三个月了,客户没找到几个,郁闷之余就把过剩的精力来观察这个在西方人眼里与中国同样神秘的国度,倒有小小收获。承蒙兄弟们看得起,老要咱介绍一下这边到底是个啥样,以便能证实自己心中对它的BS!同时兄弟想想自己在外面混了这么长,留点东西以后回味一下也未尝不可,就胡乱整了点出来。

对于印度,兄弟本无恶意,再说他们也没惹恼兄弟哪一点,所以兄弟干活还得力求客观公正,争取再现真实的印度世界。当然,个人视角原因和文化差异的理解会造成事实偏失,但兄弟会尽量克服而保真实,以免弟兄们看后和他人聊天谈及时造成笑话。

有些弟兄已经看过不少描写阿三的游记,里面透露出浓浓的“咖喱味”,兄弟大体上是赞同的,但也有不少----或者是兄弟和作者处的城市不同,或者是那些作者本来就生活在优越家庭体现不到真实的民生,或者是作者很久前留下的,或者是这边没妞泡心中郁闷恶意中伤„„反正就是夸张了。

从阿三的城市建设上看,赞美的说,发展很快,它与中国的发展只相差了5年左右;诚实的说,即使中国原地停顿15年,它也未必赶得上!兄弟从小到大最地道的就是诚实,所以咱还是拿这个来说事来得好。咱泱泱大国、礼仪之邦,对外历来是先礼后兵,咱也不能丢了这个传统,免得显得小气,咱先讲讲它的好处,然后在剖析别的:

阿三虽穷,但他们的文化层次很丰富也保留得很好,大大小小的宗教数不清。而国家也让他们自由的发展,决不会因为出现一个新的“牛轮功”组织什么的,就把他们给一锅端了。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道场,庙宇什么的,各式风格的建筑体现在一个城市里,倒也魏为可观,有点百家争鸣的味道。

不同宗教的不同文化也直接体现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就拿它们的语言来说,光是官方宣布的法定语言就有14种。如果看过印度卢比的话就会发现,钱币上密密麻麻填满了15种文字。而非法定的语言据说有1600多种!在中国,我们带有文字的语言实在太少了,没有文字的语言也不多,而且还在不断失传!痛心中!——兄弟们不要小看了这点,要知道后工业时代就是靠技术、自然景观和风俗文化吃饭的。对此,它们的农民估计会比咱的好,可以确保有饭吃了。

由于宗教信仰的原因,阿三们的道德素质倒是普遍比国人高,这是个奇怪的事实,当然,仅仅是道德素质。大概是因为信仰一个宗教后,他们从小就要背诵教会里的经书和教条教规等——估计是类似于中国《论语》的东东,能引导到积极人生观方面,对人的思想道德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虽然他们这么多穷人和无所事事的闲人天天在大街上晃,讨饭的也多得象苍蝇一样乱飞,且动则以百万计的贫民窟遍布在各大城市的周围。但倒很少发生各种治安事件,连偷窃都很少见!要是中国这样的话,不要说到处是鼓惑崽拿刀砍人,兄弟我估计连市政府大楼都会给这帮人端了。

从人的角度看,还有一个比国人好的地方就是它们普遍的英语了。虽然是阿三式英语,但不好总比没有好。谁叫现在通用语言是英语呢。英语是它们的最主要的官方语言,从小学就开始学习。大家都知道从小就学习一种语言有多么容易的了,所以在语言方面他们的低廉的教育费用培养出了的国际人才。顺便说一点,他们的大学教育很系统很专业的,比起现在国内教育要好多了。诶,可怜了我们的父辈穷半生精力却让国家培养成了一个个教育奴,打牌,麻将,游戏个个高手;拿到外面啥也不会,还得从头来!美其名曰“活到老学到老”。

兄弟我看过一篇文字是批评阿三们着装的,兄弟却觉得这是它们另一精华所在!特别是它们的女同胞,几乎每个人都是着它们的民族服装---纱丽,不管是在大街上还是在办公楼里。虽然人的确不好看,但兄弟从没有觉得它们的服装难看,相反,打心眼里尊敬她们!一个民族历经了现代大工业的洗礼还能保持本色,咱不知道除了尊敬还能说什么?!从现在国内的网上零星的看到汉服的出现而得到大家的拥护——无须多言——就可以看得出咱心底对于民族传统的态度,咱们也渴望能保存点纯真的东西不要被世俗的社会污染的。当然,他们也有极搞笑的穿着,甚至是极恶心的,咱以后再慢慢收拾它小样的。在阿三地盘上,让兄弟对它们印象最好的是在它们的国庆日!印度是1947年走出英国殖民统治的,能建立起自己的政权大约是不容易的,它们的欢庆也就很实在了!接近国庆日时,大街上没有象中国那样到处搞工程,忙装修,到处摆花摆草,拉横条!它们用另一种方法来庆祝他们国家成立的日子:横条没拉,街道也没有专门清扫,唯一和中国相似的是商场都打上了各种打折广告。但是,只要你和他们交谈,你就会发现他们神采飞扬的向你提起国庆日,并告诉你他们会唱歌跳舞,会敲锣打鼓庆祝!„„兄弟看到听到这样的行为,都有点羞愧。场面是我们的大了,但节前搞得工程,几场大雨下来面目全非;摆的花草国庆没过就要么残零凋谢,要么不翼而飞,要这样的门面自己嫖自己有何用?!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个节日的到来,不知道又有多少百姓倍受剥削,有多少“党员”腰包鼓鼓!与他们发自内心的简单庆祝相比,兄弟怎么都觉得自己国家象个戏子:(还有一点,他们国庆日放假一天,也没有中国那么“聪明”的加上双修日来拉动“内需”。即便是放一天假也是不全的。因为放假的当天早上,只要是在印度注册的、比较大的公司都要召集他们的员工上班,目的只为一个——先把印度国旗在他们的歌唱中升起来!然后才放假!即使是我在的中国公司,一样要在楼顶升上印度的国旗!这种滋味叫做“又爱又恨吧”。如果有机会在国庆日到了阿三这里,你会发现到处都是国旗飘扬和热闹的庆祝人群,印象中,其他国家的独立日好象也都这样的。惟独泱泱大国的我们欠缺了。在下强列建议政府不管是国企还是私企,国庆日都要升起国旗;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还要全体员工到场唱我们的国歌升;而日本企业和台湾企业每个建筑都要挂一面!

反观我们“伟大”祖国的国庆日,已经成了打麻将;去旅游;集体大浪费,大腐败的代名词!成了“拉动内需消费”的一个行政调节手段!兄弟在想:如果没有了十年一度的阅兵仪式,也许大部分人已把它记成一个值得开心庆祝的普通长假,只是让自己竭力发泄、尽情潇洒的生命片段。压根本没人会想起这是国庆节!没有人会打心里意识到这是一个国家成立的日子!是体现民族尊严的日子!是一个荣耀之日!

也因为他们的国庆日,兄弟突然明白了为什么阿三们总是对自己落后的国家这么自豪,这么热恋。从这点上说,他们的确是值得俺们尊敬的!

地球人都知道印度落后,当然除了阿三自己装糊涂。但在国际财经界,包括火星人在内都知道印度有一项是领先中国几十年的——他们的金融体制!可能源于英国一脉的缘故,他们在这方面着实了得。现在很多中国企业在国内都是靠偷税漏税发家的,他们到了这边做生意,就发现很难行得通。印度很早就实施了存款实名制,并且大笔资金的流通都通过银行实现。外国人在印度是开不帐户的,除非你注册了公司。付帐时大额帐目几乎都是用卡,按人民币计算超过2000元他们就用支票或卡付帐了,上次去买个冰箱,一万两千卢比,交钱时看着一刀的钞票他们竟然不收!说只能接受支票和刷卡!我对那mm饶之以情动之以理,告诉她我们是帮她偷税,增加他们的收入;又告诉她咱们是国际友人,大家多照顾点,她却死活不肯,最后还是花工夫去换了支票给她才搞定。

也许是基于良好的经济制度,印度本国的大企业容易得到世界银行的贷款,而中国却几乎没有企业得到过;中国个人也难申请到国际信用卡了。。可能是用卡习惯了,兄弟在这边光顾过那么多不同的店,居然没发现哪一个店有点钞验钞机的,甚至有些银行都没有!

大家都有体会,如果你在国内办信用卡在的话,银行的那些杂碎象防贼一样调查得晶莹剔透才给你办理。而这里他们连普通工人都使用国际信用卡,把兄弟这个被他们视为“有钱人”的老外郁闷得鸟一样,每次买机票和付帐单的时候都要向他们借卡用:(当然,印度怎么说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本身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效仿的地方,现在用西方的民主方式治理国家也有很多闪亮点。比如拿大家都痛恨的一个来说:垄断企业就没有中国那么牛,在这里的通信还没有中国完善的条件下,用手机打电话回国也就人民币1。5元/分左右!兄弟看过一篇文章说印度打国外7美元/分钟,估计是这位老大打到挂在地球外面的国际空间站那的,要不就打给婵娥的吧。还有他们的软件行业,他们的服务态度„„都是可称赞的,就不一一道来了。

孤身闯天竺之印度印象2

----真正的阿三介绍开始

没到印度前,兄弟也算是走南闯北,稍懂点场面的人了。哪料过来后,竟然发现还有个火星般的江湖,原来兄弟在江湖上混还真嫩着呢!挂羊头就不能卖狗肉,前面羊肉的鲜味咱略知一二了,咱得吃吃别处的味道。咱也不是小鸡肚肠存心去??客观语言尽量展现一个完整的印度罢了。

我们对印度的了解和印度对我们的了解是一样的少的。不过中国一向不以恶意想象外宾的,所以大家估计他穷但也往好处想它跟中国差不多,只是没有我们发展快。天知道过来后才发现他们竟然以最大的恶意来揣度中国!电视里放的中国要么是古装片,要么还是七,八十年代黑白画面的!搞得有人还以为我们处于令狐冲那个年代,经常有人向兄弟讨教“工夫”。而无知的官僚在电视上振振有辞:中国现在情况怎么样,我们多前就就达到了„„我踹他个邪!那个杂碎兄弟现在还认得他。虽官方如此,但越来越多的百姓知道中国比他们发达了。在印度市场上,大大小小的商品很多都是“madeinchina”的,中国货出现在他们能看到的用到的每一个地方;大家都知道像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电器很多都在中国生产,自然也是打上那个标签,所以有不少人认为那也是中国的名牌,中国在他们眼里一下变成了“先进国家”;像海尔,联想电脑等在这边做得比较大,广告天天打,也是属于高级品牌的!再加上不少中国商人过来经商,吃住都是不错,出入有车,看起来很有钱的样子,你走在商场上他们一个劲的向你举起手中的东西“hello,hello”叫个不停,感觉你就是大买家一样。

印度人口不少,官方公布的就有11亿。但农村的人口很难统计,估计远远超过这个数。国家里这么多的人,工厂企业又很少,怎么办。闲逛去!走在街上,到处都是三五成群的闲人,一天到晚无所事事,居然也没去偷去抢!都不知道他们怎么过日子的。有些妇女小孩就会讨饭,千万不能给,除非你有刘翔的跨栏速度和技巧,要不你冲都冲不出!

按理说人多了,工作就快,但在阿三这不能用常理来看待的。芝麻大的屁事也一伙人哄在那干,半天也完成不了。就像挖个坑,两个人在下面拿着个玩具般的小锄慢慢敲,上面几个人拿着簸箕装土用脑袋顶运到别的地方,然后再回来顶。那些杂碎就不会想到用大点的锄头一下就搞定,然后用个推车三下两下就解决了,不过可能他们也没有这么先进的工具。

不但普通施工这样,连机场里面都这个样。有段时间比较忙到处飞,那机场里正好建一个小楼,七八个工人在那忙着,动作像电影的慢镜头一样,什么东西都靠用手拿,用头顶,结果一个月后发现他们才建起半米高的墙!后来见多才发现,一般的建房,他们除了基础的工具,几乎没有机械化设备。水泥用头顶,沙浆用头顶,连运砖头上楼也是用头顶„„反正什么都是顶!顶!顶!

兄弟就奇怪了?他们建十层八层的楼要顶到什么时候???

说到楼房有个很经典的笑话:阿三都是很坐井观天的,有个中国人到了德里后,他带着中国人往市中心转,得意忘形的指着那些最高才十来层的楼:看,那层楼多高啊!„„看,那些建筑多雄伟啊„„中国人回国了,带了阿三来看看,刚过海关,放眼看去都是摩天大厦,阿三心脏就不行了:天~~~天~~天哪~~~,世界上竟然还有这么高的楼~~~你们~~~顶砖头上去要顶多久啊„„

阿三什么都缺,惟独不缺时间,于是就散漫起来了,在中国三天能做好的事情,这里你不催他,得拖你半个月。而且还有个鬼毛病,做着做着就要喝茶——而且无论贵贱都喝!他们一般上午十点多,下午三点多就要集体喝茶,像吸食海洛因中了毒一样每天搞那么两次。

其实叫茶是侮辱了中国的茶文化,因为那水里面加了树叶,香料,牛奶,还有大量的糖,叫糖水还差不多。兄弟上次在德里时,朋友那里正好叫搬运工搬货,眼看就搬完了,那些杂碎却突然跑到一边慢悠悠的喝起糖水来。朋友叫他们快动手,一个家伙竟然惶恐的嘟哝了一句:humanright!„„操。屁大的活干半天,还跟我讲起人权来了。朋友破口就国骂,但也拿他们没办法。

阿三估计是最不守时的人种之一了,要他们帮做什么事情的话,最好都要比国内提前半个小时吩咐,还要再三叮嘱才行!传闻在很多地方,他们上班迟到是正常的,上班早到了才不正常:你来办公室这么早干什么?有什么居心?于是大家都迟到。而当大家去喝茶时你不喝也是不正常:大家都不在,你自己留下想干什么?!诡秘的逻辑。

没看到外面世界前,阿三是很自负的,但看外面好了,心里又不愿意承认人家好。兄弟有个客户到了中国,兄弟接待他,用“别摸我”BMW把他从机场接回来的。一路上故意问他车怎么样?高速路怎么样?楼怎么样„„他都是不动声色的说:还不错。好象他印度也是这个样子,他早习已为常一样!实际上印度整个国内没一条象样的高速公路,整个国家也找不出一条有中国普通四车道的国道一般好的路,更别提和杭沪高速公路相比的路了!而车方面,估计整个印度BMW加起来也不会比杭州市一个余杭区多。那家伙在中国嘴硬,回国后见人就吹:在中国坐宝马兜风,住的是高级酒店,吃的怎么样,用的怎么样„„搞得其他人看到兄弟都尊敬得不得了,以为兄弟就是个大款,其实咱一个穷打工的比他穷了不知道多少倍!

因为自负,又不想让别人知道底细,他们就搞出很多名堂了。在电视电影里你看到的都是美女帅哥,建筑,背景也漂亮得不得了,感觉好象个个家庭都是金领一族似的!实际上找任何一个城市都不会比中国中部城市南昌好,更不要和别的沿海城市比了。连德里都到处是破破烂烂的,市中心都不例外,估计为了面子电视里的外景都是到别国去拍的。

不得不提提他们的电视电影,大家都知道印度歌舞剧很出名,实际上是他们除了歌舞剧根本就没别的看了!每个台除了新闻和转播Amerian片,就是唱阿跳阿的。连连续剧也一样,少数的对白后,一但主角高兴了,他就唱歌跳舞;失恋了也开始唱跳;见朋友了还是唱跳;连家里死人了还是一大伙人唱歌跳舞„„¥#¥%—%„„真是服了这些杂碎了!而无论是做广告还是拍片,里面的人都是漂亮的白人。虽说有白色人种,但兄弟到印度这么久还没发现过几个白人呢!兄弟也不是有颜色种族偏见,客观的说非洲的兄弟比他们还耐看点,起码人家黑得比较纯。而这里的人是黑中带灰,灰中带黄,视觉效果真的不爽。所以看他们大部分人穿衣服真是难看,好衣服都被衬托得很旧很脏的样子,人就显的比较乞丐了。他们就得拿那微不足道的白人出来,估计白人占总人口不到百万份之一,但却占了99。9%的屏幕!世界都被它骗了。要说中国造假世界闻名,那咱在阿三面前还得磕三个响头叫声:师公!可惜那些死老外猪头竟都没有看得出来。

不过也有好的一面,很多有钱人都是开着破烂的车子,用我们几年前就不用的手机,穿着也好不到哪去,吃得也很简单,看起来很实在。街上虽然也有日本车,欧洲车。但更多的是他们自己本国民族工业——TATA集团产的车,看起来还不如我们的奇瑞好,但很多有钱人就开这车,说明他们在这方面的素质意识的确是比国内大多崇洋媚外的国人好多了。

孤身闯天竺之印度“美女”

----注意:此篇将要颠覆很多人心中对阿三的印象!

估计很多人对印度的了解不外乎三个:最经典的是《大话西游》里提起的印度阿三;其次是传说中印度---神油;然后就是印度美女了。

到印度没有直接的航班,兄弟跟着老板选择的是到泰国曼谷转机的(估计是因为62年那一架结下的梁子,到现在还要死撑.哈哈)。拿到机票时除了兴奋,一个全体男性同胞共有的想法就出现了——都说印度美女漂亮,而空姐又是美女中的代表,兄弟这回可要好好研究一下她们的空姐了。正好,老板选择的是印度航空公司!期待啊„„

在蒲东机场等待该航班时,除了我们三个中国人,周围大部是半黑半土的印度人,剩下就是满脸络腮胡的穆斯林和头上戴大叉烧包的锡克族人。不由得想起了基地的恐怖分子,兄弟怎么看这帮人就怎么象,会不会这么不巧搞到中国来了?

心里登时咯噔起来,脑子也净是飞机爆炸的场面,所幸的是兄弟没考虑到自己会牺牲,只是在炸到海里然后和一个漂亮的mm一起游到无人小岛„„正在得意的yy中,开始登机了。

眼前舱门正是一个印航空姐mm,不过看样子应该叫做大嫂。奇怪,难道走错了?那是一个又黑又胖的孙二娘啊!玩笑也开得太大了吧:(这和兄弟想象中的印度mm差几个光年的距离啊!不过看她一身的纱丽,应该没错。走进去后,迎面而来又是一个孙三娘!顾不上找座位,赶紧放眼扫视,空嫂竟全都是穿纱丽的孙二娘,男的倒还入眼点。难道真是为了炸飞机不放漂亮的mm上来??兄弟脆弱的神经再受打击。怎么回事嘛?!不过没暂时没心思去想这个,兄弟外语差,满脑的疑惑没解除,就赶快拿文曲星查菜单上的单词,要不呆会吃饭叫了八份汤上来当饭吃(别笑话,第一次出国)老板会把兄弟直接扔出机舱的——当然,后来才知道根本没必要折腾这个。

空姐都这个样,这显然跟咱认识的阿三不吻合嘛!于是兄弟自作主张的想,难道是阿三们做人很厚道,实行能者上岗政策,不用漂亮空姐来搞色情招商!想了几遍自觉得比较满意,还挺佩服他们“以人为本”的政策的,就安心睡了。后来事实证明,兄弟还是错了!

飞机上这样子,到了别的地方也一个样!开始的时候兄弟每次到机场或大型商场时——这些历来都是漂亮mm必争之地。咱都集中十二分精神仔细搜索,盼望能找到传说中的ppmm,好回去给弟兄们一个交代,可每每总以失败告终。机场、商厦、大街小巷大部分是塞满了黑黑胖胖的印度大嫂,咱也没刻意带有色的眼睛看人家,只是——

穿着上确实不妥了(当然,不是指她们穿纱丽不好),她们穿的纱丽其实是一整块很长的类似床单的布从上到下一圈圈绕下来的。上下裹牢了,肚子部份是不裹的,这样一圈圈又黑又肥的肉就在你面前晃阿晃的,就是传说中的“车轮胎”。再坚强的男人都??的,让兄弟不得不一吐为快。难看不是你的错,可大白天出来吓人就不对了。我开始有点明白当年释加摩尼为什么能静坐修行几十年,最终得悟正果了。

着纱丽的一般是结婚后的女人,年轻人就没讲究这么多,牛崽裤,T-恤随意的穿,人也不胖,有些穿纱丽的也挺耐看的,但总的来说也是换汤不换药,在你面前晃三晃能让你钢筋变稀泥。她们在结婚后就多半得穿纱丽。不过能将床单穿成衣服,不失为一门艺术了。

还有一种女的全身上下一袭黑袍,除了眼睛啥也看不到。如果拍夜行人电影的话连装都不用化,直接上场!这就是穆斯林的女人了。她们的小孩子是不用包得象粽子一样的,但成年后就得把全身裹起来,家教严的话连手脚都不能露给别人看。

兄弟专门为此问了穆斯林的朋友,他做了很令人震惊的解释:这是为了维护自己丈夫的尊严!因为女人的身体只能给自己的丈夫欣赏和享用的,让别人看了不但丢了丈夫的脸也丢了自己家族的脸——居然有这样的说法!大家不要以为他来自太空、不了解地球情况。事实确实是如此的。兄弟们是不是都想找这样的人老婆了?哈哈,看看完再想顺便介绍一下穆斯林这方面的文化,她们女的成年后必须着黑纱的,一直到死去(当然,随着社会发展,有些家教不严格的就开始把脸露出来了,或结婚后老了也没这么讲究,但很少且头发还是不能露的),穆斯林绝对禁止婚前性行为的,发现后要受20鞭挞之刑;并且从此后奸夫只能娶淫妇——即不能找处女或处男结婚了。而婚后偷情则更绝对禁止,发现者即受族人乱石击死之刑!但考虑到男人需要这点,他们又立另一条教规:男人最多可以娶到四个老婆。条件是对每个老婆必须平等,今天在大老婆房间,明天就得到小老婆房间„„听起来蛮搞笑的,但也够恐怖,估计刚才有那个心思的同志现在不敢有了吧。哈哈。。

那么传说中的美女哪去了呢?电视,电影里的美女的确都很漂亮,并且人数也不在少数。难道都是借来的?兄弟我也不知道,自身经历是从德里跑到南部都没见过一个好看的。只是听说印度北部的几个邦,那里盛产美女帅哥,大抵都出自那里吧,但没核实过,不好发表意见。

孤身闯天竺之印度交通

----世界绝无仅有牛车交通

从飞机上下来,马上就找到了让兄弟BS阿三的理由——这哪象是一个国家首府的国际机场啊?!除了多几条跑道外,其建筑部分连国内大城市里稍好点长途汽车站都不如!走进去一看果然没什么料,大厅不是现在流行的棚式结构,还是原来老式的矩形水泥建筑,里面感觉很拥挤破旧,虽然也没有头上飞蝙蝠那么夸张,但即使和国内的普通机场相比还是差了几个档次。跑到外面看确实还不比中国普通小城市的火车站!但它还是挺大的。

后来在阿三国内乘机多了,每次BS完他们,兄弟就要骂国内当官的杂碎,人家机场虽不好,但功能一样不少,机票还很便宜,服务很到位,钱花到了客户身上;国内搜刮了民脂民膏,一个破烂市就建起国际化机场,但票价贵得要命,里面商场卖东西的标价好过抢银行,乘客在服务员面前就象少了她们钱一样,每每被兄弟BS那些贱人。

出来门口,更壮观的场面出现了。。机场前的广场巴掌大,但摆了一片黑压压的车,绝大部分是80年代以前的破车。少数估计还是他们父亲的父亲留下来的。你要开辆QQ放在这里,那绝对不是一般的抢眼!简直是豪华车!稍远的地方是成群的三轮车,后来才知道这是阿三国内重要交通工具,咱称之为—崩崩。要命!这可是一个国际机场啊!

来接我们的客户老早等着了。他的司机来帮兄弟推行李,咱还以为碰到乞丐抢包,不由一阵紧张,死死护住!直到那客户告诉我是他的人,兄弟松了口气仔细打量了那位老大,看起来有三四十岁了,可身上穿着件脏不啦叽的卡通童装,工人裤,套了双不知道哪捡来的拖鞋,不化装都比周星星演乞丐还形象!竟然是给老板开车的??估计是看到我们的迷惑和惊异,客户下午就把他解雇了,换了另一个看起来比较顺眼的司机(印度司机是临时顾的)。

车开到外面,另一景象又让兄弟大开眼界——在机场的出入口,郝然摆着四个用沙袋堆起的战壕!左右各两个,而里面居然真的有两个士兵,摆着7。26mm的机枪对着路中间!老板对此似乎见识过了,淡淡说了句,那是戒备的。我的天哪,世界上竟然还有国家会在机场摆起战壕机枪的!这时兄弟才记起在机场里的警卫人员都是抗着长枪短炮真家伙的,看样子好象是美式装备。

后来凑巧去乘了一趟印度国内唯一一条的地铁,发现里面也是摆起沙包架起机枪的,巡逻的警卫也都拿着驮大的真家伙。进去的时候还要过安检门!然后让旁边的士兵从头到脚搜身一遍才能进去!兄弟当时给他们逗乐了。哈哈直笑,这里发生的一切真是太娱乐性了。不过地铁倒还先进,和上海的差不多,这是兄弟在印度看到的最接近中国的地方了。随着走的地方多,兄弟还发现他们的警察局,桥梁旁,重要部门周遍都用沙袋堆有战壕的,莫非真给中国在62年揍怕了,哈哈

从车上望去,两边都黄黄的土地,偶尔出现一片片的贫民小棚屋。几乎找不到什么建筑和工厂,快进市区时才陆续出现。他们的公路几乎是不画线的,反正画了也是白画,公交车,小车,三轮车,摩托车„„都堆在一起,哪里有空挡就往哪里钻,似乎是车就可以上路的。而且因为土地是私人财产,土地拥有者不允许就不能修,所以大部分的路都是弯弯曲曲的,几乎没有一条直的路!给个门牌号你去找,半天你也摸不着头脑。路边,路中还时不时来个庙阿,小神殿什么的。说是庙其实就一破烂房子放上几个象鼻泥人,画上各种色彩,再挂上点布布条条的,在国内肯定被当厕所用都没人进。

有一次到客户那里,车堵住了,坐在车里懒得看外面,反正也没什么可看的。突然一个巨大的车轮从车窗前晃过,没等我反应过来,巨大的车身也过去了。等等。。有点不对劲。仔细一看,车轮车身都是木头结构的,车上是一大堆的草,再往前看,兄弟又乐了——是一头牛!这是一辆大牛车,可是却跑到城市主干道上来了!而且还优先通行了。怎么这么多离奇的事情啊,我都要疯掉了!后来也经常能看到牛车的出现。正因为什么车都能上路,还一个劲的乱抢道,磕磕碰碰是少不了的。在这点上他们是特有风度,碰到了,大家摇摇头,摆摆手就ok了,经常看有摩托车在路中间开着开着就倒下去了,兄弟很奇怪这样了都没见人受伤?!而你在街上是几乎找不到一辆完整的车来的。

阿三开车的技术也高,一个尽的找空子乱串,往往在两车车头要相交了才一下子错开。里面的音响还开得老大,高潮处还扭起屁股来,时不时跟着狼嚎几句,往往出乎意料的方向盘一把,一辆大车就从你身边檫过!在这样的路上走,几年下来,再大的风雨也动摇不了你坚强的心脏了:)

更绝的是,他们车很多都没有后视镜的,在印度买车那东西是选配的。反正多出了个耳朵就经常被搽掉,他们干脆就不装了!开起来还电掣风驰,都不知道那些杂碎是怎么开的?

据说出租车最多就是在孟买了,不过印度的出租车只能用“古典”来形容,跑在街上的大部分是圆头圆脑那种只能在《上海滩》里才能看到的车。你要开一辆在中国街上,没准别人还以为你在拍古装戏!真难为他们还能开得飞快。印度政府一直在叫嚣要让人们只记住孟买而忘了上海,兄弟们聊天的时候就一句:什么时候把那50年代的虫车换成QQ再和咱们吹。

其他城市基本是是三轮车——即崩崩为主。难得可贵的是,上面居然安装了记费表,又是一大奇观。这东西有点很不好,阿三喜欢在车上画上花啊,鸟阿,虫啊什么的,颜色也乱抹。往往一个红后就一个绿。兄弟每次看到后就想起:红配绿,赛狗屁这话来。不过这还是最坏的——有些杂碎还在上面画满了各种符,看过去象灵车一样,车多的时候街上好象堆满了灵车,看得心里那个寒啊!

不过更王道的还不是那些,而是他们的公交车和火车!

公交车是很大的,但是看起来很眼熟,仔细看看,感觉就是二战时候用来运送盟军战士的军车改装的,连窗上的钢条都没有改。这还不足以惊叹国人,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公交进比较小的站台时,竟然不停车的,人就从老高的车上跳下来,随车跑几步缓冲惯性;同时上车的人跟着小跑一段然后然后猛的蹦上去!奇怪的是旁边飞驰而过的车竟然一个也没有撞到他们。夸张的是火车也是一样,车开的过程中都是开着门的,到站的时候客人就赶紧把行李扔下来,然后在往下跳,上车的也赶紧做同样的动作!谁说只有中国有铁道游击队??要是阿三干起这行,决不比咱差的。

兄弟很想去尝试一下这样跳上跳下公交和火车的滋味,但始终没机会,终究是遗憾。

第二篇:印度大学排名

印度大学排名

1、University of Delhi 德里大学

2、Anna University 安娜大学

3、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ombay 印度技术学院,孟买

4、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anpur 印度技术学院,坎普尔

5、ICFAI University icfai大学

6、Jawaharlal Nehr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尼赫鲁科技大学

7、Birl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birla技术学院与科学

8、Perle Fashion Institute 珀尔时尚学院

9、University of Mumbai 日孟买大学

10、Wiener Yaka University 威纳雅卡大学

11、Manipal Academy of Higher Education 日马尼帕尔学院高等教育

12、India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s印度医学科学院

13、ElBaradei Dasang University巴拉迪达桑大学

14、Visveswaraiah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visveswaraiah科技大学

15、MGR University MGR大学

16、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oorkee 印度技术学院,roorkee

17、Osmania University 奥斯马尼亚大学

18、Pan-Asian Institute of animation 泛亚动漫学院

19、University of Madras 马德拉斯大学

20、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haragpur 印度技术学院,kharagpur

21、Annamalai University annamalai大学

22、Nat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icut 个国家技术学院calicut

23、S.R.M University SRM大学

24、Amrita Vishwa Vidyapeetham 爱丽达vishwa vidyapeetham

25、Rajiv Gandhi University of Health Sciences 拉吉夫甘地大学健康科学

26、India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印度信息技术研究所

27、Indian Statistical Institute 印度统计研究所

28、Punjab Technical University 旁遮普技术大学

29、Shanmugha Arts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Academy shanmugha艺术科学技术研究院

30、West Bengal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西孟加拉邦科技大学

31、University of Kerala 大学喀拉拉邦

32、Maharashtra University of Health Sciences 马哈拉施特拉邦大学健康科学

33、PSG College of Technology 技术PSG学院

34、Madurai Kamaraj University 马杜赖kamaraj大学

35、SAThyabam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学技术SAThyabama学院

36、Bharathiar University Bharathiar大学

37、Pondicherry University Pondicherry大学

38、Banaras Hindu University Banaras印度大学

39、Tata 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s社会科学Taat学院

40、Bharathidasan University Bharathidasan大学

41、University of Calicut Calicut大学

42、Acharya Nagarjuna Vishwavidhyalayamu 查

里nagarjuna vishwavidhyalayamu 雅

43、National Law School of India University 印度大学民族法学校

44、Jadavpur University Jadavpur大学

45、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wahati 印第安技术研究所,高哈蒂

46、Jawaharlal Nehru Centre for Advanced Scientific Research先进的科学研究 Jawaharlal Nehru中心

47、Nat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arnataka 全国技术研究所Karnataka

48、Delhi College of Engineering 工程学德里学院

49、University of Pune Pune 大学

50、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and Neuro Sciences 精神健康国家学院和神经的科学

51、Jamia Millia Islamia Jamia Millia Islamia

52、University of Hyderabad 海得拉巴大学

53、Aligarh Muslim University Aligarh穆斯林大学

54、Bharati Vidyapeeth Bharati Vidyapeeth

第三篇:印度说课稿

印度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印度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印度说课稿1

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印度(二)》,下面就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首先说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印度(二)是星球地图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九课,整个第九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不同类型的国家,印度是我国的邻国,与中国有同样的国情,人口多,面积大,自然条件复杂,经济发展快速,是发展中国家的典型代表。本节课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印度的气候,进一步分析印度的工农业分布、发展等情况,对学生了解其他发展中国家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接着说一下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及新课标倡导的“三维目标”理念,制定如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印度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风向和气候特点

2.会分析印度水旱灾害贫发的成因

3.说明印度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资源分布的关系。

4.了解印度崛起的信息技术产业。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地图和资料,以热带季风气候对印度影响的利与弊为题,组织一场辩论赛,进一步探讨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2.展示地图,学生在图中讨论说出农作物的分布与当地降水、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关系

3.运用地图,组织学生自学找出印度的主要矿产和工业城市,然后分组讨论探究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资源的关系。

4.组织学生自学,用实例说明印度高兴技术产业的快速崛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季风气候对印度影响的利与弊的辩论,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印度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资源分布的关系。

2.热带季风气候与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关系以及对农业分布的影响。

我这样确定教学重难点是由于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强,侧重分析,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此阶段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分析事务缺乏全面性,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故把它们既作为教学重点又作为教学难点。

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板图

以上是本人对教材的分析,下面我来分析一下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大家知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在制定教学方法之前,还必须进行学情分析,该阶段学生已了解了一些印度自然地理知识,为本课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七年级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课标要求以及学情分析,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采用以下方法:

1.分组讨论、辩论法。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看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组织辩论赛,激发学生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的兴趣。

2.组织学生自学,适时进行辅导。

充分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获取知识。

对于教学程序的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分为导入新课、学习过程、课堂小结三步。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首先复习上节课内容,观看反映印度人口众多,人口压力巨大的图片,然后教师提出两个问题①印度是如何解决本国的温饱问题的呢?②其工业发展又是如何的呢?通过两个问题的提出,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进入新课学习。

一.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尽量想办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具体教学设计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通过学生读图自学课文完成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风向和气候特点的教学内容,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幅板图,在板图中师生再次共同探究。

第二步。组织学生以热带季风气候对印度影响的利与弊为题,展开辩论,探究印度的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通过辩论突破教学难点(相信印度的绿色革命内容学生辩论中也应有所涉及)

第三步。对印度农业与季风气候、地形关系的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组织学生看自学课文,教师提问以下两个问题:

①印度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

②印度农作物分布与当地降水、地形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能收到完成教学目标的效果,其中第二个问题可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归纳出本组答案,然后师生共同点评,以突破教学难点。

二.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组织学生自学,看图和阅读课文,完成课本中的第1、2题,其中第三题涉及到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资源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另一教学重点,教师可采用先让学生看图9.31农作物分布图和图9.32矿场资源与工业的分布图,然后组织学生探讨,采用师生互动探讨的办法,由学生解决这一重点问题。

三.崛起的信息技术产业

这部分内容由学生自学掌握,然后学生举例说明其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崛起。

最后是本节课的小结,我是这样小结的。

小结:

让学生分组小结,然后每组以书面形式呈现总结内容,与其他小组共享。

印度说课稿2

今天我要说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节印度。我认为说课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进行。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以下的分析: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教材集中反映了印度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围绕环境 ── 资源 ── 人口这一主线,阐明了人地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区域地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目标: 1.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问题; 2.掌握印度地形和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了解印度的工业概况。

二是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的学习,初步学会对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一是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

二是印度的农作物分布及其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本节教材的难点是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分析,我确定这个难点的依据一是造成水旱灾害的原因涉及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多方面的因素,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起,得出结论。

重点和难点已经确定,怎样处理教材就水到渠成了。本节课我将用两个课时讲解,详讲的内容是印度的人口问题、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 “ 以人为本 ” 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和利用图形展示直观教学法。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二是根据 “ 二期课改 ” 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表现出来,变难为易,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是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新课程理念终生学习的目标。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首先,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其次,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知识量丰富、资源共享这些优点,我鼓励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获取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搜索引擎和关键词,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本节课教学总的思路是以知识结构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师生问答,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围绕“印度的人口概况,印度自然环境,农业和工业的状况”这一主线来组织教学。通过构建四大问题情景、两次合作讨论来完成。激趣设悬导入新课,采用多种直观手段,有利于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本节课在导入过程中,首先放映幻灯片(泰姬陵、印度舞蹈、街上踱步的牛、恒河中沐浴的教徒、新德里城市风光等),配以解说: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佛教的发源地,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泰姬陵、歌舞享誉世界。这是一个视牛为神明的国家,大街上牛可以自由漫步;这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已超过 10 亿,仅次于中国……猜一猜“这是哪一国家?”使用直观的手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揭晓答案─-印度,转入新课。教材第一部分内容是印度的位置范围及地形,我将结合多媒体课件,围绕印度地图进行讲解,通过读图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印度在世界中处于什么位置? 2.印度的临国主要有哪些?它们在什么位置?(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ge)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3.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这样处理可使学生对印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还可以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即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在地图中消化理解知识。

印度人口这一部分内容我采用结合图表,以问答的形式解决,这样可以训练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1.从 1951 年到 20xx 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 2.读图分析印度人口每隔 10 年的增长速度.3.学生阅读“印度的人口政策”和数据表,分组讨论人口过度增长会给印度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合作讨论,我再做归纳总结。

印度除了人口压力外,还面临着水旱灾害威胁,我用多媒体展示印度的水旱灾害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自然灾害的无情,激发同情心,让学生学会辨证地看待自然。

印度水旱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那水旱灾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引出下一个难点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分析。

这部分内容我让学生读图合作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对照亚洲气候分布图,看看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以图7.38为例分析该气候类型的特点。2.比较分析 1 月、7 月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西南季风对印度的降水有何影响?完成 38 页表,以说明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风变化的关系。这样知识点明确,条理清晰,深入浅出突破了难点。最后我做归纳总结的方法解决,这样既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又能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这部分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1、“绿色革命 ” 2、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其中“绿色革命 ” 是次重点,而且容易理解,我采取给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解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这部分内容是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采用结合动画对比分析的方法解决

我先用动画向学生展示印度的农作物分布及印度的降水量分布图。让学生自己观察得出结论,我再用表格对比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可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培养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在教材中,印度工业和印度农业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这部分内容我采用引导学生自学的方式解决,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本节课,我设计了两类练习题,一是填空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综合题,考查学生读图、用图、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两类练习题,起到了巩固本节内容,考查学生掌握情况,反馈教学效果的功能。这些练习题确定的原则是:遵守教学大纲,突出思想性、基础性和教学重点、难点;训练量适中。

对于课后总结这一环节,我的理解是,总结不应该仅仅为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我设计了以下 3 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1.你学了什么? 2.你的体验是什么? 3.你掌握了什么?因而其总的设计意图是回顾知识,强化记忆。

本节课的板书我是如下设计的:这种网络式的板书设计可使知识条理更加清晰,层次更加分明,重难点更加突出,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更加完整。

最后是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作到学以至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有效的手段学习并积极参与。

印度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七章第三节。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一节是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中特别选择的一个与我国有着许多共同点的国家,本课内容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地理教学计划和新大纲编写的,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正确阐明人地关系。全节内容拟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

2.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问题及水旱灾害和季风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的学习,能初步学会对一个国家的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印度的人口压力

难点:西南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及灾害频繁的原因。

(四)教材处理

为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有条理,在处理第一个框题“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时,将人口、位置、地形分解成小的知识点,先突出进行位置、地形因素的分析,再讲解印度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与我国进行比较),顺理成章地进入气候特征—水旱灾害频繁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相关教学,并为第二课时中“粮食生产”的学习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学过东南亚、日本等国家的知识,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各种统计图表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知识面不够宽,信息来源有限,看问题的层次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学法、教法分析

1、学法

(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图文结合读。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法:参与式开放型教学——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学习。多媒体教学能具体、深入地展现相关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大课堂教学力度,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以“跟着唐僧去西游”为线索,不远万里前往西天取回真经,“西天”指古代的天竺国,就是现在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

课件展示:印度的舞蹈、踱步的牛、恒河中沐浴的教徒、泰姬陵、新德里城市风光等图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地图识印度

课件展示:印度在世界上的位置,图中闪烁北回归线。

(1)地理位置: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部分讲解。(让学生找出印度的邻国,加深地理位置的印象)

(2)通过“唐玄奘西天取经路线图”进一步引出印度地形,让学生探究分三大地形区:即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的恒河平原、南部的德干高原。

3.用提问、讨论及谈话式的学习方式,学习“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提出问题:(1)印度水资源总量排在世界第七位,为什么还会缺水?

(2)20xx年7月7日,成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且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的泰姬陵,这座昔日洁白通透的建筑近年来为何已开始发黄?

(3)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且是世界上第二软件大国,但是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中国和印度的脚步都比较迟缓,阻碍因素是什么?(人口众多、水旱灾害频繁)

A.让学生对柱状图和表格资料的分析归纳。

B.为后面印度的粮食生产的学习埋下伏笔。

通过人口对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一内容的原因进行分析。

4.用读图分析法展开“水旱灾害频繁”内容的学习。

展示印度季风课件,教师相继提出三个问题:

①热带季风气候有什么特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②印度的降水变化受什么影响?(主要受季风的影响)

③印度的水旱灾害与什么风有关?(与西南风的强弱)

教师通过三个问题的渐进式提出,让学生读图,思考、分析、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言,最终共同归纳得出原因:

① 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盛—水灾

② 西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不足—旱灾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的关系表格。

5.课堂小结及练习:(略)

五:说板书设计:

第三节 印度

一、印度的地理位置及地形

1.纬度位置:热带、亚热带地区

2.海陆位置

3.地形—三大地形区

北:山地——喜马拉雅山

中:平原——恒河平原

南:高原——德干高原

4.河流:恒河流域

二、世界人口第二大国

1.人文和自然环境概况

2.人口特点及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水旱灾害频繁

原因、危害、措施及影响。

印度说课稿4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水旱灾害印度农业》,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七章第三节《印度》,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

一、分析教材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本课题教材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印度的地形与人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气候知识,来分析水旱灾害频繁与西南季风的关系;接着讲述了印度农业生产的巨大变化,教材还安排了南亚季风图与印度年降水量、农作物及矿产分布图以及三处学生课堂活动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本节其用意在于使学生避免死记硬背,而是能够利用地理材料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教材的这种安排,也从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工业生产布局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等方面体现了环境──资源──人口这一主线,正确地阐明了人地关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理解有关人地关系、生产布局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达到能够利用孟买气温、降水统计图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理解南亚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情感目标:通过对治理印度水旱的讨论,激发学生了解自然,适应自然的情感,培养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我是这样确定的: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要求,确定印度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的关系为教学重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既是教学重点亦为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分析事物缺乏全面性,故确定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为教学难点。

综上所述,我把本课教学设计成一课时,关于印度的水旱灾害首先通过媒体报道,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灾害的无情,接着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讨论分析南亚季风对降水的影响。关于印度农业部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直观的对比印度的年降水量与农业带的分布等,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方法上,我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演示与讲解更为直观,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主要通过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分组讨论,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三、教学方法

1.分组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

2.分析讲解法: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3.比较教学法:通过与已知的地理知识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四、教学过程

前测

复习印度人口特点及印度的地形特点。

接着请学生自读课文“水旱灾害频繁”,说说印度气候有何特点?板书。这一部分内容不多,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转变。

下面师生共同总结: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水旱灾害频繁。

多媒体展示印度的水旱灾害,利用图片与新闻,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自然灾害的无情,激发同情心。

水旱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为了抵御水旱灾害,印度人民是怎样抵御自然灾害的?

师生总结:印度人民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例如,北部恒河、印度河流域规模庞大的灌溉系统,南部的防旱贮水池等。

但是面对严重的水旱灾害,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依然显得有些不足。是什么因素导致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读课本37页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一下受热带季风影响,印度的雨集中在几月份?旱季又集中在几月份?

那旱季与雨季的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和最少的月份相比要差多少?

请同学们前后桌一组,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讨论一下,雨季来临时会是一翻什么样的景象?到了旱季农田里又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频繁的水旱灾害呢?

请同学们读南亚季风图,比较分析1月、7月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西南季风对印度的降水有何影响?完成38页的表,以说明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风变化的关系。

多媒体辅助教学,师生共同总结。

我国也是季风气候,同样也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国家,请结合我国的国情,讨论该如何治理印度的水旱灾害?

大修水利工程,引导从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借鉴经验。

师生小结

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季节变化大。季风活动不稳定,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转承到印度的农业

由于水旱灾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人口众多,使得印度在20世纪上半叶粮食生产不能自给自足,每年进口大量的粮食。20世纪60年代后,印度的粮食生产由不能自足到自给有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什么原因使粮食生产有这么大的变化呢?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板书)

在学生自读课文之后,我通过启发式提问,安排了如下一系列小组讨论活动。

1.读资料“绿色革命”,说说它有什么意义?据此你对我们家乡的农业生产有什么启发?

2.通过对比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图与地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说水稻和小麦分布与地形、降水量有什么关系?

通过课件展示,师生共同总结。

3.接着通过课件,讨论棉花、黄麻、茶叶的分布与地形、降水量的关系。

在此,我把全班分成五组请每一组同学讨论一种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降水的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结果。

4.看资料剪辑“饮食习惯”,想一想:为什么印度南、北方人民的日常饮食有这么大的差异?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和面食。北方以小麦、玉米、豆类等为主,东部和南方沿海地区以大米居多,中部德干高原则以小米和杂粮为主。印度人的副食分肉食和素食两类,但是印度人不吃牛肉。

印度菜的一大特点就是糊状菜居多,而且还加以各种色素,因此常有黄的汤,绿的糊,红的泥。如果没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是很难习惯的。此外,无论在家庭还是餐馆,印度人认为生水是最好的饮料(建议最好煮沸),餐桌上总会有一杯凉水。

课堂总结

印度和我国都是人口众多、历史悠久、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压力大,经济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但是发展中国家也不是样样都落后的,大力发展科技、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开拓高科技产品的国际市场,是发展中国家逐步赶上世界经济水平的最佳途径。请大家预习“发展中的工业”。

印度说课稿5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水旱灾害和印度农业》,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七章第三节《印度》,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

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本课题教材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印度的地形与人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气候知识,来分析水旱灾害频繁与西南季风的关系;接着讲述了印度农业生产的巨大变化,教材还安排了南亚季风图与印度年降水量、农作物及矿产分布图以及三处学生课堂活动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本节用意在于使学生避免死记硬背,能够利用地理材料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教材的这种安排,也从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工业生产布局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等方面体现了环境-资源-人口这一主线,正确地阐明人地关系。

据此,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认识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理解有关人地关系、生产布局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达到能够利用孟买气温、降水统计图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理解南亚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情感目标:

通过对治理印度水旱的讨论,激发学生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情感,培养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要求,确定印度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的关系为教学重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既为教学重点亦为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分析事物缺乏全面性,故确定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为教学难点。

综上所述,我把本课教学用一课时,关于印度的水旱灾害首先通过媒体报道,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灾害的无情,接着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讨论分析南亚季风对降水的影响。关于印度农业部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演示,形象直观的对比印度的年降水量与农业带的分布等,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方法上,我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演示与讲解更为直观,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主要通过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让学生自读课文、分组讨论,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

1.分组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

2.分析讲解法: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3.比较教学法:通过与已知的地理知识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教学过程

首先是前提测评:复习印度人口特点及印度的地形特点?

接着请学生自读课文“水旱灾害频繁”,说说印度气候有何特点?板书。这一部分内容不多,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转变。

下面师生共同总结: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水旱灾害频繁。

多媒体展示印度的水旱灾害,利用图片与新闻,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自然灾害的无情,激发同情心。

水旱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为了抵御水旱灾害,印度人民是怎样抵御自然灾害的?

师生总结:

印度人民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例如,北部恒河、印度河流域规模庞大的灌溉系统,南部的防旱贮水池等。

但是面对严重的水旱灾害,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依然显得有些不足。是什么因素导致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读课本37页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一下受热带季风影响,印度的雨集中在几月份?旱季又集中在几月份?

那旱季与雨季的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和最少的月份相比要差多少?

请同学们前后桌一组,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讨论一下,雨季来临时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到了旱季农田里又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频繁的水旱灾害呢?

请同学们读南亚季风图,比较分析1月、7月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西南季风对印度的降水有何影响?完成P38页的表,以说明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的关系。

多媒体辅助教学,师生共同总结:我国也是季风气候,我国也同样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国家,请结合我国的国情,讨论该如何治理印度的水旱灾害?大修水利工程,引导从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借鉴经验。

师生小结

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季节变化大。季风活动不稳定,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转承:印度的农业

1.由于水旱灾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人口众多,使得印度在20世纪上半叶粮食生产不能自给自足,每年进口大量的粮食。20世纪60年代后,印度的粮食生产由不能自足到自给有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什么原因使粮食生产有这么大变化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板书)

在学生自读课文之后,我通过启发式提问,安排了如下一系列小组讨论活动。

1.读资料“绿色革命”,说说它有什么意义?它对我们的家乡农业生产有什么启发?

2.通过对比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图与地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说水稻和小麦分布与地形、降水量有什么关系?(通过展示师生共同总结。)

3.接着通过讨论棉花、黄麻、茶叶的分布与地形、降水量的关系。在此,我把全班分成五组,请每一组同学讨论一种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降水的关系。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结果。

4.看资料剪辑“饮食习惯”,想一想:为什么印度南、北方人民的日常饮食有这么大的差异?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和面食。北方以小麦、玉米、豆类等为主,东部和南方沿海地区以大米居多,中部德干高原则以小米和杂粮为主。印度人的副食分肉食和素食两类,但是印度人不吃牛肉。

印度菜的一大特点就是糊状菜居多,而且还加以各种色素,因此常有黄的汤,绿的糊,红的泥。如果没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是很难习惯的。此外,无论在家庭还是餐馆,印度人认为生水是最好的饮料(建议最好煮沸),餐桌上总会有一杯凉水。

课堂总结

印度和我国都是人口众多、历史悠久、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压力大,经济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但是发展中国家也不是样样都落后的,大力发展科技、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开拓高科技产品的国际市场,是发展中国家逐步赶上世界经济水平的最佳途径。请大家预习“发展中的工业”。

印度说课稿6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

先来说说教材

印度这节课,学科特点突出、理论性强、重点、难点还比较集中。教材中的四个模块(展示课件)比较侧重于展现印度的现代人文地理特征。安排了各种图形13幅,4处活动练习和1个阅读材料,意在让学生运用地理材料,去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等自然特征(展示课件),分析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基本原理(展示课件)。强调了粮食生产与人口、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展示课件),工业生产布局与原料地的关系(展示课件),突出了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这些内容的安排,也为高中地理教学中,“影响农(工)业布局的因素”奠定了基础。

中学阶段,学生学到的第一个国家是发达国家——日本,而印度的古代文明多姿多彩,现代经济发展也备受注目。印度是发展中国家中,发展的比较快的国家之一,也是中考、高考要求掌握的国家之一。在学习了日本之后,对印度的分析,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印度最突出的地理特征,还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亚洲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这一部分,可以理解为对前一章内容的延伸和补充。印度又是我国的邻国,并且与我国有着太多相似之处。了解她,对了解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出路,及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然后看看目标

(展示课件)在《认识国家》这一部分,课标总的要求有九条。其中,有五条在《印度》一课中可以落实。(课件展示具体内容)

据此要求,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三点一线”。即:“知识点、能力点、情感点”,那么这一主线就是“印度突出的地理特征”。(课件展示具体内容)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的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热点问题是(课件显示具体内容):

接着说说教法、学法

教法学法的设计要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新理念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督促者。“教”的功夫主要体现在一个“导”字上,或指导,或启导,或引导,或疏导。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各种学习方法,处理好“鱼”与“渔”的关系。(教就是为了不教!)教法学法的设计,要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等。既保障教学不偏离教学目标,又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发现探究、合作交流中实践新理念倡导的学习方式。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运用了图表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角色扮演法、谈话法、巩固复习法、讲解法等,立足于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巧妙探究情景和方式,通过“图片音乐欣赏”、“我来问,你来答”、“课堂论坛”、“挑战自我”、“知识拾贝”等活动,让学生在“看”“听”“说”“议”“想”“练”中,达到眼动、耳动、口动、情动、脑动、心动。

最后请看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这节课,我从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入手。“摇头yes点头no”!(展示课件)学生们会很好奇地问:“哪儿有这样的怪事儿呢?”这种怪事就发生在印度。(展示课件:第三节印度)然后,播放音乐和图片,让学生谈谈对印度的初步印象。(展示课件:伴随印度音乐显示一组图片)用奇怪的现象、独特的音乐和典型的图片吸引住学生,对印度形成初步的感知。

进入新课的第一个标题“世界人口大国”。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较简单,在学习过《世界的人口和居民》之后,根据材料说出印度的人口特征对学生来讲并不是难事,学生自己来总结,能锻炼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比老师直接告知结论更好。为了帮助学生对人口特征的分析,我展示出了四幅图(展示课件)①是课本上活动中的图形,②想让学生有个想象的认知,③对原图进行了加工,④是我特意改造的。通过它们(指图)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印度的人口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小结。(展示课件)印度人口多,居世界第二位,增长速度快。

随后,出示“印度部分资源、产品和人均占有量”表格。处理书本上36页活动4的内容。为使学生对这些数据有更清晰的认识,我特意在表格中又加上了几个数据。(展示课件)设问:从这些数据中,你能看出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小结:印度一些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对资源和环境都有很大的压力。

在大家的印象里,印度是一个比较贫困穷的国家。通过对表格中数字的对比分析,就有学生产生疑问:印度这么多人,它的粮食够不够吃?这时老师话锋一转,:“印度的粮食不仅够吃,而且还有剩余!甚至还能出口!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呢?”此处设下悬念,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也为下一个环节“课堂论坛”作了铺垫。

关于印度的自然环境,课本中虽没有列出大标题,但安排有活动。而粮食自给有余和水旱灾害频繁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又具有明显的学科特征。如果依照书本上的顺序,按部就班的教学,会显得知识点零碎,缺乏整体性和关联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忠告我们:“死气沉沉、漫不经心地讲述教材,必然使孩子们感到沮丧。”而且新课程也要求,教学目标要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所以,搭建一个适合学生探究的平台,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就很有必要。分析教材不难发现,印度的位置、地形、气候、灾害、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等多个特征,都可以与粮食生产关系建立相关联系,以这个问题为载体,我设计的这个平台就是——“课堂论坛”。(展示课件——问题)

为了使学生具备探究这一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课堂论坛”之前我插入了一个小活动——“我来问,你来答”。(展示课件)采用这种形式,是因为:一、这部分内容理解性不是很强,二、学生已经具备了读图、识图能力,三、也能增强师生互动。既能让学生认识印度的基本环境,也为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扫清了障碍。

围绕“粮食生产”这个中心,以“粮食生产所需要的条件”为基本点,我在“课堂论坛”中安排了(展示课件)四个角色——“自然条件考察队员” “种田能手” “农业技术员” “政府官员”,把学生分组并提出活动的要求。然后,各组根据课外搜集的资料和老师提供的素材,(课件展示出学生讨论的材料)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探究。“自然条件考察队员”分析认识印度的自然条件及对农业的影响。“种田能手”分析印度主要的农作物的种类、分布以及作物分布与降水的关系。“农业技术员”分析提高粮食生产的办法,也就是“绿色革命”的问题。“政府官员”探讨粮食生产所面临的压力以及解决办法。可以解决人口政策和水利工程措施。老师对各组予以点拨指导,学生对结论达成共识后,选派出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呢,一定要对学生陈述的问题和要点加以肯定和说明,根据情况,给与补充强调。尤其是对“影响印度的西南季风”这一难点问题,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特别予以强调、解释分析和概括总结,以突破这一难点。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有参与的积极性,加上设计的问题有可参与性、可探讨性,所以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在活动中,学生们学会了合作、交流和表达,也锻炼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展示出知识结构,让学生对这一块的内容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展示课件:小结的内容)其实也就是对这一问题的小结。这是一个必不可缺的过程,因为,前面学生活动的内容相对独立,但是活动内容又相互影响。教师的小结,能帮助学生理顺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认清地理要素之间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

“发展中的工业”这一部分,内容比较简单。我采用让学生自学的方法。(展示课件)结合自学内容,设计第四个活动——挑战自我。(展示课件)把刚才学生自学的问题以智慧小屋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展示小屋问题)由其自由选择,并回答问题,使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使他们的表现欲和成就感得到满足,也让更多的学生有表现的机会,实现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通过“智慧小屋”学生们了解到:印度的资源丰富,它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原料和燃料产地。我在这里又特意提到,日本的工业因矿产资源贫乏,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让学生对前后所学的知识进行对比,认识到国家间经济发展的差异。

新课程强调课程的开放性和生成性,教材中的印度与现实生活中学生接触的与印度相关的知识会有一定的距离。为使学生了解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又设计了第五个活动——“知识拾贝”,让学生谈谈从报纸杂志或其它媒体上了解到的印度。这一环节,使一些学生张扬了个性,展示了才华。让学生们知道生活中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并倡导大家要能通过课外阅读等方式,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生活。实现新课程“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目标。

活动结束后,对这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显示板书,让学生看到这节课的脉络和主干(展示课件)。认识一个国家,有其最基本的概况,还有其最突出的特征。教材设计的几个国家中,虽没一个国家的特点都有侧重。印度这一部分表现的主要内容就是人口、灾害、工农业发展这几个内容。所以总结和板书突出强调这几个知识点,并简单体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使知识条理更加清晰,层次更加分明,重难点更加突出,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更加完整。

最后,用课堂练习检验本节课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课件)

为使学生具有“他为我用”的思想,增强学生主人翁责任感教育和爱国主义的情感。设计了这个课外探究题(展示课件)

总而言之,这节课的设计思想就是,从国家地理教学的套路模式中走出来,在多样的探究活动中完成了教学目标。让学生全方位的“动”起来!眼动、耳动、口动、情动、脑动、心动。

第四篇:印度教案(范文模版)

印度教案

鲁荣飞

一、导课

1.展示一张印度的国旗的图片,问: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多家的国旗吗?(印度)你们知道这个国旗是什么意思吗?(橙色代表勇敢,白色象征纯洁,绿色表示信念,中间24根辐条的法轮代表神圣和真理。)

2.展示一张荷花的图片,问:这是什么花?(荷花)荷花是印度的国花。在印度荷花的品种是非常多的。

二、教学新课

1.说了这么长时间的印度,有没有人知道印度的由来?还有没有人记得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我们来了解一下古印度。(古代印度,又译身毒、天竺。公元前2500-前1500年,达罗毗荼人创造了哈拉帕文化。后来摩揭陀日益强大,统一了全印度。

印度的远古文明是在1922年才被发现的。由于它的遗址首先是在印度哈拉巴地区发掘出来的,所以通常称为“哈拉巴文化”;又由于这类遗址主要集中在印度河流域,所以也称为“印度河文明”。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是哪个国家?(印度)还有人记得印度的人口是多少吗?(2009年公布的数字是11.98亿)

2.看图,图上红色的部分是哪个国家?(印度)我们来看一下印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印度处于亚洲的什么方位?(南亚)读图找出印度的纬度位置(10--30)印度是一个半岛,那它三面患的是什么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度洋)分别位于印度的西南、东南和南面。看图找一找看看那些国家与印度接壤?(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和缅甸、与斯里兰卡隔印度洋相望)

3.印度一共分为三个地方,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找一找印度最大的河流是什么?(恒河)

4.看书上活动题2,看看印度从1951—2003年人口增加了多少?(7亿)你能总结出印度的人口特点吗?(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那印度人口众多的原因是什么?(1、生产力水平低;(70﹪的农民)

2、教育水平低;(2.5亿文盲)

3、信仰印度教或者伊斯兰教;(鼓励生育)

4、森严的种姓制度;(鼓励生育)

5、早婚(21岁))怎样控制人口增长?(计划生育)我们来看书上表7.1看看印度众多的人口带来真名问题?你们知道印度的国土面积是多少吗?298万平方公里。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印度的耕地面积为1.6亿那中国呢?1.28亿,由此我们也是可以看出印度的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那人口给印度带来了什么问题呢?(。)

(二)水旱灾害频繁

1.先来看几张图片。可以看出印度的水旱灾害是非常严重的。那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印度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点还记得吗?(。)来看一下孟买的气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2.来看一下南亚的一月的风向(每年10月到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为旱季。)在来看一下7月的风向(每年六月到九月盛行西南季风,风从海洋吹向 陆地,为雨季。)完成书上38页的表格。

(三)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

1.展示一张手抓饭的图片。问:从这幅图你的到一个什么信息?(印度的食物主要是米饭)阅读书上的文字,回答下面三个问题:1.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分布?2.什么是“绿色革命”?3.20世纪60年代实行“绿色革命”的原因?(1.水稻和小麦;对比印度的地形图和小麦水稻的分布图,得出:水稻:德干高原东北和西部以及恒河下游冲积平原。小麦:德干高原西北部和恒河中上游平原。)那为什么会分布在这些地方?对比降水量图和小麦水稻的分布图,得出:水稻和小麦多分布在降水量角度的地方。

2.“绿色革命”(袁隆平)那印度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粮食生产?(A、印度人口众多,是一个粮食消费大国。B、大国必须实现粮食生产的自给自足,这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国际政治与经济合作的基础。)

3.印度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不能自给的原因是什么?(A、人口增加过快;B、水旱灾害频繁;C、生产技术落后。)

4.我们来看一下印度的饮食习惯(图片,咖喱饭、恰巴提)

(四)发展中的工业

1.看书上文字部分回答:

1、传统产业;

2、现代工业部门;

3、工业城市和工业区(以纺织工业和采矿业为主;钢铁工业、机械制造、化学工业;孟买、加尔各答、班加罗尔)2.看图7.43看看印度矿产资源、棉花、黄麻和工业的分布。孟买、加尔各答是分布在平原上的,那为什么班加罗尔是在高原上的?(河流)3.完成活动题1、2

第五篇:《印度》说课稿

《印度》说课稿

《印度》说课稿1

今天我要说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节印度。我认为说课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进行。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以下的分析: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教材集中反映了印度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围绕环境 ── 资源 ── 人口这一主线,阐明了人地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区域地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目标: 1. 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问题; 2. 掌握印度地形和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了解印度的工业概况。

二是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的学习,初步学会对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一是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

二是印度的农作物分布及其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本节教材的难点是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分析,我确定这个难点的依据一是造成水旱灾害的原因涉及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多方面的因素,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一起,得出结论。

重点和难点已经确定,怎样处理教材就水到渠成了。本节课我将用两个课时讲解,详讲的内容是印度的人口问题、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 “ 以人为本 ” 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和利用图形展示直观教学法。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题,

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二是根据 “ 二期课改 ” 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表现出来,变难为易,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教是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新课程理念终生学习的目标。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首先,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其次,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知识量丰富、资源共享这些优点,我鼓励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获取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搜索引擎和关键词,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本节课教学总的思路是以知识结构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师生问答,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围绕“印度的人口概况,印度自然环境,农业和工业的状况”这一主线来组织教学。通过构建四大问题情景、两次合作讨论来完成。 激趣设悬导入新课,采用多种直观手段,有利于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本节课在导入过程中,首先放映幻灯片(泰姬陵、印度舞蹈、街上踱步的牛、恒河中沐浴的教徒、新德里城市风光等),配以解说: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是佛教的发源地,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泰姬陵、歌舞享誉世界。这是一个视牛为神明的国家,大街上牛可以自由漫步;这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已超过 10 亿,仅次于中国……猜一猜“这是哪一国家?”使用直观的手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揭晓答案─ - 印度,转入新课。教材第一部分内容是印度的位置范围及地形,我将结合多媒体课件,围绕印度地图进行讲解,通过读图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 印度在世界中处于什么位置? 2. 印度的临国主要有哪些?它们在什么位置?(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 (ge) 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 3. 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这样处理可使学生对印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还可以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即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在地图中消化理解知识。

印度人口这一部分内容我采用结合图表,以问答的形式解决,这样可以训练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1. 从 1951 年到 20xx 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 2. 读图分析印度人口每隔 10 年的增长速度 .3. 学生阅读“印度的人口政策”和数据表,分组讨论人口过度增长会给印度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合作讨论,我再做归纳总结。

印度除了人口压力外,还面临着水旱灾害威胁,我用多媒体展示印度的水旱灾害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自然灾害的无情,激发同情心,让学生学会辨证地看待自然。

印度水旱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那水旱灾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引出下一个难点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分析。

这部分内容我让学生读图合作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 . 对照亚洲气候分布图,看看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以图7 . 38为例分析该气候类型的特点。 2. 比较分析 1 月、7 月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西南季风对印度的降水有何影响?完成 38 页表,以说明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风变化的关系。 这样知识点明确,条理清晰,深入浅出突破了难点。最后我做归纳总结的方法解决,这样既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又能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这部分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1 、“绿色革命 ” 2 、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其中“绿色革命 ” 是次重点,而且容易理解,我采取给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解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这部分内容是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采用结合动画对比分析的方法解决

我先用动画向学生展示印度的农作物分布及印度的降水量分布图。让学生自己观察得出结论,我再用表格对比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可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培养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在教材中,印度工业和印度农业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这部分内容我采用引导学生自学的方式解决,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本节课,我设计了两类练习题,一是填空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综合题,考查学生读图、用图、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两类练习题,起到了巩固本节内容,考查学生掌握情况,反馈教学效果的功能。这些练习题确定的原则是:遵守教学大纲,突出思想性、基础性和教学重点、难点;训练量适中。

对于课后总结这一环节,我的理解是,总结不应该仅仅为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我设计了以下 3 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1. 你学了什么? 2. 你的体验是什么? 3. 你掌握了什么?因而其总的设计意图是回顾知识,强化记忆。

本节课的板书我是如下设计的:这种网络式的板书设计可使知识条理更加清晰,层次更加分明,重难点更加突出,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更加完整。

最后是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作到学以至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有效的手段学习并积极参与。

《印度》说课稿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水旱灾害印度农业》,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七章第三节《印度》,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

一、分析教材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本课题教材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印度的地形与人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气候知识,来分析水旱灾害频繁与西南季风的关系;接着讲述了印度农业生产的巨大变化,教材还安排了南亚季风图与印度年降水量、农作物及矿产分布图以及三处学生课堂活动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本节其用意在于使学生避免死记硬背,而是能够利用地理材料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教材的这种安排,也从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工业生产布局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等方面体现了环境──资源──人口这一主线,正确地阐明了人地关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理解有关人地关系、生产布局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达到能够利用孟买气温、降水统计图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理解南亚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情感目标:通过对治理印度水旱的讨论,激发学生了解自然,适应自然的情感,培养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我是这样确定的: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要求,确定印度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的关系为教学重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既是教学重点亦为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分析事物缺乏全面性,故确定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为教学难点。

综上所述,我把本课教学设计成一课时,关于印度的水旱灾害首先通过媒体报道,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灾害的无情,接着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讨论分析南亚季风对降水的影响。关于印度农业部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直观的对比印度的年降水量与农业带的分布等,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方法上,我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演示与讲解更为直观,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主要通过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分组讨论,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三、教学方法

1、分组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

2、分析讲解法: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3、比较教学法:通过与已知的地理知识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四、教学过程

前测

复习印度人口特点及印度的地形特点。

接着请学生自读课文“水旱灾害频繁”,说说印度气候有何特点?板书。这一部分内容不多,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转变。

下面师生共同总结: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水旱灾害频繁。

多媒体展示印度的水旱灾害,利用图片与新闻,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自然灾害的无情,激发同情心。

水旱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为了抵御水旱灾害,印度人民是怎样抵御自然灾害的?

师生总结:印度人民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例如,北部恒河、印度河流域规模庞大的灌溉系统,南部的防旱贮水池等。

但是面对严重的水旱灾害,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依然显得有些不足。是什么因素导致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读课本37页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一下受热带季风影响,印度的雨集中在几月份?旱季又集中在几月份?

那旱季与雨季的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和最少的月份相比要差多少?

请同学们前后桌一组,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讨论一下,雨季来临时会是一翻什么样的景象?到了旱季农田里又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频繁的水旱灾害呢?

请同学们读南亚季风图,比较分析1月、7月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西南季风对印度的降水有何影响?完成38页的表,以说明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风变化的关系。

多媒体辅助教学,师生共同总结。

我国也是季风气候,同样也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国家,请结合我国的国情,讨论该如何治理印度的水旱灾害?

大修水利工程,引导从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借鉴经验。

师生小结

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季节变化大。季风活动不稳定,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转承到印度的农业

由于水旱灾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人口众多,使得印度在20世纪上半叶粮食生产不能自给自足,每年进口大量的粮食。20世纪60年代后,印度的粮食生产由不能自足到自给有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什么原因使粮食生产有这么大的变化呢?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板书)

在学生自读课文之后,我通过启发式提问,安排了如下一系列小组讨论活动。

1、读资料“绿色革命”,说说它有什么意义?据此你对我们家乡的农业生产有什么启发?

2、通过对比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图与地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说水稻和小麦分布与地形、降水量有什么关系?

通过课件展示,师生共同总结。

3、接着通过课件,讨论棉花、黄麻、茶叶的分布与地形、降水量的关系。

在此,我把全班分成五组请每一组同学讨论一种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降水的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结果。

4、看资料剪辑“饮食习惯”,想一想:为什么印度南、北方人民的日常饮食有这么大的差异?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和面食。北方以小麦、玉米、豆类等为主,东部和南方沿海地区以大米居多,中部德干高原则以小米和杂粮为主。印度人的副食分肉食和素食两类,但是印度人不吃牛肉。

印度菜的一大特点就是糊状菜居多,而且还加以各种色素,因此常有黄的汤,绿的糊,红的泥。如果没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是很难习惯的。此外,无论在家庭还是餐馆,印度人认为生水是最好的饮料(建议最好煮沸),餐桌上总会有一杯凉水。

课堂总结

印度和我国都是人口众多、历史悠久、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压力大,经济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但是发展中国家也不是样样都落后的,大力发展科技、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开拓高科技产品的国际市场,是发展中国家逐步赶上世界经济水平的最佳途径。请大家预习“发展中的工业”。

《印度》说课稿3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水旱灾害和印度农业》,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七章第三节《印度》,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

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本课题教材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印度的地形与人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气候知识,来分析水旱灾害频繁与西南季风的关系;接着讲述了印度农业生产的巨大变化,教材还安排了南亚季风图与印度年降水量、农作物及矿产分布图以及三处学生课堂活动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本节用意在于使学生避免死记硬背,能够利用地理材料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教材的这种安排,也从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工业生产布局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等方面体现了环境-资源-人口这一主线,正确地阐明人地关系。

据此,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认识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理解有关人地关系、生产布局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达到能够利用孟买气温、降水统计图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理解南亚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

情感目标:

通过对治理印度水旱的讨论,激发学生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情感,培养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要求,确定印度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的关系为教学重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既为教学重点亦为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分析事物缺乏全面性,故确定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为教学难点。

综上所述,我把本课教学用一课时,关于印度的水旱灾害首先通过媒体报道,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灾害的无情,接着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讨论分析南亚季风对降水的影响。关于印度农业部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演示,形象直观的对比印度的年降水量与农业带的分布等,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方法上,我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演示与讲解更为直观,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主要通过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让学生自读课文、分组讨论,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

1.分组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

2.分析讲解法:对地理原理和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

3.比较教学法:通过与已知的地理知识的纵向、横向比较,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教学过程

首先是前提测评:复习印度人口特点及印度的地形特点?

接着请学生自读课文“水旱灾害频繁”,说说印度气候有何特点?板书。这一部分内容不多,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转变。

下面师生共同总结: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水旱灾害频繁。

多媒体展示印度的水旱灾害,利用图片与新闻,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自然灾害的无情,激发同情心。

水旱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为了抵御水旱灾害,印度人民是怎样抵御自然灾害的?

师生总结:

印度人民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例如,北部恒河、印度河流域规模庞大的灌溉系统,南部的防旱贮水池等。

但是面对严重的水旱灾害,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依然显得有些不足。是什么因素导致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读课本37页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一下受热带季风影响,印度的雨集中在几月份?旱季又集中在几月份?

那旱季与雨季的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和最少的月份相比要差多少?

请同学们前后桌一组,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讨论一下,雨季来临时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到了旱季农田里又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频繁的水旱灾害呢?

请同学们读南亚季风图,比较分析1月、7月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西南季风对印度的降水有何影响?完成P38页的表,以说明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的关系。

多媒体辅助教学,师生共同总结:我国也是季风气候,我国也同样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国家,请结合我国的国情,讨论该如何治理印度的水旱灾害?大修水利工程,引导从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借鉴经验。

师生小结

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季节变化大。季风活动不稳定,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转承:印度的农业

1.由于水旱灾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人口众多,使得印度在20世纪上半叶粮食生产不能自给自足,每年进口大量的粮食。20世纪60年代后,印度的粮食生产由不能自足到自给有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什么原因使粮食生产有这么大变化的呢?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板书)

在学生自读课文之后,我通过启发式提问,安排了如下一系列小组讨论活动。

1.读资料“绿色革命”,说说它有什么意义?它对我们的家乡农业生产有什么启发?

2.通过对比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图与地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说水稻和小麦分布与地形、降水量有什么关系?(通过展示师生共同总结。)

3.接着通过讨论棉花、黄麻、茶叶的分布与地形、降水量的关系。在此,我把全班分成五组,请每一组同学讨论一种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降水的关系。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结果。

4.看资料剪辑“饮食习惯”,想一想:为什么印度南、北方人民的日常饮食有这么大的差异?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是大米和面食。北方以小麦、玉米、豆类等为主,东部和南方沿海地区以大米居多,中部德干高原则以小米和杂粮为主。印度人的副食分肉食和素食两类,但是印度人不吃牛肉。

印度菜的一大特点就是糊状菜居多,而且还加以各种色素,因此常有黄的汤,绿的糊,红的泥。如果没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是很难习惯的。此外,无论在家庭还是餐馆,印度人认为生水是最好的饮料(建议最好煮沸),餐桌上总会有一杯凉水。

课堂总结

印度和我国都是人口众多、历史悠久、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压力大,经济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但是发展中国家也不是样样都落后的,大力发展科技、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开拓高科技产品的国际市场,是发展中国家逐步赶上世界经济水平的最佳途径。请大家预习“发展中的工业”。

《印度》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七章第三节。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一节是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中特别选择的一个与我国有着许多共同点的国家,本课内容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中学地理教学计划和新大纲编写的,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正确阐明人地关系。全节内容拟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利用地图说明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

2.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问题及水旱灾害和季风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的学习,能初步学会对一个国家的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印度的.人口压力

难点:西南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及灾害频繁的原因。

(四)教材处理

为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有条理,在处理第一个框题“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时,将人口、位置、地形分解成小的知识点,先突出进行位置、地形因素的分析,再讲解印度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与我国进行比较),顺理成章地进入气候特征—水旱灾害频繁的热带季风气候的相关教学,并为第二课时中“粮食生产”的学习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学过东南亚、日本等国家的知识,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各种统计图表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知识面不够宽,信息来源有限,看问题的层次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学法、教法分析

1、学法

(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图文结合读。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教法:参与式开放型教学——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学习。多媒体教学能具体、深入地展现相关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分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大课堂教学力度,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以“跟着唐僧去西游”为线索,不远万里前往西天取回真经, “西天”指古代的天竺国,就是现在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

课件展示:印度的舞蹈、踱步的牛、恒河中沐浴的教徒、泰姬陵、新德里城市风光等图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地图识印度

课件展示:印度在世界上的位置,图中闪烁北回归线。

(1)地理位置: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部分讲解。(让学生找出印度的邻国,加深地理位置的印象)

(2)通过“唐玄奘西天取经路线图”进一步引出印度地形,让学生探究分三大地形区:即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的恒河平原、南部的德干高原。

3.用提问、讨论及谈话式的学习方式,学习“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提出问题:(1)印度水资源总量排在世界第七位,为什么还会缺水?

(2)20xx年7月7日,成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且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的泰姬陵,这座昔日洁白通透的建筑近年来为何已开始发黄?

(3)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且是世界上第二软件大国,但是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中国和印度的脚步都比较迟缓,阻碍因素是什么?(人口众多、水旱灾害频繁)

A.让学生对柱状图和表格资料的分析归纳。

B. 为后面印度的粮食生产的学习埋下伏笔。

通过人口对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一内容的原因进行分析。

4.用读图分析法展开“水旱灾害频繁”内容的学习。

展示印度季风课件,教师相继提出三个问题:

①热带季风气候有什么特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②印度的降水变化受什么影响?(主要受季风的影响)

③印度的水旱灾害与什么风有关?(与西南风的强弱)

教师通过三个问题的渐进式提出,让学生读图,思考、分析、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言,最终共同归纳得出原因:

① 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盛—水灾

② 西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不足—旱灾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变化的关系表格。

5.课堂小结及练习:(略)

五:说板书设计:

第三节 印度

一、印度的地理位置及地形

1. 纬度位置:热带、亚热带地区

2. 海陆位置

3. 地形—三大地形区

北:山地——喜马拉雅山

中:平原——恒河平原

南:高原——德干高原

4. 河流:恒河流域

二、世界人口第二大国

1. 人文和自然环境概况

2. 人口特点及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水旱灾害频繁

原因、危害、措施及影响。

《印度》说课稿5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

先来说说教材

印度这节课,学科特点突出、理论性强、重点、难点还比较集中。教材中的四个模块(展示课件)比较侧重于展现印度的现代人文地理特征。安排了各种图形13幅,4处活动练习和1个阅读材料,意在让学生运用地理材料,去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等自然特征(展示课件),分析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基本原理(展示课件)。强调了粮食生产与人口、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展示课件),工业生产布局与原料地的关系(展示课件),突出了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这些内容的安排,也为高中地理教学中,“影响农(工)业布局的因素”奠定了基础。

中学阶段,学生学到的第一个国家是发达国家——日本,而印度的古代文明多姿多彩,现代经济发展也备受注目。印度是发展中国家中,发展的比较快的国家之一,也是中考、高考要求掌握的国家之一。在学习了日本之后,对印度的分析,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印度最突出的地理特征,还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亚洲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这一部分,可以理解为对前一章内容的延伸和补充。印度又是我国的邻国,并且与我国有着太多相似之处。了解她,对了解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出路,及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然后看看目标

(展示课件)在《认识国家》这一部分,课标总的要求有九条。其中,有五条在《印度》一课中可以落实。(课件展示具体内容)

据此要求,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我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三点一线”。即:“知识点、能力点、情感点”,那么这一主线就是“印度突出的地理特征”。(课件展示具体内容)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的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热点问题是(课件显示具体内容):

接着说说教法、学法

教法学法的设计要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新理念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督促者。“教”的功夫主要体现在一个“导”字上,或指导,或启导,或引导,或疏导。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各种学习方法,处理好“鱼”与“渔”的关系。(教就是为了不教!)教法学法的设计,要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等。既保障教学不偏离教学目标,又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发现探究、合作交流中实践新理念倡导的学习方式。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运用了图表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角色扮演法、谈话法、巩固复习法、讲解法等,立足于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巧妙探究情景和方式,通过“图片音乐欣赏”、“我来问,你来答”、“课堂论坛”、“挑战自我”、“知识拾贝”等活动,让学生在“看”“听”“说”“议”“想”“练”中,达到眼动、耳动、口动、情动、脑动、心动。

最后请看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这节课,我从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入手。“摇头yes点头no”!(展示课件)学生们会很好奇地问:“哪儿有这样的怪事儿呢?”这种怪事就发生在印度。(展示课件:第三节印度)然后,播放音乐和图片,让学生谈谈对印度的初步印象。(展示课件:伴随印度音乐显示一组图片)用奇怪的现象、独特的音乐和典型的图片吸引住学生,对印度形成初步的感知。

进入新课的第一个标题“世界人口大国”。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较简单,在学习过《世界的人口和居民》之后,根据材料说出印度的人口特征对学生来讲并不是难事,学生自己来总结,能锻炼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比老师直接告知结论更好。为了帮助学生对人口特征的分析,我展示出了四幅图(展示课件)①是课本上活动中的图形,②想让学生有个想象的认知,③对原图进行了加工,④是我特意改造的。通过它们(指图)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印度的人口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小结。(展示课件)印度人口多,居世界第二位,增长速度快。

随后,出示“印度部分资源、产品和人均占有量”表格。处理书本上36页活动4的内容。为使学生对这些数据有更清晰的认识,我特意在表格中又加上了几个数据。(展示课件)设问:从这些数据中,你能看出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小结:印度一些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对资源和环境都有很大的压力。

在大家的印象里,印度是一个比较贫困穷的国家。通过对表格中数字的对比分析,就有学生产生疑问:印度这么多人,它的粮食够不够吃?这时老师话锋一转,:“印度的粮食不仅够吃,而且还有剩余!甚至还能出口!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呢?”此处设下悬念,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也为下一个环节“课堂论坛”作了铺垫。

关于印度的自然环境,课本中虽没有列出大标题,但安排有活动。而粮食自给有余和水旱灾害频繁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又具有明显的学科特征。如果依照书本上的顺序,按部就班的教学,会显得知识点零碎,缺乏整体性和关联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忠告我们:“死气沉沉、漫不经心地讲述教材,必然使孩子们感到沮丧。”而且新课程也要求,教学目标要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所以,搭建一个适合学生探究的平台,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就很有必要。分析教材不难发现,印度的位置、地形、气候、灾害、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等多个特征,都可以与粮食生产关系建立相关联系,以这个问题为载体,我设计的这个平台就是——“课堂论坛”。(展示课件——问题)

为了使学生具备探究这一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课堂论坛”之前我插入了一个小活动——“我来问,你来答”。(展示课件)采用这种形式,是因为:一、这部分内容理解性不是很强,二、学生已经具备了读图、识图能力,三、也能增强师生互动。既能让学生认识印度的基本环境,也为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扫清了障碍。

围绕“粮食生产”这个中心,以“粮食生产所需要的条件”为基本点,我在“课堂论坛”中安排了(展示课件)四个角色——“自然条件考察队员” “种田能手” “农业技术员” “政府官员”,把学生分组并提出活动的要求。然后,各组根据课外搜集的资料和老师提供的素材,(课件展示出学生讨论的材料)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探究。“自然条件考察队员”分析认识印度的自然条件及对农业的影响。“种田能手”分析印度主要的农作物的种类、分布以及作物分布与降水的关系。“农业技术员”分析提高粮食生产的办法,也就是“绿色革命”的问题。“政府官员”探讨粮食生产所面临的压力以及解决办法。可以解决人口政策和水利工程措施。老师对各组予以点拨指导,学生对结论达成共识后,选派出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呢,一定要对学生陈述的问题和要点加以肯定和说明,根据情况,给与补充强调。尤其是对“影响印度的西南季风”这一难点问题,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特别予以强调、解释分析和概括总结,以突破这一难点。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有参与的积极性,加上设计的问题有可参与性、可探讨性,所以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在活动中,学生们学会了合作、交流和表达,也锻炼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展示出知识结构,让学生对这一块的内容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展示课件:小结的内容)其实也就是对这一问题的小结。这是一个必不可缺的过程,因为,前面学生活动的内容相对独立,但是活动内容又相互影响。教师的小结,能帮助学生理顺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认清地理要素之间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

“发展中的工业”这一部分,内容比较简单。我采用让学生自学的方法。(展示课件)结合自学内容,设计第四个活动——挑战自我。(展示课件)把刚才学生自学的问题以智慧小屋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展示小屋问题)由其自由选择,并回答问题,使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使他们的表现欲和成就感得到满足,也让更多的学生有表现的机会,实现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通过“智慧小屋”学生们了解到:印度的资源丰富,它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原料和燃料产地。我在这里又特意提到,日本的工业因矿产资源贫乏,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让学生对前后所学的知识进行对比,认识到国家间经济发展的差异。

新课程强调课程的开放性和生成性,教材中的印度与现实生活中学生接触的与印度相关的知识会有一定的距离。为使学生了解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又设计了第五个活动——“知识拾贝”,让学生谈谈从报纸杂志或其它媒体上了解到的印度。这一环节,使一些学生张扬了个性,展示了才华。让学生们知道生活中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并倡导大家要能通过课外阅读等方式,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生活。实现新课程“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目标。

活动结束后,对这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显示板书,让学生看到这节课的脉络和主干(展示课件)。认识一个国家,有其最基本的概况,还有其最突出的特征。教材设计的几个国家中,虽没一个国家的特点都有侧重。印度这一部分表现的主要内容就是人口、灾害、工农业发展这几个内容。所以总结和板书突出强调这几个知识点,并简单体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使知识条理更加清晰,层次更加分明,重难点更加突出,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更加完整。

最后,用课堂练习检验本节课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课件)

为使学生具有“他为我用”的思想,增强学生主人翁责任感教育和爱国主义的情感。设计了这个课外探究题(展示课件)

总而言之,这节课的设计思想就是,从国家地理教学的套路模式中走出来,在多样的探究活动中完成了教学目标。让学生全方位的“动”起来!眼动、耳动、口动、情动、脑动、心动。

《印度》说课稿6

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印度(二)》,下面就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首先说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印度(二)是星球地图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九课,整个第九单元主要学习的是不同类型的国家,印度是我国的邻国,与中国有同样的国情,人口多,面积大,自然条件复杂,经济发展快速,是发展中国家的典型代表。本节课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印度的气候,进一步分析印度的工农业分布、发展等情况,对学生了解其他发展中国家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接着说一下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及新课标倡导的“三维目标”理念,制定如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印度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风向和气候特点

2.会分析印度水旱灾害贫发的成因

3.说明印度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资源分布的关系。

4.了解印度崛起的信息技术产业。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地图和资料,以热带季风气候对印度影响的利与弊为题,组织一场辩论赛,进一步探讨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2.展示地图,学生在图中讨论说出农作物的分布与当地降水、地形等自然条件的关系

3.运用地图,组织学生自学找出印度的主要矿产和工业城市,然后分组讨论探究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资源的关系。

4.组织学生自学,用实例说明印度高兴技术产业的快速崛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季风气候对印度影响的利与弊的辩论,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

1.印度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资源分布的关系。

2.热带季风气候与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关系以及对农业分布的影响。

我这样确定教学重难点是由于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强,侧重分析,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此阶段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分析事务缺乏全面性,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故把它们既作为教学重点又作为教学难点。

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板图

以上是本人对教材的分析,下面我来分析一下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大家知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在制定教学方法之前,还必须进行学情分析,该阶段学生已了解了一些印度自然地理知识,为本课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基础,七年级学生根据其年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要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仍存在一定的难度。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课标要求以及学情分析,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采用以下方法:

1.分组讨论、辩论法。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看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组织辩论赛,激发学生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的兴趣。

2.组织学生自学,适时进行辅导。

充分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获取知识。

对于教学程序的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分为导入新课、学习过程、课堂小结三步。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首先复习上节课内容,观看反映印度人口众多,人口压力巨大的图片,然后教师提出两个问题①印度是如何解决本国的温饱问题的呢?②其工业发展又是如何的呢?通过两个问题的提出,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后进入新课学习。

一.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尽量想办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具体教学设计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通过学生读图自学课文完成热带季风气候的分布、风向和气候特点的教学内容,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幅板图,在板图中师生再次共同探究。

第二步。组织学生以热带季风气候对印度影响的利与弊为题,展开辩论,探究印度的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通过辩论突破教学难点(相信印度的绿色革命内容学生辩论中也应有所涉及)

第三步。对印度农业与季风气候、地形关系的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组织学生看自学课文,教师提问以下两个问题:

①印度的主要农作物有哪些?

②印度农作物分布与当地降水、地形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能收到完成教学目标的效果,其中第二个问题可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归纳出本组答案,然后师生共同点评,以突破教学难点。

二.完整的工业体系

这部分内容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组织学生自学,看图和阅读课文,完成课本中的第1、2题,其中第三题涉及到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资源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另一教学重点,教师可采用先让学生看图9.31农作物分布图和图9.32矿场资源与工业的分布图,然后组织学生探讨,采用师生互动探讨的办法,由学生解决这一重点问题。

三.崛起的信息技术产业

这部分内容由学生自学掌握,然后学生举例说明其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崛起。

最后是本节课的小结,我是这样小结的。

小结:

让学生分组小结,然后每组以书面形式呈现总结内容,与其他小组共享。

下载印度见闻[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印度见闻[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感受印度专题

    ****************** 《感受印度》 ****************** -您下载的该文件来自3G电子书网 欢迎访问:http://www.xiexiebang.com ------------ 前言:感受印度之谜(1) ------------......

    印度说课稿[精选合集]

    《印度》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水旱灾害印度农业》,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七章第三节《印度......

    印度礼仪

    -m(E7A3h,a$U#a3Y&R%H 5 O- a7 C1 V. $ `! k" n2 r1 [6 P (一)基本概况 印度的正式国名是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总面积为 297.47 万平方公里,人口现为 9.38 亿,由印度......

    印度民主

    湘潭大学课程论文题目: 论印度式民主的起源与发展 学院名称历史系 班级国际政治 学号2011070524 姓名高晓进 课程名称第三世界发展研究 任课老师高鹏老师 完成时间2014年6 月......

    第二节 印度

    第二节 印 度范文大全 | 个人简历 | 教案下载 | 课件中心 | 优秀作文 | 考试辅导 | 试题库 | 诗词鉴赏 | 实用工具 | 成语 | 高校大全 | 风景图片 | 手抄报 | 黑板报 | 周公......

    印度游记

    我的印度游记,展示真实的印度 导读:印度卢比(Rs)正面全是甘地,10Rs对一人民币,这几年贬值的很厉害,2011年时还有6.3比1 从飞机上看印度的农田还是挺规整的,但污染很严重,一天下来鼻涕......

    印度心算口诀

    【印度式计算训练】介绍 请试着用心算算出下面的答案: 13 × 12 = ? (被乘数) (乘数) 印度人是这样算的: 第一步: 先把(13)跟乘数的个位数(2)加起来, 13+2=15 第二步: 然后把第一步的答案乘以10 (→也就是说......

    印度全国性节日

    全国性节日:·元旦 1月1日·国庆节 1月26日·独立纪念日 8月15日·甘地逝世纪念日 1月30日·宗教性节日 ·印度教灯节 10月-11月·印度教十胜节 9月-10月·印度教除十节 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