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印度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2 23:2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印度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印度教学设计》。

第一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

第七章 第三节 印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地形特点。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征,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读图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从材料中分析出印度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的自然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印度是世界闻名古国,我们要了解、爱护、珍惜这个人类的家园。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①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②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学难点:农业的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印度人的穿衣、风俗等日常生活

拉近了学生与地理的距离,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并且通过设计导学案,开展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课间利用多媒体播放极具印度特色歌曲,吸引学生注意,感受异域风情。上课时,教师提问:歌曲好听吗?学生回答:好听。教师:好听,就是听不懂歌词,那同学们有没有听出是哪一国的歌曲?从而引出印度。但是并不直接开始新课教学,而是从印度独特的文化信仰和风俗习惯入手,播放印度舞蹈视频,展示印度服装、恒河沐浴、湿神婆、神牛、泰姬陵,在讲解期间更是运用了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用语——颜值很高来形容印度美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印度民族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很快对印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顺利的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把学生分成八个六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导学案,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已经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了亚洲、日本、东南亚这三个区域,基本知道了学习一个区域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而现在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印度,可以充分锻炼学生,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动笔的机会多了,填空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填,重点让学生自己注明,练习让学生自己先动笔解答,学生动手就会动脑。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思考,才能使知识为自己所掌握,学生的思维

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运用了导学案效果就不一样,能够杜绝学生上课不听的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可以规范学生的答题思路。

活动一:学生阅读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老师满下伏笔,下课之前要检测学生一下这节课完成了几个教学目标,这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活动二:完成导学案的第一个活动题——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完成,期间老师在学生小组讨论完成导学案的过程当中适时巡视指导,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同时提醒学生要获得需要的信息,就要从教材中的文字或是图片中查找。在各小组完成导学案后,让小组代表和同学们分享他们小组的成果,教师给予肯定。我们知道任何知识听一遍是不可能有很深刻的印象的,为了加深印象,教师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一起把活动一涉及到的知识点再捋一遍。

活动三:完成导学案的第二个活动题——热带季风气候和粮食生产。仍然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完成。各小组完成之后选一个小组代表分享成果,由于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仍然要利用多媒体和学生一起把知识点加深印象,尤其是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教师在此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代表在前面完成,在填表的时候,一次叫两个同学同时上来合作完成,这样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得到的结果会更准确。印度的粮食作物小麦和水稻的分布以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好难点,充分利用教材P35的活动题,分析粮食作物的分布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读图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同时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三)课堂反馈、巩固提高

活动四:让学生重新看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检测自己完成了几个,这样做不仅整节课首尾呼应,非常完整。而且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整体的回顾。锻炼学生对重点、非重点的处理能力,学生自主整理课堂知识,效果更好。

活动五:课堂练习反馈,导学案上设计了A级、B级、C级、D级四级难度的题,课堂中完成A级难度的题目,这些题目的设计都是最基本的知识点,学生能很快完成,难度较小,学生会很有成就感。

(四)自我挑战、拓展延伸

导学案上B级、C级、D级,留作课下作业,让学生逐级挑战,既激发他们的挑战欲又加深了对知识的巩固提高。

第二篇:地理七年级下印度优秀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学期地理复习系统资料 第一节、我们生活的大洲

1、亚洲:P4图6.5、P7图6.9 半球位置:主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和北临北冰洋

地形特征: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中部高、四周地势较为低下 气候特点:①气候复杂多样,(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大陆性气候分布广③季风气候显著 河流特点: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的海洋(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人口特点: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36.72亿)人口过亿的国家有6个,东亚、东南亚、南亚人口稠密

亚洲的气候为什么复杂?可以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方面分析。⑪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降水较少,集中 在夏季。

⑫、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⑬、季风气候的雨热同期(尤其是夏季风)对农业的影响:利――雨热同 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不利-易产生旱涝灾害,威胁农业生产。⑭、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①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个洲;②是世界上夸纬度最广的一个洲;③是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④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洲。

⑮、通常,人们根据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6个地区。中国位于东亚。P3图6.4

2、需要识记的一些内容 P5”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 第二节、亚洲的人文环境

1、人口最多的大洲 P10图6.14 ⑪、2000年,在世界60.55亿人口中,约有36.8亿人生活在亚洲。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洲。⑫、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中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日本、巴基斯坦六国人口超过1亿。

⑬、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产生的压力:P5”阅读材料”及表格 针对这一问题,如何实现良性循环?

2、多样的地域文化

⑪、文化现象和自然环境的关系:P13图6.17 A、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终年炎热干旱。由于气温很高,他们身着宽大的袍子,以便散热。干旱的草场适于发展畜牧业,牧人们采取游牧的方式,所以他们身居帐篷; B、西伯利亚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之一,为了御寒当地人身着毛皮服装,大 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为建造木屋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终年的积雪使雪橇称 为这里主要的交通工具。

C、也门位于丘陵地带,所以也门的住房大都依山而建,农田也基本上是 梯田。

D、孟加拉国地处恒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终年湿热,河网密集,所以这里的居民出门乘船,以捕鱼为生。

E、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岛地处热带雨林地区,终年高温多雨,为了防潮,他们都居住在高脚屋内。由于过的是聚居生话,所以房屋很长。F、日本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地震,有“地震国”之称,所以 日本的建筑有很多防震设计。

3、经济发展差异

⑪、亚洲经济的总体特点: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差异很大。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如日本;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⑫、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差异的形成原因:从综合的角度来看,影响亚洲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历史因素。

⑬、三类产业的划分:P16图6.19和阅读材料 ①、三类产业的含义;

②、三类产业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的国家,第三产业比重越大,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低的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越大。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

P18图7.2

1、东亚岛国: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最大)、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附近的3900个岛屿组成。首都是东京。

2、多山的地形:

⑪、地形特点:以山地丘陵为主(占3/4),平原面积狭小(关东平原最大)。⑫、日本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P20图7.5 A、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从板块构造学说来说,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也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B、火山能带给人们灾难,但是在非活动期间,可以为人类造福吗?火山爆发后沉降下来的火山灰是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火山在非活动期间,可以开辟为旅游地和地学科研基地。

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3、温湿的气候(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特征明显。

4、发达的经济:

⑪、加工贸易型经济:原料燃料依靠进口,产品依靠出口。⑫、日本工业分布: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长的地带。

原因:多优良港口,交通便利。有利于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产品;而且这里也是城市和人口集中地,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P23图7.13及表格。⑬、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日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等有利条件,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不利条件: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需要从国外进口,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世界一旦发生经济危机,必然使日本的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

5、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⑪、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

⑫、日本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典型。

⑬、日本的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第二节、东南亚

1、“十字路口”的位置:东南亚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

2、位置及领土组成: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3、重要海峡: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P27图7.19及文字部分)

5、地形特点: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6、气候特点: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对农业的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马来群岛大部 马来半岛南部 菲律宾南部

全年高温多雨 农作物可以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热带季风气候

中南半岛大部 马来半岛北部 菲律宾北部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7、国家和居民:

⑪、国家:①、中南半岛国家:越南、老挝、(内陆国)、缅甸、泰国、柬埔寨

②、马来群岛国家:新加坡-花园城市;印尼最大的群岛国家(千岛之国及火山国);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等

⑫、居民:东南亚居民大多为黄种人,是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

8、物产:东南亚著名的稻米出口国:泰国、越南、缅甸;

热带经济作物生产状况 国家 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

泰国 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 菲律宾 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印度尼西亚 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 马来西亚 世界最大的椰子出口国 菲律宾

7、东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原因:这些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地区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易于灌溉,交通便利,经过长期开发,已成为东南亚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的重要农业区。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利弊。

利:1.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2.水运条件,为城市的对外交通提供便利。3.为城市提供水源

弊:

1、城市废水污染河流。

2、河流水患影响城市。

8、东南亚的旅游胜地 P33图7.30

第三节、印度

1、概况:(P35图7.34)位置――亚洲南部,三面临海,大部分地区地处 热带和亚热带。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目前人口超过十亿,居世界第二位。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印度人属于白色人种。

2、印度人口众多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印度的自然资源总量

较多,但由于人口较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钢产量和粮食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差距。所以说人口的过度增长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印度的地形特点:(P35图7.34)自南向北明显的分为三部分:北部山 地:喜马拉雅山;中部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

3、印度的气候特点: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 温,分旱雨两季(旱季10月-次年5月;雨季6-9月)。月份 风向 对降水的影响 一月 东北风(陆地→海洋)少,旱季 七月 西南风(海洋→陆地)多,雨季

5、印度的水旱灾害频繁:受季风影响,,尤其受到西南风变化的影响:(P37图7.387.397.40)

水灾 旱灾 西南风的变化 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盛 来得晚、退得早、风力不足

6、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归功于印度的“绿色革命”。

7、印度小麦、水稻的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分布的关系:(P38-39图7.41-42)

农作物 分布地区 地形 降水 水稻 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平原 多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 高原、山地 较少

8、印度的工业特点:

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加尔各答;最大的麻纺织中心――孟买 工业部门 分布中心 资源条件 工业分布与原料的关系 钢铁工业 加尔各达 煤、铁、锰 工业中心都接近原料产地,即就近原则,这样的工业布局,可以节省运费、降低成本,所以建立工厂要建在原料产地或者靠近消费市场。棉纺织业 孟买、新德里、班加罗尔 棉花

麻纺织业 加尔各达 黄麻

9、印度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成就。软件居世界第二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并不是什么落后的。

第四节、俄罗斯

1、面积最大的国家:

⑪、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面积1700余万平方千米),世界唯一地跨欧亚两大洲。俄罗斯属于欧洲。

⑫、地理位置:亚洲北部,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北临波罗的海,西南部里海,南与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相邻。

2、地形:(P41图7.45)

⑪、地形特点: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以平原为主。附:主要的地形区 西 俄罗斯 东

东欧平原 伏尔加河 乌拉尔山

西西伯利亚平原 叶尼塞河

中西伯利亚高原 勒拿河 东西伯利 亚山地

⑫、河流:伏尔加河,流经东欧平原,注入里海,欧洲最长河。⑬、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最深处1600多米)。

4、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冬季漫长而寒冷,夏 季短促而温暖)。P43图7.46

5、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P44图7.48 ⑪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资源(有世界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矿产资源(秋明油田和第二巴库油田、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

⑪、俄罗斯是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大国,但轻工业薄弱。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

⑫、四大工业区:P44图7.48①、圣彼得堡工业区;②、莫斯科工业区; ③、乌拉尔工业区;④、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亚洲).⑭、主要城市:

①、首都莫斯科:全国最大城市和综合性工业中心,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有著名的红场、克里姆林宫。

②、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临波罗的海;③、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临太平洋;④、摩尔曼斯克:临北冰洋(终年不冻,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⑤、目前,俄罗斯的航空航天技术、核工业技术、深海探测技术、遥感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

7、发达的交通P46图7.50 交通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海洋和管道运输,尤其是管道和铁路运输。但交通运输线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地区分布不平衡:①、欧洲部分铁路网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②、亚洲部分铁路网比较稀疏,但有一条非常重要的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它横跨亚欧大陆,又被成为是亚欧大陆桥。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

1、中东的范围:中东地区主要包括除阿富汗之外的西亚各国,以及北非的埃及。

2、重要地理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地处亚、非、欧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海)之间。P51图8.3及P52表格

3、两个重要的沟通东西方交通要道: ⑪、土耳其海峡:黑海和地中海的通道; ⑫、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和红海的通道。

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在沟通东西方联系方面的重要作用:苏伊士运河的建成,大大的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的航程。如:从波斯湾运输石油到英国伦敦走苏伊士运河可比绕道好望角缩短7300千米。土耳其海峡是黑海出地中海的唯一通道,也是沟通亚洲和欧洲的重要通道。

注意: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海和阿拉伯海的通道,被称为“石油海峡”。

4、丰富的石油资源:

⑪、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石油产量和输出最多的地区。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

⑫、中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沿岸地区。主要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伊朗。⑬、石油特点及输出地区或国家:

①、特点:储量大,埋藏大,出油多,油质好。②、输出地区或国家及航线:P53图8.6 往东: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往西:a(小型油轮)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B(大型油轮)阿拉伯海→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5、匮乏的水资源:

⑪、中东的气候:(P55图8.8)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特点:全年高温少雨 ⑫、中东水资源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多国共用。

⑬、解决水资源的措施: 兴修水利、海水淡化(如沙特阿拉伯)、高效节水技术(如以色列的滴灌设施)、农业科研。

6、文化差异:

⑪、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

⑫、中东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

巴基斯坦的耶路撒冷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圣城。

⑬、阿拉伯国家--居民是阿拉伯人(白色人种)通用阿拉伯语、信奉伊斯 兰教。伊朗――波斯人,伊斯兰教;以色列――犹太人,犹太教。

7、中东问题的关键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阿以冲突的焦点 巴勒斯坦地区。

8、总结中东地区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地理位置之争、石油之争、淡水 之争、宗教文化之争、领土之争。

第二节、欧洲西部

1、位置和范围:欧洲西部指欧洲的西半部,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面积500万平方千米。

2、欧洲西部的区域特征: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绝大部分是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欧盟:EU 总部所在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⑪、欧盟成员国以及首都:P59图8.15 ⑫、欧盟对成员国的影响:P58图8.14 ⑬、欧盟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欧盟的建立对于欧洲各国扩大经济市场、降低成本、减少繁琐手续、推动科技发展、促进内外贸易发展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从此,欧洲各国形成同一种势力与美国代表的世界强势集团抗衡,成为世界政治、经济领域不可小视的力量。

4、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

⑪、制造业:把原料进行加工,制造成各种各样产品的工业部门。如钢材制造成机床、汽车等。

⑫、制造业人口比重越大,人均GDP越高,所以发达国家制造业比重较大。⑬、工业区分布的特点是:多而密集,呈十字型分布。西到英国,东到波 兰,北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南到意大利。

⑭、工业区主要分布在英国,中部和南部,法国的东北部,德国的西北部和南部。

5、传统的畜牧业:

⑪、地形特点:P64图8.23地势低平,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广大。

对气候的影响:地势和山脉的东西走向有利于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深入,使得全年有较湿

润的气候。

草场分布与地形的关系:英法两国平原面积广大,气候温和湿润,适合草原生长,因而草场面积广大。⑫、P63图8.22 A、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B、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冬季温暖,夏季凉爽,全年多雨,各月降水均匀。(或者说全年温和湿润)

C、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差异: 气候类型 降水 气温

温带大陆性气候 少,季节分配不均匀 冬夏温差大 温带海洋性气候 较多,季节分配均匀 冬夏温差小 D、地中海气候的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6、繁荣的旅游业:

丰富的旅游资源:P65图8.24 ①、音乐之都——维也纳(奥地利);②、艺术之都——巴黎(法国);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卢浮宫;③、湖光山色、“钟表王国”、阿尔俾斯滑雪——瑞士;④、罗马古迹、水城威尼斯、地中海的阳光沙滩——意大利;⑤、地中海沿岸沙滩阳光,看斗牛比赛——西班牙;⑥、观赏花卉、风车,参观围海造田工程——荷兰;(风车、郁金香、木鞋为其三大特色)⑦、乘船游览峡湾,观看午夜太阳——挪威;⑧、慕尼黑的啤酒——德国。⑨丹麦——“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世界上的乳蓄大国⑩巴特农神庙――雅典(希腊首都)。

第三篇:七年级地理印度教案2范文

第三节 印 度

【教学目的】

一、知道印度工农业生产的分布和主要城市。了解地形、气候同农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工业中心的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使学生了解有关人地关系、生产布局的最基本知识。

二、通过讲述印度独立前、后的经济概况,使学生懂得争取民族解放和维护国家独立,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教学重点】

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发展中的民族工业。【教具准备】

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印度农作物分布图、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法、讲述法、启发谈话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

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度,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耕地广阔,土壤肥沃,气候温暖,降水丰沛,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但由于长期遭受英国殖民统治,资源被掠夺,经济落后。只有在独立以后,经济才得到较快发展。(讲授新课)

一、世界文明古国

[自学] 学生自学“世界文明古国”课文,并看阅读材料、“印度舞蹈”图、“泰姬陵”彩图。教师巡回检查。

自学要求:①了解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②了解印度从文明古国→殖民地→独立的历史。

[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问题,教师巡回辅导、解疑。

讨论题:①为什么说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②简述印度从文明古国→殖民地→独立的历史。

[小结] 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人口8亿多,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印度是著名的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400多年前就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古代印度人发展了农业,建造了城市,创造了灿烂的文化。18世纪,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长期遭受英国的殖民统治。1947年印度宣布独立,1950年成立共和国。

二、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自学] 学生自学“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课文,并结合课文阅读“印度农作物分布图”、“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南亚地形图”。教师巡回检查、辅导。

自学要求:①分析印度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②分析印度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③了解印度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的情况。[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巡回辅导、解疑。

讨论题:①印度发展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②印度有哪些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它们各分布在哪里?这些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有什么关系?③为什么人口给印度农业造成很大压力?

[小结]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教师作出必要的补充和纠正,然后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点:

1.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有利条件:耕地面积广,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降水丰沛。

不利条件:经常发生水旱灾害。2.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

印度在六十年代开始推广先进的耕作方法和良种,农业发展快,农产品产量大大提高,但人口增长过快,急剧增长的人口抵消了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果,给农业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印度政府正在努力控制人口增长数量。(总结新课)

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人口众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农产富饶,地形、气候对农作物分布有着明显的影响。六十年代以后印度农业发展较快,但人口急剧增长,给农业造成很大压力。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指图说出印度有哪些主要农作物?它们各分布在哪里?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纠正。(讲授新课)

三、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1.矿产资源

[读图] 学生读“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提问] 印度有哪些主要矿产?它们主要分布在哪里? [回答] 学生指图回答以上问题。

[小结] 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它们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储量都很丰富,为重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工业部门

[讲述] 教师讲述印度独立前后的经济情况:

独立前——遭受英国殖民统治,经济畸形发展,只有采矿业、纺织业。独立后——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比较发达的国家。3.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读图] 学生读“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和“印度农作物分布图”。[思考] 学生读图思考:①印度有哪几种主要工业?它们主要分布在哪里?②对照“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与“印度农作物分布图”,说出钢铁工业和纺织工业的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回答] 学生指图回答以上问题。[小结]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作出必要的补充和纠正,归纳后列成表格。

四、印度的主要城市

[读图] 学生读“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弄清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这三个城市在图中的准确位置。并看“新德里—角图”和“读一读”中的图文。

[讲述] 教师介绍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三个城市后,总结归纳: 新德里——首都,全国铁路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最大城市,重要海港,麻纺织工业中心 孟买——最大海港,棉纺织工业中心(复习巩固)

①印度有哪几种主要工业?它们主要分布在哪里?

②在印度轮廓黑板图上用矿产符号填出煤、铁、锰的主要产地,并填注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三个城市。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和纠正。(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一、世界文明古国

二、农业发展与人口压力 1.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2.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农业发展快,人口压力大

三、发展中的民族工业 1.矿产资源:煤、铁、锰

2.工业部门:采矿、纺织、电力、钢铁、机械 3.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四、主要城市

新德里——首都,全国铁路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最大城市,重要海港,麻纺织工业中心

孟买——最大海港,棉纺织工业中心

第四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印度教学设计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

七年地理

李丹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概括能够概括印度的位置;找出印度主要的地形区名称;说出印度的气候及特点;.通过地理图片的阅读与分析,能够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立足教材,不拘泥教材,以传授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为本。

2、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式教法综合化。针对每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结合学生基础,因材施教,择情而用。运用多媒体,加大教学密度,增强视听效果。

3、对各知识点不平均用力,详略适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教与学,知识的接受与探究,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2、鼓励质疑,肯定挑战。在继承中发展,在接受中修缮。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印度的人口情况。

2、难点: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资料、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印度的图片、水旱灾害新闻资料。

四、教式教法

图像分析法、启发质疑法、文图对照、讨论点评、分析比较。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西游记中李玲玉跳的《天竺少女》印度舞蹈

提问:这是哪个国家的舞蹈?(先声夺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语言导入,课件出示课题。讲授新课:

(一)位置

展示课件印度地图。读图,查找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了解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读地图,说出印度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周边邻国。

活动1:在空白地图上填出: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度洋,绘出北回归线──了解其三面环海、大部分处于热带的地理位置。

(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读图,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活动2:(1).印度主要陆上邻国,各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2).读出印度首都和主要城市位置。

(二)地形

课件:印度地图

.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活动3:在空白地图上填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了解印度的地形特点: 北部:山地

中部:平原 地形比较平坦 耕地面积广

南部:高原

(通过读图分析,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河流

展示课件,印度的地图,读图找出印度的主要河流。恒河——圣河

布拉马普特拉河——发源与中国,在中国称雅鲁藏布江。

(四)气候

课件:亚洲气候类型图;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提问:印度属于哪种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特点?

课件:印度雨季、旱季盛行风向图

分析:季风气候对印度的影响完成表格练习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深入理解印度发生水旱灾害的原因。(结合表格分析,降低学习难度。)

课件:印度水灾图片、新闻视频影片 [巩固新知] 课件:必备功底、智力拓展

(阶梯式练习,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反馈,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检查。)(向课外延伸,为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创造能力提供环境。)

六、课堂小结

活动:谈谈我的收获。(鼓励学生说出学习心得,注意提问面向全体学生。)

七、布置作业

同步练习册

第五篇: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学目标达到,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学生较为积极,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2、整堂课结构比较清楚,分成三大结构:位置——地形——气候,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条理,思路清晰,最后再通过板书总结,巩固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3、大量运用各种地图,通过先让学生自己在地图上找出相关信息,然后老师在多媒体上显示,及时纠正学生,并在此过程中适时提示相应读图方法,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

4、在分析“印度水旱灾害频繁”时,运用两幅图对比,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体会印度雨季和旱季;运用视频和摘抄新闻的方式,一方面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直观感受印度水旱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自然的引出印度水旱灾害频发主要是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很清晰的区别印度雨、旱季的形成原因和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二、不足之处

1、在运用“印度的地形”图分析印度的地形特点时,没有通过读地形图的基本方法(运用颜色分析地形特点)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在多媒体上展示三大地形区时,用圈勾出的形式不够准确。

2、在介绍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时,就只让学生读课本了解,过于单调,没能很好的与我国进行联系和对比。

三、反思

1、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什么时候该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并快乐的学习?什么时候需要教师先引导再教?

2、探索在地理教学中到底该如何做活动来提起学生兴趣。

3、在教学中应多联系实际,并且最好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且看得见、摸得着,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的学习。

下载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印度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印度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印度(写写帮整理)

    篇一:初中地理《印度》教学设计《印度》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 知道人口众多带来的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农业大国与人口压力;【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引......

    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民族》教学设计

    《第三节 民族》教学设计 教者:杨梅花 班级:八年级3班 时间:2016年9月13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并了解我国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文化特......

    《印度》教学设计(★)

    印度第一部分学案 李鹊一中 李玲 学习目标: 1、记住印度的位置、人口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并理解人口过度增长与环境、经济......

    人教七年级上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3、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

    人教七年级上 《秋天》教学设计-word文档

    人教七年级上 《秋天》教学设计 人教七年级上《秋天》教学设计(李从勋)一、课题:秋天二、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

    七年级地理 法国 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 法国 教学设计 题法国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法国的地理位置,法国的气候类型和旅游业的发展状况。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学,教师指导。3、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我国与法......

    七年级地理工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生产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

    七年级《地理》优秀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优秀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优秀教学反思1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它的意思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