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2 22:1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一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一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

第一篇:初一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

2013-2014七年级下学期 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

课题: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种解法即,下面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一起来研究一个有趣的数学题目。

生1(迫不及待地):老师是什么问题啊?

师:同学们,《孙子算经》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部重要的数学著作。是我国古代《算经十书》之一,许多问题浅显有趣。其中“鸡兔同笼”流传尤为广泛,它还漂洋过海流传到了日本等国呢!

师: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和兔在同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三十五个头;从下面数,有九十四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同学们你们会解吗?

„„【同学们一阵思考讨论后】

生2:老师,我会解。(用小学算术方法求解)

生3:老师我有另外的解法。(学生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学生小组讨论非常激烈】

生4:用今天所学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这个问题就更容易解决了。设鸡有x只,兔有y只,则根据题意有:,用代入消元法解这个方程组得。

师:同学们的解法都很好,特别是生4的解法,他把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都应用进来了,使我们更容易理解。那你们知道孙子是如何解答这个“鸡兔同笼”问题的吗?

【学生们流露出迫切想知道的神情】

师:原来孙子提出了大胆的设想。他假设砍去每只鸡和每只兔二分之一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而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而每只“鸡”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

1:1,每只“兔”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1:2。由此可知,有一只“双脚兔”,脚的数量就会比头的数量多1。所以,“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的数量与他们的头的数量之差,就是兔子的只数。

生5:孙子真伟大啊,《孙子算法》真棒!

师:孙子的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生6:老师,什么是化归法啊?

师: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我现在问你们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的方程组是怎么来解的啊?

生7:用代入消元法啊。就是先把方程组变形,使得一个未知数能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然后把它代到另一个方程,变成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师: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用代入消元法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它的数学思想就是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我们已很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而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很容易解决。其实代入消元法的思想就是孙子的化归法啊。只不过我们发现用今天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表示,更清楚明了罢了。

生8:原来我们今天的解法的思想我们祖先早就会运用了啊。真了不起!师:是啊,我们祖先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世界奇迹。《孙子算法》中还有一个很著名的数学问题,它的发现比西方要早很多,那个问题的推广及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它在近代抽象代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先人,努力学习,争取创造更多的“中国定理”哦!(同学们鼓掌,出现了本节课的又一个小高潮)

【同学们热情高涨】

师:同学们,老师现在还有一题类似的题目,有没有兴趣再来解一下啊?!生(争前恐后地举手):想!

师:今有牛五,羊二,直金十两。牛二,羊五,直金八两。牛羊各直金几何? 【本节课气氛非常好,学生的积极被极大地调动,在解决本节教学问题的同时,有效而又无痕地渗透了德育。正所谓的“润物细无声”啊!】

第二篇:数学教学中德育教学渗透

数学教学中德育教学渗透

有人认为进行德育教育是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的事。数学是自然科学,没必要进行德育教育,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

数学研究的是空间形式及数量间的关系。它相对抽象而枯燥。虽然不像文科知识活泼,生动而富有情趣。但数学教学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必须渗透德育教育。关于这一点,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有明确的规定,可见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渗透了德育因素,数学教师应抓住学科特点实施德育教育。

数学科学的各种概念、定理间的联系、发展变化是无穷的。在教学中根据这些特点,利用中学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的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例如,在平面几何教学中,完成了基础知识传授、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一些特殊图形,如:平行四边形、萎形、矩形、正万形等几个概念的内含与外延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概念间的联系其妙无穷。同时对这些图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进行比较,认识这些定理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使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数学是有高度抽象的概念体系。要弄清各种概念及定理的关

第 1 页 系,要有一定辩证思想方法和辩证思维能力作基础,实际上数学同其它学科一样,也有一个运动、发展、变化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用辩证法的观点阐述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论证方法,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数学教学本身也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的任务,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技巧,同时也要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某些定理,公式的教学中,可适当补充简介发明者及发明过程。像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书籍中最早关于勾股定理的记载,要比欧洲人的发现早几百年。在学习圆时,向学生交代我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这比西方国家要早几百年。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树立学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理想和信念。

总之,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挖掘教材,使德育教育溶于教学过程中,既可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第 2 页

第三篇: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

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

东汤九年一贯制学校:黄海

1、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我们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版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几何的一些知识》、《中国最早使用负数》、《勾股定理》、《关于圆周率》、《我国古代有关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国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阅读教材后,告诉学生,我国自古在数学研究应用方面就有辉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它国家1100多年,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它国家400多年;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组的解法都比欧州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现代,我国科学的丰硕成果同样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自豪,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

2、利用数学应用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不仅在于数学应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我们在讲授初三几何《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引言课时,针对学生不重视这类问题的通病,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事实:早在公元前两千年,我国的治水英雄—大禹,为了解决在治水中的地势测量问题,就巧妙地利用了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依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了不少治水工程的难题,这种方法要早于西方三角术的研究达两千年之多。通过这个故事,不仅使学生看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而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在以后讲授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时,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给学生针对性地布置了一些实习作业,如自己制作测角器,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测量大雁塔的高度;或者建议学生到农村、工厂、建筑工地参观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总之,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态势,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它实际包含着许多美学因素。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早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的特征表现在和谐、对称、秩序、统一等方面。比如圆是平面图形中最完美的图形,它的完美不仅在于它的完全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而且在于它体现着一种伟大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因为圆本身就是把无数零散的点,有秩序地、对称地、和谐地、按统一的规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排列而成的封闭图形,就像一个和美的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同时也遵循着集体的纪律。由此我启迪学生,你们个人就象圆上一个个孤立的点,你们所处的班集体乃至于整个社会就好比一个圆,集体的形象与荣誉与你们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若个人不遵守集体的纪律,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就会像不在圆上的点一样,游离于集体之外,也就得不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集体主义教育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田。

4、利用平面直角系及函数图象教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我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比如我在讲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首先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划定点位置的工具,它把几何中研究的基本对象“点”与代数中研究的基本对象“数”联系起来,通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将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由它的两个坐标(横坐标、纵坐标)确定下来。由此加以引申,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实际上也有一些无形的坐标系,每个人进入社会后,就象平面内的点一样,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一般说来,个人的定位参数概括起来也有两个,即个人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中确定定位高低、好坏的唯一能动因素是后天因素,那就说明个人在社会上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的后天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因而告诫学生,在初中这个人生观发展的十字路口,每个学生都应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端正人生态度,为以后长大成才而努力学习。

另外,在学习完函数图象后,通过对各类函数图象特征的总结,如有的是直线、有的是抛物线、有的是双曲线、有的是折线等,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函数图象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高潮跌起,有时低潮绵延,应始终保持冷静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5、结合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它较其它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如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整与分,有理与无理,实与虚)、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对数学方法的熟炼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重要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上文道结合,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

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

东汤九年一贯制学校

黄海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一例

倪文平

一、问题背景:

初二已近尾声,临近初三毕业,还有较多学生学对升学还没有明确的打算,一部分成绩较差同学没有明确的学习奋斗目标,学习缺乏动力.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对我们学校的高中并不了解,又由于一些兄弟学校的宣传攻势,让我们的优生对我们学校的高中信心不足,不是大面积的优生十分愿意填报我校的高中自愿,往往到毕业自愿填报时班主任作了大量的工作,效果却不是太好.一方面为了激励我们初三学生,具有明确的升学目标,发奋努力学习,另一方面为了能为我校留下更多的优秀生源,减轻毕业时的工作难度,有必要在我们平常的教学中渗透这方面的思想教育,为此我在教学中抓住每一个切入点渗透这方面的思想教育,注意将这方面的教育素材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比如:在我教学“加权平均数”时想到,当初我与教科室胡主任在研究衔接班招生时的综合成绩计算方法里面,每次考试成绩所占的百分比就是加权平均数中的权,是一个绝好的教学素材,于是我将这一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例子用到了这一课的教学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这堂课的教学实录。

二、课堂实录:

这是人教版教材八(下)20·1加权平均数教学中一个真实的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回顾了算术平均数及其计算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事关同学们人生重大决策的问题。

生1(迫不及待地):老师是什么问题啊?

师:我们即将进入初三,我们学校针对初三学生每届都将组建一个衔接班,你们知道吗?有没有哪位同学就你知道的情况给同学们作个介绍。

生2:老师,我知道一些,我哥就在现在的高二衔接班读书,我当时从龙角转学到外国语,就希望能到初三时像哥一样能进入到衔接班去。我叔到学校来做杂工,婶到学校来当清洁工就是为了我们俩在这里好好读书的。

师:哦,难怪谭华同学这么发奋,原来他早就有十分明确的学习目标,我提议大家向他学习并祝他成功。

(同学们热烈鼓掌)

还知道关于衔接班的一些事吗?

生3:我听说衔接班的老师都是很有名气的,教得很好,学生都很优秀,读衔接班不但不缴钱还有奖学金和生活补贴,还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同学们都很羡慕。

师:是的,我也希望我们班上能有几位同学能冲进衔接班去,到了衔接班不但有刚才同学说的好处,更重要的是提前半年学习高中课程,更有把握考上名牌大学或重点大学。但是你们知道衔接班的同学是怎么录取的吗?

生4:看考试成绩吧!

师:是的,并且是这样计算的学生成绩的:4册期末总分乘以10%+5册中期总分乘以20%+5册期末总分乘以30%+最后选拔考试部分乘以40%=综合得分,再用综合得分排名,能进入前50名的直接进入,若前50名有不愿去的向后依次录取。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从这种录取计算方法中你发现了什么?

(全班同学冷静思考2分钟)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5:我发现不是用某一次考试成绩来算的,而用了四次考试成绩来算的综合分。

师:这样算道理何在?

生5:这样计算的好处在于,不因为某一次考试失利而使整个成绩受到太大影响。

生6:这种计算方法不但要求我们在毕业的时候成绩好,而且要求我们平时也要学习好。

生7:我发现对四次考试成绩所乘的百分数不一样。并且越到后面百分数越大。

师:这是为什么呀?

生8:说明过去的成绩我们要肯定,但它已成历史,没有当前的成绩重要吧!

生9(急不可耐的):老师,我知道了这个百分数也是加权平均数中的“权”,昨天我在自学时明白“权”可以中一组数据中一个数据出现的次数,就不明

白为什么还有分数和比是怎么回事。

师:总结一下什么是加权平均数中的权呢? 生10:是一组数据中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

师:很好,请同学们记住这个概念。并且老师告诉你们,有权参加计算的平均数就是加权平均数,比如前面的综合得分。

师:具体的,前面例子中的10%,20%,30%。40%说明什么?

生11:说明最后一次选拔考试最重要,4册期末考试的成绩不太重要。师:好呀!,那我们这学期期末考试就不用认真努力了,我们好好休息一下吧!

生众(热烈的):不对,不对。师:谁来讲一下为什么不对呀!

生12:本册期末考试析成绩还是很重要的。师:从这种计算方法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嘛

生13:4册期末考试要算10%的分恰恰说明本册期末考试,很重要,我们应该努力考好,但是它相对于进入初三后的考试成绩,初三的成绩会更加重要,这告诫我们到初三要更加努力。也请同学们在课后计算一下为升入衔接班挣多少分了,更希望我们有更多的同学能顺利考到衔接班,比如***,***,„„在此我们预祝他们成功。

(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三、教学思考:

1、教学目标明确,选材得当。从知识的角度让学生准确理解“权”,从情感的角度让学生从对“权”的计算中,体验到我们每时每刻的学习都十分重要,唤醒同学立即努力学习的意识。从价值观的角度,激励学生将进入我校衔接班作为当前追求的目标。摈弃了教材中的例子,选取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素材,进行研究,让全体同学感同身受,体验到了所学的内容就是与我们自己紧密相关的事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全体学生都 3

能集中精力进行思考,从现实的例子中不但真正理解了“权”的意义,而且体验到的“权”的大小对结果的影响。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策略合理。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选择教学策略是关键,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不是老师一味的讲述,而更多的是通过学生的介绍,学生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在思考中讨论,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内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知识触类旁通,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氛围民主平等,给了学生人人参与的机会,又通过老师的点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正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

3、很好地渗透了德育教育思想。人最难做的两件事,一是将别人的钱装进自己和口袋,二是将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大脑。作为教师要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意愿行事,其实并不容易,比如一天都讲同学们要怎样怎样努力学习,学生往往置若罔闻,在本课通过对升学的讨论,让学生真切意识到与初中毕业已不再遥远,通过衔接班的成绩计算体验到每期的学习都很重要,能够从内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比简单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以衔接班的招生政策为载体,让学生进行讨论,计算,使得大部分优生蠢蠢欲动,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将进入我校衔接班作为自己当前的奋斗目标,并为之努力,为我校高中留下优秀生源作好铺垫,为毕业时的工作扫除了障碍。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已明确规定:“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德育工作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奠基工程。我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既要搞好教学工作〃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我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潜移默化〃最终肯定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下面是我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一个案例: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种解法即代入消元法〃下面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一起来研究一个有趣的数学题目。

生1(迫不及待地):老师〃是什么问题啊<

师:同学们〃《孙子算经》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部重要的数学著作〃是我国古代《算经十书》之一〃许多问题浅显有趣。其中“鸡兔同笼”流传尤为广泛〃它还漂洋过海流传到了日本等国呢=

师: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和兔在同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三十五个头;从下面数〃有九十四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同学们〃你们会解吗<

……

【同学们一阵思考讨论后】

生2:老师〃我会解。(用小学算术方法求解)

生3:老师〃我有另外的解法。(学生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

【学生小组讨论非常激烈】

生4:用今天所学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这个问题就更容易解决了。设鸡有x只〃兔有y只〃则根据题意有:x+y=35〃2x+4y=94。用代入消元法解这个方程组可得结果。

师:同学们的解法都很好〃特别是生4的解法〃他把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都应用进来了〃使我们更容易理解。那你们知道孙子是如何解答这个“鸡兔同笼”问题的吗<

【学生们流露出迫切想知道的神情】

师:原来孙子提出了大胆的设想。

他假设砍去每只鸡和每只兔子二分之一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而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而每只“鸡”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1∶1〃每只“兔”的头数与脚数之比变为1∶2。由此可知〃有一只“双脚兔”〃脚的数量就会比头的数量多1。所以〃“独脚鸡”和“双脚兔”的脚的数量与它们的头的数量之差〃就是兔子的只数。

生5:孙子真伟大啊〃《孙子算法》真棒=

师:孙子的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生6:老师〃什么是化归法啊<

师: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我现在问你们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的方程组是怎么来解的啊<

生7:用代入消元法啊。就是先把方程组变形〃使得一个未知数能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然后把它代到另一个方程〃变成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师: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是用代入消元法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它的数学思想就是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我们已很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而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很容易解决。其实代入消元法的思想就是孙子的化归法啊〃只不过我们发现用今天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表示〃更清楚明了罢了。

生8:原来我们今天的解法思想我们祖先早就会运用了啊。真了不起=

师:是啊〃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世界奇迹。《孙子算法》中还有一个很著名的数学问题〃它的发现比西方要早很多〃那个问题的推广及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它在近代抽象代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习先人〃努力学习〃争取创造更多的“中国定理”哦=(同学们鼓掌〃出现了本节课的又一个小高潮。)

【同学们热情高涨】

师:同学们〃老师现在还有一个类似的题目〃有没有兴趣再来解一下啊<

生(争前恐后地举手):想=

师:今有牛五〃羊二〃直金十两。牛二〃羊五〃直金八两。牛羊各直金几何<

【本节课气氛非常好〃学生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在解决本节教学问题的同时〃有效而又无痕地渗透了德育〃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啊=】

总之〃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数学教育当中〃这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我相信〃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挖掘教材〃使德育教育溶于教学过程中〃既可提高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下载初一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一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案例 4.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中的其中某个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种解法即代入消元法,下面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一......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

    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教学案例(范文)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一、学生起点分析: 通过前几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通过分析简单问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列出方程解应用题,初步掌握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雍妮瑛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邓贵华(1.“国培计划(2013)”衡阳师范学院初中数学班;2.桂阳县樟市镇中学,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数学教学中的德育......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学校:源城区江源小学 姓名:何红娣 联系电话:*** [摘要]德育教育是当代教育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们就如何实现德育教育实效化做了许多探索和研究,......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三者是有......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数学教学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数学家,但数学教学却必须关注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及个性品质的发展,数学的思维风格向来以辩证、清晰、简......